梁启超翻译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清末,小说翻译数量十分惊人。1907年,在全年印行的小说 中,翻译小说竟占80%以上。自光绪元年至辛亥革命的40年间,翻译小 说达600余部,占当时小说出版的2/3。可见,晚清时期翻译小说之局面, 何等繁荣!梁氏小说翻译理论迎来了清末文学翻译的高潮。 然而,我们不得不指出梁氏小说理论有害的一面,它过分宣扬和夸 大外国小说的作用和“小说决定一切”的思想,同时贬低我国小说,给 我国文坛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四)关于翻译文学与佛典的关系 梁氏对于佛经,特别是对佛经翻译史进行过系统的卓有成效的研究, 著有《佛教之初输入》、《中国佛教史》、《翻译文学与佛典》等。 他认为,关于中国翻译文学的起源问题,须追溯到佛经的翻译文学;我 国近代之纯文学皆与佛典之翻译文学有密切关系。
(一)关于“翻译强国”思想
梁氏有一句名言: “今日之天下,则必以译书为强国第一义,昭昭然也。” 他认为,挽救中华名族危亡,必须振兴中国翻译事业。 西方诸国之强盛,皆得益于翻译事业之发达,值得效仿。 在翻译论中,他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观点,这是他整个翻 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故今日而言译书,当首立 三义:一日,择当译之本;二日,定公译之例;三日,养能 译之才。”首先,译当译之书,即译西国章程之书、译学校 用之教科书、译政法之书;然后,他觉得应该统一翻译名词 术语;最后,他认为优秀的科学译文在于“学”通,即通书 中专门之学,以及“文”通,即对译文文字的通达和原文文 字的精通。
爱国翻译家梁启超
梁启超一生译介的西书,有西方资产阶级学说、马克思主义著作和 文学作品(主要是政治小说)。他是系统译介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思想较 早的学者,是迄今为止最早译介马克思的第一个中国人。在宣传西方人 类进化论方面,他写了《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及《进化 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 梁启超文笔恣肆,情感汪洋,虽说移译,无异于再创造。这种译述 方式被称作“豪杰译”。这种翻译方法,将国外的东西以本国的方式翻 译过来,使国人不致因口味的突然改变而拒绝对新事物的接受,因而其 作用巨大。 作为近代重要的翻译评论家和翻译史家的梁启超对翻译的功能有着 深刻的认识,就翻译理论方面的很多问题提出过深刻的见解。他的翻译 活动和翻译思想对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发展产生过极为重大的影响。
• 意义
梁启超投身于翻译活动是出于实现启发民智、 救亡图存的政治抱负;他对翻译材料的选择和翻 译策略的应用,无不与维新救国的现实息息相关。 他以非凡的精神活力和自成一格的文风从事翻译 及创作,不仅达到了其政治目的,且依靠其政治 地位和影响力带动和吸引有志之士加入其行列, 促进了中国文学摆脱传统,吸收新鲜血液以至走 向世界,更好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学翻译的发展。
进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教育学制,除经学、理学之外,在 中国第一次设立了数学、商学、医学、矿学、政治学 等25门课程。
梁启超为兴办京师大学堂打开西学之门作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 “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者欲自立,以多 读西书为功。”(梁启超) 于是他编撰了著名的《西学书目表》和《读西学书 法》,系统介绍西学书籍,扩大西学影响。前者是甲午战争 前西书译著的书目总录,收录鸦片战争后到1896年的译著共 341种。 总之,他作为一位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其兴西学译西 籍,变法图存的主张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意义。
Leabharlann Baidu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 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 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 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 1926年初他发现尿中有血,到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诊断 出一个肾病变.1926年3月16日作肾切除手术时,因值班护 士将有病的肾标错了位置,导致好肾被误切除.以后尿中继 续有血.11月12日他已不能伏案工作了.于1929年一月十九 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京沪开追悼会,参加者甚众。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 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 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 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 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的之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 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 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 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 1917年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 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梁启超翻译思想
• 梁启超简介 • 维新思想家梁启超 • 爱国翻译家梁启超 • 意义
•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 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 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 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 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他是中国近代史 上的文化巨人。
• 维新思想家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 (见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 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 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 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 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 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6年,梁启超在上海主编《时务报》,该报以 “变法图存”为宗旨。他连续发表著名的《变法通议》 《释革》等十余战斗檄文,深刻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猛烈抨击顽固派的守旧思想,大声疾呼变法自强,救亡图 存,对变法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在将近36年而 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 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 生平履历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 学说并由此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世人合称“康 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 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 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 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 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 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 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 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三)关于翻译小说理论的影响
梁氏是提倡翻译西洋文学的第一人。在小说历来受封建文人轻视的 中国封建社会,他曾大声疾呼:“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将小说正式 纳入文学范畴,而对于政治小说,1898年,远见卓识的梁启超发表了 《译印政治小说序》,首先大力提倡翻译西洋政治小说,提高翻译小说 的社会作用和地位。 他认为,要“小说界革命”,必须首先批判旧小说,才能创立心小说。 梁氏小说翻译理论给当时维新运动前后的新学之风又吹进了一股新 的空气,改变了社会上对翻译小说的歧视,繁荣了晚清小说翻译事业, 迎来了文学翻译的兴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热衷于西洋文学 的翻译家和一批西方文学翻译名著,如:林纾、梁文、周桂笙、徐念慈、 曾孟朴、伍光建、包天笑、陈鸿壁、方庆周、罗秀方等等。
维新派人士梁启超将兴西学与译西籍作为维新变法之 重,救国之道。他在《论译书》中写道:“居今日之天下, 而欲参西法以中国,又必非徒通西文肄西籍遂可以从事 也。” 1898年7月,光绪帝下诏,批准了由梁启超起草的 《京师大学堂章程》,京师大学堂的创立使中国有了第一 所国立最高学府。按照梁启超起草的章程,京师大学堂引
(二)关于“翻译文体革命”思想
梁氏对于翻译文体革命的目的,有一句名言:“著译之 业,将以播文明思想于国民也,非为藏山不朽之名誉也。” 在翻译文体上,梁氏与严复得观点不同。梁氏认为,译 文应该以广大读者读懂的文体为标准。他对严复得翻译文体 一方面称赞其中外文水平和译文文字之美,一方面却批评严 复的译文“刻意摹仿先秦文体”,“太务渊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