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绪论

种子生产学:研究种子生产原理以及生产过程中种子质量控制的应用学科。种子生产学的任务:阐明种子生产原理,针对常规品种种子、杂交种子、无性繁殖材料种子生产,提高种子的质量产量,保持原原种的特性。种子生产:按照种子的生产原理以及它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常规品种、杂交品种的过程。种子生产的意义: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品种的种子,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对新品种的加速繁殖以代替生产上所用的老品种,从而加速品种的更换。种子生产的任务:A.加速生产新选育或新引进的优良品种种子,以替换原有的老品种,实行品种互换;

B.对已经在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品种,有计划的制定以及种子的收获、清选、包衣、包装、贮藏、检验和销售等环节入种子贮藏加工学、种子检验学和种子经营管理学的范畴。种子生产研究内容:A.新品种审定、保护与合理利用;B.种子生产原理:品种概念、类型与防杂保纯,作物的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特点等;

C.自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小麦水稻豆类作物常规品种与杂交种子生产);

D.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玉米油菜向日葵的自交系种子与各类杂交种种子生产);

E.常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棉花高粱原种与杂种种子生产);

F.无性繁殖作物马铃薯甘薯及甘薯的种苗生产;

G.蔬菜种子生产、牧草、草坪草种子生产以及其他植物种子或种苗生产;

H.目前国际流行的种子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种子:能够生长出下一代个体的生物组织器官。(植物学上的种子:有性繁殖的植物经授粉受精,有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主要由种皮胚胚乳3个部分组成;农业生产上的种子:凡可用作播种材料的任何植物组织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都称之为种子,一般分为真种子、植物学中的果实、营养器官)。品种:人类长期以来根据特定的经济需要,将野生植物驯化成栽培植物,并经长期的培育和不断的选择而形成的或利用现代育种技术所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群体。良种: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品种与良种的区别:A.品种:品种具有地区适应性;品种的利用有时间性;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能在一定的自然、栽培条件下获得高而稳定的产量和品质优良的产品,满足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需要。B.两种:是优良品种的繁殖材料----种子应符合纯、净、壮、健、干的要求。种子生产体系发展阶段:(1)根据种子生产发展的组织形式变化:A.阶段一:存在一些育种单位与组织,这些组织繁殖少量的种子并散发给较少数的农户种植;B.阶段二:种子仍由育种单位组织繁殖,但种子的散发则由经过挑选的承担种子繁殖任务的农民承担,在市场上有少量的种子销售;

C.阶段三:国家制定一系列有关种子工业发展、种子生产、销售、质量控制、签证和控制等政策并被有效实行;阶段四:国家的种子政策经常被修订,其注意力放在发展和强化商品种子的生产与销售上,有关种子的法律已被确立,各种培训活动经常进行,并建立与其他许多有关组织和单位的关系。(2)根据技术发展、经济学、组织理论与行为科学:前工业化阶段、产生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中国种子生产体系发展:a、家家种田户户留种时期,b、四自一辅时期,c、四化一供时期,

d、实施种子工程加速建设现代化种子生产时期》》

三、种子生产基本原理(1)

栽培品种的类型:A.纯系品种:生产上利用的遗传基础相同,基因型纯和的植物群体,由杂交组合及突变中经系谱法选育而成;B.杂交种品种(杂交组合):在严格筛选强优势组合和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C.群体品种:遗传基础比较复杂,群内的植株基因型是不一致的;

D.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品种DUS三性的概念:即一致性、特异性、稳定性。特异性:指本品种具有一个或多个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形态、生理等特征;一致性:指同品种内个体间植株性状和产品主要经济性状的整齐一致程度;稳定性:繁殖或再组成本品种时,品种的特异性或一致性。种子生产的生态条件:主要指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群落等。纯系学说的内容:在自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混杂群体中,可分离出许多基因型纯合的纯系,因而在一混合群体中选择是有效的;但在纯系内再继续选择是无效的,因为纯系内个体所表现的差异,只是环境影响不能遗传的。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A.机械混杂;B.生物学混杂;C.遗传变化和自然突变;D.栽培技术不良或选择不当。品种防杂保纯的措施:A.严格种子繁育规则,防止机械混杂;B.严格隔离,防止生物学混杂;C.去杂去劣,正确选择;D.选用或创造合种性的生育条件;

E.用优质种苗定期更新生产用种。纯系学说与种子生产的关系:A.纯系学说对育种和种子生产的最大影响,是从理论和时间上提出自花授粉植物单株选择的重要性。在自交作物原种生产的系中,按原品种的典型特性,进行单株选择,单株脱粒,进行株系比较,一步一步进行提纯复壮,即三年三圃制;B.纯系学说对种子生产的另一个知道意义是防杂保纯。在种子生产中保证所生产品种的高纯度,是生产技术中的关键措施;C.事实上,绝对的纯系是没有的,因为大多数植物的经济性状都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1代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方面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a、显性假说:杂种优势是由双亲的显性基因全部狙击在杂种中所起的互补作用;b、超显性假说: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的异质纯合所引起的基因间的互作,也称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杂交种子生产的特点:A.自交系间杂种优势强于自由授粉品种;B.表现为较强的杂种优势在某些单一性状上有时并无优势;C.杂种优势的强弱还与亲本间的亲缘关系、生态类型、地理距离及性状有关;D.差异大且性状具有互补性时,其F1优势较强;E.双亲的亲缘关系和性状有一定差异前提下,基因型纯度愈高,杂种优势愈强。二、新品种审定、登记、保护与利用

新品种审定:对育成或引进的,经国农作物品种趋

于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表现优良的品种,由国家

或地区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定其利用价值,适应范围

和相应的栽培技术的工作。新品种审定的意义:A.

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发布

广告、不得经营推广;B.加强主要农作物的品种管

理,有计划、因地制宜地推广优良品种;C.加强育

种成果的转化利用,避免盲目引种和不良播种材料

的扩散;D.防止一个地区品种过多,良莠不齐,种

子混杂等多、乱、杂现象。新品种保护与品种鉴定

的区别:A.品种审定的新品种可以是新育成的品种,

也可以是新引进的品种,具品种权的新品种即可以

是新育成的品种,也可以是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

开发形成的品种;B.品种审定的品种是对比对照品

种有优良的经济性状的新培育的品种和引进品种;

C.要求品种权保护的新品种除了具备品种审定要求

的相对稳定遗传特性、生物学、形态学性状具有相

对一致性,并与其他植物品种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

别的特异性外,还须具有新颖性和适当的名称;D.

品种保护的受理、审查和授权几种在国家一级进行,

由植物新品种保护审批机构负责;E.新品种保护证

书是授予育种家一种财产独占权,品种审定证书是

该品种进入市场的推广许可证。新品种保护:是新

品种保护审批机构对经国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

并加以开发的野生植物新品种,依授权条件按照规

定程序进行审查,决定该品种能否被授予品种权。

植物新品种:是指经国人工培育地或发现的野生植

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

性,并有适当名称的植物品种。新品种保护的意义:

A.因培育植物新品种需大量投资,花费很长时间;

B.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育成一个品种所需要

的技术越来越复杂,相应地投资也越来越大;C.可

控性差,易在试验、示范或者生产过程中被他人通

过各种手段获取;D.植物新品种保护是国际间公认

的对植物品种进行管理的重要措施。品种审定的程

序:A.品种参试申请;B.审定的基本条件;C.品种审

定申报;D.审定品种公告区域试验:新品种选育与

两种繁殖推广的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为品种审定

和品种布局区域化提供主要依据,受农业管理部门、

作物育种工作者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高度重视。

区域试验的组织体系:区域试验分为全国和省两级。

全国区域试验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

跨省进行,各省的区域试验由各省的种子管理部门

与同级农业科学院负责组织。市、县一般不单独组

织区域试验。区域试验的任务:A.进一步、客观地

鉴定参试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主要是新品种的丰

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品质等性状鉴定,并分析

其增产效果和增产效益,以确定其利用价值;B.确

定各地区最适宜推广的主要优良当家品种和搭配

品种;C.为优良品种划分最适宜的推广区域,做到

因地制宜种植两种,给当地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

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

D.生产试验是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丰

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进行进一步试验,同时总

结配套栽培技术;E.每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3个

月内向品种审定委员会推荐符合审定条件的新品

种。生产试验:A.参加生产试验的品种,应是参试

第一、二年在大部分区域试验点上表现性状差异增

产效果10%以上;B.除对照品种外可不设重复;C.

种子有选育单位无偿提供;D.原则上在区域试验点

附近进行,与区域试验可交叉进行。

三、种子生产基本原理(2)

植物繁殖方式及遗传特点:(1)有性繁殖方式及遗

传特性:A.自花授粉植物及其遗传特点:a、自花授

粉植物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朵花的雌

蕊柱头上进行授粉、受精而繁殖后代的植物(小麦

水稻大麦豆类花生大麻烟草亚麻茄子番茄辣椒等);

雌雄同花,花器具严密保护,外来花粉不易侵入,

花冠多无鲜艳颜色,也少有香味,且多在早上和夜

间开放,不利于昆虫传粉;花粉较少,不利于风传;

雌雄蕊同熟,长度相仿;花药开裂部位靠近柱头,

有利自花授粉;天然异交率小于1%,不超过4%。b、

遗传特点:基因型和表现型是一致的;遗传行为的

相对稳定性;自交不退化或退化缓慢。B.异花授粉

植物及其遗传特点:a、异花授粉植物是通过不同植

株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又称异

交植物。可为雌雄异株、雌雄同株,雌雄同花三类。

b、遗传特点:个体内的杂合性和个体间基因型与

表现型的不一致性;植株个体后代性状的多样性;

异花授粉植物易近交退化。C.常异花授粉植物及其

遗传特点:a、常异花授粉作物是同时依靠自花和异

花两种方式授粉繁衍后代的植物。b、遗传特性:

主要性状多处于同质纯和状态;近交后代退化现象

不显著。(2)无性繁殖方式及遗传特性:A.营养体

繁殖及其遗传特点:a、营养体繁殖是利用植物营养

器官如根、茎、叶等的再生能力,通过分根、扦插、

压条、嫁接等方式产生新的植物体。b、遗传特点:

后代的遗传型和表型与母体完全相似;无性繁殖植

物的种性可以通过营养体繁殖得以保持,可以进行

选择育种;杂种一代也会表现杂种优势,但同时会

有较大分离;可将其优良性状和优势固定下来。B.

无融合生殖及其遗传特点:a、无融合生殖是配子体

不经胚子的融合而产生孢子体的过程。b、遗传特

点:只表现母本或父本一方的性状;自然产生比率

低,种子生产中较难利用,主要用于人工控制下的

良种选育。

四、自花授粉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1)小麦常规种子生产技术:1.小麦品种混杂退化

的原因:A.机械混杂;B.生物学混杂;C.品种群体内

残存异质基因型的分离;D.基因突变和选择不当。

品种防杂保纯的措施:A.严格种子繁育规则,防止

机械混杂;B.严格隔离,防止生物学混杂;C.去杂

去劣,正确选择;D.选用或创造合种性的生育条件;

E.用优质种苗定期更新生产用种。2.小麦种子质量

标准:《《级别:原种-良种;纯度(不低于/%):

99.9-99.0;净度(不低于/%):98.0-98.0,发芽率(不

低于/%):85-85,水分(不高于/%):13.0-13.0》》

3.小麦原种生产技术:(1)三年三圃制(株行圃,

株系圃,原种圃):A.单株选择:材料来源:原种圃、

种子田、大田,一般以原种圃为主;选择方法:典

型形状表现最明显的时期(300株以上或1000个单

穗);B.株行鉴定:a、田间种植法:上一年选择单

株或株穗编号,人工开沟或点播;b、田间观察记

载;c、收获和室内决选。C.分系比较;D.混系繁殖

----原种繁殖----生产引用。(2)二年二圃制(株行圃,

原种圃):A.单株选择:从原种圃、种子田、生产田

选;B.株行圃进行株系比较;C.混系繁殖----原种圃;

D.原种繁殖----种子田;

E.生产引用----生产田。

(2)小麦杂交种种子生产技术:1.生产途径:A.

三系法(利用核不育或核质互作不育);B.化杀法(利

用化学杀雄法);C.两系法(利用光温敏不育)。2.

两系法杂交种子生产技术(是目前进展最快,最有

发展前途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之一,与三系法

相比,恢复源广泛育种效率更高):A.不育系的繁殖:

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确定适宜播种期-----严格

去杂防杂。B.制杂交种: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父

母本花期相遇技术-----父母本行比(1:3-5)-----安

全隔离----去杂----人工辅助授粉----田间管理。3.化学

杀雄法制种技术:用化学药剂喷洒木本穗部,造成

杀雄而不伤害雌蕊的功能性雄性不育。优点:亲本

选配自由,出强优组合快,可确保稳产高产,种子

生产程序简单。4.CHA是一种理想化学杂交剂,其

特点是:能够诱导全部或近于完全的雄性不育而不

影响其雌蕊的发育;具有较灵活的用药剂量和时期;

不同环境条件对不同品种都有很好的诱导雄性不

育的作用;基因型和环境的互作效应小;无药害无

残毒使用安全价格低廉。

(3)水稻杂交种子生产技术:1.目前生产上使用的

杂交水稻有三系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

2.杂交稻三系及其相互关系:A.杂交水稻的三系:

三系是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

不育恢复系的总称。B.杂交水稻三系的相互关系:

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获得不育系种子,保持系自交

仍是保持系;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获得杂交种种子,

恢复系自交仍是恢复系;利用水稻杂种优势每年需

要繁殖不育系;利用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置杂交种才

能应用与生产。C.三系亲本、F1混杂退化的原因:

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性状变异。3.两系杂交稻

亲本及其关系:两系指光温敏核不育系(S),祈祷

一系两用的作用,即在高温长日条件下不育,可制

种,在适当的低温短日条件下可育,可实现自身繁

殖。4.杂交制种技术三系隔离区:A.父本隔离:制

种田周围种植该种的父本;B.空间隔离:隔离距离

为山区50m以上,平原100m以上;C.时间隔离:

制种田水稻的花期与周围水稻花期错开18d以上;

D.屏障隔离。

七、无性繁殖作物种子生产技术(马铃薯种薯生产)

无性繁殖作物群体遗传特点:A.群体后代表现型与

母本相似,没有发生分离;B.通过有性杂交,杂交

一代有很大的分离,为育种提供了丰富的育种材料;

C.通过对芽变选择并利用无性繁殖方式可稳定繁殖

后代。无性繁殖作物的繁殖方式:A.无性繁殖;B.

有性繁殖。马铃薯病毒:病毒、类病毒及植原体。

病毒有卷叶病毒(PLRV)、A病毒(PVA)、Y病毒(PVY)、

M病毒(PVM)、X病毒(PVX)、S病毒(PVS)、苜

蓿花叶病毒(AMV)七种,类病毒有马铃薯纺锤块

茎类病毒(PSTVd)等。品种退化的原因:主要由

感染病毒病引起的,病毒可通过接触、昆虫传染,

也可通过种子传染。马铃薯脱毒原理与方法(措施):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原理:A.病原菌在植株体内

的分布不均匀;B.分生组织缺乏维管束系统;C.植

株的分生组织代谢活力最强;D.生长素的作用;E.

培养基及培养过程的影响。提高脱毒率的措施:A.

茎尖分生组织结合热处理;B.茎尖分生组织结合化

学处理;C.茎尖分生组织结合低温处理。茎尖分生

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A.接种材料的选择与鉴定;

B.茎尖剥离与培养;

C.脱毒试管菌或试管薯快繁;

D.脱毒微型薯快繁;

E.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脱毒

微型薯快繁:A.有基质栽培法:有土壤扦插繁殖和

无土栽培繁殖两种。前者以土壤作为扦插基质,施

以底肥扦插试管菌繁殖系数低,大小不均匀,效率

低;后者用砂、珍珠岩、蛭石为基质,高密度扦插、

人工控制营养成分、短期内结薯,成本低,可实现

微型薯的工厂化生产特点。B.无基质栽培法(气雾

法):将脱毒菌直接固定在空气中,定时定量向根

部喷雾供养分,人工调节控制马铃薯生长发育,达

到结薯目的。脱毒检测技术: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B.免疫吸附电镜(ISEM);C.指示植物;

D.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基础种薯:A.育种家种

薯:使用脱毒苗在容器内生产的微型薯和在防虫网

室、温室条件下生产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和小薯;

B.一级原种:使用原原种做种薯,在良好隔离条件

下生产出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C.二级原种:是

用一级原种做种薯,在良好的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的

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合格种薯:A.一级种薯:用

二级原种做种薯,在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的符合质量

标准的种薯;B.二级种薯:用一级种薯做种薯,在

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

八、蔬菜种子生产技术

(1)大白菜:1.生物学特性:A.对温度和光照的要

求;喜低温长日照作物,两年生蔬菜作物,10度以

下10-30天通过春化作用,低温时间太短或完成春

化后在短光下生长----田高形或花而不实、“半营养”

状态;B.开花结实习性:a、种株的分枝习性:复总

状花序,主茎顶端生长花蕾1-3分枝,开花顺序为

主茎掀开,侧枝后开,每支由下向上,单株花期20-40

天,单株种子产量主要取决于一级侧枝发育状况;

b、授粉受精习性:虫媒花授粉受精具自交结实率

或自交不亲和、自交生活力衰退现象,雌蕊开花前

3-4天可完成授粉,开花当天授粉能力最强。2.大白

菜采种方式:A.成株采种法:第一年秋季栽培使之

长成一个球通过采收叶球进行贮藏,第二年将叶球

种植、鉴定、筛选;B.小株采种法:大白菜种子可

在低温下通过春化作用的特性在当前春季种植,7.8

月份收获,生长周期短,种子产量高,但对于种子

选择较困难,纯度不高。3.杂交种的生产:A.自交

系和自交系杂交;B.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不亲和系

杂交;C.雄性不育系和自交系杂交。4.自交不亲和

系和自交系的杂交:A.杂交亲本:小株采种法;B.

自交不亲和的繁殖:成株采种法进行原种生产,蕾

期人工剥蕾授粉,花期盐水喷雾法;C.双亲行比和

播种量的确定:若都是自交不亲和系为1:1,分别

收获脱粒,若都不是自交不亲和系则父母本行比1:

2-4,正反交相差大,只收获母本种子;D.双亲花期

调节:调节播期,调节花期,改变花器措施。

(2)茄科-----番茄:1.茄科蔬菜的生物学特性:A.

喜温,怕冷,怕霜;B.辣椒为异花授粉,番茄茄子

为自花授粉;C.花器构造:同株同花,两性花,萼

片数与花萼数相等,5-6枚雄蕊联会在一起开成筒

状,将雌蕊包裹在里面;D.开花结果:总状或复总

状花序,不规则,每一花序有5-10朵花,沿基部陆

续向上开花。2.番茄杂种一代种子生产(人工去雄

杂交制种技术):A.亲本的种植:a、调节父母本花

期相遇,父本早播6-7天,若父本晚于木本花期则

父本早播10-20天;b、适时定植,当地地温稳定在

10度以上,父母比例1:4-6(据父本花粉量确定);

c、父母本植株调整。B.杂交制种中应注意问题:a、

杂交制种田严禁使用2-4D或其他防落素、生长调节

剂;b、番茄虽为自花授粉作物,但天然异交率2-4%,

制种田隔离100-300米;c、取雄授粉前必须摘尽未

人工去雄的花朵或已经长出的果实;d、加强制种

田的栽培管理为果实和种子的发育提供良好条件。

十、种子生产的认证体系

种子认证:指一种控制种子质量的制度,是由第三

方认证机构依据种子认证方案通过对品种、亲本种

子来源、种子田以及种子生产、加工、标识、封线、

扦样和检验等过程的质量监控,确认并通过颁发认

证证书和认证表示来证明某一种子批符合相应的

规定要求的活动,是保证生产高质量,遗传稳定的

作物品种种子和繁殖材料的一种方案。种子认证的

作用:可以防止质量未达到要求的种子出售,对种

子质量的控制,种子生产和贸易起着保证和监督作

用。种子认证的一些特殊认证项目:A.机构间认证;

B.品种纯度单项认证;

C.混合品种的认证;

D.草皮认

证;E.树种认证;F.健康检验。国际种子认证组织:

主要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北美官方种

子认证机构协会(AOSCA)。种子认证的四世代系统

与种子类别:A.育种家种子:在育种家直接监控下

生产的,代表本品种的真是性状,以白色标签表示;

B.基础种子:育种家种子的下一代,由生产基础种

子的组织进行生产,以白色标签表示;C.签证种子:

由基础种子生产,担负着在生产认证种子前扩大群

体的任务,以紫色标签表示;D.认证种子:由基础

或登记种子生产,代表认证程序的中介,是认证程

序的终产物,以蓝色标签表示。

六、常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棉花:锦葵科,

棉属)

1.棉花原种种子生产技术(三年三圃制原种生产技

术。是以单株选择,多系比较,混系繁殖为基本内

容。):A.程序:单株选择----株行圃----株系圃----原

种圃----栽培管理----收获加工贮藏;B.室内考种项目:

绒长,异籽差,衣分,籽指,异色异型籽;C.品质

标准:a、异籽差:一个棉铃不同棉籽里棉纤维长度

的差异;b、异铃差:不同棉铃里棉籽上棉纤维差

异;c、衣分(%):一定重量籽棉中皮棉所占比例;d、

籽指:100粒棉籽的重量;e、衣指:100粒籽棉的

皮棉的绝对重量;f、同籽差:同一粒棉籽近尖端珠

孔部分的纤维比基部合点的常常要短些两者间的

差异称为同籽差;D.单株选择的时间:第一次在结

铃盛期,着重观察叶型,株型、铃型,其次是茎色、

绒毛等形态特征;第二次在吐絮收花前,着重观察

结铃性和三桃分布是否均匀,其次是早熟性和吐絮

是否舒畅。单株选择的要求和方法:a、典型性:从

品种典型性入手,选择株型、叶型等主要特征符合

原品种的单株;b、丰产性和品质:在典型的基础

上考察丰产性;c、病虫害:有枯萎病和黄萎病植株

不得当选。2.混杂退化的原因:A.机械混杂;B.生物

学混杂;C.剩余变异;D.不正确的人工选择;E.自然

选择和自然突变。退化防止措施:A.制定得力的除

杂保纯制度和措施;B.品种布局合理化;C.建立健

全种子生产体系。

五、异花授粉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1.玉米杂交种子生产技术:(1)杂株:自交系的杂

株是指当代田间已散粉的杂株、散粉前已拔除的不

计算在内。杂穗率:自交系杂穗率是指剔除杂穗前

的砸碎占总穗数的百分比。杂交种的杂穗率是指剔

除杂穗后的杂穗占总穗数的百分比。散粉株:支柱

上的花药外露的小花在10个以上时即为散粉株。(2)

提高玉米杂交种产量和质量的措施:A.安全隔离;

B.规格播种;

C.去杂去劣;

D.花期调控;

E.母本去雄;

F.重视父本作用;

G.人工授粉。

2.油菜杂交种子生产技术:A.杂交油菜的三系:油

菜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

B.杂交油菜三系的关系:三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不育系是“三系”的基础,没有雄性不育系,就没

有培育保持系和恢复系必要。没有保持系不育系就

难以传种接代。同样,没有恢复系,也达不到杂种

优势利用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