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家庭社会学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家庭社会学文献综述
前言:
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揭开了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的帷幕。近30年来,农村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和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农村正在向现代化迈进,在此过程中的社会转型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以及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引起了农村家庭关系的变迁,并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家庭暴力等等。本文主要研究咋时代大变革的背景下贵州农村家庭关系的变迁,对贵州农村家庭关系的变迁有一个新的认识,并进一步分析家庭关系的变迁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提出解决农村家庭养老的一些对策。在论文准备与写作的过程中,我阅读了所能搜集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主题:
1、家庭关系与家庭养老的概念。
家庭关系又可以称为家庭内部的人及关系,关于家庭关系的定义,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说法,如在《家庭的社会学》中,潘允康认为:家庭关系就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指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不同地位,扮演不同角色,相关间不同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产生的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在杨善华所著《家庭社会学》里,作者认为家庭关系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夫妻关系,父母和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婆媳关系等。其他文献定义较多,但都认为,家庭关系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关于家庭养老的定义说法不一,如文献中的以下几种:A.家庭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子女为载体,以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而坐享天伦之乐为目标的一种养老模式。B.家庭养老,是指对老年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生活的慰藉,完全依靠家庭来满足。C.如果养老金来源于家庭,由家庭成员(一般
是子女)提供,就是家庭养老。D.家庭养老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其含义是指以血缘为纽带,以家庭为单位,由子女、配偶或亲属对老年人提供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等方面保障的内生性生活保障机制。
2、关于农村传统的家庭关系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按照社会学的一般观点,家庭关系可以分为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两种基本类型,纵向关系主要指代际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婆媳与翁婿之间,祖孙之间的关系等;横向关系指的是代际内部之间的关系,包括夫妻,兄弟姐妹等之间的关系。我国传统的农村家庭关系都是以父权与夫权为基本特征的,纵向关系是以父权制,家长制为核心,长辈拥有绝对的权威;横向关系是以男尊女卑,夫权为核心,男性拥有绝对的权威,女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依附于男性。简单地说,我国传统的农村家庭可概括为“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费孝通将中国代际关系与西方代际关系分别概括为“反馈模式”和“接力模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人的代际关系是子女必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赡养老人是子女的责任,这种反馈式的代际关系被称为“哺育”与“反哺”。
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是老年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子女向老年人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并照顾老年人特殊需要的一种养老方式。养老一直被看作是一种美德,成为中国人养老的主要方式。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家庭养老是建立在以父子关系为主轴的家庭结构之上的,在家庭结构中,父子的纵向结构最为重要,在这种家庭结构中,老年人处在家庭中的最高地位并控制着家庭财产,因此自然而然地成为全家的供养对象,老年人即使不参加劳动,也具有这种地位。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由于家庭结构中存在着严格的等级秩序,因而家庭内部不可能产生平等和权利意识,父子关系的道德准则更多地集中到卑者和幼者身上,这种道德准则便是“孝”。对于平民百姓来说,“积谷防饥,养儿防老”,所以养亲是最基本的义务。人老之后,就渐渐失去劳动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要求子女必须尽养
口、养体、养身之“反哺”义务。对于赡养父母来说,不仅要犷,而且要敬。孔子说:“今日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因此不仅要使父母祖辈食饱寝安,更重要的是
使他们心情愉快。在传统社会里,对不遗行为定有明确的处罚,如《唐律? 斗讼》规定“诸子孙违反教令及供养有缺者,徒三年”,就是对不孝行为的处罚。正是传统家庭中纵向结构的父子关系和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观念,形成了中国历史悠久的家庭养老的“反馈模式”,所谓“反馈模式”就是家庭中不仅能看到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也能看到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即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育丙代,丙代又赡养乙代,下一代对上一代都要反馈的模式。
3、在时代变革背景下,农村家庭关系的变迁。对家庭关系的研究,有许多视觉维度,比如可以从思想观念、经济、地位、权利等的变迁方面,也可以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方面等,以下就相关资料,主要阐释变迁最显著的横向的夫妻关系和纵向的亲子关系: A.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来自于婚姻,是男女两性的婚姻关系在人际交往中的具体表现。夫妻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其他人际关系的变化。费孝通将传统的家庭关系称为基本的“铁三角”,认为最主要的三角支点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是不重要的。由于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平等教育,妇女有了参与家政的权利,但是在农村妇女仍然没有决定家事的权利。一方面是因为男尊女卑思想仍有残余,另一方面是因为妇女的经济不独立。一直到改革开放后,妇女在经济上逐渐独立,再加上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妇女在家里有了共同决策的权利,逐步实现了夫妻平权,体现在经济、分工、决策、人格尊严等生活方面。
B.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来自于夫妻的生育,是由生育形成的父母子女之间的直系血亲关系在人际交往中的具体体现。亲子关系在传统农村家庭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但随着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家庭结构也处于不断变迁之中,传统文化受到了不断的冲击。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家庭的核心关系是夫妻
关系,亲子关系存在相对弱化的趋势。在传统的家长制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典型模式是“父尊子卑”,其中蕴含着强大的父权(1)传统父权衰落:改革开放后,中青年男子成为家庭的主要生产者,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也主要来自中青年的收入,老人逐渐丧失了决定家庭事务的权利和地位。而且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化大生产改变了以家庭为基础的经济资源的控制方式。家庭成员倾向于户外就业,使得只能控制家庭资料的父母失去了对外出就业子女的控制权。在代际层面上,传统的父权已明显衰落,子女的升学、就业、婚姻等个人问题主要由自己决定。(2)代际冲突加剧: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青壮年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流动,农村原有大家庭中的父辈权威制度正在削弱,以往构成家庭主要财产和收入来源的土地,又出现价值递减和收益下降,在家庭的收入结构中比重愈益降低的趋势。支撑孝道文化的制度和经济基础都发生了变化,长辈己不复再有可资交换赡养的经济和权力资源。家庭中亲子间的感情纽带也在松弛,而且代际冲突随着年轻一代农民的流动有愈加扩大之势,老人多数是冲突中的弱势一方。在日常生活中,老人往往是家庭中有限资源的分配末梢,甚至被剔除在分配之外。不赡养老人的案例也经常发生,农村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支持与日常照料危机已经在许多家庭出现。总的来说,家庭关系的变迁虽然在任何家庭中都有显现,但以青年家庭的变迁最为突出,而在中老年农民的家庭中,其变迁的幅度则不太大。
4、农村家庭关系的变迁对家庭养老的影响。从经济帮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角度,现将文献综述归纳如下:
(1)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情况: 对于身体健康的老人来说, 由于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与子女共同生活, 因此子女对他们各方面的照顾都大大打了折扣, 养老仅仅是为了保证老年人能够生存。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从不放弃劳动,他们仍可以自己获取日常所需, 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所获取的产品和货币收人是他们最主要的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