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过渡时期”是指( )
A.从解放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 )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农业现代化
C.社会商品化
D.工业生产专业化
3、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主要的特点是( )
A.标志三大改造最终完成
B.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4、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5、党的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
①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③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下表反映了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状况,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

毛泽东的贡献在于( )
①提出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③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确立了处理敌我矛盾的指导方针
④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的有( )
①大庆精神②西柏坡精神
③“两弹一星”精神④女排精神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这一著作的巨大贡献是( )
①把正确处理敌我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②确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
③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④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提供了具体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这—观点没有看到( )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偶然性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
11、1956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 )
①宝贵经验②发展道路③物质基础
④制度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全面展开。

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结合材料,分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伟大胜利的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C正确。

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一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改”),A入选。

3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表題考查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符合题意。

4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符合題意,
5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党的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①②正确。

中共七大确定以毛泽东思想
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③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④不符合题意。

6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三大改造。

本題要注意材料給的时间条件,1956年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而且图表中的数据也表明公有制成为主体,B符合题意。

1952年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且材料未涉及农业,不选A;人民公社化运动1956年时还未开始,C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开始的,D错误。

7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①正确;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②正确。

1957年2月,毛泽东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确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③错误。

④探讨的是中国革命问题,与题意不符。

8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民族精神,西柏坡精神属于革命时期的精神;女排精神属于改革开放后的精神,②④不符合題意。

大庆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是这一时期民族精神的体现,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9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1957年2月,毛泽东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确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B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①③正确,②④不符合题意。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1)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2)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伟大胜利的意义。

解答第(1)问,依据教材知识,直接答出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即可。

解答第(2)问要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伟大胜利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