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双体系基础知识通用题库---判断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通用基础知识题库
(判断题)
1.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作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的重要举措。
(对)
2.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作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治本之策。
(对)
3.通过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能够切实解决“想不到、管不到、治理不到”问题。
(对)
4.企业应自主建设双重预防体系,不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相关专家和安全专业服务机构帮助实施。
(错)
5.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保障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定期检查体系建设与运行成效。
(对)
6.风险无论大小,只要是不可接受风险就应该采取改进措施使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对)
7.企业分管负责人要全过程参与、组织、协调和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企业其他负责人和企业内设部门负责分管业务、车间建立双重预防体系的推进落实和跟进管理。
(对)
8.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
(对)
9.企业分管负责人负责保障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定期检查体系建设与运行成效。
(错)
10.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杆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经验,其他企业不可简单的复制。
(对)
11.培育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杆企业的目的是结合其积累形成的安全生产经验,总结形成一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经验做法。
(对)
12.企业应分别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
控清单。
(错)
13.企业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建立后应在一个建设周期内保持风险信息不变。
(错)
14.风险管控的原则是上级负责管控的高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低风险,各负其责。
(错)
15.风险管控的原则是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上一级可以提级管控下一级风险。
(对)
16.“岗位风险告知卡”的作用是简明扼要表述岗位风险、管控措施、应急处置及报告方式等。
(对)
17.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时企业要坚持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的原则。
(对)
18.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指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不包括职业卫生相关工作。
(错)
19.企业在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过程中,要定期对体系运行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偏、调整,做到持续改进、不断提升。
(错)
20.为了保证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有效性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加强(对)体系建设及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
(对)
21.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危险源辨识时,相同的设备不同的人操作宜分别进行危险源辨识。
(对)
22.组织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主要职责之一。
(对)
23.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适用于在役装置危险源辨识。
(对)
24.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由以事故为重点向以风险为重点的转变。
(对)
25.企业应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
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
(对)
26.不同级别的风险其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是一样的。
(错)
27.不同级别的风险其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是不同的,即管控层级不同。
(对)
28.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危险物质越多一旦发生事故导致的后果越严重,因此S取值就大。
(对)
29.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风险管控层级不可合并。
(错)
30.风险度变化后不需要对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进行调整。
(错)
31.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根据现场管理人员的经验编制,与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无直接的关系。
(错)
32.风险点可以是一项作业活动也可以是一台设备设施或是一个区域。
(对)
33.风险评价时现有控制措施非常完善的情况下事故可能性L取值应小。
(对)
34.在危险源辨识时首先应该考虑根源危险源即第一类危险源。
(对)
35.不同规模大小或安全管理水平不同的企业其风险判定准则是一致的。
(错)
36.风险点划分的原则因企业规模大小不同而不同。
(错)
37.头脑风暴法也是一种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对)
38.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的情形是基于一旦发生事故会带来严重后果而做出的判定。
(对)
39.组织机构发生变化而风险点、危险源、控制措施没有变化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可以不变。
(错)
40.根据风险的定义,风险评价时事故可能性L取值与现有控制措施是否完善没有关系。
(错)
41.生产经营单位对一般事故隐患,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对重大事故隐患,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制定和落实治理方案及时予以消除,并将治理方案和治理结果向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错)
42.风险与危险源有本质区别,二者之间没有联系。
(错)
43.风险程度分析法(MES)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与控制措施、人暴露的频繁程度及事故的可能后果有关。
(对)
44.风险程度分析法(MES)是一种半定量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错)
45.风险、隐患、事故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风险得不到有效管控就会演变成隐患,隐患得不到治理就会导致事故发生。
(对)
46.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两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错)
47.重大危险源与重大风险二者之间有本质区别。
(对)
48.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消除,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错)
49.在制定与评审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不考虑成本,只要将风险消除即可。
(错)
50.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的目的之一是判断能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对)
5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根源危险源必须消除。
(错)
52.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同时识别出现有的控制措施,并尽可能的提出改进措施建议。
(对)
53.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其效果之一应是员工隐患排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对)
54.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成果无关。
(错)
55.风险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和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
(错)
56.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对)
57.重大风险是指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对)
58.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对)
59.危险源辨识是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错)
60.风险信息是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对)
61.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应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风险分级管控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对)
62.风险点操作及作业活动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不作考虑。
(错)
63.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各负其责,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可不负责管控。
(错)
64.通过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对)
65.企业至少每三年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错)
66.风险分级管控的效果包括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对)
67.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持续有效进行排查确认、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方法。
(对)
68.重大危险源与重大风险无本质的区别。
(错)
69.企业应根据实际建立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牵头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能够保障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错)
70.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体系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两个没有关联的控制事故的体系。
(错)
7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对)
72.企业应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对)
73.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作业安全分析(JSA),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
(对)
74.经判定或评估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应当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
(对)
75.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实现闭环管理。
(错)
76.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记录,隐患整改复查验收记录等,可以与一般隐患一同建档管理。
(错)
77.在安全风险辨识、制定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有困难的企业,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相关专家和安全专业服务机构帮
助实施。
(对)
78.企业应将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告知相关从业人员,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对)
79.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组织落实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措施,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事故隐患,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督促落实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对)
80.风险与危险源是两个基本相同的概念。
(错)
81.风险与隐患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错)
82.风险分级管控的目的是消除危险源。
(错)
83.风险管理决策应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最低成本、最佳效益的方法。
(对)
84.风险评价的方法可以是定性、半定量、定量的或以上方法的组合。
(对)
85.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对)
86.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
(对)
87.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消除,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措施。
(错)
88.风险矩阵分析法(LS)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
(对)
89.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
风险是危险源的载体,没有风险就没有危险源。
(错)
90.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可不管控。
(错)
91.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是根源危险源,即第一类危险源。
(错)
92.风险分级管控就是指(对)风险的分级。
(错)
93.岗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必须分别编制。
(错)
94.安全管理人员应当了解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等风险分析方法。
(错)
95.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是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之一。
(错)
96.风险点级别确定原则是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对)
97.隐患排查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
(错)
98.企业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时应规定各岗位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的职责。
(对)
99.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遵循"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动态循环模式。
(对)
100.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时作业活动的划分按岗位工作任务和作业流程进行划分,填入《作业活动清单》。
(对)
101.安全检查表法(SCL)是以经验为主的方法,便用其进行危险源辨识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检查表编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水平,如果检查表不完整,评价人员就很难对危险源作有效的分析。
(对)
102.安全检查表法(SCL)进行危险源辨识时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不同介质的设备设施不可合并。
(对)
103.每一个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每年必须保持统一的标准,更新风险信息时,风险评价准则不得更新。
(错)
104.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对)
105.工作危害分析法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
(错)
106.重大风险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错)
107.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对)
108.常用的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询问、交淡、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
(对)
109.安全检查表法(SCL)适用于对设备设施、作业区域、建构筑物等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包括编制安全检查表、列出设备设施清单、进行危险源辨识等步骤。
(对)
110.危险源的辨识是指一个过程,该过程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即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找出所有与企业的运行有关的危险源。
二是确定危险源的特性,即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并确定其类别和特点。
(对)
111.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对)
112.生产性粉尘应分别计算PC-TWA和超限倍数比值,选择最大值作为某类粉尘比值取值;对于GBZ2.1中同时具有呼吸性粉尘和总粉尘接触限值的粉尘,优先使用总粉尘的检测数据。
(错)
113.职业病风险评估方法与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法。
(对)
114.职业病危害分级是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进行。
(对)
115.风险与隐患之间无本质区别。
(错)
116.一个风险点内存在多个危险源,危险源包含在风险点内。
(对)
117.隐患排查的重点是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
(对)
118.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场所存在缺陷应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对)
119.事故隐患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对)
120.事故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
(对)
121.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隐患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
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不得删减。
(错)
122.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隐患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
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
(对)
123.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
(对)
124.对于隐患排查工作,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隐患信息,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对)
125.对于隐患排查工作,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及时有效传递隐患信息,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与相关方的无关。
(错)
126.设备设施存在问题或缺陷属于生产现场类隐患。
(对)
127.设备设施存在问题或缺陷属于基础管理类隐患。
(错)
128.企业应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
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
(对)
129.企业在编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时包括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
(对)
130.事故隐患排查流程是:编制排查项目清单、制定排查计划、排查实施、隐患治理。
(对)
131.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的编制应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单。
(对)
132.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对)
133.风险分级管控是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对)
134.隐患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对)
135.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流程主要包括: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告知。
(对)
136.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发布、培训、实现信息有效传递。
(对)
137.在考虑和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五个方面进行制定。
(对)
138.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
(对)
139.隐患排查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
(错)
140.危险源辨识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
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错)
141.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对)
142.管控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错)
143.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对)
144.企业应建立由法人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错)
145.企业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对)
146.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是指企业从基层操作人员到安全分管负责人,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
(错)
147.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是指企业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
(对)
148.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是指企业从班组安全员到安全总监,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
(错)
149.企业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实施和持续改进时可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体系建设服务。
(对)
150.企业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实施和持续改进时不能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体系建设服务。
(错)
151.双重预防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安全管理体系。
(错)
152.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必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互融合。
(对)
153.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可以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相互融合,也可以单独建立。
(错)
154.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按从严从高原则。
(对)
155.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对)
156.隐患排查是(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错)
157.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危险源内存在的风险点进行辨识。
(错)
158.我省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过程中将风险分为4级,也可以分为5级。
(对)
159.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其目的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
(对)
160.企业每两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错)
161.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对)
162.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取得的明显效果是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对)
163.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下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上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
(错)
164.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时应充分考虑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对)
165.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时应充分考虑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对)
166.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时,只要能将风险降低可不考虑使风险降低的成本。
(错)
167.企业应当根据隐患类别,确定相应的治理责任单位和人员。
(错)
168.隐患分级是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特大事故隐患。
(错)
169.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隐患为特别重大事故隐患。
(错)
170.存在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为重大事故隐患。
(对)
171.隐患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企业不可以变动。
(错)
172.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制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应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
(对)
173.隐患排查整改责任单位应制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应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
(错)
174.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
(对)
175.隐患整改责任单位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
(错)
176.隐患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组织级别。
(对)
177.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为基础管理类隐患。
(对)
178.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为现场管理类隐患。
(错)
179.企业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为现场管理类隐患。
(错)
180.企业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为基础管理类隐患。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