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1)
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 择理论
詹姆斯.科 尔曼
经济学与社会学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强调人们为 何作出选择,后者强调人们为何不作出选择
Part 1:理性选择概述
具体假设 核心内容 基本原理 基本问题
发源
一、理性 选择理论的 经济学基础
Part 1:理性选择概述
发源: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核心内容:人以理性的行动来满足自己的偏好,并使其效用最大化。
(三) 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微观层面的产物,是理性的行动者的有意 创造,而不是既定的。
微观——宏观——微观:社会规范形成后包含着利益, 遵守就会获利,否则就会受到伤害,人们情愿放弃对 某些自我行动的控制来换取对他人行动的控制,以便 更好的满足自身的利益。
规范形成 和实施的 过程。
Part 2:科尔曼的理性选择论观点
Part 2:科尔曼的理性选择论观点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原先社会关系已经退居次要地 位,由现代法人行动者组成的人工构建的社会环境取 代了自然形成的社会环境。人类社会中个体之间的互 动月俩月少,而与法人行动者相关的社会行动越来越 多。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法人行动 与社会变 迁
个人大多被法人团体所控制,服务一 个组织,拥有特定利益,有高收入, 但是失去了对自身利益的控制权,这 种权利在为他们服务的法人手中,社 会的基本活动越来越多的为无形的法 人行动者所控制。
自然人 法人
第4讲 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
• 3) 法人行动的困境
•
囚徒困境—在现代法人结构中,由于各种职位之间缺乏沟通和共
• 识,个人依据理性选择原则很有可能采取相互不合作的行动;
• 公共物品困境—某些成员缺乏动机为创造公共物品或消除公共灾
• 难作出贡献,他们宁愿坐享其成。(生产队—承包制)
理性行动理论的贡献
• 1. 理论贡献 • (1) 提供了一种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社会行动
• 2. 对法人组织的分析
• 1)自然人与法人
• 法人是通过自然人将其权利转让给一个共同的权威机 构而形成的,法人行动的目标是为这些自然人获取共同利 益,法人行动涉及由个人选择到社会选择的过程。所谓社 会选择是依据众多个人的利益和意愿作出集体决策。但法 人行动的实施不是由自然人各自行动,而是靠一套职位 (或等级)结构执行的,这与自然人的行动不同。
(1)基本行动的要素 • 1) 行动者、资源和利益 • 行动者都有一定的利益偏好,并且都试图控制能满足自己利益的 • 资源。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行动者并不能控制能满足自己利益的所有 • 资源,许多资源是由其他人控制着;同样,行动者也控制着其他人所 • 需要的某些资源。这样,最基本的行动是两个行动者交换资源,以此 • 来满足双方的利益,这也是人际互动或行动者相互依赖的起因。基本 • 行动是任何行动系统的基础,两人的社会交换也是一些社会理论(如 • 霍曼斯、布劳的“交换理论”)的基础。
• 释,既考虑到个人行动的原因是要满足个人的利益,又考虑到个人在人际交
• 往、在群体、组织、制度中的行动是受到后者制约的,并在种种制约下选择适当的行
• 动方案,因而避开了宿命论。
• 2) “理性人”的理论视角
• 与帕森斯的“社会人”、韦伯的“组织人”不同,理性行动理论把现代社会的人作 为具有
第二讲理性选择理论
10
3、博弈与系统均衡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作用时的 决策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也称对策论。社会 均衡(纳什均衡)是一种独特的非合作博弈,是 一个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合,也就是说,在 给定别人战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 积极选择其他战略,同时也没人去积极地打破这 种均衡。换言之,均衡是缺乏改变激励的结果。
谢谢!
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讲 理性选择理论
一、理性选择理论概述 二、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三、科尔曼的方法论倾向 四、理性选择理论的影响及评价
1
一、理性选择理论概述
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perspective in sociology) 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学派,目前这 一学派在西方社会学研究(特别是经验研究)中有很大 的影响。理性选择理论借鉴和扩展了经济学中“理性选 择理论”,它不仅用于人们的经济行为,而且还试图解 释更广泛的社会行动。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 会学家J.科尔曼和社会经济学家G.贝克尔。科尔曼1990 年出版的《社会理论的基础》为这一学派的建立了较为 系统的理论体系。
12
3、结构功能理论是在系统行动的层次上应用社会目的论
或功能论进行解释,这容易导致循环论证和宿命论。而 理性选择理论则是建立在个人行动具有目的性这一基础 上,但它对于系统行动的解释并非仅仅以个人目的为原 因,因而避开目的论或功能论的循环论证。另一方面以 一个人理性行动为基础的多层次解释是既考虑到个人行 动的原因是要满足个人的利益,又考虑到个人在人际交 往、在群体、制度中的行动时受到后者的制约的,并在 种种制约下选择适当的行动方案,这就避开了宿命论和 唯意志论的两个极端。
rational choice theory
• 2、1980年代初,开始有意识地探讨社会学 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问题。 • 《社会理论的基础》(1990)
二、理论渊源
1、新古典经济学理性人概念的引入 2、二战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的融合 3、社会交换理论的贡献
三、科尔曼的理论目标
• 1、提供一种以个人理性为基础的社会行动 理论,并以此将社会科学的微观理论和宏 观理论结合起来。
2、有效规范的实现
• (1)外在的惩罚措施依赖于“有关他人” 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结构可以从两 方面保证惩罚的有效性。 • 第一,受影响的其他人采取联合行动对行 动者施加压力。 • 第二,“有关他人”之间建立利益结构, 共同承担实施惩罚的费用。
• (2)规范的内化。规范的实现并非都依靠 外在的赏罚措施,如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 许多人自觉遵守规范。这就涉及“规范的内 化”,即个人建立了内在的赏罚系统,它规 定哪些行动会受到自我谴责,哪些行动会得 到奖励或自我满足。 • 科尔曼认为,内化是通过教育使个人与社会 (他人、父母、团体、企业、社区、国家等 )实现认同,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
• (3)说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这类命题由 表达个人特征的自变量和表达社会特征的因 变量组成。
• 2、建立各种数学模型,以说明社会系统中 微观与宏观相互过渡的各种途径,从而以 演绎性、形式化的理论预测和解释社会系 统的行动。
• 理性行动理论是以“理性人”为出发点的, 在这一假设下,行动者的行动原则可以表 述为“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 • 科尔曼认为选择这样的行为假设,一是为 了提高理论的预测能力,二是有利于保持 理论的简洁。
• 社会的信任系统也是由简单的信任关系发 展起来的。在市场、金融、教育、文化、 科技、政治、社会生活等许多领域中都存 在着信任结构。 • 信任结构的构成包括:委托人、中介人、 受托人。他们组成了一条信任链,委托人 信任中介人,中介人信任受托人。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3.2.3理性选择理论对组织的研究
• 法人概念 • 个人与法人的关系 • 个人如何构成法人
3.3理性选择理论的评价
贡献 • 揭示了经济社会学理论新的发展方向。 • 提供了一种对社会系统实行微观与宏观相 结合的社会行动理论。 • 提高了社会学分析社会问题的精确性和解 释能力。
2.理性选择理论的背景
• 20世纪五十年代之前 • 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 • 20世纪八十年代之后
3.理性选择理论内容介绍 3.1理论基础
• 经济学基础; • 社会学方法论基础; • 交换理论的基础。
பைடு நூலகம்.2理性选择理论内容
• 理性选择理论基本概念。 • 理性选择理论的意义。 • 从微观分析上升到宏观分析。
3.3理性选择理论的评价
不足 •个人的非理性因素难以确定。 •无法规避所谓的纯经济活动。 •法人行动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抽象,有 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4 理性选择理论的现实意义
•中国从泛政治化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中国社会基础的改变
3.2.1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
• • • • 行动系统 行动结构 行动权利 社会最优
行动权利
• 吸烟的例子
吸烟者 不吸烟者
吸烟者
1
2
不吸烟者
3
4
3.2.2 理性选择理论的意义
• 人们的理性行动总是在一定规范指导下的行 动,因此,理性选择理论应当对社会规范 展开彻底的反思性、批判性研究。
3.2.2 理性选择理论的意义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提纲
• • • • 科尔曼简介 理性选择理论的背景 理性选择理论内容介绍 理性选择的现实意义
1.科尔曼其人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入
理学理论 , 而个体主义、 微观主义 求经 济利 益 最大化 ,而 且顾 及权 利 、 地
科尔曼理性选择 理论还受到 了社会
社会学理论则不 断扩大 自己的理论视野 , 位 、声望 、信任和 评价等等 “ 非经济 因 学中霍曼 斯的交换理论 、政治哲学与社
这 试 哿 社会系统与社会结构纳入到自己的 素 , 些也是理性人 追求利益 最大化的 会哲学对 规范和法规的分 析以及纳什 的 理论范围之中。科尔曼的理 1 生选择理论成 目标 和 内 容 。 理 性 行 动 是 为 了 达 到 一 定 博弈理论 的影响 。这些理论 不仅注重经
微 观 面 向 与 宏观 面 向相 脱 离的 不足 。
基础有 三 : 一是经济学基 础 ; 二是方法论 论个人 主义是微观经济学 的基础 ,也是
基础 ; 三是交换理 论基 础。 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方法论 。 方法论个体 主义是用 系统 的不 同组
关键 词 : 理性 选择 理论 ; 宏观微 观 分析 ;
济 社 会 学研 究 。
的有 目的的选择 。经济学关于 “ 理性人 ” 法论个人 主义可以为宏观 理论寻找微观
的假 设 ,主张人们 的一切经 济行动都 受 的基础 , 科尔 曼认为 , 社会关系的建 立实 西方社会学 自孔德以后 , 受二元论 哲 物质利益 的驱动 ,这一 假设 受到了社会 际 上是 两 个 理性 人 之 间 的一 切 经 济交
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对科尔曼理 1 生选 尽管经济 学中关于 “ 理性人 ” 的假 设有很 动的基础 层次上对社会行动和 宏观社会
合 .提 出 了社 会 理 论 研 究 与 发 展 的 新 方 者 行动将 社 会形 式与结 构概 念相 结合 。 社 会关 系的 内容和 形式 而不是 相反 , 这
第十六章 理性选择理论
第十六章理性选择理论第一节理性选择理论概述一、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础1、经济学基础从经济学,尤其是古典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理性选择理论具有以下假设:(1)人们的行动是有目的的,受到目标的指引。
(2)人们具有一系列等级性的偏好或效用。
(3)人们在选择行动时,要对以下几个因素进行理性计算:a.不同行动对应的偏好等级;b.每一个行动的成本;c.效用最大化的最佳方法。
(4)突发性的社会现象---社会结构、集体决策与集体行为,从根本上说是效用最大化的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
(5)理性选择所产生的社会现象,又通过下列方面决定着个体后来的选择:a.个体间资源的分配;b.各种行动机会的分配;c.在一定状况下,规范与义务的分配与性质。
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一个行动的发生是行动者期望从多种可能行动结果中所获得的功利的函数,行动者追求的是价值或效益的最大化。
2、方法论基础在方法论上,理性选择理论坚持的是个人主义。
他们强调对有目的的个体行动的研究。
科尔曼认为,尽管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解释社会系统行动,而不是解释个体行为,但系统行动是间接地来源于众多的个人行动。
他指出,对社会系统的解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整体方法论,另一种是个体方法论。
他主张采用个体方法论,因为以往的整体方法论是侧重对不同系统的同一行为进行样本分析或是对一个系统在特定时期内的不同行为进行分析。
如对各个国家的自杀率与政治变迁进行的因素分析。
科尔曼主张的个体方法论是用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如个人、群体、组织、制度)的行为来解释系统的行为,他称之为“系统行为的内部分析”。
这种个体方法论不同于心理学和某些行为科学的个体方法论,即不是仅仅依据个人动机和倾向来解释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而是要考虑由个人到系统的多个层次,然后根据所要解答的具体问题来选择令人满意的解释层次。
因为社会系统水平的现象虽然与个人行动有关联,但是这种现象既非凭借个人意愿产生,也不能依据个人行动进行预测。
另外,理性行动理论虽然建立在个人行动具有目的性这一基础上,但它对于系统行动的解释并非仅仅以个人目的为原因,因而避开了目的论或功能论的循环论证。
理性的社会选择何以可能_简评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社会学研究・理性的社会选择何以可能?①———简评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董 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 杭州 310012)[作者简介]董 明(1966-),女,浙江上虞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生。
[摘 要]作为社会学理论逐渐走向综合趋势中的一个主要流派,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不仅代表了这一趋向,而且还体现了与其它学科尤其是与经济学科相互融合的方向,科尔曼以此为基本思维范式所提出的有关理性人的基本理论预设和对社会资本所作的较全面的界定与分析,在较大程度上对社会学的传统问题“理性的社会选择何以可能”———进行了较有阐释力的剖析。
这一理论不仅已成为社会行为范式中理性主义向度的重要代表,而且,它对于当下中国研究的重要指导意义同样不能低估。
[关键词]个人与社会;理性人;理性选择;社会资本;社会理论[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55(2004)06-0091-06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元问题”。
个人与社会作为一个“相互建构”的动态过程,在现代社会,两者间的关系已成为浓缩和聚焦一切重大问题的符码。
人类社会在不同国度及不同历史时段展现出来的各异发展情状,引得无数的社会科学家对其行为主体———个人的行动特质进行着不懈的追问:即帕森斯所说的“霍布斯式的问题”,由本性自利、贪欲无度、分散的原子式个人(individual),何以能够产生社会秩序(s ocial or2 der)———“社会是如何可能的”?进而,维持社会秩序及其良性发展的机巧究竟何在?对此,不同门类的学科作出不同的回答。
其中,几乎所有社会科学理论都隐含着社会行动者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预设。
社会学对理性选择的贡献最早始于霍曼斯(G eorge・H omans),他运用社会心理学家的群体动力学重新解释了小群体的行为,从而构建了社会交换的形式。
随后,布劳(Pe2 ter Blau)运用社会交换思想研究了正式组织以外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交换。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概述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概述自西方文明发源以来,“理性”一词就成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主题,成为贯穿西方文明历程的核心概念。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的理性典范,从启蒙运动对理性的高扬到后现代对理性的批判和重建,无论是古典时期的智者,还是当今学者,对“理性”存在诸多争议,或褒或贬,或拒斥或认同,理性概念的核心地位都不曾动摇。
它作为西方社会发展的特质,成为众多理论关注的焦点,成为多种理论样式的思想立场和思想源泉。
韦伯的理性化思想、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等等,理性成为众多社会学理论流派的核心概念。
理性选择理论正是结合了西方文明的理性特质和西方社会的现实生活而生成的。
它是当今社会科学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较强解释力的思想工具,成为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思想空间的研究方向。
在吸收了各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对理性选择理论作了系统的社会学阐释和分析。
理性选择不仅用于分析经济行为,还被用来解释更广泛的社会行为。
其理论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对社会学的两大主题社会行为、社会系统作了较为有效的解释,也对解决社会学的理论困境和方法论争论做出了贡献。
但是,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不能穷尽社会生活所有的复杂性。
[编辑]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产生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孔德以后,受二元论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一直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理论研究理路。
那就是单子论与整体论、还原论与有机论、个体论与系统论、行动理论与结构主义、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也就表现为微观与宏观的对立。
理论研究过程中二元对立倾向越来越引起许多社会学家的不满,他们纷纷从各自的研究旨趣出发试图综合社会学理论中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微观理论与宏观理论之间的鸿沟,努力实现社会学理论的统一与整合,帕森斯就是其中的代表。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因其过分专注于社会结构与功能之间的有机整合性、社会发展的和谐性而忽视了社会事实之间的冲突与不一致性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和批判。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评述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评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进行深入评述。
作为社会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该理论主张,个体的行为是在理性指导下进行的,个体在行动时会根据自身利益进行权衡和选择。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同时也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本文首先将对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其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和理论框架。
随后,本文将对该理论的优势和贡献进行评述,包括其在解释社会现象、推动社会学研究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也将对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探讨其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对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探讨其在未来社会学研究中的可能发展方向。
通过对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评述,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该理论,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核心观点主要围绕着“理性行动者”的假设而展开。
他认为,社会系统中的个体行动者都是理性的,他们在行动时会根据自身利益和目标进行权衡和选择。
这种理性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利益的追求上,还包括对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认同等因素的考虑。
科尔曼强调,行动者的理性选择行为受到其所处社会结构的制约和影响。
他认为,社会结构是由一系列的社会关系、社会规范和制度等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会影响行动者的选择范围和决策过程。
因此,在分析行动者的理性选择行为时,需要考虑到其所处的社会结构背景。
科尔曼也提出了“社会最优”的概念,即理性行动者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和合作,可以达到一种社会最优的状态。
他认为,这种社会最优状态的实现需要依赖于社会结构的合理安排和制度的有效设计。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核心观点在于强调行动者的理性选择和社会结构的制约作用,以及通过社会互动和合作实现社会最优的可能性。
4·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总结&思考题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4学时)(一)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提出孔德认为,整个宇宙现象按其性质可具体分为五类,与此相应地,他将科学也划分为五种:天文学,研究天文现象;物理学,研究物理现象;化学,研究化学现象;生物学,研究生物现象;最后,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
前四种科学在他之前已经有了专门研究,成为独立的学问,惟有关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尚未进入实证阶段,成为真正的科学。
孔德把这门科学最初命名为“物理社会学”,后来改名为社会学。
(二)社会秩序论孔德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
他将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重建社会秩序”的宏观构想。
它包括两个部分:人性结构和社会性结构。
孔德试图借助对人的本性的解释去了解社会历史,并人性中找到社会秩序的根基,找到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力量。
孔德认为,宗教缔造社会秩序。
语言、所有制和社会组织(社会劳动分工)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变迁论孔德实证社会学的另一部分内容是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
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学的基本内容。
孔德根据他的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度阶段、工业阶段。
智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除此之外死亡、人口、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的精神和政治活动等对社会的进化都有影响作用。
【思考题】1、孔德的科学分类与社会学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孔德把社会学分作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3、如何评价孔德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2学时)(一)社会进化论斯宾塞认为宇宙间一切都在进化,上至天体的形成,下至物种、人种的起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领域到人类社会,均受进化规律的支配。
第十四章 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
• 任何社会都会从简单权威关系发展出各种 权威结构。 • 与简单权威关系相比,复杂的权威结构由 三种角色构成:支配者(权威委托人)、 代理人、被支配者。 • 支配者将自己掌握的某些权利委托给代理 人,由他们具体行使权威。如国家领导人 授予各级行政官员一定职权。
• 委托人、代理人、被支配者这三种角色的 复杂关系和微观互动形成了社会的权威系 统(如科层组织、等级制度、法规体系) 和系统行动(如行政管理、收入分配)。 这是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 • 宏观结构和系统行动的结果又对行动者有 反馈作用,行动者根据这些结果作出判断 (如分配是否公正、权利和利益是否受损 等),并根据这些认识调整自己的行动或 改变相互关系。这是宏观到微观的转变。
• (2)社会规范的类型 • A.共同性规范:即规范的受益者和目标行动 者都能从规范的实施中获益,如“要礼貌 待人”。 • B.分离性规范:是对目标行动者的限制,但 使有关的他人获益。 • C.惯例性规范:是对长期形成的习惯和行 为方式的规定,如参加晚会要穿礼服。 • 规范也可以分为指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前者提倡某种行动(“要尊敬老人”), 后者限制某种行动(“不能随地吐痰”)。
• 有些焦点行动的外在影响是损害他人利益, 有些焦点行动的外在影响是使其他人受益, 如助人为乐。 • 受焦点行动的外在性影响的其他人称为 “规范的受益者”,受规范所限制或鼓励 的行动者称为“目标行动者”。 • “利益为规范提供了基础,即接受外在性 影响的人们产生了对规范的需求。”
• (3)社会规范的实现 • A.赏罚与规范的实现 规范的制订并不能保证其实现。如果行动者不服 从规范,就需要对其实行惩罚,以保证规范行之 有效。 有效的惩罚措施依赖于“有关他人”之间的社会关 系。这些关系结构可以从两方面保证惩罚的有效 性: 其一,受影响的其他人采取联合行动对行动者施加 压力,如社会舆论。 其二,“有关他人”之间建立利益结构,共同承担 实施惩罚的费用(如游说行政和立法部门)。
第二十四讲: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 3、关于社会资本 • 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拥有的以社会结构资源 为特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具有生产性资本财产。 • (1)社会资本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存诸于人际关系结构之中。 • (2)社会资本的无形性。 • (3)社会资本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因而 不可转让。
• 4、行动者及其理性行动 • (1)行动者:参与实施社会行为的个人 • 行动者之间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关系:结构 性的相互依赖关系;行为性相互依赖关系; 进化性的相互依赖关系。 • (2)行动类型:单个行动者;控制资源型; 权力寻租型。
• • • • •
5、资源类型 (1)私人物品 (2)事件 (3)专长 这些资源往往具有可分割、可转让、可保 留、即时交付性。
• • • •
6、社会行动的结构及其类型 有目的的行动及不具备社会性的私人行动。 有目的的社会行动包含如下关系: 交换关系、权威关系、信任系统、规范、 集体决定结构。 • 交换系统有两大要素:实力与价值。 • 货币充当的是经济交换的媒介;承诺是社 会交换的媒介。
• • • •
7、法人行动理论 (1)法人行动者 (2)法人行动选择规则 ①指导法人行动的规则应符合某种一致或合理的 标准。 • ②规则应引导法人行动充分反映其成员的利益。 • ③规则实施时应伴以足够的力量使其确实有效。 • ④规则不应引起成员的分裂或反抗以致于毁掉法 人行动者。
• 8、个人选择互社会选择之间的转换机制。
二著作二著作社会理论的基础三主要理论观点三主要理论观点3个人在理智上相信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第二十四讲:科尔曼的理 性选择理论
一、生平
• 1、James Sammel Coleman (1927-1995) 美国社会学家。 • 2、1949年于普渡大学获化学工程学学位。 • 3、1955年于哥伦比亚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 位,师从默顿。 • 4、曾于芝加哥大学、霍普金斯大学等任教。 • 5、教育社会学的创始人。
第十七章: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ppt
法人的生存困境
1、总体生存方式所带来的困境:由于报酬和贡献的不 一致,每个成员的理性选择结果是尽量少作贡献,多取 得利益,这样就会减少法人的总体受益。
2、囚徒困境:在现代法人组织中,由于各种职位之间 缺乏沟通和共识,个人依据理性选择原则很有可能采取 互不合作的行动。 3、公共物品困境:某些成员缺乏动机为创造公共物品 或消除公共灾难做出贡献,他们宁愿坐享其成。如“搭 便车”现象,“参与动机减弱”现象等。
(3)
个人价值观念
(2) 微观
经济行为
(1)新教教义改变了某些人的价值观;(2) 这些改变了价值观的个人采取了一定的经济行 为;(3)这些个人的经济行为有助于资本主义 经济组织的形成。
科尔曼认为,任何以个人行动为 基础,阐述系统行动的理论都由三 部分组成(1)说明宏观到微观的 转变(2)说明微观水平的个人行 动和人际互动(3)说明微观到宏 观的转变。 这样,理论的起点和终点在宏观层次,而在推 理过程却降到了个人层次。
个人利益
资源价值
个人利益
交换后的 控制分布
个人利益
交换前权利 和资源的 控制分布
“个人利益”和“控制分布”这 两个概念说明行动者与资源的关系, 是微观水平上的概念。
个人利益是指个人需求及其满足程度;控制分布是指 行动者所控制的资源和权力及其分布。
“资源价值”和“行动者的实力”这两个概 念说明行动者和资源在整体行动系统的特征, 是宏观水平上的概念。
三、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 (一)基本概念
1、行动者、资源和利益
行动者都有一定的利益偏好,并且都试图控制能满足 自己利益的资源。行动者的行动原则是,最大限度地 实现个人利益。 资源的种类很多;行动者和资源的关系是控制和利益 关系。 行动者的利益是由一定的需要和偏好构成,它包括物 质的、精神的、社会的等等。
从微观理性行动到宏观结构安排——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局限性研究【最新..
以下为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已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这也就意味着再等到新学期开始我们可就是学长学姐了,让我不得不再次感慨时间飞逝,是啊,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而已,准备用整个暑假的时间把高中三年的压抑释放出来,而现在已然是一名大学生一年有余了(当然,如果按开学时间来算自然是不大到一年),弄不清是什么时候褪去的“新生”的外衣,但是这会儿却颇有一种“老生”的滋味。
仿佛一切都在一夜之间变老,让人猝不及防。
来不及多多回忆大一的生活,暑假伊始我就投入到另一种生活当中去了,说是辛劳却也充实,说是疲惫却也会觉得那是一种享受,是啊,付出劳动后并有所得,心总大学生论坛大学生交友是会感到些许欣慰吧!不再多言,且说这个暑假我是如何度过的吧!坦白说,本打算在暑假里到工厂找一份临时工作的,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附近的工厂里都没有熟人,厂子里似乎也不缺人,远的工厂里就更不可能找到活干了(也许是不够远,后来听说许多同学都在外地打工,而没有回家,由此不免感到有些惭愧)。
倒是在一开始找了一份在饭店端盘子什么的工作,不过离家较远加之还要上夜班,所以必须得住在那儿,后来让我给推辞掉了,因为那样一来几乎天天不能在家了,而我想多陪陪母亲。
就这样一连十多天都闷在家里,没有找到任何工作。
一天接到高中同学打来的电话,说是次日七八个同学小聚一下,心想也是,毕竟一旦开学而同学又不在同一个城市,连见面都不太可能,更别说弄一个小小的聚会了,遂决定参加聚会。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聚会那天中午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大家无话不说,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有两个同学大一一年利用空闲时间自己挣了不少工资,更重要的是他们藉此锻炼了自己在社会上闯荡的能力,此外还有一个同学就在这个暑假办了一个补习班,收了五六十个即将上高中的学生,保守估计一个暑假下来净赚几千元。
其间,“社会”一词必然成为话题的重中之重,彼此交流闯荡社会的经验、趣闻,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认识,一顿饭的工夫,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已经相当落后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恐怕多半是纸上谈兵吧!因此,我自是沉默而少言,有同学禁不住问我这个暑假没出去打工?我如实诉说,不想同学竟帮我出主意,他们比较了解我的性格,有些内向,所以出的主意多半是要我突破自己,多和人打交道,说在社会上不会交际是不行的!最后,一同学说暑假有很多商场都在搞活动,恰好他姨市某大型超市的经理,说可以帮我问问她那要不要人。
试析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二、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
科尔曼认为 ,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解释社会行动系统。科尔曼说 理性选择理论兴起于 2 0世纪 8 年代,是美国当代社会学理论 道 : 如果社会理论的 目 0 “ 标是解释 以个人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活动, 理 界的主要流派之一。它是社会学借鉴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逐 解个人行动便意味着寻找其 隐藏在行动 内部的各种动机 。所以,解 渐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最为核心 的观点是人以理 释社会组织活动时, 必须从行动者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行动。 ” 因 性的行动,以满足 自己的偏好 ,并使效用最大化。Ⅲ 此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是以解释行动者的行动为起点的。 19 年,科尔曼出版 了其鸿篇 巨制 《 90 社会理论的基础》 社会 。《 1基本行动的要素。科尔曼认 为,行动 系统包括行动者 、资源 . 理论 的基础》将理性选择理论推 向~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当代社 和利益等三个基本元素。他对 “ 社会行动者 ”的定义借鉴 了经济学 会学理论的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奠定了其在美 国社会学 的 “ 具有 目的性的理性人”的观点。每个行动者都有一定的利益偏 理论界的地位。 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 ・ 默顿在序言中评价该书时说: 好,并且都试图控制能满足 自己利益的资源 。 资源 ” “ 是行动者采取 “ 半个世纪前帕森斯所著 《 自 社会行为的结构》问世以来 ,这本书 行动的条件和保证 ,资源 的类型有许多种 :私人物 品,事件和某些 是有关社会理论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本文拟对科尔曼的理性选 专长。这些 “ ” 资源 ”具有 “ 可分割性、可转让性、可保留性、即时 择理论进行简介,并略加评述。 交付等性质 ” 的特征 ,它们对行动系统都有重要影响。行动者的 理性选择理论的理论渊源 “ 利益”是 由一定的需要和偏好构成的,它包括物质的、精神的、 理性选择理论作为一部宏大的社会理论,其有着深刻而又复杂 社会 的需要以及偏好。行动者与资源之间是控制关系与利益关系 。 的学术渊源与背景 ,在此笔者将简略介绍科尔曼理论的学术渊源及 “ 行动者仅仅通过两种关系与资源 ( 间接地与其他人)建立联系, 背景。 即控制资源和获利于资源,行动者只有一个行动原则:最大限度地 1经济学渊源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渊源中,古典经济学理 实现个人利益 。 . ” 论尤为家亚当 ・ 斯密提出的 “ 经济人 ”假设尤为重要 。斯密认 为, 2行动者之间的关系 。 尔曼认为,社会内部结构是由各种不 . 科 人们总是在通过对各种利益进行比较 ,从而选择利益 的最大化 ,以 同的行动结构组成的,这是由于各种行动中都包含着不同的资源、 最小的代价实现 自 身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个人利益最大化是通过 行动和行动背景。科尔曼强调要区分有 目的的社会行动与私人行动 “ 看不见的手 ” 即市场,来得以实现 的,市场交易实现 了个人 的最 之 间的不同。有 目的的社会行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的关系:交换 , 优选择 ,也正是通过这只 “ 看不见的手”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得以 关系、市场 、分离的权威关系与权威系统、共 同的权威关系与权威 有机的结合。科尔曼正是以斯密的 “ 经济人 ”假设 为基础,提 出了 系统 、 信任关系与信任系统等。 其“ 理性人”假设。 科尔曼用交换关系解释行动者之 间的社会结构。科尔曼认为, 理性选择理论时还受到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新古典经济学继 “ 在大多数情况下 , 行动者并不能控制能满足 自己利益 的所有资源, 承并发扬了亚 当 ・ 斯密 的古典经济学理论 ,其对人的行为的假定包 许多资源是 由其他人控制着 ;同 ,行动者也控制着其他人所需要 样 括:个人是 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在特定情境中有不同的行为策 的某些资源 。 这样,最基本的行动就是两个行动者交换资源 ,行 ”… 略可供行动者选择;行动者在 理智上相信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 动者希望通过交换 资源来为自己带来好处。满足个 人利益,这也是 结果 :行动者在主观上对不 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 。 人际互动或行动者相互依赖的起因。 科尔曼认为,如果甲控制了乙的某些行动 ,那么 甲与乙之间的 2方法论基础。理性选择理论所采用的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 在方法论领域 ,个人主义长期与整体主义相对立 。以功能主义为代 关系即为权威关系 。权威关系可分为两种类型:共 同的权威关系和 表的西方的社会学理论 , 持整体主义的方法论,他们以宏观社会 分离的权威关系。前者是通过对被支配者承诺预期未来的利益从而 坚 为研究对象 ,侧重于对社会系统层次问题的分析 。但是 2 0世纪 8 是被支配着转让出控制权,而后者则是支配者通过行使权威从而达 0 年代后 ,由于整体主义方法论暴露出来 了越来越多的不足 。许多学 到 自己的目的,被支配者权威则是为了直接获得某些补偿。 者开始致力于发展新的行动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就是其中之一。科 最简单的信任关系即两个行动者之间:委托人与受托人 ,他们 尔曼认为社会学的主要 目的就在于解释社会系统行动。而整体主义 的行动 目的都是为 了追求个人利益 的满足 。委托人将 自己自愿委托 方法论忽视 了系统的内部层 次,特别是个人层次 ,因此缺乏在微观 给受托人使用,以便得到比不存在这种委托关系时更大的利益。对 社会方面的解释力:反观个体主义方法论,其使用系统的不同组成 受托人而言,由于他在接受这种新的关系时 已经获得了利益,即使 部分来解释系统行为。 科尔曼称之为 “ 系统行动的内部分析 ” ,研究 用委托人的资源, 以他将要面临的选择是: 所 违背诺言还是讲信用 。 者可以根据所要解答的具体问题来选择令人满意的解释 。 当简单关 系由两个行动者的微观互动发展到多个行动者的宏观 3 社会学渊源 。社会交换理论对于科尔曼 的理性选择理论影响 结构时就形成了复杂关系。复杂关系不再仅仅是涉及两个人的面对 . 也颇为深远 。乔治 ・ 霍曼斯在其 《 交换的社会行为》一书中运用社 面互动 的简单关系 , 是具有了~定的社会结构在其中。无论是权 而 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动力学以及其它理论重新解释了小群体行为,从 威系统还是信任系统都是 由简单的权威关系或者信任关系发展起来 而构建 了 社会交换的形式,成 为最早涉足理性选择的社会学理论 。 的。这些复杂关系存在于人们 日 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他们之间的相 布劳在其著作中同样也运用社会交换思想研究 了正式组织以外 的非 互联系就形成 了巨大 的社会 网络 正式组织的社会交换 。同时布劳的理论体系也是通过对古典经济学 3社会最优状态。科尔曼参照经济学的理论内结构引入了 “ . 社
第二十一讲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分析与思考
• 考研热
• 毕婚族
• 这些社会现象或者社会行为是一种理性选
择吗?
社会交换系统
• 科尔曼关于行动系统的基本观点是,行动者之间所 形成的基本关系是交换关系,交换分析模式的基本 要素是:行动者、资源和法规(明确资源在行动者 之间如何分配的规定);
• 利益、控制、实力、价值成为交换系统分析的重要
而又相互作用的行动系统怎样共存”,即如何阐
释个体行动与社会系统的互动关系。
理性选择行理论的基本原理
V= BP-P’C
V:预期行动的纯价值 B:预期效益 C:预期代价 P:行动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P’:行动获得失败的可能性 v>0,行动发生;v<0,行动不发生
科尔曼的方法论倾向
1 、科尔曼创建理性选择理论在方法论上主要针对主流 社会学的整体方法论和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科尔曼认为有目的的社会行动主要包括交换关系
、市场、分离的权威关系等十种关系。
行动的权利
权利结构规定了每个行动者对何种资源有自由处置权或
利用这些资源采取行动的权利。科尔曼指出,“权利既
依赖于权力,又依赖于他人的承认”。 权利结构是由行动所涉及的所有人共同决定的。行动者 可以依靠强力或影响力强制其他人承认他的要求,也可 以依靠共识,形成规范,使“有关他人”承认他的权利。 “社会的认可是权利存在、消失以及转让的前提条件。 权利的实施必须以权力予以保证”
2、独立生存:职位之间不一定是互惠交换,但所有成员 都做出一定的贡献,它们的工作一方面使法人组织受益, 另一方面也使自己可以从法人那里取得报酬。 3、总体生存:在法人内有些成员的贡献大于法人为其提 供的报酬,另一些成员所得到的报酬却大于他为法人所 做出的贡献。但是对法人而言,只要全体成员的贡献大 于法人付给其成员的报酬,它就能维持下去。
科尔曼-理性选择
从理论阵营上看,科尔 曼属于微观取向,但他 的《社会理论的基础》 一书,力图探究的是分 析宏观水平的现象如何 经由微观水平的行动而 涌现出来从最基本的人 的行动和关系谈起一直 论述到复杂的社会行动 的数学分析。内容详尽,
由浅入深,理论性强
一般观点
理性选择理论试图解释社会后果是如何从受制度和环境的种种可能的 制约的有目的的行动者的行动中涌现出来的。 1、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2、过程或程序是个人或集体行动者的选择与决定
2、环境向个人或集体行动者提供机会。举个例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合作 共同抗日,国民党的政策由剿共变成联共,这就为共产党发展自己的力量提供了绝佳的机 会。
3、环境对偏好、信念、意志和价值观都会自然发生约束和强化的影响。环境对人类行为的 约束可能改变人的偏好、信念和价值观。比如说抗日战争的爆发使蒋介石对共产党的偏好 信念价值观也许发生了一点点的变化。
方法论的个体主义
二、理性行动者:用理性行动者及其行动来解释一切系统水 平的现象、关系、结构和组织。 包括有两关键意涵 1、目的性行动 2、最大限度追求自身利益的目的性行动 理性行动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通过人际交往或社会交换所 表现出来的社会性行动这种行动需要理性考虑对其有影响的 各种因素。 对于行动者而言,不同的行动有不同的“效益”,而行动者 的行动原则则可以表述为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行动者是依 据这一原则在不同的行动或事物之间进行有目的的选择。 原因 1、便于理论的定量研究,与定性称述的原则相比,具有更 强的预测能力。 2、有利于保持理论的简洁。
Thank you !
一般观点
理性选择理论试图解释社会后果是如何从受制度和环境的种种可能的制约的有目的的行动 者的行动中涌现出来的。 1、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2、过程或程序是个人或集体行动者的选择与决定 以中国的革命为例,国民党统治下,中国人民生活痛苦,政府腐败。为了推翻国民党的腐 朽统治,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于是就发生了选择与决定的问题。毛泽东看 到了中国农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于是决定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获得革命的顺利。 环境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 1、环境对人类行为不论是个人合伙集体行动者的行为都有很大的约束作用,环境将无穷的 抽象的可能的途径和方法,缩小成为数目不多的可行的途径和方法。还以中国革命为例, 当时的中国,反革命力量在城市中非常强大,先夺取城市来导致全国革命的成功经实践证 明是不可行的,这一客观的社会环境就约束和限制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在城市采取行动, 反而转向农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 20世纪90年代,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从个体行动者与法人行动者出发,试图整合社会学理论微观主义与宏观主义,因而在经济社会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是包括行动系统、行动的结构、行动的权利以及社会最优等四组基本概念构成的。
理性选择理论不仅要分析个别行动者的行动,而且要努力能够从对微观行动的分析上升到对宏观社会结构的分析,这集中体现在对法人行动分析。
因为法人行动不只是分析行动系统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且更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之一。
但是,他的理论忽视了行动者的偏好、欲望以及心理预期,忽视了感性选择以及社会关系网络对个体行动以及社会行动的制约作用。
关键词:科尔曼理性选择社会行动西方社会学理论孔德以后,受二元论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一直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理论研究理路。
那就是单子论与整体论、还原论与有机论、个体论与系统论、行动理论与结构主义、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也就表现为微观与宏观的对立。
理论研究过程中二元对立倾向越来越引起许多社会学家的不满,他们纷纷从各自的研究旨趣出发试图综合社会学理论中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微观理论与宏观理论之间的鸿沟,努力实现社会学理论的统一与整合,帕森斯就是其中的代表。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因其过分专注于社会结构与功能之间的有机整合性、社会发展的和谐性而忽视了社会事实之间的冲突与不一致性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和批判。
这诚如吉登斯所言,“在二战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整个世界的社会学都为美国社会学所主宰,社会学理论中深深地埋下了帕森斯的印记。
现在回过头来看,帕森斯思想享有的声望未免太高,因为他那种抽象、含混的风格引起许多人的麻烦。
”(1)这样,反思社会学功能主义研究理路、寻求社会学方法论突破、构建真正能够反映与把握社会现实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就成了帕森斯以后社会学家共同的心声。
从50年代到80年代,在批判帕森斯功能理论基础上美国社会学界群星璀璨,但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
到了80年代,整个社会学界日益出现了微观与宏观整合趋势:整体主义、宏观主义社会学理论试图引入个体心理学理论,而个体主义、微观主义社会学理论则不断扩大自己的理论视野,试图将社会系统与社会结构纳入到自己的理论范围之中。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成为杰出代表,他1990年出版的《社会理论的基础》正是努力实现微观与宏观的整合。
为此,他的导师罗伯特·默顿曾经这样高度评价这本著作:“自半个世纪前帕森斯所著《社会行动的结构》问世以来,这本书是有关社会理论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科尔曼教授在分析批判传统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社会行动理论。
他对法人行动者的分析是具有深远影响的新思维”。
(2)一、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基础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建立在某种基础之上的,理论基础构成了该理论生长的关键。
总体上看,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那就是经济学基础、社会学方法论基础以及交换理论的基础。
一段时期以来,理性选择理论试图运用经济学“合理性”概念对社会行动与社会秩序做出新的解释。
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经济人”假设占据了主导地位。
亚当·斯密认为人的理性就在于他能够在对各种利益的比较中选择最大的利益,以最小的代价实现自身最大的需要。
斯密同时认为,个人利益最大化往往是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的,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会实现个人选择的最优组合,从而实现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的有机结合,进而使整个社会富裕起来。
新古典经济学继承和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经济人”假设。
他们认为:个体行动是理性的;个体可以获得足够的、有关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个体可以根据所获得的各方面信息进行理性地计算和分析,从而按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标选择决策方案,以获得最大效用。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人”假设尽管存在很多缺陷并且得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经济社会学家们的修正,但是这种“经济人”、“理性人”的思维方式却为所有的理性选择理论者所继承和发展。
也正是在上述经济社会学理论基础上,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以“理性”为基础解释了个体的目的性行动以及在此基础上有目的的选择。
从方法论上说,科尔曼“采取个人主义方法论。
”(3)事实上,理性选择理论并不是一种解释行动理论,而是解释和说明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功能发挥的理论。
科尔曼指出,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解释社会系统行动。
在他看来,社会学史上主要有两种解释模式,即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解释方法。
整体主义方法论侧重于对不同系统的同一行为进行样本分析或是对一个系统在某个特定时期内不同行为进行分析,因而忽视了系统的内部层次,特别是忽视了个人行动层次而缺乏解释力。
方法论个体主义是用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如个体行为)来解释系统行为,它可以根据所要解答的具体问题来选择令人满意的解释层次。
因而科尔曼选择了个体主义方法论,他称之为“系统行动的内部分析”。
此外,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还受到霍曼斯、布劳的交换理论以及纳什的博弈论影响。
这些理论不仅注重经验分析和逻辑分析的统一,而且还注重从人与人的交换中分析社会系统和社会整合,强调个人行动是社会行动的基础,通过个人能动性的社会行动可以形成整个社会行动。
这有助于对个体社会行动和宏观社会现象做出解释。
二、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内容科尔曼认为,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解释社会行动系统,即解释社会现象、分析社会事实,而不只是解释个体心理活动。
但是,要想解释社会现象就要借助于对个体行动的解释,即通过对个体行动的分析去说明“处于宏观水平下的个人行动以及这些行动是怎样构成宏观社会现象的”(4)。
为此,科尔曼说道:“本书认为,如果社会理论的目标是解释以个人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活动,理解个人行动便意味着寻找其隐藏在行动内部的各种动机。
所以,解释社会组织活动时,必须从行动者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行动。
换句话说,局外人认为行动者的行为不够合理或非理性,并不反映行动者的本意。
用行动者的眼光衡量,他们的行动是合理的。
”(5)总结起来,他的理性选择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性选择理论包括行动系统、行动结构、行动权利以及社会最优等四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构成了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础。
第一,科尔曼认为,行动系统包括行动者、资源和利益等三个基本元素。
行动者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具有目的性的理性人”,他们都有一定的利益偏好,从事着各种经济社会行动。
在一个社会行动系统内部至少要有两个行动者,“而且每个人都控制着能使对方获利的资源,这样他们就必须从事与对方发生关系的活动。
”(6)科尔曼认为,行动者的行动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行动类型:行动者为了满足个人利益,控制着他能够从中获利的资源。
“由于行动过程中只有一个行动者,所以这种行动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各个行动者能够用最小的成本去控制着使自己获利最大的资源,此时,“行动者利用自己控制的与自身无益或益处不大的资源与他人交换,而那些人则控制着能使他获利最多的资源”(7);行动者让渡自己控制的、能够使自己获利的资源,这种行动在社会系统中十分普遍,因为行动者期待着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资源的种类也有很多,包括财富、事件、物品、信息、技能、情感等。
资源是行动者进行行动的条件及保证,它们也可以划分成三种类型:私人物品、事件和某些专长,这些资源具有“可分割性、可转让性、可保留性、即时交付性和无外在性等性质。
”(8)而行动者的利益则由一定需要与偏好构成,它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以及社会的需要与偏好。
在行动系统中,行动者与资源之间的关系是控制关系与利益关系,一般情况下,行动者并不能控制满足自身利益的所有资源,许多资源是由其他人控制着;同样,行动者也控制着其他人所需要的某些资源。
因此,两个以及以上的行动者就可以交换资源,以此来满足各自的利益,这样就产生了人际互动。
第二,社会系统内部存在着不同的行动结构,这是由于各种行动中包含的资源、行动以及行动的背景不同引起的。
科尔曼指出,有目的的社会行动与私人行动不同,前者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交换关系、市场、分离的权威关系与权威系统、共同的权威关系与权威系统、信任关系与信任系统、规范形成结构、集体决定结构即集体行动和法人行动。
”(9)为此他用了大量的篇幅(从第一编到第三编)详细阐述了社会系统的各个行动结构。
在科尔曼看来,交换关系最能够说明行动者之间的社会结构。
因为最简单的行动系统是两个人之间进行资源交换。
在资源交换过程中,每个行动者通过交换总想为他人也为自己带来好处。
因此,人们通常认为这种交换不仅是自愿的而且是双赢的。
可是一旦交换超出经济领域进入到非经济领域,那就意味着“交换可能进入非自愿的、强迫行动领域,威胁和允诺都被看作交换。
”科尔曼举例道:“例如,一个小孩把衣服扔在地上,家长威胁他:如果不检起来就打屁股。
因为家长凭借体力和对孩子的法律地位,拥有这种权利。
于是,孩子拾起了衣服,家长的利益得到了满足。
这样,作为交换,家长暂时放弃了打孩子的权利”(10)。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不是发生在真空中,在现实生活中,交换是以群体内部的竞争与选择为前提的。
这往往意味着通过限定某些行动者及其资源就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亚系统”,“从而可以研究存在于整个社会系统中的特殊活动。
”由于存在着以获取资源及利益为目标的竞争,“亚系统中进行的交换就要相互依赖”,而这个系统外部的行动者与资源则可以看成交换的环境。
这样,在一个初级的交换系统中就包含着三个基本要素:“行动者、资源以及法规”(11)。
第三,行动的权利。
科尔曼指出,“在社会系统的研究中,权利的分配是极其重要的问题。
”(12)在日常生活中,各种集合在一起的权利如财产权、使用权以及消费权等都可以被分割。
其中私人物品之间的权利比较容易分配,而有些财产或物品难以准确地被分割,另外有些物品则无法分割,在两种情况下,行动权利的分配往往引起争论。
例如,一个农场主尽管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是在这片土地中所埋藏的矿产开采权则不属于这个农场主,通行权也是如此。
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也提出类似的观点。
当然,科尔曼承认,既然“一种物品中包含着各种权利,它们可以分别为不同的行动者所掌握。
”(13)因此,“社会交换理论应当研究的不是有形的事物而是行动的权利。
”(14)例如在空中,飞行员有权控制飞机,但是当飞机接近机场时控制权则掌握在飞行指挥塔的指挥员手中。
这说明,行动的权利是可以让渡、可以被分割的。
科尔曼认为,权利的获得取决于两个方面:权力以及他人的承认。
“一个行动者可以要求采取某种行动的权利,但如果其他人不承认他的要求,他就无法获得那种权利”,而只有当“行动的后果与他们无关时,他们才有可能承认他的要求”(15),尽管行动者本人没有足够的权力确保他的行动。
第四,社会最优状态。
按照斯密的观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每个“经济人”都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走向并非是他所期望的终点,从而达到社会最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