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篇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142026
课程英文名称:Discourse Analysis
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语篇分析》课程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语言学家认为,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用语篇表达含义。因此,对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如语篇类型、语域等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篇的内涵和外延。
该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关于英语语篇和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主要流派,使学生能够从语篇的角度整体的把握和理解所阅读文章,从而提高其阅读理解水平,进而提高自身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如高级英语、英文报刊选读等,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尽可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概述语篇分析基本理论,介绍这一学科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通过课程的讲授,学生应当能够分析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学生英语文本的结构;了解连贯和衔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熟练运用衔接手段;且组织口语和书面语文本的水平得到提高。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16学时,2学分,在英语专业第五学期讲授。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结合课堂讲授内容适当布置习题和练习内容。课后练习及阅读应达到一定数量,以使学生能对所学内容充分理解吸收,并最终能熟练灵活使用。在讲授过程中应有所取舍,有些章节精讲,部分章节大体涉猎或由学生自学,教师课后进行辅导,答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做课后习题,并辅以精选练习;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语篇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微观结构掌握;语篇衔接连贯的掌握;以及专门用途语篇,如学术语篇的体裁分析。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出勤情况等
占30%;课堂随堂测试、作业等成绩的总和占70%。
(七)参考书目:
Discourse Analysis, H.G.Widdows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
《语篇分析》,丁言仁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语篇语言学:语篇分析概要》,庞中兰编著,中国商业出版社,2013年
《语篇分析教程》,杜金榜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
二、中文摘要
语篇分析是英语专业学生三年级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了语篇的基本概念(包括语篇语言学及其主要流派)、语篇分析研究的范围和目的、语境与语篇的指向性、以及语篇分析研究的方法等。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学生课后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从语篇的整体角度把握文章内容,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技巧,从而提高其综合阅读和写作水平。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语篇研究概论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语篇的概念和特征
2. 语篇语言学及其流派
3. 语境与与语篇的指向性
4. 语篇分析理论
重点:
语篇分析的理论。
难点:
语篇的指向性
习题:
回顾语篇分析理论
第2部分语篇分析基本原则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层次结构原则
2. 审美选择原则
3. 语言意识原则
4. 交际角色原则
重点:
使学生了解语篇分析的基本原则并有实际应用能力。
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对语篇分析的原则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习题:
练习语篇分析基本原则的应用。
第3部分语篇分析的衔接与连贯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语篇的语法衔接手段
2. 语篇的词汇衔接手段
3. 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重点:
结合大量例句,掌握语篇的语法及词汇衔接手段。
难点:
如何在写作过程中熟练运用各种衔接手段。
习题:
分析所给语篇中的各种衔接手段。
第4部分语篇的语体(体裁分析)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日常交谈语体
2. 公文语体
3. 广告语体
4. 文学语体
5. 科技语体
重点:
通过大量阅读,了解并总结不同语体的语言特点。
难点:
运用语篇分析衔接与连贯的方法对特定文体进行分析。
习题:
每种文体随机选取两篇例文,分析其如何体现该文体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