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用体格检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拾物试验:
检查患者的脊柱活动,可使其拾取一件放在地上的物品,观 察脊柱的活动是否正常
多见于脊椎病变如脊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 脱出,腰肌外伤及炎症等
▪ 四肢的检查以视诊和触诊为主
▪ 视诊:双侧肢体长度、周径、关节形态、皮肤色泽及外 形是否对称,有无单侧或双侧肢体肿胀。应注意观察肢 体皮肤体毛分布,静脉显露情况,指(趾)甲,有无皮疹、溃 疡、疮疖、坏疽、并指畸形等各种病变
▪ 腰骶关节试验(骨盆旋转试验):极度屈曲两髋 及膝使臀部离床腰部被动前屈。
▪ 疼痛为阳性,下腰部软组织劳损或腰骶椎有病变
▪ 椎间盘突出患者常:
检查时仰卧,一侧下肢伸直,将对侧足置于伸直侧膝上向下 压,如同侧骶骼关节疼痛时或者曲侧膝关节不能触及床面 为阳性
▪ 肘关节的肱骨内、外上 髁及尺骨鹰嘴在同一条 直线上。屈肘时,此三点 连线为一等腰三角形
▪ 改变常见于外伤或炎症 发生脱位时
▪ 肱骨髁上骨折,此关系不 发生改变
▪ 携物角:前臂与上臂纵轴呈10°~15°外翻角, 此角度 >15°时称为肘外翻,小于0°时称为肘内翻
▪ 背肌情况:腰痛的患者,如腰椎结核、急性扭伤等,常有 腰肌痉挛。
▪ 自动运动:脊柱的运动主要在颈椎及腰椎,它的运动包 括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检查颈椎时应固定 双肩,使躯干不参与运动。
▪ 正常人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S状) ▪ 脊柱后凸 ▪ 脊柱前凸
▪ 脊柱后凸:多发生于胸段,也称驼背。 小儿多为佝偻病,坐位时胸段呈明显均匀性向后弯,仰卧时可以 消失。 儿童、青年脊柱后凸多为胸椎椎体结核引起,病变常发生在下 胸部,由于椎体破坏,棘突向后明显突出,称为成角畸形; 青少年胸段下部及腰段均匀后凸,多为发育期姿势不良或患脊 椎骨软骨炎的后果; 成年人见于强直性脊椎炎,脊柱强直固定,仰卧位脊柱亦不能伸 平; 老年人多发生在胸段上半部,为骨质退行性变、椎体被压缩而 成;外伤性椎体骨折。 ▪ 脊柱前凸:常发生在腰椎部分,又称挺腰畸形,可见于妊娠等
▪ 杜加斯征:正常人将手放在对侧肩上,肘能贴胸壁。肩关 节前脱位时伤侧手放在对侧肩上,肘不能贴胸壁,此为杜 加斯征阳性
▪ 痛弧:肩关节外展60~120°范围,使肩袖肌腱在肩峰下方 摩擦,撞击而产生明显疼痛,小于60°或大于120°时疼 痛消失。见于冈上肌腱炎、肩袖损伤。肩锁关节病变时, 其痛弧在主动外展150°~180°
▪ 瑞-舒测试法(Wright-Schober):
测定脊柱前弯时的伸长率,嘱受试者作立正姿势,以髂嵴为 中心,在其上10cm及下5cm处各做一标志,测量两点间距 离;再嘱受试者尽量弯腰至最大限度,再以软尺测量两点 间距离
正常人弯腰时的两点距离较直立时的15cm增加4~8cm
该检查法可对幼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动态观察
常见于骶髂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坏死, 强直性脊柱炎,及膝关节疾病等疾病引起
但如果腹股沟处有剧烈牵拉痛,应考虑为股内收肌纤维炎 或肌腱、肌肉损伤引起
▪ 跟臀试验:俯卧位,患侧屈膝,使足跟靠近臀部,这时股神 经与股前侧肌群受到牵拉而出现股前方放射痛。
▪ 也可见于腰大肌脓肿,脊柱强直,四头肌挛缩,骶髂关节病 变
▪ 触诊:双侧肢体皮温情况, 比较双侧桡动脉、足背动脉、 胫后动脉、胸动脉的搏动强度。
▪ 肌力分为6级(0~V级),肌肉完全瘫痪为0级;肌肉稍有收缩, 但关节无活动为Ⅰ级;能带动肢体活动,但不能对抗自身 重力为Ⅱ级;能带动肢体活动,并对抗重力活动为Ⅲ级;可 对抗重力和轻微阻力为Ⅳ级;完全正常者为V级。
▪ 脊柱侧凸记录方式:侧凸的方向及部位(C形、反C形、 S形或反S形)
▪ 两肩是否等高,双髂嵴上方是否水平
▪ 脊柱侧凸可分为:
①姿势性侧凸:见于儿童发育期坐位姿势不良、椎间盘脱 出症、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 或双下肢不等长
②器质性侧凸:见于佝偻病、慢性胸膜增厚、胸膜粘连及 肩部畸形等病变,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凸得到纠正。
骨科 祝凯翔 2020年11月2日
▪ 全面系统 ▪ 按顺序检查:视、触、动、量、听、特殊检查 ▪ 充分显露 ▪ 两侧对比 ▪ 反复检查 ▪ 轻柔到位 ▪ 准确测量 ▪ 检查局部血运和固定(夹板石膏、牵引)
▪ 检查脊柱时,应 脱去上衣,双足并 拢站立位,双下肢 直立,双手自然下 垂。
▪ 脊柱是否正中,有无侧凸畸形,上身倾向何侧
▪ 肢端肥大:见于肢端肥大症与巨人症。
▪ 肌肉萎缩:
炎症性:炎性肌病、病毒性肌炎
遗传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糖原累积病
获得性:重症肌无力、药物性肌病。
神经源性: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包括脑干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细胞和周围神经损害,如急性脊髓灰质炎、周围 神经炎等。
骨折与关节脱位
▪ 视:肿胀、畸形、皮下淤血、淤青 ▪ 触:压痛、触痛、叩击痛、挤压痛、骨擦感 ▪ 动:活动受限,反常活动 ▪ 量:短缩 ▪ 听:骨擦音、弹响、捻发音
叩击痛阳性可见于脊椎结核、骨折及椎间盘突出。
▪ 坐位屈颈(Lindner)试验:患者坐位,双腿伸直,然后前屈 颈活动,如有椎间盘突出引起神经根压迫或刺激时,屈颈 活动常牵拉神经根而引起坐骨神经疼痛,并向小腿放射, 有时为减轻牵拉痛,患者双下肢常不自主屈膝
▪ 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为神经根受刺激的表现。 检查时嘱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医师一手置于膝关节上, 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正常人可抬高 70°以上,如抬高不到30,即出现由上而下的放射性疼痛。 见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或腰骶神经根炎等。为 增加坐骨神经牵拉强度可被动使踝关节背屈,如有椎间 盘突出症时,坐骨神经的串痛将明显加剧,此方法又称为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生理情况,也可因大量腹水、脊椎滑脱症、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或炎症所致的髋关节屈曲畸形所致。
▪ 一般来讲,压痛表明病变较浅,而叩击痛说明病变较深
①直接叩诊法:是以叩诊锤或手指直接叩击各个脊椎棘突。 ②间接叩诊法:嘱患者取端坐位,医师用左手掌面放在患者 的头顶,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叩击左手观察患者有无 疼痛,正常人脊椎无叩击痛。如脊椎有病变,在受损部位可 产生叩击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