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曹刿论战》学案
编号:029 班级:姓名:命题人:王钦锋审核人:任得宝学习目标:
1.积累文章重点字词。
2.能够背诵、翻译课文。
课前预习案
一、了解文学常识
1.《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知识预习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小惠未徧
2.一词多义
(1)师: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齐师伐我()(2)间: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又何间焉()(3)安:A、衣食所安() B、安求其能千里也()(4)乘:A、车六七百乘() B、公与之乘()(5)故:A、公问其故() B、故逐之()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温故而知新()
(6)以:A、可以一战() B、必以分人()
C、必以情()
D、属予作文以记之()
E、太祖常劝以读书()
F、不以物喜()(7)于:A、战于长勺() B、苛政猛于虎也() C、余将告于莅事者() D、太守与客来饮于此()(8)而:A、登轼而望之() B、吾恂恂而起() C、黑质而白章()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指出下列古今不同义的字并解释。
(1)肉食者鄙古:今:
(2)牺牲玉帛古:今:
(3)小大之狱古:今:
4.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
神弗福也
一鼓作气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曹刿请.见(2)弗敢加.也(3)小信未孚.
(4)忠之属.也(5)公将鼓.之(6)齐师败绩
..
(7)公将驰.之(8)遂.逐齐师(9)既克
..
(10)望其旗靡.
6.指出下列句式并翻译此句。
(1)何以战
(2)夫战,勇气也
7.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第21课《曹刿论战》学案
编号:030 班级:姓名:命题人:王钦锋审核人:任得宝
课中探究案
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时(用原文填空)。
12.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