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简历

合集下载

曾国藩清末维新派的代表与军事家

曾国藩清末维新派的代表与军事家

曾国藩清末维新派的代表与军事家曾国藩(1811-1872),字炳焜,号春草,江苏常熟人,是清末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为国家作出的卓越贡献,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从曾国藩清末维新派的代表和军事家两个角度展开论述。

一、曾国藩作为清末维新派的代表曾国藩背负着督师、学堂改革的使命,致力于推动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他采用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提升国家的经济、教育和军事实力。

首先,曾国藩以其独特的人才选拔机制为维新派带来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官员。

他重视选拔人才的能力和品德,注重民生,推动教育改革,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这些人才在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曾国藩积极提倡农业改良和工商业发展。

他在地方政府中设立专门机构,推动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农田的整治,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他还鼓励民间创业,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最后,曾国藩注重整顿军队,提高军事实力。

他重视士兵的训练和装备,注重建设现代化的军事力量。

他还推动了军事思想的更新和指挥战术的改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成功地镇压了叛乱,展示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

二、曾国藩的军事才能曾国藩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他在军事指挥和战略策划方面表现出色。

首先,曾国藩在太平军的斗争中展示了出色的战略眼光。

他深入了解敌方实力和战术,并准确判断出太平军的弱点。

他利用地理优势,采取合理的部署和战术,成功地迫使敌军分兵,最终击溃太平军的抵抗。

其次,曾国藩在军事组织和指挥方面表现出色。

他统一指挥部队,组织训练,确保军队的整体战斗力。

他注重士兵的纪律和作战技能,通过严格的训练和考核,提高了士兵的战斗素质。

他还注重军事装备的更新和发展,采用了新的武器和战术,充分发挥了军队的优势。

最后,曾国藩在战略决策上展现了敏锐的洞察力。

他根据自身实力和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合理的战略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精确把握时机,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

曾国藩相关复习材料(1)

曾国藩相关复习材料(1)

曾国藩复习材料1、曾国藩简介曾国藩出生日期:1811年11月26日逝世日期:1872年3月12日别名(字):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曾文正主要成就: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代表作品:《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冰鉴》《曾国藩家书》朝代:清朝谥号:文正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长沙府湘乡县职业: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官职: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翰林庶吉士封爵:一等毅勇侯追赠封号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2、作者简介唐浩明,1946年生,汉族,衡阳市人,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学者唐翼明胞弟,又名邓云生,毕业于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入岳麓书社工作;任编辑室主任、总编辑等职;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彭玉麟》、《杨度》、《张之洞》等,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杨度》获国家图书奖,《张之洞》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晚清名臣曾国藩生平简介

晚清名臣曾国藩生平简介

晚清名臣曾国藩生平简介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他与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与胡林翼合称曾胡,他是湘军的创立者与统帅。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晚清名臣曾国藩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曾国藩生平简介曾国藩,清朝晚期人,字伯涵,号涤生,曾国藩是晚清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人,他从一介书生到进京赶考,进了进士之后又一直留在京城,短短十年时间,连续升职七次,年仅37岁就已经官至二品,这在清朝历史上也只是独一份的。

后来恰逢太平天国乱世,当时正是因母丧而在家的曾国藩趁势在家乡创建了湘军,并且作为统帅者,曾国藩带领湘军和其他的义军一起历尽艰苦的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挽大厦于将倾,救清朝于乱世,因为这巨大的功绩,被封为了一等勇毅侯,这是清朝以来第一个以文人封武侯的人。

后来又升职至一品大员。

曾国藩的一生为官平稳,可以说是实现了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标,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曾国藩一生所处的年代,正是国家由盛转衰,动荡不安的年代,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豪杰”,正是这样的乱世造就了曾国藩的一生。

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努力,一度呈现出同治中兴的盛况,险些就力挽狂澜,将清朝从危机之中救回。

作为同治中兴的时期的主力,曾国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让曾国藩成为了近代最具影响力最具争议的人物。

如何正确评价曾国藩对于曾国藩,现在很多人都十分的推崇他,甚至已经在很多人心中被神化成了“圣人”,这样过分高估的评价无疑是不理智的,对于曾国藩,我们应该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来分析。

在文化上曾国藩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曾国藩继承了中国以儒学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他的一生是完全按照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来走的,他的一生深受“三纲五常”的影响,对于“君臣、父子”等传统文化中的伦理纲常部分极为看重。

这一点是深受争议的,不少的人认为“纲常”之说是传统文化的糟粕,曾国藩这样作为是不可取的。

曾国藩的轶事典故

曾国藩的轶事典故

曾国藩的轶事典故导语:曾国藩先后晋升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诏加“太子太保”,封“一等毅勇候”,授“英武殿大学士”,升“光禄大夫”,溢称“曾文正公”。

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曾国藩的相关材料,欢迎阅读,谢谢!【曾国藩简介】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书生门第家庭。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

【轶事典故】审鸡蛋案一天,天气晴朗,年幼的曾国藩从学校放学蹦蹦跳跳地回到了家里。

刚放下书包,其父就焦急地说:“我明明煮了五个鸡蛋,怎么只有四个了?”于是就把曾国藩叫来,对他说:“煮熟的鸡蛋是分给你们吃的,现在少了一个,不知是那个偷吃了,快帮你母亲查一查。

” 曾国藩思索了一下,答到:“这个很容易,我有办法查出来。

” 说罢,曾国藩端出一个脸盆,倒了几杯茶,把家里的人都喊拢来,叫每人喝一口茶水,吐到盆里,他站在旁边观察,结果有一个佣人吐出的茶水里夹有鸡蛋黄粉。

曾国藩的父亲高兴极了,觉得儿子聪明,将来能当官审案子。

“千年死一个”富厚堂,是曾国藩的故居。

大门口悬挂着“毅勇侯第”四个金色大字。

“侯府”建于清同治年间,是曾国藩委托其弟在家营造的。

据说建房的时候,曾国潢兄弟对匠工师傅款待很好,而对一般徒弟则有所刻薄。

新屋建成的时候要诵“上梁文”,砌工老师傅尽赞美语,操着荷叶土音为之颂曰:“两江总督太细喱,要到南京做皇帝。

”那天,看热闹的人很多,站在大门口的一个乡民见大门很高很宽,就希奇地问:“这张大门怎么要开这么宽?”一位对曾府心怀不满的徒弟就说:“门宽好出丧么!”师傅听了,觉得这个“良心”不能丧,就马上把不吉的话断过来:“是的,门宽好出丧,千年死一个,万年死一双。

曾国藩人物简介

曾国藩人物简介

[键入文字]
曾国藩人物简介
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代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姓名:曾国藩
生卒年:18111872 年
籍贯:湖南湘乡
曾国藩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曾国藩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日以读书为业。

28 岁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10 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查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可谓官运亨通。

曾国藩是清王朝由盛世转为没落、衰败的过渡、动荡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在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是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才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

曾国藩毕生追求立德、立功、立言,是儒学文化最典型的实践者,他克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了书生报国的愿望。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曾国藩在湘潭集结组建陆军13 营、水师10 营,加上勤杂人员共1.7 万余人的湘军,担负起剿灭太平天国的重任。

曾国藩历尽千辛万苦,几度出生入死,后勾结列强,终于在同治三年(1864 年)攻破天京,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因此,他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清代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加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衔,又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取得军政大权。

由一介书生而成为一个统领群伦的中兴名臣。

1。

曾国藩生平

曾国藩生平

曾国藩曾国藩(1811年11月21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

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的一生是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分不开的。

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的革命风暴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反革命武装不堪一击,完全丧失了抗拒革命大军的能力。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1月,清廷命曾国藩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团练。

曾国藩顾不得守制三年的大礼,积极行动起来,开始了他一生反对太平天国的事业。

他知道,如果按照历来办团练的老办法,是对付不了大规模有坚强组织的农民力量的,因此他建议重新建立一支在绿营以外的正规军-湘军。

湘军的主要特点:一是利用封建宗法关系作为团结军队内部的纽带。

湘军的官兵,大抵都是通过同乡、同族、亲友、师生等关系挑选募集。

各营只服从营官一人,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二是湘军的将领,大多选自受过孔孟之道熏陶,在科举道路上失意,一心想借军功猎取功名富贵的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

这些人平日以程朱理学相标榜,把保卫封建统治秩序作为自己奋斗的最高目标。

三是湘军以“卫道”为名,实际上却是一伙杀人放火的强盗。

在长沙团练的时候,曾国藩因杀人很多,就已经得到了“曾剃头”的绰号。

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领残的本性。

1854年初,湘军组成陆军十三营,水师十营,共一万七千多人,同年正式出师与太平军作战。

曾国藩以自己的名义,发出了一道檄文,诬称太平天国为“粤匪”,说他出来镇压革命,不仅是为了保卫清王朝,而且是为了保卫整个的旧传统。

晚清第一名臣

晚清第一名臣

人生转折——行卷
曾国藩的成就
• 文学成就 • 思想学术 • 代表作品
• 文学成就
晚清诗文大家,为桐城派古文中兴的关键人物,是桐城派分支湘 乡派的领袖。
一,在继承桐城派的基础上创立湘乡派。 二,阐明文学规律,丰富作文理论。 首先,强调文章要大气通达。 其二,专注偏匀,乃始成章。 其三,有情有理,顺理成章,理义不至,不如不作。 其四,提出了文章的刚柔风格新论。
韬光养晦
• 曾国藩的事业成功之道,再一点,就是大功不举。翻开中国的史册, 常见这样的一些故事,与人相处共患难易,共成功难,功高震主。尤 其是在拥有生杀大权的君王面前,你有大的功劳更是很难。还有同事 的眼红嫉妒,从古以来建立大功又得善终的不多。 54岁他经过十几年的千辛万苦打下南京,朝廷在封赏之余,又对 他手下的十几万湘军保持高度警惕。一面在颂扬,一面又在挑拨离间, 恨不得一棍子打死。曾国藩非常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实际上是处于很 险恶的政治局面中。 曾国藩很清晰地洞察到这样的局面,他淡化自己头上的光环,尽可 能地缩小自己被射中的目标。他将功劳归之于朝廷,归之于友军,而 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声称做得不够。大量裁撤湘军,90%的湘军被裁撤。 他恢复乡试,赢得了世人的称赞,渡过了表面风光,而实际上危机四 伏的险恶的政治阶段。
做人36字诀
• 志、恒、专、熟、裕、静、谈、暇、松、 明、实、硬、俭、重、廉、勤、谦、和、 恕、敬、诚、仁、忠、慎、悔、耐、缓、 滑、展、浑、巧、盈、贰、忍、退、园。
谢 谢 观 赏
• 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
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个运动, 是在古老的中国社会开 始萌发新的经济、新的思想文化和新的社会力量这个历史转变时期产 生和开展起来的,面对变局,曾国藩没有故步自封,我们姑且不论其 思想是否朝着完全正确的方向发展,但这种积极求变的思想却值得我 们去学习。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科技发展带动了社会思想 变化,在面对这种变化时,惟有积极求变,不断发展,才能顺应时代 潮流,推动社会进步。 作为洋务自强新政的首倡者, 他的突出贡献还在于在那充满复杂矛 盾的关键历史时刻为洋务活动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赢得了生存空 间。应该说, 曾氏提出的指导洋务活动的“ 中体西用” 的思想, 在洋 务运动的初期阶段, 是有非常明显的进步作用的, 它助长了国内学习西 方思潮的抬头和近代工业的兴起,给闭塞的中国社会开了生面,从而引 发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热潮和新思想的大传播,

曾国藩 简介

曾国藩 简介
伯涵,号 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 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23岁取秀 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 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中三甲第四 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入翰林院,从 倭仁等习程朱理学,先后任翰林院庶吉 士、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后擢内 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升礼部右侍郎、 署兵部左侍郎。曾两次上疏,为清廷出 “教诲、甄别、保举、超擢”之策,为 朝延赏识。道光三十年,署工部左侍郎。 咸丰元年(19851),署刑部右侍郎, 咸丰二年,署史部左侍郎。是年四月, 出任江西乡试正考官,忽报母丧,告假
回家守孝。
曾国藩 事迹
• 太平军从广西进军湖南,围长沙,克武昌, 轻取沿江州县,江南大震,咸丰二年十二 月,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以抗拒太 平军。曾以罗泽南的乡勇为基础,“别树 一帜,改弦更张”。创办以“忠义之气为 主”的湘勇,将办团与办练分开,着重练 勇,网罗罗泽南、彭玉麟等一批程朱理学 信徒,以及同乡、同学、亲友为骨干将领, 知识分子为营官,招募身强力壮的农民为 士兵,组成一支地主阶级武装。

曾国藩的生平简介

曾国藩的生平简介

曾国藩的生平简介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

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后因丧母回乡丁忧,恰逢太平天国横扫湖湘,他因势在家乡创办湘军,为清王朝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1811年(嘉庆16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1日)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天平村,乳名宽一。

1815年(嘉庆20年)5岁在家识字读书。

一年后入家塾“利见斋”。

1826年(道光6年)16岁春,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10年)20岁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师从汪觉庵。

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

改号涤生。

1833年(道光13年)23岁。

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14年)24岁。

春,入岳麓书院。

秋,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

冬,入京准备会试,途径长沙,始与刘蓉相交。

1835年(道光15年)25岁。

4月,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1836年(道光16年)26岁。

春,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

至长沙,与刘容、郭嵩焘在湘乡会馆相聚两个月。

1838年(道光18年)28岁。

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

试后改名国藩。

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

授翰林院庶吉士。

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19年)29岁。

夏,出衡阳,谒杜工部祠、石鼓书院。

秋,出邵阳,察访武岗、新化、兰田、永丰。

12月,子纪泽生,离家起程赴京。

本年起始作日记,持之以恒,至终不辍。

1840年(道光20年)30岁。

5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7月,得病,经欧阳兆熊、吴廷栋治疗、护理,两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个人资料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个人资料

精心整理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个人资料
曾国藩,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胡林翼并称曾胡,因讨伐太平军时,有大肆屠杀平民之情事,而与其弟曾国荃被称为曾剃头或曾屠户。

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

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

个人概况姓名: 个动,之一。

8岁年中举人。

此后赴京会试,一再落榜。

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

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

二十七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二十八年升侍读,后年升侍讲学士。

二十七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二十九年任礼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

三十年兼署工部右侍郎。

咸丰二年兼署吏部左侍郎。

后丁忧在湘乡老家,此
精心整理
时奉诏以礼部侍郎身份帮同湖南巡抚督办团练,创建湘军。

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

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曾国藩成就总结

曾国藩成就总结

曾国藩成就总结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孝,号楚文,湖南浏阳人。

他是清朝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名将之一。

曾国藩以他在提拔人才、改革军队、整顿政治,以及在治国方略、教育思想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成为历史上备受赞誉的人物之一。

1. 提拔人才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国藩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他坚持“遗爱万民,教化有方”的信念,积极发掘和培养人才,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在政治、军事和教育等领域有卓越贡献的人物。

曾国藩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奖励机制,通过科举考试及其他途径,发掘优秀人才。

他通过深入了解每个人的才能和特长,并赋予他们相应的职责和权力,帮助他们发挥所长。

在曾国藩的领导下,很多人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施展才华的机会,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中坚力量。

2. 改革军队曾国藩深知军事实力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他致力于改革和强化清朝的军队。

他注重提高军队的训练水平和作战能力,加强军纪建设,重视军队的组织和指挥体系的建设。

曾国藩改革了军队的编制,建立了一支精锐的新军,强化了军队的纪律。

他严格要求士兵的训练,提高了他们的战斗力和忠诚度。

曾国藩还注重军事技术的引进和发展,积极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和装备,并进行适应性的改良和创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效率。

3. 整顿政治曾国藩在仕宦生涯中积极参与政治,倡导整顿政治,主张廉政奉公、拒腐防变。

他坚决抵制腐败现象,推行廉政,注重政府的清廉。

曾国藩提倡顺应民意、重视民生,注重改善农民的生活和减轻农民的负担。

他积极推行减税减赋政策,并坚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曾国藩还注重严谨的政务管理,推行科学擢用政策,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干部选拔和考核机制,提高了政府的执行效率和治理能力。

4. 治国方略曾国藩提出了一套治国方略,主张借鉴西方经验,注重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

他认为,要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通过现代化的改革和建设来实现。

(2)清.曾国藩家族谱

(2)清.曾国藩家族谱

(2)清.曾国藩家族谱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湘乡人。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

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

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实岁27虚岁28岁时,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咸丰三年(1853年)藉著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

1854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

在这篇檄文里,他攻击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曾国藩简介资料

曾国藩简介资料

曾国藩简介资料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曾国藩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曾国藩简介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嘉庆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11年12月26日)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

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

道光六年(1826年)春,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

道光十年(1830年),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

曾国藩简介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统帅者曾国藩生平

曾国藩简介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统帅者曾国藩生平

[键入文字]曾国藩简介晚清重臣湘军创立统帅者曾国藩生平曾国藩(1811 年11 月26 日-1872 年3 月12 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

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

曾国藩(1811-1872 年),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 岁入塾读书。

8 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 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

父麟书,有田产,不事耕种,醉心功名,然童试17 次皆不第,父设馆授徒。

曾国藩幼从父学。

道光十三年(1833)入县学为秀才。

翌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同年中举人。

此后赴京会试,一再落榜。

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

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

二十七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二十八年升侍读,后年升侍讲学士。

二十七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二十九年任礼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

三十年兼署工部右侍郎。

咸丰二年(1852)兼署吏部左侍郎。

曾国藩与晚清政治

曾国藩与晚清政治

曾国藩与晚清政治曾国藩(1811-1872年),原名子城,字居武,号涤生,考中进士后改名国藩。

湖南湘乡人,出生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地主家庭。

曾国藩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由庶吉士散馆,二十年(1840年)授翰林院检讨,从此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京官生涯。

他是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讲求程朱理学。

在京城期间,他相继担任过内阁学士、礼部、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因丁母忧回籍守制,第二年奉旨在家乡帮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度过了长达20年的军旅生涯。

自丁忧侍郎之后,曾国藩相继担任过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大学士等军政要职,被清廷加封太子太保衔、一等侯爵。

曾国藩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病故在两江总督任上,享年61岁。

曾国藩进入仕途后的发展称得上是一帆风顺。

1838年中进士,1840年授翰林院检讨,1847年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以后4年中又兼任过兵、工、刑、吏部侍郎。

10年七迁,连跃10级,这在当时也是少有的。

因此这对自幼生长在湖南僻远山村、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的曾国藩来说,对清政府的知遇之恩始终没齿难忘;另外他也对当时清廷上下官场腐败风气十分不满,多次上书清帝,希望政局有所更张,但一直不被采纳。

直到太平天国在广西起义,曾国藩因丁忧回湖南家乡办团练后,才开始了有实现其政治抱负、挽救晚清政局的转机。

从此以后,曾国藩与晚清政治的关系日益密切,其影响也愈渐突出。

综观曾国藩对晚清政治影响,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改革军制创建湘军清入关以后,八旗兵逐渐没落,基本上丧失战斗力。

康雍以后清廷主要是依靠绿营兵(汉兵)维持统治。

八旗、绿营皆有兵籍,弁兵父子相承,世代为业,是清代国家的主要常备武装。

其经费出自国库,兵权归于中央。

曾国藩在京城作官时,已感到绿营兵惰将骄,日渐腐败,必须大加整顿和严加训练。

曾国藩生平简介

曾国藩生平简介

书法造诣
从人物关系看处世之道
• 与左宗棠的爱恨情仇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与李中堂师徒情深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影响一代伟人
•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 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 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曾国藩的剿匪之路
• 咸丰三年(1853年),组建湘军,自行购置武器装备,摸索训练 方法和战术,同时筹建水师。 • 咸丰四年(1854年)2月,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在道义上 取得了多数人的支持,湘军全军出击,共计大小船舰240艘,水 陆大军17000人,挥师东下 • 3月,岳州首战不利,4月,在靖港水战中又被太平军石祥贞部击 败,曾国藩愤而投水自尽,幸被幕僚章寿麟所救 • 在失利后不断地自我反思,曾国藩改善了湘军的管理体系,军队 战斗力逐渐上升,自此,作战不在是只有失败。
家庭背景
• 祖辈世代在湖南乡下务农
• 祖父曾玉平——见多识广的农民 • 父亲曾麟书——家中长子,四十三岁举秀才, 乡间塾师
• 兄妹共九人,四个弟弟,其中曾国华、曾国荃、 曾国葆后均加入湘军,四个妹妹,幺妹不幸痘 殇
• 家境较为富裕,家风严整
鲤鱼跃龙门——从农民到进士
• 道光六年(1826年)春,曾国藩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 • 道光十年(1830年),曾国藩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一年后转 入湘乡涟滨书院。 • 道光十二年(1832年),曾国藩考取了秀才。 • 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国藩进入长沙岳麓书院演习,同年参 加湖南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并动身入北京准备来年的会 试。 • 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国藩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 书。次年恩科会试再次落第,于是返回长沙,于同乡刘蓉、郭嵩 焘等居于湘乡会馆。

千古一士 一士千古--曾国藩

千古一士 一士千古--曾国藩

感悟
• • • • • 从曾国藩身上,我们可以悟出自我完善的必经途径。 首先是立坚定不拔之志。 立志对一个人人格发展的意义是决定性的。 人的巨大潜力往往是人类所不自知的。 心理学家费约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三群学生举 起重物,看谁坚持的时间长。他对第一群人什么都没 有说。对第二群人说的是,想看看你们谁最有耐力。 对第三群人,他则说,你们举起的这些东西关系重大, 因为上面的导线连着一个电网。如果你们一放下手, 这个城市就要断电。为了朋友和家人们,你们一定要 多举一会儿。 • 结果,第一群人平均举了十分钟,第二群人竭尽全力, 平均坚持了十五分钟。第三群人,却平均坚持了二十 分钟。
• 北京聚集了当时最顶级的人才,而翰林院 更是精英之渊薮。一入翰苑,曾国藩见到 的多是气质不俗之士,往来揖让,每每领 略到清风逸气。 • 三十岁前的曾国藩人生目标只是功名富贵、 光宗耀祖。结识了这些良友之后,检讨自 己,不觉自惭形秽,因毅然立志自新• 正是在三十一岁这一年,曾国藩立下了 “学作圣人”之志。
(四)廉
• 清末时,官贪,吏也贪。对于外官来说, 贪实在太容易了,反正天高皇帝远,我的地 盘我做主。而对于京官来说,以权谋钱就难 得多,因为在京城,高官比比皆是,谁会买 你的帐?所以京官的日子就相对过得清苦一 些。不过京官也有找钱的路子。这路子一是 外官的馈赠。外官要找靠山、通消息,总是 要有京官为其服务。如外省官员送给京官的 礼品,有别敬、冰敬、炭敬、车敬、书敬、 门敬、妆敬、文敬、印结等等,路子也不算 少。如想过富足生活,便得收索地方官员的 礼物银钱,这些陋规被粉饰性地称为各种 “敬”、“仪”。
三、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治学
修身
进德
“四条遗嘱”
• 曾氏家族却代有英才层出不穷,出现了像 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 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 • 曾国藩留给后代的“四条遗嘱”

曾国藩生平

曾国藩生平

中国文化的完整代表者————
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一个以儒家学术为主体,以法家道家为辅的文化体系。 这一点在曾国藩的身上得到了完整的体现。曾国藩的思想,处事,他的主 体和文化基础,主要是儒家文化。儒家的文化最高的要求,是一个要像曾 国藩这样做大事业,是内圣外王,是要“立徳、立功、立言”,他与别人的 区别在于圣和徳这方面,他自己要以圣人作为标准,以道德来感化他人, 这是曾国藩一生追求的东西。在曾国藩身上,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完整,非 常典型的融合到了一起。他的思想资源完全是中国自己本土的资源。
勇侯,谥曰文正。
② 政 ① 治 思 理 想 念 学 术
③ 文 学 成 就
了 解 曾 国 藩
①思想学术
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机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 人,要倡廉廉政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 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严惩。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 中的,基础性的战略位置上,他认为,“民生以农事为先,国计以丰 年为瑞。” 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 ,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 对借师助缴,以借助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他又不盲目排外,主张 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等......
咸丰二年,太平天国的起义席卷了半个中国。可清 政府军队腐朽,不堪一击,这就为湘军提供了一个很 好的机会。 咸丰三年,接借着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 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 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起一支地方团练, 成为湘勇。
曾国藩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 ,他 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几代中国人,以至于他虽 然去世了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依然津津乐道。有 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 史上,近代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个角度,概括了 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他也是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 的人。 曾国藩的评价在他死后,随时间推移形成了鲜明的两极化 对照。有人认为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即有人责 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曾屠夫“。处理天津 教案不力。崇洋媚外。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种政治原因, 对曾国藩等封建时期人物大加斥责,但自从文化大革命后 学术界政治气氛下降后,对他的评价日趋活跃,不乏赞誉 之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一生著述颇多,但以《曾国藩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光绪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

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

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

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

曾国藩生平简介:1833年(道光十三年)23岁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十四年)24岁春,入岳麓书院。

秋,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

冬,入京准备会试,途径长沙,始与刘蓉交往。

1835年(道光十五年)25岁4月,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1836年(道光十六年)26岁春,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

至长沙,与刘蓉、郭嵩焘在湘乡会馆相聚两个月。

1838年(道光十八年)28岁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

试后改名国藩。

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

授翰林院庶吉士。

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十九年)29岁夏,出衡阳,谒杜工部祠、石鼓书院。

秋,出邵阳,察访武岗、新化、兰田、永丰。

12月,子纪泽生,离家起程赴京。

本年起始作日记,持之以恒,至终不辍。

1840年(道光二十年)30岁5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7月,得病,经欧阳兆熊、吴廷栋治疗、护理,两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31岁8月,偕倭仁往谒理学大师唐鉴,请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

“考德问业”,“为义理所熏蒸”。

11月,任国史馆协修,遍鉴前史,辨具得失。

是年,喜读胡林翼赠送的《陶文毅公文集》。

写作《里胥》,直道民间疾苦,鞭笞腐败吏治。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32岁致力程朱之学,每日必做日课:早起、主敬、静坐、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33岁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

7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

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

12月,充文渊阁校理。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34岁8月,郭嵩焘引江忠源来见,结为师生。

派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35岁10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

李鸿章入京会试,以年家子投其门下受业。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36岁1月,充文渊阁直阁事。

自书其书舍曰:“求阙斋”。

夏秋间,养病城南报国寺,与同寓刘传莹就汉学、宋学深入研讨,知学须返本务要,“执两用中”。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37岁7月,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街。

11月,钦派武会试正总裁,殿试读卷大臣。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38岁3月,子纪鸿生。

10月,辑录古今名臣大儒言论,按修身、齐家、治国三门分三十二目辑成《曾氏家训》。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39岁2月,升授礼部右侍郎。

9月,署兵部右侍郎。

1850年(道光三十年)40岁4月,上《应诏陈言疏》,直揭官场“委靡因循”、官吏“畏葸”“柔靡”。

“今日所当讲者,惟在用人一端耳”。

7月,兼吏部左侍郎。

1851年(咸丰元年)41岁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义。

5月,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咸丰帝“怒掷其折于地”欲罪之。

1852年(咸丰二年)42岁1月,上《备陈民间疾苦疏》。

7月,任江西乡试正考官。

行抵安徽太湖县小池驿,得母讣闻,回籍奔丧。

10月初抵家。

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9月攻长沙,10月取决岳州。

1853年(咸丰三年)43岁1月21日,接帮办湖南团练旨。

经郭嵩焘力劝出保桑梓。

30日,抵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

3月19日,太平军攻占江宁,定都为天京。

9月,奏准移驻衡州练兵。

11月,建衡州船厂赶造战船。

派人赴广东购买洋炮,筹建水师。

1854年(咸丰四年)44岁2月25日,奉命率师出征太平军。

发布《讨粤匪檄》。

命褚汝航为水师总统、塔齐布为陆军先锋,统率17000人,挥师北上。

5月,兵败靖港,投水自裁获救。

7月25日,重整水陆各军后,出师攻陷岳州。

10月14日取武昌。

咸丰帝令其部署理湖北巡抚。

7天后收回成命。

改赏兵部侍郎衔。

12月2日攻陷田家镇。

1855年(咸丰五年)45岁2月12日夜,石达开总攻湘军水营,烧毁湘军战船100余艘。

曾国藩座船被俘,“文卷册牍俱失”。

“公愤极,欲策马赴敌以死”,罗泽南、刘蓉力劝乃止。

1856年(咸丰六年)46岁7月,坐困南昌。

9月2日,杨、洪内讧(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元气大伤。

10月,曾国藩在长募勇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

1857年(咸丰七年)47岁2月27日,其父去世,偕弟国华回籍奔丧。

7月,两次上疏,请求在家终制,获咸丰帝准许。

是年建“思云馆”。

1858年(咸丰八年)48岁5月19日,李续宾、杨岳斌率水陆两军攻陷九江。

弟国华入李幕。

7月13日,接上谕命其出办浙江军务,17日起程。

8月5日,抵武昌。

与胡林翼会商进兵、筹饷之策。

11月15日,李续宾、曾国华死于三河之役。

12月,作《爱民歌》以训湘军。

1859年(咸丰九年)49岁1月,李鸿章来建昌进谒、留营襄办军务。

是月,曾国葆改名贞干,入湘军,为其兄国华报仇。

2月,作《圣哲画像记》。

11月,拟四路进兵之策,攻取安庆。

曾国藩简介1860年(咸丰十年)50岁5月,辑录《经史百家杂钞》26卷,“取精用宏”,“尽抡四部精要”。

6月,左宗棠来营,留住两旬,商讨东南大局;奉命以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

7月,委授两江总都,并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10月18日与胡林翼、李续宾商筹北援之策。

上疏请求带兵北上扫夷勤王、以“雪敷天之愤”。

12月,祁门大营两度被困,太平军距大营仅20里,“危险万状”。

1861年(咸丰十一年)51岁8月23日,是《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9月5日,湘军攻陷安庆。

25日,移住安庆。

11月20日,奉旨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其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

12月,在安庆创办内军械所。

年底,定三路军进军之策:“以围攻金陵属之国荃,而以浙事属左宗棠,苏事属李鸿章,于是东南肃清之局定矣。

1862年(同治元年)52岁1月31日,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

2月14日,左宗棠率军由江西入浙江。

4月,李鸿章率军抵上海。

5月,曾国荃率军进驻雨花台,会同彭玉麟的水师围攻天京。

7月18日,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岛人借助剿为图利之计......而中华之难,中华当之”,决不能让洋人以助剿来“蹂躏中国之土地”。

9月,为死于战乱而未及安葬的桐城儒生方东树、戴钧衡6人立石修墓,妥为安葬。

12月,其弟曾国葆病死于雨花台湘军大营。

年底,华衡芳与徐寿父子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曾国藩见后,于当天日记中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国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1863年(同治二年)53岁1月28日,安庆军械所造出我国第一条木壳小火轮,曾国藩登船试航后,喜而命名“黄鹄号”。

5月7日,致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谓“洋人本有欺凌之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势;华人本有畏怯之素,而逼处可怯之地”,反对购买要由海军上校指挥控制的船舰。

9月,与容闳见面,商筹建立一个可以灾圃旎器的工厂。

12月3日,交容闳68000两银赴美购买机器。

1864年(同治三年)54岁1月,派李凤苞测量江浙外海各岛屿沙线。

5月,江浙藏书遭兵动多有毁损,定刊书章程,即于安庆设书局,刊刻各种经史。

6月3日,洪秀全病逝天京,其长子继位。

7月19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军宣告失败。

7月,曾国藩赏加太子太保、一等侯爵。

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

8月15日,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

10月,行辕移驻安陵。

11月,奏准停征厘舍、亩捐。

12月,主持修复江南贡院,补行江南乡试,会考江南优贡。

1865年(同治四年)55岁1月,选汉唐以来各臣奏疏17首,编《鸣原堂论文》。

3月,主持修葺种山、尊经两书院。

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己养廉银中捐款课奖。

5月26日,接上谕:率军赴山东剿捻。

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遣书》完稿,共320卷,交金陵书局出版。

6月18日,北上剿捻之策:重镇设防,划河圈围,清野查圩,马队追踪。

9月,经杨州、清江浦抵徐州。

一路调兵布防堵围,沿途又张榜招员。

10月,将金陵制造局上迁海虹口,和李鸿章原设的炮局及购自美国人的铁厂合并,再加容闳购回的百多部机器建成江南制造总局。

12月,核定长江水师永远章程及营制营规。

1866年(同治五年)湘军总领曾国藩奉令进驻周家口,以钦差大臣的重权身份,督师剿捻。

1867年(同治六年)57岁3月,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

同时拟设译书馆。

5月,会同李鸿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高昌庙,征地扩迁,规制大增。

6月,补授体仁阁大学士。

1868年(同治七年)58岁4月,奉上谕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

5月31日,至上海视察江南制造成总局。

8月,奉命调任直隶总督。

9月,江南造船厂试制的第一艘轮船驶至江宁,曾登船试航,取名“恬吉”。

12月,抵京师,陛见那拉氏与同治皇帝。

1869年(同治八年)59岁2月27日,奏陈直隶应办事宜,以练兵、饬吏、治河为至要。

6月,奏请按湘军制改造直隶练军。

8月,作《劝学篇示直隶士子》,提出儒学有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科,唯义理为治学根本。

12月,奏陈:“直隶清理积狱......计审结并注销之案四万一千余起,1870年(同治九年)60岁4月,肝病日重,右目完全失明。

奏准病假一月。

5月续假一月。

6月,天津教案发生, 奉命前往处理。

7月11日,抵津。

出令放告,要求津民据实检举揭发。

23日,法国公使罗叔亚来见,要求杀天津道员、知府、知县为法领事抵命,并以战争相威胁,曾国藩严词拒绝。

24日,奏陈:挖眼剖心,全无实据;津民生愤,事出有因。

8月,奏陈:本案凶犯已拿获九名,惟罗叔亚意欲“三员议抵”,断难允求。

府、县本无大过送交刑部已属情轻法重。

9月,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身亡,曾国藩调任两任总督,李鸿章调补直隶总督。

10月17日,起程南下。

11月3日,六十大寿,御赐“勋高柱石”匾额。

24日,作家训日课四条:一曰慎读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说,四曰习劳则神钦。

1871年(同治十年)61岁8月19日,挈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第出洋学艺折》。

9月,视察水陆各营防务、训练情况。

11月抵上海。

1872年(同治十一年)62岁2月27日,领衔上奏:促请对“派遗留学生一事”尽快落实。

并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推荐陈兰彬、容闳为正副委员常驻美国管理。

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荐举刘翰清“总理沪局选送事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