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OPV有两种,一种是单价疫苗(mOPV),另一种是3 价OPV。在60年代初期,各国都采用单价疫苗进行免疫, 次序为先Ⅰ型、再Ⅲ型,最后Ⅱ型,每型服用间隔4-6周。
• WHO推荐OPV是惟一用于消灭脊灰的疫苗。
我市免疫预防的情况
• 我市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在95%以上, 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查漏补种率 达到95%以上。全市开展了秋季入托入学儿 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证、补种工作,补 种率达到95%以上。
AFP的病例定义及其包含病种
• 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 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其诊 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 或消失。
• 包含的病种:脊灰、格林巴利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多 神经病、神经根炎、外伤性神经炎、单神经炎、神经丛炎、 周期性麻痹、肌病、急性多发性肌炎、肉毒中毒、四肢瘫、 截瘫和单瘫、短暂性肢体麻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弛缓性 麻痹。
• 临床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或(1)和(2)。 •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加(5)或加(3)加(6)。
鉴别诊断
• 脊灰的鉴别诊断主要是应与临床具备AFP症状的神经系统 和肢体肌肉等方面的疾病相鉴别。
消灭脊灰进展
• 1、全球消灭脊灰进展 • 2、我国消灭脊灰进展 • 3、我市消灭脊灰进展
• 1、广泛宣传 • 2、免疫预防 • 3、规范开展AFP监测
1、广泛宣传
2、免疫预防
• 1、免疫预防的形式 • 2、免疫预防的疫苗 • 3、免疫预防的历史发展 • 4、我市免疫预防的情况
2、免疫预防的形式
开展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工作。
免疫预防疫苗
疫苗 名称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 活疫苗
9
8
发7
病 率6
( 15
/ 1
4
0 万
3
)2
1
0
1950
1965年开始接种 脊灰减毒活疫苗
1993年 宝鸡市最后 2例脊灰病例
1957
1964
1971
1978
19851992199宝鸡市脊灰1950-2012年发病率
脊灰发病率
2006
我市积极应对脊灰疫情输入
• 前期对脊灰疫情输入传播的风险在全市范围进行了全面评 估,开通并公布了脊灰疫情咨询电话,制定了《宝鸡市疾 控中心脊髓灰质炎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 急预案(试行)》
• 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开展了脊灰病毒流行病学追踪,核查 了20余万医院记录,对2百余万家庭进行了疑似病例社区 主动搜索。从1000余个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采
集样本,进行脊灰病毒检测。
• 共开展5轮大规模的强化免疫,通过强化免疫,为目标人 群接种4300多万剂OPV。各级财政投入经费累计3亿4千 余万元人民币来应对此次脊灰疫情。
谢谢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本病的潜伏期为 3-35天,一般为7-14天,患者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4周都 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在发病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 传播。 易感人群:人对脊灰病毒普遍易感,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 4月龄-5岁。
流行病学特征
• 地区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一般仅有散发病例,而温带 往往出现该病的流行,在严寒的北极圈,本病报告很少。 在广泛应用OPV预防前后,脊灰的城乡分布存有差异。城 市发病率远高于农村,而以后城市发病率明显下降,农村 下降幅度相对较少,有时在局部农村地区发生流行。这种 城乡发病率的变动,主要与人群的免疫水平有关。
自费原则
自费原则
免疫预防的历史发展
• 1、1949年,Enders、Weller和Robbins发现人类非神经 组织在体外可用组织培养方法培养脊灰病毒。这为研究新 疫苗开展了一个新领域。
• 2、1952年Salk开始利用猴肾组织培养方法研究灭活疫苗, 获得成功,他的发明对预防脊灰是一大贡献。
• 3、20世纪50年代初,Sabin等3个不同研究机构的科学家 们分别独立的进行OPV的研制,并且获得成功。
• 季节分布:脊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夏、秋季流行高 峰。我国7-9月份发病最多,但是,随着OPV的广泛应用, 在发病率下降的同时,季节分布也有所改变,在接种率高 的地方,随着病例数的减少,出现了季节性高峰消失的特 点。
• 性别和年龄分布:脊灰发病男女之比约为1.5:1,在年龄方 面,一般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 截至2012年2月15日,全市十二县区共摸查近期赴新疆务 工人员50人,从新疆返回人员共计1490人,无来自新疆探 亲访友人员。
• 全市自新疆返回人员应接种1490人,接种脊灰疫苗1465 人,接种率98.3%;即将赴疆人员应种50人,接种脊灰疫 苗48人,接种率96%。
消灭脊灰主要控制措施
2013年全球共报告400例脊灰病例。但据WHO的报告,截至 2013年12月10日,野生脊灰病毒造成的病例数比2012年同 期增加了68%;与2012年4个国家相比,2013年有8个国家 报告病例,脊灰病毒从尼日利亚传播到非洲之角,从巴基斯 坦传播到中东,在喀麦隆也发现了输入性脊灰病毒引起的病
例。 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
• 从第1例脊灰病例到最后1例仅3个月的时间,中国以创纪 录的时间,以严格的应对措施成功阻止此次脊灰野病毒的 传播。更重要的是,“中国模式”的应对措施挽救了生命, 使更多的人免受脊灰侵害。
我市消灭脊灰进展
• 我市在1965年脊灰发病数达到189例,实施 计划免疫后,发病率逐年下降,1971年发 病数有所反弹,1979年后发病数大幅下降, 自1993年以后,没有脊灰病例,已连续21 年保持无脊灰状态。
3.使用脊灰减毒活疫苗引起的问题 (1).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机体免疫功能缺陷者
中,VAPP的发生率较高。 (2).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该病毒与原始疫
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的差异介于1%-15%之间。
消灭脊灰的展望
• 目前,美洲区、西太区、欧洲区已相继实现无脊灰区目标, 但一些国家仍有脊灰野病毒的传播。脊灰有望成为继天花 (1977年10月26日)之后第二个通过免疫完全根除的传 染病。
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免疫规划科 李小东
主要内容
• 1、脊灰概述 • 2、消灭脊灰进展 • 3、消灭脊灰主要控制措施 • 4、保持无脊灰面临挑战
脊灰概述
• 1、病例定义 • 2、病例的临床表现 • 3、病原学 • 4、流行病学 • 5、脊灰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例定义
• 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 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脊灰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1、疑似病例:不能立即确定为其他病因的任何急性弛缓 性麻痹(AFP )的病例
• 2、确诊病例: • (1)与确诊脊灰病例有接触史,潜伏期为2-35天,临床
上出现发热、烦躁不安、多汗、颈项强直及腓肠肌疼痛等 或者退热后出现躯体或四肢张力减弱、深部腱反射减弱或 消失,并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麻痹,无感觉障碍、后期肌 肉萎缩。
接种 程序
全程接种4剂,即儿 童满2、3、4月龄、4 周岁各口服1粒
全程接种4剂,即儿童满2、 全程接种4剂,即儿童满2、
3、4、18月龄各肌肉注射1 3、4、18月龄各肌肉注射1
剂次,每剂次0.5ml
剂次,每剂次0.5ml
疫苗 属性
一类疫苗,免费接种
二类疫苗,接种遵循自愿、 二类疫苗,接种遵循自愿、
• 下发了《宝鸡市卫生局关于做好2011年脊灰疫苗和麻疹疫 苗查漏补种工作的通知》(宝市卫发〔2011〕422号);
• 印发了《关于做好防范新疆脊灰疫情输入工作紧急通知》 (宝市卫防发〔2011〕632号),要求各县区始终保持高 度警惕,及时掌握动态,全面落实责任,强化防控措施, 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 (2)发病60天后仍残留有弛缓性麻痹。 • (3)从粪便、脑脊液、咽部分离到病毒,并鉴定
为脊灰病毒。 • (4)从脑或脊髓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并鉴定为脊灰
病毒。
• (5)1个月内未服过脊灰疫苗,从脑脊液或血液中查到特 异性IgM抗体。
• (6)恢复期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 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
3、规范开展AFP病例监测
•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 ≥1/10万, AFP病例48小时内及时调查率、 14天内双份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大便标 本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及时率、75天 内随访及时率等监测的及时性指标均≥80%
维持无脊灰状态的挑战
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频繁,脊灰病 毒可以远距离传播,在无脊灰的国家输入性野病毒病例已 成为当前脊灰的主要传播方式。 1995、1996年云南发生4例由缅甸输入的脊灰野病毒病例。 1999年在青海发现由境外输入的病例 2011年在新疆发生由巴基斯坦输入的脊灰野病毒病例 2.免疫空白可造成脊灰野病毒的重新传播,在免疫空白地 区,人群免疫水平低下,一旦病毒侵入,易引起流行。
我国消灭脊灰进展
• 脊灰曾在我国广泛流行,1960年,每年约报告20 000~ 43 000例,其中1964年报告了4.3万多例。1965年开始在 全国逐步推广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脊灰发 病率和死亡率快速下降;1978年在全国开展计划免疫, 1982年加强冷链系统建设和常规免疫活动,OPV接种率 逐年提高,脊灰病例数逐年下降,至1988年发病数达到历 史最低水平,为667例。随着全国消灭脊灰规划的实施, 在加强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了强化免疫,脊灰发病率 和死亡率急剧下降。1994年报告最后1例本土脊灰野病毒 病例,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宣布成 为无脊灰区域,标志着我国已实现无脊灰目标。
进口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进口五联疫苗
预防 疾病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破伤 风、白喉、b型流感嗜血杆 菌引起的感染
安全 性
疫苗安全有效。极少 数儿童服用OPV后可 能发生疫苗相关麻痹 性脊灰病例(VAPP)
疫苗安全有效。接种后不 会发生疫苗相关的麻痹性 脊灰病例(VAPP)
疫苗安全有效。选择接种五 联苗,可使儿童预防针对疾 病少接种8针
脊灰的临床表现
• 每发生200例感染就会有一例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通常 是腿部瘫痪)。在这些瘫痪者中,有5%至10%的人因呼吸 肌麻痹而死亡。
病原学
• 脊灰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按其抗原 性不同,可分为Ⅰ、Ⅱ、Ⅲ3个血清型,型间无交叉免疫。 脊灰病毒在遇热、甲醛、氯和紫外线时迅速失去活力。 使用甲醛、2%碘酊、升汞和各种氧化剂,均能使其灭活。
全球消灭脊灰进展
• 脊灰是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3700年医书上就有此病的 记载。1840年,Henie首先描述了脊灰的临床表现,1887 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发生一次流行,以后脊灰在世界各地大 多呈散在发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常有流行, 1988年,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成立之初时,每年有 35万多人因脊灰瘫痪。自那时起,脊灰病例数已经减少了 99%以上。
• 2011年8月25日,中国疾控中心报告从新疆送检的4例可疑 病例标本中发现脊灰野病毒。经世卫组织对病毒基因序列 分析,确认此次疫情系由巴基斯坦输入引起局部传播。共 有21例脊灰确诊病例,包括10名儿童和11名成人,其中两 人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
• 全国各地组织超过500名专家组成公共卫生工作队伍陆续 奔赴新疆支援疫情处置。50万以上的志愿者、医务人员和 政府官员动员起来参与到强化免疫工作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