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2013年更新)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2815e9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c.png)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 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 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多数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检查】1.入院后1小时内完成体检2.实验室检查: 作血象、X线等相关检查;有条件者作肺功能、气道反应性测定及变应原检测;病情严重者作血气分析。
【诊断】1.有反复喘息史, 肺部哮鸣音, 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者可作出明确诊断。
哮喘急性严重发作, 经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和茶碱类药物仍不能缓解者, 可诊断哮喘持续状态。
2.对疑诊病例可作肾上腺素或舒喘灵试验, 或气道反应性测定及变应原检测, 结合个人或家族过敏史, 有助于诊断。
3.需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及呼吸道异物等疾病鉴别。
【治疗原则】1.保持呼吸道通畅, 湿化气道, 保证热量及水份供给。
2.纠正低氧血症。
3.镇静: 对烦躁者, 可适当应用镇静剂。
4.抗生素应用:合并细菌感染者, 可选用抗生素。
5.气管扩张剂应用: β2-受体激动剂: 常用的药物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氨茶碱;异丙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仅用于哮喘持续状态。
6.糖皮质激素应用: 对重症或哮喘持续状态者, 应早期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常用的药物有: 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及强的松等。
7.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重症患儿不显性失水增加, 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脱水, 注意纠正脱水。
一般补液量增加生理量的50%。
有混合性酸中毒时, 可适当应用碱性药物。
8.机械通气治疗: 对持续呼吸困难, 呼吸衰竭虽经治疗仍逐渐加重者须进行机械通气。
9.病情复杂, 处理困难, 需请相应专科或上级医生会诊。
【疗效评价】1.临床治愈: 症状和体征消失。
2.好转: 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稳定。
3.无效: 症状和体征无好转或加重。
哮喘诊疗规范(参考模板)
![哮喘诊疗规范(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1750c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1.png)
哮喘诊疗规范(参考模板)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哮喘诊疗的规范参考模板,以帮助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治疗哮喘患者时提供统一和标准化的服务。
2. 诊断标准哮喘诊断应基于以下标准:- 症状:患者应具有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应显示可逆性气道阻塞或变异性气道阻塞。
- 其他检查:可进行呼气峰流速测定、过敏原检测和胸部X光等其他相关检查。
3. 诊疗流程哮喘诊疗的一般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初步评估:根据患者症状和病史进行初步评估。
- 检查和测试:进行肺功能检查、呼气峰流速测定等相关测试。
- 诊断确认: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确认哮喘的诊断。
- 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 教育和自我管理:向患者提供关于哮喘的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指导。
- 随访和评估: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哮喘患者的病情和严重程度而定,常用的药物包括:- 快速缓解药物:用于缓解急性发作的药物,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 控制药物:用于控制哮喘症状和减少发作频率的药物,如吸入型类固醇等。
- 镇咳药和抗过敏药: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选择使用的药物。
5. 教育和自我管理哮喘患者的教育和自我管理至关重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了解哮喘病情:患者应了解自己的病情特点及哮喘的相关知识。
- 使用药物正确: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器等药物设备,并按照医嘱正确使用药物。
- 避免诱因:指导患者避免接触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如潮湿环境、冷空气等。
- 应对急性发作:指导患者掌握应对急性发作的方法,如使用快速缓解药物等。
- 定期随访:建议患者定期进行随访,以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6.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哮喘诊疗的规范参考模板,包括诊断标准、诊疗流程、药物治疗、教育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此模板提供统一和标准化的哮喘诊疗服务,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医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ba5dd0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1.png)
中医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气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有时咳嗽是唯一的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
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或数天,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
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
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常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二、治疗方法1.艾灸疗法【操作】施艾灸温和灸法。
重点灸治大椎、风门、肺俞、厥阴俞、天突、膻中,每次15分钟。
痰多者,加灸脾俞、丰隆,体弱者,加灸肾俞、足三里。
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内传为佳。
隔3天叩打1次,3次为1疗程,中间休息3~5天;休息期间,嘱患者家属继续灸治上穴,每早、晚各1次。
2.耳穴贴压【主穴】肺、肾上腺、支气管、平喘为1组;以脾、内分泌、神门、止喘为1组;以肾、皮质下、脑干、交感为1组。
【操作】每次取1组穴位,3组穴位交替使用。
取大粒白芥子,用75%乙醇浸泡10min后贴压双侧耳穴,胶布固定。
嘱患者每日3次自行按压所贴耳穴,每日10min。
每周贴1次,每次5天,休息2天再行下次贴压,6次为1个疗程。
共治疗6个疗程。
3.推拿疗法【操作】点揉法:取天突、肺俞、大杼等穴,手握空拳,伸直并紧靠示指中节用拇指端点按揉。
时间约5min;此法具有止咳平喘之效。
按摩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其患侧,用拇指偏峰着力吸定于胸部正中线,从任脉及肋间隙循序做上下、左右缓慢往返移动,其余4指则在胸廓部做相应的环形按摩(多用于男患者)。
也可取以患者背部膀胱经做推摩法,亦可涂少量冬青油,减少摩擦力,于大鱼际做按摩,力沉于章,使背部膀胱经透热为度,时间约10min。
此法有湿肺化痰,宽胸理气之效。
坐位顶胸法:患者坐位,双手交叉置于脑后顶部,身体前倾,术者站于其后,用一侧膝部顶其患者胸椎1~5,双手从患者腰部伸入其上臂之前,并嘱患者做前俯后仰运动,在做后伸同时术者膝部向前顶按,上下协调运动,对抗用力使胸椎扳动。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bfb07d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8.png)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支气管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
而当哮喘得到控制后,多数患者很少出现哮喘发作,严重哮喘发作则更少见。
来自全球哮喘负担的数据表明,尽管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但不正确的治疗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治疗费用将会更高。
因此,合理的防治至关重要。
为此,世界各国的哮喘防治专家共同起草,并不断更新了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
GINA 目前已成为防治哮喘的重要指南。
【临床表现】(一)症状1.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
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有时咳嗽可为唯一的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
2.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
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
3.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常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4.有些青少年,其哮喘症状表现为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运动性哮喘)。
(二)体征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有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
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哮鸣音可不出现。
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绀常出现在严重哮喘患者中。
非发作期体检可无异常。
(三)辅助检查1.痰液检查:如患者无痰咳出时可通过诱导痰方法进行检查。
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2.呼吸功能检查:(1)通气功能检测:在哮喘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改变,呼气流速指标均显著下降,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以及最高呼气流量(PEF)均减少。
支气管哮喘诊疗常规
![支气管哮喘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5c9048d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c.png)
支气管哮喘诊疗常规支气管哮喘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诊断要点】1.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标准。
1)年龄<3岁,喘息发作>=3次;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吸相延长;3)具有特应性体制,如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等;4)父母有哮喘病等过敏史;5)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
凡具有以上第1)2)5)条即可诊断为哮喘。
如喘息发作2次,并具有第2)5)条诊断为可疑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3岁)。
如同时具有第3)和/或第4)条时,可考虑给予哮喘治疗性诊断。
2.儿童哮喘诊断标准1)年龄>=3岁,喘息呈反复发作者;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支气管扩张剂有明显疗效;4)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疾病。
对于各年龄组疑似哮喘同时肺部有哮鸣音的可做支气管舒张试验。
如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可作为哮喘的诊断。
3.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后加重,痰少,临床无感染征象或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2)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可使咳嗽缓解。
(基本诊断条件)3)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哮喘病史,变应原试验阳性可作辅助诊断。
4)气道呈高反应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可作为辅助诊断;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处理要点】治疗原则: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
1)吸入用药:一旦确诊及应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剂,常用的吸入剂有二丙酸倍氯松、布地奈德。
吸入治疗应持续6个月,每1-3个月评估疗效,哮喘持续控制3月后,可降级治疗。
若哮喘反复,应即刻升级治疗。
2)口服用药:病情较重的急性病例应給强的松短程治疗(1-7天),每日1-2mg/kg,分2-3次。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7)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7)](https://img.taocdn.com/s3/m/45a6e4e92b160b4e777fcf9b.png)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1)新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解析 (6)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8)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征求意见稿) (22)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6)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
(7)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 条或4、5 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二)病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用药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用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bfc1fb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3.png)
多于夜间出现或加重,夜间憋醒。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导致患者夜间醒来或早醒,从而影响其睡眠。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2016
是指上述症状突然发生,或原症状急剧加重,呼吸困难。 先兆症状:部分患者发作前可出现流清鼻涕、频繁喷嚏、眼或鼻咽部发痒、胸闷等。
添加标题
哮喘是一种免疫性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
添加标题
据调查,在我国至少有2000万以上哮喘患者,且大部分生活在农村,但只有不足5%的哮喘患者接受过规范化的治疗。中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病主委钟南山在“世界哮喘日”上指出:
添加标题
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中四大顽症(心肌梗死、脑血管病、艾滋病和肺病 )之一。
添加标题
哮喘虽然不能根治,但采用正确的诊疗方案还是可以控制的。
哮喘的分类
哮喘分类
1
过敏性哮喘 又称外源性哮喘。多见儿童或青少年,有哮喘或者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如花粉过敏等。发病急,哮鸣音明显但时间短,脱离发病环境可缓解。
齐鲁制药
齐鲁制药销售总公司商零事业部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用药指南
汇报日期
1
2
3
CONTNETS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支气管哮喘用药指南
目录
支气管哮喘的概述
1
支气管哮喘的概述
THE PART
ONE
支气管哮喘的概述
添加标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炎症细胞、结构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产物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2013年中华医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2013年中华医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0f08d54336c1eb91a375d9c.png)
表3哮喘与其他疾病鉴别要点
万方数据
生堡结筮塑哩咝苤查!!!!生i旦筮!!鲞筮!塑堡!i!』!!!!丝曼!型!旦i!!塑型垫!!:Y!!:!!:盟!:i 表4常用治疗哮喘药物一览表
素引起的全身j再良反应。 当达到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后,治疗方案可考虑
降级。建议减量方案:(1)单独吸人中一高剂量吸入激素的 患者,将吸入激素剂量减少50%;(2)单独吸入低剂量激素 的患者,可改为每日1次用药;(3)联合吸人激素和口服缓 释茶碱的患者,将吸入激素剂量减少约50%,仍继续使用缓 释茶碱联合治疗。若患者使用最低剂量控制药物达到哮喘
万方数据
管理与医疗机构以治疗为主的服务形成互补。社区哮喘预 防保健与全科诊疗相结合。
(二)建立医患之间的伙伴关系 给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包括A我监测,通过沟通、 教育使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自我管理,让患者有能力控制哮喘。 (三)避免危险因素 避免或减少接触室内外过敏原、病毒感染、污染物、烟草 烟雾、药物等危险因素,以预防哮喘发病和症状加重。 (四)长期管理 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按哮喘控制标准评估哮喘控制水平, 采用相应分级治疗方案和升降级治疗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 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至少3个月才可考虑降级治疗,如未达 到哮喘控制或急性发作,则升级治疗直至达到哮喘控制。 每1—3个月随访1次,急性发作后每2~4周随访 1次,随访要检查居家PEF和症状记录、吸入技术的掌握、危 险因素及哮喘控制,即使哮喘达到控制,也应要求患者定期 随访。记录哮喘日记包括每日症状、每日2次PEF值和每4 周1次的哮喘控制测试(ACT),监测维持哮喘控制水平,调 整治疗方案、减少治疗药物需求量(图2)。 1.哮喘控制测试(ACT):仅通过回答有关哮喘症状和 生活质量5个问题的评分(图3)进行综合判定,25分为控 制、20~24分为部分控制、19分以下为未控制。ACT作为肺 功能的补充,适用于患者自我评估哮喘控制,患者可以在家 庭或社区,完成哮喘控制水平的自我评估,有助于改进哮喘 控制的评估方法并增进医患双向交流,提供了反复使用的客 观指标,以便长期监测。连续监测提供可重复的客观指标, 从而调整治疗,确定维持哮喘控制所需的最低治疗级别,以 便维持哮喘控制,降低医疗成本。 2.峰流速值的具体评价:正常(绿区):PEF占预计值或 个人最佳值>80%、变异率<20%,为安全;警告(黄区): PEF占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60%一80%,变异率20%~ 30%,警告患者可能会有哮喘发作;危险(红区):PEF占预计 值或个人最佳值<60%,需立即加强治疗或就诊。 3.哮喘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和哮喘患者进行哮喘知识 教育是哮喘健康管理最基本的环节。不断对基层全科医师及 其他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通过培训哮喘管理知识,提高与 患者沟通技巧,做好患者及家属教育。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增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5ad023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4.png)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在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方面,根据不同的指南,主要有以下的标准:1.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
2.哮喘相关的体征:包括喘鸣呼吸音、胸廓变形、增加的呼吸肌肉使用等。
3.肺功能检查:通过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呼气最大容积)比值来评估气流受限。
4.哮喘相关的变异性:包括PEF(最大呼气流量峰值)和FEV1的日间和夜间变异性。
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1.教育患者:患者应了解自己的疾病,学习正确的用药方式、避免诱因,并掌握应对急性发作的方法。
2.避免诱因:在可能的情况下,患者应避免与哮喘相关的诱因,如烟草烟雾、宠物毛发、工业污染物等。
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一般包括短效β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长效β2激动剂(如沙美特罗尔)、吸入型类固醇等。
对于严重的哮喘发作,可能需要使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的糖皮质激素。
4.手段治疗:通过气道平滑肌松弛剂(如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免疫疗法和全身治疗(如抗IgE抗体)等手段来控制哮喘。
管理的原则包括:1.定期随访:定期复查病情和肺功能,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3.自测峰流量:患者可以通过自测峰流量来评估肺功能状态和预测哮喘发作。
4.急性发作的处理:提前制定急性发作的应对方案,并及时使用相应的药物缓解症状。
总之,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主要包括诊断、治疗和管理三个方面。
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加上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少症状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医生而言,掌握并遵循相应的诊疗指南是非常重要的。
支气管哮喘的诊疗规范
![支气管哮喘的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14b93567e21af45b307a84e.png)
7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
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
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2)强化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 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 后,FEV1增加≥12% (3)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连 续监测1-2周)≥20%。
(六)并存疾病治疗:70-80%哮喘儿 童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有的患儿并 存鼻窦炎及胃食管反流等。这些共存 疾病可影响哮喘的控制,需同时进行 相应的治疗
29
19
肺功能检测
对于FEV1≥正常预计值70%的疑似哮喘患 儿,可选择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气道反应 性
对于FEV1 <正常预计值70%的疑似哮喘患 儿,选择支气管舒张试验评估气流受限的 可逆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 性或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 ≥20%均有助于确诊哮喘。
哮喘症状常迁延持续至成人期 气道有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征。
12
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评估
80%以上的哮喘起始于3岁前 具有肺功能损害的持续性哮喘患者,
其肺功能损害往往开始于学龄前期 从喘息的学龄前儿童中把可能发展为
持续性哮喘的患儿识别出来进行有效 早期干预是必要的。
13
喘息儿童如具有以下临床症状特点时 高度提示哮喘的诊断
患儿主要表现为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 染相关的反复喘息
本人无过敏症,也无家族过敏性疾病 史
喘息症状一般持续至学龄期,部分病 人在12岁时仍然有症状
小于2岁的儿童,喘息发作的原因通 常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有关,2以 上的儿童,往往与其它病毒感染有关
11
迟发性喘息/哮喘
这些儿童有典型的特应症背景,往往 伴有湿疹
支气管哮喘的诊疗规范31页PPT
![支气管哮喘的诊疗规范3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73feb5af5acfa1c7ab00cc84.png)
支气管哮喘的诊疗规范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最新儿童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2024年更新)
![最新儿童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2024年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ee53c85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3.png)
最新儿童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2024年更新)最新儿童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2024年更新)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2024年最新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
诊断标准根据2024年的最新规范,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慢性咳嗽,持续至少6周- 呼吸困难、喘息或胸闷等哮喘典型症状- 肺功能检测显示可逆性气流受限- 排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性评估和监测在诊断儿童支气管哮喘后,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包括:- 详细了解患儿病史、家族史和环境因素- 定期评估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检测肺功能,包括峰流速、肺活量和氮气一氧化物测定- 跟踪过敏源,如花粉、尘螨等- 定期复查胸部X射线和鼻窦CT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根据最新规范,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如下:- 教育患儿及其家长,包括哮喘的认知、触发因素的避免和正确使用药物等- 根据症状和肺功能的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采用层级治疗策略,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型类固醇和长效控释药物等- 定期复查和评估疗效,根据需要进行药物调整- 鼓励患儿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运动活动,增强体质和身体抵抗力防控措施为了预防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和减少症状的频率,以下防控措施被推荐使用:-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烟草烟雾、花粉、尘螨等- 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定期清洁和通风- 建立个人化的哮喘自我管理计划,包括药物使用、紧急救治措施等- 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结论最新儿童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2024年更新)提供了全面的诊断、治疗和防控措施,旨在改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医务人员应该密切遵循这些规范,以确保患儿得到最佳的诊疗服务。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2013年更新)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2013年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dca2093b5a8102d276a22fc8.png)
文件名称: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文件编号: XSY-C2-08 页码/页数:1/6主管部门:医务部修订年限:每年一次发行日期:2013/2/20 已修订次数:0次最近修订日期:2013/2/20 版次:1版1.目的1.1为使本院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的诊疗标准、流程一致,有利于本院医务人员充分了解遵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质量,制订本规范。
2.范围2.1凡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断、治疗均适用。
3.定义无4.职责无5.标准5.1概述:5.1.1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许多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长期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
5.1.2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5.1.3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5.2诊断要点:5.2.1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 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范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6e9a18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8.png)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范呼吸内科是较为常见的科室之一,该科室主要负责治疗与人类呼吸有关的疾病,如肺部疾病、支气管疾病、呼吸道感染等。
在呼吸内科的日常工作中,医生和护士需要遵守规范的诊疗程序,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为安全可靠的治疗。
在此,本文将介绍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的诊疗规范。
疾病一、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发热等。
以下是急性支气管炎的诊疗规范:诊断1.必须具备临床医师资格;2.初步诊断伴有咳嗽、喉咙痛、发热等常见症状,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时,一定要进一步排除心肺疾病等其他原因;3.记录患者相关病史及家族病史;4.进一步明确病因。
治疗1.应固定好氧气输送装置,同时对患者进行氧含量监察;2.对于疑似病毒感染患者(如流感等),应根据不同毒株进行相应的抗病毒治疗;3.对于依赖性吸烟者,应告知患者戒烟治疗的重要性,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支持,并提供帮助。
疾病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肺病,其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
以下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疗规范:诊断1.此病的确诊需要结合详细的病史和病情体征检查,包括严格的肺部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等),其目的是排除其他原因;2.对于可疑该病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肺功能测试。
治疗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应分级别进行,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治疗方式,如单药物治疗、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等等;2.具有防止病情进展的治疗度。
疾病三、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少见的支气管疾病,其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哮喘等。
以下是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的诊疗规范:诊断1.临床医师须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过敏史、呼吸系统疾病史等;2.诊断时需进行支气管显微镜检查,从支气管内采取样品,并进行生化、免疫检查等中,以进行正确的诊断。
治疗1.长期持续性应用激素治疗2.对于抗生素治疗,应给予抗生素可变性,选择能抵御诱因微生物的抗生素。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1)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1)](https://img.taocdn.com/s3/m/d8104f35caaedd3383c4d3eb.png)
新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解析 (1)《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3)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6)新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解析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林江涛2008年3月20日,最新修订的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颁布。
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林江涛教授对新《指南》进行了解析,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和践行新《指南》。
新《指南》重要变化之一诊断、分期与分级■ 修改了诊断标准中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判断标准,即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
■ 将哮喘分期定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与国外不同的是强调了“临床缓解期”的概念,明确指出其判断标准为经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 主张继续使用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该分级法主要用于治疗前或初始治疗时对严重程度的判断,在临床研究中更有价值。
强调在哮喘长期管理中使用更易被临床医师掌握的、依照控制水平的分级。
■ 增加了诊断试验相关内容,包括肺功能测定、支气管激发试验、呼气峰值流速(PEF)变异率、痰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NO)检测及变应原皮试和血清特异性IgE 测定。
新《指南》重要变化之二治疗方案选择■ 明确指出哮喘的主要治疗目标为达到并维持哮喘症状的控制。
强调虽然目前尚无法根治哮喘,但以抑制气道炎症为主的治疗能控制临床症状。
尽管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但治疗不当代价更大。
■ 在确定长期治疗方案时应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基础,根据控制水平选择适当方案。
选择药物时既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也要考虑患者实际状况如经济收入和当地医疗资源等。
要为每名初诊患者制定防治计划,定期随访监督,改善患者依从性,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
■ 参照GINA文件将长期治疗方案分为5级,并对初始治疗和升降级治疗作了比较清楚的规定。
对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患者可选择第2级治疗方案,对病情较重者应直接选择第3级治疗方案。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506c9634a7302768f99395a.png)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诊断要点]1.外源性哮喘常于幼年发病,常有过敏史,多数患者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发作前有致敏原接触史,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日个寺,母饮发作间隔不会缓解期可无症状。
(1)症状1)前驱期(先兆期):典型发作前患者有鼻、眼睑发痒,流清涕、打喷嚏、干咳及胸闷前驱期短暂,迅速进入典型发作期。
有些病人无明显前驱期。
2)典型发作期:以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为突出症状,伴有胸闷、烦躁不安、不能平卧干咳或有少量痰液、心率增快、紫绀,出冷汗等。
3)缓解期: 发作将要结束时,咳出较多黏痰,发作随即停止(2)体征:哮喘发作期两肺满布哮鸣音,在呼气相更为明显,有时不用听诊器亦可听到,合并感染者可闻及干湿啰音。
在发作时可见胸廓处于吸气状态,叩诊过清音、肺底下降等,发作缓解时消失。
在发作时还伴有心率增快、紫绀,额部以至全身出冷汗等。
病程较长者,尤其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者,易形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2.内源性哮喘多指感染性哮喘。
因病毒,细菌、真菌等引起呼吸道反复感染,除有咳嗽咳痰外,逐渐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干性啰音。
发作期长,从数天至数周当感染控制后哮喘可缓解,但不易彻底。
3. 混合性哮喘在哮喘过程中过敏性因素与感染性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使症状不典型。
成年发生的哮喘,绝大多数是此型。
发作无季节性,可终年反复发作,症状较重,且不典型,疗效多不理想。
4. 哮喘持续状态严重哮喘发作,用一般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持续12~24小时仍不解者,即为哮喘持续状态。
(1)诱发因素:1呼吸道感染未控制;2致敏原持续存在;3)严重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中毒;4严重脱水,痰液黏稠,形成痰栓,阻塞小支气管;5激素撤药后及应激状态(如外伤、手术,分娩、感染等)未及时补充足够剂量的激素:6)严重并发症,气胸、纵隔气肿、心肺功能衰竭(2)临床表现: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紫绀大汗淋漓,心动过速,严重者全心肺功能衰竭,哮鸣音可明昆增多,亦可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或病人衰竭无力呼吸,或伴有气胸等原因所致出现神志模糊、心率130次/分以上、奇脉哮鸣音明昆减少或消失,或伴有气胸等现象之一者,提示病情危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名称: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文件编号: XSY-C2-08 页码/页数:1/6主管部门:医务部修订年限:每年一次发行日期:2013/2/20 已修订次数:0次最近修订日期:2013/2/20 版次:1版1.目的1.1为使本院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的诊疗标准、流程一致,有利于本院医务人员充分了解遵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质量,制订本规范。
2.范围2.1凡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断、治疗均适用。
3.定义无4.职责无5.标准5.1概述:5.1.1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许多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长期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
5.1.2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5.1.3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5.2诊断要点:5.2.1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 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5.2.2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临床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5.2.3分级:5.2.3.1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主要用于治疗前或初始治疗时严重程度的判断,在临床研究中更有其应用价值。
见表1。
分级临床特点间歇状态(第1级)症状<每周1次短暂出现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FEV1占预计值%≥80%或PEF≥80%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20%轻度持续(第2级)症状≥每周1次,但<每日1次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但<每周1次5.2.3.2控制水平的分级:这种分级方法更易被医师掌握,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估,以取得更好的哮喘控制。
控制水平的分级见表2。
表2 控制水平分级完全控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部分控制(在任何1周内出现以下1~2项特征)未控制(在任何1周内)白天症状无(或≤2次/周)>2次/周出现≥3项部分控制特征活动受限无有夜间症状/憋醒无有需要使用缓解药的次数无(或≤2次/周)>2次/周肺功能(PEF或FEV1)正常或≥正常预计值/本人最佳值的80%<正常预计值(或本人最佳值)的80%急性发作无≥每年1次在任何1周内出现1次5.2.3.3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分级: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见表3。
表3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及三凹征哮鸣音散在,呼吸末期响亮、弥漫响亮、弥漫减弱、乃至无脉率(次/min)<100 100~120 >120 脉率变慢或不规则奇脉无,<10 mm Hg 可有,10~25 mmHg 常有,>25 mm Hg(成人)无,提示呼吸肌疲劳最初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PEF占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 >80% 60%~80% <60%或<100L/min或作用持续时间<2 hPaO2(吸空气,mm Hg)正常≥60 <60 <60PaCO2(mm Hg) <45 ≤45 >45 >45SaO2(吸空气,%)>95 91~95 ≤90 ≤905.3治疗方案及原则:5.3.1急性发作的处理: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取决于发作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
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低氧血症,同时还需要制定长期治疗方案以预防再次急性发作。
哮喘急性发作院内处理流程图见图1。
5.3.1.1对于具有哮喘相关死亡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给予高度重视,这些患者应当尽早到医疗机构就诊。
高危患者包括:(1)曾经有过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濒于致死性哮喘的病史;(2)在过去1年中因为哮喘而住院或看急诊;(3)正在使用或最近刚刚停用口服激素;(4)目前未使用吸入激素;(5)过分依赖速效β2-受体激动剂,特别是每月使用沙丁胺醇(或等效药物)超过1支的患者;(6)有心理疾病或社会心理问题,包括使用镇静剂;(6)有对哮喘治疗计划不依从的历史。
5.3.1.2部分中度和所有重度急性发作需住院治疗。
除氧疗外,应重复使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可通过氧气雾化装置给药。
推荐沙丁胺醇雾化溶液(5mg/次)或联合异丙托溴铵(0.5mg)氧气雾化(每4-6h1次)。
茶碱的支气管舒张作用弱于SABA,不良反应较大,中重度哮喘发作可谨慎使用。
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应尽早使用全身激素,特别是对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初始治疗反应不完全或疗效不能维持,以及在口服激素基础上仍然出现急性发作的患者。
推荐用法:泼尼松龙30~50mg或等效的其他激素,每日单次给药。
严重的急性发作或口服激素不能耐受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或滴注,如甲基泼尼松龙80~160mg,或氢化可的松400~1000mg分次给药。
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的序贯疗法:静脉使用激素2~3d,继之以口服激素3~5d。
镁制剂可用于重度急性发作(FEV1 25%~30%)或对初始治疗反应不良者。
哮喘急性发作的医院内治疗流程,见图1。
5.3.1.3重度和危重哮喘急性发作经过上述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无改善甚至继续恶化,应及时转重症监护病房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其指征主要包括:意识改变、呼吸肌疲劳、PaCO2≥45mmHg(1mmHg=0.133kPa)等。
可先采用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若无效应及早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哮喘急性发作机械通气需要较高的吸气压,可使用适当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
如果需要过高的气道峰压和平台压才能维持正常通气容积,可试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5.3.1.4初始治疗症状显著改善,PEF或FEV1占预计值%恢复到或个人最佳值60%者以上可回家继续治疗,PEF或FEV1为40%~60%者应在监护下回到家庭或社区继续治疗,治疗前PEF或FEV1<25%或治疗后<40%者应入院治疗。
在出院时或近期的随访时,应当为患者制订一个详细的行动计划,审核患者是否正确使用药物、吸入装置和峰流速仪,找到急性发作的诱因并制订避免接触的措施,调整控制性治疗方案。
严重的哮喘急性发作意味着哮喘管理的失败,这些患者应当给予密切监护、长期随访,并进行长期哮喘教育。
5.3.1.5大多数哮喘急性发作并非由细菌感染引起,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的指征,除非有细菌感染的证据,或属于重度或危重哮喘急性发作。
5.3.2慢性哮喘的治疗:5.3.2.1哮喘患者长期治疗方案分为5级(见表4)。
对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哮喘患者可选择第2级治疗方案,哮喘患者症状明显,应直接选择第3级治疗方案。
从第2级到第5级的治疗方案中都有不同的哮喘控制药物可供选择。
而在每一级中都应按需使用缓解药物,以迅速缓解哮喘症状。
如果使用该分级治疗方案不能够使哮喘得到控制,治疗方案应该升级直至达到哮喘控制为止。
当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后,治疗方案可考虑降级。
建议减量方案:(1)单独使用中至高剂量吸入激素的患者,将吸入激素剂量减少50%;(2)单独使用低剂量激素的患者,可改为每日1次用药;(3)联合吸入激素和LABA的患者,将吸入激素剂量减少约50%,仍继续使用LABA联合治疗。
当达到低剂量联合治疗时,可选择改为每日1次联合用药或停用LABA,单用吸入激素治疗。
若患者使用最低剂量控制药物达到哮喘控制1年,并且哮喘症状不再发作,可考虑停用药物治疗。
上述减量方案尚待进一步验证。
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初诊后2~4周回访,以后每1~3个月随访1次。
出现哮喘发作时应及时就诊,哮喘发作后2周~至1个月内进行回访。
表4.根据哮喘病情控制分级制定治疗方案注:ICS:吸入糖皮质激素5.3.3哮喘管理:5.3.3.1尽管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过有效的哮喘管理,通常可以实现哮喘控制。
成功的哮喘管理目标是:(1)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2)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3)维持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4)预防哮喘急性加重;(5)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6)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5.3.3.2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实现有效的哮喘管理的首要措施。
其目的是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对治疗目标达成共识,制定个体化的书面管理计划,包括自我监测、对治疗方案和哮喘控制水平周期性评估、在症状和(或)PEF提示哮喘控制水平变化的情况下,针对控制水平及时调整治疗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
其中对患者进行哮喘教育是最基本的环节。
5.3.3.3哮喘教育必须成为医患之间所有互助关系中的组成部分。
对医院、社区、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及其他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通过培训哮喘管理知识,提高与患者沟通技巧,做好患者及家属教育。
患者教育的目标是增加理解、增强技能、增加满意度、增强自信心、增加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增进健康减少卫生保健资源使用。
6.流程图6.1图1.哮喘急性发作院内处理流程图:见下页。
7.表单及用物设备无8.相关文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