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艺术赏析6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佛教造像的造型而言,佛像变化较少,除了戴宝冠 的大日如来像外,其他佛基本上同于释迦佛。而菩萨 像,其变化则极为显著,除佩戴有臂钏、璎珞、耳环 等华丽饰物外,持物、乘物乃至装束等都各有不同。 因此,在佛教美术世界里大放光彩。 随着大乘佛教的发展,尤其是密教兴起以后,可知名 的菩萨数量聚增,以至有些大乘僧侣或居士也被尊称 为菩萨。但是在这难以计数的菩萨中,为中国人普遍 推崇的并不多,而形成独立信仰的就更少了,或许正 因为如此,这些菩萨的影响极广,信仰极深,最受中 国人尊崇的是观音、地藏、文殊、普贤四大菩萨。 四大菩萨的精神可以用“悲、智、行、愿”四个字来 概括。
地藏菩萨的形象
地藏菩萨的祖型原为印度教大地之神,后 被大乘佛教吸收成为佛教的主要菩萨之一。 虽为菩萨,但其仪相与文殊、普贤、观音 等不同,以剃发圆顶,无宝冠朴实无华的 比丘形象出现,右手持锡杖,表示戒修精 严,爱护众生;左手执如意宝珠,表示要 使众生的愿望得到满足。
地藏菩萨的造像在初唐龙门石窟中已经出 现,盛唐后大量增多,我国一些大型石窟 造像中多有表现,如敦煌、龙门,以及四 川石窟中均可见到。 在胎藏界曼荼罗中还专设有地藏院,地藏 均作菩萨形象。
但这只是人们从观音慈悲为怀的精神这个主题出发来 解释这个现象。其实,唐代女相观音像的出现与武则 天以密教观音佛王信仰传统治国有密切关系,有着深 刻的政治因素。 密教观音佛王信仰传统的内容就是:“王即是观音或 观音即是王”,使用此传统的帝王都以观音的形象或 面貌面临其子民。武则天既以密教观音佛王信仰传统 治国,就要以观音的面貌出现于天下,因而无论在文 献上或造像上,势必大力提倡女相观音信仰及造女相 观音像。由于武氏使用密教观音佛王信仰传统作为治 国的意识形态,要做女性佛王,女性佛王所造的观音 像肯定是女相观音,由此,则天女王便以其政治权利 大造女相观音像,中国女相观音造像自武氏开始出现, 是武则天实施密教观音佛王信仰传统治国的结果。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 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 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 将收获一种命运 。 ——威廉· 詹姆斯
菩 萨 天 地
四
大
菩
萨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略称,译为“觉有情”, 菩提是觉悟,萨埵众生,用诸佛道帮助有情众 生成佛之意。 佛与菩萨的区别在于,佛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 已获透彻觉悟,,即已觉行圆满,大彻大悟。 而菩萨尚处于求佛果而 修行的阶段,既要自 觉,也需觉他,是所谓“上求菩提,下化众 生”。菩萨具有直接伸手救济世人,利益现实 的品格,倍手民众崇拜信仰。
文殊菩萨的精神,可用“智慧”的“智”字来表达。 五台山有五个顶,文殊菩萨头上有五髻,象征佛菩萨 的五智慧: 1、法性体智,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无上 正等正觉”、这是佛菩萨的根本智慧,是真如法性。 2、大圆镜智,即正确、如实反映客观世界的一切, 可以说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3、妙观察智,即明察秋毫、契机契理、正确认识、 正确处理复杂事件的能力。
观 音 图 像
地 藏 菩 萨
地藏菩萨,佛经《地藏十轮经》称其“安忍不动犹 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说他如同大地一样 蕴藏着无数善根种子,是为地藏。《地藏菩萨本愿 经》说,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受释迦牟尼世尊嘱托 ,在释迦寂灭后,弥勒还没降世之前的567000万年 间,挑起娑婆世界化度众生的重担。他曾发下大愿 救济并教化六道轮回中受苦的众生,如不实现这一 愿望,他决不成佛,因此,他又被称为“大愿菩萨 ”。
文殊菩萨的信仰
文殊菩萨的信仰自北魏到唐代都极为盛行,尤 其是在唐代更加风行,尤其是在五台山文殊信 仰臻于极盛,五台山由此成为文殊菩萨最大道 场和东南亚诸国僧人朝拜文殊的中心。在敦煌 壁画中,由唐至宋,文殊变壁画达130余铺, 另外在近70铺的维摩诘经变中,均将文殊师利 问疾作为画面的中心,敦煌壁画中还有许多五 台山佛教胜迹图。这些表明文殊信仰在中国民 众心目中的地位。
文殊菩萨的形象
文殊菩萨的造像 头上梳着五髻,骑青狮,右 手执智剑,左手持莲花、经书,表示智慧威猛。 狮子为百售之王,表示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 莲花是佛教是标志,表示“出污泥而不染,化 腐朽为神奇”,宝剑表示以智慧之利剑斩断一 切无明烦恼。 文殊菩萨在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中占
有一席之地。
文殊菩萨的精神
观音菩萨的精神
我们正信观音菩萨,目的是离开愚昧无知、邪知邪见 和烦恼的此岸,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看破放下, 到达智慧觉悟的彼岸。 其精神就是:救苦救难,离苦得乐。概括起来就是一 个字“悲”(悲是怜悯众生的意思,不是悲哀、悲 伤)。慈是爱,如锦上添花,悲 是拔苦、雪中送炭, 显然比锦上添花更有深刻的意义。 离苦便是乐,离苦便是得乐。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慈悲济世,弘法利生。为国家、为社会、为寺院、为 他人多作贡献;与人为善、以奉献为己任。
4、平等性智,佛菩萨对众生是悲悯和等 视的。佛经中有“心、佛、众生是三无差 别”的言教。这就是说要平等待人,以至 平等待一切众生。 5、成所作智,在修行以上四种智慧有成 的基础上,得佛菩萨的加持,将使你的正 确心愿,得以付诸实现。
中文最初译作观世音,因唐讳太宗李世民名, 故去“世”字,略称“观音”即Guanyin;日 文 为 Kannon ; 朝 鲜 语 为 Kwanum ; 西 藏 文 为 Spyan-ras-gzigs;蒙古语为Nidubarusheckchi; 越南语言为Quan-am, 各国称谓不同,但却都 反映了观音菩萨得到人们最为普遍的崇拜。人 们相信观音菩萨具有能随顺众生愿望的神通威 力,在所有佛教艺术中,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观 音的形象是表现得最多、最丰富、最充分。
观音信仰
观音菩萨就供奉在观音殿 有关观音的的名号、神威功德在《妙法莲华经· 普门品》 中有详细的描述。《妙法莲华经》有后秦鸠摩罗什译本, “妙法”意为所说教法微妙“无上”;“莲华经”比喻 经典的洁白美丽。谓受诸苦难的众生,只要一心称名, 观音即时观其音声,令得解脱;若有所求,亦皆令得; 又能示现佛身、比丘身、优婆塞(夷)身、天身、夜叉 身等等,以摄化众生。“观音菩萨惟以大悲方便,入诸 世界,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大慈大悲的观 音具有一切功德和伟大的威神力量,能顺应化现,利益 众生,因此,恭敬礼拜观音菩萨就可以“福德不唐捐”。
观音的形象
观音因其能根据对象所需变现种种身相, 因此观音的造型非常复杂,但最常见的主 要有六观音、三十三观音。 六观音是观音菩萨为度六道众生而显现的 六种身相:圣观音、十一面观音、千手观 音、不空羂索观音 、马头观音、如意轮 观音。
三十三观音 三十三观音是唐宋以来佛教 汉化所产生的结果,是艺术家根据观音三 十三化身的思想汇集种种民间传说进行创 造发展而来。寺院里经常塑着的,主要有 合掌观音、白衣观音、披叶观音、杨柳观 音、鱼篮观音、滴水观音、水月观音、送 子观音、千手观音等。
观音全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 世音菩萨。慈 就是给你快乐,悲 就是 解除你的痛苦,慈悲就是 与乐拔苦,离 苦得乐 《妙法莲华经· 普门品》中说观音菩萨具 14种无畏、32化身,随机说教、寻声救 苦。正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能作 渡人舟”,这就叫“慈航普渡”。
在印度佛教观念中,观音代表着大乘佛教最高的精神 理念,最能反映大乘佛教的思想,最完整地体现了自 觉觉他、自利利他、慈悲救世这一大乘菩萨最突出的 优良品格特征,因而成为大乘众神之中最重要的一位 神祇,最广泛而长久地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敬。人们 对佛教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灵魂的说教似乎有一种特 殊的情感,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也代表着人们的一种 愿望和理想,因为“社会总希望有一个保护他们的君 主,在困难的时候给予痛苦无告的人们以安全保障。 观世音名称的词义为‘观察之主,’或 ‘守护之主,’ 一个人可以只要谦卑哀求,就可以获得帮助和保护。” 在对观音菩萨的呼唤声中,人们苦难的、破碎的心灵 得到极大的安慰,而且,观音菩萨博爱仁慈、超世间 的人格精神给予人们继续生存的动力。
地藏菩萨的信仰
崇拜地藏菩萨有利益现实的一面,如代众 生受苦 ,祛除疾病、满足众生需求等等。 但是更多的是,因为他纵系六道,连结生 死,所以往往将他与救济亡者罪孽使之解 脱联系在一起。一句话,为了超度亡魂, 解救坠落地狱的亡者,人们祈祷地藏给予 救济帮助,使亡者得以解脱。
在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有一副对联写道:“众 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正因为地藏既有利益现实,又有救济亡者的能 力,自古以来,受到大众的顶礼膜拜。在中国 的许多寺院中都造有地藏菩萨像。在日本,地 藏有着最广泛的信仰,街头、墓地、田园路旁, 到处都供奉着地藏菩萨像,其数量超过任何宗 教,可以说地藏菩萨是日本人最亲近的“佛”。 地藏菩萨信仰在中国兴起,大约在唐代后期, 人们相信地藏菩萨作为“冥界教主”统帅着地 狱阎王,由是世人将亡者托付给地藏菩萨,以 求得心灵上的慰藉,同时也祈祷地藏免使自己 坠落地狱受轮回之苦,从心理上减轻罪恶与不 安感。
在我国唐代以前,所有观音造像或者画像 也都是男相。自唐以后,开始出现女相观 音,对此人们普遍认为:一是民间信奉观 音菩萨的妇女众多,女人的痛苦比男人多, 作为女相示现,更容易救渡妇女。二是女 人的温柔与慈爱最能感化人,所以示现女 身,以伟大的母爱精神来慈爱众生,使众 生离苦得乐,成就等正觉。
唐代的观音造像风靡一时,阎立本、吴道子、杨 庭光、卢楞伽、辛澄等均画有观音像。人物造型 完全以中国的贵族妇女为模特儿,鼻梁挺直,樱 桃小嘴;体态秾丽丰肌,莹润肥艳;盛装华饰, 曲眉丰颊,具有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的气派。如 敦煌唐代壁画中观音体形丰满柔和,面相圆润, 宝缯飘逸,天衣飞扬,璎珞华美,服饰繁丽,妙 曼而不失庄严,端稳而内涵丰富。
观音的性别 从根本上讲,观音菩萨是个男子, 《华严经》就说:“勇猛丈夫观自在”。但 是,从救度示现方面讲,为了摄化众生,观 音能够根据需要示现不同的身相,或男或女 等等。也就是说,示现不同的身相是观音菩 萨为教化或开悟众生而实行的“善权方便” 或“顺权方便”之法。观音菩萨在《妙法莲 花经·普门品》中便是用此方法救度各种有 “爱欲”或执着的众生,其中观音菩萨也常 常以女相示现救度众生。从造像来看,印度、 东南亚以及我国西藏地区的观音造型都是以 青年男子的形象来表现的,表现女性观音的 是度母(Tara,也称多罗)。
自此Βιβλιοθήκη 后女相观音像被广泛接受,造像、 绘画之风大兴。中唐之际,名画家周昉 “妙创水月观音”就极有代表性,所绘 水月观音是为女相,完全显示了女性美 的特征,十分流行,影响后世。 如宋代大足石刻北山的数珠观音、水月 观音、日月观音仿佛是一个个仪态妩媚 的少女,温婉娴静,高尚纯洁,给人留 下深刻的印象。
文 殊 菩 萨
文殊菩萨与普贤同为释迦牟尼的左右胁侍,合 称释迦三尊。全称“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文 殊师利意译为“妙吉祥”,代表智慧。为众菩 萨中智慧辩才第一。 释迦牟尼四十几年的说法生涯中,凡是大乘法 会都有文殊菩萨参加。佛灭度后,文殊遵照佛 的嘱托,和阿难,弥勒在铁围山结集大乘经典, 从而为释迦牟尼大乘佛教的住世和发扬光大作 出了重要贡献。
地藏菩萨的精神
地藏菩萨的精神可用一个“愿望”的“愿”字来表示。 什么是“愿”?救苦救难叫“悲”,忍苦忍难叫愿。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给 我们的启示是有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 道德观念,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就是要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种高尚的胸襟、 气度和情操。
从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起,中国人 就开始信奉崇拜观音菩萨了,魏晋时期 就有竺法护和鸠摩罗什分别翻译了《正 法华经》和《妙法华经》观音经典。至 南北朝时,民间信仰观音已经十分普遍 了,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观音造像,如麦 积山石窟第76号窟右壁、第115号窟左 壁北魏时期的观音像,和大批精美的铜 铸观音宝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