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1)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基础 边界层理论由普朗特1904年 ( Prantdl)提出,用于处理高 Re 数的流动问题。边界层理

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基础 边界层理论由普朗特1904年 ( Prantdl)提出,用于处理高 Re 数的流动问题。边界层理

y u0 u0
u0
x=0
u0 x
壁面附近速度梯度较大的流体层称为边界层。边界 层外,速度梯度接近于零的区称为外流区或主流区。
二、边界层的形成过程
层流边界层和湍流边界层
y 层流边界层 过 湍流边界层
在板前缘附近,边界层 内流速较低,为层流边界 层;而后逐渐过渡为湍流 u0
u0 u0
渡 区
u0
湍流 核心
在距壁面前缘 x 处,取 y
u0
一微元控制体
2
dV=δdx(1)
将动量守恒原理应用 δ
于微元控制体dV,得
ΣF d(mu) dθ
1
0
dx
x 方向:
ΣFx
d (mux ) dθ
(1)
3 δ dδ
4 x
一、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的推导
1-2截面:流入
δ
m1 ρuxdy(1)
0
δ
J1
ρu
2 x
dy(1)
边界层外为理想流体的势流,可用 Bernolli方程 描述。在流动的同一水平高度上,有
p ρu02 常数
2
dp dx
ρu0
du0 dx
0
u0
dp 0
dx
边界层内:p y 0
y p1
p3 δ
0
dp 0 dx
p2
p4
x
二、普朗特边界层方程的解
ux
ux x
uy
ux y
ν 2ux y 2
流函数
O(1)
(4)y :在边界层的范围内,y 由 0→δ,y O(δ)
(5)uy:由连续性方程
ux uy 0 x y
ux O(1) , x

04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基础

04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基础

d ρ ∫ (ux − u0 )ux dy = τ s dx 0
δ
(5—14) ) ——卡门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 卡门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
适用于层流、湍流,精度取决于 适用于层流、湍流,精度取决于ux=f(x,y) 可预先假定一个速度分布方程,如: x = a + by + cy 2 可预先假定一个速度分布方程, u 代入,求得近似解。 代入,求得近似解。
δ
0
δ
第三节 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
一、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的推导
方向流动: 只考虑 x 方向流动: d dp ρ ∫ ( u x − u0 )u x d y = τ s + l d x dx 0
作数量级分析时,有 ∂p =0 即边 作数量级分析时, 界层压力p在 方向近似不变 方向近似不变, 界层压力 在y方向近似不变,等于边界 层外面流体的压力,边界层外按理想流 层外面流体的压力, 体处理。 体处理。
∂ 2uy ∂ 2uy 1 ∂p ux + uy =− +v + 2 2 ∂x ∂y ∂y ρ ∂y ∂x
经化简后, 经化简后,得:
(4- 5a)
∂uy
∂uy
(4 - 5b)
1 ∂p ∂ 2ux ∂ux ∂ux ux + uy =− +v 2 ρ ∂x ∂x ∂y ∂y ∂ux ∂uy + =0 ∂x ∂y
d δ dux (4 - 21) ρ ∫ ux (u0 − ux )dy = µ y =0 0 dx dy 次方为例: 以3次方为例: ux = a + by + cy2 + dy3 次方为例 B.C. y = 0, ux = 0 3 2 d ux ux 3 y 1 y y = 0, =0 ⇒ = ⋅ − ⋅ (4 - 22) 2 dy u0 2 δ 2 δ

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

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
描述不可压缩流体在边界 层中作稳态二维流动的微 分方程
普兰德首先发现,当Re较 大时,边界层的厚度<<x。 可以通过比较数量级简化 方程。
普兰德边界层方程
通过数量级比较得到的简化方程:
普兰德边 界层方程
u x u x 1 dP 2u x ux uy x y dx y 2 u x u y 0 x y
【例】沿平壁层流边界层的计算
温度为20℃的空气在常压下以5m/s的速度流过一块宽1 m的平板壁 面。试计算距平板前缘0.5m处的边界层厚度及进入边界层内的质量 流率,并计算这一段平板壁面的曳力系数与承受的摩擦曳力。假设 临界雷诺数Rexc=5×105。 解:
(1)判断边界层流型:20oC空气, 1.81105 Pa.s 1.205kg / m3 Re0.5 1.664 105 5 1050.5处的边界层为层流边界层
4.2曳力系数和范宁摩擦因数
圆柱体在流体中的运动:
Fd ' CD
u0
2
2
D
Fd’-流体对圆柱体所施加的总曳力(drag force) u0-圆柱体的运动速度 CD-曳力系数(drag coefficient) D-圆柱体的直径 球体或其他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 u0 2 2 Fd Fd CD A CD 2 u0 2 A A-物体在垂直于它的运动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流体在圆管中流动所受到的摩擦阻力,习惯上采用范宁摩擦因数: τs-流体流过管壁的剪应力 2 s f= f-Fanning friction factor ub2 ub-流体的主体流速
递过程和质量传递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边界层概念
Prandtl(1904)提出边界层概念,把统一 的流场,划分成两个区域,边界层和外 流区;其流体流动(沿流动方向和沿与 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有不同的特点。 边界层:流体速度分布明显受到固体壁 面影响的区域。 边界层的形成: 壁面处流体的“不滑脱”no-slip 流体的“内摩擦”作用 边界层厚度δ U=00.99 U0

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

1•边界层理论概述 (1)1.1边界层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1.1边界层理论的提出 (1)1.1 边界层理论存在的问题 (2)1.2边界层理论的发展 (2)2边界层理论的引入 (3)3边界层基础理论 (4)3.1边界层理论的概念 (4)3.2边界层的主要特征 (6)3.3边界层分离 (7)3.4层流边界层和紊流边界层 (9)3.5边界层厚度 (10)3.5.1排挤厚度 (11)3.5.2动量损失厚度 (11)3.5.2能量损失厚度 (12)4边界层理论的应用 (14)4.1边界层理论在低比转速离心泵叶片设计中的应用 (14)4.2边界层理论在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工程算法中的应用 (14)4.3基于边界层理论的叶轮的仿真 (15)参考文献 (17)1.边界层理论概述1.1边界层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1.1边界层理论的提出经典的流体力学是在水利建设、造船、外弹道等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它的中心问题是要阐明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

虽然很早人们就知道,当粘性小的流体(像水、空气等)在运动,特别是速度较高时,粘性直接对阻力的贡献是不大的。

但是,以无粘性假设为基础的经典流体力学,在阐述这个问题时,却得出了与事实不符的“ D'Alembert之谜”。

在19世纪末叶,从不连续的运动出发,Kirchhoff ,Helmholtz,Rayleigh等人的尝试也都失败了。

经典流体力学在阻力问题上失败的原因,在于忽视了流体的粘性这一重要因素。

诚然,在速度较高、粘性小的情况下,对一般物体来说,粘性阻力仅占一小部分;然而阻力存在的根源却是粘性。

一般,根据来源的不同,阻力可分为两类:粘性阻力和压差阻力。

粘性阻力是由于作用在表面切向的应力而形成的,它的大小取决于粘性系数和表面积;压差阻力是由于物体前后的压差而引起的,它的大小则取决于物体的截面积和压力的损耗。

当理想流体流过物体时,它能沿物体表面滑过(物体是平滑的);这样,压力从前缘驻点的极大值,沿物体表面连续变化,到了尾部驻点便又恢复到原来的数值。

化工传递过程原理4-1

化工传递过程原理4-1

z
0
对于无旋流动,流体的旋度为:
rotu
uy ux
x y
k 0
0 uy ux x y
该式表明两 个速度分量 之间存在某 种关联关系
速度势函数
令: 则有:
ux

( x,
x
y)
速度势函 数
ux 2 (x, y) u y
ux y y
ux ux z z
p
2ux 2ux 2ux
x
x2 y2 z2
u ux
u
x x
L
代表惯性力
u ux
u
x x
L2
代表粘性力
雷偌数的物理意义
根据雷偌数的定义及适度变换后有:
Re
uL

u 2
L
u
L2

惯性力 粘性力
雷偌数的物理意义在于;它实质上是两种力的 比值,雷偌数的大小实质放映的是两种力在流 动中所起的主导地位不同。
u z y y
uz uz z z
p
2uz
2uz
2uz
y
x2
y 2
z 2
如果将代表粘性力项目从方程中略去运动方程变为:
势流运动方程
不可压缩流体的奈维-斯托克斯方程为:
u u u X ux x x
ux y y
ux ux z z
普兰德边界层方程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在一无限平辟面上的二维稳态流动:
ux uy 0

y x

u
y


0
引入流函数的目的 在于将两个速度变
量用一个变量 (流函数)来代替, 从而使方程求解简化

传递过程原理讲课提纲05第四章边界层理论

传递过程原理讲课提纲05第四章边界层理论

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问题的提出:以管内流动为例:流体流经管道时,所产生的阻力来源于二个方面-即主体阻力及边界层阻力,对于边界层内,由于流速小,故惯性力(Re 数)小,而边界层外(主体中)则流速大,惯性力(Re 数)亦大,那么能否认为此时流动阻力主要来源于主体或反之?根据牛顿粘性定律可知:阻力大小仅取决于流体本身粘度大小,还与流动空间的速度梯度有关。

狭义牛顿粘性定律为 dydu μτ-=广义牛顿粘性定律为 ()dydu H εμτ+-=§1 边界层概念1.边界层概念普兰德Prandtl 1904年提出:实际流体流经物体表面时,必然会在紧靠壁面处,形成一层极薄的流体膜附着于其上,且在壁面上其流速为零处于静止,且在其上方与流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存在很大的速度梯度,此即为边界层,其厚度取决于Re 数。

2.边界层的形成 形成原因:粘度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随着自由流向前流动,速度受影响的区域逐渐增大。

平板前端受影响较小时的一段区域称层流边界层。

平板尾部受影响较大的一段区域称为湍流边界层。

处于二者之 间为过渡层。

应当注意的是: ① 即使在湍流边界层内,靠近壁面的位置仍有层流内层存在;在层流内层稍上方,有过渡缓冲区;中心 部分为湍流主体。

② 当边界层的厚度不再随自由流流过的距离(平板或管道长度)而变化时,称为充分发展的(层流或湍流)流动。

③ 层流边界层与湍流边界层的分界位置(长度或距离)c x 与壁面形状、粗糙度、流体性质及其流速有关。

即 ()c c f x Re = μρ0Reu x c x c=图 29图 30自由流对于光滑平板 cx Re在2×105~3×106之间。

3.边界层的厚度严格地说,在流动空间中,对于实际流体没有所谓的“不受影响”的“自由流”即“主体”存在。

故边界层为无限厚,但为了讨论问题方便,常将流速小于或等于99%自由流(主体)流速所对应的流体层厚度(与流速相垂直方向的离开壁面的距离)称为边界层厚度。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

第三章:流体流动1.边界层理论:(1)普兰德边界层理论要点:①当实际流体沿壁面流动时,紧贴壁面处存在一层非常薄的区域,在此区域内流体的流速很小,但速度分量沿壁面法向的变化非常迅速,即速度梯度很大,依牛顿粘性定律可知,在Re较大的情况下即使对于黏性很小的流体,其黏性力依然可以达到很高的数值,因此它所起的作用与惯性力同等重要。

这一区域称为边界层或流动边界层,也称为速度边界层。

在边界层内不能全部忽略黏性力。

②边界层外的整个流动区域称为外部流动区域。

在该区域内,法向速度梯度很小,因此黏性力很小,在大Re情况下,黏性力比惯性力小得多,因此可将黏性力全部忽略,近似看作理想流体流动。

(2)形成原因(绕平板流动的边界层):流体沿x轴方向以均匀来留速率u0向平板流动,当其到达平壁前缘时,紧靠避免的流体因黏性作用而停留在壁面上,速率为零。

这一层流体通过“内摩擦”作用,是相邻流体层受阻而减速,该层流体进而影响相邻流体层,使之减速。

随着流体的向前流动,在垂直于避免地发现方向上,流体逐层受到影响而相继减速,流速由壁面处的零而逐层变化,最终达到来留速率u0,。

这样在固体平板上方流动流体分成两个区域,壁面附近速度变化较大的区域即边界层,流动阻力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

通常将流体速率达到来流速率99%时的流体层定义为边界层。

2.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1)阻力损失产生的原因:阻力损失起因于黏性流体的内摩擦造成的摩擦阻力和物体前后压强差引起的形体阻力(2)影响因素:流体流动阻力损失的大小取决于流体的物性、流动状态和流体流道的几何尺寸与形状等。

A、雷诺数大小:湍流下摩擦阻力较层流大,层流下摩擦阻力虽小但形体阻力较大。

B、物体的形状:非良绕体形体阻力是主要的,良性绕体摩擦阻力是主要的。

C、物体表面粗糙度:越粗糙摩擦阻力越大。

第四章:热量传递1.导热:导热是指依靠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而产生热量传递的方式。

(1)气体:气体分子做不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

第四章 边界层

第四章 边界层
ux ux 1 p μ 2ux ux uy x y ρ x ρ y 2
ux u y 0 x y
B.C. (1)
y 0, ux 0 , u y 0
(2)
y δ , ux u0
(2) y , ux u 0
普朗特边界层方程
二、普朗特边界层方程的解
3. 在远离壁面的流动区 域,其速度梯度几乎为 零,可视其为理想流体 的势流。
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 外部流动区域
u0
u0
δ
边界层
二、边界层的形成过程
1. 平板壁面上的速度边界层 当黏性流体(高 Re)在一半无穷平板壁面上流 动时,速度边界层的形成过程见图:
二、边界层的形成过程
首先,在壁面附近 有一薄层流体 ,速度 梯度很大 ;在薄层之 外 ,速度梯度很小 , 可视为零。
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基础
边界层理论由普朗特1904年 ( Prantdl)提出,用于 处理高 Re 数的流动问题。边界层理论不但在动量传
递中非常重要,它还与传热、传质过程密切相关。
本章简要讨论边界层的概念、边界层理论的要点 以及某些简单边界层的求解等问题。
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基础
为什么要提出边界层理论? 对于某些流动问题,其 惯性力>>黏性力。采用 理想流体理论简化处理时,流体的压力与实验结果 非常吻合;但流动阻力的结果偏差很大。Prandtl 发
考虑不可压缩流体沿平板作稳态层流流动的情况。 边界层外为理想流体的势流,可用 Bernolli方程 描述。在流动的同一水平高度上,有 2 ρu0 p2 y p1 p 常数 2
du0 dp ρu0 0 dx dx
dp 0 dx
u0
0

边界层流动

边界层流动
Rex
• 临界Re 定义

0
.......... .......... ..4 1
对于光滑的平板壁面,临界Re 范围为 : 2 10 5 Rex 3 10 6。 通常可取 Rex 510 5。
c c
Rexc
xcu0
.......... .......... ..4 2
u y
u y
O 由上式可知 Nhomakorabea1 p O y
由上述分析可知,式(4-6a)的各项的量阶均为O(1),而式(4-6b)的 各项的量阶均为 O(δ),因此可略去式(4-6b),亦即忽略 y方向的 运动方程。 比较两式的压力项可发现:
1 p 1 p p y O y x p x O1 O
yu
x
u0
99%
.......... ...... 4 4
边界层厚度 δ 随流体的性质(密度、黏度)、来流速度 u0 以及 流动距离 x 而变化。 通常 δ 约在10-3的量级。
三、边界层的形成过程
黏性流体沿平板壁面的流动 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 • 临界距离 xc: 由层流边界层开始转变 为湍流边界层的距离。 xc 的大小与壁面前缘的 形状、壁面的粗糙度、流体 性质以及流速等因素有关。壁面愈粗糙,前缘愈钝,则 xc 愈小。 • 平板壁面上流动 Re 定义 xu
流动的 Re 对分离点位置的影响。
若流体的流速较小或Re较小,在圆柱体表面上形成的边界层可 能为层流边界层。此时,流体的惯性力较小,流体克服逆压和摩擦 阻力的能力较小,则分离点将向上游区移动。 若流体的流速较大或Re较大,在圆柱体表面上形成的边界层可 能为湍流边界层。此时,流体的惯性力较大,流体克服逆压和摩擦 阻力的能力较大,则分离点将向下游区移动。

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
19世纪中,随着航海、水利工程等的迅速发展,流体力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不可压缩粘性流体流动的 水力学得到很大的发展。它是建立在大量实验测量的基础上。当时如哈根、泊肃叶、雷诺等用实验研究水和其他 粘性流体在管道和槽渠中流动时的阻力和压强损失问题、得到的有关粘性流体的实验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某些 工程实际问题。但由于水力学在理论指导上的不足,由实验成果得出的经验公式和半经验理论公式有一定的局限 性。于是在19世纪中叶产生了粘性流体运动的理论,1827年,纳维尔在欧拉运动微分方程中加上粘性项,第一个 得到粘性流体运动微分方程。1846年,斯托克斯严格地导出了这个方程,称为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简称N-S方 程。虽然N-S方程对粘性流体流动问题的研究分析有所帮助,但对这个方程数学上的求解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 1851年,斯托克斯对N-S方程作了某些简化,略去方程中的惯性项,也就是在非常缓慢的流体流动条件下,计算 出球体在流动的粘性流体中所受到的阻力。
边界层方程组
边界层方程组
不可压缩流体在大雷诺数的层流情况下绕过平滑壁面的情况。在此考虑二维定常不可压缩流动。规定沿物体 壁面的方向为x轴,垂直于壁面的方向为y轴。由于边界层厚度δ比物面特征尺寸L小得多,因此对二维的忽略重 力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逐项进行数量级分析,在忽略数量级小的各项后,可近似认为边界层垂直方向的压力不 变,从而得到层流边界层方程组为:
发展
1907年,布拉修斯成功地应用边界层理论计算在流体中运动物体的摩擦阻力。1921年,卡门和波耳豪森提 出了边界层动能积分方程,以计算边界层问题,这个方程经霍尔斯坦-博伦(1940)和瓦茨进行简化和改进,到 现在还被广泛应用。另外边界层动能积分方程和热能积分方程分别由莱本森和弗兰克尔提出。这三个边界层的近 似计算方法使边界层理论在工程界中很快地推广开来。1925年,普朗特提出的混合长度理论和1930年卡门提出的 相似性理论,将边界层理论推广到紊流边界层、射流和物体后的尾迹流中去。从层流向紊流的转捩现象是流体动 力学中的基本现象。早在19世纪末,雷诺就首先对转捩现象进行了研究。1914年,普朗特做了著名的圆球实验, 正确地指出:边界层中的流动可以是层流的,也可以是紊流的,还指出边界层分离的问题,因此计算阻力的问题 是受这种转捩支配的。从层流向紊流的转捩过程的理论研究,是以雷诺的假设为基础的,即承认紊流是由于层流 边界层产生不稳定性的结果。1921年,普朗特开始进行转捩的理论研究,1929年获得成功。当时托尔明从理论上 算出零冲角平板转捩的临界雷诺数,后被别人所进行非常仔细的实验所证实。稳定性理论能够考虑到对转捩有影 响的压强梯度、抽吸、马赫数和传热等许多因素。这个理论已得到很多重要的应用,如设计阻力非常小的层流翼 型。

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Boundary Layer)是高雷诺数绕流中紧贴物面的粘性力不可忽略的流动薄层,又称流动边界层、附面层。

这个概念由近代流体力学的奠基人,德国人Ludwig Prandtl(普朗特)于1904年首先提出。

从那时起,边界层研究就成为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和领域。

在边界层内,紧贴物面的流体由于分子引力的作用,完全粘附于物面上,与物体的相对速度为零。

边界层又称附面层,它是指流体流经固体表面时,靠近表面总会形成那么一个薄层,在此薄层中紧贴表面的流体流速为零,但在垂直固体表面的方向(法向)上速度增加的很快,即具有很大的速度梯度,甚至对粘性很小的流体,也不能忽略它表现出来的粘性力。

而在此边界层外,流体的速度梯度很小,甚至对粘度很大的流体而言,其粘性力的影响也可以忽略,流体的流速与绕流固体表面前的流速V0一样。

这样就可把边界层外流动的流体运动视为理想流体运动,不考虑粘性力的影响。

边界层内、外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分界面,而把边界层边缘上的流体流速V x视为V x=0.99 V0,因此从固体表面至V x=0.99 V0处的垂直距离视为边界层的厚度δ。

这样大雷诺数下绕过固体的流动便简化为研究边界层中的流动问题。

边界层内的流动可以是层流,也可以是带有层流底层的紊流,还可以是层流、紊流混合的过渡流。

图1 边界层结构综上所述,边界层的特征可归结为:(1)与固体长度相比,边界层厚度很小;(2)边界层内沿边界层厚度方向上的速度梯度很大;(3)边界层沿流动方向逐渐增厚;(4)由于边界层很薄,故可近似地认为,边界层截面上的压力等于同一截面上边界层外边界上的压力;(5)边界层内粘性力和惯性力士同一数量级的;(6)如在整个长度上边界层内都是层流,称层流边界层;仅在起始长度上的是层流,而在其他部分为紊流的称混合边界层。

以上定义的边界层为速度边界层,另外在其他学科领域中对于边界层的应用还是十分广泛的,主要有温度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

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

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

U
1

0
u (1 ) dy U u (1 ) dy U
u
U-u


δ1 x
0
③ 动量损失厚度δ2 定义:以速度U 通过高δ2断面的动量等于由边界层引起 的动量减少量。即:
U 2 U U u dy
2 0

2

0
u U
u 1 U
u dy 0 U
y 4 l
3 2 紊流边界层
1
0
层流边界层
0.2 0.4 0.6 0.8 1.0
ux U
3 边界层的厚度 ① 名义厚度δ 边界层厚度可以看成是壁面对来流的粘滞作用扩散范围的度 量,定义为壁面起沿法向至流速达到外界主流流速之99%处。 对于大雷诺数流动,边界层是很薄的.
x
y U
x
y ux ux y 2 y y2 2 1 dy 2 2 1 2 2 dy 0 U 0 U 2 3 4 y y y y 2 5 4 dy 0

u x u x 2ux 1 p ux uy x y x y 2
边界层中:
FI ~ F ~


2u y y
2
~
2u y 2u y 1 p ux uy ( 2 2 ) x y y x y
u y
4.2边界层概念
1 边界层 普朗特边界层理论的主要内容: (1) 紧贴壁面非常薄的一层,该薄层内速度梯度很大, 这一薄层称为边界层。 (2)边界层以外的流动区域,称为主体区或外流区。该 区域内流体速度变化很小,故这一区域的流体流动可近似 看成是理想流体流动。

化工传递过程 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

化工传递过程  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

1. 平板壁面上的速度边界层
当黏性流体(高 Re)在一半无穷平板壁面上流动时,
速度边界层的形成过程。
y
层流边界层 过 湍流边界层
渡 u0 u0 区
u0
u0
x=0
x
壁面附近速度梯度较大的流体层称为边界层。边界层外,速度梯度接近于
零的区称为外流区或主流区。
§ 4-1.边界层的概念
2. 圆管内的速度边界层
代入方程得: u* u* x y 0 x* y*
u* x
u* x
x*
u* y
u* x
y*
1
p* x*
v
2u * x
x*2
2u *
x
y*2
u* x
u* y
x*
u* y
u* y
y*
1
p* y*
v
2u* y
x*2
2u*
y
y*2
§ 4-2.普兰德边界层方程
引入无量纲量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 1)、估计量级要由一个标准,可用 * 为标准,O表示 2)、量级不是指该物理量或几何量的具体数值,而是指 该量在整个区域内相对于标准参数( * ) 的平均水平, 允许一阶或更高阶量在个别点或区域取较低的值或零。
§ 4-1.边界层的概念
一.普兰德边界层理论的要点
1). 当流体以高Re流过固体壁面时,由于流体的黏性作
用,在壁面上流速降为零;
2). 在壁面附近区域存在一极薄的流体层,其内速度梯 度很大;
3). 在远离壁面的流动区 域,其速度梯度几乎为零, u0
可视其为理想流体的势流。
u0 δ
§ 4-1.边界层的概念
uy
u y y
uz

冶金传输原理课后答案

冶金传输原理课后答案

冶⾦传输原理课后答案1、什么是连续介质,在流体⼒学中为什么要建⽴连续介质这⼀理论模型?答:(1)连续介质是指质点毫⽆空隙的聚集在⼀起,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介质。

(2)引⼊连续介质模型的必要性:把流体视为连续介质后,流体运动中的物理量均可以看为空间和时间的连续函数,就可以利⽤数学中的连续函数分析⽅法来研究流体运动,实践表明采⽤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解决⼀般⼯程中的流体⼒学问题是可以满⾜要求的。

1-9 ⼀只某液体的密度为800kg/,求它的重度及⽐重。

解: 重度:γ=ρg=800*9.8=7840kg/(˙)⽐重:ρ/=800/1000=0.8注:⽐重即相对密度。

液体的相对密度指该液体的密度与⼀个⼤⽓压下4℃⽔的密度(1000kg/)之⽐---------------------------------------------课本p4。

1-11 设烟⽓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3kg/m3,试计算当压⼒不变温度分别为1000℃和1200℃时的密度和重度解:已知:t=0℃时,0=1.3kg/m3,且=则根据公式当t=1000℃时,烟⽓的密度为kg/m3=0.28kg/m3烟⽓的重度为kg/m3=2.274kg/m3当t=1200℃时,烟⽓的密度为kg/m3=0.24kg/m3烟⽓的重度为kg/m3=2.36kg/m31—6答:绝对压强:以绝对真空为起点计算的压⼒,是流体的实际,真实压⼒,不随⼤⽓压的变化⽽变化。

表压⼒:当被测流体的绝对压⼒⼤于外界⼤⽓压⼒时,⽤压⼒表进⾏测量。

压⼒表上的读数(指⽰值)反映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压⼒⾼出的数值,称为表压⼒。

既:表压⼒=绝对压⼒-⼤⽓压⼒真空度:当被测流体的绝对压⼒⼩于外界⼤⽓压⼒时,采⽤真空表测量。

真空表上的读数反映被测流体的绝对压⼒低于⼤⽓压⼒的差值,称为真空度。

既:真空度=︱绝对压⼒-⼤⽓压⼒︱=⼤⽓压⼒-绝对压⼒1-81 物理⼤⽓压(atm)= 760 mmHg = 10332 mm H2O1 物理⼤⽓压(atm) = 1.033 kgf/cm2 = 101325 Pa1mmH20 = 9.81 Pa1-21 已知某⽓体管道内的绝对压⼒为117kPa,若表压为70kPa,那么该处的绝对压⼒是多少(已经当地⼤⽓压为98kPa),若绝对压⼒为68.5kPa 时其真空度⼜为多少?解:P 绝=P 表+P ⼤⽓=70kPa+98kPa=168kPaP 真=-(P 绝-P ⼤⽓)=-(68.5kPa-98kPa)=29.5kPa1、⽓体在什么条件下可作为不可压缩流体?答:对于⽓体,在压⼒变化不太⼤(压⼒变化⼩于10千帕)或流速不太⾼(V<70⽶/秒)条件下(如流速较低的通风道),⽓体压缩程度很⼩,可忽略⽓体密度变化⽽作为不可压缩流体来处理。

4边界层理论

4边界层理论

v0 νx
∂ψ ∂ 2ψ ∂ψ ∂ 2ψ ∂ 3ψ − =ν 3 2 ∂y ∂x∂y ∂x ∂y ∂y
ψ = v0νx f (η )
vy = −
∂ψ 1 v0ν [ηf ′(η ) − f (η )] = ∂x 2 x 1 vν ∂ 2ψ = − 0 ηf ′′(η ) 2 x ∂x∂y
∂ψ ∂ψ ∂η ∂η = v0νx f ′(η ) = v0 f ′(η ) = ∂y ∂y ∂η ∂y
4.边界层理论
4.2 平面层流边界层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的解-布拉修斯解
方程简化:
vx =
∂vx ∂v x ∂ 2vx vx + vy =ν ∂y 2 ∂x ∂y
三维问题 偏微分方程组
二维问题 偏微分方程 常微分方程
η = f ( x, y )
v x = v0 f ′(η )
∂ψ ∂ψ , vy = − ∂x ∂y
微分方程的建立
∂v x ∂v y + =0 ∂x ∂y
∂ 2vx ∂ 2vx ∂v x ∂v x vx + vy =ν 2 + ∂x ∂x ∂y ∂y 2
[ν ] = [δ 2 ]
1 ∂p − ρ ∂x
∂v x ∂v y + =0 ∂x ∂y
[1]
∂v y
[1]
∂v y
[1]
ρv0 x µ
v0 x
xC
边界层的形成与特点:
Re x < 2 ×105
x
Re x =
ν
层流区:流体作层流流动。 边界层厚度随进流深度增加不断增加,但变化较平缓。 湍流区:流体作湍流流动。 边界层厚度随进流深度的增加迅速增加。

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

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

4.2 边界层微分方程式(自学内容)
微分方程的建立
主流区--欧拉方程、柏努利方程 边界层内部--连续性方程和N-S 方程的简化
∂v x ∂v y + =0 ∂x ∂y vx ⎛ ∂ 2 v ∂ 2 v ⎞ 1 ∂p ∂v x ∂v + v y x = ν ⎜ 2x + 2x ⎟ − ⎜ ∂x ∂x ∂y ∂y ⎟ ρ ∂x ⎝ ⎠ [1] [1] ⎡ 12 ⎤ [1] [1] ⎢δ ⎥ ⎣ ⎦ ∂v y ∂v y
4.2 边界层微分方程式(自学内容)
微分方程的建立
∂v x ∂v y + =0 ∂x ∂y ⎛ ∂ 2 v x ∂ 2 v x ⎞ 1 ∂p ∂vx ∂vx + vy vx =ν ⎜ 2 + 2 ⎟ − ⎜ ∂x ∂x ∂y ∂y ⎟ ρ ∂x ⎝ ⎠ [1] [1] ⎡ 12 ⎤ [1] [1] ⎢δ ⎥ ⎣ ⎦ ⎛ ∂ 2 v y ∂ 2 v y ⎞ 1 ∂p vx + vy =ν ⎜ 2 + 2 ⎟ − +g ⎜ ∂x ∂x ∂y ∂y ⎟ ρ ∂y ⎠ ⎝ 0 [δ ] [δ ] ⎡ 1 ⎤ [δ ] ⎢δ ⎥ ⎣ ⎦ ∂v y ∂v y
4.1 边界层的概念
边界层的定义
流体在固体壁面流动时,由于粘性作 用紧靠壁面附近形成速度梯度较大的 流体薄层称为边界层。 流速相当于主流区速度的0.99处到固 体壁面间的距离定义为边界层的厚度
边界层的形成与特点
Re x < 2 × 105
ρvl Re = μ
平板绕流
Re x =
ρv0 x μ
Re x > 3 × 106
⎡ ∂ 2 v y ⎤ ⎡ ∂ ∂v y ⎤ = [δ ] ⎢ 2 ⎥=⎢ ∂x ⎥ ⎣ ∂x ∂x ⎥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简化为
u x u x 2u x ux uy ( 2 ) x y y 连续性方程仍为
u x u y 0 x y
24
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获得能量(温度)边界层方程
t t 2t ux uy ( 2 ) x y y
和浓度边界层方程:
c A c A 2c A ux uy D AB ( 2 ) x y y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 2. 边界层分离
在某些情况下,边界层内的流体会产生倒流,并引起 边界层与固体壁面之间的分离现象,同时产生旋涡,造成 能量损失。这种现象称为边界层分离。
8
(a)流线形物体;(b)非流线形物体 曲面边界层分离现象示意图
9
流体横流过圆柱体是的压强变化情况
(1) 从D到E流动加速,为顺压 梯度区;流体静压能向动能 转变,不发生边界层分离 (2) 从E到F流动减速, 为逆压 梯度区;E到F段动能只存在 损耗,速度减小很快 (3) 在S点处出现粘滞 ,由于 压力的升高产生回流导致边 界层分离,并形成尾涡
21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y方向的奈维-斯托克斯 方程与x方向相比,整个方程可以略去。同时由于pd/y = 0,最后可以将奈维-斯托克斯方程组简化为一个方程, 称为普兰特边界层方程:
u x u x 2u x 1 pd ux uy ( 2 ) x y x y
25
(2) 卡门边界层方程
卡门根据边界层概念,直接对边界层进行动量,热量 及质量衡算,导出了边界层动量,热量及质量方程。 此种方法要比由N-S方程求解简单的多。
26
边界层动量方程的推导:
设流体呈一维流动,即流动仅沿x方向进行,边界层 外主体流速为u, 边界层厚度为, 微元体边长: y X方向为dx u Y方向为l (l>) Z方向为1个长度单位
b u
u
8 8
Re xc
xc u 0
u
8

Rexc=xcu0/ Rexc=Dub/
Le
x
4
边界层厚度的定义:
一般约定速度等于流体主体速度0.99处为速度边界 层的外缘,即
u 0.99 u
传热边界层及传热边界层厚度t: 类似于速度边界层,在传热过程中也存在传热边界 层,其形成过程与速度边界层相似。同理,传热边界层 厚度的定义为
ts t 0.99 t s t
5
传质边界层: 类似于速度边界层,在传质过程中也存在传质边界 层,其形成过程与速度边界层相似。同理,传质边界层 厚度c的定义为
Cs C 0.99 C s C
边界层理论的应用 普兰特首创边界层理论以来,经过他的学生以及其 他学者的共同努力,从二维定态层流流动的研究开始, 发展成完整的粘性流体力学。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二 维、三维层流边界层,自由剪切湍流(射流),壁面剪 切湍流,可压缩流体边界层,分离流等。
dP -l dx y 0
31
因在<y<l 内,ux=u,则
du x d - (u u x ) u x dy = dy dx 0
dP -l dx y 0
对于流体流经平壁,
dP 0 ,且 const. ,则 dx
y 0
du d (u u x ) u x dy x dx 0 dy
2 u x dy ; 0 l

2 u x dy 0
l
d l 2 ( u x dy)dx dx 0
28
A4 为壁面,无流体流入。
由于在z方向无流体的流入与流出,所以通过A2和A1 面质量速率之差,必等于通过平面A3的质量速率,即
d l ( u x dy)dx dx 0
平面A3在边界层外,其流速为u,则通过A3进入的动量速 率为
12
a) 当流体主体的Re数很大时,在边界层内粘滞 力的作用仍不能忽略,因为这里的惯性力与粘滞 力具有相同的数量级;
b) 普兰特发现,当流体的Re数较大时,边界层 厚度较定性长度L小得多。 下面推导流体在平壁上稳定流动时的二维边界层 方程。取x轴与平壁平行,y轴垂直平壁,此时不 可压缩流体作稳定层流时的基本方程组为:
即,数量级为O(1/);
2u y
u y u y O( ) ( ) O( ) 2 2 x x x x O(1)O(1)
即,数量级为O ()。
18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得
u x u x 2u x 2u x 1 pd ux uy ( 2 ) 2 x y x x y
ux u y x uy u y 1 p d ( 2 ) 2 y y x y 2u y 2u y
(1) ()
() (1)
(2) [()
(1/)]
20
可见,除动压梯度项外,其余各项的数量级均等于 或小于O(),所以 1 p d y
的数量级也应为O()。 由于1/有一定数值,所以在边界层内由壁面到边 界层外缘在垂直方向上,压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可以 认为沿y方向上,边界层内的压强近似等于边界层外主 体的压强,即pd/y = 0。
2u x u x u x O(1) ( ) O(1 / 2 ) y 2 y y y 2 O( 2 )
即,数量级为O(1/2),这是一个很大的数量级;
17
2u y
u y u y O( ) ( ) O(1 / ) 2 2 y y y y O( )O( )
这样,求解平壁边界层的二维稳定层流问题,只需 联立求解普兰特边界层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即可。
22
在流体流经平壁时,上述普兰特边界层方程还可
简化。 因pd/y = 0,可以认为边界层中的任一点的压 强与同x位置上主体流体中的压强相同。由柏努利方 程,对于水平流动,对于理想流体(只适用于主体流 动――不适用于边界层): 2 u
2
边界层的形成可以用下图说明: (介绍 层流边界层和湍流边界层)
8
u
8
u
8
u
8
u
8
0.99u

b
xc x
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
对于流体平行流过平板,层流边界层转变为湍流边界层 的地点可用下列临界雷诺数表示:
对于光滑平板,2×105 <Rexc< 3×106。 对于园管,边界层的发展过程如下:
16
2u x u x u x O(1) ( ) O(1) 2 2 x x x x O(1)O(1)
即,数量级为O(1);
ux/y: ux/y ux /y= O (1)/ O ()= O (1/ ), 即ux/y的数量级为O (1 / )。
10
流体横流过圆柱体时的传热系数变化情况
1.8 1.6 1.4 1.2
Re=1E4
0

180 90

1.0 0.8 0.6 0.4 0.2 0 30 60 90 120 150 180

11
4.3.边界层方程
描述边界层的基本方程,可以从奈维-斯托克 斯方程导出(称为普兰特边界层方程),也可以根 据动量交换观点导出(称为卡门边界层方程)。在 此我们逐一进行介绍。 (1)普兰特边界层方程 将不可压缩流体的奈维-斯托克斯方程应用于边 界层流动时,需提出下述两点基本假设:
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 (boundary layer)
1
1904年,普兰特( Prandtl ) 提出边界层理论。
4.1. 边界层的概念
当流体在固体表面流过时,在固体壁面附近存在 有一薄层流体,其流速很小;但是其中的速度梯度(或 温度、浓度梯度)确非常大,其中的传递阻力占整体传 递阻力的绝大部分,此层流体称为边界层。在边界层 中,由于流体速度较小,所以动量改变率较小,惯性 力较小;但由于速度梯度很大,所以粘滞力作用不能 忽略,在边界层之内既需考虑惯性力作用,更需要考 虑粘滞力作用。 对于湍流流动,在边界层之外,由于速度梯度较 小,只需考虑惯性力的作用。
15
ux/x: ux/x ux /x= O (1)/ O (1)= O (1), 即ux/x的数量级也为O (1)。 uy/y: 要使方程ux/x +uy/y = 0 成立,各项应具相 同的数量级,即uy/y的数量级应为O(1)。 y:由于边界层的厚度由零变化到,所以y在边界层中 的数量级为O()。 uy:由于uy/y的数量级应为O(1) ,所以uy的数量级必 为O()。
p 2 const.
故p为常数,所以在边界层外,dp/dx = 0。 因为在边界层内,pd/y = 0,即压力可以穿过边界层
保持不变,因此在边界层内仍存在:
23
pd/ x = 0
故流经平壁的普兰特方程
u x u x 2u x 1 pd ux uy ( 2 ) x y x y
(1)(1) ()(1/) (1) (1/2)
上式右侧括号内第一项与第二项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因第二项的数量级为O(1/2),要使等式成立,的 数量级必为O (2)才能保证整项的数量级为O (1)。 这表明,欲获得边界层流动,流体的粘性要非常低。
19
同理,
1 p d x
的数量级也应为O (1),即说明在边界层内,x方向压强变 化较大。 同样,y方向的奈维-斯托克斯方程中各项的数量级为
13
u x u y 0 x y
u x u x 2u x 2u x 1 pd ux uy ( 2 ) 2 x y x x y
ux u y x uy u y 1 p d ( 2 ) 2 y y x y 2u y 2u y
30
压力: A1 平面为 P×(l×1);
dP A2 平面为- ( P dx) (l 1) ; dx dP 二者之差为- l dx (负号表示与 X 方向相反) d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