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接触网运营管理开题报告
![接触网运营管理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f56b00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e.png)
接触网运营管理开题报告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网络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获取信息。
而网站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大量用户的需求和信息。
因此,网站的运营管理对于网站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将重点讨论接触网运营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旨在为接触网提供有效的运营管理方案,进而提升接触网的用户体验和盈利能力。
问题陈述接触网作为一个信息分享和社交的网站,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用户增长缓慢:接触网的用户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如何吸引并留住更多的用户是一个关键问题。
2.用户粘性不高:接触网的用户粘性较低,用户活跃度不高,如何提升用户粘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盈利模式不明确:接触网的盈利模式不明确,如何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是一个关键问题。
4.运营效率不高:接触网的运营效率较低,如何提高运营效率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标和方法基于上述问题陈述,我们制定了以下目标和方法来改善接触网的运营管理:1.目标:–提高用户增长速度:吸引更多的用户注册接触网,并提高用户的留存率。
–提升用户粘性:增加用户的活跃度和用户粘性,提高用户在接触网上的停留时间。
–建立盈利模式:明确并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实现接触网的商业化运营。
–提高运营效率:优化运营流程和提高人员配备,提高接触网的运营效率。
2.方法:–用户增长: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反馈,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和偏好,制定精准的用户营销策略,包括线上线下的推广活动和合作推广等。
–用户粘性: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文章、视频、音频等形式,并通过社交功能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盈利模式:基于接触网的特点和用户需求,制定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如广告收入、会员服务、电子商务等,并不断优化和调整盈利模式。
–运营效率:通过引入先进的运营管理工具和技术,优化运营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加强团队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运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预期成果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我们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成果:1.用户增长:每月注册用户数量增长至少20%,留存率提高至少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最常见故障以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最常见故障以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a31102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f.png)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最常见故障以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和意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是保证铁路牵引供电的重要设施,它对铁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经常遭遇各种故障,如线路短路、绝缘破损、接触网弯曲等。
这些故障不仅会导致铁路运行的中断和延误,还可能引发严重事故,对火车、乘客和货物的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研究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最常见故障以及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分析和总结不同故障的特点和表现,可以帮助铁路部门更好地了解故障的来源和演变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提高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常见故障分类和特点分析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常见故障进行分类和特点分析,包括线路短路、绝缘破损、接触网弯曲等。
通过对各类故障的特点和表现进行研究,为后续的对策研究提供基础。
2.2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设备老化、材料缺陷、施工质量等。
同时,研究影响故障发生和发展的因素,如天气条件、环境污染等。
2.3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的预防措施研究基于对故障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的预防措施。
包括定期检修、设备升级、质量监督等方面的对策研究,旨在减少故障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接触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4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的紧急处理方法研究针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的紧急处理方法展开研究,包括应急修复、替代电源供电等方面的对策研究。
旨在快速恢复铁路运行,减少对运行的影响和损失。
本研究将采取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系统研究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最常见故障以及对策,为提高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
3.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最常见故障以及对策的研究,预计可以取得以下成果:3.1 故障分类和特点的明确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常见故障进行系统分类和特点分析,准确了解各类故障的发生规律和表现形式。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c88cfefaef8941ea76e05a1.png)
开题报告题目:接触网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措施学生姓名:学号: \ 年02月01日一、文献综述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重要的直接行车设备,是向电力机车、动车组等安全可靠供电的特殊输电线路。
接触网担负着把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直接输送给电力机车使用的重要任务。
因此接触网的质量和工作状态将直接影响着电气化铁道的运输能力。
接触网沿线路露天布置,线长点多,工作环境恶劣,使用条件苛刻,又无备用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中断行车。
接触网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做到常备不懈,及时出动,迅速抢修,尽快恢复供电和设备的正常技术状态,保证安全行车。
发生接触网设备事故后,供电部门的当务之急就是对其进行抢修,以最快的速度使其恢复供电。
抢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面对被破坏的设备,要遵循“先通后复”和“先通一线”的基本原则,以最快的速度设法先行供电、疏通线路和及早恢复设备正常的技术状态。
因此,从事接触网运行和检修的人员需要对事故抢修作业的组织方法、作业过程、临时开通技术措施以及注意事项有深度的了解。
由于接触网是露天设置,没有备用,线路上的负荷又是随着电力机车的运行而沿接触线移动和变化的,对接触网提出以下要求:①在高速运行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能保证电力机车正常取流,要求接触网在机械结构上具有稳定性和足够的弹性。
②接触网设备及零件要有互换性,应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抗腐蚀能力并尽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
③要求接触网对地绝缘好,安全可靠。
④设备结构尽量简单,便于施工,有利于运营及维修。
在事故情况下,便于抢修和迅速恢复送电。
⑤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特别要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及钢材。
总的来说,要求接触网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证良好地供给电力机车电能,保证电力机车在线路上安全,高速运行,并在符合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节省投资、结构合理、维修简便、便于新技术的应用。
由于接触网设备,工作环境、设备所处的位置的差异以及电力机车牵引的相关性,接触网故障的发生会严重地影响铁路安全运输秩序。
刚性悬挂接触网施工方法探讨的开题报告
![刚性悬挂接触网施工方法探讨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0aa546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f.png)
刚性悬挂接触网施工方法探讨的开题报告摘要:针对高铁电气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接触网施工,本文围绕刚性悬挂接触网施工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介绍了刚性悬挂接触网施工的概念和优点,然后分析了刚性悬挂接触网施工的难点,包括架线机械的选择和布线方式的确定等。
接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中间支撑架的刚性悬挂接触网施工方法,并对其具体的施工流程进行了阐述。
最后,本文总结了刚性悬挂接触网施工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刚性悬挂、接触网、施工方法Abstract:In view of the important process of contact network construction in high-speed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rigid suspension contact network. Firstly, the concept and advantages of rigid suspension contact network construction are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difficulties of rigid suspension contact network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overhead line equipment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wiring method. Then, a rigid suspension contact network 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intermediate support bracket is proposed, and its specific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elaborated.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rigid suspension contact network construction method,and discusses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Keywords: Rigid suspension, contact network, construction method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高铁电气化是目前我国铁路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建设速度和规模不断增长。
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的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的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及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98eac653186bceb19e8bbfb.png)
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的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及开题报告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本任务书下达给: 2014秋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李云霄设计(论文)题目: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的研究一、毕业设计(论文)基本内容1.工程特点2.施工组织方案3.施工工艺及方法二、基本要求1.毕业论文选题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2.毕业论文选题要具体并有针对性3.论文写作过程中要熟读相关资料4.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合理,论证清楚5.要求独立完成三、重点研究的问题施工工艺及方法四、主要技术指标1.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二行书写。
2.开题报告:由学生认真书写,经指导教师签字后的开题报告有效,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应不少于1500字。
3.摘要:中文摘要字数应在400字左右,包括论文题目、论文搞要、关键词(3至5个),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4.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用宋体小四号字,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正文主要层次标题、参考文献、附录等。
5.正文:论文正文应包括绪论(提出问题——论点)、论文主体(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方法和步骤)、结论。
工科论文要求符合科技论文格式。
正文文字应在12000字以上。
6.参考文献:所列参考文献应不低于7项,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且在正文中有引用的,以近三年发表的期刊类文献为主,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且要与论文工作直接相关,参考文献要求在正文中引用处进行标注。
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作者、著作或论文的标题、刊物名称(卷、期)、出版社、出版时间等信息。
7.附录:含外文复印件及外文译文、有关图纸、计算机源程序,如果安排有毕业实习,需提供毕业实习报告等。
五、其他要说明的问题1.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
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版面上空2.5cm,下空2cm,左空2.8cm,右空2cm。
每页中字符数/行数使用默认字符数,行距设置为1.5倍行距,字符间距设为标准。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施工技术毕业设计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施工技术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02a304fad6195f302ba608.png)
毕业设计题目: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施工技术年月日电气工程系随着当今国内外电气化铁路事业的高速发展,接触网的现代化施工和技术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对接触网的下部工程、支持结构、线索架设及接触悬挂、设备等相关施工项目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介绍。
在一系列项目中要保证每一个项目的技术质量要求,保证每个施工项目的技术含量。
只有在保证技术、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接触网才会无论在任何条件下,才能保证良好地供给电力机车电能,保证电力机车在线路上安全,高速运行。
相对来说就对工程单位在电气化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以及准备方面要求较高,自然在施工前要做的施工技术规范。
施工技术规范更好的能统一全线工程在不同施工队施工时的施工标准以及工艺,能更好的标准了工程的施工要求、质量保证措施、明确了建设各方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卡控。
体现了企业在工程建设中的科学施工和现代化管理的先进性,并在符合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节省投资、结构合理、维修简便、便于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 支持结构;线索架设;接触悬挂;设备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电气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环节之一。
电气化铁路的牵引动力是电力机车,机车本身不带能源,所需能源由电力牵引供电系统提供。
牵引供电系统主要是指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两大部分。
变电所设在铁道附近,它将从发电厂经高压输电线送来的电流,送到铁路上空的接触网上。
接触网是向电力机车直接输送电能的设备。
沿着铁路线的两旁,架设着一排支柱,上面悬挂着金属线,即为接触网,它也可以被看作是电气化铁路的动脉。
电力机车利用车顶的受电弓从接触网获得电能,牵引列车运行。
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是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和哈尔斯克公司于1879年在柏林贸易展览会上铺设的,长300米,轨距为1000毫米。
此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铁路运量的增长和对能源利用率的重视,全世界电气化铁路营业里程逐年增加,到90年代初,在1300000公里的铁路中,电气化铁路有180000公里,占铁路总里程的13.8%。
接触网的弹性计算的开题报告
![接触网的弹性计算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7c991a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0.png)
接触网的弹性计算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广泛应用,接触网建设成为现代铁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触网是铁路机车、列车与电力之间的连接器,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接触网弹性计算成为了接触网建设与维护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接触网的弹性计算是指对接触网的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以得到接触网的形变、应变、应力等参数的过程。
弹性计算结果可以为接触网的设计、安装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同时对于保障运营安全,降低运营成本也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接触网的弹性计算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接触网弹性计算模型来深入了解其力学特性以及对接触网应力、形变等参数进行计算,为相关铁路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接触网的力学模型建立在分析接触网弹性计算问题时,需要建立接触网的力学模型。
本文将结合接触网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模型建立方法,建立接触网的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
(2)接触网的弹性计算针对接触网的力学模型,本文将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接触网进行弹性计算,得出接触网的应力、形变、应变等力学参数,同时探讨其对接触网的影响。
(3)结果分析与应用通过建立接触网弹性计算模型,得出接触网的弹性计算结果,为相关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2.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调研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深入探讨接触网的弹性计算问题,并建立接触网的有限元模型,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接触网的弹性计算结果。
同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验证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三、预期研究成果和创新点本文预期能够建立接触网弹性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得出接触网的弹性计算结果。
同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验证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根据接触网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的力学模型,使得研究成果更具实用性。
接触网作业车总线安全控制系统构建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接触网作业车总线安全控制系统构建与实现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163e6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6.png)
接触网作业车总线安全控制系统构建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线网的不断扩建,接触网作业车已成为维护和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重要装备之一。
然而,在接触网作业车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车辆系统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例如,作业车在进行接触网检测和维修时,可能会涉及高压电线和强电场等危险物质。
此外,由于作业车处于线路运行区域内,其操作人员需要随时掌握接近车辆和作业区域的运行状态,保证车辆和人员的安全。
因此,安全控制系统的构建和实现是保障接触网作业车安全的重要前提。
本研究旨在针对接触网作业车的安全问题,研究总线安全控制系统的构建和实现,以提高接触网作业车的安全性。
该研究对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优化作业车操作及提高作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思路本研究将围绕接触网作业车的安全问题展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接触网作业车系统的安全问题,明确安全控制系统所需的功能和性能。
2. 设计安全控制系统的总体架构,明确控制系统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3. 实现总线安全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
4. 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评估,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
下面分别对各步骤的具体内容进行说明:(1)分析接触网作业车系统的安全问题针对接触网作业车的使用情况和操作要求,梳理车辆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高压电线、强电场、车辆行驶安全等方面。
基于所梳理的隐患,分析安全控制系统所需的功能和性能。
这一步的目标是确保安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预防各种安全事故,并提供必要的辅助功能。
(2)设计安全控制系统的总体架构根据分析结果,设计总线安全控制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功能构成,确定系统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包括总线接口模块、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等。
(3)实现总线安全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根据总体架构设计,实现总线安全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包括总线接口的设计和实现、控制器和传感器驱动程序的开发、作业车控制算法的编写等。
铁路接触网故障分析与预防开题报告范文
![铁路接触网故障分析与预防开题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81537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3.png)
铁路接触网故障分析与预防开题报告范文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Railway Overhead Line Faults: An IntroductionIntroduction:The railway overhead line syste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efficient and safe operation of railways. However, faults in the overhead line system can disrupt train services, leading to delays, safety risks, and massive economic losses for railway operators.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such faults and develop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This report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railway overhead line faults.Section 1: Analysis of Railway Overhead Line FaultsIn this section, we will examine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overhead line faults. These factors can be broadly classified in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material degradation factors, and operational factors.Environmental Factors: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e weather conditions such as rain, snow, or strong winds. Adverse weather conditions can caus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ssues or mechanical stress on the catenary system, leading to potential faults. In addition, natural phenomena such as lightning strikes or debris falling onto the overhead lines can also result in faults.Material Degradation Factors:Over time, materials used in overhead lines may undergo degradation due to factors like corrosion or fatigue cracking. Corrosion can weaken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components such as masts or wires. Fatigue cracking can occur due to repeated stress cycles induced by train movements. Degraded materials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failures and require regular inspections for maintenance.Operational Factors:Operational factors refer to issues related to incorrect assembly or maintenance practices. Poor installation techniques or inadequate tight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components can lead to loose contact points or poo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sufficient monitoring or lack of timely repairs can exacerbate minor faults into more severe ones.Section 2: Prevention of Railway Overhead Line FaultsIn this section, we will discuss various preventive measures that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overhead line faults.Implementation of Robust Design Standards:Railway infrastructure managers should establish robust design standards for overhead lines. These standards should consider various environmental and operational factors to ensure the system's resilience against potential faults. Regular inspections and maintenance should be conducted to detect any deviations from these standards.Enhancement of Monitoring Systems:Implementing advanced monitoring systems can enable real-time detection of anomalies in the overhead line system. For instance, using sensors and predictive analytics canhelp identify early signs of material degradation or loose connections. This proactive approach allows timely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faults before they occur.Training and Education:It is crucial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programsfor railway staff involved in the installation,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of overhead lines. Proper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will enable them to identify potential issues quickly and take appropriate actions to prevent faults.Collaboration with Research Institutions:Railway operators should actively collaborate with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stay updated on the lates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n overhead line systems. This collaboration can help incorporate innovative solutions such as new materials with improved durability or novel inspection techniques into their preventive strategies.Conclusion:In conclusion,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railway overheadline faults and implementing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reliable and safe railway operations. By considering various environmental, material degradation, and operational factors, railway operators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faults through robust design standards, enhanced monitoring systems, proper training,and collaboration with research institution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efforts in fault prevention will result in improved efficiency, safet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within the railway industry.总结:分析铁路接触网故障的原因并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维持可靠和安全的铁路运营至关重要。
接触网系统可靠性初探及接触线可靠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接触网系统可靠性初探及接触线可靠度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396b1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0.png)
接触网系统可靠性初探及接触线可靠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接触网系统是铁路供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行的安全、稳定和经济效益。
因此,对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接触网系统可靠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分析,而对于接触线的可靠性研究较少。
然而,接触线作为接触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接触线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供电系统的故障率和运营成本。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重点研究接触线的可靠性,并探讨其对接触网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接触线的故障类型和原因分析,以及故障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2. 接触线的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包括可靠性指标的确定和评估模型的建立。
3. 接触线的可靠性与接触网系统稳定性的关系研究,探讨接触线的故障对接触网系统的影响及其机理。
在研究中,将采用实地调查法和模拟仿真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获取接触线的故障和运行数据,分析故障类型和原因,从而确定可靠性指标和评估模型。
同时,通过模拟仿真分析接触线故障对接触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及其机理。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将探讨接触线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和接触线故障对接触网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为提高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和降低运营成本提供技术支持。
预期成果包括:1. 接触线的可靠性评估指标和评估模型。
2. 接触线故障对接触网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机理研究成果。
3. 提出改善接触线可靠性和降低接触网系统故障率的建议和措施。
本研究对提高铁路行业的发展水平、提升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接触网课程设计报告
![接触网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300826976eeaeaad0f330b2.png)
课程名称:接触场平面设计设计题目:站场平面设计院系:电气工程系专业:铁道电气化年级:2011级姓名:浩学号:20116687指导教师:王老师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2015年1月8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浩学号20116687开题日期:2014年月日完成日期:2015 年月日题目接触场平面设计一、设计的目的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容及要求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四、成绩指导教师(签章)年月日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原始资料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在线防冰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在线防冰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657c02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5.png)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在线防冰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气候寒冷的地区,铁路的接触网往往会因为结冰而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
尤其在北方等寒冷地区,由于大雪天气的影响,铁路接触网的冰雪问题更为严重,不仅影响列车的正常行驶,还会带来安全问题。
因此,研究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在线防冰方法是当前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二、研究内容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数学计算法等方法,结合国内外防冰技术的最新进展,研究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在线防冰方法问题,包括以下内容:1. 防冰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案的概述。
2. 分析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在线防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3. 研究不同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参数对接触网结冰的影响,探索影响因素与结冰的关系。
4. 比较常规防冰方法和在线防冰方法的优缺点,探讨在线防冰技术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5. 分析在线防冰方法在不同环境中的适用性,比较试验结果。
6.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在线防冰技术方案。
7. 最后进行防冰效果评价,总结和归纳研究成果。
三、研究意义随着铁路网络的不断扩展和改建,电气化铁路在我国的比重越来越大。
然而,冰雪天气对铁路通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针对这一问题,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在线防冰方法的研究可以有效遏制冰雪天气的影响,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行。
同时,这项研究可为国内外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数学计算法等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技术规范、专业论文、学术报告、先进的科研成果进行详细调研,分析研究问题。
2. 实验测试法:采用现场试验、模拟实验等方法,开展必要的实验测试工作,验证实验结论的可靠性。
3. 数学计算法:运用数学模型,分析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在线防冰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五、研究进度计划本文的研究进度计划如下:第一阶段(1个月):文献调研,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明确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接触网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分析方案
![接触网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分析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87ea2903d8ce2f0066233c.png)
1.建议成绩等级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需要说明的问题
答辩小组长签字
年月日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目 录
正文标题
XX车站接触网设计
正文内容
一、基础部分
1.
5.给出站场咽喉区布线放大图;
6.选择和确定支柱、基础、腕臂、定位管、定位器、绝缘子、各类导线的型号和参数;
7.对所选设备,如支柱、基础、腕臂、悬挂线索进行机械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校验;
8.验算一组软<或硬)横跨的支柱容量;
9.计算一组腕臂Biblioteka 装备结构的参数;10.完成所给站场和区间的接触网平面图;
11.绘出该站的供电分段图;
3.重点的接触网上部工程及网上设备。
选题目的和意义
1.接触网平面设计是一次较为全面的接触网施工设计训练,是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也是将所学知识进行一次综合应用的实战训练,为去铁路局、施工单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毕业设计,将学校学习的电气化铁路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对自己的学习是个检验,对将来的工作是个认识、熟悉、全面理解,以便将来更能适应接触网工作的需要。
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
班级
姓名
2018年12月20日
成绩评议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题目XX车站接触网设计
指导教师建议成绩:
评阅教师建议成绩:
答辩小组建议成绩:
答辨委员会意见及评定成绩:
答辨委员会主任签字<盖章):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系
铁道供电系
专业
电气化铁道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题目
XX车站接触网设计
既有石太线接触网施工质量管理的开题报告
![既有石太线接触网施工质量管理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1648c4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0.png)
既有石太线接触网施工质量管理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城际铁路等铁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对铁路接触网施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石家庄至太原铁路是我国的重要铁路干线,其接触网施工质量的稳定与安全对整个铁路运输系统至关重要。
因此,石家庄至太原铁路接触网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选题目的1. 分析当前石太线接触网施工管理情况,发现薄弱环节。
2. 探讨接触网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指标、工艺流程、管理体系等方面。
3. 建立一套完整的接触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选题方法本研究将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查、专家访谈、实验模拟等方法开展(具体研究方法将在后续详细说明)。
四、研究内容1. 石太线接触网施工管理现状分析通过对石太线接触网施工的各项指标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依据。
2. 接触网施工质量管理指标研究基于现有的文献资料和专家经验,设计合适的接触网施工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明确各指标的具体内容和权重。
3. 接触网施工管理工艺流程研究在分析接触网施工流程的基础上,研究并建立一套合理的接触网施工管理工艺流程,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4. 接触网施工管理体系建设在前三个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接触网施工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程序等,为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打下基础。
五、研究意义1. 对于铁路接触网施工质量的提高和安全保障具有实际意义。
2. 为接下来的同类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3. 接触网施工管理体系的建立,有望为我国铁路工程施工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六、预期成果1. 通过研究分析,找出当前石太线接触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确立一套完整的接触网施工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程序等。
3. 为我国铁路工程施工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七、研究难点1. 接触网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因素干扰,如天气等自然因素,如何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2. 接触网施工涉及多个行业(铁路、电力、通信等),这些行业之间的合作、协调应该如何处理?3. 接触网施工安全问题是当先关注的重中之重,如何保证施工安全是本研究的一个难点。
接触网毕业实习报告
![接触网毕业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af224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3.png)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接触网作为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质量和安全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我于2021年7月至9月期间,在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接触网分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毕业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接触网的基本结构、运行原理及维护保养知识;2. 掌握接触网施工、检修及故障处理技能;3. 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接触网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接触网基本知识学习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对接触网的基本结构、运行原理及维护保养知识进行了深入学习。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请教技术人员,我了解到接触网主要由接触线、承力索、绝缘子、支柱、支撑装置等组成,其作用是向电气化铁路的动车组提供电力。
同时,我还学习了接触网检修的标准流程、常用工具及设备,为后续实习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2. 接触网施工与检修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接触网施工与检修的实际操作。
具体内容包括:(1)接触网架设:学习了接触网架设的基本流程,包括支柱定位、承力索张拉、接触线架设、绝缘子安装等。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亲自参与了接触网架设过程,掌握了相关技能。
(2)接触网检修:学习了接触网检修的基本流程,包括巡视、检查、维修、试验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技术人员进行了接触网检修,了解了接触网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3. 接触网故障处理在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接触网故障处理的相关知识。
通过模拟故障现场,我掌握了接触网故障诊断、排除及预防措施,提高了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身专业素养。
2.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共同完成了多项任务,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动手能力:实习过程中,我亲自参与了接触网施工、检修及故障处理,提高了动手能力。
4. 增强安全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接触网工作的高风险性,增强了安全意识。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风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风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cbc50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9.png)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风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及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及人们对高速出行的需求不断增强,高速电气化铁路逐渐成为城市间交通的重要方式。
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对列车牵引、供电保障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接触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始终是重要问题之一。
其中,接触网的风效应是导致接触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是所有自然力量中,对接触网影响最严重的因素之一。
在高速列车运行的过程中,它对接触网的牵引力、稳定性和集电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因风导致接触网脱轨、断线或导致眩光等,都会给高速铁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风效应研究不仅是高速铁路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行业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拟以研究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风效应为主线,通过对接触网系统内风场分析、实验模拟等手段,探究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风效应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针对风效应的控制和优化方案,以保证高速铁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风场模型构建:基于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构建考虑地形、气象等因素的风场模型,分析最大风速、风向等参数;2. 模拟实验设计:基于现有接触网系统,设计风效应的模拟实验方案,并结合传感器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3. 风效应分析:利用风场模型和实验数据,对接触网的风效应进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接触线振幅、滑线振动、迎风侧电缆张力等指标;4. 风效应控制与优化:基于分析结果和经验,提出接触网风效应控制与优化对策,包括调整接触网构造、电缆铺设及接触线张力等方案。
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模拟、风场模拟、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三、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能够达成以下预期成果:1. 完成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风效应的研究,掌握其规律、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2. 提出接触网风效应控制与优化对策,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3.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提高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技术的影响力和竞争力;4. 为今后高速铁路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推动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
接触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接触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b1709fcf84b9d529ea7a7b.png)
西南交通大学论文题目:高速接触网气象条件的选择问题分析与研究院: 电气工程学院级:名:o,号:指导教师:2012年3月11号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很快,接触网是露天设备,气象对其机电性能有很重要的影响,气象资料是接触网计算所需的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料。
了解每一种因素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和环境,分析这些影响,建立相应曲线。
为统一认识,适应工程实际需要和运营安全,结合相关标准对有关内容进行细化分析,提出气象参数的收集和计算方法,提出高速铁路接触网气象参数的具体取值或相关曲线是有必要的。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计算气象参数是指依据接触网技术要求和线路所在区域的多年实际气象资料,利用统计学原理确定接触网技术参数的气象数据。
计算气象参数的选择涉及接触网工程投资和运营安全,对接触网的安全寿命和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是一项严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占有大量的原始气象资料,并进行深入的实地调研。
在接触网设计计算中,涉及的主要气象参数有温度、风速、覆冰、雷电,另外还包括接触线无弛度时的温度,定位器、吊弦处于最佳位置时的温度,隧道内温度与风速等。
曹树森、柯坚等在《强风地区接触网动力稳定性分析》中指出,接触网作为铁路沿线的露天设施, 大风等外部环境因素严重影响着接触网的安全可靠性, 其防风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铁路电气化改造的难点。
接触网系统在风荷载作用下, 承力索及接触线对支撑结构的影响不可低估。
目前,国外对大风区铁路线路的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车辆的防风抗倾覆研究方面,而涉及大风对接触网的影响文章却较少, 国内在接触网抗风方面的研究也较少。
谢虎在《风速取值与接触网腕臂柱容量确定分析》中指出,接触网腕臂柱的容量,在线材截面尺寸、张力、拉出值、导线高度、结构高度、曲线半径、跨距等条件一定时,受计算风速取值因素的影响最大。
容量反过来决定支柱选型和基础设计,所以,设计时如何合理进行风速取值,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结构的安全可靠、投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交通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高速接触网气象条件的选择问题分析与研究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x x x
姓名: x x x
学号: x x x
指导教师: x x x
2012年3月11号
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很快,接触网是露天设备,气象对其机电性能有很重要的影响,气象资料是接触网计算所需的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料。
了解每一种因素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和环境,分析这些影响,建立相应曲线。
为统一认识,适应工程实际需要和运营安全,结合相关标准对有关内容进行细化分析,提出气象参数的收集和计算方法,提出高速铁路接触网气象参数的具体取值或相关曲线是有必要的。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计算气象参数是指依据接触网技术要求和线路所在区域的多年
实际气象资料,利用统计学原理确定接触网技术参数的气象数据。
计算气象参数的选择涉及接触网工程投资和运营安全,对接触网的安全寿命和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是一项严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占有大量的原始气象资料,并进行深入的实地调研。
在接触网设计计算中,涉及的主要气象参数有温度、风速、覆冰、雷电,另外还包括接触线无弛度时的温度,定位器、吊弦处于最佳位置时的温度,隧道内温度与风速等。
曹树森、柯坚等在《强风地区接触网动力稳定性分析》中指出,接触网作为铁路沿线的露天设施, 大风等外部环境因素严重影响着
接触网的安全可靠性, 其防风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铁路电气化改造的
难点。
接触网系统在风荷载作用下, 承力索及接触线对支撑结构的影
响不可低估。
目前,国外对大风区铁路线路的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车辆的防风抗倾覆研究方面,而涉及大风对接触网的影响文章却较少,国内在接触网抗风方面的研究也较少。
谢虎在《风速取值与接触网腕臂柱容量确定分析》中指出,接触网腕臂柱的容量,在线材截面尺寸、张力、拉出值、导线高度、结构高度、曲线半径、跨距等条件一定时,受计算风速取值因素的影响最大。
容量反过来决定支柱选型和基础设计,所以,设计时如何合理进行风速取值,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结构的安全可靠、投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王国梁在《接触网融冰防冰问题的分析研究》中指出,覆冰覆雪是一种特定气象条件下产生的冰冻现象。
如果在架空导线上大面积形成覆冰,将直接影响架空线路的正常安全运行。
对电气化铁路,由于列车的运行,接触导线有电流通过不易结冰,所以接触网系统覆冰的几率一般很小。
但对地处东北地区或其它寒冷地区的客运专线,由于采用夜间停电综合维修方式,这样就有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列车运行,气温较低时会造成接触导线出现覆冰现象。
接触导线覆冰后会影响和破坏机车的正常受流,另一方面当接触导线上的覆冰导致拉弧时将导致导线过多的磨耗,且损伤受电弓;严重时造成接触网系统的破坏,列车失去运行动力,所有这些都将引起列车晚点及破坏安全运营。
邵立、王国梁、白裔峰在《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及建议》中指出,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地理区域跨度大,而且无备用系统,因此雷击一旦形成永久性故障将造成供电区段的停运。
根据规范只有强雷区
接触网才架设独立的避雷线,但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一般处于多雷区,接触网未设避雷线,易遭受雷击引起损坏。
3. 选题研究的内容:
(1)学习高速接触网的相关知识,掌握接触网的定义、分类以及基本
组成,了解接触网的相关设备与结构,学习接触网的机械计算,尤其是计算气象参数的选择。
(2)学习相关标准、规范,主要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6)、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09)、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TB10009-2005),学习和掌握规范中对高速铁路接触网设计的坏境
气象条件的相关规定。
(3)了解并掌握气象条件的内容。
气象条件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最高
温度、最低温度、覆冰温度、最大风时的温度),风速(基本运行风速、基本结构风速、覆冰时的风速),覆冰,污染(盐、酸、碱、尘
土等),地震,雷电,海拔高度等,明确各要素的相关内容以及各自
对接触网的影响。
(4)在上述条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气象条件的选择方法、计算方法
和参考取值。
4. 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
2013年2月25号——3月3号收集和学习高速铁路接触网的相关知识2013年3月4号——3月17号学习MATLAB软件与应用
2013年3月18号——3月24号整理分析各类气象要素
2013年3月25号——3月31号分析各类气象要素对接触网的影响2013年4月1号——4月21号提出高速接触网对气象适应条件的要求2013年4月22号——5月5号结合要求,提出气象条件的计算方法和取值
2013年5月6号——5月19号归纳总结,提出综合报告,形成论文2013年5月29号——5月26号评阅及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