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提升机基础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目录 (1)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物料提升机选用及基础设计 (2)
四、53#楼、58#楼物料提升机基础承载力验算 (4)
1、物料提升机荷载计算 (10)
2、物料提升机承台配筋计算 (10)
3、物料提升机基础抗冲切、剪切验算 (11)
五、43#-45#,47#-52#楼,54#-57#楼物料提升机基础承载力验算 (12)
1、物料提升机荷载计算 (12)
2、物料提升机承台配筋计算 (12)
3、物料提升机基础抗冲切、剪切验算 (13)
六、施工技术要求 (16)
七、钢管支顶施工要求 (16)
八、附图 (17)
一、编制依据
1、简明施工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DJ15-31-2003)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4、佛山市南海区聚龙建设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SSD100型的双笼施工电梯说明书
5、翠湖香山国际花园地块一2期工程施工图纸
二、工程概况
工程规模:本工程建筑面积为65642.46平方米,地上面积43548.40平方米,地下面积22184.06平方米,由 16栋多层住宅组成,具体包括2栋7层(56#、57#),13栋6层(43#-45#、47#-55#、58#)及1栋二层会所(46#)。
43#、53#、58#楼建筑高度为20米,44#、45#、47#-52#、55#楼建筑高度为18.85米,46#楼建筑高度为13.1米,54#楼建筑高度为19.75米,56#、57#建筑高度为21.9米
本方案为物料提升机基础设计方案,拟在43#-45#、47#-58#楼15栋塔楼安装15台同型号物料提升机,具体位置详平面布置图;物料提升机生产年限为2013年~2016年。
三、物料提升机选用及基础设计
1、物料提升机选用:根据现场情况和设计图纸,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本工程在43#-45#、47#-58#楼(即除46#楼二层会所外)共设置15台SSD100型物料提升机。
43#、53#、54#、58#楼物料提升机拟安装高度为21.6m,44#、45#、47#-52#、55#楼物料提升机拟安装高度为19.8m,56#、57#楼物料提升机拟安装高度为23.4m。
2、物料提升机基础设计:43#-45#,47#-52#楼,54#-57#楼(共13台)物料提升机
基础为地下室顶板,43#-45#楼提升机基础标高为16.75,47#-52#楼提升机基础标高为14.75,53#-58#楼提升机基础标高为13.75,基础尺寸为2500×2500×300mm,提升机板底位置搭设间距900mm,排距600mm钢管支顶,步距1.50m;53#、58#楼物料提升机基础为天然地坪,基础尺寸2500×2500×500mm,由勘察报告可知此两提升机基础持力层为粉质粘土,按照规范可知承载力至少可达85kPa;物料提升机基础选用C30混凝土。
各钢井架基础定位图:
四、53#楼、58#楼物料提升机基础承载力验算
1、物料提升机荷载计算
物料提升机基础应满足基础图中的各项要求,此外,还必须符合当地的有关安全法规,基础所能承受的载荷不得小于P。
P
1
=(提升机自重+提升机配重、钢丝绳重量+卷扬机自重+吊笼自重+额定起重量)(按安装高度25.2m计算)
=(25.2/1.8×0.2+2+0.5+0.55+1)×2
=13.7 t=137KN
P
2
=2.5×2.5×0.5×25=78.13KN
则物料提升机基础均布荷载为:Q=(P
1+ P
2
)/S=215.13/(2.5×2.5)=34.42N/m2
2、物料提升机承台配筋计算
(1)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条承载力计算。
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 P=G/A
G─物料提升机基础荷载: G=P=13.7(t)
A─基础底面面积,取 A =6.25m2;
则基底反力P=G/A=137KN/6.25 m2=21.92kN/m2
M=P.L2/8=21.92×2.52/8=17.13 kN.m
(2)配筋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式中
1──系数,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
1
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
1
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h0──基础的计算高度,保护层厚度为50mm。
经过计算得s=17.13×106/(1.00×14.30×2500×4502)=0.00236 ξ=1-(1-2×0.002360.5=0.00237
s=1-0.00237/2=0.99763
As=17.13×106/(0.99763×250×250)=274.73mm2。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2500×500×0.15%=1875.0mm2。
故取 As=1875.0mm2。
基础配筋为双层双向10@200钢筋,总配筋为As==2041mm2>274.73mm2,且大于承台最小配筋率0.15%要求(Asmin=1875mm2)。
3、物料提升机基础抗冲切、剪切验算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2.9条要求,当基础底面短边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时,按下列公式验算与基础交接处截面受剪承载力:
V s≤ 0.7βhs f t A O
βhs=(800/ h0)1/4
V
s
---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剪力设计值(KN)
βhs---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o<800mm时,取=800mm。
A O----验算截面处基础的有效截面面积(m2)。
f
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C30砼,f
t
=1.27N/mm2
βhs=(800/ 800)1/4 =1
V s = P j×A
P j = 1.2×(25.2/1.8×0.2+2+0.5+0.55)+1.4×1=8.42t=84.2KN
则V s = P j×A=84.2×2.5×[(2.5-1.92)/2)]=61.05 KN
0.7βhs f t A O=0.7×1×1.27×103×2.5×0.45=1000.12 KN
经计算V s <0.7βhs f t A O,满足抗冲切、剪切要求。
4、地基承载力验算
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2.3条。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N/m2);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85.0kN/m2;
b──基础宽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0;
d──基础埋深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1.0;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取17.50kN/m3;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取17.50kN/m3; b──基础底面宽度,取2.5m;
d──基础埋深度,取1.30m。
(1)、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f
a =f
ak
+η
b
γ(b-3)+η
d
γ
m
(d–0.5)
=85.0+0×17.5×(2.5-3)+1.0×17.5×(1.3-0.5)=99.0kPa (2)、地基承载力验算
P k =(P
1
+P
2
)/S=23.43kPa<f
a
=99.0kPa,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五、43#-45#,47#-52#楼,54#-57#楼物料提升机基础承载力验算
1、物料提升机荷载计算
物料提升机基础应满足基础图中的各项要求,此外,还必须符合当地的有关安全法规。
基础所能承受的载荷不得小于P。
P
1
=(提升机自重+提升机配重、钢丝绳重量+卷扬机自重+吊笼自重+额定起重量)(按安装高度25m计算)
=(25.2/1.8×0.2+2+0.5+0.55+1)×2
=13.7 t=137KN
P
2
=2.5×2.5×0.3×25=46.88KN
则物料提升机梯基础均布荷载为:Q=(P
1+ P
2
)/S=183.88/(2.5×2.5)=29.42kN/m2
2、物料提升机承台配筋计算
(1)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条承载力计算。
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 P=G/A
G─物料提升机基础荷载: G=P=13.7(t)
A─基础底面面积,取 A =6.25m2;
则基底反力P=G/A=137KN/6.25 m2=21.92kN/m2
M=P.L2/8=21.92×2.52/8=17.13 kN.m
(2)配筋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式中
1──系数,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
1
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
时,
1
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h0──基础的计算高度,保护层厚度为30mm。
经过计算得s=17.13×106/(1.00×14.30×2500×2502)=0.00766
ξ=1-(1-2×0.00766)0.5=0.00996
s=1-0.00996/2=0.99004
As=17.13×106/(0.99004×250×250)=276.84mm2。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2500×300×0.15%=1050.0mm2。
故取 As=1050.0mm2。
基础配筋为双层双向10@200钢筋,总配筋为As=2041mm2>276.84mm2,且大于承台最小配筋率0.15%要求(Asmin=1050mm2)。
3、物料提升机基础抗冲切、剪切验算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2.9条要求,当基础底面短边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时,按下列公式验算与基础交接处截面受剪承载力:
V s≤ 0.7βhs f t A O
βhs=(800/ h0)1/4
V
s
---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剪力设计值(KN)
βhs---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o<800mm时,取=800mm。
A O----验算截面处基础的有效截面面积(m2)。
f
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C30砼,f
t
=1.27N/mm2
βhs=(800/ 800)1/4 =1
V s = P j×A
P j = 1.2×(25.2/1.8×0.2+2+0.5+0.55)+1.4×1=8.42t=84.2KN
则V s = P j×A=84.2×2.5×[(2.5-1.92)/2)]=61.05 KN
0.7βhs f t A O=0.7×1×1.27×103×2.5×0.27=600.08KN
经计算V s <0.7βhs f t A O,满足抗冲切、剪切要求。
4、支撑钢管支顶验算
4.1.计算参数设定
项目楼层采用梁板结构,支模高度3.8m,结构完成时间为10d,施工环境温度30℃,混凝土采用42.5级水泥;上部施工荷载Q=29.42kN/m2
回撑材料为:采用单枋b=50mm,h=100mm,枋材弹性模量E=9000.00N/mm2,抗弯强度fm=13.00N/mm2 ,顺纹抗剪强度fv=1.30N/mm2;钢管支撑间横向间距600mm,钢管支撑间纵向间距600mm,回撑支承面为C30混凝土楼板,板厚300mm。
4.2.楼板容许荷载值计算
施工阶段28天强度楼板的容许荷载值计算
N28d=(1.2×静载+1.4×活载)/0.85
=[1.2×(4.25+0.80+1.20)+1.4×2.00)]/0.85=12.12kN/m2
利用混凝土强度增长曲线,查出采用42.5级水泥,在温度30℃时,10d龄期混凝土强度百分比分别为78%,则:N10d=12.12×0.78=9.45kN/m2
4.3.回撑荷载值计算
回撑荷载值q=上部施工荷载Q-楼板容许荷载值N10d=29.42-9.45=19.97kN/m2
4.木枋验算
钢管支撑间横向间距=600mm;b=50mm,h=100mm;W=bh2/6=50×1002/6=83333mm3;I=bh3/12=50×1003/12=4166667mm4。
(1)抗弯强度验算
q=q×钢管纵向间距=19.97×0.6=11.98kN/m
Mmax=qL2/8=11.98×6002/8=539100N.mm=0.54kN.m
σ=Mmax/W=539100/83333=6.47N/mm2
木枋σ=6.47N/mm2<fm=13.00N/mm2,满足要求。
(2)抗剪强度验算
Vmax=qL/2=11.98×600/2=7188N=3.59kN
τ=3Vmax/(2bh)=3×3.59×1000/(2×50×100)=1.07N/mm2
木枋τ=1.07N/mm2<fv=1.3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υmax=5qL4/(384EI)=5×11.98×6004/(384×9000×4166667)=0.54mm
[υ]=1200/250=4.80/mm
木枋υmax=0.54mm<[υ]=4.80/mm,满足要求。
4.5.支撑承载力验算
(1)荷载计算
钢管纵向间距600mm
钢管支撑立柱上力N=q×钢管纵向间距×钢管横向间距=19.97×0.6×0.6=7.19kN
(2) 钢管支撑稳定性验算
L0=h=1.50m,钢管的i=1.59cm,λ=L0/i=150.00/1.59=94.34
ϕ=0.634,P=N/(ϕA)=7190/(0.634×424.00)=26.75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26.75N/mm2<205.00N/mm2,满足要求。
4.6.支撑支承面验算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设配套底座100mm×100mm,支承面为(按C30考虑)混凝土楼板。
楼板厚300mm,上部荷载F=N=7.19kN。
(1)支承面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βS=2.00,ft=1.43N/mm2,hO=300-15=285mm,η=0.4+1.2/βS=1.00
σpc,m=0N/mm2,Um=2×(100+285)+2×(100+285)=1540m m,βh=1.00
(0.7βh ft+
0.25σpc,m)ηUmhO=(0.7×1×1.43+0.25×0)×1.00×1540×285/1000=439.34kN
钢管支承面受冲切承载力439.34kN>上部荷载F=7.19kN,满足要求。
(2)支承面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Ab=(0.10+0.10×2)×(0.10×3)=0.09m2,Al=0.10×0.10=0.01m2
βl=(Ab/Al)0.5=3.00,fcc=0.85×14300=12155kN/m2,ω=0.75
ωβlfccAl=0.75×3×12155×0.01=273.49kN
钢管支承面局部受压承载力273.49kN>上部荷载F=7.19kN,满足要求。
六、施工技术要求
1、混凝土基础板配双层双向φ10二级钢,钢筋网格为200×200。
2、采用C30砼现浇基础,混凝土板表平面局部凹凸不大于10mm,浇筑后3-4天方可安装井架。
3、按施工现场电气技术要求加装防雷接地装置。
4、浇筑时地脚螺栓与基础内钢筋扎成一体,地脚螺栓的位置必须按照基础图所示的尺寸设置。
5、基础埋件四个基准点水平度(水平高差)≤L×2/1000(L为两点间的距离,单位为米),基础必须经过验收后方可安装架体。
七、钢管支顶施工要求
横楞采用50×100木枋@250mm,托梁采用φ48×3.0mm双钢管,支顶选用φ48×3.0mm 钢管,立杆纵距、横距均为600、600mm,支承在地下室底板,离地面200mm设扫地杆,中间设水平拉杆,步距不大于1500mm,支顶架四周搭设剪刀撑。
钢管支撑应与物料提升机基础位置对应顶紧楼板,且应在安装物料提升机前搭设完成。
因地下室潮湿,钢管支顶安装前应做好除锈、防锈措施,在使用期间应定期检查和防锈维护。
提升机使用期间,应定期对支顶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
支顶应悬挂“正在使用,禁止拆除”禁令牌。
八、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