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农村矛盾人民调解的实例
人民调解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人民调解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d3b51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5.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市某区某社区居民王某,男,45岁,某国有企业职工。
王某的妻子李某,女,40岁,无业。
二人于2000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近年来,王某与李某因家庭琐事频繁发生争吵,矛盾日益激化。
2023年5月,王某与李某因家庭财产分配问题再次发生激烈争吵,导致夫妻感情破裂。
王某要求离婚,但李某坚决不同意,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
在矛盾升级的过程中,王某多次找到李某的父母和亲戚进行调解,但均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无奈之下,王某于2023年6月向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二、调解过程1. 受理与调查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了王某的申请后,首先进行了调查。
调解员了解到,王某与李某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家庭财产分配、子女抚养和教育等方面。
调解员还了解到,李某的父母和亲戚对李某较为宠爱,对王某的离婚要求持反对意见。
2. 调解调解员首先组织王某和李某进行面对面沟通,试图化解双方的矛盾。
在调解过程中,王某表示,离婚是无奈之举,因为他无法忍受与李某的争吵和冷战。
李某则表示,她不同意离婚,因为她认为家庭财产应该由双方共同分配,而且她认为王某对家庭付出较少。
调解员在了解双方的观点后,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调解:(1)家庭财产分配问题:调解员建议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合理分配家庭财产。
王某同意李某的要求,但李某认为王某在婚姻期间收入较高,应该多分一些财产。
(2)子女抚养和教育问题:调解员建议双方从子女的利益出发,协商确定子女的抚养和教育问题。
王某表示愿意承担抚养责任,但李某担心王某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
(3)夫妻感情修复问题:调解员建议双方共同努力,改善夫妻关系。
王某和李某均表示愿意尝试,但李某认为王某需要做出更多改变。
3. 调解结果经过多次调解,王某和李某最终达成以下协议:(1)双方同意离婚。
(2)家庭财产按照法定比例分配。
(3)子女由王某抚养,李某每月支付抚养费。
(4)双方共同努力,改善夫妻关系。
三、案例分析1. 人民调解的法律依据本案中,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解。
(案例分析题)农村矛盾人民调解的实例
![(案例分析题)农村矛盾人民调解的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6919f69d852458fb760b56a5.png)
一些人民调解的实例-帮助人民调解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方法(一)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法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法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照合法性的原则,严格依法律调解,对纠纷的解决没有具体法律规定可循时,依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处理。
(二)是指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民间纠纷的时候,应当坚持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即一方面应当对当事人宣传讲解国家现行法律的要求,进行普法教育;另一方面应在调解中提倡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善良风俗,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
这是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内在要求。
【案例A】已年近七旬的黄老汉怎么也没想到,在经过自己院子地坝边时,被挡在那里的鸭儿篱笆绊了一脚,引来一场邻里纠纷。
一天,家住赵家镇黄老汉到坡上去,走到地坝边,见有鸭儿篱笆挡住,便举步迈过去,没想却被鸭儿篱笆挡[hide][free]了一下,摔倒在地上,动弹不得。
有人见状,急忙通知其家人将其背回了家。
回到家,黄老汉便喊周身痛,不能动,卧床不起。
这下急坏了黄老汉的几个儿子,他们认为这件事应该找邻居张老师。
于是几个儿子不把父亲送往医院,反而将人抬到张老师家,一群人气势汹汹地找张老师说清楚,赔偿父亲的损失。
调解员老李闻讯后立即与镇村社干部一道前往解决。
经过调查查明,张老师与黄老汉同院子居住。
因其他几家邻居喂鸭子较多,影响院坝卫生,为了保持公关环境的清洁,张老师主动编织了一块长320厘米。
宽53厘米的篱笆用木桩固定在地边,不让放出去鸭子进院坝,以免污染环境,没想到却绊倒了黄老汉。
张老师认为,篱笆是自己挡的是事实,但目的是为做好事,黄老汉自己摔倒,根本与自己无关。
黄老汉被绊倒既然不是自己故意造成的,就没有什么责任。
对方则认为,鸭儿篱笆是张老师的,绊倒了黄老汉,不找张老师找谁?并要求张老师承担全部责任。
双方各持已见,僵持不下,意见分歧较大。
调解员老李听完了双方的陈述,围绕双方争议的焦点和各自的观点,明确指出,本案中,张老师是出自善意保护公益,不是纯粹为了个人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说,黄老汉也是张老师公益之举的受益人之一,所以张老师主观上无过错。
2000字的农村纠纷调解案例
![2000字的农村纠纷调解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200b79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a.png)
题目:农村纠纷调解案例在我国农村,农民之间因土地、水利、财产等问题发生纠纷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村纠纷调解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以一个农村纠纷调解案例为例,探讨农村纠纷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具体流程及效果,并对农村纠纷调解工作提出建议。
一、案例描述某乡村A村,因为一处用水问题,发生了一起纠纷。
原本该水域是由A村和B村共同使用的,但近年来,A村的村民在水域上游建立了一处水塘,导致B村无法正常使用原有的水资源,双方为此产生了矛盾。
纠纷开始时,村民之间争执不下,情绪激动,局势十分紧张,需要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农村纠纷调解的重要性1.维护社会稳定农村纠纷的频发会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甚至演变成大规模的冲突。
及时有效的农村纠纷调解可以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2.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农村纠纷调解可以帮助农民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利益不受损失。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纠纷的解决有利于释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农村纠纷调解流程1.接纳申诉农村纠纷调解工作首先需要接纳农民的申诉,了解纠纷的具体情况及当事人的诉求。
2.调解准备收到农民申诉后,需要对纠纷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事实真相及各方的利益诉求。
3.双方协商农村纠纷调解主要是通过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来解决问题,调解员需要引导当事人进行交流,寻求双赢解决方案。
4.协议书签订一旦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员会起草协议书并协助双方签订,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
四、案例调解过程1.申诉受理得知A村和B村发生了水资源纠纷后,当地乡村纠纷调解员第一时间受理了此案,并告知双方到调解站协商解决问题。
2.调解准备调解员深入了解了两村的矛盾原因,了解每个村民的利益诉求及背后的原因。
3.双方协商在调解的过程中,双方村民向调解员表达了各自的诉求和矛盾,调解员根据实际情况逐一进行分析,并引导双方进行充分的交流协商。
4.协议书签订在调解员的协助下,A村和B村的代表达成了一致意见,并最终签订了协议书。
(案例分析题)农村矛盾人民调解的实例
![(案例分析题)农村矛盾人民调解的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5a87e97952ea551811a68714.png)
一些人民调解的实例-帮助人民调解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方法(一)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法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法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照合法性的原则,严格依法律调解,对纠纷的解决没有具体法律规定可循时,依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处理。
(二)是指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民间纠纷的时候,应当坚持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即一方面应当对当事人宣传讲解国家现行法律的要求,进行普法教育;另一方面应在调解中提倡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善良风俗,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
这是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内在要求。
【案例A】已年近七旬的黄老汉怎么也没想到,在经过自己院子地坝边时,被挡在那里的鸭儿篱笆绊了一脚,引来一场邻里纠纷。
一天,家住赵家镇黄老汉到坡上去,走到地坝边,见有鸭儿篱笆挡住,便举步迈过去,没想却被鸭儿篱笆挡[hide][free]了一下,摔倒在地上,动弹不得。
有人见状,急忙通知其家人将其背回了家。
回到家,黄老汉便喊周身痛,不能动,卧床不起。
这下急坏了黄老汉的几个儿子,他们认为这件事应该找邻居张老师。
于是几个儿子不把父亲送往医院,反而将人抬到张老师家,一群人气势汹汹地找张老师说清楚,赔偿父亲的损失。
调解员老李闻讯后立即与镇村社干部一道前往解决。
经过调查查明,张老师与黄老汉同院子居住。
因其他几家邻居喂鸭子较多,影响院坝卫生,为了保持公关环境的清洁,张老师主动编织了一块长320厘米。
宽53厘米的篱笆用木桩固定在地边,不让放出去鸭子进院坝,以免污染环境,没想到却绊倒了黄老汉。
张老师认为,篱笆是自己挡的是事实,但目的是为做好事,黄老汉自己摔倒,根本与自己无关。
黄老汉被绊倒既然不是自己故意造成的,就没有什么责任。
对方则认为,鸭儿篱笆是张老师的,绊倒了黄老汉,不找张老师找谁?并要求张老师承担全部责任。
双方各持已见,僵持不下,意见分歧较大。
调解员老李听完了双方的陈述,围绕双方争议的焦点和各自的观点,明确指出,本案中,张老师是出自善意保护公益,不是纯粹为了个人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说,黄老汉也是张老师公益之举的受益人之一,所以张老师主观上无过错。
人民调解案例分析
![人民调解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6a20f103d8ce2f016623d3.png)
界址不清起纷争家住油坊镇邻丰村的印氏兄弟俩,因宅基地界址一向隐约不清,经常产生争吵,近期哥哥要重建围墙,而弟弟以为重建的围墙侵犯了本身的宅基地,进而阻拦哥哥重建围墙,一方要建,一方不让建,两边闹的不成开交,现场火药味实足,相干部分实时介入进行调剂,现经镇调剂中间.土管所.派出所.邻丰村调委会及当事两边代表合营协商达成如下调剂:1.两边界址以村调委会测量的现实尺寸为准,以前所谓的界桩均从本协定签署之日起作废.2.两边界址的具体尺寸如下:两边原有宅基地总长度为器械米,南北米.现南北无争议,器械从哥哥印某房子的东墙皮向西平移米为哥哥所有,其余为弟弟所有.3.两边界址南北均有界桩为凭,由南至北为直线,无任何曲折.任何一方均不得私自更改界桩地位,不然由北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其负责.地盘是人类重要的临盆.生涯材料,而宅基地则更是人平易近群众根本的生计前提之一,这在宽大农村显得尤为重要.一向以来,宅基地问题是农村社会各类抵触的核心和诱发不稳固身分的导火索,是我国农村临盆生涯中最庞杂.最辣手的问题.这些胶葛如若处理不当,轻则影响邻里关系,重则往往抵触激化,由简略的宅基胶葛,演变成治安案件.行政案件.甚至变成刑事案件,轻微影响了社会治安稳固.经济繁华和正常的临盆生涯秩序.本年一季度以来,本镇共调剂21原由宅基地而激发的抵触胶葛,占抵触胶葛调剂案例的四分之一.是以,若何妥当解决好农村社会日益凸起的宅基地胶葛问题,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扶植办事,对于下层抵触调剂工作者来讲,既是职责所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客不雅请求.一.宅基地胶葛产生的原因:俗话讲,农村工作两台戏----筹划生育.宅基地,那么困扰农村工作的宅基地胶葛逐年增多,并难以处理的原因是什么呢.(一).农村中宅基地私有不雅念的广泛消失,分居时的习惯作法及农平易近建房时广泛消失的封建迷信思惟,是农村宅基地权属争议案件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是产生宅基地权属争议案件后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二).我国司法对地盘权力体系划定的不体系,不完美,是宅基地争议案件大量产生,受理部分处理时难以判决的客不雅原因.(三).现行地盘治理体系体例上的不完美,是地盘权属胶葛案件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我国今朝对农村宅基地的治理重要表示在确权发证和村镇筹划两个方面.(四)地盘权属胶葛处理机制上的缺点,是造成宅基地胶葛案件居高不下的又一个原因.二.宅基地胶葛的调剂办法宅基地胶葛调剂是门艺术.工作人员不但要控制必备的营业常识,更要讲求适当的办法和技能.这就须要调剂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竭创新,总结更多有用的办法.(一)要找准胶葛产生的根起源基本因.调剂人员要深刻到产生争议地块的一线,经由过程访问相干人员,控制第一手材料,并擅长从资估中探查线索,透过表象的胶葛看到产生问题的根本地点,从而搞清事实的本相.如许才可以准确掌控解决胶葛的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二)要和胶葛的两边树立优越的情感基本.宅基地胶葛,绝大多半都是汗青遗留的处理起来十分辣手的问题,争议的两边经由长期的争斗,彼此积怨很深.在调剂进程中,当事人两边往往不合营调剂人员的工作,将抵触胶葛推向白热化.碰到这种情形,调剂人员切切不克不及浮躁,要经由过程各类关系去和当事人两边进行沟通.调和,去和当事人两边树立彼此信赖的优越情感基本,而在优越的情感基本长进行调剂,才干起到事半功倍的后果.(三)要适度应用司法,营造调剂气氛.调剂,就是一个和两边当事人斗智斗勇的进程,有进有退,不成能一蹴而就.面临当事人提出的各种不切现实的请求,调剂人员既不克不及和稀泥,也不克不及一味的姑息和纵容,要合时应用相干的司法律例和例举相似案例,对当事人进行规劝,指出其行动将会造成的轻微后果,促使当事人温和心态,准确看待抵触争议,为进一步开展调剂工作营造积极气氛.但须要留意的是,工作人员在应用司法兵器时务必不克不及激化抵触,要掌控好火候,找准好切入点.有时还得学会呵护本身,在场合凌乱.抵触激化的情形下可临时采纳躲避,理顺思绪,待局势.情感稳固后再介入,再接触.(四)重视动员群众,创造调剂外部情形.做好农村宅基地胶葛的调剂工作,单靠调剂工作人员自身是远远不敷的,必须树立镇.所.村三级思惟工作收集,高低联动,齐抓共管,尤其是要重视动员群众,因为影响当事人思惟的身分有许多,而其亲威同伙和邻人的影响是最深刻和最直接的,往往因为他们的一些负面言语和不雅点,使调剂工作前功尽弃,所以,调剂人员要充分动员四周群众的积极感化,给胶葛的调剂创造一个优越的外部情形.。
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实例
![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7912c2d3f61fb7360b4c65f9.png)
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实例【篇一: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实例】事例一:2004年。
5月份,湖口县流泗镇东风村潘家村落社区方舜家请石匠潘修水建房子,由于潘修水不小心将一块砖头,从二层砸向另一帮工的头上,顿时鲜血直流,人被送到医进行治疗,共花去医疗费三千多元。
受伤者伤好出院后,找房主要求他付治病用的医疗费。
房主不答应,认为受伤者是自己请来帮工的,但砖块是石匠不小心失手砸到受伤者,与自己无关。
石匠潘修水则讲,他是房主请来建房的,自己是不小心失手将砖块摔下去的,出了事应由房主负责。
受伤者由于房主、石匠都不肯付医疗费,非常恼火,找了自己的兄弟、本宗族的人准备到房主家闹事,眼前一场宗族械斗群体事件将发生。
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民间纠纷调解站站长潘茂国知道后,立即与其它成员一道上门劝阻,由于潘茂国为人很正直,处事公道,非常受村民尊重,在他的劝阻下,一场械斗避免了,但医疗费的事情仍摆在他们的眼前。
他们通过法律咨询后,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到房主、石匠家上门宣讲法律知识。
讲清到底谁应该承担责任,同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耐心细致的做工作。
最终,不仅房主和石匠都同意按比例付给受伤者医疗费,而且三家当事人继续互相来往,和睦相处。
通过这场纠纷调解后,村落社区的村民更加信任协会纠纷调解站了,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村民都到纠纷调解站去说,从而使一起起纠纷不出村落就化解了,村落里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全镇处于前列。
事例二:5月8日,于都县贡江镇东溪村庄上组村民黄某甲,急切地找到该村的村干部邬元发,心情激动地叙述了他近段时间的烦恼。
2月11日,黄某甲6岁的儿子与本组另一村民黄某乙10岁的女儿在一块儿玩耍时打架,被黄某乙的女儿打成轻微伤甲级,花去医药费1000余元。
黄某甲找黄某乙要求其承担责任、赔偿医药费时,黄某乙不但不赔偿医药费,反而恶言相向,蛮不讲理,拒不赔付医药费,态度很恶劣。
无奈之下黄某甲只好找到了村委会干部,村干部得知情况后,马上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黄某乙故伎重演,摆出一付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就是不赔医药费,村委会干部调解失败。
人民调解 经典案例
![人民调解 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d2ff28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2.png)
人民调解经典案例一、什么是人民调解呢?人民调解就是咱老百姓之间有了矛盾,不用去法院打官司,找个靠谱的中间人来调和调和,这个中间人就是人民调解员啦。
这就像是邻里之间有了小摩擦,不是非要争个你死我活,而是找个德高望重、能说会道的老街坊来评评理。
二、经典案例来啦1. 宅基地纠纷案例有两家农户,张家和李家,他们的宅基地紧挨着。
张家要盖新房,可这地基一挖,就挖到了李家认为是自家的地界上。
这下可好,两家吵得不可开交,张家觉得自己是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说法划分的地界,李家觉得张家这是欺负人。
这时候,村里的人民调解员王大爷出马了。
王大爷那可是村里的老好人,大家都敬重他。
他先把两家的情况仔细听了听,然后到村里的老档案库找以前关于宅基地划分的记录。
找着找着,还真发现了一份几十年前的文件,上面清楚地写着两家宅基地的界限。
王大爷拿着这个文件,到两家去解释。
他可没有直接说谁对谁错,而是先唠唠家常,说大家都是一个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不能因为这点事儿伤了和气。
然后才把文件拿出来,给两家看。
张家一看,原来是自己弄错了,连忙给李家道歉。
李家呢,也很大度,说都是误会,还邀请张家一起吃个饭。
这事儿就这么圆满解决了。
2. 家庭赡养纠纷案例有个老奶奶,生了好几个儿女。
可是老了之后,儿女们却因为谁来赡养老人的问题互相推诿。
大儿子说自己工作忙,二儿子说自己家庭经济困难,女儿们也有各种理由。
老奶奶心里那个苦啊,只能默默流泪。
这时候社区的人民调解员赵阿姨来了。
赵阿姨先分别到每个儿女家去走访,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她发现啊,大儿子其实是怕自己的媳妇不同意,二儿子确实经济有点紧张,但是也不是完全不能承担一部分赡养费用。
赵阿姨就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先给他们讲了讲孝道的故事,什么古代的二十四孝啦,现代那些孝顺儿女的感人故事啦。
然后她又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每个儿女分担一点,其实并不会给家庭造成太大的负担。
而且赡养老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陪伴。
最后,儿女们达成了协议,轮流照顾老奶奶,每个月还给一定的生活费。
常见农村矛盾纠纷案例
![常见农村矛盾纠纷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2b0d2f1c1c708a1284a44f9.png)
常见农村矛盾纠纷案例【篇一:常见农村矛盾纠纷案例】事例一:2004年5月份,湖口县流泗镇东风村潘家村落社区方舜家请石匠潘修水建房子,由于潘修水不小心将一块砖头,从二层砸向另一帮工的头上,顿时鲜血直流,人被送到医进行治疗,共花去医疗费三千多元。
受伤者伤好出院后,找房主要求他付治病用的医疗费。
房主不答应,认为受伤者是自己请来帮工的,但砖块是石匠不小心失手砸到受伤者,与自己无关。
石匠潘修水则讲,他是房主请来建房的,自己是不小心失手将砖块摔下去的,出了事应由房主负责。
受伤者由于房主、石匠都不肯付医疗费,非常恼火,找了自己的兄弟、本宗族的人准备到房主家闹事,眼前一场宗族械斗群体事件将发生。
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民间纠纷调解站站长潘茂国知道后,立即与其它成员一道上门劝阻,由于潘茂国为人很正直,处事公道,非常受村民尊重,在他的劝阻下,一场械斗避免了,但医疗费的事情仍摆在他们的眼前。
他们通过法律咨询后,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到房主、石匠家上门宣讲法律知识。
讲清到底谁应该承担责任,同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耐心细致的做工作。
最终,不仅房主和石匠都同意按比例付给受伤者医疗费,而且三家当事人继续互相来往,和睦相处。
通过这场纠纷调解后,村落社区的村民更加信任协会纠纷调解站了,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村民都到纠纷调解站去说,从而使一起起纠纷不出村落就化解了,村落里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全镇处于前列。
事例二:5月8日,于都县贡江镇东溪村庄上组村民黄某甲,急切地找到该村的村干部邬元发,心情激动地叙述了他近段时间的烦恼。
2月11日,黄某甲6岁的儿子与本组另一村民黄某乙10岁的女儿在一块儿玩耍时打架,被黄某乙的女儿打成轻微伤甲级,花去医药费1000余元。
黄某甲找黄某乙要求其承担责任、赔偿医药费时,黄某乙不但不赔偿医药费,反而恶言相向,蛮不讲理,拒不赔付医药费,态度很恶劣。
无奈之下黄某甲只好找到了村委会干部,村干部得知情况后,马上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黄某乙故伎重演,摆出一付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就是不赔医药费,村委会干部调解失败。
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实例
![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7912c2d3f61fb7360b4c65f9.png)
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实例【篇一: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实例】事例一:2004年。
5月份,湖口县流泗镇东风村潘家村落社区方舜家请石匠潘修水建房子,由于潘修水不小心将一块砖头,从二层砸向另一帮工的头上,顿时鲜血直流,人被送到医进行治疗,共花去医疗费三千多元。
受伤者伤好出院后,找房主要求他付治病用的医疗费。
房主不答应,认为受伤者是自己请来帮工的,但砖块是石匠不小心失手砸到受伤者,与自己无关。
石匠潘修水则讲,他是房主请来建房的,自己是不小心失手将砖块摔下去的,出了事应由房主负责。
受伤者由于房主、石匠都不肯付医疗费,非常恼火,找了自己的兄弟、本宗族的人准备到房主家闹事,眼前一场宗族械斗群体事件将发生。
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民间纠纷调解站站长潘茂国知道后,立即与其它成员一道上门劝阻,由于潘茂国为人很正直,处事公道,非常受村民尊重,在他的劝阻下,一场械斗避免了,但医疗费的事情仍摆在他们的眼前。
他们通过法律咨询后,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到房主、石匠家上门宣讲法律知识。
讲清到底谁应该承担责任,同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耐心细致的做工作。
最终,不仅房主和石匠都同意按比例付给受伤者医疗费,而且三家当事人继续互相来往,和睦相处。
通过这场纠纷调解后,村落社区的村民更加信任协会纠纷调解站了,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村民都到纠纷调解站去说,从而使一起起纠纷不出村落就化解了,村落里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全镇处于前列。
事例二:5月8日,于都县贡江镇东溪村庄上组村民黄某甲,急切地找到该村的村干部邬元发,心情激动地叙述了他近段时间的烦恼。
2月11日,黄某甲6岁的儿子与本组另一村民黄某乙10岁的女儿在一块儿玩耍时打架,被黄某乙的女儿打成轻微伤甲级,花去医药费1000余元。
黄某甲找黄某乙要求其承担责任、赔偿医药费时,黄某乙不但不赔偿医药费,反而恶言相向,蛮不讲理,拒不赔付医药费,态度很恶劣。
无奈之下黄某甲只好找到了村委会干部,村干部得知情况后,马上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黄某乙故伎重演,摆出一付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就是不赔医药费,村委会干部调解失败。
人民调解记录案例
![人民调解记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80e6ac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6.png)
人民调解记录案例
摘要:
1.人民调解概述
2.人民调解案例分析
3.人民调解的作用和意义
正文:
【人民调解概述】
人民调解是一种解决民间纠纷的法律制度,它是依靠人民群众自己的力量,通过说服、劝导等方式,促使纠纷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
人民调解具有法律效力,是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人民调解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个关于人民调解的案例:
在某村,村民甲与村民乙因土地使用权发生纠纷,双方争执不下,矛盾激化。
此时,村民委员会出面,组织人民调解。
调解员在听取双方的陈述后,依据法律和政策,耐心地对双方进行劝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协议,解决了纠纷。
【人民调解的作用和意义】
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人民调解可以及时化解矛盾,防止纠纷升级,维护社会安定。
其次,人民调解可以促进邻里关系,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最后,人民调解可以节约司法资源,减轻法院的诉讼压力。
民间调解纠纷案例附法律(3篇)
![民间调解纠纷案例附法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98737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7.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县甲村与乙村相邻,两村因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发生纠纷。
甲村认为乙村擅自占用其土地,导致甲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受到侵害,要求乙村归还土地。
乙村则认为其占用甲村土地是为了修建公共设施,且已经得到甲村部分村民的同意。
双方协商未果,甲村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件审理过程1. 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该案。
2. 法院审理过程中,发现双方当事人对事实认定存在较大分歧,且双方当事人对法律适用存在争议。
3. 法院决定采取调解方式解决纠纷。
三、调解过程1. 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2. 调解过程中,法院首先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法律宣传,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3. 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对证据进行质证。
4. 法院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
5. 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内容包括:乙村归还甲村土地,并赔偿甲村经济损失。
四、法律适用1. 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民间调解,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3. 公共设施建设占用土地,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五、案例分析本案中,甲村与乙村因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发生纠纷,属于民间纠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采取调解方式解决民间纠纷。
1.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首先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法律宣传,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这有利于双方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调解奠定基础。
2. 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和质证,有利于查明事实真相,确保调解的公正性。
3. 法院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
这体现了人民法院在调解过程中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4. 调解协议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保障了甲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六、总结本案通过民间调解方式解决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体现了人民法院在处理民间纠纷中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矛盾纠纷法律调解案例(3篇)
![矛盾纠纷法律调解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daec5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32.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某与李某系同村邻居,两家相邻而居。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张某家在原有宅基地上新建了一栋三层楼房,而李某家则计划在其宅基地上新建一栋两层楼房。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两家因土地边界问题产生了纠纷。
张某认为,李某家的地基超过了两家之间的原有边界,侵占了张某家的土地。
而李某则辩称,新建房屋并未超出原有宅基地范围,且两家土地边界一直未明确划分,应按照原有使用习惯划分。
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张某遂向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二、调解过程1. 调解前的调查调解员在接到张某的申请后,首先对案件进行了调查。
通过走访两家邻居、查阅土地登记资料等方式,调解员了解到以下情况:(1)张某与李某两家宅基地均未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土地边界不明确。
(2)张某家新建的楼房地基与李某家原有地基之间有一道土坎,双方均认为该土坎是两家土地边界的标志。
(3)近年来,两家均在此土地上种植了树木,树木生长过程中互相遮挡,导致双方对土地边界产生了争议。
2. 调解员与双方沟通调解员在了解了案件情况后,分别与张某和李某进行了沟通。
在沟通过程中,调解员注意以下几点:(1)耐心倾听双方陈述,了解双方诉求。
(2)分析双方争议焦点,寻找调解突破口。
(3)引导双方理性看待问题,避免情绪化。
3. 调解方案经过与双方沟通,调解员认为,本案争议焦点在于土地边界划分。
针对此问题,调解员提出了以下调解方案:(1)由双方共同委托专业测量机构对土地边界进行测量,明确两家土地边界。
(2)根据测量结果,双方协商确定新建房屋地基范围。
(3)如双方协商不成,可依法申请仲裁或诉讼解决。
4. 调解结果在调解员的努力下,张某和李某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同意按照调解方案进行调解。
双方共同委托了专业测量机构对土地边界进行了测量,并据此确定了新建房屋地基范围。
至此,双方相邻权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三、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相邻权纠纷案件。
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的优势,通过以下方式解决了纠纷:1. 充分了解案情,找准争议焦点:调解员在接到案件后,首先对案情进行了全面调查,掌握了案件的基本情况,找准了争议焦点。
法律调解案例及分析题(3篇)
![法律调解案例及分析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791ea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9.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区居民李某,因邻里纠纷与邻居张某产生矛盾。
李某在自家院墙外搭建了一个小棚子,用于存放杂物。
张某认为李某搭建的小棚子侵占了其采光和通行权,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矛盾日益激化。
张某遂向A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拆除小棚子,恢复原状。
二、调解过程在案件审理过程中,A区人民法院考虑到邻里纠纷的特殊性,决定采用调解方式解决本案。
法院指派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对双方进行了调解。
1. 了解情况:调解员首先与双方进行了沟通,详细了解了纠纷的起因、经过和双方的主张。
2. 法律宣传:调解员向双方普及了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使双方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 沟通协商:调解员引导双方进行沟通,促使双方表达自己的诉求,同时也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感受。
4. 寻找共识:在了解双方诉求的基础上,调解员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为达成调解协议创造条件。
5. 达成协议: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李某同意拆除小棚子,并将拆除后的土地恢复原状。
三、案例分析1. 调解方式的优势:本案采用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具有以下优势:- 节省诉讼成本:通过调解,双方无需经过漫长的诉讼程序,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 维护社会和谐:调解有助于化解矛盾,维护邻里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提高当事人的满意度:调解过程中,双方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达成共识,有利于提高当事人的满意度。
2. 调解员的作用:在本案中,调解员发挥了以下作用:- 中立公正: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保持中立,公正地处理双方纠纷,确保调解结果的公平合理。
- 沟通协调:调解员积极沟通,协调双方意见,为达成调解协议创造条件。
- 法律指导:调解员向双方普及法律法规,使双方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调解提供法律依据。
3. 调解协议的履行:在本案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李某按照协议约定拆除小棚子,并将土地恢复原状。
民间调解纠纷案例附法律(3篇)
![民间调解纠纷案例附法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556bb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6.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乙两家系同村邻居,甲家位于村北,乙家位于村南。
近年来,两家因村北一条排水沟的归属问题产生纠纷。
排水沟位于甲乙两家之间,原本是两家的公共排水沟,但由于近年来雨水增多,排水沟部分地段被淤泥堵塞,导致甲乙两家房屋附近出现严重积水。
甲乙两家因此产生纠纷,双方多次协商未果,遂向当地村委会申请调解。
二、纠纷焦点1. 排水沟的归属问题;2. 排水沟淤泥清理及维护责任;3. 因排水沟问题导致甲乙两家房屋受损的赔偿责任。
三、调解过程1. 村委会接到甲乙两家的调解申请后,及时组织调解人员对纠纷进行调解。
2. 调解人员首先对排水沟的历史归属进行调查,发现排水沟原本是两家的公共排水沟,但近年来由于甲乙两家房屋建设导致排水沟被分割,形成了部分地段属于甲家,部分地段属于乙家的现状。
3. 调解人员针对排水沟归属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依法属于国家、集体所有或者个人所有的,由所有人享有所有权。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应当依法登记。
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判定排水沟归属甲乙两家共有。
4. 针对排水沟淤泥清理及维护责任问题,调解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共有人按照约定管理共有财产;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共有份额管理共有财产;不能确定共有份额的,按照等额份额管理共有财产。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土地使用者应当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土地资源,防止土地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判定甲乙两家应共同承担排水沟淤泥清理及维护责任。
5. 针对因排水沟问题导致甲乙两家房屋受损的赔偿责任问题,调解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的规定:“因他人侵权行为造成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判定乙家因排水沟淤泥清理不及时,导致甲家房屋受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村里纠纷调节案例
![村里纠纷调节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4a3f51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a.png)
村里纠纷调节案例
《村里纠纷调节案例》
咱村啊,那可真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
就说前段时间,老李家和老王家就闹出了一场纠纷。
那天我正好从那儿过,就听到老李扯着嗓子喊:“你家的鸡咋老跑我家菜地里去,我的菜都被糟蹋完了!”老王也不示弱,回击道:“你咋就笃定是我家鸡啊,说不定是别家的呢!”两人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吵起来了,脸红脖子粗的,那场面,就跟斗鸡似的!这时候我就走过去说:“哎呀,两位大叔别吵啦,多大点事儿呀!”
我就开始给他们调解,我说:“你们想想,为了几只鸡闹成这样,值得吗?咱都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老李气呼呼地说:“那我的菜咋办?”老王也梗着脖子说:“我又不是故意的!”我灵机一动,说:“老王啊,你看老李的菜确实被糟蹋了不少,你是不是得表示表示呀?比如给他点儿你家的鸡蛋啥的。
”老王一听,想了想,说:“行吧,那我给他拿些鸡蛋。
”老李这时候脸色也缓和了些,说:“那行吧,以后可得把鸡看好了!”
你说这事儿闹的,不就几只鸡嘛,至于吵成那样吗?这邻里之间啊,就得互相体谅,互相包容,就像一家人一样,那日子才能过得和和美美呀!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这件事不就很好地说明了,有时候各退一步,纠纷就能很好地解决嘛,真没必要大动干戈的呀!
村里的生活就是这样,有欢笑也有争吵,但只要大家心往一处使,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呢?哎呀,反正我觉得咱村就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都应该珍惜这种情谊呀!。
人民调解案例分析
![人民调解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011a2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6.png)
人民调解案例分析第一篇:人民调解案例分析由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看承揽关系2012年9月25日,周某承包温某家油漆工程,承包工资为人民币5000元整。
10月9日上午9时许,周某在温某家施工时,脚手架断裂,致使周某摔伤,经兴隆医院确诊为左脚骨折,当时医药费由温某支付,周某、温某后就误工赔偿问题发生争议。
周某于2013年元月12到油坊镇矛盾调处中,申请调解,要求温某承担赔偿责任。
在调处过程中,双方各持己见。
周某认为:应由温某承担赔偿责任。
因为我是在承包温某家中油漆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摔伤的,而造成我摔伤的原因就是脚手架发生了断裂,而脚手架是温某安排在他家施工的木工搭建的。
温某应赔偿100天的误工费1万元整;但温某认为:家中的油漆工程是承包给你的,是你自己操作不当摔下来的,我已经为你支付了医药费,至于误工赔偿那是不可能的。
经调处中心调查得知,温某虽未与周某签订承揽合同,但周某以自己的设备、技术和劳力按照温某的要求独立完成油漆工作,并向温某交付工作成果,双方形成了事实上的承揽关系。
根据民法原理承揽人一般必须以自己的设备、技术、劳力等完成工作并对工作成果的完成承担风险。
承揽人不得擅自将承揽的工作交给第三人完成,且对完成工作过程中遭受的意外风险负责,除非定作人指示有过失。
而周某的摔伤的确是因为脚手架的断裂,而脚手架是由温某安排在他家施工的木工搭建的,因此,对于周某遭受的损失,温某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如此明晰的事实及法律条款之下,温某同意对周某的损失进行相应的赔偿,但双方又在赔偿的数额上产生了争议,为此,双方又再次就赔偿数额进行了协调,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了调解协议。
本案例的争议焦点是承揽关系双方当事的责权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之规定,“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或者造成自身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但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而周某的摔伤与温某安排木工搭建的脚手架断裂有直接原因,因此,本案中周某遭受的损害,定作人温某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农村优秀调解案例范文
![农村优秀调解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30b58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3.png)
农村优秀调解案例分析农村社会中,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在维护社会和谐、促进农民团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农村优秀调解案例:**案例背景:**某村庄发生了一起因土地纠纷引发的矛盾,两户村民因土地使用权问题产生分歧,双方各执一词,矛盾逐渐升级,影响到了整个村庄的和谐发展。
**调解程序:****1. 调解员介入:**村庄的调解员得知了这一矛盾,并主动介入,了解了双方的主张。
调解员首先进行了个别沟通,倾听了双方的意见,了解到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土地问题,更关涉到两家的家庭生计。
**2. 双方座谈:**在了解清楚矛盾根源后,调解员组织了双方座谈。
通过开诚布公的交流,调解员使双方逐渐理解对方的立场,并发现了一些可以妥协的点。
同时,调解员还了解了两家的实际情况,包括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等,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3. 制定解决方案:**在双方都表达了愿意解决问题的态度后,调解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
该方案不仅考虑到土地的使用权,还兼顾了两家的生计和家庭利益。
双方在听取方案后,对其中的一些调解点表示了认可。
**4. 协商妥协:**调解员在引导下,双方开始进行具体的协商,就土地使用、经济补偿等问题进行逐一磋商。
通过双方的努力,最终在一些原本看似无法妥协的问题上取得了一致,达成了全面和解。
**5. 协议签署:**在调解员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调解协议书,明确了土地使用权和经济补偿等具体事项。
这份协议不仅解决了当前的争端,也为今后的合作共赢奠定了基础。
**6. 跟踪服务:**调解员并没有因为双方签署了协议就放弃对矛盾的关注。
调解员在协议签署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服务,确保协议的实施情况,以防发生新的矛盾。
**案例结论:**通过调解员的引导和双方的共同努力,这起土地纠纷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通过公正、公平、公开的调解过程,双方不仅在法律层面得到了解决,更在心理上消除了隔阂,为村庄的稳定和谐奠定了基础。
村级调解案例范文
![村级调解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1ce91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d.png)
村级调解案例范文村级调解是指村级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利用调解员对矛盾当事人进行调解,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
下面我们以一个村级调解案例为例,来了解一下村级调解的具体操作及效果。
案例内容:某村的村民张三和李四,因为一块农田的归属问题产生了矛盾。
张三称自己祖祖辈辈就在这块土地上种植,具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李四则认为这块土地是他祖上遗留下来的,应该归他所有。
双方对此存有千丝万缕的情感,因此无法得出共识。
村委会得知此事后,立即调集了村里的调解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调解员首先采取了耐心倾听的方式,让双方将心中的诉求一一倾诉出来。
接着,调解员逐一分析了各自的证据和权利,指出了双方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提出。
在多次的调解过程中,双方的情绪逐渐得到平复,也逐渐明白了各自的权益及责任。
最终,张三和李四在调解员的引导和协助下,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愿意共同利用这块土地,共同发展农业,并签订了书面协议。
调解结束后,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对调解结果进行了确认,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监督措施。
双方也按照协议开始了合作,在交流中建立了新的友谊,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矛盾,并促进了整个村庄的和谐稳定发展。
这个案例充分展现了村级调解的特点和优势。
村级调解可以发挥调解员的作用,用心倾听,分析解决问题,打破矛盾。
村级调解避免了司法程序,降低了成本,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村级调解在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解决矛盾的也促进了村庄的稳定和发展。
村级调解的实施离不开村级组织的支持和推动,也需要调解员的专业化素养和管理水平。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可以更多的了解和推广村级调解制度,为促进社会和谐、保护村民权益,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
乡村纠纷调解典型案例范文
![乡村纠纷调解典型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52624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0a.png)
乡村纠纷调解典型案例范文在咱们这个充满烟火气的乡村里,鸡毛蒜皮的事儿可不少,但有些小纠纷要是处理不好,那也能变成大矛盾。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村里老张和老李的那档子事儿,可有意思了,也让咱看看这乡村纠纷调解到底是咋回事儿。
老张和老李是邻居,两家的地紧挨着。
这一年啊,到了种庄稼的时候,问题就冒出来了。
老张发现自己家地头上少了一溜儿,那可都是能种不少粮食的地啊。
老张心里就琢磨,这能去哪儿呢?左看看右看看,就瞅着老李在自家地头多耕了那么一块。
老张这暴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冲到老李家里就开嚷:“老李啊,你咋这么不地道呢?你种地种到我家地上来了,你是想把我家地都占了咋的?”老李一听可不干了,也扯着嗓子喊:“老张,你可别乱冤枉人,我这地都是按照老地界种的,这么多年都没改过,怎么就占你家地了?”两个人就这么在院子里你一言我一语地吵起来了,那声音大得半个村子都能听见。
这时候,村里的调解员老王就出场了。
老王在村里那可是德高望重,大家都信得过他。
老王慢悠悠地走到老李家院子里,先咳嗽了两声,这一咳,老张和老李都稍微安静了点。
老王就笑着说:“我说你俩啊,像两只斗鸡似的,就不能心平气和地说话?”老张气呼呼地说:“老王啊,你得给我评评理,他占我家地,这事儿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老李也赶紧说:“老王,你得好好看看,我可没占他家地,他这是没事找事。
”老王摆了摆手,说:“你们先别吵,咱得讲证据。
走,咱们去地里看看。
”于是,一群人就来到了两家地头。
老王在地里这儿瞅瞅,那儿看看,又找了村里几个年纪大的老人,这些老人对以前的地界都还有点印象。
其中一个老人就指着地上的一块大石头说:“我记得啊,以前这块大石头就是两家地的分界,现在这石头咋挪位置了呢?”老张一听,就说:“肯定是老李挪的,想多占我地。
”老李急得脸通红:“我可没挪,说不定是风吹的或者你家小孩调皮弄的呢。
”老王看这样争下去也不是办法,就说:“咱们啊,也别在这儿互相指责了。
这地啊,咱们重新量一量,按照以前的老规矩来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一些人民调解的实例-帮助人民调解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方法(一)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法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法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照合法性的原则,严格依法律调解,对纠纷的解决没有具体法律规定可循时,依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处理。
(二)是指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民间纠纷的时候,应当坚持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即一方面应当对当事人宣传讲解国家现行法律的要求,进行普法教育;另一方面应在调解中提倡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善良风俗,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
这是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内在要求。
也而应适用老李最后,头疼脑热多亏张老师照料。
张老师一家是双职工,孩子下学回来也常得到黄大爷的关照。
虽然这回发生了点不愉快,但大家都别往心里去,大家还是好邻居,以后该互相帮的别忘了伸把手。
”听了这番话,双方心里的疙瘩都解开了。
张老师又主动将黄老汉送往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后来双方又恢复了往日和睦的邻里关系。
分析调解员老李在调解这起纠纷运用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法。
黄老汉与张老师发生争议的主要原因在于双方对于黄老汉不幸被鸭子篱笆绊倒的责任应由谁承担的问题存在争议。
黄老汉和张老师各执一词,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但判定责任承担的依据是法律的规定。
调解员老李清楚明白地向当事人双方讲解了法律的规定,确立了责任承担的依据,明确了当事人应当承担何种责任和如何处理纠纷才是合法正确的,纠正了大家对法律的错误认识。
老李的法制教育使有错误思想和行为的当事人受到教育,使当事人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心悦诚服地接受调解员提出的调解意见,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此时纯粹的法律争议已经解决,但一个好的调解员不会就此止步。
每一纠纷对当事人而言都会在感情上造成一定的裂痕,如不能妥善巧妙的弥补裂痕很可能成为下一次纠纷的导火索。
而且本案中的当事人还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近邻,使大家不因这次纠纷而在心里留下阴影是一个优秀的调解员所应考虑到的。
在本案中,老李通过道德教育,以情动人实现了这一目的,使双方又恢复了往日和睦的邻里关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调节社会人际关系以及行为的规范,各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
人民调解中应当坚持依法调解,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善良风俗的作用。
在法律有明文规定时,调解应严格适用法律的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时,应依照社会主义道德伦理和善良风俗调解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如当事人的行为仅仅违反道德的要求,而并不违法时,或由于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或误解引起的纠纷,往往不需要法律调整,而应根据社会主义道德舆论或教育力量进行调整,使不道德者受到批评和谴责,有过错者受到惩戒。
“们学了法,明了理,今后我们一定会处理好婚姻家庭关系”。
就这样,一场婚外恋引起的纠纷被化解了,换来了两家的安宁。
分析这是一起涉及两个家庭、四个人的婚姻家庭纠纷。
现阶段婚姻家庭纠纷日益增多,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案涉及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日益频繁,所引发的移情别恋的家庭纠纷。
调解婚姻家庭纠纷首先要依靠法制宣传和依法调处,本案中老赵分别依据《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向双方当事人及其配偶讲解了夫妻之间应负有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互相关心、互相体贴、互相照顾、互尽夫妻义务的责任,并指出当事人有配偶同居的行为是十分错误的。
同时指出这种行为严重的还可能触犯刑律。
在我国现阶段,有些当事人还很欠缺法律知识,不仅要向当事人指出他们的权利与义务,还应当指出相应的法律后果。
通过法制宣传,老赵对当事人错误的思想和非法的行为,进行了教育并给予适当的批评,使当事人双方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法律上来。
婚姻家庭纠纷与生产经营、债权债务、土地承包、宅基地等纠纷不同,不仅需要法治,更需要德治。
更要重视依靠道德规范,依靠社会舆论,依靠人的良知,用基本的道德观念去规劝、疏导、教育、挽救。
本案中,老赵告诉当事人,从伦理道德上讲,有配偶者同居是伤风败俗的表现,是要受舆论道德谴责的。
通过道德教育,向当事人灌输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唤起了他们的羞耻心,改变了他们的错误想法,挽救了两个濒临解体的家庭。
在适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方法时,还应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以求合法合理合情地达成协议,根据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方法调解而达成的协议,必须符合法律和道德要求,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任何一方。
否则表面上虽然达成了调解协议,但是以一方利益损害为代价,这将会为矛盾的再次爆发埋下后患,可能造成矛盾反复,甚至可能激化矛盾,酿成恶果。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方当事人主动放弃部分利益,以达到与对方维护良好的关系,或尽快解决矛盾的目的。
这是当事人对自己的合法利益的自主处分,自然应当允许。
体运用这种方法时,应当注意要尊重当事人的意志,不能盲目的动员当事人身边所有的社会力量,以免泄漏当事人的隐私,不必要地扩大纠纷的社会影响,引起当事人的反感,造成过犹不及的后果。
在动员当事人的亲友以及相关的社会力量帮助调解的时候,应当运用法律和政策启发他们从当事人的利益和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出发,自愿提供帮助和支持。
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应依照各个纠纷的具体情况的不同,而灵活地选择亲友和不同种类的社会力量,采取适当方法利用其帮助进行调解。
【案例C】有一对老夫妻,男方七十多岁,女方六十多一点,虽然都是再婚,可婚后三十多年双方的感情很好。
可男方总怀疑女方偏心其再婚前的子女,因此常发生争执。
在一次争执中,男方竟然怀疑女方有外遇,女方无法忍受,差一点[hide]寻了短见,被街坊劝止。
男方去法院要求离婚,女方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子女没办法只好找到调解委员会。
调解员老赵认为事态挺严重,男的年纪大了,又有高血压,女的觅死觅活,很可能出意外。
老赵多次走访了左邻右舍,了解女方为人老实正派、是个安分守已过日子的人。
男方则疑心较大,常常挑起纠纷。
老赵多次登门对男方作说服解释工作时,总是谈不了几句就谈崩了,导致多次劝解都无功而返。
老赵决定请男方平素亲近的邻居、朋友和他们的子女,一道去做说服工作。
有的说:“大嫂子是个能耐人,拉扯着六个孩子,还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谁不羡慕您好福气,现在孩子也大了,不愁吃,不愁喝,老两口该享享清福了”!妇女主任说:“可是,大哥呀,这么顺心的日子你不好好过,成天吵来吵去,不怕人家笑话啊?大嫂子跟你这么多年,把你照顾得多好啊,给孩子点钱也是公公平平的,可没偏心过啊!”男方的几个孩子也说:“真是这样啊,爸爸,大妈对我们的确挺好的,钱也没少给我们。
您要是因为这些跟大妈分开,您岁数这么大又有高血压,我们怎么能放心呢?”还有人说:“大嫂子可是本本分分过日子的人,我们街坊可都知道,您无凭无据的瞎猜疑大嫂子有外遇,变化的规律,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从而牢固把握调解工作的重点。
一般而言,要顺利解决纠纷,特别是复杂的纠纷,就必须学会抓主要矛盾,突出调解工作重点的方法。
当然抓住主要矛盾和解决主要矛盾,并不是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因此,调解员在解决纠纷的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善于抓住中心,抓住关键,集中力量抓好中心工作,而且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注意处理好其他次要矛盾。
【案例D】2002年6月23日,胥坝乡调解委员会主任韦治刚接到群众报案:五家沟村民和大颖村民为争水要出人命了!时间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韦主任马上驱车开往现场并派人去司法分局请郑局长和干警。
当韦主任赶到现场,看到[hide]两个村的村民有近百人,手持铁锹等工具对峙在拦河坝上,火气冲天,唇枪舌剑。
一方非要扒坝不可,另一方挥舞着手中的铁锹等工具护坝、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不可。
眼看一场群体恶斗,一触即发。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韦主任不顾安危,一个箭步,冲到村民中间,大声说道:“大家都不要叫骂,更不要动武,都先退后。
我会根据法律公平处理这件事的。
如果有人闹事造成流血事件,法律会制裁你们的。
”韦主任曾是县司法局的局长,为人刚正不阿。
在家乡胥坝乡有很高的威信。
一看见说话的人是他,在场的村民都停了手。
韦主任接着说:“大家只有平心静气,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大家都乡里乡亲的,为什么不能互相宽容一点。
只有彼此宽容一点才能一起共渡难关。
”正在这时,郑局长和干警们赶到了。
韦主任邀请郑局长一起参加现场双方村干部紧急会议了解事情的原委。
五家沟的村干部说:“现在干旱缺水,持续下去我们有近三百亩水稻秧苗有被旱死的危险,因此,我们把河拦上坝,至今还是有不少地块没上去水。
大颖村把坝这一扒,水是一点也上不去了,我们村的村民都火了。
坝不给我们堵上,不赔偿我们的损失,我们村干部没法向群众交待。
”大颖村的村干部说:“水《中盾进行调解,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调解人,应坚守自己“旁观者”的地位。
这样才能保持中立客观的立场,利用自己的“旁观”,帮助“当局者”理清纠纷主要矛盾所在。
在纠纷中经常可能出现下列情形。
当事人之间因为产生了冲突而引发了情绪激动,人一激动,就常夸大冲突的性质,或转移了冲突的性质,青菜萝卜一把抓,随性而发,搞得事情一团糟,无意中激化矛盾。
面对这样的情况,调解人首先不能受环境影响,不能被冲突双方的情绪所左右,要头脑冷静,在纷乱中快速理清冲突的来龙去脉,抓住事情的关键,使用得体的语言,帮助被调解的双方重新认识自己的冲突的原因,引导当事人摆脱事情枝节的困扰,解决纠纷。
其次,坚持抓主要矛盾,必须立足于对纠纷的全面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古人云:“善弈者,谋势;得总体的主动和优势,而谋子者重视方寸之地得失,常常导致陷于被动挨打境地。
因此,作为调解员要做善弈者,谋势而不谋子。
对全局和整体的正确把握和认识是抓主要矛盾的前提和基础。
有时冲突的双方似乎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矛盾焦点,但因为实际上事情往往是千变万化和不断发展的,一个矛盾的背后可能有一个更重要的矛盾作为引发点。
因此只有对纠纷的全面情况了然于胸,才有可能找准主要矛盾,实事求是地确定调解工作的重点。
这就要求在确定调解工作重点时,一方面要注意调查研究,尽可能全面地收集纠纷的相关情况。
另一方面,调解员还需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很强的洞察能力,要善于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找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四)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一般而言,调解工作主要是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这对多数当事人是有效的,但有些时候耐心的说教并不能触动当事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出丑。
一个人产生的思想问题、与他人发生纠纷,大多数与切身利益有关。
有些民间纠纷发生的原因,是当事人在生产生活中确实存在一定实际困难。
解决这类纠纷,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找出症结所在,切实帮助难由于经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其中妇女、儿童成为被虐待遗弃的主要受害者,面对这样的威胁她们一次次的忍让,然而换来的却是更加凶狠的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