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生物降解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去除方法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去除方法黄霉菌是微生物世界的一个大家族,黄曲霉菌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员,黄曲霉素中毒的症状有哪些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黄曲霉素中毒的症状,欢迎阅读。
黄曲霉素中毒的症状中毒前驱表现为发烧、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
2~3周后很快发生中毒性肝病表现:肝脏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脾大。
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
可有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多数患者在死前可有胃肠道大出血表现。
实验动物临床毒性研究表明,给动物喂食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表现为渐进性食欲减退、口渴、便血、生长缓慢、体重减轻、皮肤出血、过度兴奋、黄殖、抽搐、角弓反张等。
病理解剖可见肝脏弥漫性充血、出血利坏死等表现。
浅谈如何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黄霉菌是微生物世界的一个大家族,黄曲霉菌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员。
黄曲霉菌本身是无毒的,但在其繁殖代谢的过程中可分泌出有毒的物质黄曲霉毒素。
黄曲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它损害动物的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
1 主要可诱发肝痛,还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肿瘤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
目前已确定其化学结构,黄曲霉毒素B1、B2、C1、G2等17种,其中趴毒性最大。
食物中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等最容易污染上黄曲霉寿素,小麦,大麦也常被污染,豆类一般污染较轻,工业化生产的发酵制品如面酱。
咸肉、火腿、香肠等肉类食品,亦能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花生、花生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不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食用油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它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食品中不得有黄曲毒素。
2 受黄曲霉菌污染的粮及食品不能食用轻度污染的粮及其他食品,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将毒素破坏掉或除去。
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以下方法去毒:2.1 剔除霉变粮粒因毒素主要集中在霉变的粮粒中,凡表面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花生米和玉米,都有可能污染黄曲霉毒素。
花生坚果制品去除黄曲霉毒素方法

黄曲霉毒素危害严重,花生、坚果等制品是最易感染的农作物之一,特别是在对欧盟、日韩出口中,在严格检测时黄曲霉毒素超标屡屡出现。
1、新型黄曲霉毒素解决方法
采用物理去毒法+化学去毒法结合,其中物理去毒为水洗法,化学去毒法采用德国Oxytech/奥克泰士(过氧化氢银离子)。
水洗法是传统方式,可显著减少毒素,最适合湿磨或发酵前的处理,否则需单独加干燥环节。
奥克泰士是一种氧化性消毒剂,可以有效消除农产品表面的黄曲霉毒素,另外一方面可以杀灭霉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控制产品菌落总数,十分适合出口农产品的微生物和黄曲霉毒素的控制。
两种方式结合,黄曲霉毒素去除率达到96%以上,能十分有效的控制花生、坚果等制品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和菌落总量。
2、具体实施方法
1)将花生用清水冲洗干净。
2) 将花生置于0.5%奥克泰士溶液中浸泡5分钟,此过程可消除剩余绝大
多数的黄曲霉毒素和微生物。
3)自然干燥或者通风加速干燥。
4)包装或者深加工。
3、使用条件分析
需要产品涉水,需要增加干燥环节。
1 / 1。
一种堆肥去除生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堆肥去除生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dfa3c1b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8.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172056.3(22)申请日 2018.03.01(71)申请人 河南农业大学地址 450002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95号申请人 临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濮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72)发明人 宋安东 谢慧 李爱云 王石磊 齐留云 王志敏 王风芹 毛国涛 张宏森 李志敏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代理人 时立新(51)Int.Cl.C05F 15/00(2006.01)C05G 1/00(2006.01)C05F 17/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堆肥去除生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57)摘要本申请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堆肥去除生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该方法中所述生物原料为以碳素为主成分的生物质废料和/或以氮素为主成分的生物质废料;具体包括:生物原料预处理、添加活性发酵成分进行发酵等步骤,所述活性发酵成分为:啤酒酵母泥、食用菌菌渣或人畜粪便。
总体而言,本申请所提供的处理方法,其操作处理过程较为便捷,降解黄曲霉毒素效果较为明显,且处理成本较低,可较好为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奠定基础,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意义。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CN 108314481 A 2018.07.24C N 108314481A1.一种堆肥去除生物原料中黄曲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原料为以碳素为主成分的生物质废料和/或以氮素为主成分的生物质废料;具体步骤如下:(一)生物原料预处理将生物原料粉碎预处理;(二)添加活性发酵成分进行发酵添加活性发酵成分并调整物料比例后进行发酵处理,所述活性发酵成分为:啤酒酵母泥、食用菌菌渣或人畜粪便;具体而言:以啤酒酵母泥发酵处理时,以干基计,生物原料:啤酒酵母泥=1:0.05~0.3(m/m),混合均匀后,加入混合物料质量2~4倍的水,混合均匀后,15~38℃保温2~5天;发酵结束后,所得生物原料即为降解黄曲霉毒素后无害生物原料;以食用菌菌渣发酵处理时,以干基计,生物原料:食用菌菌渣=1:0.1~0.5(m/m ),混合均匀后,调整含水率至45~75%,同时用生石灰调整pH至7.5~9.5,堆积30~70cm 高度,培菌升温0.5~2天后,进行好氧发酵7~10天,发酵期间堆温控制在25~40℃,确保发酵均匀;发酵结束后所得物料即为降解黄曲霉毒素后无害生物原料;以人畜粪便发酵处理时,以干基计,生物原料:人畜粪便:尿素:麸皮=1:0.05~0.2:0~0.15:0~0.2(m/m ),混合均匀后,调整含水率至45~75%,同时用生石灰调整pH至7.5-9.5,堆积30~70cm 高度,厌氧发酵3~7天,最后再进行好氧发酵7~10天,发酵期间堆温控制在25~40℃,确保发酵均匀;发酵结束后所得物料即为降解黄曲霉毒素后无害生物原料。
营养解毒法可去除黄曲霉毒素

营养解毒法可去除黄曲霉毒素
佚名
【期刊名称】《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年(卷),期】2016(37)9
【摘要】一是添加抗氧化物质。
如添加VA、VC、VE和硒等都会缓解霉菌毒素对细胞的作用。
二是添加蛋氨酸。
肝脏解毒的基础是谷胱甘肽,蛋氨酸是谷胱甘肽的主要成分,添加蛋氨酸可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总页数】1页(P51-51)
【关键词】解毒法;黄曲霉毒素;营养;谷胱甘肽;抗氧化物质;蛋氨酸;霉菌毒素;解毒功能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8.5
【相关文献】
1.臭氧去除黄曲霉毒素B1工艺优化及其对花生粕营养品质的影响 [J], 林叶;李进伟;蒋将;李翔宇;林传舟;王珊珊;刘元法
2.花生油生物精炼法去除黄曲霉毒素的研究 [J], 曾凡正;高阳;李进伟;金青哲;王兴国
3.黄曲霉毒素解毒酶对岭南黄肉仔鸡日粮中黄曲霉毒素B1解毒效果的研究 [J], 曹红;尹逊慧;陈善林;胡亚冬;胡熔;李世川;谢春芳;苏全;姚东生
4.生物法去除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的概述和展望 [J], 段素云;朱建晨;刘耀华;杨新建
5.黄曲霉毒素及其解毒剂在畜禽营养上的研究进展 [J], 王宗伟;杨建伟;胡春亮;隋美霞;刘西萍;张汝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曲霉毒素脱除方法研究进展

黄曲霉毒素脱除方法研究进展王思强;王北朝;丁璐;崔谱;王长明【摘要】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毒性,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急需一种高效、安全的脱除方法.综述黄曲霉毒素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各类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选择、优化黄曲霉毒素的脱除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江苏调味副食品》【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黄曲霉毒素;脱除;生物降解【作者】王思强;王北朝;丁璐;崔谱;王长明【作者单位】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黄山绿康保健有限公司,安徽黄山245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3黄曲霉毒素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二呋喃香豆素衍生物,主要有B1、B2、G1、G2、M1、M2六类。
其中,黄曲霉毒素B1具有强致毒性、强致癌性和高诱导性,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被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ⅠA类致癌物[1]。
2012年,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该批次产品立即被销毁。
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对来自93家企业的200批次花生油进行抽样检查,其中抽检的两批次样品中发现黄曲霉毒素B1超标。
2017年,十大名茶之一普洱茶致癌事件再次被报道,普洱茶作为全发酵茶,在长时间的发酵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浸染。
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成为全球食品和饲料行业的严重威胁因素,急需有效的脱除方法。
本文综述黄曲霉毒素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各类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选择、优化黄曲霉毒素的脱除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1 物理脱除法1.1 萃取法萃取法主要用于油料作物种子中黄曲霉毒素的去除,萃取溶剂有乙醇、水溶性丙酮、乙腈-水、己烷-甲醇-水等溶液。
生物法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机理研究进展

生物法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机理研究进展HUANG Wei;YIN Haicheng;WANG Le【摘要】黄曲霉毒素B1是由寄生曲霉、黄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具有极强的致畸、致癌等毒性,不仅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也给食品和饲料工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消除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依然是目前学者迫切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相比理化法消除黄曲霉毒素B1的缺点和局限,生物法降解具有安全、高效和绿色环保等优点,使其成为更具有潜力的解毒方法.本文主要对生物吸附作用和生物酶解作用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机理及降解产物的结构分析进行了论述.【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6页(P7-11,15)【关键词】黄曲霉毒素B1;微生物;吸附作用;酶解作用【作者】HUANG Wei;YIN Haicheng;WANG Le【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黄曲霉毒素B1(AFB1)主要由两大类丝状真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一种二呋喃香豆素(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Abrar等,2013)。
因其在紫外照射下会产生蓝色荧光而得名。
AFB1是目前为止发现的真菌毒素中毒性最强、最稳定的毒素,其基本毒性单位为二呋喃环,尤其是氧杂萘邻酮的结构具有极强的致畸和致癌作用,常规的高温和强酸条件难以将其降解,只有在温度为268~269℃、pH 1.0~3.0时少量降解,但对于碱性溶液抵抗力较弱,pH 9.0~10.0条件下迅速分解。
此外,AFB1易溶于甲醇、氯仿、乙腈、丙酮等,但不溶于水。
黄曲霉对农作物如玉米、花生、小麦等具有很强的侵染性,可以发生在作物的生长、收获以及果实储藏、运输等过程。
这些被黄曲霉侵染的作物果实如被加工成动物饲料,不仅不能被消除,反而还会被放大,甚至进一步对动物及其产品造成二次污染(Oruc 等,2006)。
可见,AFB1的污染不仅是食品、饲料工业而且是动物产品加工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种去除植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去除植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d2716ae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7.png)
(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074873.1(22)申请日 2015.02.10A23L 1/015(2006.01)(71)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地址266003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5号(72)发明人孔青 陈玉洁 单世华(54)发明名称一种去除植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植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其方法是:将植物原料pH 调成碱性,将乳酸菌培养液接种到碱性植物原料中,将接种的植物原料进行厌氧固态发酵以去除植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最后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检测黄曲霉毒素含量。
本发明改变了传统去除植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工艺方法,采用厌氧固态发酵法,大大去除了植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
再者,工艺简单、降解效果好,适用于花生粕黄曲霉毒素的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去除率达到100%,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4585565 A (43)申请公布日2015.05.06C N 104585565A1.一种去除植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植物原料pH调成碱性,将乳酸菌培养液接种到碱性植物原料中,将接种的植物原料进行厌氧固态发酵以去除植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最后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检测黄曲霉毒素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植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第一步,取0.25M的氢氧化钠50-200mL加入到50-200g的植物原料中,混合均匀,然后分别在0℃、100℃、115℃、121℃各加热5-30min,得植物原料混合物;第二步,取50-200mL的乳酸菌培养液(108CFU/mL)接种到第一步的植物原料混合物中,植物原料与乳酸菌培养液重量比为0.5~3∶1~3;第三步,将第二步所得放入厌氧罐中于37℃厌氧固态发酵1-7d;第四步,取出第三步发酵物,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黄曲霉毒素。
微生物降解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进展张玲玲;杨彩梅;张旭;刘金松;曾新福【摘要】黄曲霉毒素是一组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多种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可以引起动物肝脏肿大、病变甚至癌变,对人和家畜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运用安全、高效的微生物方法降解黄曲霉毒素是目前黄曲霉毒素研究的热点.文章对黄曲霉毒素的一般特性、污染现状以及微生物方法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机理和应用现状等进行综述.【期刊名称】《饲料博览》【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微生物;降解;黄曲霉毒素【作者】张玲玲;杨彩梅;张旭;刘金松;曾新福【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杭州311300;浙江万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安吉313300;浙江万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安吉313300;浙江万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安吉313300;浙江万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安吉31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4;S861.3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组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特异曲霉等多种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其基本结构为双呋喃环和香豆素。
根据紫外线照射下发出的荧光颜色不同,黄曲霉毒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蓝色荧光的B类和绿色荧光的G类,B类包括B1、B2、B2α,G类包括G1、G2;还包括一些衍生物如黄曲霉毒素M1、M2、P1、Q、H1、GM、毒醇等。
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被认为是毒性最强、危害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
动物体内黄曲霉毒素主要通过肝脏的羟化、脱甲基、环氧化反应来降解,因此黄曲霉毒素主要影响动物的肝功能,引起肝脏肿大、病变甚至癌变,同时,动物食入被污染的饲料后,黄曲霉毒素在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中蓄积,降低动物免疫力,引发一系列疾病,从而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甚至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人体,使人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的症状,影响人体健康。
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及其程度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粮食的种类和数量、地理位置、季节气候、粮食收割后的储藏条件等。
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及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粮食科技与经济2023 年4月第48卷 第2期Apr.2023Vol.48, No.2花生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与经济作物,在食用植物油、休闲食品、调味品等消费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花生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和纤维,可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有效抵抗心血管疾病。
此外,花生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改善机体免疫力,增强身体健康[1]。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花生生产国,2021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为475万hm 2,总产量1 820万t,占全球总产量的38%左右[2]。
花生在种植期间因温暖潮湿等环境因素,易被菌株尤其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污染,导致花生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3]。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小分子代谢产物,是一类结构相似的化合物,现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约有20种,其基本结构都含有二呋喃环(基本毒性结构)和氧杂萘邻酮(又名香豆素)。
自然环境下,受污染的食品中常见的黄曲霉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 1(AFB 1)、B 2(AFB 2)、G 1(AFG 1)、G 2(AFG 2)、M 1(AFM 1)和M 2(AFM 2),其毒性大小排序为AFB 1>AFM 1>AFG 1>AFB 2>AFM 2>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及脱除技术研究进展沈典英,王韶颖,邢常瑞,沈 飞,方 勇,李 彭(南京财经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粮油国际标准研究中心(粮油食品质量检测),江苏 南京 210023)收稿日期:2023-02-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2317,31701697);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作者简介:沈典英,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粮油质量安全。
通信作者:李彭,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粮油质量安全。
摘要:黄曲霉毒素是由曲霉属产生的一类具有强致癌、致畸性的次级代谢产物。
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4):645-647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文·献·综·述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孙玲玉,柴同杰*(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与动物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38)THE REASERCH PROGRESS OF THE DEGRADATION OF AFLATOXINSUN Ling-yu,CHAI Tong-jie*(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he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yersity,Tai,an271038,China)Key words:Aflatoxin;food and feed;degradation of aflatoxin;microorganism摘要:黄曲霉毒素B1具有强毒性、强致畸性和强致突变性,是危害最大的真菌毒素之一。
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饲料等严重危害消费者和动物的健康,给相关行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存在种种应用缺陷,目前生物降解黄曲霉毒素成为安全、高效且环保的方法而备受关注。
本文就国内外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作一综述,同时对生物降解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食品与饲料;生物降解;微生物中图分类号:S8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24(2012)04-0645-03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全世界谷物供应25%受真菌毒素污染而不能食用,其中受黄曲霉毒素污染最为严重。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
粮食储藏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检测与去除进展研究

粮食储藏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检测与去除进展研究摘要: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毒素,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必须对粮食储备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严格测试,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以确保我国人民的粮食安全和粮食健康。
本文探讨了粮食储存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和消除方法,希望为黄曲霉毒素的防治提供有益的基础。
关键词:粮食储藏;黄曲霉毒素;检测;去除研究前言在粮食储存过程中,由于温度和湿度等因素,食物经常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在已知的100多种基本毒素中,黄曲霉毒素是最稳定和毒性最强的,即使浓度非常低,也可能危及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突变、致癌和致畸。
对不同食物中黄曲霉毒素的局限性和危害进行分析和比较,突出了国内外黄曲霉毒素检测和处置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目的是对黄曲霉毒素的物理化学性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黄曲霉毒素概述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尖曲霉、曲霉等真菌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无色无味,毒性很强。
检测到20多种黄曲霉毒素,但其物理化学性质相似。
根据紫外线照射下的颜色,它们可分为两大类:b组和g组。
b组刺激蓝色荧光,g组刺激黄色-绿色荧光。
百分之五十的黄曲霉毒素只能产生b组黄曲霉毒素,几乎所有黄曲霉毒素都能产生b组和g组黄曲霉毒素。
如果你吃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就会呕吐、发热,危及生命。
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认识和健康研究的提高,农产品加工中对黄曲霉毒素中毒技术的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大。
2储粮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2.1粮油及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粮食和粮食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这是一种经证实的黄曲霉毒素定量分析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提取、净化、分流和使用屏幕上的光探测器测量来处理样品。
高效液相色谱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检测、灵敏度高、能够同时分离多种黄曲霉毒素等优点,可以对大量样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
一种黄曲霉毒素B1柱前分流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2.2牛奶和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如果动物不能及时发现食物干燥现象,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并通过牛奶将其排出体外,会以奶制品为主要食物,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除去方法

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除去方法花生是最容易遭受黄曲霉菌感染的农作物之一,因此影响花生油品质的主要因素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产生毒杆菌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致肝癌毒素,毒性很强,对人和动物都有很强的致癌作用。
目前已经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B1、B2、G1、G2、M1、M2、P1、Q1等十多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它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
国家对粮油制品中含量控制极为严格,花生油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最高不超过20微克/千克,出口贸易要求不超过5微克/千克。
而国内新榨的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往往偏高,达不到国内食用或出口的要求,因此,了解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除去方法,控制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对人们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目前除去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其他方法等。
(一)物理方法它包括吸附法和辐照法。
吸附法是在花生油中,加入活性白土、活性炭、硅藻土等作吸附剂,这些吸附剂在除去毛油中色素的同时,吸附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使其毒素含量大大降低。
经过活性白土处理的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可从100微克/千克降至10微克/千克以下,油的酸价、杂质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气味和折光指数基本上无大变化。
辐照法可采用紫外光、γ-射线等照射。
目前常用的是紫外光照射法,花生油在装瓶(罐)前最好进入黄曲霉降解机,其脱毒原理是利用紫外光线照射,黄曲霉B1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一部分光能被激发萤光性消失耗能,剩下的部分光能使毒素分子内部发生化学变化,萤光性消失,毒性也就消失了。
(二)化学方法化学方法多是采用化学试剂处理,如氢氧化钠、过氧化氢、次氯酸钠、臭氧、铵盐以及氯气等。
其中常用的是加氢氧化钠通过碱炼(碱炼本身就是油脂精炼的一种方法)来进行脱毒,在毛油中加入氢氧化钠,毒素会与碱发生反应,使黄曲霉毒素中的内脂环结构被破坏,水解成溶于水的香豆素钠盐,然后水洗将毒素除去。
黄曲霉毒素解毒方法

1.1.4 黄曲霉毒素的解毒措施黄曲霉毒素危害严重,分析每一批家禽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是不可能的,当慢性霉菌毒素中毒发生时,除了轻微的生产性能下降外,没有任何明确的临床症状。
在发展中国家中,每年黄曲霉毒素都会给饲料业及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尽量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所做的努力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避免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超过规定允许的浓度是预防和治疗毒素中毒的方法之一。
为减少黄曲霉毒素及其代谢物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以及减轻毒性反应,适当的方法包括物理分离,化学方法和毒素粘合剂是必须要使用的[42],如沸石化合物,活性炭,珍珠岩,膨润土,硅藻土等已经被使用。
1.1.4.1物理去毒方法传统用于霉菌毒素的物理去毒方法主要有混合稀释法、水洗法、热处理、脱壳、磨粉、放射、萃取、吸附等。
混合稀释法是将简单地将霉变饲料与未霉变饲料进行混合,以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浓度,此法成本低,工作量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饲料中毒素的问题。
水洗法可显著减少毒素,但只用于湿磨或发酵的前处理,否则干燥成本太高。
霉菌素素在谷物表面含量高,脱壳可有效降低霉菌毒素水平,但工作量大。
黄曲霉毒素耐热,一些试验表明热处理似乎能降低一些毒素水平,然而实际效果存疑。
磨粉处理只能改变毒素的分布,不能减少毒素总量。
放射能杀真菌孢子,但不减少毒素含量。
有机溶剂可提取花生油、棉籽油中的黄曲霉毒素,几乎可将油中所有的黄曲霉毒素除去,但成本高,应用不广[43。
]在当前的实际生产中,往饲料中添加可以吸附霉菌毒素的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利用吸附剂来降低机体对毒素的吸收率,减少毒素对机体的毒害作用,众所周知的吸附剂主要有水合硅铝酸钙钠盐、蒙脱石、膨润土、粘土、沸石和活性炭等。
汪前红、齐德生等[44,45]报道含有矿物、酵母等的复合吸附剂以及蒙脱石均能降低AFB1对动物的负面作用。
在含黄曲霉毒素日粮中添加复合吸附剂或蒙脱石,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AFB1对动物的毒性作用,降低AFB1中毒的死淘率,一定程度上恢复动物的生产性能,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
生物法去除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的概述和展望

QUALITY AND SAFETY质量与安全272018·6摘 要 黄曲霉毒素是包括花生粕在内的饲料原料感染黄曲霉等真菌后,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
由于其强致癌性,降低其毒性甚至去除其存在已是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目前已有的黄曲霉毒素去除方法中,生物法,尤其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酶的降解方法,由于具有重复性、均一性和操作简单等特点,逐渐成为优选方法。
本文着重对去除黄曲霉毒素的生物法进行概述,并对每种方法中的主要菌种、去除原理以及优缺点进行列举、归纳和总结,同时对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未来趋势做了简单展望。
花生粕是脱壳花生经压榨或浸提取油后的副产物,其每年产量在600万t左右。
其营养非常丰富,粗蛋白含量上,压榨粕在44%左右,浸提粕可达47%,比豆粕粗蛋白含量约高3%;同时,花生粕含有丰富的淀粉、糖(高达32.5%)、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B等,以及多种矿物质元素(Mg、K、Ca、Fe、Na、Zn、P、Cu、Mn等),其粗纤维含量不高(去壳花生粕不足5%);另外也含有一些必需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蛋氨酸等),抗营养因子较少。
上述因素也使得花生粕综合营养价值高,代谢能水平高于其它的饼粕饲料。
因此,目前花生粕常被用作畜禽饲料,生产花生蛋白粉、花生浓缩蛋白、花生分离蛋白生物法去除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的概述和展望段素云 朱建晨 刘耀华 杨新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等;另外,食品加工业、造纸业、涂料业、制药业等行业上花生粕也有一定的应用。
然而,花生及花生粕由于含油量高,在生长、储藏和转运过程中易受到霉菌的污染,产生霉菌毒素,尤其是黄曲霉毒素,这不但将严重影响到花生农产品及其副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在其作为饲料时,对动物机体的肝脏产生严重损害,而且少量的黄曲霉菌素就可对动物的生长、生产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因此花生及其副产品中的霉菌毒素的去除,是该领域的一个热点。
目前,黄曲霉毒素的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降解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_1的研究
科技动态
生物降解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
王玉陈现伟山东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为探讨生物降解黄曲霉毒素的作用,试验采用在花生粕中接种黄曲霉菌,并在30 ℃环境中培养7 d,使其产生黄曲霉毒素,然后分别采用高温高压法、添加1 %乳酸菌和1 %酵母菌3种方法处理试样,并测定其黄曲霉毒素B1(AFB11,但仍有72.3 %的AFB1存在;经乳酸菌30 ℃厌氧培养72 h,可使99.4 %的AFB1得到破坏;经酵母菌30 ℃培养72 h
可使83.4 %的AFB1得到降解,且乳酸菌的处理效果显著优于酵母菌的处理效果。
关键词乳酸菌酵母菌花生粕黄曲霉毒素B1
中图分类号: S 816.3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2 - 2813(2012)01 - 0080 - 02黄曲霉毒素(AFT) 是一类能够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真菌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主要包括AFB1、AFB2、AFG1、AFG2、AFM1、AFM2、AFB2a、AFG2a、AFBM2a和AFGM2a 等,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AFB1)毒性最强, 危害最大。
AFT 污染是全球性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
花生粕在生产、储存、运输及加工过程中极易受黄曲霉菌的污染。
受霉菌污染的花生粕一方面使其饲用价值降低,甚至失去商品价值,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易引起人和动物中毒。
目前对AFT去毒方法除了传统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处理方法外,生物学去毒方法以其安全、有效和环保的特点倍受关注,具有较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1.2 试验仪器
霉菌培养箱(MJ-160B-Ⅱ型);远红外快速烘干箱(YHG500-BS-Ⅱ);AFT测定仪(EAB1-95型);植物粉碎机(FZ102型)。
1.3 试验方法1.3.1 试验分组与处理
将花生粕粉碎后放入烘干箱中130 ℃灭酶,烘干,然后加水,使水分含量为20 %,接种黄曲霉菌,并混合均匀,平均分为A、B、C和D 4份,其中A作为空白组。
放入霉菌培养箱中30 ℃培养7 d,检测AFB1的含量。
将经培养后B组花生粕再连续培养72 h后,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121 ℃,102.9 kPa,30 min);C组花生粕添加1 %乳酸菌,混匀,并进行厌氧密封;D组添加1 %酵母菌,混匀。
将A、B、C和D放入霉菌培养箱中30 ℃培养72 h,检测AFB1含量。
每组检测样品数量为3。
1.3.2 AFB1检测
AFB1的检测使用AFB1 酶联免疫定量测试盒进行测定,具体方法按照试剂盒测定程序进行,每处理取3个平行样进行AFB1含量检测。
1.4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LSD法组间比较。
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所有试验结
收稿日期:2011 - 08 - 01通信作者:陈现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花生粕:市售,经检验无霉菌污染和洁净的优质花生粕;AFB1酶联免疫定量测试盒: 江苏省苏微微生物研究有限公司,批号:20110401;甲醇: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黄曲霉菌:由实验室分离并鉴定的AFT菌株;乳酸菌: 由实验室分离、鉴定和培养的嗜热链球菌菌株;酵母菌: 由实验室分离、鉴定和培养的食用酵母菌株。
果均以平均数±标准误差表示。
80
饲料研究FEED RESEARCH NO.01,2012
科技动态
2 结果与分析
表1 AFB1检测试验结果μg/kg组别A组B组C组D组
培养7 d 32.62±3.5733.07±3.5732.78±3.5733.52±3.57
处理后72 h 52.97±3.2138.30±4.76*0.32±1.57**8.77±2.34**
注:表中上标*表示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上标**表示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从表1可见:在含水量20 %的花生粕中接种黄曲霉30 ℃培养7 d,各组均有AFB1的产生,但经显著性检验各组间差异并不显著。
经连续培养72 h后,A组AFB1含量可达52.97 μg/kg。
B组在经高温和高压(121 ℃,102.9 kPa,30 min)处理后AFB1的含量为38.3 μg/kg,比对照组降低了27.7 %;C组和D组AFB1的含量分别为0.32 和8.77 μg/kg,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99.4 %和83.4 %,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C组AFB1的含量显著低于D组。
说明AFB1经121 ℃,102.9 kPa,30 min的高温和高压的处理可显著破坏部分AFB1,但仍有72.3 %的AFB1存在,而利用生物处理方法可较好地破坏大部分的AFB1。
经乳酸菌处理可使花生粕中99.4 %的AFB1得到破坏,经酵母菌处理可使花生粕样品中83.4 %的AFB1降解,且乳酸菌的处理效果显著优于酵母菌。
菌、双歧杆菌、丙酸杆菌和乳酸链球菌等均被报道具有吸附AFT的作用。
Nagendra和Xiaorong(1999)研究了4株双歧杆菌和2株乳杆菌吸附AFB1的能力,结果表明:乳酸菌对毒素的去除能力为20 %~50 %,用蒸馏水洗涤2次吸附AFB1的乳酸菌后,仍有10 %~40 %的AFB1吸附在乳酸菌上。
李志刚(2003)报道了8株乳酸菌对AFT的吸附能力, 结果表明:乳
酸菌结合AFB1的强度为4 %~50 %。
朱新贵等研究表明:在液体培养60 h后,枯草杆菌、乳酸菌和醋酸菌能降解掉89 %、88 %和81 % 的AFB1。
左瑞雨等(2011)研究报道了3株乳酸菌培养液上清液和4株枯草芽孢杆菌对黄曲霉菌丝的生长皆有明显抑制作用。
El Nezami 等筛选出的鼠李糖乳杆菌GG和LC-705,24 h 能吸附培养基中80 %的AFB1。
Shetty等筛选出的酿酒酵母对磷酸盐缓冲液(PBS)中AFB1的吸附能力分别为38.7 %和36.1 %,并发现指数期的酵母吸附能力最强。
刘畅等(2010)筛选出9株酿酒酵母能够吸附AFB1,其中酿酒酵母Y1对AFB1的吸附率可以达81.16 %。
参考文献
[1] Henry S H,Bosch F X,Troxell T C,et al.
Reducing liver cancer global control of flatoxin.Science,1999,28(5449):2453-2454.
[2] Williams J H,Phillips T D,Jolly P E,et al.Human
aflatoxicosi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review of toxicology,exposure,potential health consequences,and intervention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04,80(5):1106-1122.
[3] Moss M O.Risk assessment for aflatoxins in
foodstuffs.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and biodegradation,2002,50(3):137-142.
[4] 孙丰芹,金青哲,王兴国,等.黄曲霉毒素B1
的生物脱毒研究进展.粮油食品科技,2011,19 (1):39-41.
[5] Nagendra Shah,Xiaorong Wu.Aflatoxin B1
binding abilities of probiotic bacteria.Bioscience microflora,1999,18(1):43-48.
通信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双岭路临沂大
学生命科学学院 276000
3 讨论
AFT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及特曲霉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具有致突变性、致畸性及致癌性,其中AFB1的毒性最强,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
AFT广泛存在于谷物、饲料和食品中, 畜禽摄入污染的饲料引起动物体质量下降或引发疾病, 间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AFB1具有极强的致癌作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目前利用生物降解AFB1是既安全又有效环保的方法。
微生物对AFT的作用主要有2方面:一是微生物细胞对AFT的吸附作用,二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酶对AFT的降解作用。
AFT生物降解, 是指AFT分子的毒性基团被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所分泌的胞内和胞外酶分解破坏,同时产生无毒的降解产物的过程,毒素生物降解是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研究表明:乳酸菌属的许多菌株,包括乳酸杆饲料研究FEED RESEARCH NO.01,2012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