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事迹材料六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六篇
【篇一】
“多穿点衣服,有点冷,接近零度了。
”
3月22日,**之滨的**山城春意浩荡、花香满园。
8:30,记者从县城乘车准备前往素有“鄂西屋脊”之称的**镇,采写高寒山上“非常父子档”的故事。
刚好上车,一条短信在手机屏幕上弹出。
三月末了还下雪?天气这么恶劣怎么工作?“在这里扎下根,真的需要勇气和毅力。
”无数个问号和联想在记者脑海中翻腾。
沿318国道盘桓而上,车窗外云雾袅绕、寒气凝固,两个小时的车程,从春穿越到了冬。
这条温馨短信是**镇**村支书**发送的,他是“非常父子档”主角之一“小雷书记”。
父亲“大雷书记”**是**镇**社区书记,就是这样一对父子深情扎根**。
两代人一条轨迹:从结缘警察到下村当干部
雪花纷飞,山峦留白。
海拔从400米爬升到1700米,车内显示气温1℃。
10:30,推开车门,走进**村委会办公室,村支“两委”干部围着火炉填报表、写文件。
在墙角小桌上,**一笔一画修改着一份4000余字的党建促扶贫调研报告。
**年11月20日,90后青年**当选为**村支书。
"基层就是一个大课堂,人民群众就是我的老师。
”除了村支书,**还是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他说,戴上了支部带头人和脱贫引路人两个帽子,就要在挑战和压力间选择前行。
“滑雪场大项目落户到我们这里,多么幸运的好事,乡亲们要支持这
个利在万代的工程。
”12公里外的**社区积雪已超过1公分,**与村支“两委”干部、“尖刀班”成员双脚踩着嘎吱嘎吱作响的雪地,挨家挨户
宣传政策,争取征地拆迁支持。
今年50岁的**曾是**镇派出所的一名辅警,15年坚守在**高山之巅上。
在这里流传着一句俗语——半年不见天(雾大)、半年不见地(雪大)。
在高山、大雪、迷雾间出警执勤,**每年跑遍全镇22个村(社区),处理各类案件、纠纷600余件。
一身警服,一段警缘。
在警察父亲的影响下,**高中毕业时遂父愿填
报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毕业时却悖父愿报考了选调
生,在**镇政府、县委统战部干了3年公务员。
几乎在同一时间,**告别了奋斗青春的警营,被推荐、选举为社区书记。
以前,接到报警赶到现场摊出法律册子照本调解,现在,听到群众一
声诉求,磨破嘴皮子,理清一堆芝麻蒜皮的小事。
“当警察时办案有法律
尺子,当社区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就要用足绣花功夫了。
”**笑着说,他仍
珍藏了一套警服,有时在家里穿穿过下瘾,如今当社区书记也是一种警缘
再续。
结缘警察到下村当干部,父子两代人踏上了一条轨迹。
“**生了养了我,父亲在这里的从警经历激励了我,做一个当家、引路的好干部,很值!”接过父亲手中接力棒,**称要走一遍父辈路,用奋斗来献礼新时代。
父子兵一个战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2022年12月29日,在华中最大滑雪场——**滑雪场,6名专业人员
完成首次试滑,冰雪经济时代开始搅“热”**。
**形象对比**“冷”了一年:**公路通车,**从国道过境地走向了交通边缘地。
从5月22日签约到10月28日开工,**创造了全国滑雪场
“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试滑”的“**速度”。
快速度的背后是
慢功夫,当时作为滑雪场项目协调办成员的**心里清楚,5个月时间,征
地拆迁1200亩,涉及54户,每寸土地都是块“硬骨头”。
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丝毫马虎不得。
**专门从淘宝为父亲**购买
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读本,嘱咐他一定要背诵、摘抄、
做笔记,**恶补了补偿标准、政策等知识,每逢屋场会、院子会讲清讲透。
就在10月24日,离开工日仅4天,仍剩下9户未签协议,那夜**彻
夜失眠。
“滑雪场建在我们家门口,国家补偿了钱,还造福后代,为何不干?”居民陶世芬家中的小组会上,**一席掏心窝子话,讲哭了70岁的
村民陶松桃,陶松桃当即站起身发言:“我们再不签字,就是阻碍**发展
的历史罪人。
”
新官上任,三把火未点燃,**很快意识到老百姓心里燃着一团“火”:2022年6月,一场冰雹袭击**,300亩烟叶绝收,224户农户受灾,补种
的甘蓝、白菜遭了虫灾,可谓祸不单行。
**认识到“第一把火”就要“烧”在安抚民心、恢复生产上,迅速请来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调查灾情,探讨
治虫之策,免费发放杀虫药和器械。
害虫消灭了,250亩蔬菜“恢复健康”,这才松了口气。
**经历了公社、乡镇到村的名称更替,一直是煤矿运输必经之地,高
峰时期全村有120人买大卡车运煤挣钱。
在煤矿去产能关闭退出政策波动
下,这批人被迫丢掉了饭碗。
如何走出“煤炭黑”,进入“生态绿”,**
认定了产业绿色转型之路。
“种烟比运煤还是长远些,种得好年年有。
”9组村民陈盛开拖拉机、卡车运煤干了16年,现在改行种烟,每年50亩烟叶收入10几万。
从司
机变身烟农,像陈盛一样,全村有40余人。
据统计,全村烟叶1100亩、
药材155亩、芜湖椒30亩,致富产业来了一个“绿色转身”。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大、小“雷书记”劲儿都使到了一块儿:让老
百姓的口袋鼓起来,脑袋“富”起来。
**社区集镇3公里主街道沿线居民“开门扫地”成习惯,“26名党员+1026名居
民”争先创优双培双带;**村200亩河沟治理打造美丽乡村,每家门
前种花种草美化庭院……在一个战场上用硬实力筑堡垒、软实力强阵地,
这对父子兵冲锋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第一线。
好朋友一个约定:怀一颗公心做一份良心事
在土生土长的家乡当干部,这个“当家人”怎么当?**和**共同立下
一个约定:不拿一针一线,不贪一分一厘,党和国家培养培育了我们,我
们要怀一颗公心,为老百姓做良心事。
“官小责任大,钱少事情多。
”**说,干了大半辈子,工资从500元
涨到1500元,至今在集镇上租房住。
儿子结婚时没帮上什么忙,连老父
亲脊椎受伤住院都没在身边照料,亲人、朋友都觉得自己只认工作、不认
感情。
“我很幸福,有一个懂事的儿子!”他明白,儿子遗传了自己为民、务实的基因。
吃了两回闭门羹,**有些气,但打心眼里为儿子的正直点赞。
“国家搞大建设,土地是最敏感的问题,千万要守住底线、坚持原则。
”作为儿子,**也经常给父亲提神醒脑。
儿子为父亲上网买书、讲法律政策,用保护的方式孝敬父亲;父亲给儿子传递家风,教给他忆苦思甜的道理,用启发的教育呵护儿子。
“我们虽不富裕,解决温饱已不是难题了,该为社会做点贡献了。
”**在心中早已把儿子当成了朋友。
3月20日,**犯上了难:一条硬化公路经过村民陈某的屋前院坝,陈某自出资金2000元将公路之外的地方硬化,最终他却不让车辆通行,每次调解达成了一致意见,次日就反悔了。
无奈之下,**搬来了救兵父亲**,**凭着做民警时积累的群众基础,用情用理说服陈某,在村干部作证下,陈某承诺:支持拥护新班子,再不无理惹事、闹事。
“辈分上,我们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
但在工作上,我们互相监督、互相帮助,是朋友、是哥们儿。
”**说,把“公”字放在心中,小家和大家都能和和美美。
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这对鄂西屋脊上的“非常父子档”,用公心用良心做事,书写一颗“初心”,演绎“父子二人转”的基层故事。
【篇二】
一间不足50平米的简陋居室内,除了一些必需的生活物品外,唯一的卧室里,两张单人床就是整个屋内最大宗的家具。
一张床上躺着80岁的瘫痪母亲;为了方便晚上照顾母亲,一张床留给自己,两张近在咫尺的床铺,把本不宽敞的卧室,塞得更加拥挤......
这就是**县**镇**村“尖刀班”成员**的家,也是她带着瘫痪母亲在
扶贫村安的“家”。
“有妈的地方,就有家。
”谈及驻村扶贫的责任,以及照顾瘫痪母亲
的艰辛,48岁的**依然把坚强的微笑写在脸上,笑靥如花。
9月20日,记者来到**的驻点村,零距离感受到她作为战斗在八百
里**脱贫攻坚一线的一名普通扶贫人的大爱情怀。
瘫痪母亲的孝顺女儿
**是**县人保财险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2022年被选派驻村。
纵然扶贫
工作千头万绪,压力山大,但**总是会每月挤出一
两天的时间,赶回县城的家,看望年老多病的母亲。
天有不测风云。
2022年,**的母亲不幸瘫痪在床,失去了自理能力。
突如其来的变故,一下子打乱了**的驻村生活。
“你还是从村里回单位吧,这样更方便照顾母亲。
”
“现在正是村里脱贫的关键时期,扶贫任务等不起。
单位若另外排个
新手驻村,光熟悉村情就要一段时间。
驻村一年多已积累了很多扶贫经验,我还是留下吧!”
婉言谢绝单位领导的工作建议后,**做出了一个决定:带着瘫痪母亲,就在村里租房安个“家”。
搬“新家”的当天,县人保财险公司经理**亲
自给**的“新家”送来被褥等暖心的生活用品。
为了不因照顾瘫痪母亲而影响扶贫工作,这位坚强的女人练
就了一套忠孝双全的“超人本领”:晚上熬夜给母亲把次日的饭菜提
前准备好,每次给母亲做饭只需要几分钟就能搞定;遇到入户扶贫,就在
临走时给母亲换好超大的尿不湿;为了防止母亲从床上摔倒,就在网上购
买厚厚的海绵垫放在床边以防万一;从厨房、卫生间到母亲的卧室即使只
有近10米的距离,但**总是以小跑步的速度,只是为了不耽误一分钟上
班的时间......
看到**一天天累瘦了,驻村“尖刀班”队员们都心疼起来。
大家加班时,都劝她道,家里有困难,就不要和大家比着加班干。
但**始终坚持,
村里扶贫的事一样也没有因照顾母亲而落下。
“**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她的敬业精神我们由衷佩服。
”村支书田
海山点赞道。
肾病兄弟的知心大姐
让**放心不下的除了母亲,还有村里的乡亲。
今年30岁的朱海雄和弟弟均患上了尿毒症。
两个儿子双双患病,精神、经济上的双重重压,让年过花甲的老父亲一度精神失常。
这无疑让这
个因病致贫的家庭雪上加霜,朱海雄甚至失去面对生活的信心。
“我把她当我的亲姐姐一样看待,她每次到我家都帮我干活,还帮我
做饭,让我重新对生活有了希望。
”谈到知心大姐**,朱海雄特别感动。
如今,朱海雄不仅走出了生活的阴霾,还自力更生种上7亩地的辣椒。
攻坚一线的铿锵玫瑰
近三年的驻村扶贫工作,**不知流过多少汗水,甚至流过委屈的泪水,但她依然选择坚守,绽放成攻坚一线的铿锵玫瑰。
和驻村“尖刀班”成员一样,**身上的扶贫责任巨大。
除了负责全村
的“雨露计划”政策落实,承担本村13组精准扶贫相关的工作,协助村
级档案管理,还有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户的硬性任务。
2022年10月,**在入户开展“一标三实”的工作中,因核实身份证
号码等信息时,遭遇到一名患间歇性精神病村民的无故殴打,导致头部受
伤住院3天。
但考虑到肇事者的情况特殊,**最终还是选择了谅解,甚至
连医药费也是自己解决。
“比起贫困群众脱贫的大事,个人的一点委屈算不上什么。
”
**说,这是她一直坚持驻村扶贫的理由,“何况我也并不是一个人坚
持在攻坚一线,特别是自己单位给予的方方面面的支持。
”
作为人保财险综合业务全州第二,每年拿下7000多万元并占据全县
保险业务总量近“半壁江山”的**县人保财险公司,在屡创保险佳绩的同时,始终不忘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近几年,该公司先后帮扶过五个村,
公司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共计86户,每年投入扶贫资金均在10万元以上,先后帮扶驻点村添置6万余元的办公设施,并连续四年为公司帮扶的每户
贫困户免费购买治安家财保险一份。
同时,公司还长期资助4名贫困学生,公司经理**个人结对帮扶4名贫困学生,直至他们完成高中学业。
“公司之所以尊重**带着瘫痪母亲驻村扶贫的选择,其中还有公司有
意把她放在攻坚一线培养的原因。
”**介绍说。
目前,由于脱贫攻坚业绩突出,并积极要求进步,**已成为
**镇**村党支部发展的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三年,守望脱贫攻坚一线!三年,一名保险人的攻坚历练!扶贫路上,**一定会向党组织交一份合格的入党答卷!
【篇三】
5月13日,在**县**镇一个挂着“**铺子”的临街店铺里,四五名员工忙着打包、发货。
今年30岁的**,约一米七的个头儿,身板略显单薄,两只空荡荡的袖筒引人注目。
励志童年
1989年3月2日,伴随着一声啼哭,**出生在**县**镇**这个小山村里。
都说生男孩是喜事,但**的出生,却让这个家庭高兴不起来,因为**先天没有双臂。
**出生不久,有人就议论纷纷,是不是**的命不好?大家都建议他的父母把他送人。
“他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再苦再累也要把他养起。
”母亲**坚定地回应道。
小儿子9个月,大儿子12岁,丈夫因脑中风突然离世,**
一人拉扯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
有人劝**改嫁,但她却坚持独自把两个孩子养大。
寒来暑往,**一边背着**,一边干农活。
十分忙碌时,**把**放在一边,坐不稳的**经常摔得头破血流。
**4岁那年,试着以椅子为支点,把下巴靠在椅子上,双脚发力站了起来。
“**那个时候站起来了,我心里非常高兴,我想他既然能站起来,将来也能跑起来。
”**笑着说。
为了练习走路,**的脸上和头上到处是伤疤,因为想着和小朋友一起玩,经常摔得鼻青脸肿。
母亲心疼**,便经常阻止他出门。
1997年,**9岁,**觉得孩子不读书就没有出路,于是带着**找到了
**小学的王万化老师,让**当场用脚写字给王老师看,在王老师的帮助下,**顺利进入**小学。
“王老师给我定制了课桌,对我照顾有加。
”**说,同学们用手写字,速度非常快,而他用脚写字非常笨拙,要先用左脚压着本子,右脚夹着笔,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有时候同学们下课玩的时候,**还在赶作业,也
正是这般努力,**成绩一直名列
前茅。
脚上生财
然而,念到初二的**却再也不想去学校了。
原来,从小学开始,上厕
所一直是他难以逾越的障碍。
随着年龄增大,他越来越觉得憋屈,便主动
结束了自己的学业。
回家后,他发誓要克服这一困难。
一年多后,他终于
学会了自己上厕所。
母亲和哥哥没日没夜地干活,**负责烧菜做饭等家务。
2022年春,
家里的母猪下了13个猪仔,母亲准备卖掉猪仔,被**拦住:“我来养!”为了喂猪,**自己上山割猪草,脚趾差点被割掉。
历尽艰辛把猪养大了,
却由于销路不好,亏了3000多元。
2022年,好心人送给**一头山羊,他如获至宝。
到2022年,山羊从
一头发展到35头,当年卖羊赚了1万多元。
在一家人的努力下,生活一
年比一年好,他们家掀掉了茅草屋,盖起了两层水泥楼房,还买了一辆小
型农用车。
2022年初,**县开展扫网盲活动,**萌生了开网店的想法。
从一个
脚趾头练习敲键盘,到十根脚趾熟练打字、处理图像和视频,**学会了使
用手机、电脑。
他从乡亲们家里收来苞谷酒、土鸡蛋、蜂蜜、菜油等土特产,放到网
上卖,没想到备受消费者欢迎,网店生意渐入佳境。
几年下来,**的网店
成交总量16.2万单,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今年5月14日,CCTV-7《致富经》以“无臂小伙,脚上生财”为题
专题报道**。
《今日头条》一段“农村无臂青年**,用麻利的脚切土豆片,这刀工是又快又好”的视频,获253万次点击播放,众多网友留言为**叫好。
脱贫“网红”
搭把手,往前走。
富起来的**不忘回报社会,选择和贫困户抱团致富。
**镇**村村民**,老父亲患病多年,妻子患糖尿病,他本人患脊椎骨
质增生,看病吃药共欠下10多万元债务。
迫于生计,**借贷23万元,办
起了董氏酒厂,年产苞谷酒3万公斤。
因为酒的品质好,**与**建立了供
销合作关系。
为缓解**的资金困难,**先后借给**5.9万元。
**银行贷款15万元
快到期了,**承诺先帮忙还上。
一年时间里,**铺子为
董氏酒厂销售苞谷酒1.3万公斤,近15万元货款没拖欠一分。
2022年10月,**镇**村村民**的一万多斤脐橙滞销,**在短短几天
内就将橙子销售一空。
“通过电商平台,帮我们把橙子卖出去了,比别人收购的价格还高,
周边贫困户的脐橙都通过**铺子的电商平台卖出去了,感谢**帮我们解决
问题,给我们带来收益。
”**高兴地说。
有人拉,自己也要往上爬。
**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勉励他人。
今年27岁的**,家住**镇**,小时候因摔伤致左腿截肢,残缺的身体把他困
在了家里。
**得知**有创业想法,便让他到**铺子学习客服、打单和收款,每个月付给他1000元工资。
“贫穷不可怕,身体残疾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一颗坚强的心,
可怕的是自我放弃。
我没有双手,可以通过双脚从精神上站起来,从经济
上站起来。
”**说。
据不完全统计,**为240多户农户销售土特产品,带动贫困户147户,直接增收500多万元。
2022年以来,他先后荣获**青年五四奖章、**省
劳动模范和恩施州“脱贫攻坚榜样”等荣誉称号。
“只有脚踏实地、永不放弃,我的**铺子才会走得更远。
希望通过组
建自己的团队,建成电商运营中心,借助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多种方式,
帮助老乡们把土特产卖出大山。
”对于未来,**满怀信心。
【篇四】
**县**镇**村是典型的**村,属于全县重点贫困村。
2022年初,****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建“尖刀班”进
驻该村。
几年来,该村基本实现了家家户户通水、通电、通公路,一大批
贫困户走上了致富道路。
新年开春,记者到**村采访,深深地被“尖刀班”工作队员与贫困户
的“鱼水之情”所感染。
两次哭泣的不同意境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74岁,右腿三级残疾,老伴71岁,家住**村
一组。
2022年初,“尖刀班”进村后首次到访龙家。
刚问起家庭状况,**
夫妇就哭了起来。
原来,2022年底,**30多岁的儿子因肝癌、胆囊癌病逝,儿媳离家出走,留下了正在读高中的孙子。
这个家庭原本就因为儿子
治病欠下不少债务,这次打击,对于两位老人与一个孙子组成的特殊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
面对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尖刀班”队员多次上门谈心、慰问,让老人重拾生活的信心。
同时,细致地帮助他们寻找摆脱贫困的路径。
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尖刀班”班长**多次找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帮助其孙子申报了“雨露计划”“春风助学行动”等项目,一笔笔助学金
让孩子求学无忧。
工作队员还帮助他家申请危房改造,把旧房修葺一新;
此外,根据老人的特长,帮忙争取15亩烟叶种植指标,每年创收五六万元;靠着老人的勤劳,靠着工作队员一次次贴心的帮扶,龙家终于走出了
低谷,孙子也考上了中南民大。
此间,发生了一段趣事:与之结对帮扶的干部李世庆出资,两次托人
从香港带来专治腿疼、胃痛的西药,让**减轻疼痛,全身心投入到生产中。
3年来,李世庆共到**家30余次,每次都嘘寒问暖,指点致富方法,可
没吃过他家一次饭,没抽过一根烟。
**心里十分愧疚,千方百计地打听到李世庆喜爱农家编织的扫帚的信
息后,便抽农闲时间精心编织了3把扫帚送给李世庆,结果,李世庆收了
扫帚,却硬塞给他150元钱,并严肃地说:“这是我们的工作纪律,莫让
我犯错误。
”
2022年初,**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主动申请退出了低保。
他说:“把低保让给更需要帮助的农户!”
2022年7月,**带着考取大学的孙子专程去北京天安门,瞻仰毛主
席遗容。
在毛主席遗体前,**再次哭了!这一次的哭泣,他流出的是激动、幸福的泪水。
回家后,**专门请人写了一副谢党恩的对联贴在大门上,并在二楼阳
台上制作了一条标语:“念党情、感党恩,永远跟党走!”
两个特别农户的蜕变
**村海拔1200米。
村里大部分家庭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年人守家。
截至2022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500余元,在温饱线上挣扎。
如何根治和拔掉穷根?“尖刀班”的思路是:必须盘活产业
这盘棋,从“根”上让贫困窘境破局。
**村是全县烟叶种植“资深村”,“尖刀班”通过上门入户算细账,引导农民从过去的摊派烟叶种植
指标到如今的烟农主动争取指标,让烟叶唱响脱贫致富主角戏。
村里有两个代表人物的故事,给记者的心灵触动很大。
一个是特困户**种烟脱贫的故事。
今年62岁的**,家住**村五组的
半山腰,是该村最偏远的贫困户。
2022年12月27日,国家扶贫办领导
和新华社记者暗访看到这家还是土坯房时,十分惊奇。
原来,这是个一家三口都在吃低保的深度贫困家庭。
**夫妇年岁已高,儿子田青2022年查出患尿毒症双肾坏死,每周要进县城医院做透析3次,
每次医疗费医保报销后还要自费50元,一次往返的路费70元。
这样一算,每年要花费6000元。
2022年11月,**找到县慈善总会反映情况,为田青建立绿色通道,
解决了这笔特殊费用。
同时,和工作队员一起争取项目,先后帮助**家解
决了水、电、公路入户以及危房改造问题。
同时,安排技术员指导**种烟
6亩,年收入达2万元。
闲暇时间,田青还利用石匠手艺挣得4000余元
收入。
一见到记者,**就乐呵呵地说:“是工作队拯救了我们这个不幸的家庭,没他们拉一把,不可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
村里还有一个特别人物:四组的**——全村种烟面积最多的贫困户。
**全家4口人,致贫的主要原因是两个小孩读书开支大,大女儿读大学每
年要4万元,小孩读中学在镇上寄读每年要6000元。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工作队一方面帮助争取泛海集团每年5000元的
大学生扶助金和“春风行动”每年2000元学费救助,另一方面,对口帮
扶的干部**和工作队员一起上门,发动**租赁其他外出打工村民闲置的田
地种烟叶。
起初,**信心不足。
去年春节期间,身患重病的**与丈夫一起专程给
他家送来一袋大米和一壶香油,鼓励他种烟致富。
看到扶贫干部抱着病体
还不忘帮扶农户,**感动了,发誓要用行动回报关心自己的亲人们。
结果,去年他一口气种了30亩烟叶,仅此一项收入达到12万元。
他
还利用烟叶种植的闲暇时间外出打工,每年可收入2万元。
两个“尖刀班”队员的“比武”
天地间一杆秤,一头挑着民生、一头挑着民心。
工作队用担当和责任
贴近群众、温暖群众,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把群众工作
这篇大文章的落脚点放在细处、小处上
在**村“尖刀班”里,一对特殊的组合悄然展开了服务群众“大比武”。
他们是“尖刀班”成员、驻村第一书记王联华和“尖刀班”成员**。
两人年出生,今年43岁,又是同年一个大学毕业,且两人均担任过
乡镇林业站长、保护区办公室主任,如今又同在一个“尖刀班”驻村。
还
有一个惊人的巧合是,两人的父亲均患上癌症。
**2022年10月进村后就一头扎进贫困户中,深受群众喜爱。
2022年初,**的父亲查出膀胱癌,经过治疗有所好转。
去年3月,
王联华的父亲旧病复发,到宜昌市二医院动手术,王联
华请假只去照顾了几天,就请陪护照料父亲,马上返回村里开展“走
访全覆盖”工作。
去年5月,**的妻子不慎摔伤,手臂骨折,在宜昌市医院缝合了17针。
他托人照看妻子。
儿子放暑假了无人照看,他就把儿子带到扶贫村。
白天,他进组入户开展工作;晚上回到村委会,就会和儿子上演父子一起
做功课的温馨场景:一个填写扶贫日记,一个做暑假作业。
凭着对贫困群众的一腔深情,不久前,王联华被中共**县委表彰为
“百佳扶贫干部”。
被当地群众称为亲人的“尖刀班”队员**,凭着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多次成功化解群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