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校内教育公平问题之我见
是否应该废除教育公平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教育公平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教育公平。
首先,我认为应该废除教育公平,因为教育公平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能力和兴趣都是不同的,有些人擅长文科,有些人擅长理科,有些人喜欢艺术,有些人喜欢体育。
如果强制所有人都接受相同的教育,那么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为有些人可能并不需要或者并不喜欢接受某些教育资源。
这样一来,教育资源就会被浪费,而且还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困扰。
其次,废除教育公平可以更好地满足个体的需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如果废除教育公平,就可以更好地根据个人的需求来安排教育资源。
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更适合自己的教育,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正如马克思所说,“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获得自己的自由和权利。
”。
最后,废除教育公平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更适合自己的教育,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样一来,整个社会就会更加繁荣和进步。
正如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说,“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教育公平。
首先,我认为不应该废除教育公平,因为教育公平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无论他们的能力和兴趣如何。
如果废除教育公平,就会给一些人造成不公平和歧视,这是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
其次,教育公平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如果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就会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从而减少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这样一来,整个社会就会更加稳定和和谐。
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教育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
最后,教育公平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如果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就会有更多的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样一来,整个社会就会更加繁荣和进步。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所说,“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
关于教育公平的作文

关于教育公平的作文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不论其社会经济地位、种族、性别或其他背景因素。
教育公平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也关乎整个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着,一些人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这不仅影响了他们个人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采取措施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是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质的教师,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却面临着师资不足、设施简陋等问题。
这导致了贫困地区的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其次,家庭背景的不平等也是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家庭中,由于父母的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等不同,孩子的受教育机会也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一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使得孩子在教育上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贫困家庭的帮扶,提供更多的教育补贴和资助,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另外,性别、种族等因素也会影响到教育的公平。
在一些地区,由于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问题,一些学生无法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的打击,建立起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下接受教育。
总之,教育公平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它关乎每个人的发展,也关乎整个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我们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加强对贫困家庭的帮扶,建立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下接受教育。
关于教育公平的作文

关于教育公平的作文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在现代社会,教育公平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教育公平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分配、家庭背景对教育的影响、地区差异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等方面探讨教育公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首先,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了教育公平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在一些名校或者富裕地区,而贫困地区或者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在教育机会上的不公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其次,家庭背景对教育的影响也是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或者家庭教育观念的不同,孩子的教育机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资助体系,帮助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同时,加强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地区差异也是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一些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水平较高,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这就导致了地区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以确保地区之间的教育公平。
最后,教育制度的改革也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改革教育考试制度,减少对学生的歧视,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
总之,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
我们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指导,改革教育制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公平的教育。
是否应该废除教育公平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教育公平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教育公平。
首先,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且在现实中很难达到。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了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条件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在中国尤为明显,一些地区的学校条件非常差,师资力量不足,甚至没有足够的教科书和教学设备。
这种情况下,要求实现教育公平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教育公平的实现可能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可能会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对所有学校和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标准和要求。
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因为得不到应有的教育资源而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教育质量。
最后,教育公平的实现可能会减少教育的竞争性。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促进了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废除教育公平可能会导致学校和学生之间失去了动力,整个教育系统也可能会因此而停滞不前。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教育公平。
首先,教育公平是每个国家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教育公平的实现能够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不会因为家庭背景或地域差异而受到影响。
正如马丁·路德·金所说,“教育是最强大的武器,用来改变世界。
”只有通过教育公平,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教育公平的实现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如果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现象的加剧。
而教育公平的实现可以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机会,从而减少了社会的不满情绪,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教育公平的实现可以提高整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取决于它的人才储备,而教育公平可以让更多的人才得到培养,从而提高了整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正如尼尔·阿姆斯特朗所说,“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没有之一。
”教育公平的实现可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国家的重要资源。
综上所述,教育公平的实现是每个国家都应该追求的目标,它能够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高整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优质均衡教育观之我见

优质均衡教育观之我见摘要:本文阐述了优质均衡教育观:如何解决基础教育年限太长困境;教育均衡化的实现要依赖于社会教育状况的改善。
关键词:优质教育;均衡化;我见“有一种东西,它的基础很牢固,所占的面积较大,身躯向高空伸展,体积在向高空伸展的过程中逐步收缩。
”你知道我刚才描述的是什么形象吗?如果你回答的是“塔子”的话,那么你只答对了一半。
我所描述的不只是“塔子”形象,还包括我国教育所设计的人才知识结构形象。
基础教育阶段,我们的基本做法是百花齐放,学生学习所涉及的领域很宽泛;高中阶段分了文理科后,学生学习的领域实际上已开始收缩;大学里分系、分专业,接触的领域进一步缩小;研究生、博士生则是在专业领域内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勾勒个人从小学到接受博士教育的历程,其知识结构不是一个活脱脱的“塔子”形象吗?据此看来,主张在建立牢固基础的前提下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思路,构筑“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一、基础教育应该重视,但其年限太长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有不少人把它理解为培养“全才”的教育,培养“万金油”式的学生。
他们认为:学校教育应当培养“人才”,应当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应当“砍掉”一些“毫无用处”的学习科目和学习内容。
对此,我不敢苟同。
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打基础,学生现在的基础打得宽泛一些,在竞争社会中就业选择的机会就会多一些。
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设计与个人设计是有矛盾的,在劳动力资源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就业的竞争会显得日益激烈,个人设计与社会需要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仅有一技之长是不够的,学校教育必须为学生提供多种可能的发展空间,才能让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
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更宽泛的基础显然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基础教育不容忽视,但是它的年限太长,从小学到高中教育结束,我们算一算学习的时间,长达十二年。
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关系之我见

观判断 , 用来解释教育资源分配的科学性;教育效率除
了经济效率外 , 还有精神 效 率 。教育 的精神效 率来 自于 教 育 自身 的特性 , 对 于 物质 产 品来说 , 育是 一 种 精 相 教
神产品。 教育 的精神效率是潜在的 , 不能准确衡量 的 , 表 现为社会 风貌 、 伦理 价值 和精神 文 明的进 步 。 二、 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的关 系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一定范 围内是矛盾的 。由于教 育资源的稀缺性 , 国家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 往往照顾 到平等 , 就会牺牲一定的效率 , 反之亦然。教育发展在数 量和质量上的两难 ,或者说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 的两难 是典型的平等与效率 的抉择 困境 。大众教育和英才教育 总是难 以同时兼得 的:追求教育 的大众化 , 谋求数量上的 发展 ,往往不得不部分牺牲教育质量; 追求教育 的英才 化, 谋求质量 的发展 , 往往又不得不 以牺牲教育平等为代 价。 这只是教育平等与效率关系的一个方面 , 教育平等与 效率关系也比较复杂 , 它们之间不一定构成对立关系 , 它 们可能此消彼涨 , 也可能都得到提高或者两败俱伤 。 ( 一 ) 两者相 互 包含 、 互促进 相 总体来看 , 教育公平与效率二者不但没有互斥性 , 而且还有相互包含 的一 面 ,二者都是对方衡量 自身高 低 的一个 基 本标 准 ( 但 不 是所 有 或者惟 一 的标 准 ) 。一 方面 , 没有毫无公平的效率 , 也没有毫无效率的公平 , 效率不能脱离公平来衡量 , 公平不是效率 , 有公平不意 味着 效率 ,但公平本身就应该是效率 的一个重要 内涵 和构成 , 是判断效率 的价值纬度之一 。有公平不意味着 高效率 ,但完全无公平绝不是有效率 。在衡量教育制 度、 政策有无效率 时 , 必须考虑 到教育对社会公平状态 的影响 ,必须 考察教育公平 的兼顾程度如何 。另一方 面 ,公平也不能脱 离效率来衡量 ,在衡 量某种教 育政 策、 制度 究 竟 是 否公 平 时 , 必 须考 虑 到 教 育政 策对 教 也 育 的社会 效率状 况 的影 响 。 教育公平本身就 隐含有教育效率 的意义 ,教育效 率也体现着教育公平 的价值 ,二者互为 因果 ,互相促 进, 相辅 相 成 。一 方 面 , 育 公 平有 利 于促 进 教 育效率 教 的增 长 , 育公 平 是 教 育制 度 合 法性 的依 据 , 教 是教 育效 率增 长 的源泉 。 国家 和社 会 对 教育 资 源 的公平 配置不 仅 能够减少 浪费 ,而且能够激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工 作 与学 习的动力与热情 , 而有利 于提高效率 , 大教 从 增 育的收效 。效率 的取得 , 中最重要 、 其 最根本 的是人 的 要 素 。人 的行 为 的积极 性 以及 由这 种 积极 性 引发 的人 的创造性 , 是一切效率 的源泉 , 而人 的积极性 就其合法 J 性和持久 性 而 言 , 只能来 自公平 的社 会 环境 和机 制 。 它 因此 ,公 平 在其适 用 范 围之 内有 利 于 促进 教 育效 率 的 提高。另一方面, 教育公平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物质保证 的, 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的建设与完善 。教育效率 的提 高不仅有助于扩大教育资源 ,从而为追求进 一步 的教
教育公平与正义之我见

教育公平与正义之我见作者简介:胡秋梦(1986—),女,汉族,重庆铜梁人,教育学硕士,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彭道愔湛(1986—),女,汉族,四川达州人,教育学硕士,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学前艺术教育。
摘要:教育公平与正义历来是教育界及社会其他各界探讨的重大问题,追求教育公平与正义是教育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本文从教育公平和正义的概念,目前我国教育公平与正义的困境,以及相应的反思和探讨来探究此问题。
关键词:教育,公平,正义教育公平与正义是教育界人士关注的重大问题。
“公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一般代表的是追求经济意义上的双赢,当事人不管身份、地位怎样,都有权利得到平等的对待,获取自己应得的利益。
而“正义”一词在《新书.述》中解释:“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
”由此,在古意中,“正”的字面意思和“直”是相同的,表示不弯曲、挺直之意;而内涵的意思则是与人的道德品德有着紧密的联系,指个人的言行正、品德好之意。
而“义”也可写做“義”,上为羊,下为我,都是表示吉祥、和善的形象,所以“义”经常用来指对人有道德、心存善良的意思。
之后先贤圣哲们更是把“义”作为言行的规范。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成为恪守多年的道德评判标准。
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正义”的意思是“公正的,有利于人们的道德和事业。
”这种解释也与古意一脉相承,所以“正义”经常不是“事物性”的所指,而是暗藏“人性”内涵,它是指在基本的公正基础上能够帮助弱势群体最终获得最大权益。
一、教育公平和教育正义的概念公平和正义在各领域有其普遍的意义与作用,然而在特殊的领域也有其特殊的含义。
在教育这个以“培养人”“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中,公平和正义又彰显了其独特的内涵。
公平,特别是社会关系中的公平,大多是从经济这个角度来衡量,一般指资源的占有与分配问题。
不过在教育领域,虽然也要考虑资源的运用问题,但更多的渗透了关于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的问题,它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事业。
申论作文教育公平

申论作文教育公平在当今社会,教育公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然而,由于各地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教育机会的不公等问题,教育公平并没有真正实现,仍然存在许多明显的差异。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
通常情况下,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师资力量匮乏,校舍设施简陋,这导致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相对较差,教育公平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确保每一个农村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建立公平的招生制度。
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由于各地教育资源的差异,导致高考录取分数线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因此,我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公平的招生制度,通过改革高考制度,减少地域性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到参加高等教育的机会。
此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优秀的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潜力。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最后,加强教育公平监管机制的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如校内暴力、升学歧视等问题。
因此,政府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教育公平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教育公平得到有效保障。
总之,实现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个国家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政府、家长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建立公平的招生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加强监管机制建设。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落实,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实现个人发展的梦想。
学校教育公平情况

学校教育公平情况学校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议题。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公平,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资源,学校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各种不公平因素的作用,学校教育仍存在着某些程度的不公平现象。
下面,就学校教育公平情况进行探讨。
一、基本情况在我国,学校教育公平情况属于渐进式发展。
首先,政府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为全国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提供公平、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保障。
其次,学校教育机构不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地域、经济、文化等不同情况积极探索各类教育协调机制,提升和优化教育条件。
再次,学校重视教育公平,注重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和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增强贫困学生和学习成绩落后学生的获得成功的机会。
二、不公平现象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学校教育公平仍存在某些不公平现象。
具体来看,一方面是资源不均衡。
只有部分优质学校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而其他学校的资源较为匮乏,影响了学习者的公平获得。
此外,由于家庭因素、考试成绩、能力、性别、身体残疾和民族区别等原因,学生在获得教育方面也存在差异,缺乏平等的机会,接受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挑战。
三、解决方案为了消除学校教育公平现象,政府和学校应该共同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教育投入,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和贫困地区。
此外,提高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应成为教育管理者的共同目标,加强教育统筹和规划,确保城乡义务教育有公平的发展条件。
同时,学校教育机构也应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特殊教育、中小学品牌建设、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探索。
总的来说,学校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过程,需要各方协作并给予充分关注和支持。
政府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教育投入、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教育水平以及加强社会合作来消除一切不公平现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条件和机会。
这也是实现国家教育目标、倡导社会公正和谐的重要保障。
如何应对教育不平等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如何应对教育不平等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但是在现实中,教育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切实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的第一步是改善外部环境。
教育不公的一个原因是生活环境影响学生教育质量和学习体验。
穷人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和家庭教育水平都很低,不如富人那样有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其次是改善内部教育价值与教育体制的界限。
学校内部选取不合理,教育流程机械化或反人性化等问题,使许多学生在学校受到劣质的教育,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和成长。
应该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第三是加强政策与措施。
政策对于解决长期存在的教育不平等问题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合适的教育政策和具体措施,采取更多的补偿措施,如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贫困地区学校增加经费等。
此外,还应该对所有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促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和规范化。
最后,全社会要加大对教育公平的支持与关注。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是国家付出的基础设施。
加强社会力量对教育实施的监督,持续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倡导学生在校外多参与公益、实习和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共精神,促进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总之,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繁琐而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全力加大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育政策与措施、改善教育内外部环境和社会支持与关注等方面的力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解决教育不公,实现教育公平。
针对当前教育不平等问题,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可能存在不同的解决方案,但以下方案可能是可行的:1.培养平等教育意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平等教育意识至关重要。
在校内,如果学生发现自己的智力或能力不如其他人,那么他们就会感到自卑或失败感。
教育公平的现状与挑战演讲稿

教育公平的现状与挑战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教育公平的现状与挑战。
教育公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教育公平的现状。
在当今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一方面,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简陋,教学条件艰苦,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却大相径庭。
此外,家庭背景、地域差异、性别歧视等因素也导致了教育公平的不平等现象。
这种不公平不仅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更影响了他们的人生发展和社会地位。
然而,教育公平的挑战依然存在。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教育公平的一大挑战。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其次,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也是一个挑战。
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公平的教育制度,消除各种形式的歧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
最后,家庭教育的不平等也是一个挑战。
一些家庭条件艰苦,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要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更加公平的教育制度;学校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家长和社会应该关心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学生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珍惜每一次接受教育的机会,为自己的未来奋斗。
教育公平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教育公平而奋斗!谢谢大家!。
“教育公平”之我见

“教育公平”之我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它作为教育民主化的一个原则,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教育公平包括受教育者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等方面。
教育公平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均等和教育机会公平。
教育权利均等是指公民不分民族、性别、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这是公民的一项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是由法律保障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剥夺的一项基本权利。
教育机会公平是每个受教育者进入教育机构和参与教育活动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为了使教育权利的公平得以实现,必须创造条件且以法律保障每一个儿童都有均等的入学机会,以我校为实际为例。
目前我校在完善学籍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本着“教育公平”的原则,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弱势群体”,遵循“教学差异”性的原则,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是学习、生活为一体的乐园,让每个学生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曾在2008年,有一位叫冶静的初三毕业生,家住我镇某村。
平时关心集体、善交学生,沈受师生的喜爱。
但在06年期中考试后,突然未到校上课。
班主任老师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电话中家长保证第二天送冶静到校上课。
但第二天班主任查出勤时并未见他的踪影,马上联系家长,但家长说冶静已经外出打工去了。
我们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决不能让一个孩子辍学的念头驱使着我们,六七名老师经过一路的迂回打听,好不容易找到了冶静的家。
站在门口,我们不由得面面相觑,一间破烂低矮的瓦房萧索地立于风中。
犹豫中,我们敲响了门。
进屋后,入目的一切让我们惊呆了,屋内除了一些凌乱不堪的生活用品外,再无余物。
当时我除了用“简陋”一词外,再无法形容这最初的印象。
随着后来适应了屋内的光线后,我们7人的眼球同时定格在后墙拐角的楼梯处,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成年男性一丝不挂的蜷缩在那里,两眼呆滞,语无伦次。
此时此景,冶静的母亲早已泣不成声,我们从他衣衫褴褛的父亲断断续续的哭诉声中了解到,自从冶静大哥患病以后,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变卖出去了,医治了一年多,他的病情仍然不见好转,现已无力回天了,更无法支持冶静上学。
教育公平演讲稿

教育公平演讲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教育公平这个话题。
教育公平,是一个关乎每
个人的命运和未来的重要问题。
教育公平,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不论贫富、不论地域、不论性别、不论种族,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然而,现实中我们却发现教育公平并不普遍存在。
在一些地区,由于资源分配
不均,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现象。
一些地方的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匮乏,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
而在一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孩子们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甚至无法接受基本的教育。
教育公平的缺失,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
因为教育公平的缺失,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在一个没有教育公平的社会里,富人的孩子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资源,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却只能被束缚在贫困的环境中,这种不公平现象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正。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教育公平负起责任。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珍惜学习
的机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更应该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教育公平的问题,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
教育公平,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让我们携
起手来,共同为教育公平而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公正!
谢谢大家!。
教育公平之我见

也要秉 承此方 向 .与不公平的教育行 为以及反教育行为作斗争 .还 中
目前在我国各区域 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贫困地 区基础教
国教育事业一片净 土
育发展严重滞后 ,它一方面表现在 中、西部贫困地 区与 东部 发达地 区
1 教 育 公 平 的 内涵 及 其 重 要 意 义
之间的基础教育阶段 的教育机会不均等 .另一方面是贫 困地 区内部教 育机会 的不均等 [
要受 到社会 .还应受到本行业上层 、发达地 区教育机构 及其工作者 的
(3)性 别 之 间 的 教 育不 公 平
尊重 和呵护 :三是 国家对教育经 费应该 比任何行业先行侧重考虑 日
义务教育 阶段 .女童入学率远低于男生 如 1995年我 国初等教
教育公平 的实现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公平程度 的提高 、教育质量 的 育男女入学率差距全 国平均为 0.71%.而贫困地 区平均高达 4.1% 存
中国共产党成 立初期 .我 国的教育体 系还不成熟 .还较 少独 立地 视并侮辱“差生”;用暴力对待“后进生”,体罚学生 :挪用学校教育经费
领 导 教 育 事 业
以及学生学费 :用非人性 口号来督促学生拼命 学习 : 对学生实施过度
1927年以后至新 中国成立前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 地独立地 的教育 .过早地对他们施加压力等等
方 法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内涵;表现 ;对策
教育是每个公 民最基本的权利 .在权利面前人人是平等 的 所 以 及”的 15年间 中国大约有 1.5亿 左右的农 民子女没能完成初 教 育,
人人都应享有受教育 的机 会 .并且 .公平而 又正义的教育应该是教育 直至 2004年 .仍然有至少 10%的农村地 区尚没有 普及 九年有的县甚至没有普及小学教育 农村学 生辍学 率 、流失率仍然 较高 ,
教育公平之我见

教育公平之我见摘要:当代中国正处于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都会处于社会转型阶段,这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所带动的社会全面性结构变革,其总体趋势被概括为: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由封闭一源性社会向开放多元性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A。
在我们为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成果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社会学家涂尔干在他的理论中所提到的一种社会“失范”的可能:在原有集体意识被逐渐消解的情况下,新的集体意识并没有建构出来,并获得足够的道德效力。
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失范问题,而且由于教育和社会结构潜在的相对应关系,这种失范也必然会在教育的领域显现出来。
作为通过层层选拔进入高等学府的我们,以为可靠的选拔制度能够带给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和别人都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并依靠自身努力获得教育的成功。
这种情况下,我们会轻而易举地忽略掉这个过程中所存在的潜在的教育不平等问题。
然而,数据显示,有50.8%的人认为教育体制改革所损害的利益,远高于医疗保险体制改革。
教育公平的问题已经成为关乎社会公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关键词:教育公平、对策、高等教育、教育机会。
引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和范畴,是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利,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1】。
我国在法律上规定了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公平有法律上的保障。
但在现阶段,我国教育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
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普遍性问题。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均不同程度存在着不公平的情况,从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因教育的不公平因素导致的教育问题屡见不鲜,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不公平也直接影响社会的不公平,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更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教育公平之我见(共9篇)

教育公平之我见(共9篇)教育公平之我见(一): 作文:教育公平之我见提纲:一.教育根本:让全人类提升智慧,人类的文化、文明得到传播,让全人类摆脱贫穷、愚昧.二.现实:因资源贫缺,尤其是在生产力欠发达的的时代,教育资源更为奇缺,表现在师资、财力的投入、教学场所的不足、图书资料的配罟不公等等,因而导致了客观上的教育不公.另外,更有人为与教育体制上的教育不公:搞重点班、争优质学位等等.三.正因为诸多教育上的不公平,才更要提倡教育的公平.一要在教育体制上实现制度公平;二要在实操中突破人的公平(消除从小种下偏见种子的所谓重点班等),三要全民参与,全员监督.教育公平之我见(六): 关于论语的几个简答题...有急用啊1.请谈谈你学习《导读》这门课程的心得与体会.2.试述儒家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3.谈谈《论语》中的君子之道.4.谈谈你对儒家孝道的理解以及孝的现代意义.5.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请结合《论语》中“礼”的思想,谈现代人的道德修养.6.请你谈谈孔子的“教育观”.7.从社会现实出发,谈谈你对孔子“义利”观的理解.8.谈谈你对中庸的理解和如何在社会中做到中庸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请结合《论语》中的“信德”原则,谈现实生活中的诚信之道.10.孔子一直强调“君子之德”,而现代人则强调“道德自律”,请谈谈你对两者的理解,并阐述其在社会伦理实践中的现实意义.1 一、让我们重新审视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自己的人生观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对苦痛.第二个态度是,承认现实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陷的态度,在处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座大的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会使自己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坦荡,作为我们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认识没有能力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你都能做好每个人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二、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继承价值,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可谓是“学而不厌悔人不倦”.特别是看到北京大学教授于丹编写的《论语》心得一书,更是耳目一新,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其中印证的每一个小故事,内容虽短小浅显,却蕴含着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世的大道理,如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使我印象很深刻: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细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过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自同一山体的花岗岩石砌成的,台阶不服气的对佛像提出了抗议:我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以为你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领导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了佛.告诉你们我们心中常常自觉不自觉中愿与他人凡是做比较时,其前提就是自己是有可比性,关键在于比较方法要有科学和理性,通过比较应该是发现差距而产生压力和动力,因有了鉴别而便于定位和确定目标,其目标应是催人向上,奋发有为,这样比起来我想我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常言道,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三、爱人犹如爱己 ,敬人犹如爱己.现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为什么自己付出了什么,却很少去思考,有的人为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有的人出口就脏话粗话,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爱人者之恒爱之,敬人者之恒敬之.如果自己心中没有了别人,就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至尊自爱,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心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要以德抱怨,以直抱怨,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我们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在我们努力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在《论语》中,还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诲人不倦”和“终身学习”的精神.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智慧之光,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现代的素质教育同样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论语》是一本圣贤书,有很多内容我还没有读懂、读透.我还要认真学,持之以恒,结合实际用心体会,立足于现实需要,用现代意识进行诠释,并努力内化、渗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实用于指导修身与工作2 中国儒家伦理范畴 ,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孔门的弟子以忠恕作为贯通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的具体运用.忠恕成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特征:忠恕之道特征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己,推己及人.所谓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具体事例:1 我们今天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中有他人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推行的忠恕之道.推而广之,所谓“让世界充满爱”,又何尝不是忠恕之道的体现呢2 在20世纪50年代的冷战氛围中,中国、印度和缅甸的政府领导人曾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首先倡导的,其中内蕴的基本道德理念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实这也是儒家忠怒之道德一个代表事例了.3 君子与小人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窃以为世上没有永远的君子,也没有永远的小人;没有绝对的君子,也没有绝对的小人.有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关于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做一个真正的君子是很难的,与其做个伪君子,还不如做个好小人.4 在中国古代孝道的发展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与儒家强烈的入世精神和极度重视人伦道德的思想取向是息息相关的.由于儒家的孝道在先秦时代已经确立,并经两汉时期的强化,与社会各阶层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政治运作已经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即使是以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佛学和佛教,也最终选择了向儒家的孝道相妥协的策略.在佛教的发源地古代印度,出家就意味着出世,意味着与家庭断绝一切世俗联系,也就谈不上中国儒家式的尽孝.当佛教从东汉末期进入中国之后,起初也想坚持自己在家庭伦常方面的旧有主张.但是,在受到以儒家文化为首的主流文化的反对之后,为了彻底适应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要求,进入中国社会的佛教不得不改变观念,逐渐放松了出家人与家庭的世俗联系,直到接受了他们与家庭成员的旧有关系.一个佛门出家人,虽然不能与亲人生活在一起,但却有义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家人来往,为父母尽孝.这就说明,儒家的孝道既是中国社会的产物,又完全适应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道德伦常.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想从根本上构建合理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就孝道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地位以及对当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梳理总结:一、孝道具有社会普遍意义和人类共同适用性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历史的产物,必然带有历史的局限性.特别是对孝道的一些具体要求,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必须予以摒弃.但孝道同时又具有社会普遍意义和人类共同适用性.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弘扬孝道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使尽孝尽悌与市场经济的规则形成良性互动,既可以保证孝道这一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也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三、弘扬孝道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国家的基本细胞.而保证家庭和睦稳定、生机勃勃,恪尽孝道就是基础的基础.应该把家庭美德与家庭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以及家庭问题同国家的安定和谐等关系统一和一致起来,非常有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建设.四、新时期的孝道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地应对现实问题从历史上和理论上理解孝道的积极意义并不难,难的是把传统的孝道美德与现代的精神理念相结合,有效地回应和解决现实问题.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社会老龄化的问题.其次,独生子女增多,赡养老人的责任和负担加重的问题.再其次,进城务工农民以及由于社会分配造成的人员流动,对于这部分人如何实现尽孝这些都需要我们以继承传统孝道美德为基础,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做出适时的合理调整.5 《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6 孔子的教育方法实际就是素质教育的前身:a)、“听其行而观其行”(强调实践的作用)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强调榜样的作用)c)、“以友辅仁”(强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性)d)、“不迁怒不贰过”(强调受教育者端正态度的重要性,不要迁怒他人,知错能改)e)、“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严于律己)f)、“各因其材”(强调因材施教) 7 在对孔子义利思想既往的考察中,人们普遍认为孔子在义利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重义轻利.其实,孔子并非是只要义而否定利,而是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以义制利.正确理解和客观阐释孔子的义利观,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应明确利是义的前提和基础,把人民之利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人们的求利行为,树立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义利观.8 一,对孔子中庸的理1,从伦理道德入手,探求事物的普遍真理,从而使中庸成为对待和处理包括伦理道德问题在内的一切哲学范畴.中庸就是仁、义、礼与知的结合.2,时中精神的体现,政治上:使民以时,治学上:学而时习之,言论上:时然后言,生活上:劝人不时不食.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治学上,无论言行还是日常生活,一切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求其当而适宜.二,在现实中运用中庸的哲学的好处1,政治上:为政以德,选贤与能,壁如北辰.从政者应具备五美.庶富而教,讲信修睦;礼刑并用,刑罚必中;宽猛相剂,政事以和.2,在治学上: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促进教育公平;2)教学相长,适时而发;3)学而时习之,下学上进;4)毋意毋必,毋固毋我.3,在现实生活中,提倡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以实现人生的境界.9 《论语》中“信”字先后出现有38次.除少数“信”属虚词外,其余多属实词,作“诚信、信用”或“相信、信任”讲,这两层含义又是从相互联系的两个角度来阐述的:一是从主体(即行为发出者)的角度讲,要做到诚实无欺,信守诺言,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二是从客体(即行为接受者)的角度讲,要相信他人,对人信任,如:“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又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这两层含义相辅相成:前一层含义是后一层含义的前提和基础,即只有做到守信,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而后一层含义又是前一层含义的目的,即为了使他人信任自己,必须诚实守信.归根到底,就是诚信道德问题,即信德思想. 10 一、君子人格的道德内涵在关于“君子”的诸多论述中,《卫灵公第十五》中孔子的一句话综合了君子人格的道德内涵:“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君子义以为质孔子反复强调,“君子义以为上”(阳货第十七),“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第十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第四). 君子把利看得很轻,穷不失义,弱不丧志,并把义利之辨看成是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线.儒家强调君子应该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追求道德的完善和心灵的净化,鄙视那些只顾蝇头小利的人.重义轻利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原则贯彻到现实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就是重视道德境界的提高,反对对物质生活享受的追求. 但这并不是说君子不懂得利与义的关系,一概反对利,而是强调正当谋利,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过,利固然不可一概排斥,但利的追求始终必须处于义的制约之下.正是在此意义上,孔子一再强调“见利思义”(宪问第十四);如果不合乎义,则虽有利,亦不足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第七);相对于义,利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甚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述而第七).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卫灵公第十五),君子应把弘道作为人生的追求的最高目标,提倡精神追求重于物质享受.因此,“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第十四).“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第四). 2、君子礼以行之君子以“义”为质,是就君子内在的道德品质而论.就生活和人际关系而论,则“君子礼以行之”. 儒家所说的礼,是指作为当时社会道德规范的一套生活行为准则.守礼,社会才能维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第十二)的局面,实现上下和谐的社会环境.所以,遵守“礼”是君子最首要的要求.孔子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颜渊第十二).“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如果行为处世只知动机上的善意,却不知遵守一个人际互动中的规则,那么在社会活动中将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冲突与争执,这就是不智的行为.孔子警告说:对人恭敬却不重分寸,就会反而因过度恭敬而举措多余,不必要来礼的时候还一直多礼,这就浪费大家的时间了;做事谨慎是对的,但是不重视情境的需要、不知以礼节之,就会反而显得胆小怕事,令人讨厌;勇于任事是应该的,但是不重视适度的礼节,就会破坏大家共事时的和谐气氛,而显得自己是一个鲁莽无礼之徒,造成别人做事的麻烦;直爽耿正是对的,但是若不知道别人的处境,只是一昧地直来直往,那么对于他人的生存将造成极大的压力而使自己非常不受欢迎.所谓“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第八》).具体说,君子遵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辞让谦和.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在为人处世方面,君子与士是这样做的:“君子周而不比”(《论语为政》)、“和而不同”、“泰而不骄”(《论语子路》)、“矜而不争”(《论语卫灵公》),“切切偲偲,恰恰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论语卫灵公》).教育公平之我见(七): 帮找一篇相关“从中职生资助政策想到的”的文章内容要求:文章的体裁不限内容应结合家庭和自己(中职生)的切身感受,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计算机),以小见大以近及远,谈及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体现政策的理解,体现真情实感与积极向上的精神。
解决教育行业中的公平和平等问题的措施

解决教育行业中的公平和平等问题的措施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公平和平等是优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价值观。
然而,在现实中,教育领域存在着各种不公和不平等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教育行业中的公平和平等问题,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平等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
一、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提供优质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是解决不公问题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所有学校都能提供良好的校舍、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等基础设施。
此外,还需要确保学校网络设备畅通,并提供必要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技术支持。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可以缩小城乡地区、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完善经济补贴政策由于经济原因,一些家庭无法承担高额的学费和教育费用,这导致了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当完善经济补贴政策,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公平的经济支持。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设立助学金、奖学金等制度来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缓解经济压力。
同时,要加强对资助体系的监管和审查,防止制度被滥用。
三、推行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是导致公平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推行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确保各地区都有充足且优质的教育资源。
政府应当建立统一的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以确保城乡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资源配置更加均衡。
此外,在校内也要推行资源公平分配原则,避免某些班级或学科过多集中优质师资和教材资源。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公平和平等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当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还应着重解决城乡地区、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师资差距问题。
为此,可以采取招聘优秀教师到欠发达地区任教、加强城乡校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改善不平衡现象。
五、推进新技术融入教育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公平和平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
保障教育公平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保障教育公平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保障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涉及到学生的背景、教育资源、政策制度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保障教育公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学生背景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学生的背景因素对其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比如,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进而影响其升学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
解决方案:1.建立更加多元化、全面性、差异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成绩不仅仅依赖于考试成绩,还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2.加大助学金和贷款的发放力度,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会导致一些学校教学条件优越,而另一些学校则面临严重的教学资源缺乏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其教学水平和学生成长。
解决方案:1.加大对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大学招生和分配机制,提高学生的入学机会,鼓励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
三、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一些教育政策制度存在不足与缺陷,比如校内资源分配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师生激励政策不足等等,致使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解决方案:1.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水平及教学能力。
2.加强学校内部审查和监督,保证在校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四、家庭背景的不同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很多家庭把优质教育资源都用于自己的孩子,使得别的孩子无法享受到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就导致学生之间的机会不均衡。
解决方案:1.加强家庭教育和家庭责任教育,让家长知道优质教育资源应该为更多孩子共享。
2.通过多种渠道,让更多家庭了解到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和维护教育公平的意义。
总结:通过以上方面来解决保障教育公平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要改善教育公平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共同合作与努力去实现。
教育公平,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公正高等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但其公平与公正一直备受关注与争议。
公平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不受社会或个人因素的限制;而公正则更强调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每个人能够获得公平的待遇。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领域中公平与公正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公平的挑战1.1 地域差异高等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分配不均衡,导致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明显的教育差距。
大多数高水平大学集中在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缺乏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学生面临着入学难、学费昂贵等问题。
1.2 家庭背景家庭背景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富有家庭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条件,而贫困家庭的学生往往面临经济负担和资源匮乏的困难。
1.3 校内竞争高校招生中的竞争也对公平带来了挑战。
根据成绩的优劣,学生选择的专业和学校也相应不同,导致一些优质专业与名校的竞争更激烈,进一步加剧了公平问题。
二、公正的追求2.1 教育资源公平配置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公正分配,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教育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高等院校数量,以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
2.2 制定合理的招生政策在招生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避免对家庭背景和地域差异过于依赖,推行公平的录取政策。
例如,可以采取综合评价制度,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和特长,避免单一试卷成绩过于决定学生的升学命运。
2.3 推进财政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助学金和奖学金的发放力度,为他们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同时,对于不同专业的学费设置差异化政策,使得学费不会成为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因素。
三、问题的解决3.1 加强高校间的协同合作高校之间应加强合作,实施共享课程、合作开设研究项目等方式,让不同地区的学生都能有机会接触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3.2 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增强教师的教育水平,确保学生能够获得高水平的教学资源和个性化的教育指导。
如何看待教育公平

如何看待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机会”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
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完全公平从教育起点看,入学机会的不公平有以下表现:第一、城乡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第二、名牌大学的招生指标在分配上有外地歧视的倾向。
第三、一些特殊招生方式造成了新的不公平现象。
第四、逐年高涨的学费加剧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程度。
(二)高等教育过程机会不完全公平各高校为了争夺更多的学员,对学校所能提供的高等教育质量或学校的整体综合实力等做出很大程度上的粉饰和虚夸,以引诱更多的学生报考其次;上述种种情况的严重性在于,它会带来一种虚假的、形式的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而实际上,它从根基上动摇了教育和教育公平的基础,它会造成最大的教育不公平。
因为,在上述情况下,取得了大学入学机会的学生会在教育过程中全面失去享受高等教育的权益。
(三)高等教育学业成功机会不完全公平同等教育在结果环节上即学业成功机会的不公平,也就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的不公平。
这种不公平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就读毕业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影响毕业生就业。
其次,因学生户籍所在地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而造成毕业生就业机会不公。
三造成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是什么1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这一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基础和具体政策等多种原因,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
而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地方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必然带来教育发展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校内教育公平问题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1-12-08T11:23:30.74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李缅心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不公平现象也越来越突出。
李缅心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不公平现象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通过校内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探讨,意在各学校对校内教育公平问题引起重视,探索解决办法,达到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教育公平;校内教育公平;评级体制;竞争机制;资源配置
作者简介:李缅心,任教于云南省腾冲县第一中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1949年的1.5%上升到79.2%;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显著改善了新增劳动力的结构和素质;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首位,毛入学率达到24.2%,进入大众化阶段;国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升,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49年的1.6年提高到8.7 年。
教育发展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不适应,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还很突出。
据官方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56.5%的人认为生活中存在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据2009年的另一项调查显示,仅有11.2%的人认为教育公平,换句话说就是有88.8%的人认为教育存在不公平。
当前,人们对教育公平最强烈的反应,就是在接受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机会不平等,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这种差异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甚至存在于学校内部和班级之间。
由于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较大课题,也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国家及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并正在极力解决,在此笔者仅从校内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寻求一些解决办法。
教育公平不是新名词,首先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是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
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教育公平的理念可以说源远流长。
那什么是教育公平呢?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教育公平可以概括为三句话: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近年来由于教育从起点就存在不公平现象,致使“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一句话成为社会广泛流传的“经典”话语,其实我们谁也说不清楚“起跑线”究竟划在哪里。
社会上以致出现“起跑焦虑”、“起跑恐慌”,接下来择校之风自然而然迅速刮起,并愈演愈烈。
2011年5月19日凤凰网摘自《湖南日报》一则消息《择校费7万起跳,教育公平何处安身》,有媒体报道称,一连三日的广州市幼儿园、小学招生报名正在进行,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昼夜排队。
今年,广州多所名牌小学择校费以7万元人民币“起跳”。
华师附小更亮出了16万元的天价。
难怪不少家长感叹:孩子入学、入园,考的是家长的毅力和钱包。
择校风的盛行,进而引发择班风,择师风,甚至出现择同桌风。
进了名校,又要选择名班、名师,弄得学校和家长都苦不堪言。
家长的愿望情有可言,无可厚非,追根溯源是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造成的,教育资源失衡引发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出现,当然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是一项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从经济社会统筹、教育投入、资源配置、政策制度当中去寻求解决办法,但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作为学校在内部解决本校教育不公平问题,通过学校的努力是可以做到的。
笔者从教将近三十年,任教学校是一所县级一中,是省级重点中学之一,多年来对教育不公平引发的择校风感触颇深,比如,学生班级分配不公平,又优等班,差等班之分;教师资源分配不公平;学校、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公平。
教育领域的不公平已引起社会和国家的关注和重视,但同一个校园内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却很少有人去探究,同一个校园内的教育不公平问题都得不到重视和解决,又如何去解决整个教育不公平的难题,为此笔者用了很长时间潜心剖析,有所心得,仅供参考。
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到学校内部的教育公平呢?
教育评价单一的影响
对于教育质量的评价仅从分数的高低和考取高一级学校的人数来衡量,以致学校只好采取集中好的教学资源突出重点来维持学校的声誉,由此造成保一部分,顾一部分,舍一部分,客观上造成不公平。
不正常竞争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新的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都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校与校之间,学校内部竞争日趋激烈。
不正常竞争也是影响教育公平问题的关键。
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影响
新生入学后,学校在确定班主任人选上大多采用教师报名,任课教师由班主会自主聘请的方式,这样固然有合理的一面,但由此引发的问题也很多,一方面是存在感情色彩较浓,从而淡化了合理的资源搭配。
另一方面存在教学资源等级分化,客观上造成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由此引发择校后又择师择班的不合理状况。
当然影响校内教育公平的因素还很多,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外部的,有内部的,但综合起来看,根本上还是受教育体制方面的制约,虽然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要彻底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还必须找出一条由应试教育逐渐过渡到素质教育的途经,不能让素质教育停留在口号上。
只有解决了教育评价单一,不正常竞争和教学资源分配问题,校内教育公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笔者认为首先应建立健全正确的教育评价体系,转变社会对教育评价的观念,真正把素质教育做为办学的宗旨,给学生和教师一个平等的舞台,让师生都能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
其次是解决不正常竞争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应试教育和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引起的,要综合起来分析,综合起来研究,综合起来解决,在不断地尝试中慢慢探索。
再次就是校内教学资源配置的问题,教学资源配置关键在于教师的配置,确定班主任,聘用任课教师除采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互相选择外,学校必须综合考虑,宜细不宜粗,要分析到每位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能力水平,性情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然后根据自主搭配情况进行更合理的调配,让每一个教学小组都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形
成黄金搭档,黄金搭档一旦形成,不要轻易调换,只有每一个教学小组都具有各自优势了,教学资源的配置才是合理的,科学的。
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必须从“提质量”、“缩差距”、“重配置”、“建机制”等方面去努力,不是某个城市、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学校能够办到的,提倡教育公平,也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国家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笔者所言意在校内对教育公平问题引起重视,探索解决办法,达到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七个怎么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赵欢君,陶李刚.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J].教育探索,2005(12).
作者单位:云南省腾冲县第一中学 679100
Personal View on Equal Access to School Education
LI Mianxi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education inequality is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 This paper hopes to attract schools’attention on school education equality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n school education inequality, probing into solving methods and achieving the objective of improving overall teaching competence.
Key words: education equality; school education e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competition system; resources al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