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经营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经营策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经营策略1
黄宪熊福平2论文提交时间:2004/12/0
大学商学院
发表于《金融研究》2005年2期
摘要:本文根据外资银行跨国经营的理论,对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阶段、动机和经营策略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并着重考察了中国加入WTO后在华外资银行经营行为的变化和调整,意在探讨隐藏在这些变化后的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整体策略。
关键词:外资银行经营策略
引言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挑战和竞争,以及我国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一直是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但这些研究基本是以外资银行在母国的经营策略和方式来推断它们在中国的经营方式和竞争策略。我们研究的出发点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业,无论从动机到经营手段和竞争策略都应该是一个理性的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它基本上应该与跨国银行投资理论和理念吻合。根据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进程和程度,研究外资银行在华经营动机、实际采取的运作方式和不断调整的竞争策略,首先应该做到“知1该论文是武汉大学“211”国家第二期项目子项目“入世后中国金融业竞争力研究”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2黄宪(1954——),金融学博士,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熊福平(1974——),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彼”,这才是我国银行业进行对策研究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对中国银行业分析外资银行这个竞争对手和制定下一步应对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一、关于银行跨国经营的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
关于外资银行进入他国市场的研究,两方面的问题尤为重要,一是外资银行进入的原因,也就是说具体影响外资银行进入他国市场的因素;二是外资银行进入的策略,包括进入方式的选择和进入后的市场竞争策略。目前的研究文献也大多集中对两个问题的讨论上,同时往往伴随着对外资银行进入一国市场对其国银行、银行监管、货币政策、企业信贷行为等的影响分析等等。
(一)对外资银行进入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有代表性的研究外资银行跨国经营的基础理论主要有两种:一是“部化理论”,强调银行跨国经营的在原因是降低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交易成本,将在国际市场各种交易活动纳入一个实体的部围;二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这种理论考虑了跨国经营的产品优势和地域优势等因素,它强调外资银行在东道国提供差异性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来自于外资银行掌握的独特银行技术和管理经验、先进的组织结构与东道国当地的具体市场情况的有机结合,建立起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这种理论已经成为分析外资银行跨国经营的主要理论之一。
作为企业,银行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必要的利润回报,实现银
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也是外资银行进入他国市场的必然要求。尽管目的相同,但诱发外资银行进入的直接因素却不尽相同,主要有如下因素:
东道国和银行经营所在国经济关联程度的提高
东道国和银行经营所在国经济一体程度的提高,分别体现在两国间贸易和投资的增长上。一国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贸易融资条件的支撑以及足够的金融资本的扶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如果母国企业和银行间存在着比较固定的良好合作关系,会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对外竞争力。因而,国际性企业向境外的扩,经常伴随着其伙伴银行的业务同时向境外扩。
国际学术界对银行伴随跨国企业经营的研究较多。早期的研究主要有Grubel和Gray(1977)、Gray(1981)以及Kindleberger(1983)等。他们认为,国际银行往往跟随本国非金融企业的投资,而进入他国市场,并以这些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经济学家们使用了不同的经济变量来反映两国间的经济关联程度,主要考虑的变量包括两国间的地理位置、两国双边贸易量和双边直接投资量。对两国间经济关联程度和银行业与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都较多的表明,两者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例如,Goldberg和Saunders(1980和1981),Goldberg 和Johnson(1990),Brealey和Kaplanis(1996),Yamori(1998)等使用双边贸易量、非金融部门直接投资量等作为经济关联程度的衡量标准,而Ball和Tschoegl(1982),Grosse和Goldberg(1991)则将两国地理位置纳入了考虑经济关联的因素分析变量。这些研究的
结论都证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与国家间贸易、资本往来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Esperanca和Gulamhussen(2001)的实证结果还表明,国际性银行进行跨国投资活动不仅追随公司客户,而且追随着诸如永久移民或非公民永久居住者这样的非公司客户。
尽管“跟随客户动机论”获得学术界了广泛的认可,但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两国间经济关联程度与银行业进入正相关并不一定说明银行是伴随着跨国企业活动的,也理解为是银行业的跨国经营反过来为其客户的扩创造了积极条件,还有可能是其他的经济因素的变化同时促进了跨国企业和银行的发展。Seth,Nolle,和Mohanty(1998)针对在美国的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做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些银行的大部分贷款客户都是非母国的企业。Miller和Parkhe (1998)所做的另外一项研究表明,主要的美国银行对发展中国家所做的直接投资同两国间经济贸易往来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
东道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多的市场获利机遇
近期的许多研究表明,许多外国银行很大程度上是受东道国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丰富获利机会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吸引而进入东道国市场的。Claessens,Demirgüç-Kunt,和Huizinga(2001)收集了1988-1995年间80多个国家的数据分析表明,税率较低和人均拥有资本量较高的市场环境以及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预期对国外银行有较大的吸引力。Focarelli和Pozzolo(2001)采集了涉及28个国家143家银行的更详细的数据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另外一个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