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 心见性 的目的有好处。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 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 哲学思想,树立了茶 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 素, 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2008-12-15
4
2008-12-15
5
仁政 德制 礼制
孔子,名丘,字仲尼(前551—前479)
• 禅寺一般在法堂东北角设“法鼓”,西北角设 “茶鼓”。丛林四十八单职事中事即有“茶头” 一职,司掌煮茶,献茶待客。在山门前还有“施 茶僧”,为香客游人惠施茶水。
2008-12-15
10
(一)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五世纪(是我国的 春秋时代),由古代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 的王子释迦牟尼创立的。释迦牟尼去世后,约在公 元一世纪。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乘”——道路。
第九章:茶文化相关知识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茶政茶法 茶与宗教 茶与诗词、美术、茶谚 茶的传说、茶事掌故,名人与 茶,陆羽及其《茶经》
2008-12-15
1
第二节 茶与宗教
• 一、佛教与茶 • 二、中国茶道与道家 • 三、茶与儒家 • 茶文化与宗教:既有儒家的正气,道家的
清气,佛家的和气,更有茶文化本身的雅 气。正、清、和、雅的综合,完整地体现 了中国茶文化的根本精神。
• 东汉都城洛阳——白马寺 第一座寺庙
2008-12-15
14
2、隋唐 宗派林业的全盛期
• 中国化宗派涌现。寺院经济也有了突出的 发展,其中茶叶是重要的内容。
• 隋朝3千多所寺院,唐朝有5万所,僧尼 30多万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八宗。 即天久宗(法华宗)、禅宗、净土宗、法 相宗、密宗、律宗、三论宗、华严宗,唐 朝统治者提倡儒学治世,佛学治心、道教 养身。
2008-12-15
12
• 藏传佛教:佛教传入西藏始于松赞干布, (617—650年)主要是印度的密教和汉地 的大乘佛教,结合西藏原有的苯教,形成 西藏宗教——喇嘛教。十三世纪后期,在 元朝统治者的扶持下,上曾喇嘛开始掌握 政权。
2008-12-15
13
佛教传入我国经过大致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1、汉至南北朝 传入与发展 以佛经翻译、解说、介绍为主,在上层人士传布。 当时被宫廷、贵族用来祈福、祈寿、求多子多孙 或保国家安宁。佛教被统治者作为统治术,用来 麻醉老百姓,此后历代皇朝都乐于利用,佛教因 此发展,并出现不同学派体系。 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中国自己独立的佛教。
2008-12-15
8
一、茶与佛教
• 佛教认为茶有三德: • (一)坐禅时可以通宵不眠; • (二)满腹时,帮助消化; • (三)茶为不发之药(抑制性欲)。于是喝茶就
成为佛教僧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之事。 • 如何是和尚家风——‘饭后三碗茶’ • 古代印度无茶饮,僧人坐禅时常用槟榔树的果实
制成的饮料来消除疲倦,提神醒脑,但它没有茶 叶的效果好
2008-12-15
2
教学目标:1.理解茶与宗教的关系(茶与佛教、儒家、道
家的渊源)。 2、 掌握中国茶文化的精神与儒、释、道三家的
传承。能够比较茶道精神与它们的异同。
职业技能教学点:1、 “茶禅一味”的要义 2、佛教与茶的关系
教学设计: 通过播放媒体资料,调动学生的兴趣→导入
新课→讲授、分析比较→→总结→布置作业
2008-12-15
15
3、明清 由盛而衰的停滞期
• 佛教传入中国后成为儒家思想的一种补
充,儒家的伦理刚常是中国政治的精神支柱。 而佛教主张不婚配,“无君无父”。不敬 王者、不拜父母,表现出逆反性,唐宋之 际三教合一的思潮进一步形成,对心性问 题的认识以趋一致。“心性”问题是儒家 思想的重要内容。孟子的“尽心、知性、 知天”为中国心性学说奠定了基础,佛教 本着探讨人格本性即心性,大讲“佛性”, 以此为人心之本,成佛的依据。
2008-12-15
9
• 寺院中的茶叶也有别于其他,称作“寺院茶”, 一般有三种用途:供佛、待客、自奉。其中上等 的茶叶用于供佛,中等待客,下等的则自奉。” 此外根据用处不同, 茶有种种名目。如每日在佛
前、祖前,灵前供奉茶汤,称作“奠茶”,接受 戒先后饮茶,称为“戒腊茶”,住持请所有僧众 饮茶,称为“普茶”;化缘所得,称为“化茶”; 平时坐禅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焚香一枝,香后 监直都要“打茶”,“行茶四、五匝”。
教学重点:茶文化与佛教、儒家、道家 教学难点:茶禅一味 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图片和电影资料讲解
2008-12-15
3
• 儒 家 与、道 家 、释 家 被 后 人 并 称 “ 三 家 ” , 它 们 影 响 了 我 国 主 流 文 化 几 千 年。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 教强调“禅茶一 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 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 入佛理禅机,
2008-12-15
6
“自然无为 至德之世”
老子,姓李,名耳(约公元前571—前471)
2008-12-15
7
• 道家从茶中追寻一种空灵虚无、“无为而无不为” 的意境;儒家则希望冀从茶中培养一点超脱的品 质。但道家和儒家却不及禅宗来得彻底,虽说三 家都在茶中求一个“静”字,求豁达与理智,但 道人们却过于疏散,而儒士们又大多红尘难了, 难以摆脱世俗炎凉与人间的烦恼,禅僧们在追求 “静”悟方面却执着得多,完全能够超脱现实生 活的桎梏,在茶中追寻豁达、理智方面走得更远, 故“茶道”二字应是由禅僧首先提出来的。可以 这样说,禅宗是日本茶道的母体,是源。
西汉未,自印度传入中国;东汉初,在 封建统治 阶级中间流行。]宣扬“人死精神不灭”,因果报应, 不杀生 ,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言,不饮酒,慈悲 为本,行善修道等等教义 。
2008-12-15
11
• 大乘一大道,小乘一小道,大乘佛教比小 乘佛教更具宗教色彩。大乘佛教不限于个 人的修行,主张普渡众生,建立西方极乐 世界(佛园净土)为修行的最高目标。小 乘佛教注重个人解脱(出家,过严格的禁 欲生活),大乘佛教除出家的僧尼外,还 有大批的居家信仰,不必禁欲,只做布施 的功德就可以了。
2008-12-15
4
2008-12-15
5
仁政 德制 礼制
孔子,名丘,字仲尼(前551—前479)
• 禅寺一般在法堂东北角设“法鼓”,西北角设 “茶鼓”。丛林四十八单职事中事即有“茶头” 一职,司掌煮茶,献茶待客。在山门前还有“施 茶僧”,为香客游人惠施茶水。
2008-12-15
10
(一)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五世纪(是我国的 春秋时代),由古代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 的王子释迦牟尼创立的。释迦牟尼去世后,约在公 元一世纪。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乘”——道路。
第九章:茶文化相关知识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茶政茶法 茶与宗教 茶与诗词、美术、茶谚 茶的传说、茶事掌故,名人与 茶,陆羽及其《茶经》
2008-12-15
1
第二节 茶与宗教
• 一、佛教与茶 • 二、中国茶道与道家 • 三、茶与儒家 • 茶文化与宗教:既有儒家的正气,道家的
清气,佛家的和气,更有茶文化本身的雅 气。正、清、和、雅的综合,完整地体现 了中国茶文化的根本精神。
• 东汉都城洛阳——白马寺 第一座寺庙
2008-12-15
14
2、隋唐 宗派林业的全盛期
• 中国化宗派涌现。寺院经济也有了突出的 发展,其中茶叶是重要的内容。
• 隋朝3千多所寺院,唐朝有5万所,僧尼 30多万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八宗。 即天久宗(法华宗)、禅宗、净土宗、法 相宗、密宗、律宗、三论宗、华严宗,唐 朝统治者提倡儒学治世,佛学治心、道教 养身。
2008-12-15
12
• 藏传佛教:佛教传入西藏始于松赞干布, (617—650年)主要是印度的密教和汉地 的大乘佛教,结合西藏原有的苯教,形成 西藏宗教——喇嘛教。十三世纪后期,在 元朝统治者的扶持下,上曾喇嘛开始掌握 政权。
2008-12-15
13
佛教传入我国经过大致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1、汉至南北朝 传入与发展 以佛经翻译、解说、介绍为主,在上层人士传布。 当时被宫廷、贵族用来祈福、祈寿、求多子多孙 或保国家安宁。佛教被统治者作为统治术,用来 麻醉老百姓,此后历代皇朝都乐于利用,佛教因 此发展,并出现不同学派体系。 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中国自己独立的佛教。
2008-12-15
8
一、茶与佛教
• 佛教认为茶有三德: • (一)坐禅时可以通宵不眠; • (二)满腹时,帮助消化; • (三)茶为不发之药(抑制性欲)。于是喝茶就
成为佛教僧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之事。 • 如何是和尚家风——‘饭后三碗茶’ • 古代印度无茶饮,僧人坐禅时常用槟榔树的果实
制成的饮料来消除疲倦,提神醒脑,但它没有茶 叶的效果好
2008-12-15
2
教学目标:1.理解茶与宗教的关系(茶与佛教、儒家、道
家的渊源)。 2、 掌握中国茶文化的精神与儒、释、道三家的
传承。能够比较茶道精神与它们的异同。
职业技能教学点:1、 “茶禅一味”的要义 2、佛教与茶的关系
教学设计: 通过播放媒体资料,调动学生的兴趣→导入
新课→讲授、分析比较→→总结→布置作业
2008-12-15
15
3、明清 由盛而衰的停滞期
• 佛教传入中国后成为儒家思想的一种补
充,儒家的伦理刚常是中国政治的精神支柱。 而佛教主张不婚配,“无君无父”。不敬 王者、不拜父母,表现出逆反性,唐宋之 际三教合一的思潮进一步形成,对心性问 题的认识以趋一致。“心性”问题是儒家 思想的重要内容。孟子的“尽心、知性、 知天”为中国心性学说奠定了基础,佛教 本着探讨人格本性即心性,大讲“佛性”, 以此为人心之本,成佛的依据。
2008-12-15
9
• 寺院中的茶叶也有别于其他,称作“寺院茶”, 一般有三种用途:供佛、待客、自奉。其中上等 的茶叶用于供佛,中等待客,下等的则自奉。” 此外根据用处不同, 茶有种种名目。如每日在佛
前、祖前,灵前供奉茶汤,称作“奠茶”,接受 戒先后饮茶,称为“戒腊茶”,住持请所有僧众 饮茶,称为“普茶”;化缘所得,称为“化茶”; 平时坐禅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焚香一枝,香后 监直都要“打茶”,“行茶四、五匝”。
教学重点:茶文化与佛教、儒家、道家 教学难点:茶禅一味 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图片和电影资料讲解
2008-12-15
3
• 儒 家 与、道 家 、释 家 被 后 人 并 称 “ 三 家 ” , 它 们 影 响 了 我 国 主 流 文 化 几 千 年。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 教强调“禅茶一 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 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 入佛理禅机,
2008-12-15
6
“自然无为 至德之世”
老子,姓李,名耳(约公元前571—前471)
2008-12-15
7
• 道家从茶中追寻一种空灵虚无、“无为而无不为” 的意境;儒家则希望冀从茶中培养一点超脱的品 质。但道家和儒家却不及禅宗来得彻底,虽说三 家都在茶中求一个“静”字,求豁达与理智,但 道人们却过于疏散,而儒士们又大多红尘难了, 难以摆脱世俗炎凉与人间的烦恼,禅僧们在追求 “静”悟方面却执着得多,完全能够超脱现实生 活的桎梏,在茶中追寻豁达、理智方面走得更远, 故“茶道”二字应是由禅僧首先提出来的。可以 这样说,禅宗是日本茶道的母体,是源。
西汉未,自印度传入中国;东汉初,在 封建统治 阶级中间流行。]宣扬“人死精神不灭”,因果报应, 不杀生 ,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言,不饮酒,慈悲 为本,行善修道等等教义 。
2008-12-15
11
• 大乘一大道,小乘一小道,大乘佛教比小 乘佛教更具宗教色彩。大乘佛教不限于个 人的修行,主张普渡众生,建立西方极乐 世界(佛园净土)为修行的最高目标。小 乘佛教注重个人解脱(出家,过严格的禁 欲生活),大乘佛教除出家的僧尼外,还 有大批的居家信仰,不必禁欲,只做布施 的功德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