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考岳阳楼记复习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
2004年海淀区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2.“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去:A.距离B.离开C.除掉,去掉
①去国怀乡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委而去之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2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4.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特点。
25.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和()的语气语调。
2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
①范仲淹
②欧阳修
答案
22.①B ②C ③B ④A
23.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24.壮阔、浩渺
25.阴晦萧索晴朗明丽悲凉低沉喜悦昂扬
26.答案示例:①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②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2005年海南省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0、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浩浩汤汤(tang1)
B、衔远山(xian2 )
C、互相轩邈(miao3 )
D、泠泠作响(ling2 )
21、解释句中划横线的词。
(1)横无际涯(2)先天下之忧而忧
(3)猿则百叫无绝(4)窥谷忘反
22、翻译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3、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的景色特点。乙段则从视觉和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用原文作答)的特点。
答案
20、A
21、(1)涯:边(2)先:在……之前;把……放在前面(3)绝:停止
(4)反:通“返”,返回
22、(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2)(有时飞速的)急流比箭还快的,迅速的波浪好像奔腾的马群。
23、雄伟听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一个空如填“壮阔”“横无际涯”或“雄伟”的近义词都得分;第三空只填“奇山异水”或“天下独绝”也可得分。
安徽省2005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
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5.(1)朝晖夕阴()(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山间之四时也()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16.[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
17.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答案
14.(1)日光(2)景象(3)季节
15.(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16.[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
[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
17.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随州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9.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去()国怀乡
③把()酒临风④不以()物喜
10.把“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句:
11.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紧承三、四两段,请你说说“二者之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是;
二是。
12.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3.读了本文,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
答案9.①同“俱”,全,皆。②离开。③持、执(端、拿)。④因(因为)。10.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1.遭遇阴暗凄凉的景象而心生悲凉看到清明亮丽的景物而其喜洋洋。12.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示例: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06年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