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角洲发展概况

长江三角洲指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嘉兴,镇江,常州,湖州,绍兴,南通,舟山,扬州,台州,泰州,合肥,马鞍山,衢州,金华,淮安,盐城22个城市。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江苏省镇江以东,杭州湾以北,通扬运河以南。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长江三角洲河川纵横,湖荡棋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中国的“金三角”。传统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

为推动和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1992年由上海、南通、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常州、湖州、嘉兴、镇江14个市经协委(办)发起、组织,成立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至1996年共召开五次会议。

1997年,上述14个城市的市政府和新成立的共15个城市通过平等协商,自愿组成新的经济协调组织――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协调会设常务主席方和执行主席方。常务主席方由上海市担任,执行主席方由除上海市外的其他成员市轮流担任。协调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正式会议。协调会在常务主席方设联络处作为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市的协作办(委)作为协调会具体的联络、办事部门。

扩大区域

2010年3月在浙江嘉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宣布,协调会成员由此前16个增至22个,即长三角核心城市群扩容,不仅吸收盐城、淮安、金华、衢州等4个苏浙城市为新会员,而且让泛长三角区域内的合肥、马鞍山两个安徽省的城市也正式“加盟”。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大地区,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

交通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新建的虹桥枢纽中心是华东最大的中转站。

铁路:京沪铁路、宁启铁路、沪杭铁路、沪蓉高速铁路合宁段、甬台温铁路等。公路:沪杭高速公路、杭宁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杭徽高速公路等。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等。航运: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台州港等。桥梁:杭州钱江大桥、钱江二桥(彭埠大桥)、钱江三桥(西兴大桥)、钱江四桥(复兴大桥)、钱江五桥等。

江苏“黄金海岸”(建设中)

江苏954公里海岸线上,建设中的三大沿海港群(自北向南建设以连云港港为龙头,包括灌河口海港组和中山港的北部港口群。

“黄金水道——芜申运河”(建设中)

芜申运河是一条老运河,芜申运河从安徽省芜湖出发,经马鞍山、当涂、宣城至江苏的高淳、溧阳、宜兴,然后入太湖,穿太湖经太浦口在吴江市进入上海,全长271公里。芜申运河纵贯皖、苏、沪,穿越长三角,历史上就是长江入沪的重要通道。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全国最大的经济圈,其经济总量相当于全国GDP的20%,且年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三角洲的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全国第一。长江三角州城市圈是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2009年长三角全国经济百强市有18个。

旅游

随着长三角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人们提供“生活调剂品”的旅游市场也开始在中国率先酝酿变局,更加注重心灵感受与精神休憩的休闲度假产品开始成为市场新宠。顺应这一市场潮流,长三角各地的旅游产品开发也不约而同地竞相争打“休闲牌”。休闲度假:长三角旅游界的“流行语”

距上海仅两个半小时车程的莫干山下,有一处风景优美的江南最大湿地风景区――下渚湖湿地,这里港湾交错,芦苇成片,水天一色,白鹭成群,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自古以来就有的“三山浮水树、千巷划菰芦;烟波横小艇,一片月明孤”的美妙景色。

地处江苏省东南部的常熟市目前正以绿色度假休闲旅游为主题,全面利用虞山、尚湖、琴湖、昆承湖、沙家浜区域的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高档次休闲、健身、娱乐的大型接待服务设施。常熟市副市长俞惠良表示,为了打响休闲度假牌,在“十一五”期间常熟将每年投入百亿资金加快“休闲名城”建设。

长三角各地的旅游竞争,在经历了景点竞争、城市竞争和线路竞争以后,正进入区域协同和跨区域竞争的阶段。长三角的无障碍旅游合作,堪称目前长三角一体化中进程中最为顺利的合作之一。

作为中国旅游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江浙沪两省一市拥有2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8个国家AAAA级旅游区,拥有全国总量20%左右的旅行社,在全国百强国内旅行社中占有一半的席位。而且这三个省市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脉相连,在旅游资源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上海的都市风情、江苏的文化旅游与浙江的自然山水相互映衬,使三地旅游的强强联手,成效卓然。

目前,世界旅游大国的休闲产品与普通观光产品的比例达到1:1,而我国目前的比例约为2:8,因此休闲度假旅游在我国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专家们认为,长三角作为我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去年的GDP总量占到了全国总量的19%,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三地交通网络的发展,长三角必将成为我国旅游率先转型的“先遣部队”。

港口

截止至2006 年底,上海港海港港区拥有各类码头泊位114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生产泊位171个,码头线总长为91.6公里。按照码头使用性质分类:公用码头泊位175个,码头线长度为24.6公里,其中生产泊位121个,码头线长度为22.2公里,年货物吞吐能力17051万吨;货主专用码头泊位965个,码头线长度为67公里,其中生产泊位495个,码头线长度为38.2公里。上海港内河港区有码头泊位818个,最大靠泊能力3000吨级。2006 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37亿吨。其中,海港货物吞吐量4.7亿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货运港地位;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0.67亿吨。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13亿吨,其中,外贸出口1.03亿吨,外贸进口1.1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71.9万标准箱,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量的24%,在世界集装箱港口中继续位居第三。集装箱吞吐量中,内支线集装箱量202.6万标准箱,国际中转箱78.5万标准箱,内贸集装箱吞吐量313.7万标准箱。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班达到每月2106班,其中,远洋航线498班,近洋航线535班,内支线794班,内贸航线每月279班。

201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在优化航运集疏运体系、完善航运服务功能、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回升、欧美市场复苏、世博会对经济的拉动以及相关政策效应显现,上海港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