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书包》教案教学设计
8《小书包》(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8《小书包》(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4bdd86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5.png)
《小书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书、包”等9个生字,会写“刀、尺”等4个字和“一、人”等4个偏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悟、情景表演、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文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汉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爱护文具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校园画面,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景物,说出自己认识的文具。
2. 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陪伴我们学习的文具朋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 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美。
4.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学习生字,书写指导1. 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 教师讲解生字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顺序。
3. 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跟随书空。
4.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小书包》一课,认识了许多新的文具朋友,还学会了如何爱护它们。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珍惜自己的文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齐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二、深入阅读,理解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书包里的文具朋友是谁?它们有什么特点?2.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用诗歌中的语言描述文具。
3.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韵律美,如:押韵、对仗等。
4. 学生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情景表演,体验情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文具,创编一个爱护文具的小故事。
一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 小书包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 小书包 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e6aa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3.png)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书包》部编版1. 教学目标•了解《小书包》的故事情节,能够简单的复述故事内容;•能够体会《小书包》中的爱与友情,理解文化课中珍爱友情的重要性;•能够通过本文对《小书包》中的感人情节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道德教育意识。
2. 教学重点•了解《小书包》的故事情节,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理解文化课中珍爱友情的重要性;•能够通过本文对《小书包》中的感人情节进行深入思考。
3. 教学难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小书包》的故事情节;•理解文化课中珍爱友情的重要性。
4.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小书包》的故事情节,并对其中的重要意义进行理解和表达,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复述,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解《小书包》故事中体现的爱与友情,引导学生关注珍爱友情的意义,在课堂中进行简单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道德教育意识。
5. 教学内容5.1 故事情节介绍《小书包》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讲述了小明和小高两个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个温馨故事,故事情节如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小明和小高两个同学一起从家里出发上学。
下了车站,小明突然发现自己忘记了带小书包,于是两个人商量着回家取小书包。
小明向小高说道:“兄弟,为了我迟到功课耽搁,还是你先走吧,我自己赶得及。
”小高闻言,立即答应下来,希望他能赶紧赶上学校的第一课。
小明追着姑娘骑着自行车走在烈日下,满头大汗,期间险些发生意外。
如此追了有好远之后,终于追上了小高和他的班级。
小明喘吁吁地赶到了教室,看到了小高,他激动地说道:“谢谢你,我知道自己有个好兄弟。
”小高也露出了愉快的表情,回应道:“兄弟,我们要好好学习,一起交真心朋友。
”5.2 感人情节的理解在故事中,小明和小高之间的友谊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朋友之间应该互相珍惜和帮助,体现了珍爱友情的重要性。
在学生人生早期,特别是在小学一年级时,朋友之间的关系和友谊至关重要,正所谓:朋友越多,越有可能创造幸福。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8《小书包》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8《小书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1f3a6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f.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8《小书包》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小书包》,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学习课文中的情节和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观念。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难点:通过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与品德教育。
三、教学过程1. 热身•让学生围绕“小书包”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初读让学生先阅读课文《小书包》,了解全文大意。
2.逐段讲解–场景1:小书包的由来–场景2:小书包的功能–场景3:小书包的变化3.学生跟读让学生分角色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 课文理解1.问题探讨–你认为小书包为什么会变得丰满起来?–小朋友为什么那么喜欢这只小书包?–你觉得小书包给小朋友带来了哪些改变?2.品德引导和学生一起讨论小书包和小朋友之间的情感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友谊和帮助他人的意义。
4. 语文实践1.生字学习教授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用法。
2.语文练习完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写读后感和书写生字词语。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学《小书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意义,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本次教案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培养综合素养。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书包》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书包》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dc615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e.png)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尝试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问答来引导孩子们理解书包的整理方法。从实践活动的成果来看,大部分孩子能够掌握整理书包的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部分孩子显得手忙脚乱。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家里缺乏类似的练习。因此,我会在课后与家长沟通,希望他们能够在家里鼓励孩子自己整理书包,从而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书包》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小书包》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新的生字,如“书”、“包”、“本”等,学会书写“小”、“心”等简单汉字;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图片和情景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小书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韵律,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书包的重要性,知道如何爱护文具,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生字的认读与书写: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生字“书”、“包”、“本”等,以及简单汉字“小”、“心”的书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讲解生字的读音、笔画顺序、结构等,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和书写。
(2)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学习《小书包》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书包的用途,知道如何爱护文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二、核心素养目标
《小书包》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认读兴趣,提升语言感知能力,通过学具,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爱护文具、整理书包的良好习惯,培养责任感和自律性;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些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年级统编版语文《小书包》教案
![一年级统编版语文《小书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a8a8a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c.png)
一年级统编版语文《小书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书、包、尺、作、业、本、笔、刀、课、早”10个生字。
2.会写“早、书、刀、尺、本”5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书包里的学习用品,养成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珍惜学习用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养成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直观演示法、游戏法。
四、教学过程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出谜语:“它是我的好朋友,每个同学全都有,笔墨书本帮我拿,可我还得背它走。
”(谜底:书包)引出课题《小书包》。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书包里有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识字教学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可以采用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读音。
讲解生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让学生书空。
例如,“书”是独体字,笔画顺序是横折、横折钩、竖、点;“早”是上下结构,由“日”和“十”组成。
用生字组词,让学生理解生字的含义。
例如,“书”可以组成“书包”“书本”“读书”等;“早”可以组成“早上”“早晨”“早点”等。
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我的小书包,宝贝真不少。
”引导学生理解“宝贝”指的是书包里的学习用品。
“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
”让学生说一说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的作用。
“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
天天起得早,陪我去学校。
”引导学生体会学习用品的重要性,养成爱护学习用品、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5.朗读指导,背诵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韵律。
可以采用范读、领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趣味。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小书包》教案范文(优秀10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小书包》教案范文(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83a3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8.png)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小书包》教案范文(优秀10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8《小书包》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会写“尺、本”等5个生字,认识3偏旁“勹、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谜、学习儿歌、实际活动(整理物品)来完成本课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一些学习用品,知道它们的作用。
养成自己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11个生字,会写“早、书、刀、尺、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书包、课本、文具【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激趣: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时都背着什么呢?那小书包是用来干什么的呢?2.拿出里面的学习用品,向大家介绍它的作用。
指名介绍书包里学习用品的作用。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小书包二、自主识字,合作学习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作记号。
2.说说在哪里遇到过这些生字,引导学生识记。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认识新偏旁“勹、亻、?”。
4.检查汉字,认词情况,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的字形。
5.课件展示生字词语,学生以不同方式认读字词。
生字:早、书、包、作、业、笔、课、本、尺、刀、校词语:早上、书包、学校、转笔刀、尺子、作业本、铅笔、笔袋(1)开火车认读。
(2)点名随机认读。
(3)小组竞赛读。
(4)学生齐读。
三、熟读课文,深化理解1.自由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2.归纳:“宝贝”、“静悄悄”,要求学生互相讨论,自我解答。
小组讨论交流:“宝贝”是指学习用品,是我们心爱的东西。
3.再读课文,讨论解决问题: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学习用品,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4.全班展示读课文。
5.指名向大家介绍自己书包里的的一种学习用品的作用或使用方法。
四、感情朗读,加深体验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精品】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小书包》教案
![【精品】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小书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f010e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0.png)
《小书包》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8课【教材分析】《小书包》由6个词语和一首活泼、生动的儿歌组成。
6个词语是学生常见的学习用品,贴近儿童生活。
儿歌节奏明快,浅显易懂,不仅展示了“小书包”里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这些学习用品陪伴他们的学习,是他们读书写字的好伙伴。
本课共有11个生字,教学前,可通过调查,了解哪些字对于学生识记有难度,基于学情分析,聚焦几个难字,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突破识字难点。
对于新出现的偏旁,借助微课、实物展示等方式,注意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要顺应儿童心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巧妙创设有趣的情境,顺延轻松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用联想、比较、拆分、组合、组词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并在识字过程中创设游戏与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玩语文、用语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1.借助图文对照、汉字溯源、游戏识字等方法,认识“书、包、尺、作、业、本、笔、刀”8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部首。
会写“书本”,注意笔顺和关键笔画的位置。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前半首儿歌。
3.爱惜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学习重点】借助图文对照、汉字溯源、游戏识字等方法认识生字和部首。
【学习难点】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教学预案】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一)猜谜揭题1.揭题导入(1)揭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瞧(出示绘本人物“大卫”),我们来认识认识他吧——画外音:小朋友们好!我是大卫,这节课我将和你们一起学习。
初次见面,我还带来了一则谜语呢!一起来猜一猜吧,比比看谁有一双金耳朵。
准备好了吗?竖起耳朵仔细听哦!谜语:它是我的好朋友,每个同学全都有,书本文具帮我拿,天天上学背它走。
是什么?他猜的对吗?不仅猜对了,书的翘舌音都读出来了呢!(2)识字我们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所以我们背的是——书,翘舌音,发音真准确。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课 《小书包》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课 《小书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02b85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1.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课《小书包》(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基本情况•课本: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时:第八课•标题:《小书包》2. 教学目标•认读生字词:书包、书、本、钢笔。
•能够简单读懂小学生的书包。
•学生能够了解书包的作用。
3.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了解书包的作用。
4. 教学难点能够简单读懂小学生的书包。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小学生的书包、大红袋子、小笔。
2. 教学环境教室内。
三、教学流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大红袋子,提问:“这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猜猜袋子里面装了什么。
2. 学习内容1.认读生字词“书包、书、本、钢笔”,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读。
2.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书包,让学生看一看,看看自己的书包和教师的书包有什么不同。
3.以小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书包,问问自己的同桌有什么样的书包,从而了解书包的作用。
4.教师把书包里的书和钢笔取出来,让学生看一看,让学生自己想想,这些东西都是用来干什么的。
3. 练习1.让学生站起来,自己带上书包,然后按照教师的指示做动作。
比如,教师说:“将书包放在桌子上。
”,学生就要将书包放在桌子上,用语言和实际行动形成联系,加深记忆。
2.分组练习,让同桌来回谈谈自己的书包,谈起来至少要谈5分钟,提醒学生语言要清晰流畅。
4. 总结简单总结一下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于书包的理解和使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讲的是《小书包》,是一节非常基础的语文课,因此让学生多想一下、多说一下非常重要。
课程的重点在于认识书包和书包内的物品,了解书包的作用及其意义,对孩子的德育意义也比较显著。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情况,及时纠正偏差,让学生慢慢跟进。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书包》 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书包》 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33802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c.png)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书包》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小书包》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重要课文,旨在帮助学生在课文中体会友谊、快乐和合作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进行优质课教学设计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水平、教学资源等因素进行充分分析,以保障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小书包》,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句型和语法结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友谊、快乐和合作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热爱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小书包》的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故事情节简介,引起学生对《小书包》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合唱《小书包》的歌曲。
2.教师朗读整篇课文,学生跟读。
3.分段解读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步:情感体验(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分组表演《小书包》中的情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与友情相关的情感体验。
第四步:语言表达(15分钟)帮助学生总结《小书包》中使用的关键句型和表达方式,进行语言操练,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步:拓展延伸(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开关于友情、合作和快乐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表达和交流,拓展课文内容。
第六步:总结反思(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分享学习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升情况以及情感体验的表现,进行教学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六、教学资源准备1.课文《小书包》的教材资料。
小书包-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书包-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30c7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9.png)
小书包-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与小书包相关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
2.能够认识到小书包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3.能够体会到与小书包有关的季节、天气变化和生活场景,以及语言表达和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小书包相关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达出与小书包有关的季节、天气变化和生活场景,以及语言表达和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喜欢小书包教学目标根据图片描述、朗读、朗读时声调、语速、声音阴阳平仄、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各方面来自如下两方面学习目标:1.能听懂、说出小书包的发音及正确的发音方法;2.学会使用“喜欢”构造简单的语言表达句子。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喜欢小书包的几个发音和正确的发音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构造简单的语言表达句子。
教学内容1.学生从图片中辨认出“小书包”这个物品;2.调动学生感官能力,听教师发音,模仿发音;3.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喜欢”构造简单的语言表达句子。
第二课小书包里装什么教学目标1.能够听、读、说、写出常见的与小书包相关的物品;2.能够注意书写规范,写出清晰的字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与小书包相关的物品名称;2.教学难点:注意书写规范,写出清晰的字迹。
教学内容1.学生学习与小书包相关的物品名称;2.学生通过绘画、制作“小书包”,体验小书包的重要性,理解“用心”;3.学生通过认真书写,掌握书写规范,重视字的重要性。
第三课小书包和四季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与四季相关的词汇;2.能够通过词汇的学习,感知季节变化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与四季相关的词汇;2.教学难点:理解季节变化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1.学习与四季有关的词汇;2.通过不同季节的场景,学习与小书包相关的词汇;3.让学生体验“小书包”的重要性和使用之熟练度在四季变化时的变化,理解季节变化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书包》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书包》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646e4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00.png)
小书包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书包》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包、尺”等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偏旁,会写“尺、本”等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
教学重点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包、尺”等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偏旁,会写“尺、本”等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说谜面,学生猜谜底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1)小小身子细又长,身穿彩衣直心肠。
嘴巴尖尖会写算,只见短来不见长。
谜底:铅笔(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
帮你改错字,他可不怕脏。
谜底:橡皮(3)有厚也有薄,有长也有方。
打开看一看,知识里面藏。
谜底:书(4)带子长,身体方,书本文具肚里装。
它是我的好朋友,天天伴我把学上。
谜底:书包2.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小书包》,板书课题(板书:小书包),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课文中的词语。
已经认识的字,你就大声地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就先借助拼音再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包、尺、作、业、笔、刀、宝、贝、少、课、早”(1)“包”部首“勹”,一般指装东西的容器,包装等。
(2)“作”部首:亻单人旁:大多表示人在做某一件事情。
注意:单人旁是本课要求掌握的新偏旁。
带单人旁的字,多与人有关,如“传、住、保”等。
(3)“笔”部首:竹字头,毛笔的上面是竹管,下面是毛。
“笔”是会意字。
注意:竹字头是本课要求掌握的新偏旁。
教师可以出示古代毛笔的图片,让学生意识到为什么“笔”是竹字头。
(4)组词识字(5)形近字比较:半包围结构:包-勺-句本-木尺-尸刀-刃3.我会写“尺、本、刀、不、少”(1)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再临写,写一个就及时点评、指导,学生再写一个。
(2)学生随堂自由书写,教师挑选优秀作品投影,学生自评。
4.我会读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学生自主拼读上面出示的词语,同桌互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8《小书包》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8《小书包》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105e90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9.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8《小书包》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分析《小书包》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识字课文,主要教授学生认识文字“书包”。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对于认识文字的方式已经有一定基础。
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并延伸认知。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识字:“书包”。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书写和朗读“书包”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正确识读和书写“书包”字。
教学难点:抓住学生认知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知“书包”字。
4. 教学过程(1)热身•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认识字。
(2)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文字,“书包”字出现的上下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讲解•通过字形的特点和构成,向学生解释“书包”字的书写方法和发音规则。
(4)练习•让学生模仿老师书写“书包”字,并进行集体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字形和发音。
(5)巩固•利用游戏、歌曲等方式巩固学生对“书包”字的记忆,增强学习效果。
二、反思教学反思本节识字课紧扣学生认知特点,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学;另外,课堂时间安排,讲解和练习的时间控制也需要更加合理。
学生反思学生需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积极配合老师进行学习。
在学习认识字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并及时纠正错误,巩固学习效果。
三、总结通过本节识字《小书包》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汉字,并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为《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8《小书包》教学设计及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小书包》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小书包》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89422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8.png)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小书包》教案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小书包》是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以小朋友买书包的故事为背景,通过描述小朋友购书包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到如何选购合适的书包以及爱护书包的重要性。
同时,课文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联想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考文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并背诵课文《小书包》;•通过观察插图和阅读课文,了解如何选购合适的书包;•培养学生爱护书包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理解并背诵课文《小书包》;•学生能通过观察插图和阅读课文,了解如何选购合适的书包;•学生能培养爱护书包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提出的问题;•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和学具教学准备:•课本《小书包》;•讲台或黑板;•插图卡片;•教学录像或PPT。
学具准备:•课本《小书包》;•笔、本子。
四、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插图卡片,引起学生兴趣,提问:你们有没有自己的书包?你们都是怎么选购书包的?2.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选择合适的书包?怎样才能爱护好自己的书包?活动二:呈现课文1.学生跟着课本阅读课文《小书包》。
2.老师逐句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活动三: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来表演《小书包》中的场景。
2.其他组员观察并选择问题进行提问,例如:小朋友是如何选择书包的?为什么小朋友要买红色的书包?3.学生集体讨论,并尝试回答问题。
活动四:课文背诵1.学生跟着课本和录音并跟读《小书包》。
2.小组内互相表演背诵课文。
活动五:巩固与拓展1.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们买书包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如何保护自己的书包?2.老师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总结。
活动六:课堂小结1.老师进行课堂小结,并总结学生的回答。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小书包》教案范文优秀7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小书包》教案范文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8974b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e.png)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小书包》教案范文优秀7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8《小书包》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与课文中生字相关的实物图片)。
(教师)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引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
(课件出示谜语)(1)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
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铅笔)(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
(橡皮)(3)小方盒,薄又薄,里面知识可真多!(书)(4)有方有圆,有高有矮,肚里有笔,书包中藏。
(笔袋)2.铅笔、橡皮、笔袋它们都藏在哪里?今天我们就和朝夕相处的“小书包”一起来学习生字。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3.学习“书包”两个字。
(1)拼读“书包”两个字的拼音。
引导学生注意“书”是翘舌音。
(2)识记字形。
①观察“书”字,我们用拆分的方法,可以把“书”字分成三部分:由横折、横折钩组成了一个楼梯的形状,还有一个竖和一个点。
然后编小口诀记住“书”字: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
②观察“包”字,介绍“包”字的偏旁——包字头。
你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预设:学生列举“句”“勺”等字。
③说一说记住这两个字的方法。
预设:用“加一加”的方法、“联想”的方法。
(3)组词识记,多种形式读词。
小结: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用拆部件编口诀、“加一加”等方法记住“书、包”这两个字,真是太棒了!你们还有什么识记生字的方法?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更多的生字。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新的识字方法,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生字。
音、形、义的组合,不但使学生记得牢,还能加深对汉字含义的理解。
二、合作学习,活学活用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课文中的六个词语。
已经认识的字,你就大声地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就先借助拼音再多读几遍。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书包》优秀教案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书包》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ca26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3.png)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书包》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小书包》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故事情节;2.掌握课文中生字的发音和意思;3.能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4.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课文习题。
二、教学重点1.对课文中重点生字的教学和讲解;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境和情节;3.帮助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和复述。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书包》的教材和相关课后习题;2.黑板、彩色粉笔;3.单词卡片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堂前准备好的图片和单词卡片,让学生猜测《小书包》的故事内容。
2. 学习课文•朗读课文《小书包》,让学生跟读;•教学生生字的发音和词义;•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小书包》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引导他们思考课文的主题和内涵。
4. 课文复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小书包》的内容;•鼓励学生用表情和语言生动地复述课文。
5. 课后习题•布置相关的课后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习题,并及时批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课文《小书包》的理解并不深刻,部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也不够牢固。
下节课我打算通过增加交流讨论的机会,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延伸阅读建议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一些与背包或学习相关的故事,以拓展他们的阅读面和文化素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小书包》(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小书包》(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e1195e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8.png)
小书包(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1.了解和认识小书包,知道小书包的作用和重要性。
2.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小书包,培养好的使用习惯。
3.通过学习小书包相关的故事和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材料•《小书包》课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绘本《熊猫小书包》•小学生书包实物、笔记本、文具等•PPT课件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中的小学生书包和文具等。
2.引入小学生们“上学时书包里放些什么?”的话题,带领学生回忆。
步骤二:呈现课文并解读1.使用 PPT 展示《小书包》课文。
阅读理解教师可选择插图版。
2.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生词:“杂物”、“笔空”等。
3.强调“小书包”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讲解它能够为小学生们提供生活用品、书本、笔记本等。
步骤三:观看绘本1.展示绘本《熊猫小书包》。
2.回答问题:“熊猫小书包里放了些什么?”“小熊猫为什么要把书包背回家呢?”等。
步骤四:小组探究1.学生分组,小组内互相抽查书包中的物品。
并展示书包的摆放方式和分类方法。
2.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收获,并比较不同组的书包收纳方法,共同探讨实用的收纳方法,培养好的书包整理习惯。
步骤五:阅读课文1.听取学生们在小组探究过程中的相关想法。
2.学生自主阅读《小书包》课文,并讲述理解心得。
3.教师供给 questions,鼓励学生互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1.在探究小组中,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探究,能够自主提出整理方法,并展示了自己的书包。
2.在学生读课文阶段,学生能够流畅朗读,理解文中具体描述和小学生书包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1.推荐相应书籍并展开相应活动可以增强阅读习惯。
2.更丰富的绘本和视频可以带来的学生更多的体验和感受。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识字7 小书包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识字7 小书包 优质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e3207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c.png)
课题7小书包主备教师【课前解析】《小书包》一课由六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
学习内容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熟悉的学习用品和生活场景,有助于学生充分调动生活中的体验,与字词产生链接,达到识字学词的目标。
因此,教学设计中借助插图、链接生活等方式是不错的选择。
关注课文内容:本课以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主题采用两种形式呈现学习内容。
六个词语是学习用具的名称,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天天都会见到和使用的物品;儿歌节奏明快,浅显易懂,不仅展示了“小书包”里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这些学习用品是他们读书写字的好伙伴,陪伴他们的学习。
进而引导学生爱护学习用具,养成整理文具的好习惯。
关注插图:本课插图生动鲜活,呈现了学生的常用的学习用具,调动起学生对生活场景的记忆。
对应了6个关于学习用具词语中“铅笔”“橡皮”“作业本”等的名称,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
关注识字:这课的11个生字中,“作、早”是平舌音,“尺、少”是翘舌音。
字形识记时,以整体识记为主,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识字经验,采用多种方式,灵活识记。
如生活情境识记、熟字加偏旁笔画识记等方法。
字义教学可以通过看图,体会汉字的表意功能。
关注写字:这课要求会写5个生字,都是独体字。
指导书写应关注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个含有笔画撇和捺的字,撇的写法不同,教学时注意区别。
关注词语:借助课文插图、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意思;朗读词语时,注意字与字的连贯。
【教学目标】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包、尺”等11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
会写“尺、本”等5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
知道学习用具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教学重点】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包、尺”等11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
会写“尺、本”等5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课文。
知道学习用具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课前准备】课件、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包、尺”等11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8《小书包》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8《小书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63129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0.png)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8《小书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理解并表达课文中的情感。
3.能够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小书包》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掌握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3.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语音语调的模仿。
四、教学准备1.板书和粉笔。
2.课本《小书包》。
3.索引卡片和字卡。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老师播放有关《小书包》的动画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小书包》讲了什么故事?第二步: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课文,并重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分段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细节。
第三步: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小书包》中小女孩的感受。
2.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第四步:朗读练习1.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朗读《小书包》。
2.鼓励学生带着情感朗读。
第五步: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在课文中找到了什么信息?你们是否有过与小女孩一样的感受?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小书包》这篇课文,掌握了其中的生字词,理解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讨论和朗读,学生提升了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学生能够继续保持对阅读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小书包》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在教学中有所帮助。
2023最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8《小书包》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8《小书包》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39681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a.png)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8《小书包》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
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9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8《小书包》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8《小书包》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认识三个偏旁:包字头,单人旁“亻”,竹字头(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认识自己的小书包,学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你的小书包里都有什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我们的小书包?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书写课题:小书包。
我们去书包里看一看都有什么。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hūbāochǐzuòyèběnbǐdāokèzǎoxiào书包尺作业本笔刀课早校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
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学习生字笔:音节:二拼音节。
偏旁:竹字头。
认识偏旁:竹字头“⺮”结构:上下结构,组词:学生说。
多与少是一对反义词。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8、小书包教学设计de起得早shǎo多少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8、小书包教学设计得dé得到少déi得有空shào少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8、小书包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8、小书包教学设计de好的xiào学校的校dì目的jiào校对反义词早——晚来——去多——少真——假上——下这节课我们要记住包字头,单人旁“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课 《小书包》【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课 《小书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01218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5.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课《小书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书包的功能,明确书包的用处。
•能够背诵和理解课文中的文字,学会运用“小树包”和“书”这些词语。
###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以阅读课文为基础,辅以课堂讨论,情景模拟以及教师直接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
## 二、教学重难点 ### 1.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文字,学会运用“小树包”和“书”这些词语。
### 2.难点•对于一些汉字的理解与运用,课前要进行充分复习。
## 三、教学准备•可携带具有代表性的书包,以及与课程相关的其他道具(如小书等)。
•安排好课堂流程,包括批改上课前作业和练习册,阅读课文以及课后讨论等。
## 四、教学过程 ### 1.引入•老师将自己的书包拿到课堂上,问学生他们都有哪些东西需要放在书包里。
•老师讲述自己小时候的书包和今天的书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 2.学习过程1.练习:•完成练习册第14页练习,并讲解正确答案2.课文讲解:•背诵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含义。
•学生齐读课文,边读边用图像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情感。
•老师展示图片资料,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课后作业:•完成习惯养成训练,缓解学生的压力。
•布置家庭作业和下一次课的小练习。
##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学会使用“书”和“小书包”等词语,同时增加学生对中文书籍的兴趣,也让学生了解了自己需要一个可靠、多功能的书包来完成学生生活中的各种需求。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逐步加强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增强课中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书包》教案教学设计教材解析本课由6个词语和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
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等学生常用的学习用具,被编进了朗朗上口的儿歌中。
儿歌节奏明快,浅显易懂,不仅展示了“小书包”里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这些学习用品是他们读书写字的好伙伴,陪伴着他们的学习。
从而引导学生要好好爱护这些“小伙伴”,养成整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
会写“早、书”等5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
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
【教学难点】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
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 识字。
本课多数生字出现在文具名称中,识字时,可以将生字融入文具名称中进行认读。
借助学生熟悉的文具名称识记相关生字,将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相结合。
生字的读音可以通过认读词语,朗读儿歌来正音。
注意翘舌音“书、尺”,平舌音“作、早”,前鼻音“本”。
“子”字单独出现时读第三声,加在“尺”的后面,成为词语后缀时,读轻声,可引导学生回顾第7课刚学过的“鸭子、杏子”等相关词语,巩固轻声读法。
也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看图说话,在说话中正音。
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自主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生活情境识记。
如“书”,可引导学生回忆在图书馆、阅览室、书店、家等地方见过的书。
“作业本”3个生字,学生天天见面,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3个生字,指着认一认。
(2)用熟字加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识记生字。
笔:毛+竹字头课:果+言字旁早:十+日字头本:木+一结合“笔”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竹字头。
教师可出示古代毛笔的图片,让学生意识到为什么“笔”是竹字头。
有些学生课外已认识了不少字,也可以鼓励他们用自己认识的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校”和“作”。
笔,会意字。
从竹,从聿。
“筆”是笔的本字,小篆像用手执笔。
古时毛笔笔杆都是用竹制成的,故从竹。
(3)在识记生字的时候,可以列举关联的词语,帮助理解字的意思。
如:笔:铅笔、毛笔、钢笔、笔袋、笔套尺:直尺、卷尺、三角尺本:书本、作业本、笔记本、课本2. 写字。
本课要写的5个字,有4个独体字,1个上下结构的字。
4个独体字里,有2个含有笔画撇和捺,但撇的写法不同。
教学时要注意区别。
本课5个字书写要点:6 画,上下结构。
早日字头略小略扁,下面的“十”横要写得长一些,竖写在竖中线上。
4 画,独体字。
书第一笔横折略小,第二笔横折钩略宽,竖要直,点不碰到横折。
4 画,独体字。
尺“尸”的头部略扁,捺与撇的收笔在同一水平线上。
2 画,独体字。
刀横折钩的折要稍向左倾斜,撇收笔与横折钩在同一水平线上。
5 画,独体字。
本横要写得平直,竖与竖中线重合要写端正,撇捺要舒展,最后一笔短横不碰到撇和捺。
第五单元本课要写的字,可以组成新的常用词语,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
如,“尺子、书本、本子、刀子、大刀、小刀、早上”。
二、课文学习1. 朗读指导。
朗读儿歌时,注意句子间的适当停顿,句末可以稍微延长。
可以先听读、跟读儿歌,感受儿歌句中和句末的停顿,再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
教师应注意部分汉字轻声的朗读示范。
例如“的”和“得”,要念得轻而短,不拖音。
“真不少、课本、铅笔、作业本、转笔刀”等词语的朗读可以适当突出,从而说明小书包的用处大。
2. 理解运用。
联系生活,理解文具。
学生平时都在使用这些文具,对文具的名称比较熟悉,作用也基本了解,教学时可通过图文对照,学习词语。
儿歌中出现“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画,让学生去找找。
还可以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这些学习用品该到什么商店去购买,从而明白这些都是“文具”。
儿歌中的“宝贝”一词,是对文具的爱称。
除了“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可以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说说自己书包里有哪些文具“宝贝”,也可以试着用课文的句式来表达。
借助儿歌,培养良好习惯。
儿歌的后四行,重在对学习习惯的提示。
“上课静悄悄”,即上课时,不要玩文具,让它们静静地待着;“下课不乱跑”,即下课了,要及时收拾好文具不乱丢乱放。
从而让学生明白文具是我们的好伙伴,天天陪同我们上学校,学知识,学本领。
引导学生也要像照顾好朋友那样照顾好文具,要爱惜,会整理。
3.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的设计,第一题指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认识自己书包里的文具;第二题指向养成良好的自主整理文具、爱护文具的习惯。
第一题,可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自己书包里的文具来介绍,认读有关词语。
第二题通过图文对照,引导学生学习用“我会……”的句式说说自己能做的事情。
可以先引导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再借助拼音读句子,然后学着图上样子学习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也可以引导学生用“我会……”说说自己还会怎么爱惜、整理文具。
三、实践活动1.课后,随父母到文具商店或柜台认识更多的文具,将新认识的文具用彩笔画下来,再写上名称,贴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文具展示栏,将认识事物、学习汉字结合起来。
2.游戏“整理小书包”。
帮助学生了解课程表上写着什么、书包里该放些什么、每天怎样整理书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设活动有三个环节:第一部分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说说书包里该放些什么;第二部分是看课程表;第三部分是学习整理书包。
教学设计举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8个生字和3个偏旁,会写“书、本”2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
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一组。
2.让学生画一张自己喜欢的文具画,并想办法写上文具的名字。
可以是一种文具,也可以是多种文具。
3.为每小组准备一份本课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儿歌引入,学习“书包”1.复习《上学歌》,交流每天陪伴我们的好朋友小书包。
2.出示书包图和标注拼音的汉字“书、包”。
(1)读准“书包”的字音。
引导学生自己拼读,反馈中重点正音翘舌音“书”,再开火车巩固读。
(2)识记生字“书、包”。
说说平时在哪里见过“书”,根据学生的经验理解“书”。
“包”,结合实物书包,进行形象记忆:“书包”把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包”在里面了。
随机学习包字头。
二、小组合作,识记生字1.请学生说说书包里有哪些文具,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本课要学习的文具名称及相关图片: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等,请学生对应图画,猜猜文具的名称,给文具贴上标签。
2.学习本课新词。
(1)学生自己拼读课文中的词语。
(2)多种形式反馈读。
如,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
(3)打乱顺序,归类读。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途径,倡导生活识字,并结合不同的识字方法理解字义。
第五单元3. 课间操。
出示配乐儿歌,教师先示范,再带领学生边低年级学生注读边做动作。
意力集中的时间有转笔刀,转起来,(左手微微握拳,右手转动。
)限,课中间安排与作业本,翻开来,(左右手伸直,掌心向下,再同时向上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翻开。
)的课中操,能有效小橡皮,来回擦,(左右手五指捏拢,呈空心拳样,掌心排除学习疲劳,提向下,再做来回擦的动作。
)高学习效率。
小尺子,拉拉直,(左右手拉成直线,再做左右拉伸动作。
)小笔袋,包起来,(左右手收回,在胸前做滚动动作。
)小铅笔,站直了。
(左右踏步,最后站正。
)4. 识记生字。
识记生字体现(1)认读没有图片和拼音提示的词语。
学生的主体性,借(2)认读生字。
词语中生字标红,先自己读,再跳读。
助已有的识字经验,(3)认读单个生字。
可以先自己读,再同桌读,互相教一重在激发学生的识教,然后小老师带读,接着开火车读,最后词语卡片认读。
字兴趣。
(4)归类识记生字。
用加一加、生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随机结合认识竹字头、包字头、单人旁等偏旁。
三、运用游戏,复习巩固1.教师逐一贴文具词卡,学生抢读。
2.每组发一个装有文具词卡的信封,组长逐一抽出轮流读,谁读对了,就收下词卡。
3.请得到文具词卡的同学站在台上,邀请学习伙伴读读创设生活情境,文具的名字,读对了,就赠送这张词卡。
以超市购物的方式4. 创设班级小超市,获得赠送词卡的同学到班级小超市促进复习巩固,激“购买”文具,选对文具的获得奖励。
发学习兴趣。
四、观察辨析,学写“书、本”1. 出示“书、本”,学生观察,边书空边说说书写笔顺。
2. 指导发现“书、本”两个字都是上紧下松,且竖都写从整体观察,在竖中线上,是关键笔画,要写得直。
发现结构特点,再3. 教师范写“书”,学生书空,再临写。
写一个就及时点到发现关键笔画,评,指导。
学生再写一个。
最后范写、练写、4. 教师范写“本”,学生书空,再临写。
写一个就及时点反馈,一步一步,评,指导。
学生再写一个。
要扎扎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