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到目录
加法的含义
从集合观点看,加法是已知两个没有公共元素的有
限集合的基数,求它们的并集的基数(两数a与b 的和c是集合A 与B的并集C的基数)
幼儿:加法是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的含义
从集合观点看,减法就是求有限集A与它的子集B的
差集的基数(已知两数a与b,若存在一个数c,使 得c+b=a,则c叫做a与b的差)
3.概念水平的加减 (数群概念水平上的加减运算 ,最高水平上的加减运算)
归纳
• 对加减法的含义是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物操作 活动逐步理解的
• 实物加减——→按物点数(逐一点数、在第一个 加数后接着数)——→抽象数目计算(运用数的 组成)
的关系问题
归纳:幼儿形成数概念的特点
幼儿掌握数概念:数数→理解数的实际含义→知道 数的顺序和大小→理解数的组成和守恒→掌握数 的读写法 (感知物体→产生数的表象→形成抽象数概念)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不平衡性、 个别差异大
回到目录
儿童数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
第一阶段(3岁前)——对数量的笼统感知阶段 第二阶段(3—5岁)——数词与物体数量间建立联
数的组成的含义
组合: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自然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部分数组成
分解: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自然数都可以分解成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数
数的组成的实质
等量关系:一个数群(总数)可以分解成两个相等 或不相等的子群(部分数)B=A+A/ (学前儿童 只要知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两个部分 数合起来是原数)
幼儿: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是用减法
算的。
回到子目录
有关加减应用题的知识(P160)
概念:根据日常生活中一个问题,用文字 或语言表 达数量关系的题目。
结构:情节、数量关系
分类: 简单应用题(用一步运算解答)
复合应用题
(幼儿:简单加减应用题)
返回
学前期学习的简单加减应用题
简单加法应用题 a.求两数和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互换关系:B=A+A/ =A/ +A (两个部分数位置换一 下,总数不变)
互补关系:B=(A-n)+(A +n)(一个数分成的两 个部分数中,一个依次减少1,一个依次增加1, 总数不变)
回到目录
(三)有关整数加减运算的基本知识
加法、减法的含义
有关加减应用题的知识 应用题的概念、结构、分类
学前期学习的加减应用题的种类
回到目录
三、幼儿学习加减法的特点
(一)从实物加减过渡到符号运算
(二)从简单的口头加减应用题开始学习运算
(三)幼儿自编口头应用题时,往往把编题与讲故 事相混淆
回到总目录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 的一般过程(P158)
1.动作水平的加减 (具体水平上的加减)
2.表象水平的加减 (学前期幼儿加减学习的主要 手段 )——口述应用题
计数:把被数物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集合的元 素,建立一一对应的过程
数数的特点:①结果唯一; ②只要有物,数数可以永远
回到目录
• 计数活动的实质:
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操作活动。
目的——确定物体的数量;
手段——数数的操作;
结果——数的形式;
• 计数活动的含义: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 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即 口说数字、手点实物,使每个数字与一个集合内 的每个元素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结果用数字来 表示。
系的阶段 第三阶段(5岁以后)——数的运算初期阶段
回到目录
第一阶段特点
• 对数量有笼统的感知,能区别有明显的大小、多 少的差别;
• 会口头数数,不超过10;
• 逐步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但不能说
出总数。
回到
前页
第二阶段特点
• 能说出总数;末期开始出现数的“守恒”; • 前期能分辨大小、多少、一样多,中期能认识序
数和数序; • 能按数取物; • 逐步认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数序;数目大小;
应用实物进行数的组合和分解; • 开始做简单的实物运算。
回到前页
第三阶段特点
• 10以内数的“守恒”;
• 表象运算——抽象的数字运算;
• 100以内的数数;个别的20以内的加减运算。
回到前页
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
1.掌握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基数、序数、数的 守恒); 2.认识10以内相邻数的关系(任何一个自然数比 前一个数大1,比后一个数小1);——核心 3.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数的结构、形式。
简单减法应用题 a.求剩余 b.求两数相差多少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回到子目录
二、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 发展的特点(P129)
儿童初步数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 儿童数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 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
回到总目录
计数活动的发展过程
计数内容方面: 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群计数 计数动作方面: 动作水平上的点数→视觉的或听觉的点数;
(1)儿童掌握计数活动的过程是儿童掌握最初数概 念的过程。
(2)儿童能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标志着他已 开始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儿童对数的理解的发展过程
基数→序数→数的组成
①理解基数:一个数词与一个数词之间机械地建立 起联系;逐步建立起抽象数的顺序与数的大小的 明确关系。
②对序数的理解包括了基数的含义 ③数的组成其实质是总数与部分数即三个数群之间
自然数的产生
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分析、比较,形成 多少的概念;
②把具有相同个数的集合归为一类,即等价集合类 ,并用标准集合为代表来表示一个等价集合;
③在反复应用标准集合来表示多少的过程中,逐渐 地把数从具体集合中抽象出来;
④随着文字的出现和发展,逐渐创造运用符号表示 抽象的数。
自然数列及其性质
第六章 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
有关自然数与加减运算的基本知识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发展的特点 幼儿学习加减法的特点 数概念的教育 运算能力发展的教育
一、有关自然数与加减运算的基 本知识
(P124)
• 有关自然数的基本知识
• 有关数的组成的基本知识
• 有关整数加减运算的基本知识
回到总目录
• 自然数列:从“1”开始,逐次添上一个单位,依 次排列着的全体自然数。
• 性质:有始,有序,无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零和扩大的自然数列
零:空集合的标记,表示集合中一个元素也没有 扩大的自然数列:零放在自然数列的前面
基数和序数
• 基数: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个数的数 • 序数:表示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的数
计 数(数数 )
加法的含义
从集合观点看,加法是已知两个没有公共元素的有
限集合的基数,求它们的并集的基数(两数a与b 的和c是集合A 与B的并集C的基数)
幼儿:加法是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的含义
从集合观点看,减法就是求有限集A与它的子集B的
差集的基数(已知两数a与b,若存在一个数c,使 得c+b=a,则c叫做a与b的差)
3.概念水平的加减 (数群概念水平上的加减运算 ,最高水平上的加减运算)
归纳
• 对加减法的含义是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物操作 活动逐步理解的
• 实物加减——→按物点数(逐一点数、在第一个 加数后接着数)——→抽象数目计算(运用数的 组成)
的关系问题
归纳:幼儿形成数概念的特点
幼儿掌握数概念:数数→理解数的实际含义→知道 数的顺序和大小→理解数的组成和守恒→掌握数 的读写法 (感知物体→产生数的表象→形成抽象数概念)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不平衡性、 个别差异大
回到目录
儿童数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
第一阶段(3岁前)——对数量的笼统感知阶段 第二阶段(3—5岁)——数词与物体数量间建立联
数的组成的含义
组合: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自然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部分数组成
分解: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自然数都可以分解成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数
数的组成的实质
等量关系:一个数群(总数)可以分解成两个相等 或不相等的子群(部分数)B=A+A/ (学前儿童 只要知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两个部分 数合起来是原数)
幼儿: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是用减法
算的。
回到子目录
有关加减应用题的知识(P160)
概念:根据日常生活中一个问题,用文字 或语言表 达数量关系的题目。
结构:情节、数量关系
分类: 简单应用题(用一步运算解答)
复合应用题
(幼儿:简单加减应用题)
返回
学前期学习的简单加减应用题
简单加法应用题 a.求两数和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互换关系:B=A+A/ =A/ +A (两个部分数位置换一 下,总数不变)
互补关系:B=(A-n)+(A +n)(一个数分成的两 个部分数中,一个依次减少1,一个依次增加1, 总数不变)
回到目录
(三)有关整数加减运算的基本知识
加法、减法的含义
有关加减应用题的知识 应用题的概念、结构、分类
学前期学习的加减应用题的种类
回到目录
三、幼儿学习加减法的特点
(一)从实物加减过渡到符号运算
(二)从简单的口头加减应用题开始学习运算
(三)幼儿自编口头应用题时,往往把编题与讲故 事相混淆
回到总目录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 的一般过程(P158)
1.动作水平的加减 (具体水平上的加减)
2.表象水平的加减 (学前期幼儿加减学习的主要 手段 )——口述应用题
计数:把被数物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集合的元 素,建立一一对应的过程
数数的特点:①结果唯一; ②只要有物,数数可以永远
回到目录
• 计数活动的实质:
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操作活动。
目的——确定物体的数量;
手段——数数的操作;
结果——数的形式;
• 计数活动的含义: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 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即 口说数字、手点实物,使每个数字与一个集合内 的每个元素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结果用数字来 表示。
系的阶段 第三阶段(5岁以后)——数的运算初期阶段
回到目录
第一阶段特点
• 对数量有笼统的感知,能区别有明显的大小、多 少的差别;
• 会口头数数,不超过10;
• 逐步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但不能说
出总数。
回到
前页
第二阶段特点
• 能说出总数;末期开始出现数的“守恒”; • 前期能分辨大小、多少、一样多,中期能认识序
数和数序; • 能按数取物; • 逐步认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数序;数目大小;
应用实物进行数的组合和分解; • 开始做简单的实物运算。
回到前页
第三阶段特点
• 10以内数的“守恒”;
• 表象运算——抽象的数字运算;
• 100以内的数数;个别的20以内的加减运算。
回到前页
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
1.掌握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基数、序数、数的 守恒); 2.认识10以内相邻数的关系(任何一个自然数比 前一个数大1,比后一个数小1);——核心 3.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数的结构、形式。
简单减法应用题 a.求剩余 b.求两数相差多少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回到子目录
二、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 发展的特点(P129)
儿童初步数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 儿童数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 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
回到总目录
计数活动的发展过程
计数内容方面: 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群计数 计数动作方面: 动作水平上的点数→视觉的或听觉的点数;
(1)儿童掌握计数活动的过程是儿童掌握最初数概 念的过程。
(2)儿童能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标志着他已 开始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儿童对数的理解的发展过程
基数→序数→数的组成
①理解基数:一个数词与一个数词之间机械地建立 起联系;逐步建立起抽象数的顺序与数的大小的 明确关系。
②对序数的理解包括了基数的含义 ③数的组成其实质是总数与部分数即三个数群之间
自然数的产生
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分析、比较,形成 多少的概念;
②把具有相同个数的集合归为一类,即等价集合类 ,并用标准集合为代表来表示一个等价集合;
③在反复应用标准集合来表示多少的过程中,逐渐 地把数从具体集合中抽象出来;
④随着文字的出现和发展,逐渐创造运用符号表示 抽象的数。
自然数列及其性质
第六章 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
有关自然数与加减运算的基本知识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发展的特点 幼儿学习加减法的特点 数概念的教育 运算能力发展的教育
一、有关自然数与加减运算的基 本知识
(P124)
• 有关自然数的基本知识
• 有关数的组成的基本知识
• 有关整数加减运算的基本知识
回到总目录
• 自然数列:从“1”开始,逐次添上一个单位,依 次排列着的全体自然数。
• 性质:有始,有序,无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零和扩大的自然数列
零:空集合的标记,表示集合中一个元素也没有 扩大的自然数列:零放在自然数列的前面
基数和序数
• 基数: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个数的数 • 序数:表示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的数
计 数(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