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
知识与技能:读懂课文内容,弄清小山村为什么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朗读,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们砍树破坏环境的行为和后果,认识保护环境的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聊“故事”,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前段时间讲的“卖屁”的故事吗?那还记得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了吗?还想不想听故事?既然大家这么喜欢听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小山村曾有的美丽”。

1、这个小山村里到底有什么故事呢?我们先来看一幅图。

(出示插图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走进的小山村,大家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谁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并完成这个句子“这是一个的小山村。


2、教师过渡:是的,课文第一自然段给我们具体的介绍了小山村的美丽。

3、请大家轻声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里都写到了哪些事物?(树木、小河、鸟儿、鱼儿)
4、这些事物各自有什么特点?(的小河、儿、的鱼儿)
5、指导朗读。

(你能美美地把小山村的美丽读出来吗?)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探讨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1、教师过渡:多么美丽的小山村啊,那里有美丽的风光,有清新的空气,有小动物们的欢歌嬉戏??然而好景不长,美丽的小山村却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到底是什么让小山村最后消
失了?(大雨造成山洪→乱砍滥伐→锋利的斧头)
3、人们用这些斧头来做什么?(砍树)
4、课文里的哪句话讲到了人们用这些斧头来砍树?
出示句子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


教师引导:
你从“谁家”、“谁家”、“拎”、“一棵一棵”读懂了什么?(体会人们砍树的随意性。

)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来吗?
这些锋利的斧头给小山村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房子、家具、浓烟)课文里的哪句话讲到了这个内容?
出示句子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囱冒出的浓烟,消失在
天空中了。


教师引导:你从“变成了”,“变成了”,“还有”又读懂什么?(体会人们对树木的砍伐到了从“随意”到了“过度”的程度。

)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句话?
这些锋利的斧头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多东西的同时,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了哪些变化?(土地裸露,而且裸露不断扩大) 5、教师过渡:是啊,靠着这些锋利的斧头,人们的生活和生活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

正当人们还沉浸在这“美好的生活”中时,一个噩梦正一步步向他们走来,(播放课件),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小山村却已经被咆哮的山洪冲得无影无踪了。

“无影无踪”是什么意思?(一点影子,一点踪迹也没有了。

形容消失得干干净净。


课文里是怎么描述的?
出示句子3:“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引读句子
(1)故事已经发生,悲剧已经上演,如果你是小山村里的幸存者,你们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又会是什么滋味?
假如我是村长,我会深深的自责,我会这样说(“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
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用“自责”
的语气读)
假如我是砍树大王,我会很后悔,我会这样说(“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用“后悔”的语气读)
假如我是安分守己的阿姨,我会非常伤心和气愤这样说(“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

(用“伤心”“气愤”的语气读)
(2)看到这样的情景,听到他们这么说,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伤心、沉重等)你有什么话想要对小山村里的人们说的?
我想对“村长”说——(表示建议)
我想对“砍树大王”说——(表示谴责)
我想对“安分守纪的阿姨”说——(表示同情)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故事读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弄明白“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表面原因:乱砍滥伐
实际原因:破坏环境
2、从这个故事中你们读懂了什么道理?(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


3、我们的身边有没有类似这样破坏环境的行为?(乱丢垃圾??)我们应该怎么做?(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四、作业布置
1、写一封信给破坏环境的人们。

2、办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板书:
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乱砍滥伐
美丽——?—→ 消失
破坏环境

保护环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有怎样一个小村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
1.体会早先村庄的美丽。

(1)课件出示美丽的村庄图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是啊,这小村庄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3)从“早先”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山谷中,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强调“早先”。

那么现在这个小村庄还有没有呢?引起人的思考。


2.了解小村庄的悲惨命运。

(1)课件出示画面: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什么都没有了。

(2)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说说破折号的作用。

3.过渡: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1.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2.分小组议一议。

3.抓住重点句体会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庄毁掉的。

句一: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这里的两个“谁”指代什么?“裸露的土地”又指的是什么?
(2)你为什么认为这一句与毁掉小村庄有关?
(预设: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乱砍滥伐。

一个“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


句二: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连用了三个“变成”,是排比的手法,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

而且是低效利用树木。

)(2)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句子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表达出了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

)句三: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什么?
(2)两个“不断”又说明什么?
(预设:小村庄的人们不仅仅是一年砍,一代人砍,而是年
年砍,代代人砍,毁掉了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一年比一年严重。


句四:大雨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指名说说“咆哮”的意思。

(预设:本来指野兽的吼声,这里用来形容河流的波涛声。


(2)为什么洪水会这么咆哮,这样肆虐?
(预设:原因就是乱砍滥伐树木,最终灾难终于降临。


4.小结: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

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三、体悟情感,明确主旨
1.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咆哮的洪水的灾难中,小村庄的人们活了下来,那么你想对村民说些什么呢?
2.想象写话。

从全文整体来看,课文不仅仅给我们讲一个令人叹惋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请你写几句充满深情的话语,送给周围的人。

3.全班交流。

八、作业
流利朗读课文。

【板书】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乱砍滥伐
美丽消失
保护环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

3.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回顾导入
1.师生一起回顾那迷人的风景。

2.检查新词:郁郁葱葱、湛蓝深远。

3.问题导入: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变化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二)深入理解,体会内涵
1.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把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从课文中找
出来,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

2.集体交流:请同学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都来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②体会“拎”:你想怎么读?(师评读。


③把体会读出来。

(2)村民们这样的行为使得小村庄出现了什么变化?看图,体会读。

(3)还有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发生了变化?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
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①都来读一读,你知道什么了?
②从这些词语中,你又感受到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

③可是,这样做小村庄又出现怎样的变化?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体会反义词的用法。

②交流资料。

③展开想象。

④带着这体会完整读第三自然段。

(4)但是,作者却说“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这句话再次提到了那锋利的斧头。

就让我们看看靠着斧头,这里的人们得到了什么,能联系前面的内容说说吗?
(5)还有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变化了?解决书中“黄泡泡”的问题。

(6)什么都没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呢?体会着读一读。

(三)表达感受,总结升华
1.表达感受:
我对这小村庄的人们说??
我想对还在破坏环境的人们说??
我想对我们全人类说??
2.重温单元导读。

四、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消失
锋利的斧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一)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拓展思维补充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3、质疑问难。

(二)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
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
(三)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2、学生朗读,质疑。

3、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2、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