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实验1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四臂→双臂→单臂电桥变换后,只调零,不调满! (直观反映输出信号真实大小),切记!
• 称盘属仪器本身结构,调零时要挂上。加减砝码时要 轻柔、平稳,避免称盘摇晃,可在边缘阻止其摇晃, 但不得托其底部,以免影响加载和卸载的变差测量。
• 插接和拆卸连线请捏线柄,不得扯线! • 调节旋钮请正确操作、用力适度!
仪器测试结构与过程
是一个小型电子秤,用电流显示对应 砝码重量。
实验线路
实验内容 —— 单臂电桥
R1─上表面应变片电阻 (120Ω泊式应变片)
R2、R3、R4—固定电阻 (120Ω固定电阻)
Usc 1 R E 4R
K 1k 4
实验内容 —— 双臂电桥(半桥)
R1─上表面应变片电阻 R2─下表面应变片电阻 R3、R4—固定电阻
•连接插线若干;小平口起子 1把。
应变片检测原理
由电阻定律: R ρ L
S
当ΔFi →Δε→ΔL时,R →ΔR,则有:
R ρ L (注:其中ΔS很小,忽略不计); S
电阻应变片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实现了非电量
(重力)的检测,完成如下转换:
ΔFi →Δε→ΔL→ΔR→ ΔU
弹性体
应变片
检测电桥
常见应变片
自动检测技术
实验
陈显宁 编制
实验注意事项
• 禁止违章操作,注意人身安全和防护!
• 爱护实验仪器设备,合理、正确使用仪器 设备。
• 禁止大声喧哗、打闹、嬉戏。
• 讲究卫生,室内禁止吸烟,不随地吐痰, 垃圾请丢到室外垃圾桶。
• 实验完毕,请整理实验台,实验设备及实 验数据经教师检查后,签到登记,方可离 开。
弯头(横向)部分也存在电阻,也 会形成横向无用的电阻变化,使输
出呈现非线性
丝式应变片横向效应形成较大的非线性,基本淘汰! 目前广泛使用金属泊式应变片(以及应变花)。 半导体应变片使用压阻效应(受力后电阻率发生变化)
R ρ L ρ S
其特点是:灵敏度很高,但非线性较大,另外受温 度影响较严重!使用不多。
传感器原理
电桥检测原理
R1~R4为应 变片传感器 或桥臂电阻
E为电桥供电 Usc为电桥电 压输出
电桥输出:
Usc E R2 E R3
R1 R2
R3 R4
R2 R3 R4 R3 R1 R1 R2R3 R4
R2 E
R2
R1
R4 R1 R3
R2R3 R4
E
由此,当R1~R4电阻发生改变时,输出电压Usc 相应变化,实现电阻→电压转换。
传感器检测原理
本实验以悬臂梁作为产生应变的金属弹性体,在 其上、下表面各粘贴两片泊式应变片(阻值为 120欧姆,R1、R2、R3和R4)。其中R1和R3为 上表面应变片,当加载时,悬臂梁向下弯曲, 应变片被拉伸,电阻值增加,形成+ΔR;R2和 R4为下表面应变片,当加载时,应变片被压缩, 电阻减小,形成-ΔR。
关于新实验设备
• 传感器及弹性体不同(350Ω应变片)
• 放大器稍有差别
• 输出显示为数字电压显示; • 检测电桥为恒压供电(+4V,-4V);
四臂电桥:
双臂电桥:
单臂电桥
实验参数:
• 四臂电桥:输入量程 20g×10=200g, 输出200mV=0.2V(两点法调试)
•最大线性误差
每种电桥取 一个最大值
测量值-理论值
δ
量程
max 100%
注意: •理论值按线性输出计算; •测量值包括加载和卸载输出值; •量程按最大输入时的最大输出值计算。
•最大变差(回差或滞环)
取最大 一个数据
加载测量值-卸载测量值
ε
量程
max 100%
•平均灵敏度(mA/kg)
K I G
•比较三个电桥的灵敏度
计算总量程 范围内的
总平均灵敏 度
K1 : K 2 : K 4 = 1:2: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传感器及电路原理与应用分析; • 测试过程及测试结论分析; • 实验结果误差理论分析; • 实验测试存在问题分析,以及实际
应用讨论。
实验报告基本要求
• 实验报告必要内容:实验目的、原理、 内容、过程、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实 验结论、分析与讨论;
测取相应输入(×0.1kg)下的输出电流(mA)。
实验测试数据处理(1)
由表中数据作出其输入—输出特性(G - I)关系曲线。
(三种电桥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图,选加载特性作图)
Io 必须使用坐标纸!
(mA)
必须描点作图!
四臂
参数、单位必须齐全!
双臂
单臂
Gi
O
(kg)
实验测试数据处理(2)
• 基本误差计算变效应,认识电阻应变片的原理 及结构和应用。
• 掌握电阻应变片测量电桥的基本原理与 结构和特性。
• 掌握称重传感器及仪表的调校方法和实 际应用情况,学会掌握仪器的误差分析 及计算方法。
实验仪器
•电阻应变特性仪 1套
•悬臂梁及应变片传感器1付; •电阻检测线路板1台; •放大器与电流表1台; •电阻信号源(恒流源)l台; •砝码 5只(5×0.1千克)
Usc 1 R E 2R
K 1k 2
实验内容 —— 四臂电桥(全桥)
R1、 R3 ─上表面应变片 电阻
R2、 R4 ─下表面应变片 电阻
Usc R E R
K k
实验过程
• 接线——四臂电桥 • 调试——两点法校准(反复多次) • 测试——输入输出特性测试(加载和卸载) • 换电桥接线——双臂电桥 • 调零——校准零点(只调零不调满!) • 测试——输入输出特性测试 • 再换电桥接线——单臂电桥 • 再调零——校准零点(只调零不调满!) • 再测试——输入输出特性测试
实验接线
调零
调满
一般不动
仪器调试:两点校准法
两点校准调试法是对量程下限(即零点,输入最 小值)和量程上限(即满点,输入最大值)两 点进行校准,则在该量程范围内的其它点的输 入直接测量并读数,以获得较高精度,减小测 量误差。
同时满足
实验测试数据记录
• 四臂电桥 • 双臂电桥 • 单臂电桥
加载:0+1+1+1+1+1=5 卸载:5-1-1-1-1-1=0
• 使用学校规定标准实验报告纸,特性曲 线绘制使用坐标纸,手工描点作图;
• 实验数据不允许随意修改、伪造; • 每个实验每人一份实验报告,须认真并
独立完成,严禁互相抄袭、代写及复印。
注意事项
• 连接线插头接触不良,指针乱动、不稳定!检查连接 线,必要时重新接线,使连接接触良好;若出现调零 无反应,一般为线路连接不对、不通、接触不良等!
• 称盘属仪器本身结构,调零时要挂上。加减砝码时要 轻柔、平稳,避免称盘摇晃,可在边缘阻止其摇晃, 但不得托其底部,以免影响加载和卸载的变差测量。
• 插接和拆卸连线请捏线柄,不得扯线! • 调节旋钮请正确操作、用力适度!
仪器测试结构与过程
是一个小型电子秤,用电流显示对应 砝码重量。
实验线路
实验内容 —— 单臂电桥
R1─上表面应变片电阻 (120Ω泊式应变片)
R2、R3、R4—固定电阻 (120Ω固定电阻)
Usc 1 R E 4R
K 1k 4
实验内容 —— 双臂电桥(半桥)
R1─上表面应变片电阻 R2─下表面应变片电阻 R3、R4—固定电阻
•连接插线若干;小平口起子 1把。
应变片检测原理
由电阻定律: R ρ L
S
当ΔFi →Δε→ΔL时,R →ΔR,则有:
R ρ L (注:其中ΔS很小,忽略不计); S
电阻应变片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实现了非电量
(重力)的检测,完成如下转换:
ΔFi →Δε→ΔL→ΔR→ ΔU
弹性体
应变片
检测电桥
常见应变片
自动检测技术
实验
陈显宁 编制
实验注意事项
• 禁止违章操作,注意人身安全和防护!
• 爱护实验仪器设备,合理、正确使用仪器 设备。
• 禁止大声喧哗、打闹、嬉戏。
• 讲究卫生,室内禁止吸烟,不随地吐痰, 垃圾请丢到室外垃圾桶。
• 实验完毕,请整理实验台,实验设备及实 验数据经教师检查后,签到登记,方可离 开。
弯头(横向)部分也存在电阻,也 会形成横向无用的电阻变化,使输
出呈现非线性
丝式应变片横向效应形成较大的非线性,基本淘汰! 目前广泛使用金属泊式应变片(以及应变花)。 半导体应变片使用压阻效应(受力后电阻率发生变化)
R ρ L ρ S
其特点是:灵敏度很高,但非线性较大,另外受温 度影响较严重!使用不多。
传感器原理
电桥检测原理
R1~R4为应 变片传感器 或桥臂电阻
E为电桥供电 Usc为电桥电 压输出
电桥输出:
Usc E R2 E R3
R1 R2
R3 R4
R2 R3 R4 R3 R1 R1 R2R3 R4
R2 E
R2
R1
R4 R1 R3
R2R3 R4
E
由此,当R1~R4电阻发生改变时,输出电压Usc 相应变化,实现电阻→电压转换。
传感器检测原理
本实验以悬臂梁作为产生应变的金属弹性体,在 其上、下表面各粘贴两片泊式应变片(阻值为 120欧姆,R1、R2、R3和R4)。其中R1和R3为 上表面应变片,当加载时,悬臂梁向下弯曲, 应变片被拉伸,电阻值增加,形成+ΔR;R2和 R4为下表面应变片,当加载时,应变片被压缩, 电阻减小,形成-ΔR。
关于新实验设备
• 传感器及弹性体不同(350Ω应变片)
• 放大器稍有差别
• 输出显示为数字电压显示; • 检测电桥为恒压供电(+4V,-4V);
四臂电桥:
双臂电桥:
单臂电桥
实验参数:
• 四臂电桥:输入量程 20g×10=200g, 输出200mV=0.2V(两点法调试)
•最大线性误差
每种电桥取 一个最大值
测量值-理论值
δ
量程
max 100%
注意: •理论值按线性输出计算; •测量值包括加载和卸载输出值; •量程按最大输入时的最大输出值计算。
•最大变差(回差或滞环)
取最大 一个数据
加载测量值-卸载测量值
ε
量程
max 100%
•平均灵敏度(mA/kg)
K I G
•比较三个电桥的灵敏度
计算总量程 范围内的
总平均灵敏 度
K1 : K 2 : K 4 = 1:2: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传感器及电路原理与应用分析; • 测试过程及测试结论分析; • 实验结果误差理论分析; • 实验测试存在问题分析,以及实际
应用讨论。
实验报告基本要求
• 实验报告必要内容:实验目的、原理、 内容、过程、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实 验结论、分析与讨论;
测取相应输入(×0.1kg)下的输出电流(mA)。
实验测试数据处理(1)
由表中数据作出其输入—输出特性(G - I)关系曲线。
(三种电桥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图,选加载特性作图)
Io 必须使用坐标纸!
(mA)
必须描点作图!
四臂
参数、单位必须齐全!
双臂
单臂
Gi
O
(kg)
实验测试数据处理(2)
• 基本误差计算变效应,认识电阻应变片的原理 及结构和应用。
• 掌握电阻应变片测量电桥的基本原理与 结构和特性。
• 掌握称重传感器及仪表的调校方法和实 际应用情况,学会掌握仪器的误差分析 及计算方法。
实验仪器
•电阻应变特性仪 1套
•悬臂梁及应变片传感器1付; •电阻检测线路板1台; •放大器与电流表1台; •电阻信号源(恒流源)l台; •砝码 5只(5×0.1千克)
Usc 1 R E 2R
K 1k 2
实验内容 —— 四臂电桥(全桥)
R1、 R3 ─上表面应变片 电阻
R2、 R4 ─下表面应变片 电阻
Usc R E R
K k
实验过程
• 接线——四臂电桥 • 调试——两点法校准(反复多次) • 测试——输入输出特性测试(加载和卸载) • 换电桥接线——双臂电桥 • 调零——校准零点(只调零不调满!) • 测试——输入输出特性测试 • 再换电桥接线——单臂电桥 • 再调零——校准零点(只调零不调满!) • 再测试——输入输出特性测试
实验接线
调零
调满
一般不动
仪器调试:两点校准法
两点校准调试法是对量程下限(即零点,输入最 小值)和量程上限(即满点,输入最大值)两 点进行校准,则在该量程范围内的其它点的输 入直接测量并读数,以获得较高精度,减小测 量误差。
同时满足
实验测试数据记录
• 四臂电桥 • 双臂电桥 • 单臂电桥
加载:0+1+1+1+1+1=5 卸载:5-1-1-1-1-1=0
• 使用学校规定标准实验报告纸,特性曲 线绘制使用坐标纸,手工描点作图;
• 实验数据不允许随意修改、伪造; • 每个实验每人一份实验报告,须认真并
独立完成,严禁互相抄袭、代写及复印。
注意事项
• 连接线插头接触不良,指针乱动、不稳定!检查连接 线,必要时重新接线,使连接接触良好;若出现调零 无反应,一般为线路连接不对、不通、接触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