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大趋势》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大趋势》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上周二上午,学校要求全体党员学习《中国大趋势》,当我拿到今年刚出版的《中国大趋势》这本书时,我便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解读。这本书之所以吸引我,主要是作者是美国大名鼎鼎的约翰.奈斯比特和他的妻子多丽斯.奈斯比特。25年前,奈斯比特写的《大趋势》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看世界,而且他准确地预测了现在发生的事。但我还很想知道奈斯比特现在是怎么看中国的,他对中国的发展又作了什么样的预测?
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奈斯比特这位社会学家为什么在25年前能够准确地预测现在世界会发生的事。因为,他与一般的西方人不一样,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而是客观地来看世界,不带任何偏见;其视角独特,分析深刻入里,
而且是站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之上;这种分析判断得出的结果能不准确吗?。他通过这本书,让我们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发生的一切,以及未来的走向。
奈斯比特站在全球的角度,精辟地提出了中国“新社会的八大支柱”:一是解放思想,二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三是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四是摸着石头过河,五是艺术与学术的萌动,六是融入世界,七是自由与公平,八是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并由此总结出中国发展的大趋势是:中国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它的新型的经济模式已经把中国提升到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而它的政治模式也许可以证明资本主义这一所谓的“历史之终结”只不过是人类历史道路的一个阶段而已。
经历了文革的中国,要想改革发展,解放思想太重要了。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可能有中国的改革、变化和发展。经历过思想解放的人都会深深的感觉
到,正象奈斯斯比特说的,中国确实发生了“神奇的蜕变”,这只美丽的“蝴蝶”才放飞起来。他说:解放思想好比中国的春天,新芽萌生,经历夏天的成熟之后,秋天必定收获累累果实。他说的没错,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收获果实。
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让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奈斯斯比特说,中国坚持的纵向民主体系可以在保证总体目标的同时灵活变通,以应对任何动荡。前进的路上没有路标但是充满机遇,也能避免险滩,还可能会有捷径。和美国社会的变革一样,在充满痛苦和不确定性的今天,中国的变革也不会停止,直至抵达彼岸。
中国在经济社会的变革中,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最早摆脱清规戒律束缚,放飞自己想象与梦想的人。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创造力始终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只有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社会才能得到更快的进步。
中国打开国门后,迎来了世界,同时也融入了世界经济。很有意思的是,奈斯比特对中美关系有独特的见解。他说:中美关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经历了30年的合作与摩擦之后,格外引人注目的是,中美双方已经多年没有关心过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了。中国领导人喜欢把中国的市场经济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没有一点问题。美国也正朝着“美国特色社会主义”演变。
什么是自由与公平?这不光是同一社会中人们关心和讨论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争论的焦点。在经济社会变革的过程中,有没有不公平、不公正的?答案肯定是有。经济快速发展,但人们的收入差距缩小了吗?不但没有,甚至拉大了。还有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这确实在困扰着我们。加快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福利建设,可能是重要的解决途径。奈斯斯比特说:教育是打开自由与公平大门的
一把金钥匙。我认为,他说的是对的。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终于圆了百年梦,中国夺得51块金牌。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啊。可中国人心里还是有一个遗憾,为什么?那块标志着世界科技水平的“诺牌”——在中国本土上,诺贝尔奖的纪录至今还是0。
近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项调查:“您觉得未来20内中国人会获得诺贝尔奖吗?”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杨振宁对此持肯定观点;而许多网友认为:“教育体制不改,纯属一厢情愿”。奈斯比特的观点,更接近这些网友的。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正在逐步走向“创新型国家”,但是能否实现目标,是有前提的:“目标是否能够全部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体制的转变:把学生从家长制、以考试为中心的体制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独立思考。如果教育和其他机构依然坚持等级森严的家长制,那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奈斯比特提醒:中国过于强调死记
硬背、重视考试成绩的教育体制,不是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沃土。2008奥运会,中国金牌与日本的比例是51:9,但是日本与中国的诺贝尔获奖数是16:0啊。诺贝尔奖,是对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的综合衡量。读书贵在反思,中国人可别停留的奥运会的金牌簿上。全球科技实力竞争,是另一场更具未来意义的奥运会。这里的竞争难度更大,也更需要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所以,我们要“自奋”。我们应该抱着自奋的态度好好反省自身需要提高的地方,需要做的更好的还有许多许多。“自由与公平”、“从奥运会到诺贝尔奖”清楚的表明了作者关注的重点对象。信任是无法通过要求、命令实现的,也是无法用金钱收买的。政府决策之时应该重视关注于社会问题,倾听人民的意见,真正实现人民的参政议政,从而赢得人民的信任。如何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真正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必须建立现代化的教育体制,坚持依法治国,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时俱进、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的未来就在明天。
前进的路上没有路标,但是充满机遇,也能避免险滩,还可能会有捷径。在充满痛苦和不确定性的今天,中国的变革也不会停止,直至抵达彼岸。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