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沉降论文

地面沉降论文
地面沉降论文

地面沉降是孔隙水承担的孔隙水压力和土骨架承担的有效应力发生变化的结果。产生地面沉降的原因包含两个部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开采地下水是产生地面沉降的人为因素,松散未固结土层的存在是地面沉降产生的自然因素。因为地面沉降机理的复杂性,目前学术界尚未有一个完整的定论。但是鉴于地面沉降范围广,含水层因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压缩量相对于含水层厚度相比太小,可假定土颗粒间无胶结,即土颗粒间作用力忽略不计汇,,运用一维太沙基固结理论中的有效应力原理近似地解释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地面沉降演变过程,这是目前学术界普遍应用的一种理论。

土体的有效应力原理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饱和土体中任何一点的法向总应力不随着时间变化。开采地下水之前,含水层上覆荷载由含水层骨架及水体共同承担达到平衡,随着地下水开采的增加,孔隙水压力不断减小,而上覆荷载总应力没有改变,含水层中有效应力必然会增加,即原先由孔隙水体承担的一部分荷载转而由土体骨架承担,引起土体骨架所受附加应力增大导致颗粒间孔隙缩小,含水层在宏观上表现为压缩土颗粒压缩忽略不计。当抽取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引起水位下降时,含水层的相邻弱透水层中孔隙水压力也随之减小,弱透水层也因有效应力增大而压缩,所以地面沉降总量包括含水层压缩量与弱透水层压缩量之和,。下面对含水层组开采地下水后的应力变化进行分析。

含水层应力变化的基本规律

假定含水层因开采地下水孔隙水压力下降了△H,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含水层有效应力就增加了△σ

研究区域的土层概化

在进行地面沉降计算之前,需要对地下各土层运用水文地质中有关含水层分类的概念进行简化。含水层一般是指位于地下水面之下的透水层,且经常为地下水所饱和的土层。土层按其透水性的强弱和受压情况可分为潜水含水层、弱透水层、承压含水层三种。

潜水含水层:直接与包气带相接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

弱透水层:在自然条件下几乎不能透水或只能透过数量很少水的土层称为弱透水层。在某些假定理想条件下也可称为隔水层,但这种情形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所以此类土层称为弱透水层较为合适。

承压含水层:含水层上面存在稳定弱透水层,含水层中的水具有承压性。开采后承压水水头出露于其上的弱透水层标高之上。

地面沉降的数学模型

本文研究对象为大面积区域的地面沉降,暂不考虑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土体水平运动,所以采用三维土体渗流基本微分方程与一维固结方程相结合的完全耦合模型模拟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运动基本上是可行的。

(1)土体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式中:x,y,z--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三个方向并与渗透系数主方向相一致,单位(L)kx ky kz--分别为与坐标轴方向一致的主渗透张量,单位(LT-1)

H--含水层某计算单元的总水头,单位(L)

W--为计算单元的源汇项。定义为单位体积含水层中,单位时间内产生或消耗的水量,W为正值时表示为源;W为负值时表示为汇,单位(L-1)

Ss--含水层的单位释水(储存)系数,单位(L-1)

t--时间计算长度,单位(T)

(2)土体一维固结方程

一维固结方程基于Terzaghi-Jacob理论形式,在弹性变形阶段一般假设含水层(弱透水层和含水层)固结的压缩变形与有效应力增量成正比:

Δb-含水层的压缩量,正值代表压缩;负值代表膨胀,单位(L)

-有效应力增量,正值代表增大,负值代表减小,单位(FL-2)

-水的容重(KN/L3)

b0--含水层的初始厚度(L)

Sske--含水层的弹性释水系数,单位(L-1)

应用有效应力原理对于沉降变形的饱和含水层其总应力是常数,有效应力增量,等于水的容重与水头降深的乘积

所以式可以表示为含水层固结变形的压缩量与含水层水头降深成正比:

适用于计算含水层组的一维垂向弹性变形。大量固结实验数据和观测数据表明,当含水层压缩变形所受到的有效应力大于前期固结应力,含水层变形为非弹性变形且是不可恢复的。在非弹性阶段,有效应力的增量幅度大于弹性阶段,当有效应力减小时,含水层变形又会出现弹性性质。如果有效应力再次大于新的前期固结应力,含水层变形又再次表现为非弹性变形。因此,Helm(1975)在发展一维非弹性固结模型时认为含水层组变形量仍然与有效应力增量成正比关系,其方程式与一维弹性固结方程相类似:

其中?b'-含水层在非弹性阶段中的压缩量,单位(L)

Sskv-含水层非弹性释水系数,单位(L-1)

运用有效应力原理相应地可以得到含水层的非弹性固结压缩量与含水层水头降深成正比:

以上各式表达的是弹性和非弹性沉降,可统一为如下一个表达式来表示:

其中b(t)-单位时间内,含水层的压缩量

Φ(t)-单位时间内,含水层的有效应力增量与水的容重之间的比值

将地下水运动与土体变形方程的耦合

式中

X,y,z--为笛卡儿坐标系中的三个方向并与渗透系数主方向相一致,单位(L)

kx,ky,kz--分别为与坐标轴方向一致的主渗透系数张量,单位(LT-1)

H--含水层某计算单元的总水头,单位(L)

W--为计算单元的汇源项。定义为单位体积含水层中,单位时间内产生或消耗水量,为正值时表示为源为负值时表示为汇,单位(L-1)

Ss--含水层的单位释水储存系数,单位(L-1)

t--时间计算长度,单位(T)

b(t)--单位时间内,含水层的压缩量

φ(t)--单位时间内,含水层的有效应力增量与水的容重之间的比值

应用此模型对美国的波士顿、德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地区的地面沉降进行计算与预测,取得较为精确的结果,证明了该模型对于处理大面积区域的一结沉降是可行的。而一维非弹性

固结方程的可靠性在固结试验中得到近似地证明。

模型的应用:

(1)单位释水系数一般定义为测压水头上升下降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积含水层柱体所储存释放的体积水量。从式可以看出地面沉降量的大小取决于含水层的释水储水系数、含水层厚度、水头降深。含水层厚度可以通过地质资料得到,水头降深由三维水流方程得到,所以释水系数的确定至关重要。在地面沉降计算中常常将释水系数看作常数或看作相关变量的函数。

如果认为释水系数为常数可以利用大量沉降量与水头降深的实测数据运用上述模型反推出含水层的弹性释水系数和非弹性释水系数。在leake《区域地下水流模型中的土层垂向压缩模拟》中提出单位释水系数是孔隙比及有效应力的函数。

其中e0--初始孔隙比C-e-logσ'曲线上确定的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当有效应力小于前期固结应力时为压缩指数Cc,当有效应力大于前期固结应力时为回弹指数Cs (2)简化方法求释水系数的方法

去上述方法反演比较繁琐,需要长期的水位观测资料和沉降观测资料,在很多地区都难以满足这一条件,且上述模型只适用于般应用于一维准弹性固结模型,针对大面积区域的地面沉降,能够模拟计算出抽水引起的土层主固结基本上是满足沉降预测要求的,因此运用一维弹性固结方程是合理的。

根据土力学知识结合地下水动力学有

其中μ--土的泊松比

E--土的变形模量

在一般情况下,因弱透水层释水产生的压缩量往往大于成员含水层,因为土体压缩量大其压缩系数就小,承压含水层多为砂砾颗粒所组成,其压缩模量往往大于由粘土颗粒组成的弱透水层的压缩模量。

(3)软件的使用

对以上建立的三维水流方程和一维固结方程相结合的完全耦合模型进行有限差分法求解即可用于地面沉降预测工作实际,本文利用地下水流动模拟软件ProeessingModflow (PMWIN)求解模型。地下水流动模拟软件proeessingModflow(PMWIN)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套专门用于地下水三维流动数值模拟的软件。该软件由许多标准模块组成,每一个模块解决一个特定问题。由于各模块的代码完全公开,所以可以对某一模块进行改进或编写一个新的模块加入其中。对于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主要调用Intethed一stora模块包,它是由Leake和prudie(1991)编写加入的,能够模拟计算含水层组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

下面

自编算例研究区域假设为5km*5km,含水层组有三层分别为潜水含水层、弱透水层、承压含水层:水位埋深为10m:含水层组初始水头相一致为14m;区域内有一口抽水深井一直打到承压含水层底板,出水量初始为5000(单位:吨/天),以后每年逐步加大开采量,总共计算5年最后一年采量为9000t/d边界条件为:

东西向只有第一层有水头补给其余各层没有,南北向三层均有山脉割断,与外界没有水头联系;观测连续抽水五年后的沉降。根据参考文献,各含水层的水地质参数见下表

地面沉降监测

地面沉降监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land subsidence monitor and control (征求意见稿) 2008 上海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land subsidence monitor and control 主编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批准单位: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8年月日

2008 上海 35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沪建交[2008] 号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批准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为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等单位主编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经有关专家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该规范统一编号为,其中1.0.4为强制性条文。自2008年月日起实施。本规范由市建设交通委负责管理,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解释。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二○○八年月日

前言 本规程是根据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沪建交[2007]184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2003年第384号)以及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2006年第62号),密切结合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与控制的工程实践,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广泛征求本市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本规程对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本规程共分五章,内容包括:1.总则;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地面沉降监测;5.建设工程地面沉降监测;6.地面沉降防治;7.成果编制和归档及其条文说明。 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具体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

地面沉降现状调查

5 地面沉降现状调查 5.1 主要任务 5.1.1了解地面沉降灾害区的地质背景(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等); 5.1.2查明或基本查明地面沉降灾害的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危害程度;开展航片和卫片的地面沉降解译,实地验证航片、卫片的解译情况; 5.1.3分析地面沉降灾害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形成条件及其成因机理。 5.2 调查范围 依据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液态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规划、地面沉降灾害发育程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程度等综合因素,确定地面沉降调查范围。 5.2.1对发生过如井口抬升、桥洞净空减少、房屋开裂等地面沉降现象较集中的区域展开重点调查; 5.2.2要根据工作的需要,适当地扩大到已知地面沉降范围以外的区域。 5.2.3在有采矿活动、农田灌溉活动、大量抽汲地下水的地段,必须在现场通过访问、调查,查明是否曾经发生过地面沉降现象,并详细记录,标记在图上。 5.3 调查内容 5.3.1地面沉降区地下水动态调查 调查与监测的内容包括地下水水位、水量资料;与地下水有密切联系的地表水体的观测资料;重点调查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的形成特点、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其对已有建筑物的影响。 5.3.2 建筑物破坏情况调查 首先查看地下水开采量强度大、地下水位降深幅度也大的地段的开采井泵房(地面、墙壁有无裂缝、井管较地面有无上升、房屋有无变形等),然后逐渐向四周扩展,查看地面建筑物有无损坏,并调查建筑物年限。 5.3.3 地下管道破裂调查 对供水管线应查看地面是否潮湿、冒水;冬季是否常年结冰;煤气管道破裂

调查用感官嗅其气味是否正常,调查居民用气量是否充足。 5.3.4 雨季淹没调查 调查淹没损失、淹没设施名称、淹没面积、淹没水深,对比分析本次降水量大小及历史同等降水量淹没情况和相应的地面变形情况(有无阻水建筑物修建)。若在相同的降水、风力、风向及排水条件下出现洼地积水,河水越堤、海水淹没码头、工厂等,应属于地面沉降所致。 5.3.5 风暴潮调查 在发生过风暴潮的地区开展风暴潮的频率、潮位和经济损失调查,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经济损失评估;开展河堤、桥梁等的变化调查。 5.3.6 相关调查与资料分析 调查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的岩性、厚度和埋藏条件, 收集和分析不同地区地下水埋藏深度和承压性,各含水层之间及其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资料。 5.3.7 地面沉降灾害和对环境的影响调查 采用现场踏勘和访问的方法,对建筑设施的变形、倾斜、裂缝的发生时间和发展过程及规模程度等详细记录,同时了解被破坏建筑设施附近水源井的分布、抽水量及地面沉降的情况。 5.3.8 调查记录 每次调查均应有详细记录。 5.4 资料收集与分析 在开展调查与监测的过程中应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包括城市1:10000或1:50000比例尺交通图和地形图、沉降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资料、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资料、市政规划现状及远景资料、沉降区内国家水准网点资料、城市测量网点资料、井、泉点的历史记录及历史水准点资料、研究沉降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历年水资源开采情况、已有的监测情况、地面沉降类型及沉降程度。分析地面沉降的原因、沉降机制,估算地面沉降的速率,划分出沉降范围及沉降中心,尽可能编制出地面沉降现状图。作为监测网点布设的原则依据。 在资料相对缺乏的沉降区,可布置适当的调查与勘查工作量,以达到布设监测网络的要求为准则。

浅析地面沉降的危害

浅析地面沉降的危害、发生机理及其预防措施 (内蒙古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吴文平任国文) 一、地面沉降的定义及其特点 广义地讲,地面沉降是指地壳表面一切自然力或人类活动影响下所发生的区域性地面下降,就工程意义而言地面沉降是指某一区域内由于开采地下水或其他地下流体(如石油、天然气)导致的地表浅层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压密或进一步固结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地面沉降的特点:①波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难以察觉,一旦发生了地面沉降,即使不考虑产生的原因,沉降了的地面也是可能完全复原的;②在同一沉降区域内存在一处或多处沉降中心,沉降中心的位置和沉降量与地下流体开采点的分布和开采量密切相关。 二、地面沉降的危害 地面沉降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为区域性地面标高的损失而引起环境恶化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具体环境灾害表现如下: 1、在滨江或滨海区域易受河水或海水的侵袭,引起潮水、江水倒灌,给城市、农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地面沉降也使内陆平原城市或地区遭受洪水灾害的频率增大、危害程度加重,尤其那些新构造盆地如江汉盆地、洞庭湖盆地、汾渭盆地及辽河盆地等。 2、对城市公共设施、交通运输、港口码头及水利设施的损害。例如城市中下水管道变形排水能力下降,河道桥下净空减小通航能力降低,既有河、海堤坝或防洪墙防洪、潮的能力降低,道路设施破坏,港口码头失效货物装卸能力下降等。 3、地面沉降的不均匀往往使地面和地下建筑遭受巨大的破坏,危及稳定、安全。如建筑物墙壁开裂、高楼脱空并使桩基产生负摩阻力,深井井管上升、井台破坏,桥墩不均匀下沉、自来水管弯裂漏水等。 三、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1、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 地面沉降的地域分布具有明显地带性,其范围主要局限于存在厚层第四纪堆积物的平原、盆地、河口三角洲或滨海地带。例如长江、黄河、海河及辽河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这些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厚度大,固结程度差,颗粒细,层次多,压缩性高;地下水含水层多,补给径流条件差,开采时间长,强度大;城镇密集、人口多,工农业生产发达。这些地区的地面沉降首先从城市地下水开采中心开始形成沉降漏斗,进而向外围扩展,形成以城镇为中心的大面积沉降区。 2、地面沉降的成因 地面沉降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指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及海平面上升、欠固结土层自然固结等。人为因素主要是指大量抽取地下气、液体,建设大面积地面建筑群,固体矿床开采等。随着人类工程及经济活动的能力及强度的逐渐增强,其生产活动对地面沉降的影响通常已占主导地位。无论是何种因素,地面沉降都是因为改变了地层中原有应力状态,使地层发生变形的结果。城市地面沉降主要是因各种目的而进行的浅层疏干排水和抽取深层的气、液体,使地层内的气、液压降低,土颗粒间有效应力增加,地层压密固结的结果。这种因抽取地下水而形成的地面沉降,是地面沉降现象中发育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其特点是沉降速率大,持续时间长,特别是含水层下部存在巨厚层高压缩性粘性土时。 四、预测地面沉降量的估算方法

(整理)内地50余座城市地面沉降部分几十年后或消失

? ? ?内地50余座城市地面沉降部分几十年后或消失 2012年2月20日央视《新闻1+1》播出《地面沉降,不能承受之重?!》,以下是节目实录: 节日导视: 以前那个水面很低的,地面高,现在是水面高了,陆地低了反而。 三层变成了两层小楼,底下一层已经变成成地下室了。 它两边都裂了,已经裂空了呢。 地面沉降,被称作温水煮青蛙的慢性病,它到底有多严重。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张作辰: 地面沉降的区域主要有三大片区,一个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个是华北地区,另外就是陕西和山西的汾渭地区。 全国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地区达到7.9万平方公里,我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获得批复。 专家还建议,在地质松软地区应限制大型建筑的建造,以减少对地层的压力。 不断涨高的城市,不断拓展的使用空间,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究竟如何守住我们的地平线,《新闻1+1》今日关注地面沉降,不可承受之重?! 主持人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要问中国的运动员里谁个最高,毫无疑问,上海的姚明啊。但是去年姚明退役了,不过姚明虽然退役了,上海这座城市在中国的高度的冠军榜上依然不会让开位置,接替它的是高楼。来,我们看看身后的照片。这是三栋高楼,跟瓶起子那栋高楼隔着一栋高楼的是,正在建设的中国第一高楼它的名字叫上海中心大厦,它的设计高度是632米,了不得了,现在它早已长出了地面以七天一层的速度正在向上建,大家可以想象什么时候它就会封顶了。但是看着非常棒的一栋全中国的第一高楼,可是最近突然跟

这样的一个画面联系在一起了,地面上怎么出现了裂缝呢,好多人的腿和脚也证明了大家也是感到非常的担心。不知道这是不是摄影记者还是微博的发布者,大家都在关心,这个中国第一高楼,和地面的沉降到底有没有关系,跟这个裂缝到底有没有关系,我们一起关注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号外号外,陆家嘴环路,即环球金融中心与在建的上海中心发生地面裂痕,地形已经开始上下错开。2月16日,一位网友一条微博几张图片,引发的是强烈关注。长约七、八米,两侧地面有明显错位,一直延伸到北侧的人行道上和花坛周围。这条位于环球金融中心花侧车库出口附近的裂缝,一时之间它到底因何而生,又是否干扰安全? 2月16日当晚,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发布作出了回应,就网友关注的陆家嘴东泰路地面出现裂缝现象,上海中心大厦建设方表示,大厦则开工之日起即进行严密跟踪监测,均处于受控状态,地面裂缝是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正常沉降现象。目前地下结构工程已完成,引起沉降因素基本消除,正待阴雨天结束都对裂缝进行修复。跟踪监测不会停止。 正常的沉降现象,处于受控状态,这样的回应暂时打消了人们的顾虑,但却让地面沉降这个老话题再次升温。 上海市民杜月明: 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就是柱子,铁栏杆,铁链条把它连起来的两边,以前拉各水面很低的,地面高,现在是水面高,陆地低了反而。 记者: 以前地面比水面高多少? 杜月明: 高两米。 解说: 不断的地面沉降,地面的高度已经明显低于苏州河河面,根据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从1921年到1965年上海市区总共沉降了1. 69米,有专家称,如果当时没有开始治理沉降问题,那么上海可能早就在2000年前就下海了。而过度抽取地下水,曾经是造成上海地面沉降的

西安地面沉降分析

龙源期刊网 西安地面沉降分析 作者:兰洋孟繁钰 来源:《科技探索》2013年第01期 摘要:地面沉降是西安市较为突出的地质灾害之一,研究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及沉降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收集资料总结西安地面沉降的特征,研究地面沉降的机理,并对西安地面沉降量进行理论计算。 关键词:西安沉降机理沉降量 1、前言 地面沉降是西安较为突出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较长,涉及范围广,并具有独特的活动特征。地面沉降的发展还加剧了西安地裂缝的活动,其灾害形式主要表现为地表建筑物随基础断裂受损,地下水及煤气地下管道被错断,井管“上升”和深部井管受损,功能失效,以及道路路面差异变形等,这些都给西安市的市政设施及城市建设造成很大危害,对正在进行的西安地下铁路建设也有重大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地面沉降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2、西安地面沉降原因分析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西安城郊区开采承压水井数从最初的2眼增加到500多眼,开采量也从7.7×104m3/a剧增到11223×104m3/a,持续多年的超量开采,引起区域承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了250km2的降落漏斗,截至1995年水位降深达80~130m,有90 km2 的地区水位降至第一承压含水层顶板以下[1],然而西安地面沉降中心与承压水降落漏斗基本 一致,由此表明西安市区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过量开采承压水引起水位大幅度下降所致,除此之外区域构造沉降、黄土湿陷性和地面荷载作用等对地面沉降也有一定的影响。 3、地面沉降机理分析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西安市持续多年的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区域承压水位大幅度下降,这必然要使含水层本身和其上下相对隔水层中的空隙水压力随之减小。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可知,土中由覆盖层荷载引起的总应力是由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组成的,土的体积压缩和抗剪强度的变化只取决于有效应力的变化。假定抽水过程中土层内的总应力不变,初始承压含水层中的承压水位与上部潜水含水层的水位相一致,那么孔隙水压力的减小必然导致土中有效应力的等量增大,结果就会引起土体的压缩和固结[2] [3]。 4、西安地面沉降量计算 根据西安地层情况,由抽取承压水引起的地层压缩层可分为5层,具体情况描述如下:

宁波市地面沉降基础资料-17页文档资料

一、前言 (一)目的与任务 1、目的 宁波是我国沿海开放、开发较早的的港口城市,随着近年来全市开放开发的日趋深入,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旧区改造、新居住区成片开发,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密集兴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此条件下,工程建设的地面沉降效应逐渐凸显,成为宁波近年来新的沉降重要诱导因素。 宁波地面沉降由来已久,以往主要是由于不合理地下水开采所致。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实施地面沉降综合调控措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特别是90年代以来,宁波中心城区地下水的开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水位基本保持稳定态势,并在地区和层次上的展布也较为均衡,因而由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引发地面变形的发展过程在中心城区较为平缓。在此背景下,90年代末期兴起的宁波市大规模城市改造建设诱发的工程性地面沉降问题便逐年凸现。 宁波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软弱土层深厚,土体物理力学指标低,建于软土地基上的高层建(构)筑物多半采用桩基;宁波市区工程地质条件的特性决定了绝大多数桩基为摩擦桩的属性,故建(构)筑物自重将由桩基依次传递到各持力土层中。因此,由单个建筑物自重必然会引发地基变形和局部地面沉降,这种局部地面沉降点到线,再线发展到面,随着成片密集建筑群效应的累积和扩大,从而产生大范围、区域性建设工程性地面沉降。 由于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刚刚起步或加速发展的初期,因此,工程性地面沉

降的出现相对较晚,现状和危害都还不甚显著,相对于不合理地下水开采导致的大范围、大幅度区域性地面沉降的危害还不为社会和政府决策所重视。但从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的地面沉降统计与研究程度而言,工程性地面沉降正成为妨碍“科学发展”的重大隐患。上海市已经发布了界定地面沉降与地基变形的相关法规、规程,为更有效、更明确的开展工程性地面沉降研究和工作作了一定的探讨。宁波市更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点,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深化科学发展的高度,将工程性地面沉降的研究和应用开展下去。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宁波市区相继形成了多个工程性地面沉降小漏斗(见表 1.1),其中鄞州中心区建设工程规模相对较大,其年沉降速率达到5.5~36.5毫米,对宁波市整体地面沉降控制目标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 表1.1 工程性地面沉降小漏斗特征汇总表 地面沉降危害极大,它可造成城市标高资源的全面损失;引起滨海平原防洪工程的防洪能力和城市排水工程的排放能力降低,洪涝灾害加剧;水准点高程失真,影响城市规划建设;桥梁净空减小,影响内河航道的通航能力;城市

地面沉降研究及其防治

地面沉降研究及其防治 摘要:地面沉降是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主要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壳表层土体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区域性的缓变地质灾害,成灾慢,但损失大,不易治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地面沉降规模扩大, 危害加剧。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地面沉降的现状、引起沉降的原因、地面沉降的机理和地面沉降灾害防治措施。 关键字:地质灾害;地面沉降;地裂缝;地下水 Abstract: the ground subsidence is one of the city’s main geo logical hazards, mainly in th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factors effect, because the surface soil crust and lead to regional ground elevation compression reduced a regional geological disasters of slowly, with slow, but the loss of large, is not easy to control.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ground subsidence scale expanding and harm the wors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and subsidence, cause, the cause of subsidence land subsidence mechanism and ground subsidenc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 geological disasters; The ground settlement; To crack; groundwater 1 地面沉降概述 地面沉降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壳表层土体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环境地质现象,是一种不可补偿的永久性环境和资源损失。地面沉降具有生成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是一种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地面沉降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较为普遍的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我国的地面沉降主要出现在上海、天津、江苏、河北等17个省市的东、中部地区,沉降总面积超过7×104 km2 ,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3 m,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松嫩平原和下辽河平原、汾渭河谷平原和一些山间盆地。由于地面沉降,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有城市甚至被预言会在几十年后消失,防治地面沉降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迫切任务。 2 地面沉降的类型和特征 地面沉降按其成因可划分为五种类型:压实压密型、塌陷型、升降运动

地面沉降

人类活动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当中国的城市正竭力向上发展,农村正拼命追求高产的时候,却没想到脚下的土地,已不堪重负,正悄无声息地下降。 千年古城西安在不知不觉中变“矮”,大雁塔可能成为“比萨斜塔”;天津塘沽地区九十年代海拔高度降低了3米,海河出现海水倒灌;北京有五个地区出现较大的地面塌陷,最严重的地方地表还在以每年20至30毫米的速度下沉;上海的地面以平均每年10毫米的速度下沉,有专家惊呼:再下沉2米,上海将陷于一片汪洋之中。 这一系列的现象均是由地面沉降所引起,同时与人类工程活动息息相关。 一、地面沉降的概念 地面沉降,又被称为地面下沉、地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 二、我国地面沉降的重灾区 “目前,中国在19个省份中超过50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总面积超过7.9万平方公里。”2011年12月,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表示,“地面沉降的重灾区主要是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汾渭盆地这三个区域。” 所谓重灾区,是以累积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面积达到一定程度来判断的。据相关报道,选取200毫米作为临界点,是因为地面沉降量达到200毫米将对地质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综合研究》及《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显示:华北平原不同区域的沉降中心有连成一片的趋势。在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7.9万平方千米地区中,华北平原占比最大,达到6.2万平方千米。其中天津和沧州地区的地面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超过2500毫米,此外,在沧州、衡水和保定等地区不同程度地发生地裂缝。长江三角洲地区最近30多年累计沉降超过200毫米的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1/3。其中,上海中心城区和江苏无锡等沉降中心的最大累计沉降量超过2500毫米,上海市、江苏省的苏锡常三市开始出现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地面沉降的第三大重灾区汾渭盆地,其地面沉降量累计大于200毫米的沉降面积达7000平方千米,同时出现大量地裂缝。公开资料显示,西安是汾渭盆地遭受地裂缝最严重的城市,地面沉降超过1米的面积已经有42.5平方千米,而全城出现的14条地裂缝,最长的长达十几千米。 地面沉降的一个很大的危害就是出现地裂缝。地面沉降比较均匀时,其破坏性显得不那么突然,而不均匀时,就容易出现地裂缝。一位地质专家指出,在地裂缝可能的危害范围内,不宜建设重要工程设施;已建工程设施无法避开时,则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工程设施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三、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结合一段典型材料分析) 1 自然因素

山东省德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山东省德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5—2020年) 前言 本规划所称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面沉降、采空塌陷、地裂缝、沙土液化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地处鲁北黄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随着人类对地下水、油气、煤炭等资源的大量开发,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自1997年以来致灾较严重的1起地裂缝,导致45户村民受灾,毁房6间,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至今尚未得到恢复,而且由此引发的纠纷仍尚未平息,直接影响着社会安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各阶段的目标是: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40亿元,年均增长13%;根据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总体思路,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可达到1400亿元,人均24500元,达到全省中等发达地区人均水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可达到4500亿元,人均75000元,提前全面实现小康。要实现上述目标,对资源的需求、开发和其它经济社会活动将进一步加剧,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也将随之增多。为避免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鲁政字〔2004〕8号)要求和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编制了《山东省德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编制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2)《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年)》; (3)《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4)《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规划》期限:基准年为2004年,近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 一、主要地质灾害与防治工作现状

城市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城市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摘要:针对国内外城市地面沉降的现状及造成的严重危害,从影响因素方面出发,阐明地面沉降的原因,并相应采取防治措施,从而控制城市地面沉降的深度发展。 关键词: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ity groun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subsidence caused serious harm, from the aspec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expounds the cause of ground subsidence, and tak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so as to control the city ground settlement depth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ground settlement, cause analysis, influence facto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陷。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它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它的影响因素可分为自然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城市中,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地面沉降是一种受城市经济活动影响的人为地质灾害。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只要人们找准原因,采用合理的控制手段,城市地面沉降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1、国内外城市地面沉降的现状与危害 1.1、现状 据资料记载,1891年墨西哥最早发生地面沉降,首都墨西哥城座落在高山谷地冲击平原上,现在该城市已形成世界上罕见的大面积沉降区,城市地面大约下陷9米。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自1978年以来,地面下沉4.5米,是全美下降速度最快的地方,被称为“下陷之城”。 日本的地表沉降面积约8450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2.23%。其中,年下降2厘米以上的为624平方公里,在海平面以下的为1125平方公里。1898 年,在新泻发生地面沉降,是日本最早的地面沉降,至1958年地面沉降速率达530 mm/a ,1952-1956年新泻是日本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地区。

国内外地面沉降现状与研究

---------------------------------------------------------------最新资料推荐------------------------------------------------------ 国内外地面沉降现状与研究 国内外地面沉降现状与研究摘要: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地面沉降的现状、引起沉降的原因、地面沉降的机理和地面沉降灾害预测与监测。 特别针对上海地区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产生的由工程环境效应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其监测与研究做了阐述。 关键词: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工程环境效应 0 、引言地面沉降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壳表层土体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环境地质现象,是一种不可补偿的永久性环境和资源损失。 地面沉降具有生成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是一种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较为普遍的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 1 、地面沉降现状 1.1、国外地面沉降现状现有文献资料表明,1891 年墨西哥城最早记录地面沉降现象,但当时由于地面沉降量不大,危害也不明显[1],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目前平均沉降量达到 0.3cm/a,最大累计沉降量超过 7.5m,有的地区甚至超过 15m。 日本于 1898 年在新泻最早发生地面沉降,至 1958 年地面沉 1 / 9

降速率达530mm/a,1952-1956 年新泻是日本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地区。 日本产生严重地面沉降的城市或地区还有东京、大阪和佐贺县平原,其它地区还有名古屋、川崎、山口、尼崎及西宫等[2]。 上个世纪意大利的 Ravenna 地区发生了大面积的地面沉降[324]。 起初沉降不大,每年数毫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以每年110mm的沉降量剧增。 美国于 1922 年最早在加州萨克拉门托 SanJoaquin 流域发现沉降,1920-1969年地下水位下降达 137m,累积地面沉降达 2.6m,影响范围 9100km2。 至 20世纪 70 年代初期,美国已有 37 个州因开采地下流体而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现象;至 1995 年,美国 50 个州均有地面沉降发生[5]。 据统计[6],目前世界上已有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地面沉降,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墨西哥、意大利、泰国、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荷兰、越南、匈牙利、德国、印度尼西亚、新西兰、比利时、南非等。 1.2、国内地面沉降现状 20 世纪 20 年代初,中国最早在上海和天津市区发现地面沉降灾害,至 20 世纪 60 年代两地地面沉降灾害已十分严重[7]。 20 世纪70 年代,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及平原区、天津市平原区、华北平原东部地区相继产生地面沉降;80 年代以来,中小城市和农村

我国地面沉降灾害现状与防灾减灾对策

第22卷第1期2007年3月 灾害学 J OURNAL OF CATASTROP HOLOGY Vo l122N o11 M ar12007我国地面沉降灾害现状与防灾减灾对策* 金江军,潘懋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介绍了中国大陆地区地面沉降现状,分析了地面沉降的危害,提出要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和协调,统筹地表水和地下水,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合理编制城市规划来预防和减轻地面沉降灾害。 关键词:地面沉降;防灾减灾;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P642126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0-811X(2007)01-0117-04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我国地面沉降问题越来越严重。地面沉降虽不至于直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由于它多发生在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地面沉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很大。截止到2003年,全国地面沉降面积达93855km2,涉及50多个城市[1]。据估计,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 1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我国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断陷盆地这三个地区,代表性的城市有上海、无锡、嘉兴、天津、沧州、太原、西安等。 东南沿海是我国地面沉降发育严重的地质灾害区,按照形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分为超采地下水而产生的地面沉降、软土地基地面沉降与工程性地面沉降[2]。截止到2005年,在长江以南的长江三角洲10万km2的范围内,因为长期超采地下水,区内1/3范围内累计沉降已超200mm,面积近1万km2。其中上海、苏锡常地区、杭嘉湖地区已经形成三个区域性沉降中心,三地累计经济损失分别达2900亿元、469亿元、85亿元。据初步估算,上海城区每下沉1mm,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00万[3]。此外,宁波市区地面沉降面积超过190km2,沉降中心沉降量为48912mm;温黄(温州)黄岩)平原的路桥)金清一带最大沉降中心累计超过1m[4]。 根据北京市地质矿产局公布的数据,到2003年底,北京市累计沉降量大于50mm的地区已达到2815k m2,并呈加快趋势。在东郊八里庄)大郊亭、东北郊来广营、昌平沙河)八仙庄、大兴榆垡)礼贤、顺义平各庄等地已经形成了5个较大的地面沉降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地面沉降速率为14mm/a。目前,天津市地面沉降面积超过10000k m2,并形成了市区、塘沽、汉沽三个沉降中心。1985~1992年,地面沉降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3186亿元[5]。由于开采深层石油,天津市沿海一带负海拔标高地区面积近20k m2,淤积突出,风暴潮灾害非常严重。近年来,武清区、西青区、津南区、静海县、宁河县出现了新的地面沉降发育中心[1]。 河北省的地面沉降非常严重。河北省平原地区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深层地下水持续严重超采,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加快,降落漏斗规模迅速扩大[6]。到2004年,河北省平原地区地面沉降大于200mm的面积达41855万km2,沉降大于500mm的面积达6430k m2,沉降大于1m的面积达755km2,沉降大于2m的范围已覆盖了整个沧州市区[7]。目前,全省分布有沧州、衡水、任丘、河间、坝州、保定-亩泉、大城、南宫、肥乡、邯郸10个地面沉降中心。以沧州和唐山为例,至2001年底,沧州市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为2236mm,沧州市累计沉降量大于400mm的 *收稿日期:2006-08-28 作者简介:金江军(1978-),男,浙江义乌人,博士生,目前主要从事城市地质学、灾害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E-m ai:l ji ang j un@pku1edu1cn

城市地面沉降判定常见方法介绍与分析

城市地面沉降判定常见方法介绍与分析 李 陆,王 宁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蚌埠233000) [摘 要]选用适当监测方法测得地面沉降的数值对地面沉降易发区和控制区的划分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 安徽省阜阳市地面沉降控制区划分项目实例中地面沉降判定的各种方法进行简要分析研究,认为传统的水准测量、GPS 监测和合成孔径干涉雷达监测InSAR技术都能很好反映一个城市地面沉降程度,但也有各自的优缺点,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判定方法。 [关键词]地面沉降;水准测量;GPS ;InSAR[中图分类号]TU4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184(2019)05-0090-01 [收稿日期]2019-03-27 [作者简介]李陆(1984-),男,山东泰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地下水环境监测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查工作。 地面沉降是目前世界各大城市的一个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中国超过50个城市发生地面沉降。由于地面沉降是一种大面积地面高程逐渐累计下降的损失,形变缓慢,以毫米、厘米计,初始阶段难以被人们的肉眼察觉,只有采用精密测量才会发现,但往往还会因量小而难以肯定,或被忽略不计,因此能准确判断一个城市发生地面沉降的程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通过阜阳市地面沉降控制区划分项目实例来分析城市地面沉降判定常见方法及各自优缺点。 1地面沉降监测常用方法介绍 现地面沉降的监测主要有三种方法,即传统测量监测、GPS 监测、合成孔径干涉雷达监测。传统地面沉降测量方法包括密水准测量、基岩标和分层标测量等,只能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开展工作;GPS 监测采用先进的全球定位系统进行监测, 可以对大规模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合成孔径干涉雷达监测是新兴起的一种卫星遥感技术,选择合理的遥感影像数据也可以敏感地监测出地面沉降的变化。 2地面沉降监测方法实例 笔者曾参与过安徽省阜阳市地面沉降控制区划分项目,现对判定该市地面沉降监测的各种方法作简要介绍及分析。由于该市前期未布设GPS 监测点,因此该项目主要采用了传统三角水准测量和合成孔径干涉雷达监测D —InSAR技术,同时大规模收集了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等相关水文资料,为判定结果提供佐证。 2.1地下水开采及区域水位观测 根据地下水开采量调查及地下水动态观测数据分析,阜阳市各市县受区域性长期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影响,区域及县市集中开采区深层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城市中深层地下水位亦呈持续下降趋势,现状已形成阜阳-太和-界首与临泉的区域深层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水位埋深大于40m ,图1),各分漏斗中心最大水位埋深50 60m 以上;阜阳城区中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水位埋深达60m 。 2.2水准监测 该项目通过建立阜阳市地面沉降水准监测网,以国家水 准点为起始点,采用二等水准联测,测定新埋设沉降点的同 时联测已收集到的所有国家三等以上的水准点,利用搜集到的6个国家一等水准点(含起算点)和249个沉降点共255个点组成共28个水准闭合环的水准路线网,总长1580km 。使用电子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利用清华三维软件进行严密平差,选定可靠点作为起算点,推算其它联测已知水准点高程,以两期水准高程差值比较说明大致情况。 测量结果对比表明,阜阳市域除南部阜南至颖上地区外,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地面沉降,其中最大沉降量点为阜阳城市城区,累积沉降量达1289mm (1987-2017年),阜阳城市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及其外围地区平均沉降速率达20 43mm /a (与深层地下水位埋深大于40m 的范围有较好的吻合),其次为临泉、太和、界首及其北部地区平均沉降速率为15 20mm /a 。区域上中北地区平均沉降速率为10 15mm /a ;南部地区一般小于10mm /a 。 图1城市中深层(FB810孔)水位变化图 2.3D —InSAR遥感解译 项目利用合成孔径干涉雷达技术D —InSAR方法进行工 作区地面沉降遥感解译,解译面积10118km 2 。项目充分利用了可获得的卫星遥感数据,开展了2015-2017年度144个像对的地面沉降InSAR观测,干涉效果良好,充分显示了不同时期地面变形的特征。 D —InSAR技术精确计算表明,阜阳市地面沉降遍布全区,多数地带沉降速率约5 8mm /a ,颖上北部煤矿区、阜阳市城区及其北部地带、太和县城区、临泉县城区均存在明显较快速地面沉降区块:矿区沉降速率大于50mm /a ,阜阳、太 和、临泉城市区沉降速率一般20 50 (下转第209页)0 92019年9月第41卷第5期地下水Ground water Sept.,2019Vol.41NO.5

地面沉降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专门水文地质学 §13.3地面沉降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 一、地面沉降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地面沉降(Land Subsidence)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幅度较大、速率较大的地表高程垂直下降的现象。地面沉降,又称地面下沉或地陷,是指某一区域内由于开采地下水或其它地下流体所导致的地表浅部松散沉积物压实或压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意大利威尼斯城最早发现地面沉降。之后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地下水(油气)开采量增大,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墨西哥、欧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均发生了严重的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特征是主要发生于大型沉积盆地和沿海平原地区的工业发达城市及油气田开采区。其特点是涉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往往不易被察觉;在城市内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其波及的面积大;地面沉降具有不可逆特性,就是用人工回灌办法,也难使地面沉降的地面回复到原来的标高。因此地面沉降对于建筑物、城市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危害极大。 经过对地面沉降的长期观测和研究,对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已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地面沉降的原因颇多,有地质构造、气候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人类工程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人类工程活动既可导致地面沉降,又可加剧地面沉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大量抽取液体资源(地下水、石油等)、地下气体(天然气、沼气等)活动是造成大幅度、急剧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原因; 2. 采掘地下团体矿藏(如沉积型煤矿、铁矿等)形成的大范围采空区,及地下工程(隧道、防空洞、地下铁道等)是导致地面下沉变形的原因之一。 3. 地面上的人为振动作用(大型机械、机动车辆等及爆破等引起的地面振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引起土体的压密变形。 4. 重大建筑物、蓄水工程(如水库)对地基施加的静荷载,使地基土体发生压密下沉变形。 5. 由于在建筑工程中对地基处理不当,即地基勘探不周。 从地层结构而言,透水性差的隔水层(粘土层)与透水性好的含水层(砂质土层、砂层、砂砾层)互层结构易于发生地面沉降,即在含水性较好的砂层、砂砾层内抽排地下水时,隔水层中的孔隙水向含水层流动就会引起地面沉降。根据土的固结理论可知,含水层上覆荷载的总应力P应由含水层中水体和土体颗粒共同承受。其中由水体所承受的孔隙压力P w并不能引起土层压密,称之为中性压力。由土体承受的部分压力直接作用于含水层固体骨架之上。可直接造成土层压密,称之为有效压力Ps。水压力P w和有效压力P s共同承担上覆荷载,即P=P w+P s。从孔隙承压含水层中抽汲地下水,引起含水层中地下水位下降,水压降低,但不会引起外部荷载的变化,这将导致有效应力的增加。

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分层标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基岩标、分层标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为规范河南省范围内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分层标的建设工作,统一建设与验收的程序和技术标准,进一步提高地面沉降监测的工作效率和监测效果,编制本规范。 地面沉降是在自然原因或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其主要危害有:(1)毁坏建(构)筑物和生产设施,尤其是对地铁、管廊等地下构筑物影响极大;(2)不利于建设事业和资源开发;(3)造成海水倒灌。目前,地面沉降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制约经济发展的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截至目前,全国有50多个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现象,累计沉降量超过200mm的地区达到7.9万Km2,并且仍在继续扩大,长三角地区、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已成为地面沉降的重灾区。 为有效减轻和消除地面沉降环境地质问题、防治地质灾害,保证经济建设持续、绿色、稳定地发展,中央及省市各级政府对地面沉降问题都十分重视。2012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河北、河南等地均在实施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基岩标、分层

标是地面沉降监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监测工作的必须手段。这方面的技术标准却相对滞后,全国范围内没有基岩标、分层标建设与验收的技术标准。 华北平原是地面沉降的重灾区,不同区域的沉降中心有连成一片的发展趋势。我省多地存在地面沉降现象,且情况日趋严重。为准确监测地面沉降程度及其发展趋势,以有效控制和消除其造成的危害,郑州航空港区、开封市区、郑州市区相继建设了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今后一些年,省内各市也将陆续建设地面沉降基岩标和基岩标。 根据省内地质条件和地面沉降的特征,编制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分层标建设与验收的技术规范,可以为我省基岩标、分层标的建设提供直接依据,统一建设和验收的技术标准。能够进一步提高全省地面沉降监测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和监测精度,为有效控制和消除地面沉降问题发挥作用。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任务来源 为规范河南省范围内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分层标的建设和验收工作,2019年7月,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提出编制《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分层标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河南省地方标准)的立项申请。2019年12月23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