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刘鳌--百科

合集下载

陕中附院名医馆专家特长简介

陕中附院名医馆专家特长简介

陕中附院名医馆专家特长简介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中附院)名医馆是该院推出的一项特色服务,通过整合院内优秀中医专家资源,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专业、个性化的中医治疗方案。

在名医馆中,有一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专业特长的中医专家,他们在不同领域有着独特的造诣,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诊疗方案。

以下是名医馆中几位中医专家的特长简介:1. 刘医生- 擅长针灸推拿,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治疗过程中,结合针灸推拿疗法,可以有效缓解病症,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2. 张医生- 擅长中药调理,针对于慢性病及各类亚健康症状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方案。

在中医药调理方面,张医生善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中药材,进行个性化的调理治疗。

3. 王医生- 擅长经络保健,对于失眠、焦虑等心理方面问题的调理有着独到的见解。

王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善于通过经络调理方法,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帮助患者重塑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

名医馆中的这些中医专家,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特长,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的诊疗中,他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从个人角度看,我认为名医馆能够充分发挥院内专家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个性化的中医治疗方案。

通过名医馆的服务,患者能够更好地享受到中医药的精髓,得到更为全面的治疗。

希望名医馆能够继续发挥其优势,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医馆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特色服务,通过整合院内优秀中医专家资源,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个性化的中医治疗方案。

相信在名医馆的服务下,患者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效果。

名医馆确实是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特色服务,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个性化的中医治疗方案。

通过名医馆,患者能够更好地享受到中医药的精髓,得到更为全面的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名医馆的中医专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特长,在不同领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方案。

清代四川医学家名单

清代四川医学家名单

清代四川医学家名单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医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

四川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地域,在清代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医学家。

本文将介绍一些清代四川的医学家,他们为四川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董作宾(1695-1766)董作宾是清代四川著名的医学家之一。

他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擅长中医和外科学。

董作宾在四川开设了自己的医馆,并广泛传授医学知识。

他的代表作品有《董氏医通》和《董氏外科全书》,对于四川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钱乙长(1732-1804)钱乙长是清代四川的另一位杰出医学家。

他是四川成都人,精通中医和针灸学。

钱乙长对于针灸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四川推广了针灸疗法。

他的主要著作有《针灸大成》和《四川针灸秘传》等,对于四川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 王堂(1768-1832)王堂是清代四川的一位著名医学家。

他出生于四川阆中,擅长中医和妇科学。

王堂在四川开设了自己的医馆,研究妇科疾病,并开展了相关的临床实践。

他的主要著作有《妇科大全》和《妇科秘传》等,对于四川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张锡纯(1773-1833)张锡纯是清代四川的一位杰出医学家。

他出生在四川省双流县,擅长中医和药物学。

张锡纯致力于中药的研究和推广,他对于四川本土药物的收集和整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代表作品有《本草纲目补遗》和《草木本草》等,对于四川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张謇(1837-1909)张謇是清末民初四川的一位著名医学家。

他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擅长中医和儿科学。

张謇在四川从事医学教育工作,并在四川医学会担任要职。

他的主要著作有《儿科学》和《儿科秘传》等,对于四川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上是清代四川医学家的一些代表人物,他们的医学研究和实践对于四川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的著作和成果不仅对当时的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有着积极影响,也为后世的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医骨诊学刘鳌

中医骨诊学刘鳌

中医骨诊概论目录八、报名入口:前言中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讲究阴阳平衡、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等理论震烁古今,也决定着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对此毋庸置疑!而其独特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更是世界医学中的瑰宝,内涵之深刻,诊断之神奇,令人叹为观止!可惜由于中医学传承的独特体制,历史上很多独特方剂和技法绝学大多失传,令人叹息不已。

这也是目前中医地位不如西医的客观和历史原因。

也是机缘巧合,吾于不惑之年偶遇中医绝学“刘氏骨诊”的第十九代传人刘鳌先生,始知脊椎之重要性,也有幸知道了这几近失传的中医绝学:骨诊——摸骨知病。

所谓绝学,绝非夸大其词,唯其几近失传,知者、会者甚少,且疗效显着,独具特色,否则怎敢妄称绝学?大道至简,其理相通!古语云:“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可见其中道理。

对于摸骨知病之于中医学乃至世界医学的意义,实是感悟颇深!回想这些年他遭受的不解和不公待遇,以及骨疗在目前医学中的处境和地位,我愤慨之余,默默无言。

“红尘利为首,病患脊为根。

体味各不同,感悟在自身!”“传道”期间,果然是绝大多数的读者对此不屑一顾,甚至还受到一些利益集团代表和一些素质低下或者是精神不正常之徒的攻击和责难,甚至是谩骂。

也有一些熟人和朋友,由于不能理解相关理论,戏称吾为:半仙、大仙、大师,甚或认为我精神出了问题。

对此,我大多一笑而过。

上善若水,生死由命,我传播的脊椎致病理念,“有缘者得之,无缘者得尤未得!”幸得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和爱戴,时常光顾和鼓励,心甚宽慰!他们很希望我写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章,对于骨疗的迫切了解之情令人感动且压力倍增。

期间也有一些博友通过我的牵线搭桥,疾患得到了及时和科学的治疗,细想之下,努力没有白费,也就心安了!吾不忌学识短浅,技法粗劣,将对于骨疗的粗浅见解付诸文字,不怕贻笑大方,惟其无知,故而无畏!愿更多有识之士批评指正!寄语2015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年之计,惟在于春。

中医骨诊学刘鳌

中医骨诊学刘鳌

中医骨诊概论寸录八、报名入口:前言中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讲究阴阳平衡、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等理论震烁古今,也决定着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对此毋庸置疑!而其独特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更是世界医学中的瑰宝,内涵之深刻,诊断之神奇,令人叹为观止!可惜由于中医学传承的独特体制,历史上很多独特方剂和技法绝学大多失传,令人叹息不已。

这也是目前中医地位不如西医的客观和历史原因。

也是机缘巧合,吾于不惑之年偶遇中医绝学“刘氏骨诊”的第十九代传人刘鳌先生,始知脊椎之重要性,也有幸知道了这几近失传的中医绝学:骨诊一一摸骨知病。

所谓绝学,绝非夸大其词,唯其几近失传,知者、会者甚少,且疗效显着,独具特色,否则怎敢妄称绝学?大道至简,其理相通!古语云:“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可见其中道理。

对于摸骨知病之于中医学乃至世界医学的意义,实是感悟颇深!回想这些年他遭受的不解和不公待遇,以及骨疗在目前医学中的处境和地位,我愤慨之余,默默无言。

“红尘利为首,病患脊为根。

体味各不同,感悟在自身!”“传道”期间,果然是绝大多数的读者对此不屑一顾,甚至还受到一些利益集团代表和一些素质低下或者是精神不正常之徒的攻击和责难,甚至是谩骂。

也有一些熟人和朋友,由于不能理解相关理论,戏称吾为:半仙、大仙、大师,甚或认为我精神出了问题。

对此,我大多一笑而过。

上善若水,生死由命,我传播的脊椎致病理念,“有缘者得之,无缘者得尤未得!”幸得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和爱戴,时常光顾和鼓励,心甚宽慰!他们很希望我写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章,对于骨疗的迫切了解之情令人感动且压力倍增。

期间也有一些博友通过我的牵线搭桥,疾患得到了及时和科学的治疗,细想之下,努力没有白费,也就心安了!吾不忌学识短浅,技法粗劣,将对于骨疗的粗浅见解付诸文字,不怕贻笑大方,惟其无知,故而无畏!愿更多有识之士批评指正!2015 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年之计,惟在于春。

中医骨诊学

中医骨诊学

中医骨诊概论目录前言 (1)寄语.................................................................................................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骨诊(摸骨知病)的历史渊源和现状 (2)二、骨诊的理论基础 (2)三、骨诊的诊断 (3)(一)骨诊中脊椎病灶与对应病位图: (4)(二)骨诊脊椎病源歌 (5)(三)几种常见病症与对应反射范围(参考) (7)(四)与腰2椎有关的组合疾患(参考) (7)(五)骨诊的漏诊和误会 (8)四、骨诊的治疗和效果 (9)(一)骨诊治疗的原则 (10)(二)骨诊治疗中的禁忌症和不介入症 (10)(三)骨诊治疗中应注意的“量”的问题 (10)(四)骨诊患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12)(五)病患者影响康复快慢的三个因素 (12)(六)骨诊治疗中的手法问题 (13)五、骨诊与按摩、正骨及美式按脊疗法(美国脊骨神经医学)的区别 (15)(一)骨诊与按摩的区别 (15)(二)骨诊与正骨的区别 (15)(三)骨诊与美式按脊疗法的区别 (15)六、骨诊的不足 (16)七、骨诊在医学中的地位以及深远的意义 (16)前言中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讲究阴阳平衡、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等理论震烁古今,也决定着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对此毋庸置疑!而其独特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更是世界医学中的瑰宝,内涵之深刻,诊断之神奇,令人叹为观止!可惜由于中医学传承的独特体制,历史上很多独特方剂和技法绝学大多失传,令人叹息不已。

这也是目前中医地位不如西医的客观和历史原因。

也是机缘巧合,吾于不惑之年偶遇中医绝学“刘氏骨诊”的第十九代传人刘鳌先生,始知脊椎之重要性,也有幸知道了这几近失传的中医绝学:骨诊——摸骨知病。

所谓绝学,绝非夸大其词,唯其几近失传,知者、会者甚少,且疗效显著,独具特色,否则怎敢妄称绝学?大道至简,其理相通!古语云:“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三附子汤解析

三附子汤解析

三附子汤解析
詹晓欢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6(31)1
【摘要】“三附子汤”(即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或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的简称)在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脉证治篇及《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篇均
有论述,但历代医家争议颇多,笔者通过拜读多位医家的注解,就三附子汤存在的疑问进行解析.
【总页数】2页(P126-127)
【作者】詹晓欢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附子汤临床新用解析
2.附子汤对三种骨关节炎大鼠IL-1β、MMP-13、ADAMTS4、ADAMTS5表达的实验研究
3.刘殿池主任附子汤验案2则解析
4.善宁、大黄附子汤及喜能三联疗法治疗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45例
5.《伤寒杂病论》“三附子汤”运用浅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巴蜀中医药名家

巴蜀中医药名家

巴蜀中医药名家目录(古代部分)(近现代部分)001涪翁西汉末、东汉初,涪县(今绵阳市区)人,中医针灸鼻祖,蜀之医学先贤。

临床:擅长脉法及针灸,其医术精湛。

见有病人,不分贵贱,乐以施治,不计报酬。

经他用石针诊治,即刻便能治愈。

“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而效。

据《后汉书·郭传》记载。

绵阳市人民为了纪念他,将涪翁列入南山十贤堂。

论著:《针经》、《诊脉法》。

其中《针经》是中医学史上较早的针灸专书。

索书号:002郭玉(公元1~2世纪、东汉)字通直,广汉郡(今四川新都县,一说广汉县)人,是汉和帝时最负盛名的医学家。

郭玉年少时拜程高为师,“学方诊六征之技,阴阳不测之术”。

郭玉的医术、医德和对针灸与诊法的贡献,为朝野所叹服。

他是继扁鹊之后又一个对医疗社会与心理有研究的医家。

临床:郭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为人诊病“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碍言也”。

反映了他在诊治疾病时全神贯注,为病人负责的精神。

郭玉还分析了为贵人诊病的难处,他说:“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郭玉以上论述正确估计了存在于东汉王公贵族的生活和思想行为对疾病诊治的不良影响;同时也科学地揭示了医生诊治不同社会地位的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障碍。

论著:索书号:003李譔(221-263)字钦仲,梓潼郡涪(今绵阳)人。

父李仁,字德贤,与同县尹默惧游荆州,从司马徽、宋忠等学。

譔少受父业,具传其业,又从默(尹默)讲论义理,五经、诸子,无不该览,加博好技艺,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之巧,皆致思焉。

著古文,皆依准贾(逵)、马(融),异于郑玄。

与王氏(王肃)殊隔,初不见其所述,而意归多同。

兴化医派代表江淮名医赵海仙故居

兴化医派代表江淮名医赵海仙故居

兴化医派代表“江淮名医”赵海仙故居 2009.02.02 来源:王朝辉博客赵海仙名履鳌,字海仙,医术高明,人称“赵半仙”。

是清末淮海医学派、兴化医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他生于1830年,1904年病逝。

赵海仙的父亲赵春普,为同治时期“淮扬九仙”即九大名医之一。

祖父赵术堂,清咸丰年间以医术医德闻名。

清光绪十四年,兴化霍乱流行,以致“奔走求医者,纷然于道路,往往转瞬之间,遂不及救”。

穷困者更是“求医弗得”,“死不旋踵”,史称“戊子大疫”。

赵海仙苦心竭虑,独辟蹊径,以“鸡屎白散”加味治之,救治了许多病人,并著《霍乱麻痧辨证》形成的“尊经而不泥古,用药以轻、巧、灵活”的理论,推动了兴化医派的发展。

赵海仙留下的著作还有:《续辨证录》、《阴阳五行论》、《赵氏秘药》、《寿石轩医案集存》等等。

----------------------------------------------------------------------------------------------------------------------赵海仙故居兴化市政协网2008-10-29 作者:杨爱国赵海仙(1830-1904),名履鳌,字海仙,江苏兴化人,淮海医学派的杰出代表,祖父赵述堂,原籍高邮,于清朝嘉庆年间迁居兴化东门外。

祖父及父亲赵小湖都是有名的医生。

赵海仙自幼受到家庭的薰陶,稍长便博览名家中医典籍,加以融会贯通,并在实践中不断比较、总结,推陈出新,出奇制胜,在诸多方面有精深的造诣。

赵海仙以治疗疑难杂症见长,年轻时便已声名大振,远近赴医者络绎不绝。

据说某江西学使的夫人,怀孕四月,小便不畅,腹满气塞,遍请多方名医救治,或利水或补气,均不见效,生命垂危,于是千里迢迢求救于赵海仙。

赵海仙重用麻黄,令其出汗,于是痊愈。

近代名人张骞高中状元后,心痛不已,路过兴化时,向赵海仙求治。

赵海仙了解其病前病中状况后知是喜悦过度所致,便危言耸听地说张骞死期已至,并吩咐其准备棺材。

千年鳌灸的作用

千年鳌灸的作用

操作流程及方法
• 正骨手法, • 将鳖甲放于肺腧穴,心腧穴,肝腧穴,脾 腧穴,肾腧穴上 • 将三椎活血灸疗粉用黄酒搅拌敷15--20分钟
气血养生理疗套 (任脉套组)
• 主要功效:清洁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疏 通经络、气血畅通、延年益寿 。 • 产品架构: • 益气养血调理油 • 气血滋养炙疗粉 • 鳖甲5个 • 隔热垫5个 • 艾柱50个
关于女性妇科的鳌灸穴位
• 气郁型月经不调。 • 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 少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 ,脉弦涩。治宜行气活血 • 艾灸取穴: • 关元、命门、肩井、太冲 •
女性滋阴养气(1)10次
• 主要作用:滋养肝肾、养血活血,促黄体 发育,补肾活气促排卵 。 • 产品架构: • 养血活血调理油(10ml5瓶) • 养血活血灸疗粉 • 鳖甲5个 • 隔热垫5个 • 艾柱50个
操作流程及方法
• 在腹部点穴,按摩大致15--20分钟 • 将鳖甲三个放于神阙穴正中依次摆开。急 脉穴各一个。 • 将活血灸疗粉用黄酒搅拌之后贴涂与关元 ,石门处。
乳疏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疗套
• 主要功效:舒肝活血,通络化结,冲任调 和,经络通畅,活血化瘀,散瘀散结 • 产品架构:疏通散结舒缓油 • 疏通散结炙疗粉 • 鳖甲2个 • 隔热垫2个 • 艾柱20个,
千年鳌灸
健康养生
安 徽 金 洲 美 业
• 牛馨艺
艾灸
• 艾灸
•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三大脏器,补充人体 元气驱邪扶正。 •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 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 胎等功效,亦常用灸医。故又被称为“医草”。 • 《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 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 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 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 《黄帝内经》的《灵枢· 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 之。”更有“七年之病,三年灸可医”可见艾灸很早就被 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 因此流传很广。

《中医骨诊学》刘鳌

《中医骨诊学》刘鳌

中医骨诊概论目录前言ﻩ1寄语ﻩ2一、骨诊(摸骨知病)得历史渊源与现状ﻩ3二、骨诊得理论基础ﻩ3三、骨诊得诊断 (4)(一)骨诊中脊椎病灶与对应病位图:ﻩ6(二)骨诊脊椎病源歌ﻩ6(三)几种常见病症与对应反射范围(参考) (8)(四)与腰2椎有关得组合疾患(参考)ﻩ8(五)骨诊得漏诊与误会 (9)10四、骨诊得治疗与效果ﻩ11(一)骨诊治疗得原则ﻩ(二)骨诊治疗中得禁忌症与不介入症 (11)(三)骨诊治疗中应注意得“量”得问题 (11)13(四)骨诊患者治疗期间得注意事项ﻩ(五)病患者影响康复快慢得三个因素ﻩ13(六)骨诊治疗中得手法问题.............................................................................. 14 五、骨诊与按摩、正骨及美式按脊疗法(美国脊骨神经医学)得区别................. 16(一)骨诊与按摩得区别 (16)16(二)骨诊与正骨得区别ﻩ(三)骨诊与美式按脊疗法得区别...................................................................... 16六、骨诊得不足........................................................................................................ 17七、骨诊在医学中得地位以及深远得意义............................................................ 17八、报名入口:前言中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讲究阴阳平衡、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辨病论治、辨证论治与对症治疗等理论震烁古今,也决定着未来医学得发展方向,对此毋庸置疑!而其独特得“望闻问切”四诊法更就是世界医学中得瑰宝,内涵之深刻,诊断之神奇,令人叹为观止!可惜由于中医学传承得独特体制,历史上很多独特方剂与技法绝学大多失传,令人叹息不已。

太申祥和正式启动糖尿病并发症康复工程

太申祥和正式启动糖尿病并发症康复工程

“ 糖谱” 血 ,作 为 专 家评 估报 告 的依 据 。
王 晓中:原哈 萨克斯坦总统及总统 夫人保健 医,伏 羲背部 经络调理创始人 。 . 0岁。
刘 鳌 :中 华 刘 氏 骨 诊 第十 九 代 传 人 , 传 统 r 博士 。 - i学 ,
韩 梅:著名 中医内 科专家,主任医师。 黄敬彦: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主任医师。 祁宝玉:眼科并发症首席专家,著名 中医专家。
宅j : 1 .0 14 9 黼  ̄ 0 08 7 3 6
: 7
考 平回 猖 借褶 京 6 D 3 9信 笤

:d n ayg a .r 网 : ww tig a .r a mi@ti u nog i w . y u nog ai
曾 绍 耆 :原 国 家领 导 人 保 健 医 , 国 内外 著 名 医 学专 家。 徐 振 直 :原 国 家领 导 人 保 健 医 , 四 大名 医蒲 辅 周 传 人 。 . 陆广 莘 : 中 国 中 医科 学 院 资深 研 究 员 ,心 脑 血 管病 首 席 专 家 周超 凡 : 国 家 级 中 医 专 家 , 中 国 中 医科 学 院研 究 员。 杨 大 绮 : 四 大名 医 孔 伯 华嫡 传 弟 子 , 肾 病 首席 专 家 危 北 海 : 国家 级 突 出贡 献 专 家 , 消 化 系统 疾 病 首 席 专 家 。 方 和 谦 : 国家 级 中 医专 家 ,呼吸 系统疾 病 首席 专 家 梁 贻 俊 : 国家 级 中 医专 家 ,血 液 病 妇科 病 首 席 专 家 吉 良晨 : 国 家级 中 医专 家 , 中 国保 健 研 究院 院 长。 傅 士 垣 :原 中 国 中 医科 学 院院 长 ,肝 胆 病 首 席 专 家 。 周 德 安 : 国 家级 中 医专 家 , 中 国针 灸学 会 常 务理 事 。

中国古代各时期中医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中国古代各时期中医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中国古代各时期中医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一、远古时期神农:“药学始祖”,典故:尝百草。

神农在天帝花园取瑶草遇到天帝,天帝赠其神鞭。

他尝百草多次中毒,后因茶而解毒。

其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食断肠草而逝世。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

岐黄:实指一部古代医学名著《内经》和它的作者,成书约战国时期。

“岐黄之术”“岐黄之道”指中医学术或医术、中医理论。

二、战国时期扁鹊:秦越人(公元前407年-前310年),即扁鹊,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一说为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再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

春秋战国时期名医,与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被称为华夏医祖。

成就:1.扁鹊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善于运用四诊:望闻问切,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名闻天下。

2.治疗原则:“六不治”。

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形羸不能服,阴阳并,藏气不定。

即六种病人: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

3.重视疾病预防4.知名病人:蔡桓公、虢太子5.代表作:《汉书·艺文志》载《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均佚。

现存《难经》系后人托名扁鹊之作。

三、东汉时期(一)张仲景张仲景(原名张机,约公元150年至154年—约公元215至219年),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尊称为医圣,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建安三神医”之首。

(建安三神医:张仲景、华佗、董奉)。

成就:1.确立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学术的核心思想,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诊疗模式。

2.对民间喜用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药,人工呼吸等多种具体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广积资料。

刮痧治未病

刮痧治未病

刮痧治未病
刘瑶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1(030)018
【摘要】刮痧疗法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皮肤经络.有通调经络、活血祛瘀、调整阴阳、排除毒素、行气活血作用.同时,获得经络的循经传导感应与其有关的脏腑器官的康复联系之效应,从而恢复和提高自身免疫功能,达到康复.因此,刮痧对于治未病来说是一种好方法.
【总页数】2页(P131-132)
【作者】刘瑶
【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4
【相关文献】
1.刮痧疗法在治未病中的运用 [J], 韩俊昌;杨玲玲
2.刮痧力度及时间间隔对刮痧效果的影响 [J], 邱灵慧;王铁山;刘碧原;臧颖颖;陈昕力;刘玥婷;陈慧昀;王朝阳;卢涛
3.《刮痧疗法》出版:刮痧疗法在冠心病心血淤阻方面的诊疗价值探讨 [J], 金波;蒋谷芬
4.单纯刮痧、拔罐与刮痧联合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对比 [J], 徐志浩
5.一部刮痧书一块刮痧板一瓶刮痧油介绍可治疗400多种疾病的好方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为主综合治疗中风68例

针刺为主综合治疗中风68例

针刺为主综合治疗中风68例
佘嘉奕
【期刊名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8(21)4
【摘要】中风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和脑梗塞3种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

据1997年全国统计报告显示,中风抢救成功率仅50%,存活致残率为86.5%,这对个人、家庭、社会均造成沉重负担。

尽管中西医治疗脑中风经验丰...
【总页数】3页(P30-31)
【关键词】针刺疗法;中风;护理;综合疗法
【作者】佘嘉奕
【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205
【相关文献】
1.以针刺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先兆症临床观察 [J], 易宣超;吴清明;刘未艾;杨
智慧;付磊;冯国湘
2.以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J], 王雨燕;王显达
3.以针刺"五心穴"法为主治疗38例中风后睡眠觉醒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体会 [J], 李继恩;杨贤海;柴进华
4.以针刺“五心穴”法为主治疗38例中风后睡眠觉醒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体会 [J], 李继恩;杨贤海;柴进华
5.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J], 李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归四逆汤在临床针灸推拿科的应用

当归四逆汤在临床针灸推拿科的应用

当归四逆汤在临床针灸推拿科的应用
汪身强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5(000)005
【摘要】当归四逆汤由当归、桂枝、白芍、甘草、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组成,主治血虚寒厥证,其寒不在脏腑而在肢体经络血脉,在临床应用广泛,内、外、妇、儿、皮肤及针灸推拿科都有应用,笔者以针灸推拿科应用列举如下。

【总页数】1页(P133-133)
【作者】汪身强
【作者单位】湖北省嘉鱼中医院 437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当归四逆汤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2.Seminar教学法在针灸推拿科住院医师规范
化培训中的应用3.OSCE在针灸推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4.针灸推拿
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
——以针灸推拿特色技术与临床应用课程为例5.全国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
病临床研讨会暨全国针灸及推拿疗法临床应用研讨会征文通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四逆汤敷贴神阙穴治疗心力衰竭31例

改良四逆汤敷贴神阙穴治疗心力衰竭31例

改良四逆汤敷贴神阙穴治疗心力衰竭31例
刘远林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8(033)009
【摘要】目的观察用改良四逆汤敷贴神阙穴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观察.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加黄芪研粉外敷神阙穴,12周为一个疗程,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室结构变化指标.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形态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改良四逆汤敷贴神阙穴不仅仅可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能有效干预心室重塑.
【总页数】2页(P1301-1302)
【作者】刘远林
【作者单位】贺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广西贺州54289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腹部穴位按摩协同大黄粉敷贴神阙穴治疗功能性便秘43例
2.神阙穴敷贴治疗老年肿瘤患者气虚型便秘的疗效观察
3.便秘敷贴外敷神阙穴治疗化疗相关性便秘40例
4.生姜泻心汤联合神阙穴穴位敷贴法在治疗妊娠恶阻中的应用价值
5.穴位敷贴中脘神阙穴治疗寒湿型呕吐腹痛腹泻的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瓜蒌仁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

瓜蒌仁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

瓜蒌仁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
刘东灵;谢莹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6(32)4
【摘要】呃逆多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暂响亮的特别声音。

频繁的呃逆常干扰患者正常呼吸、进食,严重者呃声频作,无间隙,昼夜不停,使患者心情烦躁、失眠、疲劳、精神萎靡。

笔者近年来用瓜蒌仁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共12例,均为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患者。

女5例,男7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半年;脑卒中后呃逆5例,肿瘤化疗期间呃逆2例,不明原因呃逆5例。

症状均为持续呃逆。

【总页数】2页(P337-338)
【作者】刘东灵;谢莹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中医分院,重庆 404000;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 40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1
【相关文献】
1.顺气降逆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
2.针刺配合穴注治疗顽固性呃逆120例
3.经结肠途径辅助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
4.辨证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120例
5.针刺治疗脑卒中性顽固性呃逆124例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简介刘鳌,男,字国庆,中国刘氏秘宗骨诊第十九代传人。

由于刘氏家规甚严,传长不传次,甚至是隔代单传,兄弟之间都秘而不授,非常严密,因此世人知晓甚少。

刘鳌幼年即随祖父学医,19岁始即独立治病。

几十年来经他治疗的人数很多,有文字记载者数万余例。

由于刘鳌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诊治独特,曾先后入选《中国大陆名医大典》、《中国专长家大词典》、《中国名医名术大典》、《现代名医大典》、美国“世界500位有影响的著名人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录”等。

现任并兼中华名医协会理事、中国红十字会会员、中国中医药发展研究所骨诊研究室主任、中医脑髓病研究中心研究员、传统医药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英国伦敦“药膳与草药保健品有限公司”顾问等职。

杰出贡献擅长医治由颈、腰椎椎体错位或不正而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颈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经痛、肌肉萎缩、心脑血管病、胆结石等疑难杂症。

如果再能结合中药内服,可起到“内外同治”的最佳效果。

骨诊技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分支,文献记载已有1700多年。

骨诊世家第十九代传人——刘鳌博士在长期骨诊实践中,继承了先辈的经验,总结出骨诊的规律,编写了骨诊专辑,提出了骨系传输的医学理论。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新加坡举行的手法医学交流会上,刘鳌博士有关骨诊的三篇论文,轰动了整个医学会。

刘鳌博士也因骨诊医学的研究被评为二十世纪对世界有影响的五百名人物之一。

新加坡卫生组织对骨诊疗法十分认可,批准了只要有刘鳌博士签字的培训证书,就有资格在新加坡国内行医,到目前为止,新加坡已有70多个骨诊诊所。

骨诊疗法其特点是:纯粹手法治疗,无须打针吃药,诊断迅速、治疗见效快、适应证广泛、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疗程短、费用低,是纯正的绿色疗法。

若能配合钙营养及微量元素综合治疗,巩固疗效,这样就会使这一绿色疗法更加完美。

骨诊治疗对有病状而还未形成病变的病,及由于骨骼位置不正造成疼痛的病,可以做到手到病除。

如:网球肘、颈椎痛、偏头痛、坐骨神经痛、痛风、膝关节痛等病。

骨诊治疗对许多疑难杂症也有很好效果,如:抽风、糖尿病、帕金森症、癔症、血质狼疮、结石症、眩晕症等。

北京顺义人民医院,对骨诊疗病进行了四百例临床观察,结论是治愈率为64%,明显有效果率88%,有效率96%。

刘鳌<<骨诊疗法>>颈椎四牙三耳二睡眠,眼睛突变二造成,偏头疼痛也是它,四连肝胆俞在颈。

触觉不灵在颈五,肩周痛来找六七,负重不一是胸四,三处管定上肢病。

胸椎咽喉肿痛胸二三,耸肩仰头后背疼,感冒咳嗽甲亢肿,失言难咽它造成。

胸五主肺六主心,七为心包八管胃,九主肝胆十主脾,小肠大肠往下推。

气短憋闷胸五椎,咳嗽感冒源在肺,虽是单行也成祸,五脏华盖扰脾胃。

咳嗽原因见五相,张嘴短急气管伤,脾涎肺脓心出血,肾咳空空在晚上。

胸六椎是心之根,血压增高要加肾,血质狼疮是其一,癔病抽风头汗因。

胸七本来主心包,心悸血压往低跑,加上小肠低血糖,头晕缺血是根苗。

腰椎腰二里急鸡鸣泻,消渴之源腿易肿,血压变化必参与,结石无它难形成。

腰三酸软眩晕症,耳鸣脑涨听不清,站起身来天地转,睁眼看事更不行。

阳萎早泄性无能,妇女淤血肚子疼,传宗接代有障碍,胃里返酸秃头顶。

腰四疼痛膝变形,肌肉萎缩单侧重,走路形态罗圈腿,骨桥形成难较正。

腰五坐走蹲起难,髋轴变形生炎症。

上楼难把台阶迈,天气变化更严重。

骶尾椎站走不成蹲着行,咳嗽翻身更加痛,腿长粗细不一样,骨盆不正摔造成。

连接全靠四个一,各司其职更甭提,临到未了尾主足,脊柱一串是枢机,要注意骨桥骨癌加结核,溶合软化与空洞,手法施治应禁止,否则将会憾终生。

刘鳌骨诊保健按摩决刘鳌骨诊保健按摩决头面部先开印堂再展眉,鱼腰丝竹太阳坠;舒腮去皱樱桃口,鼻正顺气地仓香;顺睫去眦刮净泪,清障增光复重阳;发际上星至百会,斜刺囟门去风良;盘箍头颅拉玉枕,颅囟角孙百会商;中食夹耳搓至热,四开有痛压风忙;劳气通咽须闭目,抬手轻呼功作完。

躯干部推颈展肩揉气户,顺至大包回期中;天突疾行下腕阙,横绕扁扁手拍合;单刀抵住剑下鼓,松带气关盖中极;反背双行膂之上,诸俞拦阻一扫平;捏提双肩至两臀;回钩梨肉皮见红;妇搓童捏男锤点,通背无漏三遍成。

上肢部一手牵来一手迎,顺着肩颙奔二肱;穿透皮肉力至骨,点点盘旋至关头;肩曲关谷不可丢,调顺桡尺气不留;舒顺十指运八卦,十宣四缝劳气收;整臂震动垂吊手,逆掐步步逼肩周。

下肢部下肢按摩顺逆行,里阴外阳要摆平;三里专应腹部疾,犊鼻膝眼髌骨正;兔跳阳山不可忘,揉按过点热气冲。

足底部足底按摩类手掌,不同之处用力猛;足心足跟全做遍,推舟扶跟通四缝;手指无力关节顶,顺着纹理往下行;围着踝关盘摇点,上联六经为一程。

骨诊与健康中医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诊脉我们都很熟悉,它主要是四诊合一去诊断疾病,就是望诊、问诊、闻诊,最后切脉,来确诊病情,再根据病情的特点选用中药,或者是利用针灸推拿治疗,这些我们都很熟悉。

今天我和大家介绍一种神奇的诊断方法,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就是摸脊椎诊病,.也能收到和诊脉同样的诊断效果、而且治疗不用针、不用药、完全是纯手法治疗,所以稳妥安全、无任何副作用,我们给这种疗法命名“中医骨诊疗法”. 也称“刘氏骨诊”。

今天我主要向大家介绍四点内容:一、什么是骨诊疗法二、骨诊的诊断和治疗范围三、骨诊和按摩的区别以及人体疾病形成的六个过程四、骨骼保健注意的事项等先讲第一点,所谓骨诊疗法,顾名思义就是摸骨诊病治病的一种方法,它是医生依靠手法检查和调整病变脊椎骨块,以达到确诊病情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是恩师刘鳌博士,他是刘氏骨诊19代传人,从19岁单独治病,已治愈患者十几万人,在50年的临床生涯中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创新归纳总结并形成了独立的门派---“中医骨系传输理论系统”,简称骨诊中医骨诊是以八挂图为基础的一种溯源思路疗法,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早在170 0多年以前就有它的记载,也许是由于古代国家的战乱和中医家族的保守等和诸多原因,骨诊疗法才没有得到广泛流传,史料记载很少。

中医的骨诊疗法,靠的是身传口授,所以现在知道的人很少,但骨诊的神奇效果越来越得到社会和病人的认可。

1998年刘老在我们国家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包括全球范围内没有人注册中医骨诊疗法,2000年在北京市顺义区卫生局和中医院的帮助下,经过3年多的临床研究,于2004获得专利权。

所以说刘鳌大夫是当代中医骨诊疗法的鼻祖。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骨诊,我结合临床谈一些我们常见的一些病例,以此作一个简要介绍。

(包括现在多见的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疼、中青年的心脏病症以及儿童过敏性哮喘等这些常见病的预防和骨诊的治疗效果。

)二、骨诊的治疗范围很广,主要是对颈椎影响头部、面部及上肢病症;胸椎、腰椎影响的内脏病症、腰骶影响的下肢病症及疑难病和常见病有很好的诊断功能和治疗效果。

骨诊查病患者一般都不用说话,医生通过对脊椎骨骼位置形态的检查,3分钟之内就能准确诊断出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准确告知就诊者,就像诊脉一样,诊脉是利用脉象的变化来确诊病情,骨诊就是利用脊柱骨骼的形态及其周围组织的变化来确诊病情,并通过X光片排除一些骨诊的禁忌症,再做治疗。

中医的诊断的指导思想就是整体观念,“有诸内必形诸外”。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体有32节脊椎,其中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尾8节,这32节椎体就像音乐的7音符一样,音符不同的结合组成不同的乐章,椎骨之间不同的结合也可形成不同的疾病,更有每个椎体它所对应脏器所产生的疾病。

因为骨诊的诊病医理起源于古老的九宫八卦图基础理论,手法操作快捷,治病效果显著。

骨诊的治疗范围非常广,它像一座小型的医院,涵盖了现代医院的很多科室的治疗范围、比如内科、外科、神经科、妇科、儿科等。

又像一个简单的输液室,输液是因为用的药物的不同,治疗的疾病也不同,骨诊也是治疗骨块的位置不同,治疗的疾病也不同.。

中医骨诊疗法认为,由于颈椎位置形态的病理改变可以造成头、面部及上肢病症,比如.供血不好,经常牙痛、耳鸣、失眠、偏、正头痛、眼睛干涩,有些面神经麻痹,,肩周炎和上肢疼痛麻木等病症都和颈椎有直接关系。

这些疾病在没有气质性病变的时侯,用仪器检查一般很难找到病因,但随着我们对椎体的治疗让其回归自然状态,这些症状很快自然消失,达到痊愈。

我记得是96年刘老治疗过一个河北保定的4-5岁的男孩,在自家院子里玩耍,被砸在了碰倒的自行车下面。

当时孩子哇哇大哭,大人见孩子没有破伤哄了哄也就没在意。

第二天,孩子眼睛看东西重影,看什么都是双的,有时候孩子开玩笑说,家里俩妈妈,这家人就这么一个男孩,全家人很着急,最后去了北京一所著名眼科医院检查,没有查出病因。

但不久孩子又开始头痛,这时家长更害怕了,后经熟人介绍找到了刘老,刘老一摸颈椎说:“孩子颈椎出问题了,先拍个片子看看吧”。

拍片结果显示第2颈椎损伤。

刘老用骨诊手法治疗了2次,便彻底康复了。

还有偏头疼症状的病人,(在排除脑部肿瘤的情况下)多数和颈椎有关系,只要把颈椎调到正常位置形态,脑供血得到改善,大多数头痛症状马上消失,非常神奇。

我有个朋友也是医生,她在10年前做脑部检查时,脑的小血管开始变细变窄,虽然不重,每年检查都在往重的方向发展,但发展比较缓慢,后来我给她治疗时,她大吃一惊,X片显示她的颈椎从上到下都向右侧严重扭位,我问她从多大年龄就开始头痛,她说:“上大学的时候就经常头疼,有时候还吃止痛片呢,现在也是头天天不舒服,每年都做检查,我怕长东西。

一晃20多年了,不过吃过很多中药,也做过很多治疗,虽然头痛有所减轻,但现在记性很差,记不住事”。

后来我用骨诊手法给她彻底做了治疗,头痛好了而且感觉头脑很清醒舒服。

第二年她做体检结束后,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苏大夫从你调好了颈椎,我这一年都很好,从来没有头疼的时候,我也很注意保护它,完全是按你要求做的。

我今年查体的结果和往年的做了比较,变细的血管比以前粗了,太神奇了,告诉你也高兴高兴”。

也是啊,人体的左右椎动脉自锁骨向上依次穿过第六至第一节颈椎横突孔,向内弯曲进入枕骨大孔,左右合并形成基底动脉,分布于人得脑和脊髓,颈椎位置的改变肯定影响基底动脉的血流量,造成脑供血不足,脑部很多细小血管在得不到充盈的血流量供给时,就会因缺氧缺血,使人出现了头痛或偏头痛症状,也会使毛细血管慢慢变细萎缩,把颈椎形态调整好了,脑供血得到改善了,所有症状就消失了,病人舒服了,自然就康复了。

人体脑的功能复杂,新陈代谢旺盛,脑血管分布的非常丰富,脑平均重量不到全身体重量的3%,但其血流量和耗氧量却占全身血流量和耗氧量的1/5.所以脑细胞的缺血、缺氧非常敏感。

临床上当脑血循环部分发生障碍时,患区脑组织可因缺血导致中枢功能障碍,所以颈椎疾病不容忽视。

而骨诊治疗颈椎手法很安全、很便捷,效果也很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