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调研
化学
2017.11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本调研卷共10页,共39道小题,满分80分。调研时间90分钟。
2.在调研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
3.调研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调研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画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调研结束,将本调研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Si 28 K 39 Ca 40 Al 27 Fe 5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下列做法中,不符合
...“爱护资源,保护环境”主张的是
A.公交出行B.焚烧垃圾、秸秆C.监督举报排污D.使用节水器具2.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Si B.Fe C.O D.Al
4.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铁丝B.硫粉C.木炭D.红磷
5. 生活中“低钠盐”“高钙奶”中的“钠”和“钙”是指
A.元素B.单质C.原子D.分子
6.运送酒精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的图标是
A B C D
7.钠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和1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 B.23 C.11 D.12
8.下列做法符合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的是
A.用手直接取用药品B.若未说明用量,按最少量取用
C.将未用完的药品丢弃或带出实验室D.实验后将剩余药品放回原瓶中
9. 王安石用“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描写梅花,能从远处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由原子构成
10.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空气B.氧气C.矿泉水D.四氧化三铁11.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A.2O2 B.O2 C.2O D.2O2-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B.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D.氧气供给呼吸
13.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锰Mn B.钠N A C.钙Cu D.铝AL
14.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
...的是
A.氧气O2 B.二氧化硫SO2C.氧化铁FeO D.氯化钠NaCl 15.下列操作或措施符合实验安全的是
A.加热时试管口对着他人
B.用嘴吹灭酒精灯
C.酒精洒在桌上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用水冷却加热后的试管
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根据操作和现象,回答16-19题
16.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液滴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17.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目的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用小刀切割蜡烛,以研究石蜡的硬度
B.将石蜡放入水中,研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
C.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以研究白烟能否燃烧
D.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右图所示)约1秒后取出,以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
18. 通过下列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可靠的是
A .测量蜡烛燃烧后的长度,发现明显短于燃烧前,说明蜡烛发生了化学变化
B . 用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壁上有液滴,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产生
C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
烟是二氧化碳
D .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烧杯将其中一支罩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蜡烛熄
灭,另一支继续燃烧,说明空气中有物质参与了燃烧
19. 进一步对蜡烛燃烧进行探究,下列推断中不合理...
的是 A .单独点燃制作烛芯用的棉线,棉线很快燃尽,说明蜡烛燃烧时不仅是棉线在燃烧 B .固态石蜡很难被点燃,说明燃烧可能需要一定的条件 C .由于空气几乎不含碳元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元素来自石蜡 D .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20. 右图为载人航天器工作仓中气体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已知在同温同压
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B .氧分子和氮分子能均匀混合,是因为航天器处于失重状态
C .航天器工作仓内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与地表空气接近
D .航天器工作仓中充氮气可避免发生火灾后燃烧过于剧烈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生活现象解释〗
实践活动为同学们创设了探索和思考的机会。
21.(2分)下列现象能说明我们身边存在空气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快速奔跑时感受到有风吹来
B. 把塑料袋抖开后扎紧,感到不易压缩
C. 将玻璃杯倒扣在水槽中,水不能充满玻璃杯
22.(1分)找一个大小合适的瓶子,将燃着的纸条扔进瓶中,待燃烧结 束后迅速将一剥
过皮的鸡蛋放在瓶口处,发现鸡蛋慢慢挤入瓶口。瓶内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
23.(1分)在保鲜袋中加入少量酒精,排出袋内空气 后 封闭,放在热水中,发现保鲜袋迅速鼓起。请从微观
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氧原子 氮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