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藤箩瀑布》导学案(教师用)
【导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3.揣摩词语和句子,体会写景的作用。

【导学重点】
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品味精美语言,感悟人生哲理。

【导学难点】
抓住作者的感情变化,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人生哲理。

【课时】2课时
【预习导引】
1.查阅作者生平资料,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2.给加点字注音。

迸.溅( bèng )忍俊不禁.( jīn )伫.立( zhù ) 挑.逗( tiǎo )
仙露琼.浆(qióng )盘虬.卧龙( qiú)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觉得精彩的句子写在下面。

4.认真阅读课文,把你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

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寒冬的腊梅,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

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

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借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

今天我们来学习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追求。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多媒体投影或由学生介绍)
宗璞,女作家,出生在二十年代,原名冯钟璞,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
养深厚,气韵独特。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野葫芦引》是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她的这些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

她的散文情深意长。

宗璞在一系列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特有的意境之美,正如同一缕轻烟,又好似一丝馨香,着意体会时捉摸不出,只有亲身体会过这种生活的人,才能从那似乎非常平淡的描写中领略到作家实际极其浓厚的感情,那种对童年精神生活的无限追忆与留恋。

“文革”时期,一大株紫藤萝被革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而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本文写作的时候,又正值宗璞惟一的弟弟不幸身患绝症。

这残酷的事实让她心如刀割。

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

它带走了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焦虑和悲痛”。

三、检查预习
1.见预习2。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大屏幕出示问题):
(1)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2)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讨论归纳:
(1)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

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2)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3)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四、质疑探究
(一)教师引导: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

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

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主探究
学生默读课文,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三)合作交流:
1.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2.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3.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4.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5.“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讨论、明确:
1.“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

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2.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3.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

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

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4.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5.积小流以成江河。

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五、布置作业
1.进一步阅读课文,谈谈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2.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

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

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

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

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

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

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二、合作探究:
(一)小组讨论(多媒体出示问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2.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3.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4.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5.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二)集体讨论。

归纳、明确:
1.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

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2.略。

3.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

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

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

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4.略。

5.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三、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1.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
讨论、归纳: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

事实就是这样。

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

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2.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讨论归纳: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

”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

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四、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五、当堂检测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了解了借景抒情的文章的一般写法。

学以致用。

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这种方法:
投影:梅花。

要求:(1)细致观察,抓住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口头描绘这种花。

(2)了解了这种花,你从它身上学到了什么?请谈谈你由花到人生的感悟。

六、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囚绿记(节选)
①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
绿影。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④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
⑤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⑥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
1.选文以作者对长春藤的感情变化线索安排行文:________→观绿→________,表现了作者对“绿”的酷爱之情。

2.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特点?写出其中两点并举例说明。

3.选文第④段对于“绿”在我案前生长,“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生的欢喜”一词的理解,并说说“绿”还可以用来象征什么?
4.选文第⑤段说“植物是多么固执啊”,从文中找出表现其“固执”的理由,并分析这样描
写表现力长春藤什么精神品质。

【答案】1.爱绿囚绿 2.(能写出2点即可)①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②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③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④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

3.“生的欢喜”是指对于生命成长的喜悦,表达了作者对于充满生机的绿的喜爱,对充满活力的生活的向往。

【示例】“绿”的其它象征意义: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

性格色彩中绿代表和平、友善、善于倾听、不希望发生冲突的性格。

4.“固执”指“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或“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

)表现了长春藤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

板书设计:
紫藤箩瀑布
宗璞
看花:花瀑、花穗、花朵
忆花:赏花的感受、忆花的劫难、颂花的生机
悟花:生命长河无止境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