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品德的学习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09
3
二、品德的涵义
• 品德即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社会 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是指个人依据 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行动时表现 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也 称为道德品质。
2020/12/09
4
• 第一,品德所调节的是人的对社会、对他 人有影响的社会行为。
• 第二,品德是与一定的社会规范或道德准 则相联系的。
2020/12/09
10
• (四)道德行为
• 道德行为是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是 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进行的 各种具体行动,是实现道德需要、道 德动机的手段。
• 在品德的心理结构中,各种心理要素 是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的,在人的道 德生活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2020/12/09
• 第三,品德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 第四,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
2020/12/09
5
• (二)道德与品德的辨析 • 品德与道德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 1.两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 第一,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成分,离开社会道德也就谈不上个
人品德,同时,个人品德的发生、发展与社会道德一样,都受到社会 发展规律的制约。
• 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还不理解、不重视 成人或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要求,在游戏时,规则或成人 的要求对他们还没有约束力,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 游戏规则,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为单纯的个人规则阶段。 皮亚杰认为,促进儿童和同伴之间形成合作关系,是使 儿童摆脱这种自我中心的唯一方法。
• 2.权威阶段(6-8岁)
11
四、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 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 五、品德的发展 (一)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 •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
家。道德的实质包括: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对人类 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这是公道的基础。
2020/12/09
12
•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 第二,品德主要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 在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感染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
• 第三,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风气也能产生一定的反作用,特别是一些 优秀的代表人物的品德,作为一种道德品质的典范,往往对整个社会 道德风气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 2.品德与道德的主要区别在于: • 第一,道德是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存在而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
则是依赖于某一个体存在而存在的一种个体现象。
• 第二,道德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它的内容全面而又完整,而品 德的内容只占其中一部分。第三,道德的发展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 支配,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还要服从 于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
• 第四,道德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 究的对象。
• 3行为成分: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如接受与拒绝,趋 向与回避等。三种成分之间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 (二) 态度的特征:
• 1对象性:态度在多数情况下是具体的,但也可以是概括 的;2社会性;3间接性;4稳定性;5动力性;6可变性
2020/12/09
2
• (三) 态度的功能: • 1.价值表现功能; • 2.调节功能 • 3.过滤功能 • 4.定向选择功能,态度影响人的知觉和记忆;
8
• (二)道德情感
•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对 现实生活中的思想言行是否符合道德 标准和道德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大致有三种:
• (1)直觉的道德情感
• (2)形象的道德情感
• (3)伦理的道德情感
2020/12/09
9
• (三)道德意志 • 道德意志是指人自觉的确定目的、排
除内外障碍、将道德行为付诸实现的 心理过程,是道德观念的能动作用。
• 又称他律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 配和制约。他们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 望,表现之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权威者(比如教师)或 年龄较大的人,认为服从权威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错 误的,是坏孩子。另外一个表现是对规则本身的尊敬和 顺从,即把成人规定的准则,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这个 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而不考虑 主观动机。
2020/12/09
15
• (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
2020/12/09
6
三、品德心理结构
• (一)道德认知
• (二)道德情感
• (三)道德意志
• (四)道德行为
wk.baidu.com
2020/12/09
7
• (一)道德认知 • 道德认知又称为道德认识,包括对一
定的道德知识的掌握,把这些知识作 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变为信念,并以 此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行为。
2020/12/09
第八章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2020/12/09
1
• 第一节态度和品德概述
• 一、态度的概念:人对于事物的主观评价和行为趋向。
• (一)态度的结构:
• 1认知成分:对事物带有评价意义的看法和认识,如真假、 善恶、好坏、美丑等;
• 2情感成分:对态度对象的情绪体验,如尊敬与轻视,同 情与挑剔,喜欢与厌恶等;
2020/12/09
13
• 3.可逆性阶段(8-10岁)
• 又称自律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进入具体 运算阶段,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守恒性和 可逆性。此时儿童已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 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并 且可以修改。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意识到 同伴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即意识到应当相 互尊重共同约定的规定,规则对儿童来说 具有一种保证相互行动、相互取予的可逆 特性,这标志着儿童道德认识的形成,也 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自律。
2020/12/09
14
• 4.公正阶段(10-12岁)
• 10岁左右儿童的公正观念或正义感是在可逆性的 自律阶段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互敬互惠的产物。 儿童的公正感往往是从抛弃父母的意见而获得的, 因此儿童与成人的关系从权威性过渡到了平等性。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 平等,儿童体验到公正和平等应当符合每个人的 特殊情况,公正感成为情感领域的核心规范。皮 亚杰认为,从可逆性关系转变到公正关系的主要 原因是利他主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