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游戏理论.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要观点:
• 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能适应将来复杂的 生活,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在天赋本能的 基础上进行练习,锻炼自己为生存竞争所必需的 能力。
• 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是 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例如女孩玩娃娃即是为将 来做妻子、做母亲养育子女做准备。
• 越是高等的动物,将来的生活就越复杂,所以游 戏期就越长。
• 把游戏分为两类:
• 练习性游戏:包括感知运动的练习和高级的心理 能力的练习;
• 社会性游戏,包括追逐打闹和模仿性的游戏。
• 评价
• 格鲁斯认为本能是动物和人的行为的基础,但是他也 指出高等动物仅凭天生的“本领”是不能适应生活的, 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这一点是符合事实的。
• 儿童的游戏确实具有一定的生物适应机能,但是,人 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儿童的 游戏内容也在日益丰富和发展变化,因此,只用“本 能练习的概念是不能说明儿童游戏的本质的。”
• 代表人物: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家、 心理学家斯宾塞。
• 席勒是在他的美学名著《审美教育书简》中谈到 游戏问题的。
• 他们认为,生物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 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 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 泄方式。
• 对游戏的分类
人物 分类(游戏形式)
游戏理论
• 游戏理论致力于研究、解答的问题: • ※人和动物为什么游戏? • ※游戏有什么价值? • ※游戏会经历什么样的变化? • ※什么因素影响这些变化?
• 游戏理论是对游戏的实质、原因、发生发展和意 义的系统化的解释。
游戏理论
• 一、经典游戏理论(早期游戏理论) 剩余精力说 松弛说 生活预备说 生长说 复演说 成熟说
– 游戏源于练习生长的内驱力,儿童通过游 戏而生长。
• (五)复演说(种族复演说) • 代表人物: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
• 儿童的游戏是对人类祖先生活的“回忆”。 • 他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
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 类遗传活动的表现。在游戏中根除史前状态的 动物残余,让个体摆脱原始的、不必要的本能 动作,为当代复杂的活动作准备。
席勒 斯宾塞
动物性的身体器官运动的游戏 人特有的想象游戏,或艺术的审美活动 感觉器官的过剩活动 艺术——美学的游戏 高级的协调力量的游戏 模仿
• 主要观点:
• 1.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的越 高极,这种能力越强;
• 2.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 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 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以外,也还有 剩余精力;低等动物的精力基本上都用于维持它们的生 命了,剩余的精力较少,所以相对于高级动物来说,低 级动物没有游戏或少有游戏。
• 二、现代游戏理论 • •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 游戏的觉醒理论 •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一、经典游戏理论
• 儿童游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早在人类社会 开始时就已产生
• 直到19世纪,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人们开 始关注儿童的游戏,并提出了许多游戏理论,儿 童游戏理论的研究受到生物学、心理学、文化学、 人类学、逻辑学等多种学科的关注。
• 3.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 散出去,否则就像不透气的蒸气锅要发生爆炸,于是就 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 就产生了wenku.baidu.com戏;剩余精力越多,游戏就愈多。
• (二)松弛说(娱乐论)
• 代表人:德国 拉察鲁斯M·Lazarus;帕特里克 Patrick
• 他们认为,人之所以游戏并不是因为精力“剩 余”,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 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 主要观点:
• 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都会感到疲劳,为了消 除疲劳,恢复精力,就产生了游戏;
• 对于幼儿来说,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及生活 经验的缺乏,而对复杂的外部世界难以适应,很 容易产生疲劳,这就需要游戏来使其轻松一下, 以便恢复精力;
• 游戏是童年期自发的、以本能为基础的活动,儿 童在游戏中能够消除疲劳和恢复精力。
• 主要观点:
1.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复演人类祖先的活动, 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
2.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 人类祖先在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活动,如追赶动物、制 造工具、采集果实等,与儿童的一些游戏形式有相似 之处。
• (三)前练习说(生活准备说)
•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 鲁斯。
• 他是在批评“剩余精力”说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 理论的,是关于游戏的一种生物效用观。
• 最早提出游戏期这一概念。
• 他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 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 最好的预备。
• 评价
• 无法解释以下两种现象:
• 如果说体力劳动比脑力劳动更少疲劳,那么为什 么体力劳动者也要游戏?
• 如果游戏的基本功能是帮助人们从工作的压力中 解脱出来使精力得到恢复,那么“不工作”的儿 童为什么也要游戏?
• 总的来说,这一理论更适合解释成人的工作与游 戏、或静态活动与动态活动之间的关系,不适合 解释儿童的游戏。
• 由于研究者关于儿童游戏的基本观点不同,观察 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和说明问题的方法不同, 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游戏理论派别。
经典游戏理论(早期的游戏理论)
• 是指18、19世纪出现的游戏理论,亦称古典游 戏理论。
• 人类的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 童游戏出现的原因与意义。
• (一)剩余精力说(精力过剩论)
• 主要缺陷:过分依赖“本能”的概念,把本能作为发 展的中心驱力,把动物的游戏与人类幼儿的游戏等量 齐观。
• 也不能很好的解释成人为什么需要游戏并继续游戏。
(四)生 长 说
• 代表人:美国 阿普利登Appleton;奇尔摩Gilmore • 理论观点:
– 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游 戏是生长的结果,也是机体练习技能的一 种生长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