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游戏理论.ppt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PPT课件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ea4e1301f69e3142329455.png)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耗费的精力较少,较多的富 余精力必须从体内发散出去,否则就像不透气 的蒸锅那样会爆炸,游戏便是宣泄剩余精力、 保持健康的最佳通道。
16
2.松弛说
代表人:德国 拉察鲁斯M·Lazarus;帕特里克 Patrick
理论观点: 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都会感到疲劳,为了 放松自己,消除疲劳,就产生了游戏。游戏不 是发泄剩余精力,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 儿童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生活经验的缺 乏,难于适应复杂的外部世界,很容易产生疲 劳,需要游戏来使自己得以轻松和恢复精力。
“游戏”是一种趣味的活动形式。 “玩”是人进行活动的具体行为。 “乐趣”是从该行为中得到的体验和情感。
12
二、游戏的本质观
13
(二)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
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19世纪中期及其后,游戏开始真正成为理论 研究的对象,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游戏理论。 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受达尔文 进化论思想的直接影响,又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 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建立在了本能论的基础上。
小时候玩过什么游戏? 它给你留下最深的感受是什 么?
1
2
3
4
5
自从有了儿童就有了游戏。哪里有儿 童哪里就有游戏。儿童与游戏就像鱼儿离 不开水,鸟儿离不开翅膀。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 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6
本学期主要内容:
一、幼儿游戏的基本原理 (一)游戏的基本概念 (二)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三)游戏的价值 (四)游戏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游戏的教育实施 (一)游戏实施的任务与步骤 (二)各类游戏的指导与实施
25
(三)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主体性活动,主体性是游戏的本质特征。 1.游戏是儿童的主动的活动。 2.游戏是儿童独立性的活动。 3.游戏是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16
2.松弛说
代表人:德国 拉察鲁斯M·Lazarus;帕特里克 Patrick
理论观点: 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都会感到疲劳,为了 放松自己,消除疲劳,就产生了游戏。游戏不 是发泄剩余精力,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 儿童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生活经验的缺 乏,难于适应复杂的外部世界,很容易产生疲 劳,需要游戏来使自己得以轻松和恢复精力。
“游戏”是一种趣味的活动形式。 “玩”是人进行活动的具体行为。 “乐趣”是从该行为中得到的体验和情感。
12
二、游戏的本质观
13
(二)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
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19世纪中期及其后,游戏开始真正成为理论 研究的对象,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游戏理论。 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受达尔文 进化论思想的直接影响,又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 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建立在了本能论的基础上。
小时候玩过什么游戏? 它给你留下最深的感受是什 么?
1
2
3
4
5
自从有了儿童就有了游戏。哪里有儿 童哪里就有游戏。儿童与游戏就像鱼儿离 不开水,鸟儿离不开翅膀。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 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6
本学期主要内容:
一、幼儿游戏的基本原理 (一)游戏的基本概念 (二)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三)游戏的价值 (四)游戏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游戏的教育实施 (一)游戏实施的任务与步骤 (二)各类游戏的指导与实施
25
(三)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主体性活动,主体性是游戏的本质特征。 1.游戏是儿童的主动的活动。 2.游戏是儿童独立性的活动。 3.游戏是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与实践讲座ppt课件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与实践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a8890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1.png)
游戏化教育与幼儿园课程的结合
游戏化课程设计
游戏化教育评价
将游戏元素和机制融入到幼儿园课程 中,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符合 儿童的认知特点。
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儿童在 游戏化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全 面评价儿童的发展。
游戏化教学实施
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如角色扮演 、情境模拟等,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教学资源和平台。
游戏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实例
数学启蒙类游戏
运用数字卡片、积木等游戏道 具,引导幼儿进行数学思维和 计算能力的训练。
艺术创作类游戏
提供绘画、手工等艺术游戏材 料,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和 表现。
语言学习类游戏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游 戏形式,帮助幼儿学习语言表 达和交流技巧。
科学探索类游戏
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及问题
课程内容单一
当前幼儿园课程往往以知 识传授为主,忽视儿童的 兴趣和实际需求,导致课 程内容单调乏味。
教学方式陈旧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 利于儿童的主动学习和探 索,限制了儿童的创造力 技能的掌握 ,忽视儿童的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的培养,评价方 式单一且片面。
05
CHAPTER
游戏化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 的实施策略
教师角色的转变与能力提升
从传统教育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变
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角色,成为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游戏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游戏化教育技能的提升
教师需要掌握游戏化教育的相关技能,如游戏设计、游戏组织、游戏引导等,以便更好地 将游戏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效果评估
教学理念更新
游戏化教育促使教师不 断更新教学理念,关注 幼儿的学习过程和体验 ,以幼儿为中心进行教 学设计。
《幼儿园游戏活动》PPT课件
![《幼儿园游戏活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21e2d3c77da26924c5b056.png)
四、游戏的种类
1、从教育的作用上分
游戏
创造性游戏 规则性游戏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角色游戏
☺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 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
☺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结构游戏
☺ 凡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都称之
第七章 幼儿园的 游戏活动
在我国“游戏”一 词与“嬉戏”、“玩耍” 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 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
☺ 在英文中,游戏一 词有“play”和“game” 两词,主要切近play, 因为game主要指有规则 的游戏。
柏拉图: 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 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
为结构游戏。
☺ 结构游戏是通过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动手造型的活动,构造物 体或建筑物,实现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 。
☺ 结构游戏是一种幼儿操作的创造性活动,也是一种造型艺 术活动。
表演游戏
☺ 指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
作、表情、语言、姿势等进行的游戏。
☺ 表演游戏是幼儿的戏剧艺术活动,也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戏 联合游戏 会加入对方游戏,但没有一致的共同目
行 为
合作游戏
社标会性 以游集戏体共同的游戏目标为中心,活动有
严格的组织,小组有分工,有明显的组织
者或领导者
3、从认知发展上分(皮亚杰)
练习游戏
以
认
知
发 展
象征游 戏
为
依
据
规则游戏
☺ 感觉运动游戏
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这类游戏 主要由简单的重复动作运动组成。 例如:摇铃、拍水、滚球、滑滑梯等。
游戏理论ppt课件
![游戏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11bf60f121dd36a22d8211.png)
最新版整理ppt
12
• 对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评析
1.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角度考查儿童游戏的崭新的途径。 2.强调活动的重要性,认为活动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和中
介。
3.强调儿童的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是随着儿童 心理的发展不断地完善和充分的。
4.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5.从认知角度研究游戏,对传统的研究是以大冲击。 6.忽视社会生活,特别是文化、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7.否认游戏是一种独立的活动形式。 8.把个体作为活动的主体,强调儿童与环境交往的影响,
3.把儿童的游戏研究与发展理论结合起来,注意儿童心理 发展的阶段性,重视儿童游戏的动机,对后世影响很大。
4.提出游戏治疗的方法,对研究人格发展的心理学家有很 大的启发。
5.精神分析学派注重个别儿童个别阶段的游戏研究,忽视 儿童游戏的普遍性。
6.过分强调“性”的作用,使其具有局限性,强调个体的 生物性,忽略个体的社会性。
最新版整理ppt
5
• 练习论(生活预备说)
代表人物:
德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Groos)。
主要观点:
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是为成熟作 预备性练习。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能适应将来 复杂的生活,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在天赋本能的 基础上进行练习,锻炼自己为生存竞争所必需的能力。 游戏即是准备生活阶段一种练习本能的手段。例如娃娃 家游戏,就是其日后为人父母所需的技巧练习。
代表人物:
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Hall)。
主要观点:
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 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复演祖先不同形式的本能活动, 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带现代金花的各个发展阶段。他 认为人类的文化经验是可以遗传的,游戏中的所有态 度和动作都是遗传下来的,儿童就是在游戏中根除 “史前状态的动物残余”,让个体摆脱原始的、不必 要的本能动作,为当代复杂的活动作准备。
幼儿游戏理论第五章课件
![幼儿游戏理论第五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8cd3a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08.png)
(3)发展婴儿自我意识的玩具或材料,如镜 子。
1~2岁幼儿适用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1)能发出声响、增进感知觉发展和大肌肉 动作发展的玩具或材料。如推拉玩具、木马、 球等;
(2)建构玩具如积木、拼图;
(3)桶、塑料玩具等玩水的材料,蜡笔等可 以刺激幼儿涂鸦兴趣 的材料;
1~2岁幼儿适用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5.结构游戏 搭积木、玩沙、玩水等,从简单的动作重
复发展为单主题结构活动。
4~5岁儿童的游戏
1.大运动游戏
闪躲障碍跑、在直线上倒退走、双脚交换 走游戏、平衡台上后退、平衡中跨障碍、跳 远游戏、攀越软体游戏、单脚连续跳、简单 综合运动游戏、侧旋游戏。
4~5岁儿童的游戏
2.象征游戏 喜欢主题角色游戏、主题建构游戏和看图
梯时,常常用单脚上下而不是两脚轮流交替 使用。4~5岁的幼儿可以双脚跳跃、攀爬、 单脚跳跃和快跑,非常喜欢玩追逐打闹的游 戏及一些运动或球类游戏。5~6岁幼儿可以 学会跳绳、健美操、走平衡木。 2.大量户内桌面游戏
游戏的高峰(3~6岁)
二、结构游戏的浓厚兴趣
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使幼
儿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3~6岁的幼儿
1~3岁儿童的游戏
1.大运动类游戏
站的游戏、独自走游戏、倒退走游戏、钻 爬游戏、爬梯游戏、攀爬游戏、原地双脚跳 (2岁左右)、高向低跳(10~30厘米)、双 脚连续蹦跳、单脚站游戏、辅助前滚翻、向 前走平衡台、侧向横行平衡游戏、向下丢物、 丢球2米以上、向前踢球、身体旋转游戏(旋 转一圈)、平衡板游戏、龙球游戏。
游戏的萌芽(0~1岁)
2.以物为中介的嬉戏
这类游戏通常具有的性质: 重复性——用重复动作联结着与成人的相互作用关
系。 指令性——教导与听从指挥。 模仿性——使婴儿从成人那里学到了摆弄物体的许
1~2岁幼儿适用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1)能发出声响、增进感知觉发展和大肌肉 动作发展的玩具或材料。如推拉玩具、木马、 球等;
(2)建构玩具如积木、拼图;
(3)桶、塑料玩具等玩水的材料,蜡笔等可 以刺激幼儿涂鸦兴趣 的材料;
1~2岁幼儿适用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5.结构游戏 搭积木、玩沙、玩水等,从简单的动作重
复发展为单主题结构活动。
4~5岁儿童的游戏
1.大运动游戏
闪躲障碍跑、在直线上倒退走、双脚交换 走游戏、平衡台上后退、平衡中跨障碍、跳 远游戏、攀越软体游戏、单脚连续跳、简单 综合运动游戏、侧旋游戏。
4~5岁儿童的游戏
2.象征游戏 喜欢主题角色游戏、主题建构游戏和看图
梯时,常常用单脚上下而不是两脚轮流交替 使用。4~5岁的幼儿可以双脚跳跃、攀爬、 单脚跳跃和快跑,非常喜欢玩追逐打闹的游 戏及一些运动或球类游戏。5~6岁幼儿可以 学会跳绳、健美操、走平衡木。 2.大量户内桌面游戏
游戏的高峰(3~6岁)
二、结构游戏的浓厚兴趣
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使幼
儿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3~6岁的幼儿
1~3岁儿童的游戏
1.大运动类游戏
站的游戏、独自走游戏、倒退走游戏、钻 爬游戏、爬梯游戏、攀爬游戏、原地双脚跳 (2岁左右)、高向低跳(10~30厘米)、双 脚连续蹦跳、单脚站游戏、辅助前滚翻、向 前走平衡台、侧向横行平衡游戏、向下丢物、 丢球2米以上、向前踢球、身体旋转游戏(旋 转一圈)、平衡板游戏、龙球游戏。
游戏的萌芽(0~1岁)
2.以物为中介的嬉戏
这类游戏通常具有的性质: 重复性——用重复动作联结着与成人的相互作用关
系。 指令性——教导与听从指挥。 模仿性——使婴儿从成人那里学到了摆弄物体的许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与实践(JHB)PPT课件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与实践(JHB)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2d40118bd63186bdebbcb8.png)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木梳的故事
50
活动方 案设计
化生为熟 化熟为生
提问时间 分享时间 评论时间
52
教师感
角色感 义务感 责任感
教师角色的更新
53
催化性角色
传递者角色
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路径
54
有趣的 好玩的 充满挑战的
各种活动
自由的 自主的 创造的 愉悦的
儿童观变革是核心 课程意识是关键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12
课 程 游 戏 化
保护儿童权利 关注儿童需要 优化课程体验 落实纲要指南 推进课程改革 提升教育质量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三个层面
13
宏观层面: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中观层面:一日生活游戏化+教学活动游戏化
微观层面:游戏环境创设与游戏氛围营造
游戏时间的充分保证
游戏材料的多样化与低结构
他控时间——自控时间 ——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钟表时间——生理时间、心理时间 ——幼儿中心
弹性作息的目的
21
把时间最大化留给孩子 幼儿活动选择、探索的机会 机械的钟表时间——弹性的生理时间、心理节奏
时间自主 活动自主 起止自主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木梳的故事
50
活动方 案设计
化生为熟 化熟为生
提问时间 分享时间 评论时间
52
教师感
角色感 义务感 责任感
教师角色的更新
53
催化性角色
传递者角色
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路径
54
有趣的 好玩的 充满挑战的
各种活动
自由的 自主的 创造的 愉悦的
儿童观变革是核心 课程意识是关键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12
课 程 游 戏 化
保护儿童权利 关注儿童需要 优化课程体验 落实纲要指南 推进课程改革 提升教育质量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三个层面
13
宏观层面: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中观层面:一日生活游戏化+教学活动游戏化
微观层面:游戏环境创设与游戏氛围营造
游戏时间的充分保证
游戏材料的多样化与低结构
他控时间——自控时间 ——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钟表时间——生理时间、心理时间 ——幼儿中心
弹性作息的目的
21
把时间最大化留给孩子 幼儿活动选择、探索的机会 机械的钟表时间——弹性的生理时间、心理节奏
时间自主 活动自主 起止自主
幼儿游戏-游戏理论课件
![幼儿游戏-游戏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c30ca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1.png)
2
1
游戏理论致力于研究、解答的问题:
游戏有什么价值?
游戏理论是对游戏的实质、原因、发生发展和意义的系统化的解释。
人和动物为什么游戏?
游戏会经历什么样的变化?
什么因素影响这些变化?
4
3
6
5
游戏理论
经典游戏理论(早期游戏理论)
01
剩余精力说
02
松弛说
03
生活预备说
04
生长说
05
复演说
06
成熟说
07
游戏理论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复演人类祖先的活动,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
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人类祖先在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活动,如追赶动物、制造工具、采集果实等,与儿童的一些游戏形式有相似之处。
认为人类的文化经验可以遗传,游戏中的所有态度和动作都是遗传下来的,如儿童爬树,是重复类人猿在树上的活动;儿童玩搭房子,则是重复原始人盖房子的活动等。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文字到这里时,已濒临页面容纳内容的上限,若还有更多内容,请酌情缩小字号,但我们不建议您的文本字号小于14磅,请您务必注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文字到这里时,已濒临页面容纳内容的上限,若还有更多内容,请酌情缩小字号,但我们不建议您的文本字号小于14磅,请您务必注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1
游戏理论致力于研究、解答的问题:
游戏有什么价值?
游戏理论是对游戏的实质、原因、发生发展和意义的系统化的解释。
人和动物为什么游戏?
游戏会经历什么样的变化?
什么因素影响这些变化?
4
3
6
5
游戏理论
经典游戏理论(早期游戏理论)
01
剩余精力说
02
松弛说
03
生活预备说
04
生长说
05
复演说
06
成熟说
07
游戏理论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复演人类祖先的活动,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
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人类祖先在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活动,如追赶动物、制造工具、采集果实等,与儿童的一些游戏形式有相似之处。
认为人类的文化经验可以遗传,游戏中的所有态度和动作都是遗传下来的,如儿童爬树,是重复类人猿在树上的活动;儿童玩搭房子,则是重复原始人盖房子的活动等。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文字到这里时,已濒临页面容纳内容的上限,若还有更多内容,请酌情缩小字号,但我们不建议您的文本字号小于14磅,请您务必注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文字到这里时,已濒临页面容纳内容的上限,若还有更多内容,请酌情缩小字号,但我们不建议您的文本字号小于14磅,请您务必注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运用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08a8aac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c.png)
幼儿游戏研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 教育实践启示 • 重视游戏在教育中的地位:将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关注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 提高游戏教育质量: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提高游戏教育 的质量和效果 • 加强游戏研究与实践的结合:将游戏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 推动游戏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谢谢观看
幼儿游戏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游戏特点
• 幼儿游戏具有自主性:儿童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和方式 • 幼儿游戏具有创造性:游戏中儿童可以发挥想象力,创造新的玩法 • 幼儿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是儿童与他人交往、合作的重要途径
游戏发展阶段
• 婴儿期(0-2岁):简单的感官游戏,如抓握、触摸等 • 幼儿期(2-6岁):复杂的象征性游戏,如角色扮演、规则游戏等 • 学龄前期(6-12岁):以技能为主导的游戏,如竞技游戏、策略游戏等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03 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
幼儿游戏在五大领域的教育作用
• 语言领域 • 游戏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 游戏中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通过游戏情境、规则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 科学领域 • 游戏中激发科学探索兴趣: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 游戏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游戏情境、问题解决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运用
念与分类
游戏概念
• 游戏是一种基于快乐原则的自愿活动 • 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选择,具有娱 乐性和趣味性 • 游戏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认知和社 会性发展
游戏分类
• 按游戏性质分:创造性游戏、规则性 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 • 按游戏对象分:个人游戏、集体游戏、 亲子游戏等 • 按游戏材料分:玩具游戏、非玩具游 戏、传统游戏等
幼儿游戏理论第四章-学前儿童游戏分类PPT课件
![幼儿游戏理论第四章-学前儿童游戏分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fb9b8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4.png)
5
6
4、规则性游戏(Games with Rules)
两个以上孩子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 的,往往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如:下棋、打 牌、拔河等。 这是一种在相互交往中以规则为目标的社会 性的游戏。 培养幼儿最基本的规则意识。
7
8
(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
美国 帕顿(Parten,1932) 通过关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将儿童(2-6岁)的游戏行为按照儿童在 游戏中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及参与游戏 的儿童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划分为以 下几种:
26
• 象征性游戏与结构游戏在学前儿童个体 身心发展过程中,既交叉又融合,游戏 发展由感觉运动水平向象征性水平的转 化和升华,使象征性成为在幼儿阶段游 戏的典型特征。
27
3、学前儿童末期的游戏新发展 ——规则性 水平 规则游戏的大量出现发生在学前末期, 当然,带有感知运动特点的简单的规则 游戏在幼儿初期就出现了。儿童在规则 游戏的发展中,对规则理解的认知水平 和规则遵守的行为水平随儿童年龄 的增长表现出由低到高的增长趋势。
28
二、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游戏 的发展 1、独自游戏阶段
学步期及其前后的婴儿通常是以这 种方式进行游戏。该阶段儿童的游 戏并没有表现明显的社会性特征。 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容 易察觉别人的存在。
29
2、平行游戏阶段 三岁左右的幼儿会在一起玩,一 般各玩各的,彼此之间交流很少, 他们会察觉到其他幼儿的存在,幼 儿之间会相互模仿,形成了初步的 玩伴关系。
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 象征性游戏在4岁后呈衰减趋势,这 表明孩子越使自己适应自然和社会世界, 就越少迷恋于象征的歪曲和转换,因为儿 童逐渐使自我服从于现实,而不是使外部 世界服从于自我。
6
4、规则性游戏(Games with Rules)
两个以上孩子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 的,往往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如:下棋、打 牌、拔河等。 这是一种在相互交往中以规则为目标的社会 性的游戏。 培养幼儿最基本的规则意识。
7
8
(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
美国 帕顿(Parten,1932) 通过关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将儿童(2-6岁)的游戏行为按照儿童在 游戏中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及参与游戏 的儿童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划分为以 下几种:
26
• 象征性游戏与结构游戏在学前儿童个体 身心发展过程中,既交叉又融合,游戏 发展由感觉运动水平向象征性水平的转 化和升华,使象征性成为在幼儿阶段游 戏的典型特征。
27
3、学前儿童末期的游戏新发展 ——规则性 水平 规则游戏的大量出现发生在学前末期, 当然,带有感知运动特点的简单的规则 游戏在幼儿初期就出现了。儿童在规则 游戏的发展中,对规则理解的认知水平 和规则遵守的行为水平随儿童年龄 的增长表现出由低到高的增长趋势。
28
二、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游戏 的发展 1、独自游戏阶段
学步期及其前后的婴儿通常是以这 种方式进行游戏。该阶段儿童的游 戏并没有表现明显的社会性特征。 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容 易察觉别人的存在。
29
2、平行游戏阶段 三岁左右的幼儿会在一起玩,一 般各玩各的,彼此之间交流很少, 他们会察觉到其他幼儿的存在,幼 儿之间会相互模仿,形成了初步的 玩伴关系。
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 象征性游戏在4岁后呈衰减趋势,这 表明孩子越使自己适应自然和社会世界, 就越少迷恋于象征的歪曲和转换,因为儿 童逐渐使自我服从于现实,而不是使外部 世界服从于自我。
《幼儿园游戏》ppt课件
![《幼儿园游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08e8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7.png)
家长参与和家园共育策略
01
家长参与游戏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游戏活 动,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园 合作。
02
家园共育理念
向家长宣传游戏对幼儿发展的 重要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 教育观念。
03
家园互动平台
建立家园互动平台,及时发布 幼儿游戏活动的信息和成果,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和分享。
04
家长教育资源
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 ,鼓励家长为幼儿提供丰富的 游戏材料和经验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玩具材料的选择
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需求的玩具材料,注重材质的 安全、环保和多样性。
玩具材料的更新与补充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游戏需求,定期更新和补充玩具材料,保持游戏 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玩具材料的投放策略
按照游戏主题和区域功能,合理投放玩具材料,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游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04
动交流。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挑战应对
游戏与教育深度融合
未来幼儿园游戏将更加注重教育性,实现游戏与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家庭参与度的提升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游戏活动,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应对挑战
面对科技进步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幼儿园需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更新教育理念,以适应 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关注幼儿网络安全问题,加强监管和引导,确保幼儿在游戏中的 安全与健康。
幼儿园游戏组织实施与管理
教师角色定位及指导原则
引导者
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和材料,引导幼儿积极 参与游戏。
观察者
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促进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
支持者
安吉游戏PPT幼儿园
![安吉游戏PPT幼儿园](https://img.taocdn.com/s3/m/5511bf4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e.png)
幼儿参与度提高
安吉游戏PPT幼儿园通过引入多样 化的游戏元素,成功吸引了幼儿 的注意力,提高了他们的活动参 与度。
教师教学能力增强
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 方法和策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 经验,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
家园共育理念得到实践
通过本次活动,家长更加深入地 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 方式,促进了家园共育的实现。
核心理念与价值观
01
02
03
04
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身心 发展规律
强调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 作用
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创造 性和社会性
倡导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教 育理念
游戏特色及创新点
01
创设自然、野趣的游戏 环境,激发儿童探索欲 望
02
提供丰富、可变的游戏 材料,支持儿童多元表 达
03
鼓励儿童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教师要提供个性化 的游戏支持和引导,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多元智能评价体系构建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全面、客观、科学的幼儿评价体系,关 注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
评价方式与工具创新
采用观察记录、成长档案袋、评价量表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工具 ,对幼儿的发展进行持续、动态的评价。
有助于推动幼儿园教育创新发展
安吉游戏PPT幼儿园所倡导的游戏化教学理念、家园共育等理念有助于推动幼儿园教育的创新发展,为培养 更加优秀的幼儿做出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个性化指导策略制定
了解个体差异
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包括性格 、兴趣、能力等。
制定个性化策略
根据个体差异,教师应为每个幼儿制定个性化的 指导策略,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游戏第三章 游戏理论
![学前儿童游戏第三章 游戏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73e531de45c3b3567ec8bac.png)
(二)斯宾塞的游戏思想
• 斯宾塞认为,活动是动物与人的普遍倾向。但是,动物所 从事的活动的性质,随它们在种系演化的体系中所处的地 位等级的不同而不同。低等动物,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 生存活动上。除生存外,它们没有力量来游戏。随着种系 演化阶梯的升高,机体用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时间和神 经系统的能量逐渐减少,因此,高等动物,除生存之外, 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从事与生存无关的、非功利性的活 动。
• 传统观念的影响
• 理论解释的局限性: 为什么儿童即使在精疲力竭时仍然还要游戏?
• 概括来讲,“剩余精力”说虽然不是尽善尽美的,但在当 时,在游戏的研究领域,它确实起到了“拓荒者”的作用。 后来出现的一些新的游戏理论,都是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 在批评这种理论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二、“松弛”说
• “松弛”说认为人之所以游戏并不是因为精力的 “剩余”,而是因为“缺乏”或“不足”。
• 游戏可以让人们解除身心的疲劳,具有恢复精力 、放松的功用。
• 拉察鲁斯认为艰苦的劳动使人在身心两方面都精 疲力竭,这种疲劳需要一定量的休息和睡眠才能 解除。可是当人们进行一种可以把人从现实生活 的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的活动时,也有可能使精 力得到恢复。游戏或消遣娱乐性的活动就是这种 具有精力恢复作用的活动。
第三章 游戏理论
1
早期的游戏理论 18、19世纪出现的游戏理论,亦
称古典的游戏理论。
现代游戏理论
2
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 战)以后出现的游戏理论。
游戏研究的起源
• 最早注意研究游戏,并提出游戏理论的是18、19 世纪的思想家席涉及到游戏问题,认为艺术的起源是与游戏 有关的。
• 就这一点而论,斯宾塞的理论与霍尔的思想更接近,而与 席勒的思想距离较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要观点:
• 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能适应将来复杂的 生活,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在天赋本能的 基础上进行练习,锻炼自己为生存竞争所必需的 能力。
• 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是 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例如女孩玩娃娃即是为将 来做妻子、做母亲养育子女做准备。
• 越是高等的动物,将来的生活就越复杂,所以游 戏期就越长。
• 代表人物: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家、 心理学家斯宾塞。 他们认为,生物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 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 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 泄方式。
• 对游戏的分类
人物 分类(游戏形式)
• 把游戏分为两类:
• 练习性游戏:包括感知运动的练习和高级的心理 能力的练习;
• 社会性游戏,包括追逐打闹和模仿性的游戏。
• 评价
• 格鲁斯认为本能是动物和人的行为的基础,但是他也 指出高等动物仅凭天生的“本领”是不能适应生活的, 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这一点是符合事实的。
• 儿童的游戏确实具有一定的生物适应机能,但是,人 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儿童的 游戏内容也在日益丰富和发展变化,因此,只用“本 能练习的概念是不能说明儿童游戏的本质的。”
• 主要缺陷:过分依赖“本能”的概念,把本能作为发 展的中心驱力,把动物的游戏与人类幼儿的游戏等量 齐观。
• 也不能很好的解释成人为什么需要游戏并继续游戏。
(四)生 长 说
• 代表人:美国 阿普利登Appleton;奇尔摩Gilmore • 理论观点:
– 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游 戏是生长的结果,也是机体练习技能的一 种生长性手段。
席勒 斯宾塞
动物性的身体器官运动的游戏 人特有的想象游戏,或艺术的审美活动 感觉器官的过剩活动 艺术——美学的游戏 高级的协调力量的游戏 模仿
• 主要观点:
• 1.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的越 高极,这种能力越强;
• 2.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 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 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以外,也还有 剩余精力;低等动物的精力基本上都用于维持它们的生 命了,剩余的精力较少,所以相对于高级动物来说,低 级动物没有游戏或少有游戏。
• 3.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 散出去,否则就像不透气的蒸气锅要发生爆炸,于是就 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 就产生了游戏;剩余精力越多,游戏就愈多。
• (二)松弛说(娱乐论)
• 代表人:德国 拉察鲁斯M·Lazarus;帕特里克 Patrick
• 他们认为,人之所以游戏并不是因为精力“剩 余”,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 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 (三)前练习说(生活准备说)
•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 鲁斯。
• 他是在批评“剩余精力”说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 理论的,是关于游戏的一种生物效用观。
• 最早提出游戏期这一概念。
• 他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 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 最好的预备。
• 评价
• 无法解释以下两种现象:
• 如果说体力劳动比脑力劳动更少疲劳,那么为什 么体力劳动者也要游戏?
• 如果游戏的基本功能是帮助人们从工作的压力中 解脱出来使精力得到恢复,那么“不工作”的儿 童为什么也要游戏?
• 总的来说,这一理论更适合解释成人的工作与游 戏、或静态活动与动态活动之间的关系,不适合 解释儿童的游戏。
• 由于研究者关于儿童游戏的基本观点不同,观察 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和说明问题的方法不同, 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游戏理论派别。
经典游戏理论(早期的游戏理论)
• 是指18、19世纪出现的游戏理论,亦称古典游 戏理论。
• 人类的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 童游戏出现的原因与意义。
• (一)剩余精力说(精力过剩论)
• 主要观点:
• 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都会感到疲劳,为了消 除疲劳,恢复精力,就产生了游戏;
• 对于幼儿来说,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及生活 经验的缺乏,而对复杂的外部世界难以适应,很 容易产生疲劳,这就需要游戏来使其轻松一下, 以便恢复精力;
• 游戏是童年期自发的、以本能为基础的活动,儿 童在游戏中能够消除疲劳和恢复精力。
• 二、现代游戏理论 • •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 游戏的觉醒理论 •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一、经典游戏理论
• 儿童游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早在人类社会 开始时就已产生
• 直到19世纪,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人们开 始关注儿童的游戏,并提出了许多游戏理论,儿 童游戏理论的研究受到生物学、心理学、文化学、 人类学、逻辑学等多种学科的关注。
• 主要观点:
1.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复演人类祖先的活动, 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
2.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 人类祖先在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活动,如追赶动物、制 造工具、采集果实等,与儿童的一些游戏形式有相似 之处。
游戏理论
• 游戏理论致力于研究、解答的问题: • ※人和动物为什么游戏? • ※游戏有什么价值? • ※游戏会经历什么样的变化? • ※什么因素影响这些变化?
• 游戏理论是对游戏的实质、原因、发生发展和意 义的系统化的解释。
游戏理论
• 一、经典游戏理论(早期游戏理论) 剩余精力说 松弛说 生活预备说 生长说 复演说 成熟说
– 游戏源于练习生长的内驱力,儿童通过游 戏而生长。
• (五)复演说(种族复演说) • 代表人物: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
• 儿童的游戏是对人类祖先生活的“回忆”。 • 他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
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 类遗传活动的表现。在游戏中根除史前状态的 动物残余,让个体摆脱原始的、不必要的本能 动作,为当代复杂的活动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