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本色语文道路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走在本色语文的道路上
“把语文还给语文”是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教授在《科学与人文的语文教育》座谈会上讲过的一句话,这无疑是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课堂教学背景下,对语文课堂教学脱离本位现象的一次拷问,它提醒我们应回归语文的本真,从语文的视角去解读文本,用语文的方式去进行课堂教学。
一、侧着听一听——听出语言的细度
技艺超凡的音乐家可以从乐曲中获得比旁人更丰富的感受,掌握了“听”的能力的学生,能够从语言中获得比旁人更多的信息。
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倾听,给其良好的指导。
1.细化听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了的要求。
即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二要耐心,三要细心,四要虚心,五要用心。
2.强化听的训练
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听”的能力的培养,应贯彻在每一堂语文课上。
如薛法根老师在教学《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听写了四组词语,在听写前,薛老师提醒学生认真听、用心记,想想每组四个词之间有什么联系。
听写后,用很少的时间纠正错误,然后让学生说说四组词语的联系,从而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水到渠成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我觉得这种听的训练极简便,易操作,长此以往,对学生听写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二、学着说一说——说出语言的亮度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表达的积极性,给他们发言的机会,教给他们语言表达的技巧,使得学生愿说、会说、乐说。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响亮地说话,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对于发言积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
教师提出某一问题,学生的观点可能各有不同,这时我们要允许学生说出个性化的见解。
如在执教《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时,我先设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本文中谁的贡献最大?在充分考虑后,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人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
我对学生合理的回答都给予赞许,学生兴致盎然。
他们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得到了训练,个性也在辩解中得以张扬。
当然,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像建金字塔一样,需要一层一层,一级一级,循序渐进,有了厚积才能薄发,这就需要我们在每一堂课上都要精心设计问题情景以及对话内容,耐心地给予学生指导。
三、跟着读一读——读出语言的温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1.读正确,读流利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他的读都以此为基础。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
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
2.口诵心维
“口诵心维”简单来说就是边读边思考。
有位老师在执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围绕问题“儿子给了高尔基什么”“高尔基又给了儿子什么”展开,学生潜心阅读后进行交流,学生真真切切地口诵心维,读出了语文味。
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默读、朗读、集体读、自由读、指名朗读、分角色读、速读等,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学生聆听来自词句深处的声音。
语文能力是奠基性的,我们的努力如果能让学生“听得仔细,说得精彩,读得感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那么,我们就一定能走出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怪圈,享受到行走在语文本色道路上的无限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