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情感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方法之论文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方法研究之浅论【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人文化。
它将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摆到了重要位置,并提出了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任务。
素质教育中,我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一点拙见,在此,鄙人抒发一下浅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学生素质情感教育,其具体是指以培养学生道德与美德等高尚情操为教育内容的教育模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模式中,要求语文教师善于运用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通过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激发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全人格与高尚品质的形成。
以下是一些教学步骤:一.再创情感氛围,激发感情共鸣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均为文学创作者的经典文章,这些文章为学生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和情感的世界。
文学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进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去领略体验作者内在情感的表达,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进而与之形成共鸣,汲取作者的内在精神养料,实现自我品格的升华。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入手的方式,来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促进学生情感共鸣。
具体的来说:客观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外在的工具手段,烘托氛围。
例如,在讲授《我的母亲》一文,我们可以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首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通过如泣如诉的音乐声将学生引入对母爱的感恩与感激的情感意境中,与之形成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来学习此作品的兴与欲望。
主观的方法,主要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中要擅于充当导演和演员的角色。
通过富有艺术的表演,来烘托出强烈的课堂情感氛围。
熏染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唤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最后一课》一文时,我们可以在深入领会作者内在深刻情感内涵的基础上,进入韩麦尔先生的情感境界,用充满感情的抑扬顿挫的音调,辅以声音哽咽,茫然若失,神情呆滞等肢体语言的结合,来表达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表达这一鲜明感情,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人的情感的发展,离不开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日益受到关注。
当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富有情感的佳作,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的字里行间都蕴涵着作者的各种情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去解读这些作品的内蕴,充分发掘文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汲取的美好情感来滋养心灵,提升美好的精神境界。
新课标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新的语文性质定义,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扩宽学生的精神空间。
一、激发兴趣,创设氛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动力,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兴趣,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情感渗透创设氛围。
语文教材中文质并茂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这里有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每篇佳作无不凝铸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
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创设情感渗透的氛围,是通过创设与文章内容接近的情境,能有效地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
在课堂上,我安排几个同学通过表演展示文学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
如《孔乙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改编为剧本,自编自演,体会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体会旧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让学生更加珍惜时光,热爱现有的生活环境,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学是最富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科。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中,有关“情感”的说明就好几处。
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质和审美情感”。
“培养热爱语文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以上都是关于“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要求。
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非语文独有,它是各科教学都必须贯穿其中的,但如果要选择最具潜能的学科,语文教学是得天独厚的。
从教材内容看,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文学、音乐、美术及其它艺术(比如建筑艺术、舞蹈艺术等等),涉及历史、地理,也涉及其它学科知识。
当西方分科教学未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学堂就以教国学为主。
科举考试就以考一篇文章取土。
而以一篇文章及了第的人就成了治国之才。
他们要治国,就要各方面都要懂(不能说门门精通,但都能有所了解)。
比如,破刑事案件要涉及到建筑、物理、化学、逻辑推理、甚至天文数学等方面的知识。
到了近代,西方教育体系流入中国,实行分科教学,才有了大量的各种专门人才。
但语文教材仍不失它的综合特性。
不然它就不是语文了。
因为语文教材由若干文章组成。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曲艺、说明文、议论文等。
这些作品的内容无不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说明文中涉及自然科学知识,议论文中涉及论证推理,论证推理与逻辑学数理学科相通。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曲艺等文学作品,本身就蕴含丰富的情感。
文学作品的特征就是通过形象思维以丰富的情感打动读者的。
否则就不是文学作品了。
既然有形象思维。
则必有审美教育,所以音乐、美术的因素也就蕴含其中了。
由此可见,我们语文教师应担起情感教育这个神圣的责任。
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浅谈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人的精神面貌。
教师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艺术。
如果离开了情感,语言只能是一堆苍白冰冷的符号;如果离开了情感,学生只是一只被动机械地运载信息的”机器”;如果离开了对教育客体情感的品味、体验,离开了对教育主体情感的互动交融,一句话,教师假如缺乏情感因素,”接受中介”无疑成了”绝缘体”。
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情感是为了达到学习情感与创作情感两者的协调和交融,它在两者间起到了桥梁与媒介的作用。
因此,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注意情感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一、积极调动教师自身情感的投入,以情动人,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即一个人的情感对他人情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加上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优秀教师不但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正确的教学方法,还要能正确运用自己的情感影响力,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亲近、信任,从而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首先,教师不要歧视学生,对所有学生都要有爱心。
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
其次,教师绝不能体罚学生,对学生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耐心和恒心。
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期望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和恒心。
再次,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
最后,教师要抛弃在教学过程中主宰一切决定一切的旧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摘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的一个选定的目的就是培养情感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和人的关系中的感情训练。
”近年来,对青少年学生加强道德情操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在情感教育方面,语文教学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最有人文色彩,最具情感力度。
教语文,除了最基本的知识传授外,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并进而自觉体验,体验到语文的美,体验到语文的丰富和精彩,体验到语文的强悍与博大。
语文课上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就能出现高潮,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能“唯我独尊”,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只有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把学生推向语文教学舞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才能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才能够在积极主动的情况下获取知识。
与此同时,学生一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学习潜能,教学效果便不言而喻了。
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就会使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成为一种必然。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文学是一门情感的艺术。
文学是对人的生命、社会及其意义的叩问,是情感的领域,是价值的体系。
好的作品有着优美的艺术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体验教育的重要途径。
“入境动情”的导入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如在教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先用深沉、感人的语言讲述周总理逝世时人们悲痛的心情以及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悼念活动场景,面对没有遗产、没有子女、没有坟墓,也没有留下骨灰……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好总理,谁都禁不住悲痛欲绝。
这样,师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有机融合在一起,并激发出缅怀周总理的强烈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6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提要】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学科之一,要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不仅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还要采取措施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本文从学生的发展特点出发,介绍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学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随着我国新课改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它对初中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它不仅要求初中的语文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
基于此,本文对情感教育的特点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一、情感教育特点(一)趣味性情感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主要就是能够刺激学生情感的喷发,让学生对初中的语文学习产生动机,真正意义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加强学生对具体语文知识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教学过程认识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造性在如今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想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特点,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同时,加强学生对具体语文的认识,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特点。
此外,在实际的语文教师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教材以及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具体语文知识的探究能力。
(三)艺术性情感教育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艺术性。
由于情感教育的感染力是非常强的,所以要想有效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教师就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特点,只有这样才在真正意义上传输给学生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加强学生对更多语文知识的理解。
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所以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发挥情感教育的艺术性,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
情感教育:还原初中语文教学功能论文
情感教育:还原初中语文教学的功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以情感人的特色,发挥好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不仅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也有积极影响。
因此,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情感教育应该以渗入的方式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因为,情感教育不单纯是告知与赠送,而是教师设计促使受教育者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思想“碰撞”的教育活动,并让这些“碰撞”去产生它必然的效应。
从设计的角度看,它是情感教育;从“碰撞”的角度看,它就是渗入。
因此,根据情感教育的基本观点,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应该采取渗入式。
一、教学目标、内容引领情感教学目标应该详细设计学生情感培养目标。
应注重挖掘出课本中极富感情的内容,经分析、理解、鉴赏,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性情。
挖掘出文中隐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真心地去体味,悉心去探究。
同时要对作家的人生经历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创作情感,从而激励自己前进,还应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结合现实的点拨,让其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好的作品都是作者用心血和人生经历浇灌出来的。
有了这层认识,语文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门工具,而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情感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素材进行富有情感色彩的挖掘,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和课文中的人融合为一体,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藤野先生》一课时,我就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鲁迅为什么要去日本留学?为什么要离开东京而去仙台?后来又为什么要弃医从文?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体验革命先驱为寻找救国道路所做的种种努力,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中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而在教《送东阳马生序》后,我就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把自己学习生活的条件与作者宋濂小时侯的情况逐一对比,然后要求他们说说:宋濂小时候家境如此贫穷,成年后为什么能成为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和“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刻苦勤学”,有的说“虚心求教”,有的说“不怕吃苦”……我接着就说:“刚才大家已经把自己的学习生活的条件与作者小时侯的情况作过比较,我们班里有没有比他条件更差的?如果有,请举手!”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人举手。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激发论文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激发的探讨摘要:在现代的教育事业中,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针对这一问题做了浅显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激发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就会更好地将自己融入课文的情境中,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以求成绩的不断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懂得用爱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爱心是教育工作的关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心敦促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地提高,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到教和学的并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有诚心。
语文是语言、情感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生犯错或者成绩滑坡的时候,教师不要当众对其批评甚至是羞辱,而要给予其鼓励和帮助,让师生之间缩小心灵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找出学生的出错点,并对其进行敦促改正。
在对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上,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播放幻灯片、录音、录像等形式,为学生创造更生动、更真实的课文情境,让学生更容易融入课文之中,并与课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更好地体会课文所讲的意境、内容。
在新课开讲之前,我们还可以先根据新课的内容,设定一些疑问,而且,初中生刚刚步入青春期,学生正是好奇心强,求知欲望盛的阶段,作为老师,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讲课之前,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新课内容情节简述一下,然后提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思想更加集中,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体现[论文]
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体现摘要:情感教学要求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需要,让学生融入其中,接受人文教育。
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情感教学的方法,才能很好的传授知识,学生才能很好地吸收而引起共鸣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工具价值人文价值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语文教学已经失去它原有的灵动和意境。
不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只注重语文的工具价值,而忽略了其人文价值:老师们只是单纯的从结构上分解文章,没有从本质上剖析文章所要传表达的意境,学生们也只是简单地学文章的结构层次,很少融入其中用心去体会文章中情和景,使本来具有灵动活跃的课堂变得冰冷乏味。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三大原因。
1.残留的分数代表一切的传统思想如今,许多人脑中还留有一个印象,那就是分数代表一切,分数越高就代表你能力越强。
这种思想在一些家长身上尤其深重,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这些家长给他们的孩子灌输着他们自认为是真理实则毫无道理的思想。
他们嘱托他们的孩子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考高分将来才有出路,而他们的孩子也只是一味的接受这种思想朝着高分努力。
最后,他们也无暇深思文章的情境和意境。
2.语文教学观念的错误性及盲目性学校领导、老师为了学校的升学率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语文的工具价值,把本来完整而富有韵律的文章肢解成冷冰冰的段、句、词、字,他们交给学生的也只是如何去分析文章结构,而不是带领学生进行人文价值的学习。
他们一味地追求如何让学生能够以最快速度学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盲目强化应试能力和机械死板的记忆能力,严重束缚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3.语文老师资历的浅薄性情感教学要求老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
然而,很多语文老师并不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起到引领作用。
他们不能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活跃的能让学生们融入文章意境的环境,更不用说让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即使个别学生能发挥他们的想象达到文章所写的境界,在那样的课堂环境下他们又能跟谁去分享?二、情感教学的具体体现1.注重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现在语文老师们都在正式上课之前精心设计一段精简、概括的教学语言以此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情感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的情感教育摘要: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大人文性的教育,情感生活宣泄,心理上的整合,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一、人文性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首要在以往的语文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语文课的工具性,政治性,忽视了语文课的“人文性”,语文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工具感觉,使初中语文教学缺少了人情味,没了情感,知识就没有了生命,学生就没了对语文艺术魅力的认知,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初中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鲜活人文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使初中语文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如我们在教《秋天》这篇课文,我们就要学生抓住这种人文性:“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美景中渗透了人性的情怀,喜悦中折射了农家人的清新和谐。
这是一种人文的情感和体现。
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故而,加大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新课程教学必然发展趋势。
二、语文课堂要走向情感生活中去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我们知道:语文教育的过程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语文属于人文学科,除了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培养之外,还具有对人的思想教育、感情熏陶等方面的作用。
每一位初中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情感必然成为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
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饱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
因此,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使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经验一、教师应对教学充满热情首先,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并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可以成才的,更要相信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其次,说说教师的积极情感对语文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古人言:亲其师而信其道。
充分说明了教育效果与师生感情的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爱等积极情感必然能激发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喜爱等积极的态度,和愿意同老师接近的交往倾向。
教师愉快、乐观的情绪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学生也快乐起来,让学生感到与老师的交往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从而乐于与老师交往,喜欢听你的课。
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语文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我喜欢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微笑着给学生讲课。
记得,有位学生曾对我说过:“老师,你微笑着走进教室的那天,我最专心,最认真,我喜欢你的微笑。
”从那时起,我便时常带着微笑走进教室,哪怕心情不好,我也微笑。
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些爱我的学生。
我会把一切不顺心的事抛在语文课堂外,永远以微笑的面容出现在学生面前,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这就是所谓的快乐学语文。
二、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基础首先,语文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摘要】如果说情感是教学的根本,那么语文情感的教育就是各学科开展之源。
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与思维勃发的阶段,若在此阶段能够合理适当的引导学生认识情感、发掘情感则必定会对以后人生奠基完美的情感开端。
因此,抓好情感教育就成为我们当前最重要的教学任务。
本文中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笔者阐述了以下几点:情感教学以老师的正确引导为开端;情感教学以老师的渊博知识为积淀;情感教学以老师的互动角色为要求;捕捉学生闪光点,积极指导学生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说明情感在教育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而情感,作为一种态度体验。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需求的探索,也是中华民族集聚五千年文明的内敛与升华。
如果说情感是教学的根本,那么语文情感的教育就是各学科开展之源。
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与思维勃发的阶段,若在此阶段能够合理适当的引导学生认识情感、发掘情感则必定会对以后人生奠基完美的情感开端。
因此,抓好情感教育就成为我们当前最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情感教学以老师的正确引导为开端情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开拓者的。
因此,教师必须正确的引导学生,运用来自于情感的体态,更好的塑造学生的情感基础。
1.树立正确学生观语文教师作为情感教学的中心,应首先树立正确学生观,打造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用一切以学生的良好发展为目的的情感理念,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坚信,爱护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得到最好的情感教育。
2.带着情感进课堂只有教师能带着积极的情感进入教学课堂才能真正的起到情感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如果教师能以关心、爱护等积极情感来对待学生,势必能激发学生对老师喜爱及尊敬的态度,也愿意与老师接近并积极的进行情感交流。
在教学中,老师的愉快,乐观等情绪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正能量,这种潜移默化的情绪感染使得学生感到与老师交往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与智者之间的交流。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论文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初中语文教学尤其如此。
初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要从教学仪态、课堂设计、讲授语言等方面坚持情感教学。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情感是人们感受内心和表现内心的一种重要的媒介,应该作为教学的根本内容。
初中是学生素质重要的培养阶段,应该特别注重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的语文课本中加入了很多图片的篇幅,并且传达出多种多样的情感,像爱国精神、亲情的可贵、信念的执着等。
于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懂得身临其境,体会到文章中的精神内涵,并且学会文章的可贵之处。
这时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教育应用进来,在课堂上挖掘出作品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倾情投入,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情绪感染。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
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
在初中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
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其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的倾情投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导语设计中首先要立足于以情动人,使学生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
但这一点往往被不少语文教师所忽视。
许多语文教师的教案,甚至是所谓优秀教案里根本见不到导语设计这一项。
这恐怕不单是疏忽所致,而是由于其本身教学观念的残缺。
有经验的老师则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甚至是为设计好导入语而费尽心思。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概述1.1 情感教育概述情感教育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依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按照特定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关注和影响教育主体的态度、观念、情绪等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具体的方法、手段,将其自身和教学内容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达成三者的统一,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很强艺术性和情感色彩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更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情感素质的提高。
1.2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标准及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能力和过程方法结合起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教师在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基础上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改革使得人们更为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发展。
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育充分结合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状况,充分结合当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在着重培养初中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和综合素质的责任,情感教育则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情感教育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关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情感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提高审美情趣,全方位认识世界。
初中语文课情感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语文不但是门学科而且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其集合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需要通过情感体验才能获得,语文教学离开了情感将会变成枯燥、空泛。
为此,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充分利用起情感因素,不断拓宽学生的精神空间。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
情感教育应是教育的根本。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一、初中语文教学倾注情感教育必要性情感具体表现为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等,其是人类对客观现象的一种心理反映,是人类所特有的复杂且高级的体验活动。
教育者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为依据,以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来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情感,产生新的情感,这种新情感品质形成的过程就是所谓的情感教育。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决不是无所依傍的,思想依傍语言。
思想有它的质料,就是语言的材料,就是语言。
思想有它的形式,就是语言的规律,就是语法。
”这也就说明了情感是需要一定的语言形式所表达出来,语言是情感表达的载体。
叶圣陶先生又曾说过:“果能引导学生细读本文,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之影响。
语文教学之思想政治之效果,宜于此求之。
”这就说明了语文教学中倾注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为此,语文教学要尤其注重对学生倾注情感教育,要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积极情感,拓展其精神空间。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倾注情感教育(一)以教师情激学生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平情”。
这也就说明了,要想激起学生情感,教师需要用自身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和感染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论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也是情感教育。
这个说法并不新鲜,可惜我们的很多老师忽略了它,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知识课、语言课、说理课,而置学生的情感教育于不顾,看着语文教材上一篇篇形质兼美的文章,我们怎忍心荒芜了学生的心田?老师是架起学生和教材的桥梁,如何触动学生的感情,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意义呢?我有以下几点粗略的体会。
一、捕捉感情的切入点人的感情世界是最为丰富的,只有人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只有人能尽善尽美地领悟对方的感情。
作为中学生,他们在阅读中不可能一下子就切中要害,也不可能自始自终随着作者的感情脉搏一起跳动,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地把学生引入到情景之中。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篇幅较长自读课文,让学生一课时完成对此文的阅读鉴赏,不是易事。
于是我有意识的对作者的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意在通过作者的不幸遭遇来触动学生的心;但学生反映平淡,我想:可能像张海迪能理解史铁生那样,而一个耳聪目明手脚健全的人,很难理解海伦o凯勒对光明对知识的渴盼之情和对人类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于是我向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沉重的假设——假如三天之后我们不幸成了盲人、聋子或哑巴,我们该如何面对着宝贵的三天呢?(很高兴看到了第二轮教材改编时在课后也加上了类似的练习)这尽管是一个假设,但一下子拉近了同学们与海伦o 凯勒的情感距离。
这是通过言语感染把学生引入情景之中,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手段:动作表演(如《雷雨》中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画面勾勒(如勾画杜甫《登高》前两联描写的画面)、音乐熏陶(如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配以李洪基演唱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可以配上《化蝶》这只曲子)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
二、选好情感的生发点人的情感是多样化的,对待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由于观察者着眼点和自身经历的不同,因而会作出不同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的遐思迩想,那将是情感世界的一场盛会。
再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再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首选基地。
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好语文和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一、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意义情感教学对学生的认识活动的进行有着巨大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心理学研究证明:愉快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体验,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可以说,注重情感体验,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二、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越来越为人们重视,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
教育部已把情感培养目标列为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全国有识之士都在探讨教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的作用,一些科研领域也在探索教育中的情感问题。
可以预料猜想情感教育必将成为21世纪优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新课题,成为教育创新的必然趋势。
三、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具体方法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我认为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初中语文中的情感教学
摘要: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而且是更为重要的目标元素。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培养,这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除了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其具有基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情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后者是语文教学更为艰巨而重大的使命。
语文教学更应是对人的情感、精神、灵魂的教育,而绝非仅仅只是语文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语文教师应在担负起传播祖国博大精深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肩负起情感教学的重任[1]。
1.实施语文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1.1现代社会生活的特点及初中生的成长、发展趋向
现代社会生活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节奏快、压力大,人们情感淡漠,精神世界空虚。
人与人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沟通,绝大部分时候是老死不相往来。
即便是处在一个工作单位的同事,在很大
程度上也只是工作之间的例行公事的交往,而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思想沟通。
由于忙于工作和生计,为巨大的生活压力所累,许多父母忽视了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使彼此间亲情淡薄。
这种社会现实也无可避免地存在于初中学生这本应是最具活力的
群体中,并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他们自我封闭,以自我为中心,敏感自私、情感淡漠、人格缺失[2]。
这种情感趋向往往最终发展成厌学、厌世、玩世不恭。
这严重影响了其健康成长、健全人格的形成及情知的发展。
1.2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数字化使整个社会崇尚合作、和谐发展,崇尚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
这就需要社会成员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良好的亲和力、健康的情感世界,即较高的情感智慧。
如果缺少沟通、交往能力,情感淡漠抑或缺失,不能与他人融洽和谐地相处、交往,那一个人很难说会在群体中得以生存,更不必说发展了。
所以,一个人要想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就必须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情感智慧,力求全面发展。
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更应在学习、求知的黄金时期接受美好情感的濡染和熏陶,培养健全的人格。
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情感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实施情感教学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2.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2.1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争做智慧型教师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而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
无论是谁,固步自封最终只会被淘汰出时代的洪流。
《课标》前言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教师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身兼重任的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发挥这样的作用,就必须具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意识,应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
不但应适时提升理论修养和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还要有一种责任和危机意识,不断更新、完善已有知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葆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我们常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我们如果想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就得拥有一桶水;我们要想培养出全才,我们自己就得拥有智慧。
我们要想“征服”学生,就得先用“利器”武装自己。
我们要想濡染、浸润学生情感,就得把自己投入知识、智慧的汪洋之中。
2.2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争做民主型教师
初中生正处在思想还不太成熟,人生观还不太完善而又极自我,敏感脆弱又急需肯定和认可的特殊年龄段。
了解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语文教师就应该清楚建立一种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了。
可以说,这是进行正常的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
我们经常说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而实际上,这一点用在师生之间是最恰当不过
了。
我们希望学生热爱、尊重、信服、敬佩我们,我们就要付出同样的情感。
学生注重自我,个性张扬。
他们往往先从感情上接受老师,再从理性上接受老师所提供的教育。
作为教师,我们应以真情、理解和爱去感化、培育学生,这是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保障。
我们应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理解、懂得他们的需要;我们应充分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和所思所想;我们不应吝惜我们的赞赏、鼓励、肯定、认可,这正是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同样,我们也不是全知全能的,我们不要羞于示弱,我们可以向学生学习。
如在组织学习七年级上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去研究:作者把艰难的历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是什么意思?面对艰难险阻,“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这有什么好处?“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又意味着什么?这样,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了审美乐趣。
2.3保持一种充满热情、激情的心态和授课状态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花季年华,由于其年龄特点,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崇尚追求完美和超凡脱俗。
他们不喜欢老气横秋、酸腐落伍、因循守旧、死气沉沉、呆板老套,也很难设想他们能够忍受这样的老师和课堂。
语文课因其独具的人文内涵,应该也完全能够成为学生自我展示和释放激情、活力的舞台。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可以做一个激情澎湃、热情洋溢、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之中的语文教师,一个多愁善感、“自我陶醉”、具
有真性情的语文教师,一个妙语连珠、亦庄亦谐、儒雅洒脱的语文教师,一个随性忘我、不食人间烟火却精神世界富有的语文教师,而这些均是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情感教学的凭恃。
总之,无论是哪一种哪一类的语文教师,只要他是热情、真诚、有生活激情的,只要他是有东西有内涵的,只要他是有自己独特的授课风格的,就可以征服学生。
3.结论
总之,语文教学不能也不应仅仅只是传授有形可感的知识,它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启智,陶冶、濡染、净化学生的身心和情感,使学生人格得到健全发展,情感得到滋养和浸润。
参考文献:
[1]傅友喜.从情感教育入手,搞好阅读教学[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3).
[2]马笑霞著.语文教学心理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