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线虫病线虫病是由线虫纲属的多种
小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线虫病线虫病是由线虫纲属的多种
![小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线虫病线虫病是由线虫纲属的多种](https://img.taocdn.com/s3/m/00de1e6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a.png)
小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线虫病线虫病是由线虫纲属的多种小动物常见寄生虫病一、线虫病线虫病是由线虫纲属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犬、猫的食道、胃肠道或心脏等处所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旋毛虫病和心丝虫病等。
(一)蛔虫病1概述:蛔虫病是指几种蛔虫寄生于犬、猫小肠引起的以卡他性胃肠炎为特征的疾病,常导致幼龄犬、猫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
本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2、病原及感染途径:病原主要有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基本形态为淡黄白色两端较细的线状或圆柱状虫体(1)犬弓首蛔虫:雄虫长40~60毫米,雌虫长65~100毫米,寄生于犬和犬科动物的小肠内,感染途径为吞食感染性虫卵、胎内和吸吮初乳感染。
(2)猫弓首蛔虫:雄虫长40~60毫米,雌虫长40~120毫米,寄生于猫和猫科动物的小肠中,感染途径为吞食感染性虫卵和吸吮初乳感染。
(3)狮弓蛔虫:雄虫长20~70毫米,雌虫长20~100毫米,寄生于犬、猫和多种野生肉食兽的小肠中,感染途径为吞食感染性虫卵感染。
3、症状:(1 )食欲旺盛,但发育迟缓,渐进性消瘦,多有异嗜现象;(2)间歇性腹泻,大便含有黏液,常随粪便排出蛔虫虫体,严重时表现血性腹泻;(3)当宿主发热、妊娠或饥饿时,蛔虫可窜入胃内引起呕吐,并被呕出;(4)虫体大量寄生可造成肠阻塞或套叠,严重时引起肠破裂;(5)幼虫在体内移行时,可引起肝炎或支气管肺炎的症状。
4、诊断:依据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通过粪便直接涂片或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虫卵。
犬蛔虫卵为短椭圆形,直径75~85微米,深黄色,外膜厚并有明显的小泡状结构,内含有分裂卵胚,卵囊充满卵黄细胞。
猫蛔虫卵为亚球形,直径65~70微米,卵壳薄,表面有许多点状凹陷。
狮蛔虫卵近似圆形,直径60~75微米X 75~85微米,呈浅黄色,外膜光滑,内含未分裂卵胚,卵胚不够充满,卵壳内空隙较大。
5、治疗:投服左旋咪唑10mg/kg体重,每天一次;投服丙硫咪唑或甲苯咪唑25mg/kg体重,每天一次, 连用3天;皮下注射伊(阿)维菌素或通灭(多拉菌素)0.05~0.1ml。
(整理)疾控中级寄生虫复习题
![(整理)疾控中级寄生虫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e677bf02cc58bd63186bd41.png)
疾控中级寄生虫复习题一.是非题1.凡是土源性蠕虫都是经口感染的。
()2.经口感染的寄生虫并非全部寄生于消化道,寄生于肠道的寄生虫并非全部经口感染。
()3.粪便检查仅适用于诊断寄生在肠腔内的各种原虫和蠕虫的感染。
()4.血吸虫病、丝虫病、猪带绦虫病、疟疾都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二.填空题1.每一纲的寄生虫都有消化系统的特征,吸虫纲是__________,绦虫纲是___________、线虫纲是_____________。
2.在吸虫生活史中,幼虫期均有____________繁殖,成虫期均有___________请文明用语,故有___________交替现象。
3.我们已学过的线虫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属于生物源性蠕虫。
4.人体寄生蠕虫中,最小的虫卵是_____________,最大的虫卵是_______________,卵壳最厚的虫卵是_______________,卵壳最薄的虫卵是________________。
5.我们所学过的寄生虫中属于卵胎生的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寄生虫寄生于人体的发育阶段中,虫卵对人体危害性最大的寄生虫是____________,幼虫比成虫危害性大的寄生虫是___________ 。
7.成虫为雌雄同体的蠕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由于粪便管理不善,人体可以感染的寄生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文明用语拭子法可用于检查_______________虫和_______________虫。
三种牛常见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治
![三种牛常见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edea888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0d.png)
三种牛常见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治在牛的养殖过程中,常常出现牛体内受到寄生虫的感染,造成不同程度的病症。
这些疾病的出现不仅会影响牛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还可能导致人畜共患病。
因此,了解牛常见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治,对于疾病的防控和预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三种牛常见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治,以供参考。
一、疟原虫病疟原虫是一种寄生在牛体内的单细胞原生生物,主要寄生于牛的红血球中。
牛感染疟原虫后会出现贫血、血管内溶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等症状,给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
1.临床症状(1)贫血:牛感染疟原虫后,红血球数量减少,造成贫血症状,表现为粘膜苍白、食欲不振、发育迟缓等;(2)溶血: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内含物流失,堵塞毛细血管,影响血液循环,表现为尿液颜色变深、黄疸、水肿、呼吸急促等;(3)其他:疟原虫病还会伴随着牛体温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增快、运动能力降低等症状。
2.诊治方法(1)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疟原虫治疗药物为磺胺嘧啶、丙硫氧嘧啶等中药和现代药物。
治疗期一般为3-5天。
(2)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牛的体质和免疫力,及时发现疟原虫感染,并进行处理。
二、肝吸虫病肝吸虫是一种寄生在动物肝脏中的吸虫,感染后会对牛的肝脏和其他脏器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威胁到牛的生命安全。
(1)典型症状:肝腹痛、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2)胃肠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3)肝脾症状:肝脾肿大、黄疸、肝区压痛等;(4)其他症状:面部水肿、腹水等。
(1)用药治疗:肝吸虫病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药物有吡喹酮钠、氧氯喹、吡硫脒、环己磺酸等。
治疗期为14-21天。
(2)劳动力充足:因为牛肝吸虫病的药物治疗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大量人力参与,所以需要充足的劳动力协助治疗。
(3)防止复发:尽可能进行预防,定期清洗牛棚,避免牛饮用受肝吸虫虫卵污染的水源,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等。
三、细小线虫病细小线虫是一种疫病,主要寄生在牛小肠粘膜上,对牛的健康产生很大威胁。
家畜寄生虫学 第七章 线虫病
![家畜寄生虫学 第七章 线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d85dea6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4.png)
虫体是一种柔软纤细粉红色的线虫,呈 毛发状,剖解时从真胃中收集到虫体,因吸 血呈现淡红色,雌虫由于白色的生殖器官和 红色肠管相互扭转形成红白二线相互捻转的 特征。虫体前端尖细,口囊小,口囊内背侧 有一角质矛状小齿,称背矛。在虫体近前端 食道前1/3处两侧有一对向后侧方伸出的颈 乳突。
虫随血流 右心 肺脏
穿过肺毛细血管 离
开血管 在肺泡中经第Ⅲ 次蜕皮(发育为第Ⅳ 期幼虫)
再沿支气管、气管上行到口腔 随着吞咽运动 经过食
道、胃,最后到小肠,在小肠中第Ⅳ 次蜕化,发育为成虫。
返回
流行广泛,主要危害仔猪。 流行的主要原因: 1.蛔虫生活史简单。 2.繁殖力强,产卵数多。 3.卵对外界的抵抗力强,虫卵由4层膜组成,可 以保护胚胎和幼虫。 4.虫卵对各种化学药品有较强的抵抗力。
返回
由于幼虫移行,可造成各器官的损害,主要对肝和肺的 损害。肝脏小点出血和肝细胞浑浊肿胀、变性和坏死; 幼虫由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时,小血管破裂,肺脏出血 和水肿,严重者伴发肺炎。 成虫寄生阶段,可引起宿主营养吸收障碍,发育不良; 寄生数量多时,可导致肠破裂、穿孔,并继发腹膜炎而 死亡;宿主吸收虫体分泌的毒物和代谢产物,引起过敏, 出现痉挛、兴奋和麻痹等症状;
少肌型:肌细胞大而少,不深入假体腔。
肌肉层 (只有纵肌)
多肌型:肌细胞多而长,纺锤型,深入体腔。 全肌型:肌层薄,肌细胞细而密,排列整齐。
假体腔:生殖道位于其中,内有生殖器官和体腔液, 消化道
线虫的体表有角质层。
角皮光滑或有横纹,或有纵纹,有的有凸出
物(头泡、颈翼、尾翼、颈沟、乳突等)。
有附着、感觉和辅助交配等功能。
第三节 猪旋毛虫病
一、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 三、流行病学 四、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 五、诊断 六、治疗 七、预防
20180526家畜常见的寄生虫
![20180526家畜常见的寄生虫](https://img.taocdn.com/s3/m/107667dcfab069dc5022013b.png)
哈尔滨千合动物药品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部 李秋晖
前言: 家畜寄生虫病是由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寄生于家畜体内或体表所引起的疾病。 家畜中普遍存在,呈全球性。以慢性消耗过程为主,表现瘦弱、贫血、营养障碍和 生长发育不良等,最终导致生产性能降低。急性的不甚多见,初次重度感染或调入疫 区时可出现严重的急性症状,严重的导致死亡。一头畜体内可以同时遭受多种寄生 虫的侵袭,而且往往出现重复感染。多数具有不完全免疫性,也危害人类健康。
猪弓形虫
注射 混感血清(复方磺胺嘧啶钠)或 30%磺胺间甲氧嘧啶钠
拌料
混感血虫绝杀(三氮脒) 血净康(土霉素注射液)或副链传奇(盐酸多西环素)
附红细胞体
注射 焦抗(盐酸吖啶黄)或混感血清(复方磺胺嘧啶钠) 拌料 混感血虫绝杀(三氮脒)
牛羊寄生虫
体内寄生虫主要有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脑包虫,胃肠线虫,肺 线虫,泰勒虫,附红细胞体弓形虫等;这几种体内寄生虫对牛羊机体 的危害均较大;成虫与牛羊争夺营养成分,造成牛羊增重减少,抗病 力下降等,极大的减少养殖者的利润。 体外寄生虫主要有螨、虱、蜱、蚊、蝇等;干扰牛羊的正常生活节 律、降低饲料报酬和影响牛羊的生长速度以及整齐度外,并是很多疾 病重要传播者如牛羊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立克次氏体,焦虫病等, 给牛羊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 养殖场与饲料厂药经常进行灭鼠,禁止猪猫同养,防止猫粪污染饲料及饮水,同时也要 防止猪捕食啮齿类动物(老鼠,野兔等)。 4 定期做好血液检查,根据结果做好保健(疫苗与药物),并定期做好驱虫。 5 由于寄生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中间宿主和传染源广泛,因此在流行区预防工作 更应该加强。
猪寄生虫驱虫程序 1 不定期驱虫 生产中以发现猪群有寄生虫感染病征的时候,如:体表粗糙、粪便中有虫卵、猪体消瘦等症状 时确定为驱虫时期,并根据寄生虫的种类选择驱虫的药物,这种做法是比较直观和针对性强,但 是,这种方法缺点是驱虫不彻底,只通过表象特征作为驱虫时间的依据往往是滞后的,猪感染寄 生虫非常严重时才开始投药,却忽略了感染寄生虫初期和中期阶段给养猪场带来的危害。 2 一年驱虫两次 在每年的 (3-4月份)和(9-10月份)进行驱虫,一年两次,对全场存栏猪全部进行投药驱 虫,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实用也易于实施。但是如果选择的驱虫药不具有长效性,或是寄生虫的 生物链没有被切断,两次驱虫的间隔时间太长的话,间隔时期足够蛔虫完成两个世代的繁殖(蛔 虫的生活周期长达 2.5~3个月 ),其它寄生虫的感染也有可能发生,造成猪场的寄生虫感染严 重。 3 阶段性驱虫 规定在几个时期进行驱虫,例如:种猪进入产房前10d左右彻底驱虫一次,避免把寄生虫带入 产房,保育阶段和育肥前期各驱虫一次,后备种猪转入种猪舍前驱虫一次,种公猪一年驱虫 2~3 次,此方法驱虫效果明显,适用于管理比较规范的猪场使用。 4 “四加一”驱虫方法 是指猪场中的种猪(包括空怀母猪、怀孕母猪、种公猪)一年4次驱虫,其它猪在保育舍或生 长舍驱虫1次,新引进种猪入场观察后并群前驱虫1次。这是一种当前比较理想的猪场驱虫模式, 驱虫比较彻底,并能防止外部寄生虫的侵入和场内残留寄生虫的繁殖。
介绍三种鸡肠道寄生虫病
![介绍三种鸡肠道寄生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4d753e4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f.png)
E-mail:**************电话*************本栏编辑:孙 悦动物门诊一、鸡蛔虫病本病是由禽蛔属多种蛔虫引起,其中以鸡蛔虫最为多见,主要寄生于鸡小肠中,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
1. 病原特征与生活史鸡蛔虫是寄生于鸡体内最大的一种线虫。
新鲜的鸡蛔虫呈黄白色,长线状,头部口孔周围有3片唇。
雄虫长26~70毫米,尾端有尾翼和10对尾乳突;有1个肛前吸盘,呈圆形或椭圆形;1对几乎等长的交合刺。
雌虫长65~110毫米,阴门在虫体的中部。
虫卵呈椭圆形,大小为70~90微米×47~51微米,壳厚而光滑,深灰色。
鸡蛔虫繁殖力强,发育期短,生长快,虫体大。
雌虫在鸡的小肠内产卵,之后随粪便排出体外,经17~18天卵内形成幼虫,在外界适宜条件下,发育成感染性虫卵。
鸡吞食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遭感染。
从感染到发育为成虫,整个发育期为35~50天。
2. 临床症状蛔虫寄生在小肠内,主要危害2~4月龄雏鸡。
病鸡表现精神委靡,营养不良,羽毛松乱,鸡冠苍白,行动迟缓,常呆立不动。
消化功能紊乱,食欲减退,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稀便中常混有带血黏液。
雏鸡生长发育不良,以后逐渐衰弱死亡。
若成年鸡感染蛔虫病,较轻时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严重时则会出现腹泻、贫血和生产性能降低等症状。
3. 诊断方法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发现蛔虫虫卵即可确诊。
选取几只瘦弱鸡,用左旋咪唑、伊维菌素等进行治疗性驱虫诊断,如能在粪便中发现蛔虫即可确诊。
剖检时如能在4. 防治措施①治疗每千克体重用左旋咪唑20~25毫克,拌料饲喂;或用丙硫苯咪唑10~20毫克,拌料饲喂;或用硫苯咪唑5~8毫克,1次口服;或用氟甲苯咪唑30毫克,拌入饲料,连喂7天;或用枸橼酸哌嗪250毫克,1次口服;或用芬苯达唑20毫克,喂服;或用伊维菌素0.1毫克,1次口服。
②预防鸡群(特别是散养鸡群)每年定期驱虫;雏鸡与成年鸡要实行分群饲养;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鸡舍干燥,粪便集中收集并堆积发酵。
牛羊的常见寄生虫病
![牛羊的常见寄生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358f9e6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e.png)
绦虫病
绦虫病是由绦虫类寄生虫引起的 疾病,如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 虫等。这些绦虫寄生于牛羊的小 肠内,引起消化吸收不良、腹泻、
消瘦等症状。
线虫病
线虫病是由线虫类寄生虫引起的 疾病,如捻转胃线虫、钩虫等。 这些线虫寄生于牛羊的消化道中, 引起消化吸收不良、腹泻、消瘦
等症状。
蜘蛛昆虫病
牛皮蝇病
牛皮蝇病是由牛皮蝇幼虫寄生于牛的皮下组织引起的疾病。 幼虫在皮下移动引起疼痛、皮肤炎症和局部组织坏死,影 响牛的生长发育和产肉量。
羊疥癣病
羊疥癣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于羊的皮肤表面引起的皮肤 病。病羊出现皮肤瘙痒、脱毛、结痂等症状,严重时会引 起死亡。
蜱传疾病
蜱是许多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如牛蜱病、羊蜱病等。蜱寄 生于牛羊的皮肤表面,不仅会引起局部炎症和皮肤病,还 会传播其他疾病。
原虫病
球虫病
球虫病是由球虫类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如艾美尔球虫等。球 虫寄生于牛羊的肠道和肝脏中,引起腹泻、消瘦等症状,严 重时会引起死亡。
疫苗接种
针对一些常见的寄生虫病,可以接种 相应的疫苗来预防感染。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间接接触
寄生虫可通过污染物、水源、食物等间接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某些寄生虫需要特定的生物媒介,如蚊子、跳蚤等,来传播疾病。
02 牛羊常见寄生虫病的种类
蠕虫病
吸虫病
吸虫病是由吸虫类寄生虫引起的 疾病,如肝片吸虫、大片吸虫等。 这些吸虫通常寄生于牛羊的肝脏、 胆管等部位,引起消化系统紊乱、
黄疸等症状。
生物安全措施
加强牛羊场的管理,防止野生 动物和外来动物进入,以减少
交叉感染的风险。
控制策略
药物治疗
一旦发现牛羊感染寄生虫病,应及时 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控制病 情的发展。
松材线虫病防治
![松材线虫病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b39a09ddd88d0d233d46ad9.png)
二、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国外: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墨西哥、 葡萄牙。 国内:15个省、市、区。
15、如何识别松材线虫病死株典型症状
植株被侵染后迅速死亡(枯死)是其重要特点。病害 的四个阶段如下: 外观正常,树脂分泌减少,蒸腾作用下降,在嫩枝上 可见媒介昆虫啃食树皮的痕迹; 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停止分泌,除可见媒介昆虫补充 营养的痕迹外,可见产卵刻槽及其他甲虫侵害的痕迹; 大部分针叶变黄褐色,植株开始萎蔫; 针叶全部变黄褐至红褐色,整株干枯死亡。
四、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一是自然传播。 在自然条件下,松材线虫的扩散主要是依靠传媒天牛的自然活动进 行的。目前认为松材线虫从传媒天牛传播到寄主松树的途径有两种,一 是传媒天牛携带松材线虫飞出病树后,在健康松树上补充营养取食时, 松材线虫从传媒天牛气管内爬出,并从天牛取食时在松枝上造成的伤口 侵入到松树内,亚洲的松材线虫自然传播多属于此类型;另一途径是当 传媒天牛在衰弱的松树上产卵时,松材线虫通过天牛产卵时造成的伤口 侵入到松树体内,北美的松材线虫传播多属于此类型。 松材线虫传播受传媒天牛活动范围的限制。据报道,我国松褐天牛 在松林间飞翔和传播松材线虫病的距离不足200米;日本报道主要集中 在700米半径内,但在空旷地最远的飞行距离才达3.3公里。因此,松材 线虫病的自然扩散相对距离是很有限的,但是,由于松材线虫可由传媒 天牛携带传播,较其他线虫而言,其扩散速度是很快的。 此外,病害还可以通过病株与健康株根部接触、愈合而传播,但这 只是个别现象,且传播范围有限。
28、我国当前对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有 哪些要求
有效控制疫区范围,遏制扩散蔓延的势头。疫区要有 计划地拔除新疫点、孤立疫点和危险性大、区域位置 显要的疫点。新发生疫点要做到当年发现,当年拔除; 孤立疫点、危险性大和区域位置显要的疫点,要在3 年内基本拔除;其它疫区和疫点要有计划、有组织地 积极开展除治工作,努力拔除疫点;发生面积较大、 难以在短期内拔除的疫区,要在严密封锁的前提下, 努力压缩发生面积,逐年降低病死树株数。预防区要 做到预防措施到位,及时消除隐患,避免疫情发生。 一旦出现疫情,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拔除。重点预 防区要确保不出现疫情。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e0ae3b39ee06eff9aef80773.png)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姓名:何庆加学号:1409503109专业班级:生物科学14摘要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寄生虫病是传染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病原寄生虫种类繁多,不少可在人兽之间自然地传播,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所以寄生虫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本文就我国的典型的五大寄生虫病作简要论述,旨在了解和懂得防治这五大寄生虫病。
关键词:五大寄生虫病,防治目录一、五大寄生虫及五大寄生虫病二、寄生虫病的防治三、总结参考文献一、五大寄生虫和五大寄生虫病(一)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利什曼原虫是原生动物门,鞭毛纲中的动鞭亚纲的动物。
有分为前鞭毛体(细滴虫型)和无鞭毛体(利什曼型),细滴虫型,体梭形,中央有一个核,核前有一基体,由基体伸出一根鞭毛。
利什曼型外具有细胞膜,里面有胞质、胞核、和基体。
繁殖的方法是二分裂。
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时期。
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的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
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
防治:1.病原治疗 2.脾切除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脾高度肿大,伴有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治疗。
(二)钩虫(hookworm)钩虫是属动物界——原体腔动物门——线虫纲——尾感器纲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
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
牛常见寄生虫病介绍及防治措施
![牛常见寄生虫病介绍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481070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e.png)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84 ·2022.060 引言养牛业发展过程中,养殖户对牛寄生虫病缺乏足够认识,同时又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导致牛寄生虫病时有发生,对牛的健康生长造成巨大影响,成为阻碍当前养牛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
为有效控制和减少牛养殖业发展中寄生虫病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在加强牛日常饲养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牛寄生虫病加强严格的防控管理,减少牛寄生虫病发生几率,进而有效推动养牛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1 泰勒虫病泰勒虫病是牛感染环形泰勒寄生虫而导致的一种疾病,临床多表现为贫血、高热稽留、体表部位淋巴结肿大。
残缘璃眼蜱是引发该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一般1~3岁的牛感病率更高,病牛康复后2~3年对该病产生一定免疫力。
泰勒虫病发病较急,且病程较短,潜伏期一般为14~20日龄,病牛精神状态不佳,并出现稽留热,通过触诊可触及体表肿大的淋巴结,而且病牛会有痛感出现。
伴随疾病不断发展,牛进食量下降,尾根、肛门等处还具有血斑,同时伴有贫血,还会导致奶牛产奶量明显降低。
剖检病死牛肌肉粘膜和皮下有很多出血点,多数淋巴结成不正常肿大,将淋巴结切开后有一定粘液。
胃粘膜、肝、肾、脾脏也出现明显肿大,胃粘膜处有很多溃疡产生,肝肾质地较脆,脾脏髓质变黑。
可选择血虫净或者黄色素进行注射,也可运用磷酸伯氨喹啉按照0.75~1.5 mg/ kg 体重进行口服,1次/d ,持续应用3 d 。
残缘璃眼蜱在春秋两季都会在牛舍土地缝隙部位产卵,运用水泥将这些缝隙封死,可大幅减少残缘璃眼蜱数量,避免牛感染泰勒虫病[1]。
2 牛球虫病导致牛球虫病发生的寄生虫达14种,尤其是邱氏艾美耳球虫危害更大,主要寄生于牛的大肠和小肠下段,该虫发育历经孢子、裂殖子、胚子、卵囊等几个阶段,卵囊会在牛排便过程中排出体外,受孢子的影响,转变作者简介:王春蕾(1973-),女,汉族,山东莱西人,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生产与推广。
羊钩虫病的病原学及防治措施
![羊钩虫病的病原学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cbd9b3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3.png)
羊钩虫病的病原学及防治措施作者:马文浩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24年第06期摘要:羊钩虫病是寄生在羊小肠内的由仰口线虫导致的吸血寄生虫病,也称为仰口线虫病,羔羊和放牧条件下的羊患此病的概率较高。
羊只患病后出现贫血、消瘦、下颌水肿,阻碍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时导致死亡。
羊钩虫病为养羊业常见的寄生虫疾病之一,具有隐蔽性强、发病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羊只正常的生长发育速度,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本文从病原、形态特征、流行病学等方面介绍了羊钩虫病的病原学特点,指出了羊患钩虫病后的防治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保证羊只健康成长。
关键词:羊;钩虫病;病原学;防治措施羊钩虫病是一种与多数体内寄生虫病相似的、具有慢性消耗性特点的消化道线虫病之一,由于病原是仰口线虫,因此又称为羊仰口线虫病,患病部位主要在消化道。
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羊只正常的生长发育速度受阻、饲料利用率下降,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则导致羊只的死亡率较高。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此病的病原、发生动态、流行特点等基本情况,并做好日常预防措施,以便在疫病的高发季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极大的降低此病的发生率,保证羊只的健康生长。
1 病原及概述1.1 病原及形态特征羊钩虫病是由寄生在其小肠内的大型的仰口线虫导致的寄生虫病,仰口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圆线目、钩口总科、钩口科、仰口线虫亚科、仰口属。
形态特征为:颜色呈淡红色或者乳白色,虫体前端有呈漏斗状的大口囊,腹面、腹侧分别有1对半月形角质板齿和亚腹侧齿,雄虫稍小于雌虫且各有特点。
雄虫有发达的交合伞侧叶、不对称的背叶、引带缺乏;雌虫的尾部逐渐变细,末端呈钝圆状,所产的虫卵具有较厚、两端钝圆的卵壳,且总体呈长方形,有少而大且内部含有黑色颗粒的胚细胞。
仰口线虫的发育主要分为:排出体外的受精卵在适宜的温湿度、氧气条件下经过1~6 d的时间、经过2次蜕化发育为带有披鞘、具有感染性的三期幼虫,然后经过两种途径(其一,羊只采食被感染性幼虫污染的饲草料、饮水等经口感染,此种感染方式的时间一般为25~30 d;其二,具有感染性的幼虫通过羊只破损的皮肤钻入体内进行感染,此过程时间较长,一般为50~60 d)侵入到羊只体内进行感染[1]。
5-2.线虫概述蛔虫鞭虫蛲虫
![5-2.线虫概述蛔虫鞭虫蛲虫](https://img.taocdn.com/s3/m/ec9142c5bd64783e08122b1a.png)
※※某些线虫外包裹蛋白质膜
【生活史】
基本过程:虫卵→幼虫→成虫 感染期: 感染期卵 、感染期幼虫 类型
1.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也称土源性线虫(geo-nematodes) A.幼虫→感染期幼虫→成虫,虫卵不离开人体即有感染性(经口) B.虫卵→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虫卵在外界发育至感染期卵 (经口) C.虫卵→幼虫→感染期幼虫→成虫,虫卵在外界发育至感染期幼虫 (经肤)
2.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也称生物源性线虫(bio-nematodes) 媒介 蚊
成虫→幼虫→感染期幼虫→成虫
【生 理】
1. 虫卵孵化与幼虫蜕皮来自在适宜的条件下,有些虫种的虫 卵能在外界环境中发育成熟并孵 化
幼虫发育最显著特征:蜕皮
1
2
1 2
3
3
4 4
线虫幼虫一般蜕皮4次
【生 理】
2. 成虫期营养与代谢
蛔虫引起的荨麻疹
2.成虫致病 (3) 蛔虫并发症
【致 病】
1. 胆道蛔虫症 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成虫钻入胆总管引起 症状: • 腹痛:突发性右上腹绞痛 间歇性 加剧 • 放射痛:右肩、背部、下腹部 • 恶心、呕吐、极度不安
钻入胆总管的蛔虫
蛔虫成虫阻塞肝胆管
2.成虫致病
【致 病】
(3) 蛔虫并发症
2. 蛔虫性肠梗阻
2.形态 成虫:圆柱形;两侧对称,体不分节;雌雄异体 • 雌:尾端尖直 • 雄:尾端卷曲 • 体壁:角皮层(质尖有弹性;形成环纹、嵴、刺、乳突、唇瓣、 交合伞等);皮下层(背腹索内有神经干,侧索中有排泄管); 纵肌层(分4区;多肌、少肌型、细肌) • 消化系统:口、咽、中肠、直肠、肛门;有唇瓣 • 生殖系统:雌(双管,前端);雄(单管,后端) • 神经系统:神经干、神经环、乳突、头感器 • 排泄系统:两侧皮下各一条;横管相连 虫卵:卵圆形;卵黄膜、壳质层、脂层、蛋白质膜
动物寄生虫病- 猪的线虫病
![动物寄生虫病- 猪的线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e489ca29a0116c175f0e48f2.png)
如有继发感染,应配合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防止蚯蚓进入猪场 对放牧猪进行定期检查 进行预防性驱虫和治疗性驱虫
毛线科食道口属,由于幼虫寄生时在肠壁上形成结 节,所以又称结节虫。寄生于结肠和盲肠。
搞好场舍卫生 加强饲养管理 隔离病猪 要经常尿检
虫卵的抵抗力较强,在相对湿度为 48%-50%, 平均温度为 11-12 ℃ 时,可生存60天以上,但 不耐低温,在低于9℃时,虫卵即停止发育。
第一、第二期幼虫对干燥敏感,第三期幼虫的抵抗 力较强,适宜条件下可生存10个月,冰冻可使之死 亡。
感染性幼虫适宜于潮湿的环境,尤其是在有露水或 小雨时,幼虫便爬到青草上.
虫卵---经两次蜕皮,发育为带鞘的感染性幼虫— 经口感染---在大肠下形成结节---在结节内蜕皮 成为四期幼虫---返回肠腔蜕皮成为五期幼虫,感 染后38天(幼猪)或50天(成猪)形成成虫
症状 粪中带有脱落的黏膜,猪表现腹泻、腹痛、高度消
瘦发育障碍
幼虫在大肠下形成结节所致的危害性最大。大肠壁 普遍增厚,有卡他性肠炎
后圆线虫病一般夏秋季发病。成年猪症状轻微, 但影响生长发育。小于6月龄的猪可出现剧烈咳
嗽和呼吸困难,特别在运动、采食和遇到冷空气 刺激时症状尤为严重。病猪食欲不良、贫血、生 长缓慢和被毛粗乱。
此外,肺线虫幼虫移行时还可带人流感、猪瘟等 病毒,从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猪肺支原体并 不通过感染后圆线虫的蚯蚓传播。
肺线虫还可以给肺部其他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创
造有利条件,易于并发猪肺疫和猪流感。猪流感 病毒可感染肺线虫卵,这种虫卵在蚯蚓体内发育 为幼虫时,即同时感染猪流感病毒。肺线虫幼虫 还可以传播猪瘟病毒和蒂申(Teschen)病毒, 传播机制和传播猪流感病毒相似。猪肺线虫感染 还可加剧猪气喘病(猪支原体性肺炎)的病情。
【宠物寄生虫PPT】 寄生虫基础知识
![【宠物寄生虫PPT】 寄生虫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2d52c15f524ccbff0218485.png)
3、根据寄生宿主范围(种类)分:
● 专一宿主~:寄生于一种特定宿主的寄生虫。 ●非专一宿主~:寄生于多种宿主的寄生虫。
五、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
1、对环境适应性的改变
寄生虫对宿主的选择性称为宿主特异性(host specificity),寄生生活使得寄生虫对环境适应性逐渐减 弱。
2、形态结构的改变
为了寄生,产生和发展了一些附着器官:如吸盘、 小钩、小棘、鞭毛、纤毛等。消化、感觉器官退化, 生殖器官异常发达。
3、生理功能的改变
寄生虫基础知识
一、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二、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 三、生活史的概念 四、寄生虫的类型 五、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 六、寄生虫的分类及命名 七、宿主的类型 八、寄生虫病的命名
一、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1、自立生活(free living)
漫长的生物演化
2、共生(symbiosis)
生殖能力特别强;能产生对蛋白酶抑制的物质, 从而保护自己在消化液中不被消化掉。
六、寄生虫分类
❖ 采用阶元分类法
❖ 界、 门、 纲、目、科、 属、种、
(Kindom) (Phylum) (Class) (Order) ( Family ) ( Genus ) ( Species)
❖ 种(Species)是最基本单位。
7、其他寄生虫 ●偶见~(incidental p.):偶然寄生于某宿主的寄生虫。 ●超~(hyper p.):寄生于寄生虫的寄生虫。 ●迷路~(aberrant p.):非正常部位寄生的寄生虫。 ●假~(pseado p.) :拟似寄生虫的草籽、粪渣等。 ●机会致病~(opportunistic p.)在宿主体内处于隐性感染, 宿主免疫功能下降时,虫体出现大量繁殖和强致病力.
马病复习资料
![马病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ff72880bceb19e8b8f6ba22.png)
马病复习资料一、解释名词:1.马传染性贫血:马传染性贫血是由反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马传贫病毒引起的马、驴、骡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2.马流行性感冒: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3.马鼻疽:由鼻疽杆菌引起的,在鼻腔和皮肤以及肺与淋巴结等形成特异性鼻疽结节,溃疡和瘢痕为特征的马属动物传染病。
4.破伤风:又名强直症,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5.马线虫病:由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所属各种寄生性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所引起的疾病。
6.肠痉挛:肠痉挛又名冷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发生痉挛性收宿,并以明显的间歇性腹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真性疝痛病。
7.肠阻塞: 肠阻塞又名结症,是因肠管运动和分泌机能紊乱,粪便积滞不能后移,致使某段或几段肠管阻塞的疾病。
8.急性胃扩张:急性胃扩张是由于采食过量或采食易发酵的食物引起的。
也可继发于小肠阻塞。
9.胃肠卡他:胃肠卡他是胃肠道粘膜表层发生的炎症。
症状上有以胃卡他为主的,也有以肠卡他为主的,也可分为慢性与急性两种。
10.腹膜炎:腹膜炎是脏层和壁层腹膜的弥漫性或局限性炎症,它可导致麻痹性肠梗阻,严重腹痛,内毒素性休克的发生。
11.支气管炎:肺的支气管粘膜表层或深层组织遭受引起以咳嗽和肺部听诊有啰音为特征的一种炎性疾病。
12.支气管肺炎: 一个或几个肺小叶的炎症,又称为小叶性肺炎13.跛行: 跛行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动物四肢运动机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症状。
14.支跛:患肢在支柱阶段出现机能障碍者称为支柱肢跛行,简称支跛(负重跛)15.悬跛:患肢在空间悬垂阶段(提伸阶段)出现机能障碍者称为运动肢跛行,简称悬跛(提伸跛、运跛)。
16.混合跛行: 患肢的提伸及负重同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机能障碍者称为混合跛行,简称混跛。
17.蹄底挫伤:由于蹄铁、砖,石,瓦块等钝性物体压迫或挤压蹄底,引起蹄底真皮的损伤,有时也可伤及更深部组织,如挫伤的组织继发感染时,也可引起化脓性炎症。
18.纤维性骨营养不良: 是成年马骡由于钙磷代谢障碍,内组织进行性脱钙,骨基质逐渐被破坏、吸收,而由增生的结缔组织代替未钙化的骨样组织的营养不良疾病。
第三章家畜常见寄生虫病三蠕虫昆虫病
![第三章家畜常见寄生虫病三蠕虫昆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5c0ca3606c85ec3a87c2c5af.png)
3、诊断和防治
以漂浮法查虫卵为主要诊 断方法,因为虫卵有特征 性。另外再结合临床症状 和尸体剖检发现大量虫体 作出诊断。药物治疗首选 羟嘧啶,其它有左咪唑、 丙硫咪唑、甲苯咪唑、甲 氧啶等。预防可参照蛔虫 病预防措施,主要是做好 清洁卫生,粪便无害化处 理。
第五节 棘头虫病Acanthocephaliasis
鹿丝状线虫
指形丝状线虫
犬 恶 丝 虫
马丝状线虫
寄生于犬肺动 脉的犬恶丝虫
2、诊断和防治
根据寄生部位不同,诊断方法有所不同。消化道胃 线虫用漂浮法查虫卵;丝虫查血液中微丝蚴,结合 症状、尸体剖检、蚊蝇调查作出诊断。旋尾目线虫 一般都比较难治,有的无甚治疗意义(如腹腔丝虫 成虫)。胃线虫可试用丙硫咪唑、左咪唑等药物; 眼睛线虫可以手术治疗或药水冲洗;丝虫治疗可用 海群生、吡喹酮等药物(丝虫病是人主要寄生虫病, 在人可引起严重症状,甚至死亡)。鸭丝虫病可用 1%左咪唑或丙硫咪唑患部注射(0.2~0.3ml)杀死 虫体。预防以消灭中间宿主(媒介物)为重要,特 别对于丝虫;避免吃到中间宿主;防止蚊蝇的叮咬; 加强粪便管理。
蜱活动季节在温暖季节,寒冷时会冬眠。幼虫、
若虫和成虫时期都可以休眠,休眠地方可在草
地、墙缝可畜体上,休眠时不吃不动。蜱的分
布有区域性,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蜱,如草原
上是草原革蜱、森林地带是全沟硬蜱、农区则 常见微小牛蜱。蜱嗅觉灵敏,在野外离动物15 米就能感觉到动物的存在。微小牛蜱主要寄生
于牛,也感染人、猪、羊、犬等动物,是双芽 焦虫的传播媒介。雄虫长1.9~2.4mm,雌虫 2.1~2.7mm(饱食后12.5× 7.8mm)。假头 基六角形,须肢粗短,口下板短,盾板窄,不
一、病原和发育
羊消化道线虫病
![羊消化道线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92fb8a217375a417866f8fdc.png)
羊消化道线虫病羊消化道线虫病是由毛圆科、毛线科、钩口科、圆线科、毛尾科等多种线虫寄生于羊等反刍动物消化道内引起各种线虫病的总称。
这些线虫分布广泛,且多为混合感染,对绒山羊危害极大。
主要特征为贫血、消瘦、腹泻,严重时可造成羊大批死亡。
大量线虫感染还可以降低羊的抵抗力,激发其它疾病的发生。
【虫体特征】病原种类繁多,主要科、属、种有:1.毛圆科血矛属的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皱胃,偶见于小肠,又称捻转胃虫。
虫体呈毛发状,因吸血而呈淡红色。
颈乳突明显,头端尖细,口囊小,口囊内有1个背侧矛形小齿。
雄虫长15~19毫米,交合伞发达,有1个“人”字形背肋偏向一侧;交合刺短而粗,末端有小钩,有引器。
雌虫长27~30mm,因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于红色(含血液)的肠道,故形成红白相间的外观;阴门位于虫体后半部,有一个显著的瓣状或舌状阴门盖。
毛圆属的蛇形毛圆线虫,寄生于小肠和皱胃,主要寄生于小肠。
也可感染人,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虫体细小。
雄虫长4~6mm,交合伞侧叶大,背叶不明显,背肋小,末端分小枝,1对交合刺粗而短,近于等长,远端具有明显的三角突,引器呈梭形。
雌虫长5~6mm,阴门位于虫体后半部。
长刺属的指形长刺线虫,寄生于皱胃。
外形与血矛属线虫相似。
雄虫长25~31mm,交合刺纫长。
雌虫长30~45mm,阴门盖为两片,阴门位于肛门附近。
奥斯特属,主要寄生于皱胃,少见于小肠。
虫体呈棕褐色,长10~12mm,口囊浅而宽。
雄虫有生殖锥和生殖前锥,交合刺短,末端分2叉或3叉。
雌虫尾端常有环纹,阴门在体后部,多具阴门盖。
常见的种为环形奥斯特线虫和三叉奥斯特线虫。
马歇尔属,寄生于皱胃,偶见于十二指肠。
形态与奥斯特属线虫相似,但不具引器,交合刺分成3枝,末端尖。
雌虫阴门位于虫体后半部。
常见的种为蒙古马歇尔线虫。
古柏属,寄生于小肠、胰脏,很少见于皱胃。
虫体小于9mm。
前方有小的头泡,食道区有横纹,口囊很小。
雄虫交合刺短,末端钝,生殖锥和交合伞发达,无引器。
兽比翼线虫病
![兽比翼线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9b167db6ec3a87c24028c44b.png)
兽比翼线虫病兽比翼线虫病(mammomonogamosis)又称比翼线虫病,是由兽比翼线虫属中的喉兽比翼线虫和港归兽比翼线虫偶然寄生在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
流行病学1兽比翼线虫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食草动物是该病原的保虫宿主。
该病在全世界各地均有散在分布,目前已经报道病例约110多例,主要分布在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
我国瞿逢伊(1997)首次报道于1995年在上海发生的首们人体感染喉兽比翼线虫病例后,迄今为止已经报道了12例;而港归兽比翼线虫病例迄今为止只由李道宁(1998)报道于广东发生的1例。
大部分感染患者发病前均有食用未煮熟的龟血及内脏的病史。
相关疾病1肺出血、肺水肿、大叶性肺炎、哮喘、刺激性干咳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1、2(一)病因1兽比翼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比翼线虫科,兽比翼线虫属。
该虫主要寄生于野生哺乳动物、家畜、家禽和鸟类,其中喉兽比翼线虫和港归兽比翼线虫可偶然寄生在人体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部位引起人类寄生虫病。
1、形态喉兽比翼线虫成虫虫体表面有角质横纹,雌雄虫体常处于连接一体的交配状态,外观呈典型的“Y”形。
成虫前部口囊发达,半球形,囊壁上行角质的肋,口囊基部有8个辐射状排列的小齿,颈乳突较小。
雄虫体长3.0~6.3mm,宽0.37~0.39mm,口囊深0.16~0.28mm。
食管前端紧接口囊后部,向后逐渐膨大,呈棒球状。
交合伞短阔,呈半圆形,有腹肋,肋条左右不对称。
背肋分2支,侧肋分3支,腹肋与侧腹肋相连。
交合刺1对较粗短。
雌虫体长8.7~23.5mm,宽0.56~0.62mm,口囊深0.26~0.30mm,食管长1.00~1.15mm,尾部为圆锥形,从肛门开始向后逐渐变细,末端尖细。
港归兽比翼线虫与喉兽比翼线虫相似,不同在于其前端具有6片唇瓣,雄虫有交合伞外边缘带,但缺交合刺。
两种兽比翼线虫虫卵类似,呈椭圆形,无色透明,两端无卵塞,大小(75~80)μm×(45~60)μm,内含有胚细胞,根据发育期不同而各异,可见一个或多个卵细胞及幼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动物常见寄生虫病一、线虫病线虫病是由线虫纲属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犬、猫的食道、胃肠道或心脏等处所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旋毛虫病和心丝虫病等。
(一)蛔虫病1概述:蛔虫病是指几种蛔虫寄生于犬、猫小肠引起的以卡他性胃肠炎为特征的疾病,常导致幼龄犬、猫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
本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2、病原及感染途径:病原主要有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基本形态为淡黄白色两端较细的线状或圆柱状虫体(1)犬弓首蛔虫:雄虫长40~60毫米,雌虫长65~100毫米,寄生于犬和犬科动物的小肠内,感染途径为吞食感染性虫卵、胎内和吸吮初乳感染。
(2)猫弓首蛔虫:雄虫长40~60毫米,雌虫长40~120毫米,寄生于猫和猫科动物的小肠中,感染途径为吞食感染性虫卵和吸吮初乳感染。
(3)狮弓蛔虫:雄虫长20~70毫米,雌虫长20~100毫米,寄生于犬、猫和多种野生肉食兽的小肠中,感染途径为吞食感染性虫卵感染。
3、症状:(1 )食欲旺盛,但发育迟缓,渐进性消瘦,多有异嗜现象;(2)间歇性腹泻,大便含有黏液,常随粪便排出蛔虫虫体,严重时表现血性腹泻;(3)当宿主发热、妊娠或饥饿时,蛔虫可窜入胃内引起呕吐,并被呕出;(4)虫体大量寄生可造成肠阻塞或套叠,严重时引起肠破裂;(5)幼虫在体内移行时,可引起肝炎或支气管肺炎的症状。
4、诊断:依据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通过粪便直接涂片或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虫卵。
犬蛔虫卵为短椭圆形,直径75~85微米,深黄色,外膜厚并有明显的小泡状结构,内含有分裂卵胚,卵囊充满卵黄细胞。
猫蛔虫卵为亚球形,直径65~70微米,卵壳薄,表面有许多点状凹陷。
狮蛔虫卵近似圆形,直径60~75微米X 75~85微米,呈浅黄色,外膜光滑,内含未分裂卵胚,卵胚不够充满,卵壳内空隙较大。
5、治疗:投服左旋咪唑10mg/kg体重,每天一次;投服丙硫咪唑或甲苯咪唑25mg/kg体重,每天一次, 连用3天;皮下注射伊(阿)维菌素或通灭(多拉菌素)0.05~0.1ml。
宠物康、德沃驱虫片、汽巴50、100 等。
6、预防:及时清除犬、猫粪便,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
仔犬于出生后30天开始驱虫,肉用犬、工作犬应每2个月驱虫1次。
母犬配种前应进行1次驱虫。
观赏犬因饲养管理条件好,可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
(二)钩虫病钩虫病是指几种钩虫寄生于犬、猫小肠引起的以出血性肠炎、贫血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在我国流行甚广,除北部个别省份外,其他省、自治区均有流行。
2、病原及感染途径:寄生于犬、猫小肠的钩虫主要有犬钩口线虫、巴西钩口线虫和狭头弯口线虫,基本形态为淡黄白色或灰红色纤细短小的线状虫体。
(1)犬钩口线虫:雄虫长11~13毫米,雌虫长14.0~20.5毫米,寄生于犬、猫、狐等动物的小肠,可经口、皮肤、胎盘感染和吸吮初乳感染。
(2)巴西钩口线虫:雄虫长5.0~7.0毫米,雌虫长6.5~9.0毫米,寄生于犬、猫、狐等的小肠, 感染途径与犬钩口线虫相似,但经胎盘感染少见。
(3)狭头弯口线虫:雄虫长6~11毫米,雌虫长7~12毫米,寄生于犬、猫、狐的小肠,感染途径最多为经口感染,很少有其他感染途径。
3、症状:(1)感染性幼犬经爪部皮肤侵入时,常引起指(趾)间钩虫性皮炎,皮肤红肿、发痒、破溃和被毛脱毛;(2 )表现卡他性肠炎或出血性肠炎,呕吐、腹泻、粪便带血或呈黑色柏油状;(3 )黏膜苍白,生长发育迟缓,渐进性消瘦,精神不振。
4、诊断:依据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通过粪便直接涂片或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虫卵。
犬钩虫卵具有特征性,虫卵呈长椭圆形,大小为60~80微米X 40微米,无色透明,内含8~16个分裂的卵细胞。
5、治疗及预防:治则同蛔虫病治则;同时结合肠炎和贫血等症状对症治疗,如消炎、止泻、输液、输血等。
预防:及时清理犬、猫的粪便,保持犬、猫舍干燥清洁。
(三)鞭虫病1、概述:鞭虫病是指一种称为狐狸鞭虫的线虫寄生于犬、狐大肠内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幼犬,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2、病原及感染途径:鞭虫,即狐毛首线虫,体长40~70毫米,寄生于犬、狐的盲肠。
因虫体前部细长呈毛发状,约占体长的3/4,后部短粗,约占体长的1/4,外观如放羊鞭,故称为鞭虫。
感染途径为经口感染,犬吞食感染性虫卵后,幼虫在小肠孵出,而后钻入肠黏膜中,2~8天后直接进入大肠发育为成虫。
3、症状:轻度感染时多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时(虫体可达到数百条),患犬呈现肠炎症状,腹泻、粪便混有血液和黏液,逐渐贫血、消瘦、食欲不振,幼犬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4、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和检出鞭虫虫卵而确诊。
虫卵形态呈腰鼓状,两端有塞状构造(卵盖),大小为70~89微米X 37~41微米,黄褐色,内含单个胚细胞。
5、治疗与预防:羟嘧啶为驱除鞭虫的特效药,犬按2mg/kg体重投服,有良好效果。
也可投服丙硫咪唑50mg/kg体重或甲苯咪唑100mg/kg体重,每天2次,连用3~5天。
预防:用适宜的驱虫药定期驱虫(如每年春、秋两次),是预防本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旋毛虫病1、概述:旋毛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至今已有150多种哺乳动物可以感染。
旋毛虫成虫常寄生于猪、犬等动物小肠引起胃肠炎,其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横纹肌内引起疼痛、发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人若摄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患病动物肌肉,容易引起发病,甚至死亡。
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2、病原及感染途径:旋毛虫成虫十分细小,雄虫长 1.4~1.6毫米,雌虫长3~4毫米,寄生于患病动物小肠黏膜上,称为肠旋毛虫。
幼虫在横纹肌纤维之间盘曲并形成包囊,称为肌旋毛虫,最大可达0.25~0.5毫米,眼观呈白色针尖状。
旋毛虫的生活史有其特点,同一动物既是终末宿主又是中间宿主,当犬猫摄食含有旋毛虫包囊的动物肌肉后,幼虫先在小肠黏膜内发育为成虫,待雌、雄成虫交配并产出胎生幼虫后,幼虫再经肠系膜淋巴入血液循环而散布到全身,而后在横纹肌(主要为膈肌、肋间肌、舌肌和咬肌等)纤维间进一步发育形成圆形包囊。
3、症状:感染后2~7天,即当旋毛虫成虫寄生于肠黏膜的时期,患病犬、猫可出现卡他性肠炎或出血性肠炎症状,腹痛、腹泻,粪便混有黏液或大量血液;患病犬、猫肌肉疼痛,运动障碍,叫声异常,咀嚼吞咽困难,体温明显升高。
4、诊断:依据患犬采食情况及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也可取患犬粪便检查虫体,或用穿刺器采一小块舌肌做活组织压片,死后则取膈肌做压片检查,若发现旋毛虫包囊即可确诊。
5、治疗及预防:投服噻苯咪唑25~40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5~7天,能驱杀肠道内的成虫和肌肉内的幼虫。
治疗中为防止副作用,应适当配合使用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
预防:对饲喂犬、猫的肉食品或屠宰废弃物一定在煮熟后饲喂,同时对犬舍及周围环境灭鼠,并防止犬捕食其他野生动物。
(五)犬恶丝虫病1、概述:犬恶丝虫病,又名犬心丝虫病或犬血丝虫病,是由犬恶丝虫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及肺动脉所引起的以循环障碍、呼吸困难及贫血等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本病除感染犬外,猫和其他野生肉食动物也可被感染。
本病流行较广,南方比北方多发。
2、病原及感染途径:犬恶丝虫,雄虫长120~160mm,雌虫长250~300mm :基本形态呈黄白色:细长粉丝状,多为数条虫体纠缠在一起寄生于右心室及肺动脉。
其胎生幼虫称为微丝蚴,长约315微米,宽约6~7微米,大量寄生于血液中作蛇形或环形运动,并可在血液中生存1~3年。
感染途径为蚊、蚤等中间宿主叮咬。
因此,本病多发于蚊虫繁殖地区和蚊虫最为活跃的6~10月份。
微丝蚴经蚊感染到发育成成虫约需6~7个月,成虫在终末宿主体内可生存5~6年,不断产生微丝蚴。
主要取决于感染时间、程度以及宿主对虫体的反应。
在微丝蚴侵入早期,可发生结节性皮肤病,多在耳廓基部出现剧痒的丘疹或结节,患犬抓挠后容易破溃。
随着虫体进入心脏及毗邻大血管,出现慢性咳嗽,似慢性支气管炎。
病情严重时表现呼吸困难,心跳快、弱,有心内杂音(三尖瓣闭锁不全的缩期杂音),同时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
有的还出现腹水和黄疸症状。
4、诊断:依据病史调查和临床症状可怀疑本病,最后确诊应在血液中找到微丝蚴。
观察微丝蚴的简单方法是,取末梢血液一滴置载玻片上,加少量生理盐水稀释后加盖玻片直接镜检。
若在镜下发现一端纤细、另一端钝圆的线状虫体,即可确诊。
也可取全血1ml加2%甲醛9ml,混合后以1000~1500r/min,离心5~8分钟,弃去上清液,取沉淀物加少许0.1%美蓝溶液,混合镜检。
5、治疗:驱杀成虫可选硫砷胺钠,按 2.2mg/kg体重缓慢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2天。
通常在用药5~7天内成虫逐渐死亡,并在肺动脉分支内碎解和被吞噬。
也可应用盐酸二氯苯砷,按2.5mg/kg体重,用注射用水配成1%溶液静脉滴注,间隔4~5天再用1次。
驱杀微丝蚴可投服左旋咪唑,按10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7~14天,并于治疗第7天进行血检,若血检阴性即可停药。
1%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对犬恶丝虫成虫及微丝蚴均有杀灭作用,可按0.05~0.1ml/kg体重皮下注射。
但药物驱虫存在一定危险,有的个体对虫体死亡反应强烈,尤其对猫容易造成死亡。
6、预防:在蚊虫繁殖季节注意消除蚊虫孳生条件,改善环境卫生。
对5月龄以下,或5月龄以上经检查尚未感染恶丝虫的犬只,可选用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犬心安”,每月投服1片,便可有效预防本病。
二、绦虫病绦虫病是由绦虫纲所属的多种绦虫寄生于犬、猫小肠内引起的疾病,轻度感染时一般不显异常,严重感染时可引起患病犬、猫贫血、消瘦、腹泻等一系列症状。
(一)病原及感染途径寄生于犬、猫肠道的不同科、属的绦虫共有几十种,基本形态为背腹扁平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的带状,由头节、颈节与许多体节连接而成。
绦虫长度由数毫米至数米不等,最短的不超过7毫米,最长的可达10米。
绦虫体节数目因虫体种类不同差异很大,可为几个至几千个,由前向后分为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和孕卵节片,孕卵节片容易从链体脱落或裂解,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而散布虫卵。
犬、猫体内的各种绦虫寄生寿命较长,可延续数年之久。
绦虫生活史比较复杂,需要一个或两个中间宿主,除犬复孔绦虫以跳蚤为中间宿主外,其他绦虫大都以牛、羊、猪、兔、鼠、蛙、鱼及其他野生动物为中间宿主,有时人也可成为某些绦虫的中间宿主,而犬、猫、狐、狼等犬科、猫科动物成为终末宿主。
感染途径主要为吞食已经感染了绦虫卵或幼虫的中间宿主。
(二)症状轻度感染一般不显症状。
幼龄犬、猫或重度感染时,常表现慢性卡他性肠炎,呕吐、腹泻, 并随粪便经常排出扁平白色的绦虫孕卵节片,其中复孔绦虫的孕卵体节呈黄瓜籽或大米粒状(长7毫米,宽2~3 毫米),其他绦虫的体节或孕卵节片一般呈四边形,长大于宽或宽大于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