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舞蹈史考试题汇编

合集下载

中 国舞蹈史考试题整理

中 国舞蹈史考试题整理

中国舞蹈史考试题整理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舞蹈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舞蹈的源头之一?()A 巫舞B 宫廷舞C 民间舞D 芭蕾舞答案:A巫舞是中国古代舞蹈的重要源头之一。

在原始社会,巫舞具有祭祀、祈福等功能,通过舞蹈与神灵沟通。

2、唐代舞蹈的代表作品是()A 《霓裳羽衣舞》B 《胡旋舞》C 《剑器舞》D 以上都是答案:D唐代是中国舞蹈发展的鼎盛时期,《霓裳羽衣舞》《胡旋舞》《剑器舞》等都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舞蹈作品。

3、以下哪一位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舞蹈家?()A 吴晓邦B 梅兰芳C 常香玉D 侯宝林答案:A吴晓邦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舞蹈家,为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填空题1、中国古代舞蹈在_____时期达到了鼎盛。

答案:唐代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舞蹈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汉代著名的舞蹈作品有《_____》。

答案:《盘鼓舞》《盘鼓舞》是汉代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舞者在盘和鼓上舞蹈,技巧高超。

3、中国舞蹈史上第一部舞蹈理论著作是《_____》。

答案:《舞赋》傅毅的《舞赋》是中国舞蹈史上第一部舞蹈理论著作。

三、简答题1、简述宋代舞蹈的特点。

答:宋代舞蹈在形式和风格上与唐代有较大的不同。

宋代舞蹈趋于内敛、含蓄,舞蹈表演更注重情节和故事性。

同时,民间舞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

此外,宋代的队舞规模较大,有严格的程式和规范。

2、谈谈中国舞蹈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答:近现代以来,中国舞蹈受到西方舞蹈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传统舞蹈在民间得到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舞蹈家们开始借鉴西方舞蹈的理念和技巧,进行新的创作和探索。

吴晓邦等舞蹈家倡导舞蹈的现实主义精神,创作出了一批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舞蹈事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舞蹈教育、创作和演出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四、论述题1、试分析中国古代舞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代舞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四名师优质资料.doc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四名师优质资料.doc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四)一、填空题:1.“帝俊有子八人,始为歌舞”,载于《三海经》中。

2《云门》相传是黄帝时的乐舞,周代用于祭祀天神。

3. 《大武》,是歌颂周武王伐纣的乐舞,用于祭祀先祖。

4.汉代“百戏”中出现了扮演特定人物或简单故事情节的表演,如角觝戏,是表演者扮成各种鸟兽神仙。

《东海黄公》表现人降伏老虎的故事。

5.汉代出现了歌舞并重的歌舞曲叫《相和大曲》。

6.汉代有一种礼仪性和自娱性相结合的舞蹈叫小猪漫步。

7. 曹魏时代时代,长安、洛阳集中了一批优秀的歌舞艺人,住在特筑的铜雀台上,随时为他表演,这些歌舞艺人被称为“铜雀伎”。

8.唐代的乐舞机构有太常寺、教坊、梨园,集中和培养了大批乐舞艺人。

9. 农乐舞”即今朝鲜乐舞,《软舞》即今甘肃武威一带的乐舞。

10.唐代有一个最为铺张豪华的悲舞,“声词哀怨,听之莫不泪下”,它是《剑器舞》。

11.宋代常用吸收和发扬的手法对唐代最有成就的“大曲”进行按需要择用。

12.用《义勇军进行曲》音乐首创、首演舞者是周璇。

14.《尚书.益稷》中“鸟兽跄跄”“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狩猎生活的反映,也是图腾崇拜的遗迹。

15.歌颂神农发明农具,教民农耕功绩的乐舞叫《扶犁》。

16.中华舞蹈文化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距今有5000年。

17.巫舞是古人驱鬼逐疫的舞蹈,广泛流行于宫廷和民间。

18.相传夏桀欣赏乐舞,以钜为美,以众为观。

19. 西周创立的《六舞》、《小舞》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六代舞》。

20.汉代舞蹈由于受到百戏的影响,有很强的技艺性,如《百戏》、《盘鼓舞》等。

21. 《南诏奉圣乐》的主要舞段是用舞队摆成南、诏、奉、圣四个字。

22. 宋代宫廷《队舞》,是唐代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分健舞”和“软舞”。

23. 元代著名教坊大曲《白翎雀》,其音乐多模仿白翎雀的鸣叫声。

另有一双人歌舞名《昂鸾缩鹤舞》,亦有同名琵琶曲,从侧面反映了蒙古族的狩猎生活。

24. 20世纪40年代,“边疆音乐舞蹈大会”的主创人是戴爱莲。

中国舞古典舞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舞古典舞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舞古典舞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型?A. 兰花指B. 剑指C. 虎口D. 鹰爪答案:D3. 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身”指的是?A. 身体B. 身段C. 身形D. 身法答案:B4.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步伐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踏步B. 弓步C. 马步D. 滑步答案:D5. 中国古典舞中“提沉”是指?A. 身体上下起伏的动作B. 身体前后倾斜的动作C. 身体左右摆动的动作D. 身体旋转的动作答案:A6. 下列哪一项是中国古典舞中常见的道具?A. 扇子B. 剑C. 鼓D. 以上都是答案:D7. 中国古典舞中“圆场步”的特点是?A. 直线行走B. 曲线行走C. 原地踏步D. 跳跃行走答案:B8. 中国古典舞中“水袖”的运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抛袖B. 甩袖C. 抖袖D. 折袖答案:D9. 中国古典舞的“四功”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唱B. 做C. 念D. 打答案:A10. 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韵”指的是?A. 韵味C. 韵脚D. 韵母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中国古典舞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A. 强调身韵B. 强调技巧C. 强调情感表达D. 强调音乐与舞蹈的结合答案:ACD12. 中国古典舞中常见的步伐有?A. 圆场步B. 弓箭步D. 踏步答案:ABCD13. 中国古典舞中“身韵”训练的内容包括?A. 身段B. 身法C. 眼神D. 呼吸答案:ABCD14. 中国古典舞中“四功”包括以下哪些?A. 唱B. 做C. 念D. 打答案:BCD15. 中国古典舞中“水袖”的运用技巧包括?A. 抛袖B. 甩袖C. 抖袖D. 折袖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中国古典舞是一种以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免费下载】古代舞蹈史考试题

【免费下载】古代舞蹈史考试题
第一章 填空题:
1、图腾是原始先民氏族神的标记和徽号。 2、任何一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和图腾信仰。 3、舞蹈是图腾仪式中重要的内容和表现手段。
4选、择图题腾:崇拜相互影响渗透而产生的是对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的信仰。
1、《扶来》就是歌颂(B)的乐舞。
A.娲
2、葛天氏之乐又名(B)。
A.《大章》
3、神农的乐舞是(C)。 1
第选四择章题:
1、《明君》是表演汉代(C)故事的歌舞。
A.汉武帝
2、谢尚表演的舞蹈是(C)。
B.明成祖
A.《白纻舞》 B.《盘鼓舞》 C.《鸲鹆舞》
3、龟兹在今(A)。
A.新疆库车 B.蒙古包头
4、高昌在今(A)。
古诗A.判新断疆吐题鲁:番 B.新疆库车
1√ 2 × 3√ 4 × 5√ 6√ 7 × 8√ 9 × 10√
我们从东汉文学家傅毅所写的《舞赋》中得知,该舞大量吸收了杂技的高难技巧,同 时将这些艺技与舞蹈自身的运动形式相融汇,从而创造出既有高超的杂技技巧又具柔美的 舞蹈韵律的动态形象。舞者腾踏于盘鼓之上、回旋于盘鼓之间的各种技巧,这样的表演在 汉以前是不曾有过的,它充分体现了汉代舞蹈对技术的改造与更新。
在《盘鼓舞》的表演中,充分注意到了情感的表现。在凭借技巧表现情感的同时,还 营造出了鲜明的舞蹈意象,它是在《盘鼓舞》的独舞和群舞的编导设计中体现出来的。因 为通过独舞和群舞的交替出现以形成一个舞蹈整体的形式在汉以前亦不曾见到,这方面, 《盘鼓舞》是一种创新。
6选、《择桑题林:》之举五彩鸟羽大旗,显然是图腾崇拜的遗风
1、《帗舞》为舞者手中执 (C)而舞。
A.五彩羽毛
2、《羽舞》为舞者执(C)而舞。
B.白色羽毛
古代舞蹈史

中国舞蹈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舞蹈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舞蹈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舞蹈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2. 下列哪部作品是唐代著名的舞蹈?A. 《霓裳羽衣曲》B. 《长恨歌》C. 《木兰辞》D. 《春江花月夜》3.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舞蹈的分类?A. 宫廷舞B. 民间舞C. 宗教舞D. 芭蕾舞4. 舞蹈《千手观音》属于哪种类型的舞蹈?A. 古典舞B. 民族舞C. 现代舞D. 当代舞5. 中国舞蹈史上,被誉为“舞蹈之母”的是哪位人物?A. 杨丽萍B. 梅兰芳C. 邓肯D. 王瑶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中国古代舞蹈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______。

7. 汉代舞蹈中,以______为主题的舞蹈非常流行。

8. 唐代舞蹈的代表人物之一是______,他创作的《霓裳羽衣曲》至今仍被传颂。

9. 明清时期,民间舞蹈逐渐发展,其中______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

10. 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舞蹈开始融入了______等元素。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中国舞蹈史上的“四大名舞”及其特点。

12. 描述一下中国舞蹈在近现代的发展变化。

13. 阐述中国舞蹈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 四、论述题(30分)14. 以“中国舞蹈的传承与创新”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论述文章。

要求结合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分析中国舞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创新,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注:本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国舞蹈史的基本知识、发展脉络、重要人物和作品的了解,以及对中国舞蹈文化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请考生认真作答,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中国古代舞蹈史考题

中国古代舞蹈史考题

中国古代舞蹈史考题中国古代舞蹈史这个词范围太广了,学生们该怎样来复习应对这个考题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舞蹈史考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舞蹈史考题两宋舞蹈的时代背景和特点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战乱的局面,重新走向统一。

2、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畅通,科技发展具有世界意义,贸易发达,行会组织普遍。

3、两宋统治阶级比较重视乐舞,宴享、娱乐、朝会大典、招待使节都有乐舞。

教坊中有很多有才华的舞蹈家如雷中庆、菊夫人等。

4、宫廷队舞有所发展并日趋完整。

内容更加丰富,出现了表现人物故事的歌舞。

5、民间舞如异峰突起,舞史出现新的局面。

勾栏、瓦舍的出现,民间艺人有了固定演出场所。

行会间组成的舞队互相竞赛,促进了舞蹈的发展。

市民力量的壮大,增强了对文娱生活的要求。

时代和习俗的变迁,对高度规范和严密完整的舞蹈兴趣淡漠,审美观念有了新的变化,生动活泼的民间舞队倍受青睐。

6、文人士大夫的歌舞仍然盛行不衰,文学方面词与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词曲与舞蹈结合比唐诗更加自由。

7、宋代故事歌舞具有感人的情节,生动的人物,丰富的内容,逐渐形成歌、舞、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为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8、舞谱是宋代对舞史的新贡献:(1)纳西族东巴经象形文字舞谱(2)德寿宫舞谱9、两宋与高丽音乐、舞蹈交流频繁活跃。

汉代舞蹈大发展的原因汉代舞蹈大发展的原因汉代是舞蹈史上统一后的第一个盛世,汉代时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舞蹈广度深度都比先秦的有所提高1、‘百戏’是流传最广的表演艺术形式。

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可能由于它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所以称为百戏,百戏有时候也叫角抵,大角抵,角抵百戏等,实际上汉代百戏一直十分兴盛,广泛流传在宫廷民间,只是到汉武帝时,由于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于外极少数民族的艺人相继来到中原,他们的表演既丰富了百戏的内容,又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中原艺人的创新,于是百戏更加盛行,表演规模更加宏大,百戏中的各种表演项目,不仅广泛盛行于民间,还以最具代表性,最能展示汉王朝表演水平的艺术形式经常出现在宫廷,出现在皇帝招待域外使节及少数民族首领的集宴中 2、女乐的舞蹈活动。

中国舞蹈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舞蹈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舞蹈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新石器时代B. 商周时期C. 春秋战国时期D. 秦汉时期答案:A2. 唐朝舞蹈中,以长袖为特色的舞蹈是?A. 剑舞B. 扇舞C. 长袖舞D. 腰鼓舞答案:C3. 元代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哪种舞蹈?A. 京剧B. 昆曲C. 杂技D. 元杂剧答案:D4. 明清时期,民间舞蹈发展迅速,其中以哪个地区的舞蹈最为著名?A. 北京B. 江苏C. 广东D. 云南5. 中国古典舞中,以模拟动物动作为特点的舞蹈是?A. 龙舞B. 狮舞C. 鹤舞D. 虎舞答案:B6. 20世纪初,中国舞蹈教育的先驱是谁?A. 梅兰芳B. 杨丽萍C. 吴晓邦D. 陈爱莲答案:C7. 中国现代舞的创始人是?A. 吴晓邦B. 杨丽萍C. 梅兰芳D. 陈爱莲答案:A8. 20世纪80年代,中国舞蹈界出现了哪些新的舞蹈形式?A. 芭蕾舞B. 现代舞C. 街舞D. 民族舞答案:B9. 中国舞蹈中,以模仿自然景观为特点的舞蹈是?B. 云舞C. 风舞D. 雨舞答案:A10. 当代中国舞蹈中,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舞蹈是?A. 民族舞B. 现代舞C. 街舞D. 芭蕾舞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1. 以下哪些是中国舞蹈史上的重要时期?A. 商周时期B. 汉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ABCD2. 中国古代舞蹈中,以下哪些是以模拟动物为特点的?A. 龙舞B. 狮舞C. 鹤舞D. 虎舞答案:ABCD3. 20世纪中国舞蹈发展中,以下哪些是重要的舞蹈家?A. 梅兰芳B. 杨丽萍C. 吴晓邦D. 陈爱莲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中国舞蹈中的传统舞蹈形式?A. 京剧B. 昆曲C. 杂技D. 元杂剧答案:ABC5. 当代中国舞蹈中,以下哪些是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A. 民族舞B. 现代舞C. 街舞D. 芭蕾舞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1. 简述中国舞蹈史的发展脉络。

古典舞级别考试题目及答案

古典舞级别考试题目及答案
D. 俯卧姿势
答案:A. 站立姿势
8. 古典舞中“莲花步”动作的名称来源于什么?
A. 动作的形态
B. 动作的难度
C. 动作的起源地
D. 动作的伴奏音乐
答案:A. 动作的形态
9. 古典舞中“飞天”动作象征着什么?
A. 飞翔的鸟儿
B. 飘逸的云彩
C. 轻盈的舞姿
D. 神秘的宇宙
答案:C. 轻盈的舞姿
10. 古典舞中“倒踢紫金冠”动作的难度级别是?
A. 手臂快速旋转
B. 手臂缓慢摆动
C. 手臂上下摆动
D. 手臂左右摆动
答案:B. 手臂缓慢摆动
4. 古典舞中“小五花”是指什么?
A. 五种不同的舞蹈步伐
B. 五种不同的舞蹈手势
C. 五种不同的舞蹈技巧
D. 五种不同的舞蹈服饰
答案:B. 五种不同的舞蹈手势
5. 古典舞中“大跳”动作需要哪些身体部位的协调?
A. 初级
B. 中级
C. 高级
D. 专业级
答案:C. 高级
A. 手臂和腿部
B. 腰部和腿部
C. 手臂和腰部
D. 颈部和腿部
答案:A. 手臂和腿部
6. 古典舞中“转圈”动作的技巧要点是什么?
A. 保持身体平衡
B. 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旋转
C. 保持头部稳定
D. 所有选项
答案:D. 所有选项
7. 古典舞中“侧身翻”动作的起始姿势是什么?
A. 站立姿势
B. 跪坐姿势
C. 侧卧姿势
古典舞级别考试题目及答案
1. 古典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
A. 商朝
B. 周朝
C. 汉朝
D. 唐朝

古典舞考试问题及答案

古典舞考试问题及答案

古典舞考试问题及答案1. 古典舞的定义是什么?答:古典舞是指在中国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艺术家提炼、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2. 古典舞的特点有哪些?答:古典舞的特点包括:(1)强调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程式性;(2)注重舞蹈动作的内在情感表达;(3)强调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4)注重舞蹈动作的对称性和平衡性。

3. 古典舞的主要流派有哪些?答:古典舞的主要流派包括:(1)汉族古典舞;(2)藏族古典舞;(3)蒙古族古典舞;(4)维吾尔族古典舞;(5)朝鲜族古典舞等。

4. 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包括哪些内容?答: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包括:(1)身体柔韧性训练;(2)身体协调性训练;(3)身体力量训练;(4)身体平衡性训练;(5)舞蹈动作的规范性训练等。

5. 古典舞的表演形式有哪些?答:古典舞的表演形式包括:(1)独舞;(2)双人舞;(3)三人舞;(4)群舞;(5)舞剧等。

6. 古典舞的服装特点是什么?答:古典舞的服装特点包括:(1)服装款式多样,既有传统的汉服、唐装等,也有现代的改良款式;(2)服装色彩丰富,既有传统的红、黄、蓝、绿等色彩,也有现代的黑白灰等色彩;(3)服装材质多样,既有传统的丝绸、棉麻等材质,也有现代的化纤、尼龙等材质。

7. 古典舞的伴奏音乐有哪些特点?答:古典舞的伴奏音乐特点包括:(1)音乐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2)音乐旋律优美,富有表现力;(3)音乐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民族音乐,也有现代的音乐元素。

8. 古典舞的表演技巧有哪些?答:古典舞的表演技巧包括:(1)身体柔韧性的运用;(2)身体协调性的运用;(3)身体力量的运用;(4)身体平衡性的运用;(5)舞蹈动作的规范性运用等。

9. 古典舞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答:古典舞的代表作品包括:(1)《春江花月夜》;(2)《霓裳羽衣舞》;(3)《长恨歌》;(4)《梁祝》;(5)《白蛇传》等。

古代舞蹈史复习四

古代舞蹈史复习四

古代舞蹈史复习四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四)一、填空题:1.“帝俊有子八人,始为歌舞”,载于《三海经》中。

2《云门》相传是黄帝时的乐舞,周代用于祭祀天神。

3. 《大武》,是歌颂周武王伐纣的乐舞,用于祭祀先祖。

4.汉代“百戏”中出现了扮演特定人物或简单故事情节的表演,如角觝戏,是表演者扮成各种鸟兽神仙。

《东海黄公》表现人降伏老虎的故事。

5.汉代出现了歌舞并重的歌舞曲叫《相和大曲》。

6.汉代有一种礼仪性和自娱性相结合的舞蹈叫小猪漫步。

7. 曹魏时代时代,长安、洛阳集中了一批优秀的歌舞艺人,住在特筑的铜雀台上,随时为他表演,这些歌舞艺人被称为“铜雀伎”。

8.唐代的乐舞机构有太常寺、教坊、梨园,集中和培养了大批乐舞艺人。

9. 农乐舞”即今朝鲜乐舞,《软舞》即今甘肃武威一带的乐舞。

10.唐代有一个最为铺张豪华的悲舞,“声词哀怨,听之莫不泪下”,它是《剑器舞》。

11.宋代常用吸收和发扬的手法对唐代最有成就的“大曲”进行按需要择用。

12.用《义勇军进行曲》音乐首创、首演舞者是周璇。

14.《尚书.益稷》中“鸟兽跄跄”“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狩猎生活的反映,也是图腾崇拜的遗迹。

15.歌颂神农发明农具,教民农耕功绩的乐舞叫《扶犁》。

16.中华舞蹈文化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距今有5000年。

17.巫舞是古人驱鬼逐疫的舞蹈,广泛流行于宫廷和民间。

18.相传夏桀欣赏乐舞,以钜为美,以众为观。

19. 西周创立的《六舞》、《小舞》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六代舞》。

20.汉代舞蹈由于受到百戏的影响,有很强的技艺性,如《百戏》、《盘鼓舞》等。

21. 《南诏奉圣乐》的主要舞段是用舞队摆成南、诏、奉、圣四个字。

22. 宋代宫廷《队舞》,是唐代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分健舞”和“软舞”。

23. 元代着名教坊大曲《白翎雀》,其音乐多模仿白翎雀的鸣叫声。

另有一双人歌舞名《昂鸾缩鹤舞》,亦有同名琵琶曲,从侧面反映了蒙古族的狩猎生活。

《中国舞蹈发展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舞蹈发展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舞蹈发展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西周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即史书上盛传的周公“”,代表作品是和。

2、从周代开始,雅乐体系确立了、、“三位一体”的格局,并且使得“文意昭德、武以象功”的、两大乐舞的分类得以完成。

3、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三部分。

4、春秋战国时期舞蹈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出现了最早的审美风格,其是一种以拧身出胯的曲线美为特征的舞蹈形态,其中女性舞者具备有轻盈、飘逸、柔曼审美特征。

5、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集大成时期,其舞蹈具有、的特点,就是这类舞蹈中最负盛名、最有代表性的舞蹈。

6、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顶峰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舞蹈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的分类方法。

如按舞蹈风格、特点区分的、类;具有严谨、统一结构的;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等等。

7、唐代舞蹈主要的发展趋势分为、和。

8、从唐以后,古人对所有以脚踏地为节、手袖相连、载歌载舞的的统称均为“”。

9、唐代刻画仙女形象的着名代表作是道家“羽化登仙”之宗教思想的形象美化。

10、、的抒情性,是部分唐代舞蹈的特色。

11、宋代城市固定表演场所、的建立,为艺人提供了谋生和传授技艺的场所,促进了各种表演技艺的吸收和融合。

12、元代民间娱乐、欣赏的主要艺术形式是,而明代的戏曲也同样盛行。

另外明代着名乐律学家、数学家、历学家,首创“舞学”,编制拟古舞谱,在中国舞蹈发展历程中熠熠生辉。

二、名词解释1、百戏:“百戏”原又称“角抵”,是一种集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音乐、乐器演奏等多种技艺为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由于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节目而被称为“百戏”,其是汉代流传最广的,也是最主要的表演艺术形式。

2、歌舞戏:歌舞戏由歌、舞、戏三者相结合而成,以歌唱、说白、滑稽表演兼具舞蹈动作等手段表现特定内容,反映一定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关系等。

在歌舞戏中,戏的成分比较重,歌舞是为戏服务的。

中国古代舞蹈史考试题

中国古代舞蹈史考试题

考试题目:中国古代舞蹈史概述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史的第一个高峰?()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明清D. 春秋战国2. “飞天”舞蹈形象最早出现在()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二、简答题1. 请简要概述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历程,包括主要舞蹈形式和代表性舞蹈。

答案: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源期(远古-商周时期),形成了以巫术舞蹈和祭祀舞蹈为主的形式;发展期(秦汉-隋唐时期),出现了广场舞蹈、宴乐舞蹈等多种形式,如《千手观音》等代表性舞蹈;成熟期(宋元明清),宫廷舞蹈、民间舞蹈等多种形式相互交融,如《霓裳羽衣舞》等代表性舞蹈。

2. 请阐述中国古代舞蹈的社会功能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答案:中国古代舞蹈具有娱乐、审美、社交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舞蹈,人们可以表达情感、传递文化信息,同时也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舞蹈也是社会礼仪、政治制度等方面的体现,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三、论述题请结合具体舞蹈作品,分析中国古代舞蹈的美学特点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答案:中国古代舞蹈的美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舞姿优美,强调身体各部位的和谐配合,如“S”型、波浪起伏等;其次,动作轻盈灵动,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力度,如“飞天”等舞蹈形象;此外,音乐、服饰、舞台布置等方面也十分讲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古代舞蹈史上,有许多代表性的舞蹈作品,如《千手观音》、《霓裳羽衣舞》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舞蹈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美学特点,在中国舞蹈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舞蹈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

《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

《中国舞蹈发展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周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西周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即史书上盛传的周公“制礼作乐”,代表作品是六代舞和六小舞。

2、从周代开始,雅乐体系确立了诗、舞、乐“三位一体”的格局,并且使得“文意昭德、武以象功”的文舞、武舞两大乐舞的分类得以完成。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4、春秋战国时期舞蹈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各类民间舞蹈十分兴盛,出现了最早的审美风格楚舞,其是一种以拧身出胯的曲线美为特征的舞蹈形态,其中女性舞者具备有轻盈、飘逸、柔曼审美特征。

5、汉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集大成时期,其舞蹈具有技艺结合、技艺并重的特点,盘鼓舞就是这类舞蹈中最负盛名、最有代表性的舞蹈。

6、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顶峰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舞蹈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的分类方法。

如按舞蹈风格、特点区分的健舞、软舞类;具有严谨、统一结构的歌舞大曲故事情节的歌舞戏等等。

7、唐代舞蹈主要的发展趋势分为继承了前代传统舞蹈、以国名地名族名为乐部或舞蹈名称的乐舞和唐代新作8、从唐以后,古人对所有以脚踏地为节、手袖相连、载歌载舞的群众性自娱型歌舞的统称均为“踏歌”。

9、唐代刻画仙女形象的著名代表作《霓裳羽衣》是道家“羽化登仙”之宗教思想的形象美化。

10、宋代城市固定表演场所瓦舍、勾栏的建立,为艺人提供了谋生和传授技艺的场所,促进了各种表演技艺的吸收和融合。

11、元代民间娱乐、欣赏的主要艺术形式是杂剧,而明代的戏曲也同样盛行。

另外明代著名乐律学家、数学家、历学家朱载堉,首创“舞学”,编制拟古舞谱,在中国舞蹈发展历程中熠熠生辉。

二、名词解释1、百戏:“百戏”原又称“角抵”,是一种集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音乐、乐器演奏等多种技艺为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由于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节目而被称为“百戏”,其是汉代流传最广的,也是最主要的表演艺术形式。

中外舞蹈史题5

中外舞蹈史题5

中外舞蹈史题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作答,每题7分,总计35分)1、雅乐2、傩舞:傩是以驱鬼逐疫为目的的祭祀仪式,因此在古代亦名“逐除”。

傩祭的舞蹈特点很鲜明,故人称“跳傩”,其“跳”的部分叫做傩舞。

3、云南花灯4、多丽丝〃韩芙莉(1895—1958):生于美国伊利诺依州的奥克帕克,卒于纽约市。

她最重要的舞蹈理论是倒地—爬起,动作要素:1、节奏 2、力度 3、图形5、戴爱莲6、巴兰钦1、《葛天氏之乐》2、“拟古舞谱”3、六代舞4、《巾舞》5、阿热热6、《倒喇》7、《观音舞》8、《坐部伎》9、朱载堉 10、裕容龄 11、《白纻舞》12、《明君舞》 13、《西凉乐》 14、《高丽乐》 15、《巴渝舞》 16、六小舞 17、《盘鼓舞》 18、兰陵王二、简答题:(每题10分,总计40分)1、简述新秧歌运2、简述福金芭蕾改革的五项原则动及其意义3、简述中国民间舞的五种文化类型4、简述玛莎〃格雷姆舞蹈技巧的基本原理三、论述题:(任选35分与40分各一题作答,总计75分)1、论述你对舞蹈功能的认识(35分)2、论述唐代舞蹈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35分)3、论述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色(40分)4、通过对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分析,论述中国古典舞风格舞蹈艺术在当代的发展(40分)《西方舞蹈史》一、填空题1、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1581年诞生的(《王后的喜剧芭蕾》)被公认为历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剧。

2、在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芭蕾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吕里)、(博尚)和(莫里哀)是法国宫廷芭蕾的重要奠基人。

3、18世纪芭蕾改革派主要代表人物(安芝奥林尼)奠基人之一,他将芭蕾的体裁分为(怪诞)、(喜剧)、(半性格)和(崇尚)四种,代表作有《唐〃璜》和《谢米拉米哒》等。

4、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乔治〃诺维尔)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情节芭蕾”)的理论主张。

中外舞蹈史题

中外舞蹈史题

中外舞蹈史题中外舞蹈史题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作答,每题7分,总计35分)1、雅乐2、傩舞:傩是以驱鬼逐疫为目的的祭祀仪式,因此在古代亦名“逐除”。

傩祭的舞蹈特点很鲜明,故人称“跳傩”,其“跳”的部分叫做傩舞。

3、云南花灯4、多丽丝·韩芙莉(1895—1958):生于美国伊利诺依州的奥克帕克,卒于纽约市。

她最重要的舞蹈理论是倒地—爬起,动作要素:1、节奏 2、力度 3、图形5、戴爱莲6、巴兰钦1、《葛天氏之乐》2、“拟古舞谱”3、六代舞4、《巾舞》5、阿热热6、《倒喇》7、《观音舞》8、《坐部伎》9、朱载堉10、裕容龄11、《白纻舞》12、《明君舞》13、《西凉乐》 14、《高丽乐》 15、《巴渝舞》 16、六小舞 17、《盘鼓舞》 18、兰陵王二、简答题:(每题10分,总计40分)1、简述新秧歌运2、简述福金芭蕾改革的五项原则动及其意义3、简述中国民间舞的五种文化类型4、简述玛莎·格雷姆舞蹈技巧的基本原理三、论述题:(任选35分与40分各一题作答,总计75分)1、论述你对舞蹈功能的认识(35分)2、论述唐代舞蹈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35分)3、论述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色(40分)4、通过对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分析,论述中国古典舞风格舞蹈艺术在当代的发展(40分)《西方舞蹈史》一、填空题1、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1581年诞生的(《王后的喜剧芭蕾》)被公认为历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剧。

2、在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芭蕾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吕里)、(博尚)和(莫里哀)是法国宫廷芭蕾的重要奠基人。

3、18世纪芭蕾改革派主要代表人物(安芝奥林尼)奠基人之一,他将芭蕾的体裁分为(怪诞)、(喜剧)、(半性格)和(崇尚)四种,代表作有《唐·璜》和《谢米拉米哒》等。

4、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乔治·诺维尔)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情节芭蕾”)的理论主张。

中国舞蹈史考试题整理

中国舞蹈史考试题整理

中国舞蹈史考试题整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舞蹈的发展阶段?a) 古代舞蹈b) 现代舞蹈c) 西方舞蹈d) 当代舞蹈2. 古代中国舞蹈的创作主题多与以下哪方面相关?a) 宗教信仰b) 政治宣传c) 风俗民情d) 学术研究3. 以下哪位舞蹈家被誉为中国舞蹈“奠基人”?a) 李连玉b) 冼星海c) 苏文纨d) 小云云4. 中国民族舞蹈最常见的舞姿是?a) 手舞b) 腿舞c) 臀舞d) 引体向上5. 下列哪个地方的传统舞蹈以豫剧为基础?a) 山东b) 湖南c) 河南d) 广东二、填空题1. 著名的京剧角色霓凰郡主是根据谁的作品改编的?答: 《长生殿》2. 古代中国舞蹈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____和____是最常见的。

答: 宫廷舞、歌舞3. 著名的女舞蹈家___曾经在中国革命时期创作了许多具有革命主题的舞蹈作品。

答: 李连玉4. ____ 是中国古代舞蹈中最重要的舞种之一,它起源于道教仪式。

答: 《十二环》5. 中国舞蹈史上的“春节联欢晚会”自从____年开始每年定期举行,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节庆活动。

答: 1983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舞蹈史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2. 请以李连玉为例,简述中国舞蹈在政治背景下的发展和作品特点。

3. 描述一下中国传统舞蹈的舞台服装和舞美设备。

4. 中国舞蹈的创作主题多样,你认为这反映了怎样的文化特点?5. 请简述舞台上中国舞蹈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

四、论述题中国舞蹈既有古老的历史传承,又融入了现代舞蹈元素。

请论述中国舞蹈如何保留传统的同时又能创新发展。

以上是中国舞蹈史考试题的整理,通过这些题目可以对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作品特点、创作主题以及舞台表现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了解中国舞蹈史。

舞蹈简史考试试卷2

舞蹈简史考试试卷2

XXXXXXXX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舞蹈简史期末试卷学院:班级:学号:姓名: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编号:B卷一、填空题(20分)1.由原始公社时期流传下来的原始图腾崇拜与信仰,带着其原始性、自然性、歌舞性与农耕生活融合,产生了风行社会上下的蜡祭仪式。

2.汉代作为封建社会初期的上升阶段,舞蹈的发展比起先秦时期有了较大飞跃。

3.春秋战国的“礼崩乐坏”,宣告了雅乐的衰败,到汉代,雅乐得以复苏,并有了自己的体系。

4.魏晋南北朝建立了“清商乐舞”和“胡乐胡舞”两大体系,前者情韵别致,后者粗犷奔放。

5.隋唐,中外乐舞的交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如果说此前南北朝的乐舞交流主要是因为战争导致民族迁移而成就的话,那么,隋唐的乐舞交流则更多地来自国家正式的对外交往。

6.五代十国的舞蹈虽未见有大的气象,却发挥了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7.宋代“队舞”是以唐的多段体歌舞套曲——大曲为基础结构,配上诗歌、道白,分段落表演的歌舞形式。

8.元杂剧的突出贡献,是把歌舞表演与故事融为一体,增加了舞蹈的叙事性。

9.明清时期的民间舞蹈活动十分丰富多彩,目前现存的民族、民间舞蹈大多在明清时期就已有记载。

10.延安的秧歌运动伴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传播到全国各地,无形中把舞蹈从乡村普及到城市,开启了中国革命舞蹈由农民文化向城市文化发展的新历程。

11.初唐的舞蹈显得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具有阔大的气质。

12.鼓乐舞蹈与器具舞蹈是舞者或击鼓而舞,或执器而舞的舞蹈。

13.封建社会后期,宫廷舞蹈的舞台已经逐渐被戏曲所取代,民间舞蹈的蓬勃发展主要集中在民间流传的歌舞活动中。

14.各少数民族的乐舞在魏晋南北朝时习惯被称为胡乐胡舞。

15.折腰、舞袖是汉代舞蹈的一大特征,而这一特征正是汉舞充分继承楚舞风格的结果。

二、选择题(20分)1.宋代舞蹈所以堪称中国舞蹈史上的又一次转折,除了舞蹈的商业化,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宫廷( B )的出现。

A.“齐舞”B.“队舞”C.“乐舞”D.“群舞”2.隋唐时期,( B )的交流,使东西方文明得以交织、融合,这无论对中原乐舞还是外邦乐舞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和理想效果。

《中国舞蹈发展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舞蹈发展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舞蹈发展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西周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即史书上盛传的周公“”,代表作品是和。

2、从周代开始,雅乐体系确立了、、“三位一体”的格局,并且使得“文意昭德、武以象功”的、两大乐舞的分类得以完成。

3、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三部分。

4、春秋战国时期舞蹈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出现了最早的审美风格,其是一种以拧身出胯的曲线美为特征的舞蹈形态,其中女性舞者具备有轻盈、飘逸、柔曼审美特征。

5、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集大成时期,其舞蹈具有、的特点,就是这类舞蹈中最负盛名、最有代表性的舞蹈。

6、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顶峰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舞蹈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的分类方法。

如按舞蹈风格、特点区分的、类;具有严谨、统一结构的;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等等。

7、唐代舞蹈主要的发展趋势分为、和。

8、从唐以后,古人对所有以脚踏地为节、手袖相连、载歌载舞的的统称均为“”。

9、唐代刻画仙女形象的着名代表作是道家“羽化登仙”之宗教思想的形象美化。

10、、的抒情性,是部分唐代舞蹈的特色。

11、宋代城市固定表演场所、的建立,为艺人提供了谋生和传授技艺的场所,促进了各种表演技艺的吸收和融合。

12、元代民间娱乐、欣赏的主要艺术形式是,而明代的戏曲也同样盛行。

另外明代着名乐律学家、数学家、历学家,首创“舞学”,编制拟古舞谱,在中国舞蹈发展历程中熠熠生辉。

二、名词解释1、百戏:“百戏”原又称“角抵”,是一种集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音乐、乐器演奏等多种技艺为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由于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节目而被称为“百戏”,其是汉代流传最广的,也是最主要的表演艺术形式。

2、歌舞戏:歌舞戏由歌、舞、戏三者相结合而成,以歌唱、说白、滑稽表演兼具舞蹈动作等手段表现特定内容,反映一定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关系等。

在歌舞戏中,戏的成分比较重,歌舞是为戏服务的。

舞蹈史考试题

舞蹈史考试题

两宋舞蹈的时代背景和特点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战乱的局面;重新走向统一..2、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畅通;科技发展具有世界意义;贸易发达;行会组织普遍..3、两宋统治阶级比较重视乐舞;宴享、娱乐、朝会大典、招待使节都有乐舞..教坊中有很多有才华的舞蹈家如雷中庆、菊夫人等..4、宫廷队舞有所发展并日趋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出现了表现人物故事的歌舞..5、民间舞如异峰突起;舞史出现新的局面..勾栏、瓦舍的出现;民间艺人有了固定演出场所..行会间组成的舞队互相竞赛;促进了舞蹈的发展..市民力量的壮大;增强了对文娱生活的要求..时代和习俗的变迁;对高度规范和严密完整的舞蹈兴趣淡漠;审美观念有了新的变化;生动活泼的民间舞队倍受青睐..6、文人士大夫的歌舞仍然盛行不衰;文学方面词与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词曲与舞蹈结合比唐诗更加自由..7、宋代故事歌舞具有感人的情节;生动的人物;丰富的内容;逐渐形成歌、舞、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为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8、舞谱是宋代对舞史的新贡献:1纳西族东巴经象形文字舞谱2德寿宫舞谱9、两宋与高丽音乐、舞蹈交流频繁活跃..汉代舞蹈大发展的原因汉代舞蹈大发展的原因汉代是舞蹈史上统一后的第一个盛世;汉代时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舞蹈广度深度都比先秦的有所提高1、‘百戏’是流传最广的表演艺术形式..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可能由于它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所以称为百戏;百戏有时候也叫角抵;大角抵;角抵百戏等;实际上汉代百戏一直十分兴盛;广泛流传在宫廷民间;只是到汉武帝时;由于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于外极少数民族的艺人相继来到中原;他们的表演既丰富了百戏的内容;又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中原艺人的创新;于是百戏更加盛行;表演规模更加宏大;百戏中的各种表演项目;不仅广泛盛行于民间;还以最具代表性;最能展示汉王朝表演水平的艺术形式经常出现在宫廷;出现在皇帝招待域外使节及少数民族首领的集宴中2、女乐的舞蹈活动..汉代舞蹈除穿插在百戏中有舞蹈表演外;在后宫和贵族之间还有许多专门以表演歌舞娱人的艺人—女乐;这些处于奴隶地位的女演员和以前一样;是供皇室贵族享乐的;她们中有许多杰出的舞人;汉代贵族享乐生活中的舞蹈活动继承了奴隶制时代乐舞奴隶的创造和春秋战国时代女乐舞蹈的传统;是舞蹈发展成独立的表演艺术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经过南北朝各族乐舞大交流;唐代为数众多的乐舞艺人—宫廷乐工舞人及其它各种歌舞伎人;创造了更为多姿多彩;璀璨夺目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的表演性舞蹈3、礼节性舞蹈与即兴舞蹈..酒宴中;除观赏歌舞艺人的表演外;汉代还有宾客间相邀起舞的习俗;这种古老的交谊舞既是礼节;又含有自娱性;汉魏晋各代都时兴这种舞蹈;既然是礼节性舞蹈就有一定规矩;不按规矩起舞就是失礼;宴会时除了宾客间有以舞相属的习俗外;宾主有时还作即兴舞蹈表演;这种舞蹈表演往往是以抒发舞者内心感情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4、雅乐舞蹈的继承与创新..汉代雅乐舞蹈一方面继承前代传统;另一方面结合当时政治需要创作了一些具有民间风格的音乐舞蹈;如大风歌灵星舞等;汉代俗乐融入雅乐;使部分雅乐舞蹈呈现出新的面貌;但这些新创的雅乐舞蹈;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独尊儒术的思想确立;雅乐舞蹈的发展回到它原来的轨道;又成为刻板僵化的祭礼仪式的组成部分;那些生气勃勃的俗乐舞蹈在掺入雅乐后便逐渐失去了光彩;改变了原貌5、民族关系的发展与乐舞文化交流..汉朝与域外的交往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加强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也是汉代乐舞百戏等表演艺术大发展;大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屈原的九歌都有哪些不同形式十一篇各是什么分别祭祀什么神屈原的九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东皇太一全篇没有正面描述对天皇太一或对其进行赞颂;而是叙述灵巫占得良辰吉日;陈设丰富的祭品;邀神降临..灵巫衣着华丽;以歌舞娱神;表现了人们对天之尊神的虔诚的礼敬和人们对与天神沟通的向往..云中君是对云神的祭祀乐歌;主要是颂扬云神;表现对云神的思慕渴望之情..湘君湘夫人都为祭祀湘水之神的乐歌;两篇分别从湘夫人和湘君的角度;叙述了湘夫人和湘君相约相见却久盼爱人不来的情事;语句缠绵;令人欲罢不能..大司命、少司命也是相呼应的两篇;是祭祀大司命、少司命的乐歌..塑造了大司命在威严之下对女性的关切、赞扬与爱护的形象以及少司命在多情善感的背后刚毅而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东君描写了日神东君行天的壮丽场面;并且写出了东君因要回到栖息之所日落而不能长久为人间带来光明而叹息的场景..河伯一篇;祭祀河神所用;一说记叙河伯与洛水女神前期相恋之事..山鬼则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叙述的是一位多情的女山鬼;在山中采灵芝及约会她的恋人..国殇则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歌颂了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礼魂是通用于前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由于送的不只是神还包括人鬼;所以称礼魂而不称礼神;..送神;在古代的祭祀中是仪式的最后环节;也是最庄重的祭祀礼仪唐代舞蹈的主要艺术成就唐代乐舞在南北朝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是中国古代乐舞的极盛时期;乐舞大体分为剑舞和软舞两类;前者敏捷刚健;后者优美柔婉;剑舞又分为婀撩;折枝;剑器;胡旋等;都是体育舞蹈;武则天则下令在皇宫内设习艺馆;旨在教宫女们学习诗文;后来逐步演变成专门训练歌手和舞蹈家的教坊;这些歌舞艺人在返回民间后;又把宫廷中学习的乐舞带回民间;在普通老百姓中流行;从而促进了唐代乐舞的普遍流传;作为一个发展的高峰;它有许多突出的特征..一是表演性舞蹈的空前发展;无论宫廷还是民间;无论是宴享游乐还是民俗节日;都有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表演活动;像形式华丽;规模宏大的宫廷宴乐;九部伎;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各地进京献演的四方乐舞;内容丰富;技艺高超的剑舞;软舞;歌舞大曲;歌舞戏等..一是群众性舞蹈活动更为普及和繁茂;还有就是出现了许多成就卓越的舞蹈家;现居于记载的就是杨贵妃;公孙大娘;谢阿蛮等;再就是出现了记录舞蹈的舞谱;如后世在敦煌藏经洞发现了舞谱残卷等1、唐代舞蹈以独特的艺术表演品格登上艺术舞台2、唐代舞蹈分类以动作技巧;风格特征来分;说明了舞蹈动作技巧的完善3、唐代舞蹈编导包括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大型群舞;说明了编导水平的成熟1、唐代是舞蹈发展的鼎盛时期;有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2、唐代的舞蹈有自己明确的舞蹈分类法..按照舞蹈的风格特点区分;有“软舞”和“健舞”两大类3、唐代乐舞形制的完善..其结构分为:“散序--中序--破”三部分..散序是乐器演奏部分;中序是歌唱部;破是舞蹈部分..4、唐代乐舞机构庞大且有明确分工..宫廷设有太乐署;掌管“邦国之祭祀享宴”;如十部乐..鼓吹蜀掌管“卤薄之仪”和“大傩”之礼..教坊掌管各种供娱乐欣赏的乐舞5、唐代舞蹈编导;包括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大型群舞等..6、唐代舞谱的发展;如“敦煌舞谱”;对舞蹈的创作、编排、记录和传授;都起到推动作用..汉代舞赋中的美感形态1、造型美..造型美在舞蹈表演中是非常重要的;舞赋在这一方面使人得到了美的享受;像同样是民族舞蹈中的长袖动态;袖去素霓说的是舞袖送入空中;形成一个美丽的弧形;好似雨过之后天空中的霓虹;这么一个赋予造型美的动作;难度是很大的;连续的动作必须做的干净利落;才能给人尽善尽美的感觉2、节奏美舞蹈中的节奏是与音乐分不开的;音乐的节奏配合着舞蹈的动作节奏变化形成了节奏美;舞赋中兀动赴度;只顾应声;说的是无论是停顿还是动作者;都要紧扣音乐的尺度;手的一指;眼神的一动;都要随节奏而来3、动态美舞蹈是在动中而舞;不断的动作变化形成动态的美;舞赋中对动态的描述像串串美丽的珍珠令人回味无穷;“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雍容惆怅;不可为象..其少进也;若翔若行;若竦若倾;兀动赴度;指顾应声;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古代描绘舞蹈的文章把动态用这样一些精妙的句子勾画出来是少有的;舞赋中尽动态变化之能势;写出了不可为相知相;使人在动态美中尽情享受4、轻柔美舞赋中对女性轻柔之美也作了不少论述;像翘袖折腰等就是以轻柔美着称的5、神韵美舞蹈的神韵之美是舞蹈自身条件和表现能力所决定的;舞赋对此论述也用了不少笔墨;舞赋中“气若浮云;置若秋霜”;‘置’和‘气’变为一种外在的体现;成为美感在舞蹈中的神韵;这样;观者增叹;诸公莫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古代的诗歌歌舞中;神韵之美是最重要的内容..汉代百戏的主要内容原称“大角抵;角抵;角抵奇戏”从秦朝就已有;是受牛;羊;的启发而得名..它包括武术;杂技;舞蹈;幻术;滑稽表演;演唱;演奏等;是多种民间技艺的串演;是深受百姓爱戴的民间表演形式;在宫廷;民间广为流行..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西域的民间乐舞;幻术;杂技使百戏的民间乐舞更加充实;并成为接待外国友人和各兄弟民族的重要演出内容;如汉武帝为了接待四方来朝的外国使臣“坐巴渝;都卢;海中;砀极;曼衍;鱼龙;角抵之戏”第一场:百戏包括乌获扛鼎;都卢寻橦、冲狭燕濯、胸突铦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 第二场:总会仙倡;这些具有戏剧情节的假面歌舞剧;既突出了趣味性和娱乐性;又表现了浪漫追求;倡优是西周末年出现的专供贵族们声色之娱的;这场戏是表现仙人仙寿的聚会;有豹子戏耍;黄熊跳舞;白虎鼓瑟苍龙吹篪;这些动物都是古代的图腾舞蹈;现变成了娱乐节目;再也不是被崇拜的图腾..第三场:曼延之戏.它有两种解释;一是形容鸟兽甲虫巨大;另一个是变化;鱼变成龙就叫鱼龙曼延..“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复陆重阁;转石成雷”布景是阴云密布;雪花飘飞;还伴有声音效果..第四场:东海黄公..黄公是位能吞刀吐火画地成川的人物;佩赤金刀;他是南方的巫;到东海来降服白虎;遇到白虎没降住;反被白虎吃了..戏中有人物情节;人虎相斗的场面;舞蹈;武术全在其中;并对迷信思想进行嘲讽..这部戏是中国舞剧的萌芽..第五场:俳童成材..“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为“戏”;即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表演..“倡”;释为“乐”;即能使人发笑的滑稽性表演;“俳优”即滑稽小丑的形象..戏曲舞蹈的内容和特点1、戏曲舞蹈表现在戏曲“唱”“念”“做”“打”的“做”“打”中2、戏曲舞蹈保留了古代舞蹈的传统1戏曲舞蹈中的“舞袖”是古代“长袖善舞”的传统发展;“长袖善舞;多钱善贾”2戏曲中常用的道路表演是对传统道具舞蹈的发展延伸;扇子舞;花棍舞;源于民间3戏曲中的技巧是对武术;杂技的吸收4戏曲舞蹈中一些模拟性的舞蹈动作是对传统拟兽舞蹈的继承发展;如:双飞燕;大鹏展翅;金鸡独立;扑虎;虎跳;或对大自然的模拟发展;如:兰花指;云步等5戏曲表演中广泛吸收各种道具表演;是传统道具舞蹈的延伸发展;戏曲表演中大量运用扇;袖;刀;枪;棍;棒;剑;翎子;须发和服饰的表演;这都是古代传统舞蹈的运用和发展3、戏曲舞蹈的特点戏曲舞蹈作为中国舞蹈的一种新形式;是独具特色的;它显示出集传统舞蹈之大成的特点;它使中国传统舞蹈直线的艺术和圆的艺术;达到无与伦比的高度;其意向品质更为鲜明突出;充分显示出戏曲舞蹈对传统舞蹈的继承与创新4、戏曲舞蹈毕竟不是独立的舞蹈;它被局限在戏曲的范围之中;使得舞蹈只能是戏曲的表现工具;封建社会后期;舞蹈从独立的表演艺术衰落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戏曲表演艺术的殿堂;至此;中国古代舞蹈的历史发展在19世纪后期戏曲艺术的兴盛中走完了它的路程名词解释1六大舞可分为文舞和武舞;总称雅乐..“六大舞”包括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2白纻舞:白纻舞原是三股吴地的民间歌舞;因着白色纻麻的美丽舞衣而得名..“质如轻云;色如银..”以舞袖为特征;舞姿轻盈、柔婉、流畅..白纻舞以舞袖为特征;不仅是表演性舞蹈还用于娱神祭祀..白纻舞是南朝女乐歌舞中着名的舞蹈;也是清商乐中的着名舞蹈;它的技巧和表情在这一时期有一大进步;丰富了舞蹈艺术的抒情性;对后世表演性舞蹈起到一定的影响..3以舞相属: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礼节舞蹈..席间一人舞罢;邀请另一人起舞..属;邀请之意也;有着严格的4礼仪规矩;特别讲究仪容仪态..到了唐朝以舞相属之风更盛;人们将跳舞视为抒情怡乐的快事..5胡乐胡舞: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胡乐胡舞即指西北少数民族的乐舞..6建鼓舞:建即竖立的意思;建鼓就是以木柱穿挂鼓的腰部将鼓竖立起来;鼓面直立;乐人一边击鼓一边舞蹈;其名是舞蹈史学家依其形式而命名的..7盘鼓舞是汉代宫廷女乐表演的舞蹈;舞者踏盘、踏鼓而舞..当盘和鼓的数量不同;则舞名和表演形式就有所差异..舞人腾踏于盘鼓之上、回旋于盘鼓之间;既有高难度动作技巧;又具柔美的舞蹈韵律的动态形象..该舞蹈是在技巧、抒情两方面结合的优秀典范..8东海黄公:东海黄公是汉代既有人物又有情节的节目;是“百戏”中表演性的节目;拟兽舞和幻术相结合;以歌舞表达简单的故事..东海黄公开创了中国古典戏剧的先河;舞蹈过程中的人兽相斗的武打和幻术以及特技表演可视为中国以舞说戏、依戏做舞的中国戏曲形式的开端..9纪功舞蹈:纪功舞蹈是反映和歌颂统治者功绩的舞蹈..10龟兹乐:是古代西域龟兹地区的音乐舞蹈;龟兹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龟兹地区乐舞十分繁盛..11清商乐舞:是魏晋南北朝流行的汉族民间乐舞的总称..11宋代队舞:是以唐代的多段体歌舞套曲——大曲为基础结构;配上诗歌、道白;分段落表演的歌舞形式..在宋代属于这种形式类别的歌舞包括宫廷队舞、大曲歌舞、转踏.. 12元代乐队:元代宴享乐舞称之为乐队;它包括乐音王队、寿星队、礼乐队、说法队;每队像宋代队舞那样包括十个小队..13唐代宫廷将乐舞节目的水准的高低;按演出形式划分为“坐部伎”、“立部伎”坐部伎——室内厅堂表演;堂上立奏;人数较少的小型表演立部伎——室外广场庭院演出;堂下立奏;上百人表演坐、立部伎体现的是对统治阶级的歌颂;但不放弃乐舞的艺术性;坐部伎艺人水平最高;立部伎次之..立部伎8部——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坐部伎6部——燕乐包括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歌、龙池乐、小破阵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舞蹈史第一章填空题:1、图腾是原始先民氏族神的标记和徽号。

2、任何一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和图腾信仰。

3、舞蹈是图腾仪式中重要的内容和表现手段。

4、图腾崇拜相互影响渗透而产生的是对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的信仰。

选择题:1、《扶来》就是歌颂(B)的乐舞。

A.娲B. 伏羲C.荒地2、葛天氏之乐又名(B)。

A.《大章》B.《广乐》C.《扶犁》3、神农的乐舞是(C)。

1A.《大章》B.《广乐》C.《扶犁》4、黄帝的乐舞是(C)A.《大韶》B.《大章》C.《云门大卷》5、尧的乐舞是(A)。

A.《大章》B.《广乐》C.《扶犁》6、舜的乐舞是(A)A.《大韶》B.《广乐》C.《扶犁》7、“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出自于(A)。

A.《尚书·益稷》B.《吕氏春秋·古乐》C.《周礼·春官》8、“若国大早,则帅巫而舞雩。

”出自于(A) 。

A.《周礼·春官》B.《尚书·益稷》C.《吕氏春秋·古乐》第二章填空题:1、夏代出现了以观赏乐舞取乐的奴隶主阶级。

2、夏代出现了以表演乐舞供人欣赏的乐舞奴隶。

3、奴隶女乐是以歌舞供奴隶主享乐的专职人员。

4、奴隶女乐就是具有奴隶身份的专业舞人。

5、《大濩》之“濩”通“护”,为成汤救护万民之意。

6、《桑林》之举五彩鸟羽大旗,显然是图腾崇拜的遗风选择题:1、《帗舞》为舞者手中执(C)而舞。

A.五彩羽毛B.白色羽毛C.五彩绸2、《羽舞》为舞者执(C)而舞。

A.五彩羽毛B.五彩绸C.白色羽毛简答题:1、周代文舞的形式周代文舞的形式是.“左手执龠,右手秉翟”。

目的就在于让人的仪表动态、精神风度符合礼的规范。

2、周代武舞的形式武舞的形式是“左手干,右手戚”,舞蹈雄健有力,体现着阳刚之美。

第三章选择题:1、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是(A) 。

A.李夫人B.戚夫人C.王翁须2、汉武帝的宠妃是(A)。

A. 戚夫人B.李夫人C.王翁须3、汉宣帝的母亲是(B)。

A.戚夫人B.王翁须C.李夫人4、汉成帝皇后是(B)。

A.戚夫人B.赵飞燕C.李夫人论述题:1、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汉代舞蹈是以楚舞为基础并吸收了外域和边疆舞蹈以及姊妹艺术的营养而形成的。

汉代的舞蹈既轻疾又顿挫,既刚劲又舒展。

总结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其主要表现在思想性和形式美两个方面。

在思想方面,汉代舞蹈突出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

汉代的社会意识,一方面在于神仙幻想,一方面在于执着现实。

有学者认为,汉代艺术形象所体现出的古拙与气势以及蓬勃旺盛的生命,为后代艺术所难以企。

另一方面,与充满原始想象的神幻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丰富多彩的现实人间。

人间的情感生活在汉代的舞蹈中占了相当的比重。

在形式美方面,汉代舞蹈通过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建立起了自己的风格。

首先,汉舞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舞蹈讲求的轻盈之美。

其次,汉舞继承了“楚舞”的风格。

第三,汉代舞蹈又大量吸收了同时代的姊妹艺术的养料以及边地外域的舞蹈,进行横向充实。

汉代舞蹈的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使汉代舞蹈在形式美方面的特色表现为古拙与新巧、厚重与轻柔相互对立统一的审美形态。

一方面,“巾舞”、“袖舞”柔美舒畅、轻疾如飞,另一方面,“巴渝”、“建鼓”劲健顿滞、昂扬粗犷。

这些舞蹈的巧拙刚柔虽然形态不一,可它们却统一在一个基调上——朴拙厚重。

即使那些跃离地面、腰体倾折的舞姿,也投射着凝重的韵律。

汉代舞蹈是一个磅礴古朴、天真狂放的意象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活力与生机,一种原始的艺术精神。

而那厚重的气势、内在的张力、古朴的柔美,作为“泱泱汉风”的标志,便成为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2、女乐歌舞《盘鼓舞》的表演形式与特点3《盘鼓舞》在汉代是比较普及的舞蹈,该舞的特征是舞者踏盘、踏鼓而舞。

当盘和鼓的数量不同,则舞名和表演形式就有所差异。

张衡在其《观舞赋》里描写了一段精彩的《盘鼓舞》表演。

演员丽服划一,容光灼烁,清展歌喉,抗袖而舞。

表演中队列似断还连,罗裙翩翩若燕。

舞者美目顾盼,流光四溢,纤腰似折,袖如素霓,声容无差,进退合度,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

我们从东汉文学家傅毅所写的《舞赋》中得知,该舞大量吸收了杂技的高难技巧,同时将这些艺技与舞蹈自身的运动形式相融汇,从而创造出既有高超的杂技技巧又具柔美的舞蹈韵律的动态形象。

舞者腾踏于盘鼓之上、回旋于盘鼓之间的各种技巧,这样的表演在汉以前是不曾有过的,它充分体现了汉代舞蹈对技术的改造与更新。

在《盘鼓舞》的表演中,充分注意到了情感的表现。

在凭借技巧表现情感的同时,还营造出了鲜明的舞蹈意象,它是在《盘鼓舞》的独舞和群舞的编导设计中体现出来的。

因为通过独舞和群舞的交替出现以形成一个舞蹈整体的形式在汉以前亦不曾见到,这方面,《盘鼓舞》是一种创新。

《盘鼓舞》还利用群舞构图和动态变化来营造意象。

首先,舞队以整齐的行列和轻盈而来、悠然而往的变换有致的地位调度,塑造出群仙出动,回旋翔舞的意象。

其次,在舞队行云流水的运动中又突然静止和后来的回身入舞,一刹时只见舞队散开,舞人布满舞台,纤薄的罗衣像彩蝶翩翩,如同群鸟在争速疾飞,其动态纵弛舒缓,又恰似风送流云一般。

所有这些,无不体现出《盘鼓舞》在创造视觉动态意象方面的努力和成功。

综上所述,《盘鼓舞》不仅是汉代女乐歌舞的精品,而且也代表着整个汉代舞蹈的最高水平。

第四章选择题:1、《明君》是表演汉代(C)故事的歌舞。

A.汉武帝B.明成祖C.昭君2、谢尚表演的舞蹈是(C)。

A.《白纻舞》B.《盘鼓舞》C.《鸲鹆舞》3、龟兹在今(A)。

A.新疆库车B.蒙古包头C. 西藏拉萨4、高昌在今(A)。

A.新疆吐鲁番B.新疆库车C.西藏拉萨古诗判断题:1√ 2 × 3√ 4 × 5√ 6√ 7 × 8√ 9 × 10√1、“仙仙徐动何盈盈,玉腕俱凝若云行。

”(南朝宋刘铄《白纻舞辞》)2、“琴瑟未调心已悲,任罗胜绮强自持。

(汤惠休的《白纻舞辞》)3、“山边歌落日,池上舞前溪”;(唐崔颢诗)4、“舞爱前溪妙,歌怜子夜长”。

(陈朝刘删诗)5、“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鹄翔。

”(晋《白纻舞》)6、“秦筝齐瑟燕赵女,一朝得意心相许。

”(沈约《四时白纻歌》)7、“双袂齐举鸾凤翔,罗裙飘颻昭仪光。

”(晋《白纻舞》)8、“清歌流响绕风梁,如衿若思凝且翔。

”(晋《白纻舞》)9、“状似明月泛云河,体如轻风动流波。

”(南朝宋刘铄《白纻舞辞》)10、“歌舞并妙会人情,依弦度曲婉盈盈”;(张率《白纻舞歌》)第五章填空题:1、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踏歌行》: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鸡呜。

新词婉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鸟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2、唐代诗人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癯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古诗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 10×1、“舞停歌罢鼓连催,软骨仙蛾暂起来。

”。

(刘禹锡《和乐天拓枝》)2、“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

”(张祜《观杭州柘枝》)3、“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顾况《听山鹧鸪》)4、“歌响舞分行,艳色动流光。

”(崔液《踏歌词》)5、“连袂踏歌从此去,风吹香气逐人归。

”(储光义《蔷薇》)6、“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白居易《胡旋女》)7、“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元稹《法曲》)8、“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白居易《胡旋女》)9、霓裳法曲浑抛却,独自花间扫玉阶。

(张祜诗)10、“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馐馐(suo,舞蹈不停)软舞来。

”(王建诗)第六章填空题:1、宋元舞蹈所创造的程式,却使中国舞蹈进入了一种符号体系的层次。

2、不经过宋元的“纯舞”的“衰落”,就不可能孕育出精美的明清戏曲舞蹈。

论述题:2、试论宋代“队舞”的历史意义。

宋代是封建文化成熟的阶段。

宋代从开国君主始、子孙相承的重文尚学的文化环境,决定了宋人对哲思理趣的追求,同时也决定了整个社会审美需求的倾向,那是一种文化的、博学的、高雅的审美倾向。

作为舞蹈,必须适应新时代这种社会的审美需求,这是宋代舞蹈出现程式的根本原因,它体现着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

唐代舞蹈遗产丰厚,种类俱全。

宋代舞蹈必须采用新的表现形式,才能适应时代,使舞蹈向前发展。

于是,凭借着宋人不拘一格的创造精神,在新时代的呼唤中,一种具有高度程式、能表现宋人的哲思理趣、满足宋人审美需求的舞蹈形式——“队舞”便应运而生。

宋代“队舞”与前代舞蹈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其严格的程式。

“队舞”程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舞蹈进入了高度规范化的阶段,标志着舞蹈形式的充分成熟与定型。

程式是艺术形式高度成熟的标志,是千锤百炼后的结果。

“队舞”程式是舞蹈表演规范成熟的象征,其段落结构、表演法式、用语原则、演员称谓等方面皆固定不变,形成严格的规范。

一切都稳稳当当、平平和和、循环往复地按程序进行,没有大起大落的变动,处处透露着理性化的深思熟虑,显得充实、有序、淡然、练达。

正是借助于这种平淡无奇的“队舞”程式,传达了宋人具有哲学思考的情感意念。

宋代舞蹈程式的出现,是艺术的必然,它不仅为宋代舞蹈赢得了特殊的历史地位,而且标志着中国古代舞蹈符号体系的确立。

尽管宋代舞蹈其程式的成熟与定型也同时标志着该程式历史进程的尾声,但它却为后来明清戏曲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新的程式的崛起作了准备。

在新程式的创造之中,旧的程式并未完全消亡,它以其原有的积极因素加入新的程式而永存。

戏曲舞蹈正是在宋代“队舞”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才使其舞蹈意象的创造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试论宋代“队舞”特征。

“队舞”属于宫廷舞蹈类型。

宋代宫廷浓郁的文化氛围却造就了与过去不同的宫廷舞蹈风貌。

“队舞”的特征首先是其程式性。

此外,“队舞”在情节和结构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

唐代的舞蹈大多是较单一的情绪、情感表现,而宋代的“队舞”却有意识地向情节性转化。

“队舞”还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就是与其程式性紧密联系的综合性特征。

“队舞”的所谓“综合性”,是指音乐、舞蹈、诗歌式样的综合运用。

宋代“队舞”的“综合性”之不同于先秦时期“乐”的综合性概念,是因为其表现形式发生了质的改变。

首先,“队舞”的“综合性”之新含义,突出地体现在文学与舞蹈的结合方面。

“队舞”大量运用了诗、词和道白,依靠唱、念来传达宋人博学穷理的旨趣,文学的因素就在“队舞”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其次,由于文学在“队舞”中的充分运用,使“队舞”形成了过去的舞蹈所不曾有过的"理趣性”特征。

第三,宋代“队舞”的特征还体现在“雅化倾向”方面。

宋舞的“雅化”体现在“队舞”的诗词念白中有不少用典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