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第十一章电磁感应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学号 第十一次 电磁感应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姓名
基本内容和主要公式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d dt
εΦ=-
, d d N dt
dt
φεψ=-=-(多匝线圈)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表现)
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1)动生电动势: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 为动生电动势
产生动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是洛伦兹力
D
v B dl ε+-
=⨯⋅⎰ ()(一段导体运动)、 D dl ε=⨯⋅⎰
(v B ) (整个回路运动) (2)感生电动势:由变化磁场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感生电动势 产生感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是有旋电场W E
W
W
L S
S
d d
B
E dl B dS dS dt dt
t
εΦ∂=⋅=-=-⋅=-
⋅∂⎰⎰⎰
⎰⎰
(式中S 是以L 为边界的任意曲面)
3.电场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电荷产生的有源场0E : 00E dl ⋅=⎰
另一部分是变化磁场所激励的有旋场W E : W L S B
E dl dS t ∂⋅=-⋅∂⎰⎰⎰
0W E E E =+ 、 L S B E dl dS t ∂⋅=-⋅∂⎰⎰⎰ 、 B
E t ∂∇⨯=-∂
4.自感现象和互感现象
(1)自感现象:由回路中电流变化而在回路自身所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
做自感现象;所产生的电动势叫做自感电动势
L I Φ= 、 L dI L
dt
ε=- 式中L 叫做自感系数
(2)互感现象:由一回路中电流变化而在另一回路中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叫做互感现象;所产生的电动势叫做互感电动势 12121M I Φ=、21212M I Φ=、M dI M dt
ε=-、1221M M M ==
式中M 叫做互感系数 5.磁场能量
磁场能量密度: 12m w B H =⋅ , 一般情况下可写为 2
1122m B w BH μ
== 磁场能量: 12m m V
V
W w dV B H dV =
=
⋅⎰⎰⎰
⎰⎰⎰
、 2
12
m W L I = 6.位移电流和麦克斯韦方程组
(1)位移电流密度:D D
j t
∂=∂
其实质是变化的电场
(2)位移电流: D
D D S
S
S
d D
d I j dS dS D dS t dt
dt
Φ∂=
⋅=
⋅=⋅=
∂⎰⎰
⎰⎰
⎰⎰
、 0D j j t ∂=+∂
称为全电流密度;
00S
D j dS t
∂+
⋅=∂⎰⎰
() 此式表明全电流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连续的
(3)麦克斯韦方程组: 0S
V
D dS dV ρ⋅=
⎰⎰⎰⎰⎰
、 L S B
E dl dS t ∂⋅=-⋅∂⎰⎰⎰
0r B H μμ= 、0r D E εε=
0S
B dS ⋅=⎰⎰ 、 0L
S D
H dl j dS t
∂⋅=
+⋅∂⎰⎰⎰
()、 0D ρ∇⋅= 、 B E t ∂∇⨯=-∂ 、 0B ∇⋅= 、0D
H j t
∂∇⨯=+∂
、 0j E σ=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如图13-1,长为l 的直导线ab 在均匀磁场中以速度v
垂直于导线运动。则直导线ab 中的动生电动势的大小为 [ D ] A .Blv
B .αsin Blv
C .αcos Blv
D . 0
2.一圆形线圈的一半放在分布于方形区域内的匀强磁场B 中,另一半位于磁场之外,如图13-2所示。欲使圆线圈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生电流,应使
[ C ]
A .线圈向右平移
B .线圈向上平移
C .线圈向左平移 D
.磁场强度减弱
3. 如图13-3,一根长度为L 的铜棒,在均匀磁场B
中以匀角速
度ω旋转,B
的方向垂直铜棒转动平面,设0=t 时,铜棒与Ob 成
θ角,则在任一时刻,铜棒两端的感应电动势是
[ E A .)cos(2θωω+t B L B .t B L ωωcos 2
2
1 C .)cos(22θωω+t B L D .B L 2
ω E .B L 22
1ω 4.如图13-4所示,在圆柱形空间内有一磁感应强度为B
的均匀磁
场,其变化率为
dt
dB 。若在图中a ,b 两点间放置一直导线ab 和弯曲
导线a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 .电动势只在ab 中产生
B .电动势只在ab
中产生
C .ab 和ab
中都产生电动势,且大小相等 D .ab 中的电动势小于ab
中的电动势
1
-13 图v
b
13-3
图B
⨯⨯⨯
13-2
图13-4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