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演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演讲稿2007年5月14日下午,“励志青春——全国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首场报告在教育部礼堂隆重举行。现将部分演讲稿上网,希望我部全体大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向全国优秀大学生学习,做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
追求卓越,和祖国一起实现梦想
北京大学施永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三年级学生,我叫施永辉。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汇报自己学习、成长的经历和感悟,感到非常荣幸。我汇报的题目是《追求卓越,和祖国一起实现梦想》。
2001年5月,当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有幸成为北大蛋白质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里一个“学徒”。两年半后,我的导师,长江学者朱玉贤教授,决定启动开发国内最大规模的棉花生物芯片,任命我为课题小组负责人,执行科技部973项目《棉纤维细胞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工作。这项工作的目的是鉴定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生物因子,从而设计出新型的转基因棉花品种,改善棉花纤维的品质、提高棉花的产量。作为一个刚刚一年级的硕士研究生,能够承担这么重要的国家科技项目,这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也不敢去想的。去年,在历经了两年无数的艰难困苦之后,我们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第一次采用大规模方法鉴定的棉花纤维发育中的重要生物因子,撰写的论文在植物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杂志《植物细胞学》上成功发表,立即吸引了全球植物学界的目光。不到一个月时间,论文网络点击率高据第一位,成为该杂志有史以来网络点击率最高的50篇论文之一。同时,我们的成果也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将用于棉花品种的改良。
我即将结束博士学业生涯,回首二十多来的一路足迹,梦想一直是推动我前进的不竭动力。从小,我就很喜欢读书,对建国初期历经曲折、回国报效的科学家们的事迹耳熟能详。我依然清晰记得钱学森传记中的如下情节:美国海军次长丹尼儿•金克尔,在钱学森选择回到社会主义中国时,大为光火,说“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到哪里,他都值5个师!”这个故事深深触动了我,一位优秀科学家对他的祖国和人民的价值竟如此之大!从此,我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了一定要做一个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98年高考的时候,经过理性分析,我选择了代表未来基础科学研究方向的生命科学,进入北京大学学习。
儿时的懵懂梦想,经过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百年传统的洗礼和锤炼之后,变成了我理性的选择和追求。在被导师任命为课题负责人之初,我的压力非常大。一个低年级的研究生,第一次承担这么大的项目,国家投入了上百万的经费,更重要的是,棉花基因数量庞大,生长周期长,很难进行转基因研究,而国际植物学界对棉花纤维的发育研究进展也很缓慢,留给我可供参考的资料、数据、方法都很少,许多工作都需要从零做起。可以说,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另一方面,我也意识到,课题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非常重大。中国是一个棉花种植大国,但却不是一个棉花种植强国,和棉花生长自然条件相当的美国比,我国棉花在纤维强度和品质上都有很大差距。这导致我国棉花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偏低,而且还需要进口大量的高级棉。如果能通过我们的研究,提高棉花纤维的品质,不仅能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更能提高中国棉花的国际价格,直接惠及新疆、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千千万万尚不富裕的棉农。而这不正是我儿时的梦想吗?不正是母校教导我们去做的事情吗?想到这些,我便不再有畏难情绪,而是浑身充满了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任何高远的理想和澎湃的激情,只有化为脚踏实际的行动,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当我初进实验室时,只能做一些别人看来是清杂工的工作,比如清洗试管和切片。这些工作单调而琐碎,没有成就感,还花费很多时间。但我知道,这都是科学研究中最基础的工作。如果不屑于做这些工作,如果做不好这些工作,那么梦想就永远只能是梦想。要把美好的梦想变成美好的现实,必须脚踏实地,从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做起,从最基础的做起。因此,我没有抱怨,而是非常认真地擦拭每一个试管,仔细清洗每一个切片,对任何一个实验步骤,都严格按照操作程序,一丝不苟地完成。后来,我的导师告诉我,选择我之前的两年半时间里,我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他之所以选择我作为这项重大课题负责人,就是看中了我踏实肯干、认真负责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困难和挫折是必须征服的高山。每次遇到困难,我会紧紧咬住它,直到攻克它,解决它。课题攻关中,需要使用一种软件,用来分析芯片实验数据。这个软件相当专业,使用的人特别少,只有计算机系高年级博士生才会偶尔用到。但要做出世界第一流的科研成果,就必须采用这种高难度但得到顶尖科学家认可的软件工具。当时我身边没有任何同学用过类似软件,只能靠自己摸索。整整三天时间,我只吃了两顿饭,睡了不到10个小时,其余时间都是对着电脑,不停地调试、比对结果,再调试、再比对结果。当我获得的数据质量得到世界一流科学家的称赞时,心中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我知道,我的团队又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而言,衡量其优秀与否,关键看他面对失败时的态度,因为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失败必然要多于成功,如果不能理性对待失败,就不能保持长期的工作热情,更不要提最后的成功了。2005年7月,当我们把研究论文投给《植物细胞学》杂志时,由于植物学研究的中心在欧美,杂志编委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研究水平普遍评价不高,对研究成果更是鸡蛋里挑骨头,要求苛刻。我们的论文因此被退稿,面临着被完全否定的可能。这严重打击了小组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两年来的日夜奋战,换来的竟是无情的退稿!这时候,导师的支持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我坚信,是金子总要发光,别人严苛的要求应该成为促进我们工作的更大动力。在导师的鼓励下,我和小组成员一起修改,反复斟酌,补充实验,在又经过了半年的不眠之夜之后,终于赢得了世界第一流生命科学杂志的认可。
在科研中直面困难的态度同样成为我人生信念的重要部分。坦白讲,在生命科学领域,世界上最好的实验室、最好的科研环境,都在美国。大家一般认为,要占领生命科学的制高点,需要到美国同行那里去“取经”。我在学院的成绩名列前茅,因此在大四开学时,和周围同学一样,我也曾考虑到大洋彼岸去留学。但就在这时,家里突然传来父亲重病的消息。这对我不啻于晴天霹雳,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自己不能一走了之。为了方便照顾父亲,我经过反复考虑,最终决定留在北大读研。作为一个立志投身科研的学生,放弃出国机会非常可惜;当我做出这个决定时,很多老师和同学都流露出惋惜的心情。但我认为,这只是命运对我的考验而已,我选择了我应该做出的选择。虽然目前中国的技术设备不如美国,投资经费不如美国,但我们有整个国家对基础研究的强大支持,有全力冲刺世界一流大学的各大高校,有散发着天才气息的老师和同学。我坚信,即便留在国内,我也一定能做出堪与世界一流大学学生比肩的成绩!今天,站在这里,我敢自信地说,我实现了当初的诺言!当我们的研究成果公布后,我所有留学国外的同窗都告诉我,施永辉,你们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