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书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僧——《西游记》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浪漫主义神话小说,是我国著名作家吴承恩的代表作品,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以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拜佛取经为线索,以师徒合作、团结,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成正果结束全书。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

从《西游记》全书可以看到:唐僧是取经队伍中的精神领袖,西游故事是围绕唐僧遇到八十一难进行的,取经队伍的真正统帅是神通广大的悟空;猪八戒和沙僧是悟空的左右手,一个主要充当前锋—悟空降妖伏怪的帮手,一个主要担任后卫—唐僧的贴身随从,行、白马的看护者。师徒四人,虽有主次之分,但无论缺少谁,都是断然无法完成取经大业的。

看过电视剧《西游记》的观众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沙僧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形象,电视剧中给他安排了挑担的任务,主题曲中的“你挑着担”也就自然而然的让观众联想到沙僧。更重要的是,在电视剧中沙僧的镜头也都小异,就可以看出他每日做的事应该也都差不多,剧中他的台词更是少之又少,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等等之类的。从此,他挑着担子的敦实的背影、黝黑的面孔、粗大的手掌、木讷少言的表情、好脾气的憨笑,就成为他的招牌形象存在于老百姓心目中了;相比英雄形象,这个形象别有一种感染力。实际上,原著中的沙僧并没挑担的任务。唐僧收了沙僧为徒之后,他们仨是这样分工的:“老只管师父好歹,你和沙僧,专管行、马匹”——也就是说,猪八戒挑担,沙僧牵马。《西游记》中取经团出发的常见表述是:请师父出了门,上了马,八戒挑着担,沙僧拢着马,径投西路而去。最后佛祖的鉴定也是说猪八戒“挑担有功”,沙僧没有此功。

沙僧本是人,经过修行而得道,戍了仙,封为玉帝御前卷帘大将。后来,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玻璃盏,被贬到流沙河吃苦受罪。经观音的开导,他饭依佛门保护唐僧取经,最后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

沙僧在《西游记》中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虽然他没有悟空那样本领高强,也没有猪八戒那样好色、嘴馋而性格分明,同样,更比不上唐僧那样在取经集团中的核心作用。但是,沙僧用他的本分勤劳,用他的坚定执着,在取经事业上,发挥出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取经路上,沙僧是唐僧的挑夫和护卫,一路上一心一意,小心翼翼,尽职尽责,任劳任怨。

沙僧老成持重,忠于职守,舍命保唐僧的性格特征,却主要是通过他留守“后方”这种典型环境表现出来的。尽管沙僧没有悟空那无边的法力,打败仗多,打胜仗少,单枪匹马往往敌不过武艺高强的魔王妖精,但对交给他的任务,他总是勤勤恳恳,竭力尽心去完成。他留守“后方”前后有二三十次之多,每一次他都是听从盼咐,身不离唐僧左右。有一次,猪八戒去取水化斋未回,如果不是唐僧饥渴难忍,他不会轻易离开唐僧半步。就在他去寻找猪八戒之前,还先“稳了行囊,拴牢了白马”,和师父交侍了一句才走。可见,他是多么细心周到,和猪八戒毛毛躁躁,不负责任,没有坐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遇敌情,尽管他力薄势孤,却置生死于度外,毫不迟疑,掣宝杖朝妖魔当头便打,尽到他保护唐僧的微薄之力。当假行者把唐僧打昏在地,抢走了青毡包袱时,他又不怕疲劳,日夜兼程,几经周折去讨回包袱,所有这些情节,都恰如其分地突出了沙僧所独具的个性。

沙僧是西游四人中最名不见经传的一个,没有唐僧亲受观音册封的荣誉,没有悟空大闹天宫的伟绩,甚至当猪八戒身为天篷元帅统领八十万水军时,他也只是区区一个站殿的卷帘将军。沙僧一直踏踏实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象悟空那样好名,也不象八戒那样具有不泯的贪欲。当悟空去化缘,八戒

倒地大睡的时候,他只是静静地坐在师傅的身边,随时听候着师傅的指派;当遇到妖魔鬼怪时,他不能像大师兄那样降妖除怪,也不像二师兄那样圆滑世故和偶尔的灵光乍现,他只是守在师傅和行的旁边,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师傅遇难,悟空和八戒互相埋怨时,他则心急如焚、诚心劝告、竭尽所能帮助二位师兄救护师傅,当妖怪来袭,自己明知本领低微,也要挺身而上,一旦直接参加战斗,就绝不象八戒那样临阵脱逃。

取经故事里,沙僧与悟空、八戒前身都是妖仙,后又同皈依佛门、西去取经,同成正果,但性情却与两位师兄大不相同:老不改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秉性,见恶即除,逢妖必剪,虽服法门,依然无所畏惧,若不是观音暗授唐僧真言,勒之以紧箍咒,他何以会安稳地保唐僧去西天!花和尚八戒则是“五戒”不持,“六度”不守;取经路上牢骚满腹、心猿意马,每遇女色、富贵必丑态百出。而沙僧却任劳任怨地牵马挑担,不似悟空桀骜,也不象八戒耍滑;尤其是取经队伍部矛盾尖锐时刻,他寡言少语、不贬不褒,仿佛是个没有性格的空灵人。

他在取经全程几乎很少主动出手,总是甘心退后。但他的实际能力未必真低,自我意识更不见得那么菲薄。还是上面提到的真假美猴王这一回,沙僧看到六耳猕猴弄出冒牌取经团,他恶从胆边生,挥手就打死了假沙僧,这也是《西游记》中明确提到沙僧打死妖怪的唯一一次。须知“假行者”就是六耳猕猴,连悟空都打不过他,他率众猴来围,都能被沙僧冲出重围,可见沙僧功夫并不低。由此可见,沙僧为人谦卑,低调谦逊。

如果说悟空的取经图名不图利,八戒则图利不重名,而沙僧才是不为名利,一心皈依佛门。指望取经成功后能成为正果以赎前罪,因此不但毫无退悔,还曾三度劝说八戒。一次是师徒离开火云洞以后一个多月,三藏思乡心切,八戒深恐魔障凶高,灵山难达。他就勉励八戒: “且只捱肩磨担,终须有日成功也”;另一次是在四众离开比丘国后,三藏又兴思家之念,八戒亦觉路远难到,沙僧便劝八戒“只把工夫捱他,终须有个到之之日”;最后一次是当诸圣取得真经,来到通天河西岸,八戒再生退意,沙僧又劝他“休抱怨”。可见,沙僧对取经事业的执着和坚定一点不逊色于唐僧。

取经队伍最终能够顺利到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沙僧的功劳。每当路遇高山,唐僧心惊肉跳之际,他都巧言安慰;当悟空降妖遇挫之时,他会帮助出些主意;当取经队伍的人际关系出现危机时,作为好好先生的沙僧又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润滑作用。沙僧话少,给人讷言的印象。但只要形势所需,他的口才并不差,这一点,唐僧心里是有数的。悟空第二次被驱逐之后,唐僧遭假猴王抢去行关文,猪八戒要去花果山找人,唐僧劝阻了,说猪八戒不会说话,还是让沙僧去吧。取经人中他最理解也最体谅猪八戒的。他从行动上团结好耍小心眼的猪八戒。针对猪八戒的动辄闹“散伙”,他总是抓住猪八戒愚笨呆直而又自尊心很强的特点劝说。沙僧也曾这样劝猪八戒:“我说教你莫多话,多话的要先蒸吃哩!”“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钝腮,不要惹大哥热擦。且自换肩磨担,终须有日成功也。”取经人中他最尊重也最爱护悟空。取经人中最尊重也最爱护悟空的,也是沙僧。他知道悟空的横扫妖魔是为了保护唐僧与取得真经,所以,他总是想方设法协调好悟空和唐僧的关系。每当唐僧要念“紧箍儿咒”他就“苦劝”。沙僧一贯支持大师兄,又尽量不与二师兄摩擦,并且经常调解两个师兄的矛盾。他曾多次劝解两个师兄“莫斗口”(五十四回),“莫争讲”(五十六回)。他劝八戒少是非,多苦千,“不要惹大哥热擦”。(四十三回) 在通天河水下百十里处,八戒故意把行者一投,还要沙僧“莫管他死活’,沙僧却坚持:“不好,还得他来……若无他来,我不与你去”.悟空要八戒和沙僧抱黄袍怪的孩子去宝象城“激那怪来”,猪八戒不肯,埋怨大师兄“你但干事,就左我们。”沙僧认为“大哥说得有理”,邀八戒同往,八戒才和沙僧一起依计而行。(三十一回)猪八戒对取经失去信心,沙僧要他:“莫胡谈叉只管跟着大哥走。”(八十回)所以,沙僧并不是真的寡言少语、不善言辞,他更多的是懂得为人之道,可以说他的情商无疑在师徒四人中是最高的,这与他修炼的经历和工作经历密不可分。

沙僧的天性也是比较谨慎的。他自己讲他年轻学道的经验,就自称“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被流放流沙河的经历,又加倍地加深了他谨慎的性格特点。很多人都注意到那出名的情节:三打白骨精之后,悟空遭唐僧驱逐,眼见着悟空的脑袋被紧箍咒勒得像个“亚腰儿葫芦”,滚来滚去告饶。猪八戒在旁边唆嘴也就罢了,沙僧呢?也站立一边,一声不吭。这也说明的沙僧见机行事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