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的诗意及读后感
《观书有感》其一读后感
![《观书有感》其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3c5d9e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b.png)
《观书有感》其一读后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这首《观书有感》其一,初读时只觉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然而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渐丰,再读却有了更深的感悟。
诗中说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这看似在写池塘,实则是以池塘作比,来说明读书的道理。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书,各种各样的书都看,从童话故事到科幻小说,从古典名著到现代散文。
那时候看书,纯粹是被书中精彩的情节吸引,跟着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冒险一起成长。
就像走进了一个又一个全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惊喜。
记得有一次,我得到了一本《鲁滨逊漂流记》。
一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种种遭遇让我揪心不已,他的勇敢和智慧又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仿佛跟着他一起在荒岛上生活,一起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白天的时候,我会找个安静的角落,如痴如醉地读着;晚上,哪怕已经很晚了,我还是会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继续看。
那几天,我的世界里仿佛只有鲁滨逊和那座荒岛,其他的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了。
看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洗礼。
我明白了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要勇敢地去面对,要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战胜困难。
这就像是那方塘中的“源头活水”,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清澈和坚定。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接触一些更深奥的书籍,比如哲学、历史、心理学方面的。
一开始,读这些书真的很吃力,很多概念和观点都让我摸不着头脑。
但是我没有放弃,一点点地啃,一点点地琢磨。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多元化。
就像读历史书,通过了解过去的人和事,我明白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读哲学书,那些深奥的思考让我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多的思考;读心理学的书,让我更加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在与人相处时也更加得心应手。
《观书有感》其一读后感
![《观书有感》其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557db5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c.png)
《观书有感》其一读后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的这首《观书有感》其一,虽然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每次读来,都让我有新的感悟。
就说我自己吧,一直以来我都特别喜欢读书。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书并不多,可每一本我都视若珍宝。
那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捧着一本旧书,如饥似渴地读着。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书页上,仿佛那些文字都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那本已经被我翻得有些破旧的《安徒生童话》,是我的心头好。
每次打开它,我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我会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而落泪,也会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欣鼓舞。
我清晰地记得,当我读到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擦亮火柴,看到那温暖的火炉、美味的烤鹅和慈祥的奶奶时,我的心都揪了起来。
我仿佛能感受到她的寒冷、饥饿和孤独,眼泪忍不住就掉了下来。
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我能在那个时候出现,一定会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给她送去温暖和食物。
还有《小王子》这本书,它让我看到了一个纯真而美好的世界。
小王子游历各个星球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和爱情。
当小王子对那朵傲娇的玫瑰付出了时间和心血,那朵玫瑰就变得独一无二。
这让我想到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那些共同度过的时光让我们彼此在对方的生命中变得无比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读的书越来越多,从中国的四大名著到外国的经典文学,从诗歌散文到科幻小说,每一本书都像是一扇通向不同世界的门。
读《红楼梦》,我看到了大家族的兴衰荣辱,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读《巴黎圣母院》,我为卡西莫多的善良和爱而感动,也对人性的美丑有了更深的思考。
就像朱熹诗中所说的那半亩方塘,我的内心世界也因为这些书籍而变得开阔和清澈。
每一本书都是一股“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为我注入新的知识和感悟,让我能够以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让获取信息变得更加容易,但我始终觉得,真正静下心来读一本纸质书的感觉是无法替代的。
《观书有感》其一读后感
![《观书有感》其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66c86b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9.png)
《观书有感》其一读后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这首《观书有感》其一,初读时只觉文字简洁,意境优美,再读时,却仿佛有一道清泉在心中流淌,让我对读书和学习有了更深的感悟。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读故事书。
那时候,家里的书并不多,只有几本被翻得破破烂烂的童话集和一些简单的科普读物。
但对于我来说,那就是一个无比神奇的世界。
我还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一个亲戚家做客。
亲戚家的姐姐有满满一柜子的书,各种各样的,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站在那个书柜前,就像站在一个宝藏前一样,兴奋得不行。
姐姐看我这么喜欢,就借给我一本《小王子》。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一下子就被书里的世界吸引住了。
我仿佛跟着小王子一起离开了他的星球,游历了各种各样的地方,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
我看到了小王子对那朵玫瑰花的深情,也感受到了他在面对大人世界时的迷茫和困惑。
我读得入了迷,连吃饭都舍不得放下书。
妈妈叫了我好几次,我都只是随口应一声,眼睛还是紧紧地盯着书上的文字。
直到妈妈走过来,把书从我手里拿走,我才不情愿地坐到饭桌前。
但就算是在吃饭的时候,我的心里还是想着小王子的故事。
那几天,我完全沉浸在《小王子》的世界里。
我会因为小王子的孤独而感到难过,也会因为他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事情而哈哈大笑。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自己好像长大了一些,对世界和人性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从那以后,我对读书的热爱就像一团火一样,越烧越旺。
我开始到处找书读,学校的图书馆、街边的书店,甚至是旧书摊上,都有我寻觅的身影。
我读《三国演义》,仿佛看到了那个英雄辈出、战火纷飞的年代;读《水浒传》,感受到了梁山好汉们的豪情壮志;读《巴黎圣母院》,为卡西莫多的善良和爱而感动落泪。
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我发现自己的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就像朱熹诗中说的那半亩方塘,书就是那源头活水,不断地为我的心灵注入新的活力和智慧。
读书不仅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还让我学会了思考和理解。
朱熹观书有感(精选10篇)
![朱熹观书有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6856c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d.png)
朱熹观书有感(精选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朱熹观书有感(精选10篇)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
《观书有感》读后感200字
![《观书有感》读后感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f43876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a.png)
《观书有感》读后感200字《观书有感》读后感篇一《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小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刚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就被它那清新自然的画面感给吸引住了。
那一方小小的池塘,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清澈见底,天空的光和云的影子在水面上悠悠地晃动,就好像是在池塘里散步似的。
这就好比是我们读书时,刚刚翻开一本书,看到那些优美的文字,脑海里就像展开了一幅画卷。
我就想起我自己读书的经历。
有一次,我为了应付考试,去读一本历史书。
那时候,我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机械地背诵着那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完全没有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就像一个人站在那方池塘边,却只看到了浑浊的泥水,没有看到那美丽的天光云影。
可是,当我真正对历史感兴趣的时候,我开始主动去探索那些背后的故事,那些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
这时候,我才发现,历史就像那方清澈的池塘,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道独特的天光云影。
这也许就是朱熹所说的“清如许”的感觉吧。
那这股“源头活水”是什么呢?我觉得对于读书来说,就是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果没有这些,读书就变成了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就像一个池塘,如果没有新的水源注入,它迟早会干涸,变得浑浊不堪。
我曾经见过一些人,他们读书只是为了装装样子,整天抱着一本书,却什么都没读进去。
他们就像是没有源头活水的池塘,表面上看起来有知识,实际上内心是干涸的。
可是,有时候我也会想,这“源头活水”真的这么容易找到吗?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包围,想要保持一颗纯粹的求知欲的心,也许并不是那么简单。
比如说,我们在网络上读书的时候,常常会被一些弹窗广告或者其他无关的信息所干扰。
就像池塘的源头被一些垃圾堵住了一样,活水进不来。
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是放弃这个池塘,还是努力去清理那些垃圾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像守护那方池塘一样,守护我们的求知欲。
朱熹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说读书,我觉得它也在说人生。
观书有感 的大意
![观书有感 的大意](https://img.taocdn.com/s3/m/5843a44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7.png)
观书有感的大意
《观书有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写的一首诗词,以池塘为喻,表达了读书和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寓意读书要有源头活水,比喻贴切生动,富有哲理性。
全诗寓理于景,反映了诗人对知识和实践的深思熟虑。
其大意是: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这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
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正因为如此,池塘里的水才能够保持清澈,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而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读书,我们应该像这半亩大的方形池塘一样,始终保持对知识和实践的敏锐感和深度思考,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接受不同的思想,不断进步,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不断吸取新的养分,丰富我们的内心,提升我们的素质。
观书有感读后感
![观书有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3c17df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c.png)
《观书有感》读后感《观书有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诗人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抒发了对池塘美景的赞叹,进而表达了对知识之美的深深感悟。
这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池塘边,感受到了那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
诗人以池塘为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知识的深邃与广阔。
他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不仅是对池塘清澈的解答,更是对知识之美的赞美。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他以池塘的美丽景象来表达对知识的敬仰,鼓励读者不断求知,保持内心的澄明与开阔。
这种对知识的追求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积累,更是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
此外,这首诗还启示我们要善于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美好。
无论是清澈的池塘还是知识的美妙,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体会。
只有不断地探索与感悟,才能真正领略生活的真谛和知识的魅力。
总之,《观书有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知识的美丽与力量。
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我相信这首诗将会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不断前行,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观书有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读完之后,我深深地被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道理所打动。
这首诗通过描绘池塘水清可鉴的景象,引出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
这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才能保持内心的清澈明亮,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同时,这首诗也让我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正如诗中所说,“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才能在人生的航程中畅行无阻。
此外,这首诗还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观。
诗人认为,人生不应该被困在狭窄的池塘中,而应该像宽阔的河流一样,接纳各种水源,不断壮大自己。
这种豁达的人生观让我更加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和机遇。
总的来说,《观书有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它让我认识到了学习、实践和豁达人生的重要性。
读完这首诗后,我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更加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同时也更加豁达地看待世界的各种变化。
观书有感注释和译文
![观书有感注释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f3f015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3.png)
观书有感注释和译文
《观书有感》是一首描绘读书体验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对书籍的热爱以及读书带来的心灵感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注释和译文,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作品。
注释:
1.观书有感:观察书籍,产生感悟。
2.纸上得来终觉浅:指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总觉得不够深入。
3.绝知此事要躬行:深刻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亲自实践。
4.水滴石穿:比喻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够达到目标。
5.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不放弃。
译文:
阅读书籍,我有所感悟,
从纸上得来的知识终究觉得浅薄。
深知要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
必须亲身实践,方得真知。
水滴不断滴落,终将穿透石头,
锲而不舍地努力,终会成功。
读书也是如此,
持之以恒地钻研,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
通过这首诗,诗人告诫我们读书不仅要获取知识,更要付诸实践,才能真正领悟书中的智慧。
读朱熹观书有感的观后感
![读朱熹观书有感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83e2fb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e.png)
读朱熹观书有感的观后感篇一读朱熹观书有感的观后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这首《观书有感》,读来真是让人思绪万千。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就是一首简简单单的诗,讲了池塘水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
但我觉得,这其中蕴含的道理可深了去了!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可不就像这池塘嘛!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吃老本,不学习新的知识,那脑袋里的“水”不就变得浑浊不堪啦?我曾经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成绩还不错,就有点飘飘然,不再认真看书、做题。
结果呢,后面的考试成绩一出来,那叫一个惨不忍睹!我当时就懵了,这是咋回事啊?后来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没有“源头活水”嘛!可能有人会说,哎呀,学习多累啊,干嘛要一直学?我想说,这想法可不对!学习虽然辛苦,但当你掌握了新知识,解决了难题,那种成就感可不是能轻易得到的。
就像池塘里的水因为有了活水变得清澈明亮,我们的大脑因为有了新知识也会变得更加聪明灵活。
想想看,如果我们一直不学习,就像那没有活水的池塘,慢慢地干涸、发臭,多可怕呀!所以,为了让我们的“池塘”永远清澈,就得不断地引入“源头活水”,不停地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篇二读朱熹观书有感的观后感朱熹的《观书有感》,初读时,觉得不过是描绘了一方池塘,再读,却品出了无尽的深意。
这半亩方塘,多像我们的内心世界啊!有时候,我们的内心就像那平静的池塘,看似清澈,但若没有新的思想、新的感悟注入,也会变得沉闷、无趣。
我觉得吧,生活中很多人就像没有活水的池塘。
他们日复一日地过着同样的生活,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人生,难道不可悲吗?就说我自己,以前总是害怕尝试新的东西,觉得维持现状就挺好。
可是,后来我发现,这样的想法简直太愚蠢了!世界在不断变化,我如果不跟着改变,不吸收新的知识和观念,那不是要被淘汰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诗句简直就是在敲打着我的脑袋!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我们的内心是不是有“源头活水”?我们是不是在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有个人一直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意出去闯荡。
读朱熹《观书有感》读后感
![读朱熹《观书有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c5d071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c.png)
读朱熹《观书有感》读后感《读朱熹〈观书有感〉读后感篇一》朱熹的《观书有感》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读书、对知识、对生活感悟的新大门。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初读这首诗,感觉就像是在描绘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那小小的半亩方塘,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天空的光和云的影子在水面上晃悠,美极了。
可是,这诗哪是只在说池塘啊。
这池塘就像我们的脑子,也许平时看着就那么大点儿地方,但里面却能装下那么多东西,就像那“天光云影”。
我就想到自己读书的时候,有时候觉得脑子就像那浑浊的池塘,懵懵懂懂的。
比如说,以前我读历史书,那些朝代更替、人物关系,就像一团乱麻在我脑袋里搅和。
那时候我就想,为啥那些学霸就能把这些东西弄得清清楚楚呢?后来我明白了,就像诗里说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知识就像是那池塘的源头活水啊。
我开始找各种方法去学习历史,看纪录片、听讲座,就像给我的小池塘引入了新的水流。
慢慢地,我脑袋里关于历史的那片小天地开始变得清澈起来,那些乱麻一样的东西也开始条理清晰了。
我还想起有一次参加知识竞赛,当时准备的范围特别广,感觉自己就像个干涸的小池塘,啥都缺。
但是没办法啊,只能拼命地往里面灌水,看各种资料,向老师同学请教。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艰难地挖渠引水。
等到竞赛的时候,发现很多知识在脑子里都能自如地调动起来,就像那池塘里的水在欢快地流淌,能倒映出各种美好的“天光云影”。
这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读书学习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儿,就像池塘要是没有持续的活水注入,很快就会变得浑浊不堪。
我们的脑子也是一样,要是停止了吸收新的知识,就会变得僵化,就像一潭死水。
这诗让我明白了,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儿,得不断地找那源头的活水,才能让自己的脑子一直保持清澈,能装得下更多的东西。
这诗就像一位智慧的老者,在我耳边轻轻诉说着这个朴素却又深刻的道理。
我现在就想啊,我得好好守护我这小池塘,不断地引入活水,这样才能在知识的天地里畅游得更远呢。
观书有感 读后感
![观书有感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7ab33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a.png)
观书有感读后感
以下是《观书有感》的读后感: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哲理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池塘水的清澈,比喻读书的感悟和启示。
诗的前两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描绘了一方半亩大小的池塘,池水清澈如明镜,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在其中共同徘徊。
这形象地比喻了书籍如同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世间万物,展现出丰富的知识和智慧。
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则是诗人的思考和感悟。
他自问池水为何如此清澈,答案是因为有源头不断地输送活水。
这暗示了读书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思维保持清晰和活跃。
读完这首诗,我深受启发。
它让我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书籍就像那源头活水,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智慧和启迪。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行。
这首诗也让我体会到了思考的力量。
诗人通过对池塘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关于读书和学习的深刻道理。
这让我明白,在生活中我们
也应该善于观察和思考,从身边的事物中汲取智慧。
诗中的比喻和意象生动而贴切,使我对诗歌的表达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这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观书有感》这首诗让我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它鼓励我要不断学习,不断追求知识的更新和思维的进步。
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和力量。
《观书有感》其一读后感
![《观书有感》其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064444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e.png)
《观书有感》其一读后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的这首《观书有感》其一,短短几行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每次读来,都让我有新的感悟。
就说我自己吧,我特别喜欢读书。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书并不多,能找到一本有趣的书,那简直就是如获至宝。
有一次,我在奶奶家的旧箱子里翻出了一本泛黄的《十万个为什么》,那书的封面已经磨损,纸张也有些发脆,但我却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
我捧着那本书,找了个安静的角落,一屁股坐下来就开始读。
当时正值夏天,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身上,可我完全顾不上热。
我沉浸在书里的世界,被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和奇妙的答案深深吸引。
比如“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为什么月亮有阴晴圆缺”,每一个问题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之门。
我一边读,一边想象着那些遥远的星辰和神秘的宇宙,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和它们一起遨游。
那本书里的文字并不华丽,甚至有些图解都已经模糊不清,但它却给了我无尽的乐趣和知识。
我读得入了迷,连奶奶叫我吃饭都没听见。
当我终于合上那本书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而我却感觉自己的内心像是被点亮了一盏明灯。
从那以后,我对读书的热爱就一发不可收拾。
我开始到处搜罗各种书籍,从学校的图书馆借,跟同学交换着看,甚至跑到镇上的小书店里蹭书读。
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新的朋友,带着我走进不同的世界,体验不同的人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读的书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有充满奇幻色彩的小说,有蕴含深刻哲理的散文,有记录历史变迁的传记,还有让人脑洞大开的科幻作品。
每一本书都像是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多姿多彩。
就像朱熹诗中说的那半亩方塘,书就是我的那方池塘。
每一本书里的知识、思想、情感,就如同那清澈的池水,映照着天光云影。
而我在这方池塘里畅游,不断地汲取着营养,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和净化。
我也曾经遇到过一些读不懂的书,或者读起来很枯燥的书。
但我总是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就像那方池塘,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就会变得浑浊、干涸。
读朱熹的观书有感的读后感300字
![读朱熹的观书有感的读后感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66e014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b.png)
读朱熹的观书有感的读后感300字《读朱熹的〈观书有感〉有感》篇一朱熹的《观书有感》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读书和知识探索的新大门。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几句诗看似在描写一个池塘的清澈景象,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每次读到这首诗,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的那口小池塘。
那池塘不大,也就像诗里说的半亩左右吧。
夏天的时候,水面就像一面镜子,周围的树木、天上的云朵都映在里面,真的是“天光云影共徘徊”。
那时候我就觉得这池塘特别美,可从没想过它跟读书有啥关系。
现在想来,这池塘之所以清澈,是因为有活水注入,就像我们读书一样。
如果我们不持续学习新的知识,我们的思想就会像一潭死水,变得浑浊、腐臭。
也许有人会说,读那么多书有啥用啊?还不如多挣点钱实在呢。
哼,这种想法可就太肤浅了。
你想啊,没有知识的武装,你挣钱能挣得长远吗?就像一个没有源头的池塘,迟早会干涸的。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已经懂得够多了,就停止了学习新知识。
结果呢,在工作中遇到新的问题时,我就像个无头苍蝇,完全不知所措。
那时候我才意识到,知识就像那源源不断的活水,一旦断流,我就失去了应对变化的能力。
这首诗还让我想到了现在的网络时代。
信息就像潮水一样涌来,可是其中有很多都是没有营养的“浑水”。
我们要像那方塘一样,有筛选的能力,只让清澈的、有价值的知识流入我们的脑海,这样我们的思想才能保持清澈。
朱熹这首诗真的是太妙了,短短几句,就让我对读书这件事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像那方塘不断注入活水一样,不断地读书学习,让自己的思想永远保持清澈和活力。
不然的话,我不就成了那干涸的、浑浊的臭水塘了吗?这可不行啊!《读朱熹的〈观书有感〉有感》篇二《观书有感》,嘿,这诗可有点意思。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初读的时候,我就想,这朱熹咋就对着个池塘大发感慨呢?我就琢磨啊,这池塘就像我们的大脑一样。
古诗《 观书有感(其一)》翻译及读后感
![古诗《 观书有感(其一)》翻译及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4eab1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3.png)
古诗《观书有感(其一)》【宋】朱熹翻译及读后感
《观书有感(其一)》是宋代文学家朱熹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翻译及读后感:
原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翻译:
半亩的方形池塘,一面明亮的镜子展现开阔,天光与云影一同徘徊。
我问这渠道为何如此清澈明净?因为有源头的活水源源而来。
读后感: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明净的景象,通过对方塘、鉴水、天光、云影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清新、明净的美感。
半亩方塘如同一个小小的天地,一面鉴水展现出天光和云影,使整个场景显得宁静而深远。
作者以此景引发对清澈水源的思考,问渠道为何如此清如许?这是一种对自然清新之美的赞美,也表达了对纯净、清澈事物的向往。
“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更是深刻,它不仅仅是对清水源的感慨,更是对事物源头、本源的思考。
作者通过这样简练的文字,传达了对纯真、清澈、源远流长之美的追求。
整首诗简洁而有力,给人以一种宁静、淡然的感觉。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作者引发人们对清新、纯净、源远流长之美的深思,使人在繁杂的世界中找到一份清澈宁静的心灵寄托。
《观书有感》其一读后感
![《观书有感》其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260635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3.png)
《观书有感》其一读后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短短几行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每次读起它,我都会陷入深深的思考,同时也会回想起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就拿我前段时间学游泳的事儿来说吧。
我一直都挺怕水的,总觉得在水里没法呼吸,没有安全感。
可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们一个个在水里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心里那个羡慕劲儿啊,别提了!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学会游泳。
刚开始的时候,那真是状况百出。
我站在泳池边,脚刚碰到水就缩了回来,心里不停地打鼓:“这水咋这么凉啊!”教练在旁边一个劲儿地鼓励我,我才哆哆嗦嗦地下了水。
教练先教我憋气,这可把我难坏了。
我把头埋进水里,还没到两秒就赶紧抬起来,“咳咳咳”,呛得眼泪都出来了。
我心里那叫一个郁闷:“咋别人憋气就那么轻松,到我这儿就这么难呢?”但我也没放弃,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慢慢地,我能憋个五六秒了。
接下来是学动作,什么划水、蹬腿,看着教练做起来轻松得很,可轮到自己,那手脚就跟不是自己的似的,完全不听使唤。
不是胳膊划水的幅度不够,就是腿蹬得没力气。
游了没几下,就累得气喘吁吁。
有一次,我好不容易觉得自己动作协调了一些,想试着游一段距离。
结果游着游着,突然感觉身体往下沉,心里一慌,手脚乱扑腾,“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水。
那滋味,真不好受!当时我就想:“算了算了,这游泳也太难了,我怕是学不会了。
”可回到家,我静下心来想想,这学游泳不就跟朱熹诗里说的那半亩方塘一样嘛。
想要在水里畅游,就像方塘想要一直清澈,都得有“源头活水”。
我要想学会游泳,就得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改进动作,不能因为遇到点困难就打退堂鼓。
于是,我又鼓起了勇气,继续去泳池“奋战”。
一次次地憋气,一次次地练习动作,我逐渐找到了感觉。
终于,有一天,我能自己游完一个单程了!那一刻,心里的喜悦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现在回想起来,学游泳的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朱熹这首诗的含义。
观书有感的诗意(优秀7篇)
![观书有感的诗意(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2496f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7.png)
观书有感的诗意(优秀7篇)观书有感的诗意篇一《观书有感》是南宋诗人朱熹的作品,这是一首将自然风景比喻成读书道理的名诗。
诗人通过方塘来暗喻自己读书时的感悟和理解,要每天学习新的知识,并思索其来龙去脉,追寻知识的源头才算是真正的读书。
全诗原文如下: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的意思是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清澈见底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白云,阳光倒影,在水面上相互交融,为什么池塘会这么清澈呢?原来是因为那源头的活水源源不断。
这句诗第一句表面上写的是池塘的清澈,实际上是写在读书时要学的清楚明白不能一知半解,第二句是说人要心灵干净纯洁,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来获取新的知识,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新的创作灵感。
诗人借着描写池塘来表达了自己读书的感悟。
观书有感的诗意篇二1(其一)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
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1653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
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它事实上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一块半亩的方型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活水与读书融合了。
观书有感其二读后感
![观书有感其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697165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7.png)
观书有感其二读后感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以其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意境,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思考与启迪。
其中的第二首:“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更是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让我在阅读之后,感触颇深。
这首诗初读起来,仿佛只是在描绘江边的景象和船只的行驶状态,但细细品味,便能体会到其中深刻的哲理。
“昨夜江边春水生”,简简单单的一句,为我们展现了春天江水上涨的画面。
春水的到来,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这让我联想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如同春水般的力量,它们可能是时代的发展潮流,可能是社会的进步趋势,也可能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阶段。
“艨艟巨舰一毛轻”,形象地写出了原本沉重的大船,在春水的浮力作用下,变得轻盈起来。
这不禁让我思考,我们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是否也能找到这样一种助力,让原本艰难的事情变得轻松一些?也许,这种助力就是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人脉的拓展,又或者是心态的转变。
当我们拥有了足够的准备和条件,那些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或许就能变得触手可及。
“向来枉费推移力”,这一句充满了反思和感慨。
回想过去,我们可能都有过盲目努力、蛮干硬拼的时候,结果却事倍功半。
就像在江水未涨时,拼命地去推动那沉重的大船,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却收效甚微。
这让我明白了,方向和方法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和策略,再多的努力也可能只是徒劳。
“此日中流自在行”,则给人一种豁达、通畅的感觉。
当春水来临,大船得以在江水中自在航行,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境界。
它告诉我们,当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抓住了合适的时机,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顺风顺水,达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从这首诗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顺势而为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急于求成,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强行推动事情的发展,但往往效果不佳。
其实,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周围的环境,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等待合适的时机,借助有利的条件,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观书有感读后感结尾
![观书有感读后感结尾](https://img.taocdn.com/s3/m/20b5405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b.png)
观书有感读后感结尾《观书有感读后感》篇一《观书有感读后感》朱熹的《观书有感》,初读时觉得不过是一首简单的诗,可越品越觉得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就像一坛老酒,越陈越香。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诗描绘的场景就像一幅清新的水墨画在我眼前展开。
那小小的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般澄澈,天空的光和云的影子在水面上悠悠晃动。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宁静的小池塘,周围是青葱的草地,偶尔有几只小鸟飞过,叽叽喳喳地打破这份宁静。
从这诗里,我联想到了读书。
也许读书就像这方塘一样,想要清澈见底,就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
以前我读书总是囫囵吞枣,读一本丢一本,知识就像零散的碎片在我脑袋里漂浮,没有形成系统。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知识竞赛,本以为凭借自己之前读过的那些书能够应付自如,可没想到一到场上就懵了。
那些题目看似熟悉,却又回答不上来。
就像那方塘,如果没有源头的水注入,很快就会变得浑浊干涸。
从那以后,我开始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文学名著、科普知识、历史传记等等。
这就像给我的知识方塘注入了活水。
我感觉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了,看问题也更加全面。
有时候和朋友们聊天,我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就像方塘里倒映着天光云影,多姿多彩。
可是,有时候我也会疑惑,是不是读的书越多就越好呢?我觉得吧,也不尽然。
就像这方塘,如果只是一味地注水,而不懂得清理塘中的杂物,水也会变得浑浊。
读书也是一样,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还要注重思考和吸收。
这诗还让我想到了我们的生活。
生活中如果没有新的元素注入,就会变得平淡无奇,像一潭死水。
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技能、结交新朋友、尝试新事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像那方塘一样清澈而充满活力。
这《观书有感》啊,真的就像一位智者在我耳边轻轻诉说着读书和生活的真谛。
读了这首诗,我算是明白了,无论是读书还是生活,都得有那股子不断追求新事物的劲儿,不然就只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
观书有感其一读后感600字
![观书有感其一读后感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e3409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3.png)
观书有感其一读后感600字
观书有感其一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它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领悟。
下面是我对该诗的读后感:
首先,该诗描绘了池塘在源源不断流淌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美好。
这种美好的景象不仅让人感到愉悦,同时也启示我们读书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
其次,该诗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通过描述池塘中的水被引入到半亩方塘中,作者暗示了读书可以带来新的境界和视野。
半亩方塘虽然不大,但是它却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这象征着读书可以让人拥有无限的知识和智慧。
此外,该诗还表达了读书的自由和愉悦。
池塘中的水是自由的,它没有任何限制和束缚,而读书也是如此。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自由地探索世界,了解不同的思想和文化,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读书也可以带来愉悦和享受,它可以让我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最后,该诗启示我们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池塘中的水是流动的,它代表着不断变化和进步。
同样地,我们也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不断地探索新的领域和知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迎接更多的挑战和
机遇。
总之,观书有感其一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它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深刻感受和领悟。
通过描绘池塘的景象,该诗启示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美好时光,多读书、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该诗也强调了读书的自由和愉悦,鼓励我们勇敢地探索世界,不断成长和进步。
柳公权书《观书有感》
![柳公权书《观书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c8d38c8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f.png)
柳公权书《观书有感》柳公权是唐代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古朴典雅,尤其擅长行书,被誉为"楷书行草之祖"。
他的作品以飘逸自然、流畅秀丽而著名。
《观书有感》是他的一篇随笔作品,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相关参考内容。
柳公权在《观书有感》一文中,以自己入山寺偶得一本佛经为切入点,写出了他本人对书籍的赞美与思考。
他在文中写道:“虽寸长人意气,吾生书偏多。
海不才,陋于青云之上。
然此中书地广大,灵气所注,千秋状于纸上,良馀气从中壯。
“从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柳公权对书籍赋予了极高的价值,他认为书籍是容纳知识和心灵的媒介,具有无限的力量和意义。
柳公权在文章中进一步展开对书籍的赞美,他写到,“离置末席,群书共盈床。
悫(qù)志之所苦,一夫之所爱。
“这句话表达了文人对书的热爱之情,也点出了书籍带给人们的宁静与欢乐。
他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书籍,形成了一片书的海洋,成为他心灵的寄托和享受。
接下来,柳公权转而写到了他眼中的书籍之美:“书者,博览楼阁所言,万物之精精存焉。
凡有文章之士,胸中多书之格,智慧神明,举世无人敌。
”这里柳公权强调了阅读们多书的重要性,将书籍与智慧相联系,强调了书籍对于智慧和学识的塑造作用。
他认为读书不仅要懂得读,更要能够从书中获取灵感,开拓思维,培养智慧。
柳公权并不局限于书籍的功能性,他将书籍与人的情感与精神相联系:“吾所滞虑,名利益骄傲,悉各释却。
盈室以书者,立即开心,离烦世事,获神仙之乐。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柳公权认为书籍具有治愈心灵的作用,可以带给人们快乐和美好的体验。
最后,柳公权结尾时用了一句颇有深意的话:“良馀气从中壮”。
这句话中包含了他对书籍的希望与期待,他希望读书不仅能够获取知识和智慧,还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滋养和升华。
总的来说,《观书有感》是柳公权对书籍的一篇赞美之作。
他在文章中赞美了书籍的价值和意义,将书籍与智慧与情感紧密结合,强调了书籍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心灵的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书有感的诗意及读后感
《观书有感二首》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以下是XX搜集并整理的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观书有感的诗意及读后感
六年级上册我们学了一首诗,名《观书有感》是南宋教育家朱熹写的。
这首诗是由读书生发的感想。
这篇诗通篇以暗喻的手法,将读书后的感想化为生动隽永的形象,既富于理趣,又充满诗情。
夜深了,轻风抚摸着方塘边到竹林。
朱熹步行来到了方塘边,凝视着只有半亩大的方塘,但水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他想;池塘里的水为何如此清澈呢?他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源头,正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想到这里,朱熹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首小诗——《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是呀!自己的心智不就像明镜般的方塘一样,清澈明净。
人需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观书有感的诗意及读后感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
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
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