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评价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评价的三个“转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发展性评价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评价的三个“转变”摘要:新课程改革期望教育评价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本文提出在发展性评价理念指导下,以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个体差异,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克服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的弊端,实现作业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功能、评价形式等三个方面的转变,提高作业评价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发展性评价评价主体评价功能评价形式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2.109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不仅要学习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概率统计、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掌握基本思想方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而主要方式是通过数学作业这一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来完成的,因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数学方法和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形式,因此教师对作业评价就至关重要。

如何才能正确而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作业呢?笔者经过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认为其关键在于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结合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评价手段,使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既反映学生全程学习结果又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这也就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指评价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
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要提高高中数学作业评价的有效性,必须克服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的弊端,运用发展性评价,实现作业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功能、评价形式等三个方面的转变。

1 作业评价主体的转变——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是教师“权威”的象征。

学生学习情况的对与错,好与坏均是教师一“言”定音。

学生处于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

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应该是参与活动的全体对象的代表。

因此,作业的评价者应该不仅仅是教师,而是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共同体。

共同参与学生作业的辅导和评改,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1.1 学生自我评价
一直以来学生都是作为被评价者的身份,没有选择权和解释权。

实际上,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拥有自己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最丰富的信息,对自己的表现最有发言权,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想要学生真正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把评价权力真正交给学生。

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作业。

让他们先给自己打分,然后再交作业,以锻炼自我评价能力。

同时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份记分册记录作业成绩。

作业成绩可为分自评和教师评分两栏,由学生自己记录,及时评价,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评价来提高自己。

1.2 学生互评
新课程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活动,由4-6名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互相批改作业,并要求批改者签上姓名,以备老师检查和做题者查询。

事实证明,批改作业的同学在批改中一丝不苟,他们力争做到步步有据,条条有理;而学生拿到自己被别人批改的作业,也会认真检查校对,一旦发现问题,便会找批改者提出质疑;对于批改作业完成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则应该及时进行辅导,使人人能顺利过关。

这种学生互评的作业批改方式,能够很好地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寻求疑问及改正错误。

既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是对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1.3 家长参与评价
新课程改革倡导多样化的作业活动,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这类型作业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人与杜会的协调合作能力等。

当家长直接参与这类学生活动时,能够获得丰富的评价信息,可以根据对活动过程的了解和教师提供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如果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场所是校内或校外其他场所,家长没有直接参与,家长也可以利用在家里与孩子的交流中获取重要信息,了解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如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求知欲等,对孩子变化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2 作业评价功能的转变——淡化甄别功能,强调促进与发展
传统的作业评价以批改为主要方式。

批改作业主要是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非对即错”,“只见分数不见人”,以对错为主要依据,甄别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发展性评价以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将着眼点放在被评价者的未来。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作业评价功能应重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

教师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

当学生有巧解、妙解及灵活答题时,即在题边加以“肯动脑筋”、“富有创造”、“你很聪明”、“解法巧妙”等简明评语或笑脸符号,用这种个性化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成果的喜悦;当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可把小“×”改成“想一想”、“验算一下”、“?”等批注,引导学生寻找错误的原因,有的放矢,及时更正,引以为戒;当学生忽视作业书写、格式时,可画个哭脸符号或写上“你看,多不该出现的错误,真可惜!下次一定要注意!”等简短而富有情感的色彩评语。

实践证明,比起冷冰冰的“√”或“×”,这些简明而富于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和作业都“活”了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温暖,大大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善自我,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 作业评价形式的转变——由“单一化”向“多向化”发展
传统的作业,一般是学生完成后,统一上交后批改。

据调查,由于高中学生作业繁重,许多学生会选择抄袭同学的作业以应付作业
检查,这样一来,教师批改作业反馈的结果就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及教学的改善。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发展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主张应根据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不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被评价者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被评价者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显而易见,单一的“全批全改”批改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对个体差异的关注,我们应灵活选用不同的作业批改形式。

3.1 当堂巡视批阅
利用新授课剩余时间,教师布置课本本节配套习题或课堂小测验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公布正确答案。

在学生课堂练习与当堂小测验过程中,教师在当堂巡视批阅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或解答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优先给予批阅与分析讲解;对答题正确或答题方法能另辟蹊径的学生及时鼓励和表扬。

3.2 分层评价。

教师可以在一个单元教学结束时通过“形成性测验”对学生进行测试,根据结果将学生分为“合格”和“需努力”两个层次。

教师在作业布置上可以设置分层作业并进行分层批改,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关注。

对基础较差的“需努力”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尽量从作业中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激励性评价,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基础较好的“合格”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勉励他们戒骄戒躁,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上下功夫,提高锻炼数学思维的多样性和变通性。

3.3 随机面批
面批即教师与学生就作业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这种方式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帮助,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做出个性化的诊断,提出最恰当的改进措施,这是借助其他介质进行评价的方式不可替代的。

由于学生多,教师工作量繁重,每次作业都对所有学生进行面批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时可以采取随机抽查面批的形式。

当然,使用评价形式,“随机”并不是真正的随机或者是随意,有必要事先安排一个检查顺序,尽可能地在一段时间内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避免遗漏,做到公平而不随意。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作业评价是改革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在发展性评价理念指导下,以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个体差异,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提高作业评价的有效性,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种积极向上、民主宽松的气氛,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杨慧.关于学生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
[3]陆超群.高中数学作业批改情况的调查分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2).
[4]刘志军.论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j].学科教育,2003,(1).
作者简介:黄福裕,广西北海市第九中学,广西北海 536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