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雄甘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雄甘地”教学设计

许连生(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特级教师)

【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圣雄甘地》一课属于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觉醒先驱”部分。《课标》要求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本课设计在完成《课标》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侧重对甘地本人的挖掘,其中更突出对甘地活动和思想的挖掘。甘地的思想(又被称为甘地主义)内涵广泛,包括哲学思想、政治理想、经济思想、斗争策略等内容。

“非暴力思想”对当代中学生仍然有一定的学习价值,因为其中高于政治理想(民族独立、自由)之上,对大爱的追求(民族和解、感化敌人等)是年轻一代生活哲学中所欠缺的;既抗争又妥协的斗争策略也是当今年轻一代生活哲学中所欠缺的。

2.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对中外历史知识有一定的储备,他们对印度文化有一定了解。他们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高一对政治、经济模块有系统的学习,能够正确理解政治、经济、思想的相互关系。他们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特定的情景里能够初步理解比较难懂得哲学思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相关知识了解甘地一生的主要活动;

2.通过体验相关活动感受甘地思想的精深与人格的伟大。

【教学重点】解读甘地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教学难点】

1.从历史的角度理解甘地的非暴力思想;

2.正确领会甘地非暴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新课程下的讲授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3分钟)

教师:投影《甘地像》

设问:你从老人的眼中看到的是什么?

预想结果:爱。

思维引领:我个人更多地看到的是爱。圣雄甘地心中有大爱,他又用爱的方式去追寻爱。就让我们追寻甘地的足迹,感受圣雄大爱。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凝练主题。

环节二:抗争(20分钟)

1.青年时期参加反对种族歧视斗争

教师:投影一组图片,结合图片讲述甘地青年时期的斗争活动。

①身--英国求学--南非工作

②与反抗种族歧视斗争

③暴力思想形成

设计意图:给后面高潮阶段铺垫预热。让学生理解伟大思想形成是有其历程的。

过渡:20世纪初甘地回到印度,他依然感受到殖民统治的残暴。

2.中年时期领导人民用非暴力的方式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①英国残酷的殖民统治

播放英国殖民军队屠杀印度人民的视频(节选影片《甘地传》)。

设问:你有什么感受?预想结果:残忍。

再问:你认为民众为什么不还手?预想结果:惧怕殖民者的残暴。

思维引领:他们信奉甘地的非暴力理论,“你不还手真理和神就站在你一边。”

设计意图:在特定的历史氛围里感受人物活动,理解非暴力斗争的真谛。

②印度人民的非暴力抗争

投影非暴力斗争的资料,播放自制海盐运动中非暴力抵抗视频(节选自影片《甘地传》。

设问:你对这段视频你又有什么感受?

预想结果:印度人民很勇敢或者殖民者很残暴又或者印度人很傻。

再问:你怎样理解印度人民的非暴力抗争?

预想结果:

结果一:非暴力斗争是一种智慧的斗争,因为它用小的牺牲赢得大的胜利。

结果二:非暴力斗争是一种愚蠢的斗争,放弃自卫换不来殖民者的妥协和让步,相反会造成人民的牺牲和痛苦。

思维引导:

从政治层面上讲“非暴力”是一种斗争策略,它是一种对残暴统治的和平斗争。它可以给统治者在经济、政治乃至道义等各方面造成巨大压力,迫使统治者做出让步,最终实现斗争目标。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它可以使斗争成本降到最低。

从哲学和道德层面上看“非暴力”是体现着以友爱为核心的思维方式。用行为去感化他人,最后赢得他人理解是常用的行为模式,争取自己的利益但也不想伤害他人是他们的理想。我认为其中蕴含着的爱是一种大爱。

设计意图:非暴力思想是本课的难点与精华。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做铺垫,为感悟非暴力做铺垫;用师生对话、小范围讨论、教师的思维引领逐步提升学生的认识高度。这种用材料营造情境、用思维互动激活智慧、在教师引领下的“小坡度提升”策略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难懂的理论问题。

③斗争胜利

投影资料印巴分治的图片资料,介绍印度人民赢得民族独立的情况。设计意图:结合投影资料介绍印度人民胜利成果,简洁明了,效率高。

环节三:和解

过渡:投影图文资料,介绍印度的多民族、多教派国家状况。

1.教派冲突不断

投影图片,结合图片介绍教派冲突情况。

2.调节教派冲突

投影图片,结合图片介绍甘地为民族和解调节教派冲突。

70多岁的甘地为弥合教派分歧、消除民族矛盾奔走各地,付出了极大艰辛,他用爱去感化同胞,放弃暴力,走向和解。1948年国内三大教派签署和解协议。

3.甘地遇刺身亡

投影图片、播放视频,介绍甘地遇刺身亡情况。

设问:看到这悲壮的一幕你有什么感受?

预想结果:痛心、不解。

思维引导: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很多:坚持、伤痛甚至生命。善良的努力有时候也不一定被所有人理解,被所有人接受。

环节四:遗产(6分钟)

过渡:甘地离我们而去已有几十年了。他给印度人民留下的政治遗产是民族独立。他给人类留下的精神遗产也是博大精深,很多东西不是我们常人所能理解的。今天我们抛开教材、不谈局限,我带着大家解读一下甘地的思想。

遗产:投影文字资料,结合文字资料介绍甘地留给我们的遗产。

概括起来说。一个理论:甘地主义;一种力量:道德感化;一种策略:崇尚非暴力又不能拘泥于非暴力。一个启示:非暴力具体到日常生活就是尊重和宽容他人。

设计意图:对抽象难懂的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是最佳策略;引导学生崇敬古人,敬畏先哲。

环节五:结束(6分钟)

1.播放安放甘地骨灰的视频,结合资料讲述。

非暴力的思想随着甘地的离去逐渐被人们淡忘,但是对爱的追寻、对善的追寻、对美的追寻不会停步,因为人类需要它们。

2.带领学生朗诵泰戈尔的诗。

【作业】(1分钟)

以组为单位以“甘地与非暴力”为主题制作一个留给后人的时间囊,相约50年后可以打开。

题目:《孩子们,我想对你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