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学家及其个人贡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1.应用力学: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 ,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 ,与郭 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2.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 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 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 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概念。 3.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 为主要研究对象。 4.物理力学: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 驱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 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 高压的新领域。 5.系统工程:钱学森不仅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
斯蒂芬· 威廉· 霍金:英国剑桥大学应 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 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 家,是当今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 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 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著 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 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 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 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 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 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 加黑洞的面积不减。这很自然使 人将黑洞的面积和热力学的熵联 系在一起。
• 一位屈居于6平方米小屋的数学家,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 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 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 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 辉煌。在上世纪50年代,陈景润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 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 要改进。上世纪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 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陈景润还在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 理、尖端技术和人类密切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 探讨。他先后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了科学论文70余篇,并 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算术级数中的最小 素数》、《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 乘积之和》、《哥德巴赫猜想》等著作,曾获国家自然科 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 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 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66年发表 《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 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 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 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这项工 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 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中国 发表纪念陈景润的邮票。紫金山天文台将 一颗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以此纪念。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 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 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世界级的数学大师、 美国学者安德烈· 韦伊(André Weil)曾这 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 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 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 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 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 学季刊》主编等职。
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 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 6.系统科学: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7. 思维科学: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 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noeticscience)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 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
• 《袁隆平》-内容提要
附录:电影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充满坎坷的研究 道路上奋力跋涉,把绿色的梦想书写在大 地之上;在布满荆棘的实验丛林中踯躅前 行,呕心沥血。历经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 为生命中弥足珍贵的杂交水稻事业无怨无 悔,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 艰难实践,袁隆平终于成功了!他不仅解 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给人类带来 了福音。影片通过再现“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进行杂交 水稻“三系配套”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 历程,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心忧天下、造福 人类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 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坚强意 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该 片是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而拍摄,虽 然是一部主旋律影片,但《袁隆平》表达 方式颇多创新,尤其是袁隆平院士亲自出 演老年时候的自己,为影片增添了诸多亮 点,成为了影片一大看点。2009年9月14日, 他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全体常委领导同志的 亲切接见。
• 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 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 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5 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 明了方向。1986年他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由三系法到两系法 到一系法和从品种间到亚种间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三个发展阶 段的战略设想,这一设想已成为国内外公认杂交水稻育种的指 导思想。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被列为国家"863" 计划的重点课题。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 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 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袁隆平突破经典遗传理论 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 平均增产20%。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 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先后出版中、 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 • • • • • • •
中文名: <<钱学森实录>> 作者: 王文华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影印版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书号: 9787541120084发行时 间: 2001年6月1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钱学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思 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 了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所做出的积极贡献,他在事业 上的雄才伟略科技界推崇备至,他的传奇经历50年前 就使他成为国际著名人物,他生活中的心路历程更为 我们民族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书写作方法和体例具有如下特点:主体是实 录——既承袭了传统传记性年谱的特点,又有较大实 破。实录仍以时间为序排列,尊重历史,尊重事实, 尊重资料源原始的记载。突破年谱的局限,对钱学森 在若干关键时刻的决策与行动以一种接近新闻报道文 体的方式,重现了当时的真实情况;运用丰富翔实的 史料对钱学森一生的各个方面,各个时期的重大活动、 诸多的划时代的学术贡献等都作了翔实记述。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谈当代科学家及其个人贡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现西安 交大和上海交大前身)机械工程系 。是人 类航 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 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 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 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 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 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 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 卡门并驾齐驱 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 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 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 卡门, 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 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也是为新中国 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 团体之一,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 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 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 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 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 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 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 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 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 京),无党派人士。中国杂交水稻育种 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 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 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 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 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 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 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 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 (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6 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被誉 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先后获得“国 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 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 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 等11项国际大奖,并在2006年当选美国 科学院院士。2010年4月,荣登“2010 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

内容简介
• 自幼喜爱数学的陈景润,有幸得到著名教授沈元的启发, 电视剧《陈景润》:开始了一生追求哥德巴赫猜想的历程。随着新中国的诞生,陈 景润成为厦门大学数理系的一名大学生。尽管要忍受生活等种 种艰难的困扰,但是陈景润慢慢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 和事业追求的精神基石,并作为高材生被分配到北京的一所中 学当老师.可当生性不善与人交流的陈景润站在讲台上的时候, 他茫然更不知所措。北方寒冷的天气也让这位南方体弱多病的 小伙子病倒了。在中学教书的这段日子里,陈景润发生了不少 和学生的一些趣事和尴尬,他的特长并不是教别人,而是在自 己的美丽而灿烂的数学世界里。最后因身体和不适合教学而病 退回家。陈景润的人生自此陷入一段无奈的时光。 因为不 想依靠家人生存,陈景润在福州摆起了书摊。在经过一系列的 惨淡经营、被人误会不理解、甚至最后被当成特务调查……陈景 润的窘境,被爱材如子的厦大校长王亚南知道了。随后,他顺 利回到厦大工作,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第一篇论文《他 利问题》。论文得到中科院数学所所长华罗庚的赏识,陈景润 更幸运的被调进中科院。他立下人生目标,开始了向哥德巴赫 猜想进军的准备。即使文革来临了,陈景润依然全身心投入到 哥德巴赫猜想的工作中,丝毫感受不到随之而来的暴风骤雨。 造反派的几次威逼利诱都无法让陈景润放弃他的原则,可当他 的“一加二”手稿难逃被毁的厄运后,陈景润万念俱灰,跳楼 自杀了。万幸的是几根电线的遮挡,陈景润幸运的活了下来, 被救回后,陈景润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直到中科院新上任的 梁书记的到来。在梁书记的鼓励下,陈景润用3年的时间完成 了“一加二”的简化稿。伴随着国家形势的逐渐变化及突然降 临的,毛主席的亲自关怀。陈景润成了时代英雄,受到党和领 导的关心。爱情之花也姗姗来迟。
• •
8.教育思想:学龄提前,学制缩短,人人皆可早成才;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培养理工文 艺结合的“全才”;科学技术与哲学的统一结合,品德情感与智慧能力并重,培养高尚品 德和科学精神. 9.个人著作:《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 、 《论系统工程 》、《关于思维科学》、《论地理科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论人体科 学与现代科技》、《创建系统学》、《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论第六次产业革命 通信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