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的形成第七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能不同于习惯,习惯在人的活动中自然养 成,可能符合某种活动的规律,也可能不 符合规律。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6
3.技能是后天获得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不随意动作和反射性的动作虽然都是由具体的 动作反应方式表现出来,但它们是先天的本能 反应。 技能:通过后天的学习或练习形成的。
4.技能的学习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 不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系统不是技能。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3
操作技能除具有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 其自身的特点:
3.动作的协调性。操作活动由一系列动作成 分构成,各成分以整合的、互不干扰的方式 和顺序运作。 4.动作的适应性。操作技能一旦形成,就能 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条件,表现出活动的稳定 性与灵活性。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4
(二)心智技能
1.技能是一种特定的活动方式。 2.技能是熟练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 起来的动作系列,不是随机的、任意的 动作组合。 3.技能是后天获得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4.技能的学习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 5.技能要受一定的意识控制。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9
二、技能的类型
操作技能(运动技能、动作技能) 心智技能 (智力技能、认知技能)
虽然知识和技能本身并不是能力,但是通过 广泛的迁移,可以逐步地概括化和系统化而 发展成为能力。
所以,技能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迁移入手来培养能 力。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8
第二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心智技能的掌握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前提条
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也是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和灵活地解 决问题的重要保证。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0
(一)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 的符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写字、打字、骑车; 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 体育方面的田径、球类、体操、游泳; 生产劳动方面的车、铣、刨、磨等活动 方式,都属于操作技能范畴。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1
操作技能除具有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 其自身的特点:
1.动作的客观性。
首先,操作技能的动作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 肌肉。无论是器械还是身体,都是客观的实 体,具有客观性。
其次,操作的动作执行过程是通过肢体运动 逐一展示的,肢体的运动是外显的,可观察 的,因而也是客观的。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2
操作技能除具有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 其自身的特点:
2.动作的精确性。 操作技能的动作要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即 有关运动执行的原理。 无论是在动作的力量、速度、幅度还是结构 等方面,都要符合标准。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7
5.技能要受一定的意识控制。
作为技能的活动方式虽然达到了自动化,并 不是说技能完全不受人的意识的控制。
例如一个具有骑自行车的技能的人,当他在 途中遇到障碍时,会很快地避开它。这说明 技能的运用服从于人的有意识的目的。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8
小结:对技能的理解必须把握技能的几 个特点:
外显的、展开的动作系统或内隐的、简缩的 动作系统,不同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知识学习——事物是什么及怎么样(陈述性 知识)、做什么及怎么做(程序性知识)等 问题,即知与不知的问题; 技能学习——会不会做及做得怎么样的问题。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5
2.技能是熟练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 的动作系列,不是随机的、任意的动作组 合。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3
技能——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顺 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系列动作或心智活动方 式。
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活动的动作构成要 素及其次序应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 求,而不是任意的。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4
(二)技能的特点
1.技能是一种特定的活动方式。
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 属于动作经验。
原型定向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初始阶段。
学习者必须能独立实施,而学习者要独立做出这种 活动方式,必须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这种活动方式 的定向映象,进而才能调节自己的活动,做出相应 的动作。
另外,心智动作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实践活动 的反映,而不是可观察到的动作。
心智活动的定向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形式,使这 种活动“外化”为原型(即实践模式)才能进行。
心智技能——一种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 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心智活 动方式。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语文学习中的阅读与构思技能; 数学学习中的运算与解题技能; 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学习中的观察、想象、 思维与记忆技能等等,均属于心智技能。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5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 1.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2.动作执行的内潜性。 心智活动对观念性对象进行的加工改造是借助 于内部言语进行的,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 3.动作结构的简约性。 其动作成分可以合并、省略及简化。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20
原型定向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两点: 一是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 程序), 二是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 清晰的反映。 这在教学条件下,往往是在教师的示范及讲解 的基础上实现的。
技能的形成
例子
电脑操作的“盲打”的掌握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2
第一节 技能及其作用
知识与技能是构成个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技能及其特点 (一)技能的概念 “技能”涉及范围广泛的行动与行为。 有些技能,如打羽毛球的技能是容易观察到 的。 其它技能,如心智技能,则具有一定结构, 其基本技能必须通过推断才能得知。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6
三、技能的作用
(一)技能可以提高活动效率 (二)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 实的前提条件 (三)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 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7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与个体经验的积累、知 识和技能的获得密切相关。
能力是对活动起稳定的调节作用的一种心理 特性,这种稳定的调节作用是通过知识与技 能的概括化、系统化实现的。
一、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关于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我国教育心理 学学者冯忠良在长达30年的“结构——定 向教学”研究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实
验,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9
(一)原型定向
心智活动的原型指的是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也就 是“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 活动程序。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6
3.技能是后天获得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不随意动作和反射性的动作虽然都是由具体的 动作反应方式表现出来,但它们是先天的本能 反应。 技能:通过后天的学习或练习形成的。
4.技能的学习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 不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系统不是技能。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3
操作技能除具有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 其自身的特点:
3.动作的协调性。操作活动由一系列动作成 分构成,各成分以整合的、互不干扰的方式 和顺序运作。 4.动作的适应性。操作技能一旦形成,就能 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条件,表现出活动的稳定 性与灵活性。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4
(二)心智技能
1.技能是一种特定的活动方式。 2.技能是熟练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 起来的动作系列,不是随机的、任意的 动作组合。 3.技能是后天获得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4.技能的学习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 5.技能要受一定的意识控制。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9
二、技能的类型
操作技能(运动技能、动作技能) 心智技能 (智力技能、认知技能)
虽然知识和技能本身并不是能力,但是通过 广泛的迁移,可以逐步地概括化和系统化而 发展成为能力。
所以,技能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迁移入手来培养能 力。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8
第二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心智技能的掌握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前提条
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也是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和灵活地解 决问题的重要保证。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0
(一)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 的符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写字、打字、骑车; 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 体育方面的田径、球类、体操、游泳; 生产劳动方面的车、铣、刨、磨等活动 方式,都属于操作技能范畴。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1
操作技能除具有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 其自身的特点:
1.动作的客观性。
首先,操作技能的动作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 肌肉。无论是器械还是身体,都是客观的实 体,具有客观性。
其次,操作的动作执行过程是通过肢体运动 逐一展示的,肢体的运动是外显的,可观察 的,因而也是客观的。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2
操作技能除具有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 其自身的特点:
2.动作的精确性。 操作技能的动作要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即 有关运动执行的原理。 无论是在动作的力量、速度、幅度还是结构 等方面,都要符合标准。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7
5.技能要受一定的意识控制。
作为技能的活动方式虽然达到了自动化,并 不是说技能完全不受人的意识的控制。
例如一个具有骑自行车的技能的人,当他在 途中遇到障碍时,会很快地避开它。这说明 技能的运用服从于人的有意识的目的。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8
小结:对技能的理解必须把握技能的几 个特点:
外显的、展开的动作系统或内隐的、简缩的 动作系统,不同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知识学习——事物是什么及怎么样(陈述性 知识)、做什么及怎么做(程序性知识)等 问题,即知与不知的问题; 技能学习——会不会做及做得怎么样的问题。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5
2.技能是熟练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 的动作系列,不是随机的、任意的动作组 合。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3
技能——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顺 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系列动作或心智活动方 式。
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活动的动作构成要 素及其次序应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 求,而不是任意的。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4
(二)技能的特点
1.技能是一种特定的活动方式。
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 属于动作经验。
原型定向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初始阶段。
学习者必须能独立实施,而学习者要独立做出这种 活动方式,必须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这种活动方式 的定向映象,进而才能调节自己的活动,做出相应 的动作。
另外,心智动作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实践活动 的反映,而不是可观察到的动作。
心智活动的定向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形式,使这 种活动“外化”为原型(即实践模式)才能进行。
心智技能——一种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 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心智活 动方式。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语文学习中的阅读与构思技能; 数学学习中的运算与解题技能; 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学习中的观察、想象、 思维与记忆技能等等,均属于心智技能。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5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 1.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2.动作执行的内潜性。 心智活动对观念性对象进行的加工改造是借助 于内部言语进行的,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 3.动作结构的简约性。 其动作成分可以合并、省略及简化。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20
原型定向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两点: 一是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 程序), 二是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 清晰的反映。 这在教学条件下,往往是在教师的示范及讲解 的基础上实现的。
技能的形成
例子
电脑操作的“盲打”的掌握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2
第一节 技能及其作用
知识与技能是构成个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技能及其特点 (一)技能的概念 “技能”涉及范围广泛的行动与行为。 有些技能,如打羽毛球的技能是容易观察到 的。 其它技能,如心智技能,则具有一定结构, 其基本技能必须通过推断才能得知。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6
三、技能的作用
(一)技能可以提高活动效率 (二)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 实的前提条件 (三)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 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7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与个体经验的积累、知 识和技能的获得密切相关。
能力是对活动起稳定的调节作用的一种心理 特性,这种稳定的调节作用是通过知识与技 能的概括化、系统化实现的。
一、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关于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我国教育心理 学学者冯忠良在长达30年的“结构——定 向教学”研究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实
验,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9
(一)原型定向
心智活动的原型指的是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也就 是“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 活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