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知识点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跨文化交际概论
1.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一个层面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另一个层面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2.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是什么?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面对面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绪上的强烈反应;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收获。
3.国际汉语教师为什么要学习跨文化交际学?国际汉语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体现在: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建立敏锐的跨文化意识;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建立开放、宽容、尊重的文化态度;提高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掌握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4.跨文化交际主要学习内容有哪些?文化与交际;价值观与文化模式;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文化身份&认同;文化适应;跨文化交际的心理因素;不同领域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训练。
二、交际与文化
1.什么是文化?关于文化的定义,学界至今未有统一的定论。
而作为跨文化
交际的学习者,我们最关心的并不是哪位学者提出的文化定义最全面、最精确,而是哪个文化定义与跨文化交际最相关,最能体现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教材推荐跨文化交际学者Brislin(2000)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大多数说同一种语言和住在一起的人们所分享的价值和观念,这些价值和观念是世代相传的而且为人们提供对日常行为的指导。
2.什么是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包罗万象。
其中与跨文化交际关系最为密切的
是历史、宗教、社会组织、语言。
理解这些文化要素,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和作用。
3.G. Hofstede与 G.J.Hofstede(2004)提出的文化要素包括几个层次?包括
象征符号、英雄人物、礼仪、价值观4个层次。
4.在跨文化交际领域,常用的文化分类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有两种文
化分类的方法在跨文化交际领域最为常用。
一种是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
另二种是主导文化与亚文化。
5.文化有什么特点呢?(1)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2)文化是共享的,并世代相
传。
(3)大部分文化是无意识的。
(4)文化是象征的。
(5)文化是动态的。
6.什么是交际?与文化的定义相似,关于交际的定义也非常丰富和复杂。
教
材仅推荐与跨文化交际语用领域相关的定义。
即Gudykunst& Kim(2003)提出的关于交际的定义:交际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但是这种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并非单纯的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包含着意义的协商和共建。
7.交际的要素是什么?交际是互相交往的过程,交际的全部过程包含以下要
素:传送者、信息、编码、解码、媒介、反馈、噪音。
8.交际有什么特点?(1)交际是象征的 (2)交际是动态的过程 (3) 交际涉及
意义的协商和共建 (4)交际发生在意识的各个层面。
(5)交际是特定语境中发生的。
9.文化对交际有什么影响?文化从两个层面影响交际:一是从文化规范的层
面,二是从个人层面。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感知。
首先,文化影响人们对外部刺激的选择。
其次,文化影响人们对外部刺激的分类。
第三,文化影响人们对外部刺激的意义联想。
最后,文化影响人们对外部刺激的解释。
文化的特征值是它为行为提供指南。
文化影响人们的饮食行为。
文化还影响人们的衣着打扮。
文化影响居住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
文化也影响了人与人交往的方式。
1.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不是实际的行为,而是关于行为的规则;价值观是一套关于什么是真善美的标准系统;这些规则和标准是用来判断和指导人们的行为的;价值观不是个人的爱好或倾向,而是一种集体的文化意识。
2.价值观如何分类?一类是终极性价值观,它是关于生命、生存等终极目标的价值观,另一类是工具性价值观,它是关于道德和能力的价值观。
3.价值观有什么特点?(1)价值观属于深层文化。
(2)价值观是人们的行为指南。
(3)价值观既是稳定的,也是变化的。
(4)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既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成分。
(5)价值观被违背时会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
4.关于价值观模式的研究具有影响力的理论是哪些?1.价值取向理论(由kluckhohn与Strodtbeck提出)2. 文化尺度(由Hofstede提出)3.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由Hall提出)。
5.中国文化模式有什么特点?(1)集体主义(2)以家庭为中心(3)尊重传统(4)等级观念(5)面子观念(6)重视人情
6.美国文化模式有什么特点?(1)个体主义(2)平等观念(3)强调变化和进步(4)物质享受 (5) 科学与技术 (6) 工作与娱乐 (7) 竞争意识
四、跨文化的语言交际1
概念提要:
1.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含义?萨丕尔-沃尔有三层含义。
(1)不同的语言以不同的方式感知和划分世界。
(2)一个人所使用的语言结构影响他感知和理解世界
的方式。
(3)讲不同语言的人感知世界是不同的。
2.语言与价值观之间是什么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最直接的表达是语言表
达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态度和价值取向。
每种语言都拥有丰富的格言、警句和俗语。
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价值观的表达。
3.词义与文化是什么关系?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也最为突出。
语言的含义不具有普遍性,它受到文化和语境的制约。
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可能会因为对词语含义的误解而产生交流的障碍。
4.什么叫委婉语?学习它有什么意义?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人们对诸如生老病死、隐私等许多方面多有避讳,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委婉语。
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禁忌和相应的委婉语不仅可以深入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取向,也可以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不必要的误会。
四、跨文化的语言交际2
概念提要:
1.礼貌原则包括哪些准则?(1)得体准则(2)慷慨准则(3)赞扬准则(4)谦虚准则(5)一致准则(6)同情准则。
2.中国人的礼貌特征包括哪些?(1)贬己尊人(2)称呼准则(3)文雅准则(4)求同准则(5)德、言、行准则。
3.礼貌策略的使用受到什么因素的制约?(1)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权力距离(2)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3)言语行为的强加程度
4.什么是交际风格?交际风格是指说话的特点。
5. 在跨文化交际领域中,常见的交际风格包括哪些?(1)直接与间接的交际风格(2)谦虚与自信的交际风格(3)归纳与演绎的交际风格
五、跨文化的非语言交际
概念提要:
1.什么是非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不包括语言,而是包括了各种非语言的
交际行为;非语言交际具有互动性,涉及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的编码和解码过程;非言语交际是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的,与语境有密切关系;非语言交际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
2.非语言交际的功能有哪些?(1)传达真实的内在感情(2)营造交际印
象(3)进行会话管理
3.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是什么关系?非语言交际对语言信息起着重复、
补充、代替、规范和否定等作用。
4.体态语包括哪些?人们的外貌服饰、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姿势
以及身体接触都是体态语,都参与了交际,是非语言交际的一部分。
5.时间观念与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时间观念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维度,
也是价值观的体现。
6.什么是单时制文化其特点是什么?单时制文化中的时间是线性的,可以
向前延伸到未来,向后延伸到过去。
单时制文化的人们通过计划和预约来控制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强调准时、预约和最后期限。
7.什么是多时制文化其特点是什么?多时制文化并不把时间看做是线性
的。
多时制文化中的人认为时间围绕着生活,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做多件事情。
工作常常被打断,计划也常改变。
身处多时制文化中的人,维系人际关系和谐远比遵守时间重要。
8.人们对于空间的利用与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空间利用也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内容。
空间利用方式体现了特定文化中人际关系的特点。
六、文化适应
概念提要:
1. 文化适应策略有哪些?同化、分离、融合以及边缘化。
2. 文化适应是一个复杂、动态的发展过程。
短期旅居者的跨文化适应过程
分为哪几个阶段?蜜月期、挫折期、恢复期和适应期。
3. 焦虑处理理论认为什么因素影响跨文化适应?个体性格因素、社会支
持、性别、民族、处理文化适问题的策略等。
4. 什么是文化休克?文化休克是一种因失去了熟悉的社会交往符号而产
生的心理焦虑。
5. 应对文化休克可采取什么策略应对呢?广交朋友,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学习目的国的语言;了解目的文化的知识;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参加社会文化活动;改变自己的思维。
6. 什么是文化适应假说?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学者很早注意到了文化适
应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
Schuman(1986)提出了“文化适应假说”。
他认为,学习者只有适应了第二文化以后才能习得第二语言,文化适应的程度决定第二语言学习的程度。
7.Schuman(1986)提出的社会距离的概念是什么?社会距离指的是学习者
的原有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
七、跨文化的人际交往
概念提要:
1.人际关系与文化的联系体现在哪几方面?不同文化间的朋友关系、人情
关系、工作关系、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都受到文化的影响。
2.交往习俗与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需要遵循社交礼
仪和规则,而这些规则会因文化而异。
一种文化中得体、礼貌的规则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可能是不得体的,甚至还造成了冒犯。
了解不同文化的社交习俗和礼仪,对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和得体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3.公共礼仪与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遵守公共秩序和礼仪是现代人的基
本素养,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
在跨文化交往中,了解和遵守不同文化的公共礼仪非常重要。
不遵守公共礼仪会给人留下负面的印象,甚至引起跨文化交往中的冲突。
八、跨文化人际交际的心理与态度
概念提要:
1.什么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又作“成见”与“定型观念”,是指一个群体成员特征的概括性看法。
2.刻板印象有什么特点?(1)刻板印象是人们正常思维的一部分。
(2)刻板印象是文化的一部分。
(3)刻板印象的最大局限是以偏概全,忽视个体差异。
3.如何克服刻板印象?(1)意识到刻板印象的存在。
(2)改变懒惰和简化的思维习惯。
(3)扩大与不同文化的人的接触范围。
(4)试图寻找充分的证据和例外的情况。
(5)对于来自其他文化的个人的行为的描述,应采用叙述性语言,而不是对这一文化群体进行评价和简单概括。
4.什么是偏见?偏见是对一个群体的成员建立在错误而僵化的概括基础上的
负面感情。
5.如何克服偏见?(1)坦诚面对自己的偏见。
(2)扩大与不同文化的人的接触范围。
(3)参加课程学习和培训。
(4)在交际中避免使用带有偏见或歧视色彩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对弱势群体要注意使用委婉而礼貌的称呼。
6.什么是种族中心?种族中心指的是在思考和评价别的文化时,把自己的文化放在一切事物的中心位置,并且以自己文化的框架作为衡量的标准。
7.什么是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是与种族中心主义相对的概念。
它最早由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所倡导。
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每种文化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独特历史,其形态并无高低之分;第二,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社会思想、世界观和道德观,人们不应该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衡量其它民族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