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中国工业经济年鉴
中国工业经济年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其工业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国内外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工业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中国工业经济年鉴成为了了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
一、简介中国工业经济年鉴是由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编辑部出版的一本权威工业经济专业年鉴。
年鉴内容详实,涵盖了中国工业经济各个领域的数据和信息,是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和评估工具。
二、发展历程中国工业经济年鉴创刊于1990年,至今已经出版了三十年。
从最初的简单统计数据到如今的多元化分析,工业经济年鉴经过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内容概述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的内容非常丰富,以下是其中的主要内容:1. 工业发展概况:介绍中国工业经济的总体情况,包括产值、利润、就业等方面的数据,以及对工业发展态势的分析。
2. 产业分析:分析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趋势和问题,并提供详细的数据和图表支持。
3. 区域经济:分析工业经济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发展情况,对比各个地区的工业经济数据,为地方政府提供发展参考。
4. 政策法规:介绍工业经济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包括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以及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
5. 国际比较:将中国工业经济与其他国家的工业经济进行比较,评估中国工业经济在全球的地位和竞争力。
6. 未来展望:根据历史数据和趋势分析,对未来几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四、应用价值中国工业经济年鉴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决策参考: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可以通过年鉴来了解全国和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为决策提供参考。
2.学术研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可以利用年鉴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工业经济领域的研究,提供学术支持。
3.投资分析:投资者可以通过年鉴了解特定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潜力,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4.工业规划: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年鉴来了解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五、总结中国工业经济年鉴是了解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参考工具,其详实的数据和全面的分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从几乎一无所有的殖民地国家,到如今世界工业大国,这一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生产力水平极低,工业品的产出不足以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新中国领导人不顾艰难困苦,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
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启动,确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总体方针和发展工业的基本政策。
一大批全国性的重点工业基地相继建成,电力、石油、钢铁、机械等基础工业逐步发展起来,为后续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三大战略决策和先进经验的引进我国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组织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首先是1960年代的冶金工业立国战略决策,当时国家领导人意识到冶金工业的重要性,决定集中资源进行大规模建设。
这一决策让我国冶金工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国际上引人瞩目的工业大国。
其次是1970年代的科技兴军战略决策,国家领导人大胆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推动了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一系列飞跃。
再次是1990年代的改革开放战略决策,让我国工业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除了自主探索,我国还引进了不少先进的经验,比如1960年代从苏联引进了纺织工业技术,70年代从美国引进了石油加工技术,80年代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90年代继续从日本、德国等国引进了高新技术和新的制造工艺。
三、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可谓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
从冶金、石油、电力到汽车、电子、通讯,我国各个工业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量不断攀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信息产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工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钢铁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历程辉煌而漫长。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开始建立第一座钢铁厂,逐步建立了现代化的钢铁工业体系。
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钢铁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逐步走向国际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钢铁产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中国的钢铁工业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不断提高产能和技术水平,逐步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不仅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随着钢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相关产业链也得到了促进和完善,进一步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钢铁工业对于国家的基础建设、工程建设和军事建设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国家的整体实力与国际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和国内环境治理的严格化,中国的钢铁工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着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过剩产能、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限制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未来,中国的钢铁工业将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的不断推进,中国的钢铁工业将越来越注重品质、效益和环保。
中国将加强国际合作,促进行业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历程辉煌,未来趋势乐观。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的钢铁工业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为国家经济的提升和民族复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2000字】第二篇示例:中国钢铁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展历程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上世纪3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钢铁工业,但规模较小,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Chinese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摘要: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工业实力得到迅速提升,而改革开放的实施更是使中国工业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逐步成为了“世界制造中心”。
回顾过去,快速工业化、快速城镇化及工业现代化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未来10余年,中国工业经济将依然沿着这条路前行,同时将逐步迎来产业转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绕“环境友好”“精密制造”的核心,快速发展。
关键词:工业经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环境友好,精密制造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es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swiftly and industrial economic has come to a time of quick development due to reform and opening-up. A series of great achievements makes China ‘the world’s manufacturing center’. Looking back on the past, quick industrialization, quick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have been the major features of Chines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or the coming 10 years, Chinese industrial economic will still develop in this way, and meanwhile, come into a change which aims a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enters on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precision manufactured’.Keywords:industrial economic, industrialization , urbanization, environment-friendly, precision manufactured1引言与大多数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
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水平欠发达。
为了实现工业化的目标,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建立了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如大庆石油、鞍山钢铁等,以推动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国家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和支持,加强了科技人才培养,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工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我国还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了工业的现代化。
在1950年代,我国工业化取得了初步的成就。
1952年,我国实现了全国冶铁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我国进入了大跃进时期,国家加大了工业发展的力度。
在此期间,我国建设了一大批大型的工业项目,如华北工程、华东工程、大西南工程等,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然而,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存在投资过大、资源浪费等问题,使得我国工业化进程出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
到了1970年代,我国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78年,我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推行市场经济。
这一改革给我国工业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引进外资、开放沿海经济特区等措施,我国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此期间,我国的工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调整,从传统的重工业向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发展。
同时,我国还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加速了工业品的出口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到了21世纪,我国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工业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向了创新驱动型的新兴产业。
我国工业发展的领域也不再局限于制造业,而是涉及了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推动产业升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为工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目前,我国工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之一。
我国在钢铁、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的产量和技术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70 年经济发展成就、经验与展望
新中国70 年经济发展成就、经验与展望作者:蔡昉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第8期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过长期探索,我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并需要长期坚持的发展道路。
回顾和理解共和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应该把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个时期有机衔接起来。
从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邓小平规划的“三步走”战略,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实践探索基础上认识不断深化的与时俱进的宏伟目标。
一、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辉煌历程70年前,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新中国由此开始了独立自主的经济建设,不仅在短时期内恢复了经济,使人民生活迅速改善,大幅度降低了死亡率,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化。
在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即“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逆转了近代以来中国长期落后的局面,也为后来在改革开放时期取得的增长奇迹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创造了必要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条件。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里,中国选择实施计划经济模式,以此动员全国资源加快进行国家工业化。
1953年,全国83.1%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工业就业仅占8.0%,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仅为17. 6%。
“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实际增长81.0%,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一五”结束时增加到23.2%,提高5.6个百分点。
直到改革开放前夕,国家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1978年达到44.1%。
可以说,改革开放前20多年奠定了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基础,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确实是个很复杂的话题。
回顾这段历史,能看到许多波澜壮阔的场景和变化。
中国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农业到工业的漫长过程。
这其中,经济的变化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长,更是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
首先,我们可以从清朝末期说起。
那个时候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逐渐侵入,中国的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大清帝国的腐朽与无能,让许多人感到无奈。
随着外国商品的涌入,传统的手工业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许多小作坊纷纷关门,失业的人们走上了街头,生活陷入困境。
社会的不满情绪不断上升。
与此同时,洋务运动的出现,算是一个转折点。
虽然它的初衷是“自强”,想通过引进西方技术来振兴中国的经济,但成效有限。
像是建造铁路、开办煤矿,这些虽然在当时看起来很有前景,但更多的是在模仿,而不是自主创新。
很多人为了生计,冒着风险,投身到这些新兴产业中。
虽然有些人因此发了财,但大多数人依然在底层挣扎。
进入民国时期,经济状况有了一些变化。
相关部门开始尝试进行一些改革,像是推行新货币,建立银行等。
但是,战乱不断,国家的不稳定让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许多地方的工厂、商铺被毁,生意萧条,市井之中满是失业的游民。
尽管如此,城市中还是冒出了不少新的经济活动。
上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外国商人纷纷涌入,开设各种生意。
那时候的上海,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人们在这里追逐梦想,但也常常迷失自我。
接下来是抗日战争时期,整个国家的经济几乎崩溃。
民众生活困苦,物价飞涨,许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忍受巨大的磨难。
工厂被迫停工,农田荒废,整个社会进入了动荡之中。
即使是在这样的艰难时刻,人们也在努力寻找生机。
比如一些地方的小农经济,虽然资源匮乏,但农民们依然通过集体合作,寻求出路。
他们互帮互助,尽量把日子过下去。
抗战胜利后,经济恢复的希望又一次出现。
随着国共内战的结束,1949年新中国成立。
这个时候,国家开始重视经济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许多来振兴经济。
中国工业经济 文章 索引
中国工业经济文章索引中国工业经济是指中国国内各个行业的生产和经济活动。
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及对其影响和挑战进行分析。
一、发展历程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和措施。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各个工业部门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资源配置,使中国工业快速崛起。
然而,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逐步引入市场经济机制。
二、现状中国工业经济目前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工业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工业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壮大,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同时,中国工业部门也实现了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三、未来发展方向中国工业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创新能力:中国工业经济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推动工业升级和结构转型。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创业,培养创新型人才。
2. 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国工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环境和资源压力。
政府应加强环保监管,推动工业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制造,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3. 提高产业链价值:中国工业经济需要从单一的加工制造环节向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发展。
政府应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4.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工业经济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政府应加强对外贸易的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提高中国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影响与挑战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2.1 制造业的起步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制造业处于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制造业主要以轻工业和农业机械为主导,企业总体规模较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然而,通过引进外资和自主创新,我国制造业逐渐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果。
2.2 制造业的快速增长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的扩大,制造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制造业迅速发展,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
汽车、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行业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成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支柱。
企业规模逐渐壮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2.3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阶段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
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革新的推动,我国制造业正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得到快速发展,传统制造业也在提质增效的道路上积极探索。
三、我国制造业的现状3.1 产业结构分析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日趋优化,高端制造业和创新型企业逐渐崭露头角。
汽车、航空航天、光电子等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3.2 技术水平分析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国在、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3 市场竞争力分析我国制造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强,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知名度方面还存在差距。
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4.1 智能制造的推进随着、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将加快推进智能制造。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成就和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成就和经验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断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前列。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崛起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那么,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面临着战争的残酷破坏和经济的重建任务。
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情况下,中国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率先实行了计划经济,发展了国有经济,推动了农业、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大量外资,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能保持稳定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之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成就可谓举世瞩目。
从贫穷落后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取得的成就令世人惊叹。
尔后我们需要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的重要意义,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并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
到此结束。
1.2 目的意义在过去的70年间,新中国经历了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的巨大变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影响着全世界的发展格局。
深入研究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成就和经验,对于总结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挖掘发展潜力,指导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方面,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发展历程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党领导和中国人民奋斗的伟大力量,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成就和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发展启示,在应对当前经济挑战、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的大规模工业化发展始于20世纪。
以下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关键历程和参考内容。
1. 20世纪初的工业起步阶段:- 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工业技术,工业规模仍然较小。
- 中国在此时期主要依赖传统工业生产和手工业,如农业和纺织业。
- 1927年至1949年间,由于内战和外部干扰,中国的工业发展进程被中断。
2. 1949年至1978年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策略。
- 1953年,中国启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 在这个阶段,中国建立了很多国有企业,如钢铁、化工、冶金、机械等领域。
- 大规模的农村集体化和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也为工业化提供了基础。
3. 1978年至1992年的改革开放与工业现代化:- 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政策,迈入了工业现代化的阶段。
- 市场经济机制逐渐引入,外商投资和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 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转让成为促进工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这个阶段,中国的工业结构逐渐转向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技术、汽车和航空等领域。
4. 1992年至今的工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1992年,中国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加强市场调节作用。
- 工业智能化和信息化成为推动工业升级的重点政策。
- 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促进了工业的国际化发展。
-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如电子、汽车、航空航天、新能源等。
5. 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展望:- 工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逐渐显现。
- 中国政府提出了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方针,加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 应对全球经济变化、推动创新和技术升级,努力实现高端制造业发展。
- 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应用和数字产业等将成为未来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一、工业化初期中国的工业化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社会的转变阶段,经济相对薄弱。
在这个时期,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侵略中国,大量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自力更生的工业化道路。
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和措施。
首先,中国实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解放了农民的生产力,为工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中国还大力发展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
三、第一次五年计划1953年,中国制定了第一次五年计划,明确了工业化的发展目标和重点。
在这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包括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发展重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学技术创新等。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
四、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至1961年,中国实施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旨在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
然而,这一时期的工业化政策和措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经济的严重失衡和社会的混乱。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仍然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和工业工人。
五、改革开放以及后续发展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为工业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包括市场化改革、外商投资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等。
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六、现代工业化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开始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绿色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以应对全球性的环境和资源挑战。
七、未来展望中国的工业化历程还在继续,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和挑战。
中国制造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中国制造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中国制造业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经济体之一,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并且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以历史的角度,探讨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发展1.1 早期制造业的形成与起步阶段在中国历史上,古代制造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商朝和周朝时期。
当时制陶、铁器、纺织等手工业生产逐渐兴起,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2 工业革命与现代工业制造兴起19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影响逐渐传入中国。
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铁路、矿山、纺织业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20世纪初,中国制造业经历了民族工业起步、国家工业化的过程。
1.3 经济改革开放与出口导向型制造业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加速了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制造业逐渐从传统工业向出口导向型制造业转变。
许多国际知名品牌选择将生产基地迁至中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1.4 科技创新助推制造业升级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了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兴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二、中国制造业的现状2.1 制造业的地位和规模中国制造业占据了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相当比例,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经济体。
制造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国内就业和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2.2 传统制造业的挑战尽管中国制造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传统制造业结构比较单一,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
此外,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也是制造业需要重视的问题。
2.3 制造业升级与转型为了应对挑战,中国制造业正不断进行升级和转型。
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涵养人才、加大研发投入等方式,中国制造业正在向高附加值、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迈进。
同时,中国也在加强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3.1 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业应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新中国70年轻工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70年轻工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作者:彭绍仲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9年第27期建国70年,我国轻工业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从技术装备和主要工业原料大多依靠进口到世界轻工生产大国,从手工操作为主到大规模流水作业……今天的中国轻工行业已形成门类齐全的生产体系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在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方面成效显著。
建国30年来,轻工业走过一条不平坦之路,几经曲折起伏。
(一)我国近代轻工业我国近代轻工业发展速度相当缓慢,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以手工操作为主。
在轻工业各行业中,除制浆、造纸、制糖、啤酒、卷烟、味精等行业的少数企业机械化程度高些外,多数行业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仅有20%左右。
二是技术装备和主要工业原料大多依靠进口。
由于我国近代轻工业的发展时间比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晚约半个世纪,科学技术力量非常薄弱,再加上重工业缺乏基础,轻工业发展没有配套的后盾,所以轻工业所使用的技术装备和主要工业原料,绝大部分是购买国外的。
三是当时发展起来的行业仅有三十几个,门类很不齐全。
(二)解放后国家管理机构的变革国家管理轻工业和手工业的机构,随着国家整个工业管理体制的变化发生过多次变革。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轻工业部、食品工业部和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
1950年11月,为了加强集中管理,国家决定食品工业部撤销,其所辖的行业分别划归轻工业部、农业部和粮食部管理。
由于生产的发展和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很重,国家于1954年11月决定,成立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和地方工业部。
地方工业部管地方轻、重工业,其他工业部管直属企业。
为了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1956年5月,国家决定地方工业部撤销,有关地方轻工业划归轻工业部管理,同时将轻工业部管理的食品工业划出,成立食品工业部。
但是,在随后的机构改革中,于1958年2月,决定轻工业部与食品工业部再次合并为轻工业部。
1958年5月,中央手工业局与轻工业部合并。
浅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成就及启示
浅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成就及启示【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历了从艰苦奋斗到快速发展的历程。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极大的经济困境,但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在全球的地位,体制改革不断加速,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成就令人瞩目,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展望,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我国经济将不断朝着更加繁荣和强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年、经济发展、历程、成就、启示、引言、经济困境、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全球地位、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未来展望。
1. 引言1.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其代表着中国经济从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的转变,标志着中国经济由落后赶超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性飞跃。
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中国经济从原始积累到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多合作机遇和共赢空间,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1.2 探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说是一个波澜壮阔、充满变革和奋斗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初期的经济困境到如今的腾飞,这其中蕴含着无数决策者和广大人民的智慧和辛勤劳动。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展望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展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回顾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1978年,中国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包括农村改革、国企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这些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经济的起飞奠定了基础。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注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国际贸易的增加,中国逐渐转向重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GDP)迅速增长,一度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外向型经济发展,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并逐渐在高技术和创新领域崭露头角。
同时,改革开放还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人口的转移,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展望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增长。
首先,中国需要加强内需。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依赖外需和投资驱动,而内需的拉动力量相对较弱。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促进消费升级和服务业的发展。
其次,中国需要加强创新。
虽然中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整体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落后。
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中国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并建立更加开放的创新体系。
此外,中国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也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减排措施和推动绿色发展。
未来,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境意识,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最后,中国还需要加强对外开放。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继续扩大开放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可以通过深化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加入更多的国际组织,进一步推动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进程。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及其影响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及其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其工业化进程也是全球最著名的成功故事之一。
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到如今的现代化城市、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工业基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成就令人瞩目。
本文将探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历程和对中国社会、环境和国际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中国工业化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市场化改革时期和现代化阶段。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工业发展是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增长方式。
然而,这种方式难以应对市场的需求和国际压力,发展速度也缓慢。
1980年代后期,中国的经济改革加速,市场化改革为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在发展中提供了机会。
1990年代,中国大幅度开放经济,吸引了海外的投资和技术,这使得中国工业化进程得以极大加速。
2000年至今,中国以建设现代化城市和现代制造业为目标,通过加快科技进步和增加生产力,迎来了加速工业化进程的新时代。
二、中国工业化带来的影响1. 经济发展中国工业化的推进使得中国的GDP以及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新的增长点,如电子商务、物流等服务业。
经济的稳步发展为中国带来了政治、科技等多方面的影响。
2. 社会转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催生出了更加多元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
城市化带来了工作和生活的便利,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则让人们展现自己的特色。
与此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如劳动力流失、社会不公、污染和环境破坏等。
但是,中国政府会不断寻求本土化的解决方案,帮助社会平衡发展。
3. 环境问题中国工业化的快速进程,也给国家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但是,中国政府已经着手加大环保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并在投资项目上设定环保标准。
近年来,中国恢复生态退耕,尝试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开展能源开发等。
显然,中国需要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4. 对于国际经济的影响中国的工业化给国际市场带来了新机会,同时也导致了全球制造业的转移。
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及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中国的工业在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历程。
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社会变革,包括战争、饥荒、政治动荡等,但这些并没有阻碍中国工业化的脚步。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远不是那么容易的。
20世纪初期,中国工业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上,主要是轻工业,工艺陈旧,使用工具和机器设备落后。
这时期的中国遭遇了多次列强入侵和战争,导致了经济的倒退和衰落。
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工业才开始逐渐发展,铁路、煤矿等工业开始兴起。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工业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化工业开始兴起。
1937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工业发展的转折点。
战争期间,中国的许多工业生产基地都被日本军队占领或被摧毁,为了生存,中国人民开始学习技术,并发展了一系列的新技术与新设备。
二战结束后,中国成为工业化国家,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工业大发展,让中国的经济逐渐脱胎换骨。
工业化发展,对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积极推行计划经济,通过发展重工业,密集建设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由此,中国的工业结构逐渐由小规模、分散、人工质量低下的手工业向机械化大规模工业转变。
中国的工业化也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带来了显著提升。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成为贸易大国,其出口产品种类也开始扩大。
2001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更多的国际贸易,进一步深化与各国的经贸关系和文化交流。
中国以低成本生产和技术创新的模式,打破了西方的垄断,自身成为消费品生产大国和技术创新大国。
中国的工业发展也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的工业发展使世界各地的商品供应链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和升级,同时也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产业优势和竞争力更加明显地体现在全球经济发展中。
中国的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的工业发展历程中国的工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
当时,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经济相对落后。
然而,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政府意识到工业发展对国家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于是,中国开始了艰苦而又漫长的工业化道路。
在上世纪50年代的初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工业发展。
其中包括建立大型国有企业,重点发展基础产业,如煤炭、电力、钢铁等,以支持国家工业化的需求。
此外,政府还积极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培养本土技术人才,提高国内产业水平。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工业发展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大部分大型国有企业被关闭或破产,工业生产陷入停滞。
直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工业才开始恢复和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后,中国着重发展轻工业和重工业。
轻工业主要包括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重工业则包括机器制造、钢铁等。
政府鼓励民间投资,允许私人企业发展。
同时,引进外国投资和技术,加速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步伐。
198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商业条件,吸引了大量外国企业的投资。
这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本和现代化的技术装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工业逐渐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
中国出现了很多国际知名的电子、通信、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企业。
在工业领域,中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中心,以及重要的出口国家。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等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工业迈向更高水平。
这些计划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增强中国在全球工业链中的地位。
总结来说,中国的工业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落后到崛起的过程。
通过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市场经济的改革,中国工业经济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未来,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以保持其工业实力,并为全球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Chinese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摘要: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工业实力得到迅速提升,而改革开放的实施更是使中国工业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逐步成为了“世界制造中心”。
回顾过去,快速工业化、快速城镇化及工业现代化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未来10余年,中国工业经济将依然沿着这条路前行,同时将逐步迎来产业转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绕“环境友好”“精密制造”的核心,快速发展。
关键词:工业经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环境友好,精密制造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es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swiftly and industrial economic has come to a time of quick development due to reform and opening-up. A series of great achievements makes China ‘the world’s manufacturing center’. Looking back on the past, quick industrialization, quick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have been the major features of Chines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or the coming 10 years, Chinese industrial economic will still develop in this way, and meanwhile, come into a change which aims a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enters on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precision manufactured’.Keywords:industrial economic, industrialization , urbanization, environment-friendly, precision manufactured1引言与大多数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
当两次工业革命给西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科技进步及经济发展时,中国依然在腐朽的封建统治下固步自封。
当西方国家满世界搜刮资本、开拓市场时,中国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梦境中无法自拔。
直到炮火蔓延到本土,中国才如梦方醒,也正是从那时起,中国工业化悄然萌发。
其后近百年,不断的战火使得中国工业始终难以得到质的飞跃。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的实施使得中国与世界接轨,中国工业也终于迈开步子大步向前。
回顾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化是主旋律。
展望未来,“环境友好”“精密制造”将是发展方向。
1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1.1工业化新中国建立后,工业化的进程同步开始,并在短短三十年时间里建立了比较全面的工业经济体系。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曾客观指出,“毛泽东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主要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
”[1]在物质资源最贫乏的基础上,在充满敌意的国际环境中和极少外援情况下,中国在1/4世纪时间内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主要工业大国。
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0多倍,其中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0倍。
1952-1976年,中国工业产量以平均每年11.2%的速度增长。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尽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工业生产仍继续在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从1952年至1976年期间,钢铁产量从140万吨增长到了3180万吨,煤炭产量从6600万吨增长到了61700万吨,水泥产量从300万吨增长到了6500万吨,木材产量从1100万吨增长到了5100万吨,电力从70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2560亿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成了10400万吨,化肥产量从3.9万吨上升到了869.3万吨。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已经生产大量的喷气式飞机、重型拖拉机、铁路机车和现代远洋轮船。
举国之力大力发展工业,虽然从现在的角度看不太符合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却唤起了强大的民族荣誉感和民族凝聚力,也为之后的工业发展打好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生产经验。
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管理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彻底转变为市场体制,中国工业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工业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大的引擎。
1978-2008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高达11.98% ,支撑了国民经济(GDP)年均9.8%的高速增长。
可以说,工业已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
1.2城镇化相比于工业化,中国的城镇化要相对滞后。
在改革开放以前,城镇化的发展呈现出缓慢增长、小幅波动的趋势,三年自然灾害更是使得城镇化出现了停滞乃至下滑。
然而自1978年底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提升,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涌现与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伴而生,对城镇化发展形成巨大的推力;与此对应,商品经济发展,投资渠道多元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就业渠道的拓宽吸引大量农民工进城,对城镇化发展产生巨大拉力。
我国著名学者简新华曾在《中国城镇化与特色城镇化道路》一书中指出:“中国作为13亿人口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成功实现城市化,必然会同时实现工业化,会带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极大地促进世界的发展。
”[2]可见城镇化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意义。
时至今日,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北京、上海、广州等已发展为世界顶尖的国际化大都市,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圈正带动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短短数十年,中国就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迅速发展为一个高度城镇化、工业化的世界大国,这是所有华夏儿女的骄傲。
当然,中国目前依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中、西部的城镇化发展差距依旧明显。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这一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中国也将逐渐缩小不同区域的贫富差距,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国。
1.3工业现代化工业化在中国已日趋成熟,大范围的工业化也为中国带来了“世界工厂”的美誉。
然而,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工业作为推动国家硬实力的强大推力,也迎来了巨大的变革,工业现代化正是这种变革的集中体现。
能源工业方面,作为一个产煤大国,中国的煤炭工业依然占据很大的比重,但同时,石油工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这三大石油公司为主的石油工业,由于极高的产业集中度,从而拥有着较高的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而电力工业同样发展迅猛,能够覆盖如此辽阔的国土并提供稳定的电力,其现代化水平可见一斑。
高技术行业。
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自动化的生产流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且贫富差距依旧明显,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依然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
通信设备制造业,中国已经形成了华为技术、中兴通讯这样的大企业,行业国际化水平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几乎覆盖全国的通信信号,标志着我国通信技术的日渐成熟。
除此之外,中国在计算机制造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船舶工业等重要工业均实现了现代化,有些甚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然而,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令我比较遗憾的是中国的机床工具工业发展依旧缓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产品加工精度上始终无法有所突破,很多精密仪器依然要从外国进口。
不过相信凭借不懈的努力和钻研,我国机械制造业终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2前景展望工业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在中国崛起为世界大国的道路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因此,选对方向、合理规划,是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就目前来看,中国工业经济正朝着“环境友好”“精密制造”的方向不断努力。
2.1环境友好30余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其瞩目的成就,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不断恶化和各种疾病的间歇爆发。
大片的雾霾、土地沙漠化以及各种污染已成为我国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甚至最近曝出兰州的自来水被测出笨超标20倍,居民只能在超市中采购饮用水,如此恶化的环境令人担忧。
可以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近来,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愈加强力而有效。
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领域。
战略新兴产业的崛起标志着过去粗放式的工业模式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节能环保、高效生产的工业模式。
近年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部分领域产业规模已居世界前列;部分领域先后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在一些重要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涌现出一批高速成长的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群;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呈现出积聚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了若干集群和产业积聚区。
这些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当然,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仍然面对着创新能力不足、核心关键技术较少、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等问题,这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大规模战略新兴产业的覆盖,依然是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技能环保型战略新兴产业将带动中国经济与科技不断进步,成为中国发展的支柱产业。
2.2精密制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精密制造一直是中国工业制造的致命短板。
大多数精密仪器都依赖进口,不仅耗资巨大,核心技术的缺乏也使得中国工业在控制、传感、检测等多方面难以实现较大的突破。
与美国国家仪器(NI)、德国霍梅尔等精密仪器制造企业相比,中国仍缺乏精密制造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
尽管如此,中国依然在奋力追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较早和较大程度的对外开放,以及较深层次、较大范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制造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
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传统制造业逐渐开始转型,在高新技术改造下全面升级。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诞生以及各类精确制导导弹的研发标志着中国精密制造业正逐渐成型。
未来10年,传统装备制造业将在吸取信息技术、新材料、机械、电子以及现代管理等高技术成果,并将其优化继承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为传统工业提供用于柔性制造、绿色制造和精益制造的新一代技术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