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 a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
➢ 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
➢ 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
➢ 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9、当一个问题受到多个因素(变量)影响时,为探究一个因素(变量)对某个问题的影响,通常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里的“变量”指的是影响问题的因素。例A 、B 、C 都影响D ,我们研究B 对D 的影响,就保持A 和C 不变。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V=t S (S=Vt t=V S )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
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
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平=总总t S =212
1t t S S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 平=2
1212V V V V + 10、注意:过桥过洞、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超错车时间、水流问题、平均速度、比值问题。
11、能量形式:太阳能、化学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等。(注意能量之间的转化)
12、运动的分为宏观物体运动和微观世界运动。(三种运动: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天体运动)
✓a宏观:○1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2天体运动,。
✓b微观:○1分子热运动:(先看课本认识下物体微观结构,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不能有外力作用,例:花的香味,炒菜会变咸;
○2原子运动:例: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核电站以及核武器的使用;○3电磁运动:就指电磁波,例:宽带上网,光纤,使用手机,红外遥控,无线电通信等等。
1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并假定不动的物体。
注意:○1一旦选定后就假定其静止不动;○2有任意性,但不能选呗研究的物体为参照物;
○3参照物选择不同则研究结果可能不同;一般选自己、地面或者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14、宇宙中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故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1相对静止的条件:两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
○2相对静止的应用:同步卫星、空中加油机、太空维修等
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就是相对运动,如没有位置变化,就是相对静止
15、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由于物质具有多种运动形式,能量也具有相应的多种形式:如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正在发光的物体具有光能,电具有电能,能够燃烧的物体具有化学能,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原子内部具有核能。常见的能量有六种: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电能、光能(太阳能)内能、化学能、核能等,其中地球上的一切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16、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能量只会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声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可以继续向外传播,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
源。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一般情况,温度一定时:V固>V液>V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声效果和速度都不相同。
传声效果:固>液>气速度:固>液>气
空气=340m/s (15℃)一般讲,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4、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5、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6、响度(又叫音量)指声音的大小(强弱);是由振幅的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的。振幅越小,距
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例:轻轻敲鼓和用力敲鼓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7、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f(振动的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的越快,f越高,
音调越高。例:女生一般比男生音调高,小孩比大人音调高。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厚薄影响音调。
8、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声音特有的品质,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
构决定的,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例:我们能区别出张三、李四或者各种乐器的声音,都是靠音色实现的。
9、噪声定义: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危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10、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
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S>17m)。
发生共鸣的条件:一个物体已经振动,另一物体与振动物体固有频率相同且距离较近。
a听出原声和回声的条件:t≦0.1s或者离反射物的距离S≧17m,否则使原声加强。
b回声重要应用:测距离:S=1/2 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声为声音